韩愈的散文与古文运动
韩愈和古文运动
• 3、古文运动以“古文”说为创作目标。韩柳古文运 、古文运动以“古文”说为创作目标。
动的创作目标就是古文,以反对骈文。因而他们的复古是复先秦两汉 之古。如韩愈在《答李翊书》一文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长短与声 之高下者,皆宜。”这里他论述了气与言的关系,“气”是指文章的 气势。而“气盛”是指作者的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他认为, 只要气盛,就应该发言、写文章,无论言之长短,声之高下,都是适 宜的。这“盛气言宜”之说是对孟子“养气”说与曹丕“文气”说的 进一步发展,为古文创作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柳宗元在《答韦中 立论师道书》中也认为古文应该以儒家经典为取道之源,又要博取诸 子百家之法。说明了韩柳的文学视角不同于早期的古文学家只局限于 儒家的典籍而有了很大的突破。这对后来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 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 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 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 道》、《原性》、《答李翊书》、《师 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 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 等。
• 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 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 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 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 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 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 《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 张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谒衡 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秋怀诗》11首、 《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石鼓歌》等。
【作者信息拓展】韩愈与古文运动
【作者信息拓展】韩愈与古文运动韩愈(786至824年,字退之,号昌黎,河南孟州人)被后人称之谓“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古文运动中曾起到中流砥柱之作用,这也是其一生不朽之伟业。
故而写韩愈不得不述及古文运动。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1036至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在著名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赞扬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只有对唐宋古文运动的由来和发展有所了解,才能体会到这句话高度评价了韩愈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提倡散文,反对骈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化运动。
由于参加的人很多,有共同的要求和目标,形成相当的规模,又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取得胜利,从而印证了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的真理。
骈文用对称的字句组成,字句的音韵还讲究平仄和协调,是一种难以看懂、理解和应用的文体。
由于有很多典故和重复说明,所以也象一种文字游戏。
其起源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和六朝,占据了八个朝代文坛的重要地位。
而古文反对形式主义、文风萎靡和僵化,希望能真实地反映现实、自由描写事物,使其成为易写、易看、易懂的俗文化,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的需要,所以便由韩愈和柳宗元(773至819年,字子厚,山西永济人)领导古文运动与骈文作斗争并取而代之。
古文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古代的文句,如孔子的《论语》和《诗经》的句子都浅显易懂;一是指古代的散文,如《左传》和《史记》都是没有华丽文句修饰的真实性文章。
古文和骈文有什么区别,从以下文章便可得知:著名作家庚信(513至581年,字子山,河北新野人)有《谢滕王赉马启》:某启,奉教垂赉乌骝马一匹,柳谷(张掖有裂开石块上有五马图像,示晋代魏而兴)末开,翻逢紫燕(汉文帝刘恒的名马);陵源(指陶渊明文章中的武陵源)犹远,忽见桃花(源,也是马名)。
流电(刘恒的马名)争光,浮云(也是刘恒的马)连影,张敞(汉朝京兆尹)画眉之暇,直走章台(京城地名);王济(晋朝富翁)饮洒之欢,长驱金埒(用钱围成的矮墙养马,以示富有),谨启。
古文运动
《张中丞传后叙》
后叙 艺术特点: 1.善于择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灵光采的细节 来刻划。 南霁云:拒食断指、抽矢射塔 2.不同人物性格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3.句法长短伸缩、声调高下抑扬,形成壮盛摇曳、 奇横杰出的语言特色。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 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 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 其谁之功也!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 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 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 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是反映社会现实,批判社会现实的理论根据。
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
3、文体革新的具体标准 (1)文学语言:主张创新,反对抄袭模仿。 “唯陈言之务去,师其意不师其辞。” (2)语法:文从字顺。 (3)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
韩愈和他的散文
一、韩愈的散文
1、论说文:如《师说》《论佛骨表》
2、叙事文:《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
2、寓言小品:
如《三戒》:《黔之驴》、《临江之麋》、 《永某氏之鼠》
往往用虚构的人物、故事,抓住物类的基本特 征,加以夸张想象,塑造成为真实、生动的艺 术形象。语言锋利、简洁,风格严峻沉郁,构 思精巧。
把寓言从史学、哲学著作中释放出来,摆脱从 属地位西山宴游记》、《钴姆钿 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 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澗 记》、《小石城山记》。
三、古文运动的理论:
1、理论纲领:文以明道,文道结合:
道指儒家学说,孔孟之道,文以明道是文学反 映儒家学说阐明道,内容与形式统一,复兴儒 家,对抗佛老。
2、不平则鸣 《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 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 共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 乎。”
(整理版)韩愈与古文运动
韩愈与古文运动汉朝的时候,官府文告力求“典雅〞,以致地方官吏也不能读懂。
六朝以骈文为正宗,这几百年间的上行下效,使得先秦诸子和司马迁的还以口语的自然气势为根底的散文一脉,几乎断绝。
六朝的杰出诗人们虽然曾经反对当时绮靡的诗体,然而并没有大张旗鼓。
初唐四杰也是反对六朝的“宫体诗〞的,然而也没有发起一个恢复先秦诸子至司马迁的散文传统运动。
直到安史之乱后,才有韩愈起来大声疾呼,发起所谓“古文〞运动。
此所谓“古文〞,就是先秦诸子到司马迁的散文传统。
韩愈的“古文〞运动的文体改革的观念,和他的“抵排异端,攘斥佛老〞的“尊儒〞思想是相为表里的,也可以说是前者服从于后者,所以韩愈自己说:“愈之所以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
〞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使得韩愈的文体改革运动仅仅以模仿先秦诸子的散文为目标,而不能像先秦诸子和司马迁那样以接近人民口语为目标来创造新的散文。
史家称韩愈的运动为“古文〞运动,实在倒是很确当的。
话虽这么说,我们仍然不能把韩愈的功绩估计得太低。
在韩愈之前,隋朝、初唐、盛唐时期,都有过“古文〞的名家,可是他们没有像韩愈那样有意识地发起一个运动,因此,“文起八代之衰〞的赞词也就不能不落在韩愈身上了。
我们还应当说,“古文〞运动是作为反对形式主义的倾向而出现的。
安史之乱后,反现实主义的文学又渐渐抬头。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就是针对这种颓风而发的,并且力图重振汉魏“乐府〞。
但是,白居易和他的朋友们的努力,到第九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有后继无人的危险。
正当这时候,韩愈的“古文〞运动却并未跟着韩愈、柳宗元的去世而消歇,而是渐渐地确立和稳固起来,它扭转了三百年来“文〞“笔〞的成见,把散文重新送进艺术之宫。
于是“古文运动〞以及“古文〞,在宋朝为欧阳修等所扩大而赢得普遍的成认。
到了明朝,“前七子〞又拿来反对当时的“台阁体〞——形式主义的宫廷文学。
从韩愈到李梦阳,“古文〞运动都是有着反对阿谀粉饰、纤巧侬丽或雍容平易的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文学的积极意义。
韩愈的著名文学作品有哪些(通用5篇)
韩愈的著名⽂学作品有哪些(通⽤5篇) 韩愈是唐代古⽂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起⼋代之衰”,明⼈推他为唐宋⼋⼤家之⾸,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以下是百分⽹店铺为你整理的韩愈的著名作品,希望能帮到你。
韩愈的著名⽂学作品有哪些篇1 韩愈的著名作品 韩愈的散⽂,内容复杂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
他的"杂著"或"杂⽂",发挥了散⽂的战⽃性的功能,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
《原毁》,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精辟分析,揭露了当时⼀般⼠⼤夫所以要诋毁后进之⼠的根本原因。
他指责当时社会⼈情的恶薄,⾃鸣不平,并发出了主张公正⽤⼈的呼吁。
作品⽴论鲜明,语⾔平易,虽多阐述孔⼦、颜渊、⼦路、孟⼦等⼈的意见,⽽不引经据典,这是散⽂创作中的⼀种新的形式。
他不顾流俗的诽谤,⼤胆地为⼈师,作《师说》,指出师的作⽤及相师的重要。
他认为“⽆贵⽆贱,⽆长⽆少”都可以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已”。
这种见解打破了封建传统的师道观念,对于我们今天也还有参考价值。
⽂章感情充沛,说服⼒也很强。
他的《杂说四》,以"千⾥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喻贤才难遇知⼰,“只辱于奴⾪⼈之⼿”,寄寓了他对⾃⼰遭遇的深深不平。
韩愈在散⽂中传达的对社会弊病的剖析,极为深刻,正是如此,韩愈的思想才能影响唐宋时期的⼀代⽂⼈,被推为“唐宋⼋⼤家”之⾸。
韩愈劝学的赏析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学家和哲学家,⼈称韩昌黎。
韩愈在⽂学上的成就是巨⼤的,唐时就把他和柳宗元合称为“韩柳”,后世⼜把他们同宋时的欧阳修、苏轼等⼈合称为唐宋⼋⼤家。
韩愈曾做过⼀⽚关于怎样教与学的⽂章《劝学解》,以⽐喻的形式,展现了韩愈对于⼈才选⽤和任⽤问题的看法。
⽂章《劝学解》全⽂不过五百字左右,但是其对于事理的分析和见解却是深刻和精辟的。
⽂章⼤概讲的是韩愈以⽼师的⼝吻对他的学⽣进⾏劝解,他告诉学⽣⼀定要勤于学习,⼀旦贪玩就会荒废学业。
《师说》同步素材——韩愈和“古文运动”
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 《师说》 ,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可见韩愈的这篇文章是针对现实 而发的。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三、写作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 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 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幺,韩愈为什幺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 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 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 而着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 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 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 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 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 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 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 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 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 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 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 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
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 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对当时从师现状的分析 对今人耻于从师之风的评价)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乎? 概叹从师之风之不存 (对时人从师与否的评论)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 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的职能、从师的理由、从师的原则) 6.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文缘由) 从上面的关键句中,我们不难看到,全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 点: 1.古之学者必有师,且圣人无常师——主旨:论述古人从师的风尚。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远矣,而耻学于师”——主旨:通过对比论述今人不 从师的恶习。 3.君子不及众人——主旨:论述不从师的恶果——其结果远在古之圣人之
唐代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
唐代古文运动及韩愈柳宗元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一、古文运动的宗旨内容上--推尊儒学,排斥佛老,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
形式上--反对骈丽文风,提倡散体,由骈休发展成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需求。
宗旨二、古文运动形成的基础古文运动形成的基础与文体发展、文风形成有关系。
古文是指古代的文体,韩愈时代,骈体文流行,他和他的同道把骈文称为“时文”,而把骈文形成以前的古代文体称之为“古文”。
那就是秦和汉代的单行散句,在体式上没有限制的文体。
三、韩柳的古文理论在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对有关古文理论作较系统而又实际的表述的,首先是韩愈,进一步阐述的是柳宗元。
韩柳在倡导的古文运动中,提出了一整套主题鲜明的古文理论,其中心是“文以明道”,具体表现两个层面:A.对追求艺术之美的文学的排斥。
B.对一些适用于更为宽泛的场合的场合的一般性文章作法的解说。
韩愈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修其辞以明其道。
●为文为人并重。
●作家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为文立言的根本。
柳宗元主张:文者以明道。
本之《书》以求其质。
本之《诗》以求其恒。
本之《礼》以求其宜。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
本之《易》以求其动。
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四、唐代古文运动的缺憾1、思想上给古文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2、消极因素在于贬低以追求美为宗旨的文学的价值。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一、韩、柳思想、人格1、韩愈人品与文品2、柳宗元人格与文采二、韩柳散文成就韩柳先后创作八百多篇散文政治、书启、赠序、杂说、传记、祭文、墓志、寓言、游记、传奇等。
题材广泛文体繁多韩愈主要是政论、小品文、富有哲理思想深。
宣传道统和儒家思想、揭露矛盾、不平则鸣。
柳宗元主要是游记、政论、托物言志、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巧借形以论习,抨击政敌和现实。
三、韩柳散文人艺术特色韩、柳在散文创作上有众多的开拓,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文学规范。
文字观念否定了六朝的“文笔”之分,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路途。
古文运动 文档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第一节古文运动一、什么是“古文运动”所谓“古文”,是韩愈等人针对“时文”即魏晋以来形成、至初盛唐仍旧流行的骈体文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先秦两汉时单行散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文体。
诗的格律化、文的骈俪化,同是六朝文学的主要特征,而前者为唐人所继承发展,后者到中唐以后却受到严厉的批判,这有一个根本的原因:诗歌,尽管也有人会强调它的政治和伦理作用,但它的艺术性、抒情性总是不可否认的,它具有某种特殊形式、特殊要求,也似乎是无可非议;文章则不同,它作为一切文化的最基本的语言载体,形式上的过分束缚会使它的多种功能受到很大妨害;而从政教需要的角度来看,骈文更显得不切实用。
六朝文章显示出以下几方面的严重弊病:第一,是骈体文过度膨胀。
本来,六朝人提出“文”、“笔”之分,包含着区别艺术性与实用性文章的意识,但士人好尚丽藻的风气,不仅使抒情写景一类文章完全骈偶化,而且把骈文的写作推进到奏议、论说、公文、信札等各种实用文的领域,使用散体文的几乎只剩下历史、地理等不多的几种著作类型。
第二,是骈体文的束缚越来越严重。
本来,骈文的基本特征只是使用对偶句式,而且也不妨散句和骈句杂用,到了后期,不仅对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句式也定型为四字句和六字句交错,还要讲究用典、声律,实际成了一种“格律文”。
第三,对文章形式的极度讲究,原本和南朝文人回避社会矛盾的心理有很大关系;而形式的严重束缚,又推进了程式化和好用陈词滥调的习气。
因此,文章的抒情、叙事、说理等各种功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削弱。
能够在层层束缚中自由挥洒的骈体文不是没有,但这毕竟太困难,大多数人只能靠套用陈旧的程式、典故、语汇来写作,造出大批不痛不痒、半死不活的文字。
由于以上弊病的存在,文体的改革就不可避免。
不但实用之文要恢复其实用性,就是艺术之文,也需要有更自由地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形式。
何况,文章的所谓实用性和艺术性也不是截然分开的。
由上述情况就可以知道,所谓“古文运动”,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文学运动。
T9 第九章 韩愈、柳宗元和古文运动
二、韩愈的散文创作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 , 不但在古文理论上有 建树, 而且在创作实践上也有巨大成就。 他是一位 建树 , 而且在创作实践上也有巨大成就 。 杰出的古文家, 他的散文, 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杰出的古文家 , 他的散文 , 内容丰富 , 题材广泛 , 形式多样, 表现力强。 他把新型的“ 古文” 形式多样 , 表现力强 。 他把新型的 “ 古文 ” , 应用 于论、 序等各种体裁, 于论 、 说 、 传 、 记 、 颂 、 赞 、 书 、 序等各种体裁 , 无不取得卓越的成就,产生广泛的影响。 无不取得卓越的成就,产生广泛的影响。 韩愈散文中数量较多, 韩愈散文中数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一类是议论 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和文学论文。 文,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和文学论文。哲学论 文有《原道》、《原性》、《原人》、《原鬼》等, 文有《原道》 原性》 原人》 原鬼》 集中体现了他的儒学复古主义观点。其中《原道》 集中体现了他的儒学复古主义观点。其中《原道》 是韩愈崇儒学反佛道,阐发道统观点的代表作。 是韩愈崇儒学反佛道,阐发道统观点的代表作。
2、善用铺叙、排偶。 善用铺叙、排偶。 如《进学解》(《作品选》P328)中: “业精 进学解》 作品选》 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语言生动形象,而又深刻凝炼。 语言生动形象,而又深刻凝炼。 许多句子被后人归纳为成语。 坐井观天” 许多句子被后人归纳为成语。“坐井观天”—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坐井而观天, 坐井而观天 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弱之肉, “弱肉强食”——“弱之肉,强之食” 。 弱肉强食” 弱之肉 强之食” 如痛定之人, “痛定思痛”——“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 痛定思痛” 如痛定之人 思当痛之时” 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 “驾轻就熟”——“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 驾轻就熟” 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 “天涯地角”——一“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天涯地角” 一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转“上下五千年”之“韩愈” 上下五千年” 韩愈”
第五章 韩愈、柳宗元及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的内容
• 一是主张文道合一。道是目的,文是手段。 文道合一,即是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文为道服务。
• 二是主张文体革新。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 1.反对骈文,提倡先秦两汉古文。 • 2.重视“文”的作用。 • 3. 强调作家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要提高
自己的修养。
• 三是提出不平则鸣的思想。
二、柳宗元的文学理论
• 与韩愈文学理论相近之处: • 1、文者以明道 • 2、批判骈文,推崇古文 与韩愈相异之处: • 1、重直露与重含蓄 • 韩愈比较偏重于散文中情感的直接表露,所谓
“不平则鸣”、“愁思之声要妙”等都是指作者 情感不加掩饰的宣泄,而柳宗元则比较偏重于情 感的含蓄表达方式。柳宗元的作品在力度、气势 上不如韩愈,但在隽永、含蓄、深沉上却超过了 韩愈。 • 2、重语言形式与重内涵 • 韩愈比较刻意于语言、形式上的革新与创造,为 了突现感情的力度,他常在语言技巧上下功夫, 而柳宗元相对地更重视内在涵意的表现。柳宗元 的文风偏于自然流畅、清新隽永。
柳宗元寓言的艺术成就:
• (1)结构短小,意在言外,极富哲理 意味。
• (2)善于体情察物,刻划细节。 • (3)能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运用比
韩愈生平与创作简介
韩愈生平与创作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
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都是很著名的文章。
一、生平经历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今属辽宁)。
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
韩愈的高祖、曾祖、祖、父都做过朝官或地方官。
但其“三岁而孤”,由其兄韩会抚养。
韩愈在《与凤翔邢尚书书》中自言“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可能与韩会的抚育有关。
父辈能文者有韩云卿,李白称他“文章盖世”。
韩愈也说:“愈叔父当大历世,文辞独行中朝。
”由此看来,韩愈既出生于官宦之家,叔父与兄又都以文章名世,这样的门第对于他后来的趋向有一定的影响。
韩愈时,家道已中落,而且韩会早死,韩愈随寡嫂颠沛流离,《祭郑夫人文》云:“就食江南,零丁孤苦。
”韩愈二十岁时,赴京师求官,又曾“穷不自存”。
韩愈初到长安谋考进士,在《答崔立之书》中说:“仆始年十六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
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
乃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
仆诚乐之,就求其术。
”但此后举进士,三次落第,终于寄食于人。
直到贞元八年(792),韩愈二十五岁,始中进士。
这次考试,由陆贽主考,梁肃、王础为佐,号称得人。
“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
除韩愈外,还有李观、李绛、崔群、欧阳詹、王涯、冯宿等,“皆天下之选”。
韩愈此后又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但前后三年,终于落选。
此后,韩愈便上书宰辅,以求闻达。
贞元十一年(795)三月之内三次上书,竟无消息。
于是离开京师,到地方为佐吏,先佐汴州,又佐徐州。
直到贞元十八年(802),韩愈才得国子监四门博士。
韩愈散文创作理论及特色
浅析韩愈散文创作理论及特色摘要:韩愈在中国古代散文创作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领导了古文运动,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文学理论主张,并取得了一定的散文创作成果。
主张“文以明道”、“文道合一”、“学古创新、革新文体”、“不平则鸣”、“气盛言宜”。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他笔下的人物个个鲜明,故事构思新奇,语言新颖又不失凝练,多饱含深情,有时也不乏凌厉的气势。
本文将就韩愈散文的创作理论及创作特色加以分析解读。
关键词:韩愈散文理论特色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散文之上可以说有着卓越的成就,推动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
要想全面、深刻的了解韩愈的散文创作理论,我们就必须得先了解韩愈的散文创作理论和韩愈。
“知人论世”自古有之,韩愈也不例外,他的理论与他宦海沉浮的生平经历不可分割,这也导致了他的思想具有复杂性。
一、韩愈的散文创作理论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文。
他求官不仅是为衣食,也是为了行道,为文也不仅是喜欢古文的文辞,而是为了明道。
这里提到的行道、明道就是韩愈提出的“道”。
韩愈的散文理论和创作与他的行道思想密切相关。
韩愈的散文创作理论现总结如下:(一)韩愈主张“文以明道”这是古文运动的纲领,也是韩愈古文理论的基石。
他的“道”是指儒家的孔孟之道,推崇儒学,要求复兴儒学传统。
主张“忧天下”而不赞成“独善自养”,这是儒家积极的入世态度。
韩愈积极入世的一生,是这一理念最好的诠释,他曾三次进士落选,仍不放弃,《上宰相书》则表现出了他渴望得到重用,并在求官过程中指出“上下相需”,急于展示自己的政治报负。
入仕后,他在“宦官专权”问题上曾上书极论公室之弊;在藩镇问题上,他主张用兵削平藩镇,强调中央集权,加强君权,他关心国事,同情人民的疾苦。
(二)韩愈主张“文道合一”韩愈强调写文章重视表现儒家思想内涵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语言的重要性,提倡文章要华而有实。
他把“道”和“文”分别看做内容和形式,认为实用性和艺术性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文章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以文为诗”与唐代古文运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韩愈的“以文为诗”理论及其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韩愈,作为唐代中期文学巨匠,不仅以其卓越的诗文创作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更以其独特的文学理论推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
本文将首先概述韩愈的生平及文学成就,进而分析“以文为诗”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最后总结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韦应物、柳宗元合称“三杰”,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强调文章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情,这一理念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文为诗”是韩愈文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指的是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散文的笔法和结构,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韩愈认为,诗歌不应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更应注重表达思想和情感。
因此,他提倡在诗歌中运用散文的叙事、议论等手法,以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在唐代古文运动中,韩愈的“以文为诗”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文运动旨在复兴汉魏六朝以来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浮华空洞的文风。
韩愈的理论为古文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了唐代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从韩愈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入手,深入剖析“以文为诗”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以期全面展现韩愈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二、韩愈的“以文为诗”理念韩愈,字退之,唐朝中期的文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对唐代古文运动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韩愈的文学观念中,“以文为诗”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主张在诗歌创作中融入散文的元素和手法,从而赋予诗歌更为深厚的内涵和更为自由的形式。
韩愈认为,诗歌和散文虽为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两者在表达思想、情感上并无本质区别。
因此,他主张在诗歌创作中借鉴散文的叙事、议论等手法,使诗歌能够更为直接、深入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韩愈唐代文学家提倡古文运动影响深远
韩愈唐代文学家提倡古文运动影响深远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众多文学家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其中,韩愈被誉为“文痞”,是唐代文坛上备受瞩目的文学家。
他提倡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韩愈对古文运动的推动和其影响的重要性。
一、古文运动的背景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但韩愈在当时对唐代文人的文风显出不满。
他认为唐代文人倾向于追求华丽的辞章和艳丽的修辞,而忽略了文章的实际价值。
他主张追求简洁明快的文字风格,将文辞还原到古代的纯粹性。
二、韩愈的古文运动观点韩愈的古文运动观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追求简练,倡导以古代文献为标杆,追求古文言文简洁明快的特点;二是批判流行的文风,针对唐代的诗歌和散文进行批评,认为其语言太过华丽,追求形式而忽略实质;三是关注社会现实,试图通过古文运动改变当时文学界的陋习,更加注重人民生活的描写和社会问题的探讨。
三、影响深远的思想观念韩愈的古文运动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主张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家,如欧阳修、苏洵等。
他们继承并发扬了韩愈的古文运动思想,推动了古文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韩愈的思想观念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提倡追求文学实用性和社会责任感的观点,为后来文学作品中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人民疾苦奠定了基础。
最后,韩愈对当时流行的文风进行批判,倡导简练明快的文风,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韩愈的古文作品韩愈的古文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例如,《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以叙事的方式,表达了对儒家经典《大学》、《中庸》的敬仰和对教育的思考。
文章以简洁明快的句式,将道理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思想深邃。
另外,《进学解》是韩愈对进学考试制度的批判和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文章以古文简练的风格,指出当时的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些古文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可读性很高,而且思想观点深入人心。
五、结语韩愈作为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提倡古文运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第九章-古文运动和唐代散文
元和时,禁止供奉、减免赋税、精简冗官、 削平藩镇等变革,既促使唐朝走向中兴, 也鼓舞了民心士气。这一切都与士人志在 改变现状的要求关联。
中兴愿望促成儒学复兴,促成了政治改革, 而这又促成了文体文风的改革
《祭十二郎文》:侄子韩老成。……呜呼!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 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得凭 其棺,窆不得临其穴。
八、韩文的艺术特点
1、逻辑严密、情感充沛,形成雄奇恣肆、 浩大奔放的风格。如《原毁》《进学解》
2、简洁生动的形象描述,突出细节,刻画 人物精神面貌。如《张中丞传后叙》《杂 说》
善于选择深奥幽美的小景物,精心刻画,展现出 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美。
十、晚唐古文衰落和小品文的繁荣
鲁迅说:晚唐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这里的小品主要指杂文和寓言。代表作家罗 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的《谗书》几乎 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语。其语言犀利、立论 深刻。皮日休的《皮子文薮》善于借古喻今, 常表现叛逆色彩。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多 以物喻人之作,讽刺性强。
韩文横绝奔放、感激怨怼和愁苦不平交融; 柳文简古峭拔,立意新警,个性鲜明。
七、韩愈代表性古文11篇
五原(道、性、人、毁、鬼)。
《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 谓德。
《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 约,故人乐为善。
二、古文运动的主要原因:文章本身发展
骈文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大盛。
骈文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 式美发展;但对偶求其工,句式求四六,典故求 繁缛,辞藻求华丽,内容空虚浮泛等阻碍了思想 情感的表达,走向凝固和僵化,导致内容对形式 的反抗和形式本身的自我否定。
第七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散文
“文以明道” 摆正了文与道之间的辩证关 系。他们的所谓“道”不仅指外在的伦常教 化、道德规范,也兼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 人格精神,用于文章上,则是指具体内容。 韩、柳从原则上解决了散文创作中的文道关 系问题,奠定了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
韩柳都强调作家本人的修养,即重视 作家的思想、人格、气质、品德等内 在精神力量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并 强调作家应有严肃的创作态度。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 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 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 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 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 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 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 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 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 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 其不然乎?
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韩 介的儿子,出嗣韩会为子。 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夫妇 抚养成长。韩愈和十二郎为 叔侄,情同兄弟,从小生活 在一 起,感情特别深厚。但 成年以后,韩愈四处漂泊与 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 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 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 噩耗。十二郎的死,使他悲 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 忆。作者情不能已,写成此 文。
古文运动
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以韩愈、柳宗 元为代表的古文家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影响 广泛的散文革新活动,对散文的文体、文风和 文学语言诸方面都实行变革,后人称之“古文 运动”。 古文家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提倡质朴的秦 汉式散文,企图以此来复兴儒道,恢复散文宣 扬正统思想,以挽救唐王朝的衰亡;另一方面, 借助于古文来更好地表达个人意志及情感。古 文运动的文学史价值,也正在于后一点。
概说古文运动和韩柳的散文
概说古文运动和韩柳的散文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做古文,以及什么叫做古文运动。
所谓的古文就是散文,是跟骈文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所谓古文运动,实质上就是一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各个方面进行变革的文学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兴起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政治改革的需要,其次是散文运动本身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再有就是韩柳这两个杰出的领导者的出现。
古文运动的目标是提出文道合一、文以载道,第二个就是要革新文体,建立一种新的文学语言的样式。
古文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推翻了骈文数百年以来在文坛上的独秀地位,革新了文学的语言和文体。
产生了一系列的文学的重要的作品,比如说韩柳的作品。
韩愈的文章,包括论说文、杂文、记叙文这三类,往往都是借题发挥。
形式自由灵活,风格方面雄浑奔放,波澜曲折。
同时创造性地使用了一些古代的词语,并且创造出许多以前没有的新的时代的词汇。
柳宗元跟韩愈在散文的理论主张上是一致的,同时,他的寓言小品和山水游记更具特色的。
特别是他的山水文,把山水游记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题材。
虽然说韩愈和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但是,由于韩柳散文的继承者追求片面的追求奇异怪僻,所以导致散文逐渐丧失了生命力。
加之后来像温庭筠和李商隐等作家去创作骈文,所以到晚唐时期,骈文再一次复兴了。
在古文运动的衰落过程当中,与之相伴相生的是晚唐讽刺小品文却大放异彩。
被鲁迅称作泥潭里的一点光芒。
韩愈简介及作品
韩愈简介及作品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韩愈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韩愈的个人简介韩愈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
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
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
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
政治上较有作为。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字”来历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
转眼到了入学的年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既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来,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
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
韩愈:古文运动
韩愈:古文运动韩愈:古文运动引导语:中唐时期的文风虚浮、文章空洞,文人多不通事务,却热衷于名利。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首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古文运动。
所谓“古文”的复兴,有赖于韩愈的出现。
而说到韩愈,则必须看到他的多面性。
一方面,韩愈具有积极维护封建专制和儒家“道统”的热情,而另一方面,韩愈又是一个个性很强、自我表现欲很强的人。
在他的怪怪奇奇、汪洋纵肆的诗歌中,我们已经可以感觉到他的不甘凡庸、喜好张扬外露的气质,而“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芍药歌》)这一类自我描述,更不是拘谨敛束的形象。
甚至,他以上追孟子、继承道统自命,也可以说是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表现。
所以,当韩愈投入古文复兴运动时,他的态度与前人实有很大的不同。
在以复兴儒学为核心宗旨的基本立场上,他确是继承了前人;但他的整个散文理论,特别在变革文风、推进创作方面,却增添了许多新的和更为合理的内容。
而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他的理论,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从实践上重新奠定了散体文的文学地位。
同时,他大力提倡与呼吁文体改革,团结了一批撰写散体文的作家,使散体文创作形成了一股较大的文学潮流。
《旧唐书·韩愈传》说:“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其中,独孤及对韩愈的影响应该是间接的,因为大历十二年独孤及去世时,韩愈才十岁。
但梁肃对韩愈却有直接影响。
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中曾说到过梁肃对自己及朋友的提携,《唐摭言》还记载韩愈、李观、李绛、崔群在梁肃处游学,三年未得见面,而一见之下,梁肃大为称赏,于是十分推奖他们的文章。
这可能是后人杜撰的故事,但韩愈接受了梁肃的散文理论,则无可怀疑。
不过,韩愈的古文理论绝不是简单地抄袭或因循前人的见解,它的实际内容要丰富得多。
第一,韩愈主张写散文“宜师古圣贤人”(《答刘正夫》),但学习古文,并不因为“其句读不类于今”,而是“学古道则欲兼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也就是说,学古文根本上是为了学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的散文与古文运动
唐代的古文运动发轫于陈子昂,安史之乱后进入自觉的酝酿时期,出现了李华,元结等古文运动的先驱,他们主张以圣人之道为本,强调文章的劝世救俗的教化功能,反对骈文,倡复古文。
韩愈为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形成一套较为系统、明确的文学思想:
一,文以明道。
之所以倡导古文,目的是尊崇古道。
原道,宗经,宗圣。
他重道但不轻文,把明道与事功相结合。
二,不平则鸣。
继承并阐发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思想,强调文章应抒发自己的真性情,反映时代真实面貌,把批判社会的不公与抒发一己的郁愤结合起来,把古文的实用性与文学性结合起来。
三,学古创新。
反对骈文,提倡学习先秦西汉的古文。
反对因袭模仿,强调诗文的独特风格。
要求文章文从字顺,运用平易流畅,长短自如,易于表情达意的口语化语言。
四,提高学养。
继承发展孟子的“养气说”,主张从道德,学术两方面,提高作者的修养。
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成就卓越的散文作家,其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可概括为文体创新,手法创新,语言创新,风格创新四方面:
一,韩愈完善了秦汉以来各类体裁的散文,开创了散文创作的繁荣局面。
如序记之文,冥墓之文,记传之文,书信之文。
二,穷文之变,不循轨辙,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
三,韩愈论文极重视语言,词必己出,文从字顺,活用成语,自铸新词,喜用口语,善用虚词,因事造言,生动活泼。
四,韩愈论文的主要特色是气势磅礴,汪洋恣肆。
总之,韩愈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以散体取代了骈体,扩大了散文的文学,社会功能,提高了散文的文学品味。
打破了骈文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古文运动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