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的第3节“认识天气”和第4节“生活中的水”。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的定义、特点、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作用以及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定义、特点及变化,能正确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2.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应用,认识到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重点:天气的特点、水的作用及节约用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气象图表、水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天气现象。

2. 教学新课(15分钟)(1)教师讲解天气的定义、特点及变化。

(2)学生通过观察气象图表,了解近期的天气变化。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应用。

(2)学生进行水的三态变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完成教材第3节课后练习题。

(2)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定义、特点、变化。

2. 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作用。

3. 节约用水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请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天气,并说明原因。

(2)举例说明水的三态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请列举至少三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2. 答案:(1)例:我最喜欢的天气是晴天。

因为晴天阳光明媚,可以出去户外活动,心情也变得愉悦。

(3)例:节约用水的方法有:洗手时关闭水龙头;洗澡时控制用水量;收集雨水浇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天气和水的基础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2节:用科学的方法观察2. 第2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1节: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2.2节:植物的变化3. 第3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3.1节:动物的生活3.2节:动物的适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处不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科学方法的运用2.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及适应环境的特点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投影仪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如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 内容结构:按照教材章节,列出每个章节的核心要点,以直观的图示和关键词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了解一种动物,描述它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答案: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动物的描述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观察自然、参观动物园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了解它们的作用。

2. 第二章《动物和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4. 第四章《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特性,学习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章《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6. 第六章《声音和光》:探究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提高科学素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声音、光等。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醒目地展示教学内容。

2. 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3. 结构:合理布局,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和三种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3)画出力的示意图,并解释力的作用。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进行科学探究。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知识面。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标准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标准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教学内容涉及第一章《我们身体》,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节,主题为“认识我们身体”与“骨骼与肌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自己身体结构,知道人体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2. 使学生掌握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解它们在身体运动中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及其功能,解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骨骼模型、肌肉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同学们观察人体模型,引导他们说出身体各部位名称。

(2)通过提问方式,解学生对身体各部位功能解。

2. 例题讲解(1)讲解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让学生解它们在身体运动中作用。

(2)通过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直观展示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我们骨骼和肌肉。

(2)进行身体部位连线游戏,巩固学生对身体部位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身体部位及功能2. 骨骼与肌肉关系3. 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身体部位,并标注出各部位功能。

答案:学生作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2. 作业题目:思考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骨骼与肌肉,写一篇小短文。

答案:学生短文,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对身体部位、骨骼与肌肉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通过课外阅读、网络查询等方式,解更多关于身体保健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是确保教学效果关键。

在本教案中,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是教学难点,而认识身体各部位及其功能,解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则是教学重点。

2024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二章《我们生活的环境》的第3节,内容主要围绕“认识天气”开展。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常见的天气现象、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天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定义,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 掌握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明白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 学会观察天气,培养热爱科学、关注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现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天气,学会观察天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符号卡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了解今天和明天的天气情况,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天气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变化。

(2)通过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让学生深入理解两者的不同。

(3)展示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这些天气现象。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拿出画纸和彩笔,根据所学的天气现象画出自己喜欢的天气。

4.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定义2.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3. 常见的天气现象4. 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现象。

2. 答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描述,正确记录天气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天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课堂中,对天气现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讲解不够详细,需要在下节课中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天气现象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3. 天气现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合适的天气预报视频,确保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一节:植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种子的结构与传播第三节:植物的生长过程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第一节:动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动物的运动方式第三节:动物的生活习性3. 第三章:空气与呼吸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与作用第二节: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三节:空气质量与保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掌握空气的成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察、实验方法研究生物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关爱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空气的成分及呼吸系统的组成。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生活习性。

空气质量对生物的影响。

呼吸系统的功能及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空气成分实验器材、呼吸系统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利用实物、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

2.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植物、动物、空气与呼吸的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调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持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植物部分:植物特征、分类、生长过程。

2. 动物部分:动物特征、分类、生活习性。

3. 空气与呼吸部分:空气成分、呼吸系统、空气质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观察记录表、动物分类图、空气质量调查表。

2. 答案:根据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完成相应作业。

2024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二章《我们的身体》的第4节《骨骼和肌肉》,内容包括:骨骼的组成与功能,肌肉的组成与功能,以及骨骼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骨骼和肌肉的组成及其功能,理解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

2. 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骨骼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骨骼和肌肉的组成、功能及协调配合。

难点:理解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协调配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人体骨骼模型、肌肉模型、教学课件、实验材料等。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运动员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学习骨骼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通过观察骨骼模型,了解人体骨骼的分布和作用。

(2)学习肌肉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通过观察肌肉模型,了解人体肌肉的分类和作用。

(3)探究骨骼和肌肉的协调配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在不同情况下骨骼和肌肉的变化,理解它们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画图、填空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骨骼的组成与功能2. 肌肉的组成与功能3. 骨骼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自己身体中的三块骨骼和三块肌肉,并描述它们的作用。

(2)通过观察家人或朋友运动,分析骨骼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2. 答案:(1)略(2)在运动中,骨骼起到支撑作用,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使骨骼产生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模型、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骨骼和肌肉的组成、功能及协调配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不同运动项目中的骨骼和肌肉运用,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涉及第3章《植物的生长》和第4章《动物的生活》。

具体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身体结构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3. 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身体结构。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过程图、动物身体结构图、实物展示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观察植物种子的发芽过程,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2)学习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等。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植物,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观察动物: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

4. 例题讲解:(1)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题目,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2)讲解动物的身体结构题目,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身体特点。

5. 随堂练习:(1)完成植物生长过程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完成动物身体结构的连线题,加深对动物身体结构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 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3.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植物的生长过程。

(2)简述动物的身体结构。

2. 答案:(1)植物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的身体结构:不同动物的身体结构有所差异,如鱼有鳞片,鸟有羽毛等。

2024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课时《种子的旅行》。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了解种子传播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探究种子传播的原理。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种子、植物标本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不同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种子传播方式:(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讨论种子的传播方式。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传播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植物种子的传播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种子传播的原理。

5. 巩固知识: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种子传播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种子的传播方式1. 风力传播2. 动物传播3. 人类活动传播4. 自我传播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并记录下来。

答案:如杨树的种子通过风力传播,桃树的种子通过动物传播等。

2. 讨论一下,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

答案:如分组进行实验,设置不同环境条件,观察种子传播情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观察其他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电子备课,更好地完成科学上册全册的研究。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2. 动物中的鸟类3. 植物中的种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日月星辰的基本知识;2. 了解鸟类的分类,了解它们的生活性和特点;3. 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鸟类;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3. 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发现自然界中日月星辰的神秘。

情感目标1. 培养爱护自然的情感,学会保护自然;2. 培养勤奋研究科学的惯。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月星辰;2. 研究鸟类的分类,了解它们的生活性和特点;3. 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条件;4. 制作抽屉式种子标本观察;5. 实验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6. 了解恒星的基本知识,观察星空;7.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在自然中探索。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实验法3. 观察法4. 操作法教学评价1. 能够回答课上的问题;2. 能够观察、分类鸟类;3. 能够识别与种子相关的胚芽、营养物质等;4.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日月星辰中发生的现象;5. 能够用抽屉式种子标本观察种子的萌芽和生长;6. 能够通过观察星空,认识星座。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通过电子备课的方式更好地完成了对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了解它们的功能。

2. 第2章《动物与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区分不同类型的动植物。

3. 第3章《天气与气候》:了解天气变化,认识基本气象现象。

4. 第4章《电与磁》:探索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学习简单电路和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与磁章节的电路连接和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人体的器官功能、动植物分类、天气变化及电与磁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写出章节名称。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

3. 图表:绘制相关结构图、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分别描述它们的特点。

(2)画出简单电路图,并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3)描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图表;7.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涉及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环境》的第1节“我们的校园”和第2节“自然界的规律”。

详细内容包括:校园环境观察、植物和动物的习性、天气的变化、自然界的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2. 使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习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让学生掌握天气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校园环境观察、植物和动物的习性、天气的变化。

难点:自然界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校园环境图片、植物和动物图片、天气预报视频。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校园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讲解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2)介绍植物和动物的习性,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

(3)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讲解天气的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校园环境观察植物和动物气候变化2. 自然界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校园环保志愿者、自然科学小组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内容讲解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小组讨论与分享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校园环境图片,涵盖植物、动物、天气等多方面内容,确保图片清晰,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身边的万物(一)课时一:水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2. 掌握正确使用水的方法;3. 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的来源和种类;2. 水的形态和性质;3. 水的用途和重要性;4. 正确使用水的方法;5. 水的保护与节约。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水,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和认知;2. 演示法:利用实验演示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性质变化;3.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水;4. 合作研究法:分小组讨论水的保护与节约的方法。

教学资源:1. 水样;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图片、图表和幻灯片;4. 小组活动资料。

课时二:观察生活中的水教学目标:1. 观察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水;2. 归纳总结水的用途;3. 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饮用水、洗衣水、农田用水、厕所冲水等不同用途的水;2. 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观察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2. 讨论法: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用途的水,并进行归纳总结;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用途与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样本;2. 视频资料。

第二单元:观察水果和蔬菜(一)课时一: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教学目标:1. 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2. 分辨不同水果;3. 培养细致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2. 对水果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并进行描述;2. 比较法:将不同水果进行比较,寻找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之处;3. 图片展示:展示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资源:1. 不同水果的实物样本;2. 图片。

课时二:观察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教学目标:1. 观察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2. 掌握水果的部分名称和用途;3. 培养耐心观察的能力。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我们的生活与科学1.2 观察与发现2. 第2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与非生物2.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3. 第3章:植物的生长3.1 植物的结构3.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关爱植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植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与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

植物的种子、幼苗、成熟植株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

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

2. 新课导入:讲解第1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生活与科学的关系。

进行观察与发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通过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

2. 板书布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与非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种植一种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生物特点: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精彩教案【可下载打印】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精彩教案【可下载打印】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精彩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多样的生物》中的第5节“植物的秘密”和第6节“动物的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各种植物的特点、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分类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点,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

2.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关爱生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植物和动物的图片、模型等。

学具:放大镜、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1)讲解植物的结构与功能,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分析其根、茎、叶的特点。

(2)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类,以蝴蝶和蚂蚁为例,分析它们的捕食和合作行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描述其特点。

(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输送养分、支撑植物体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2. 动物的世界:生活习性:捕食、合作、寄生等分类: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的植物,描述其特点,并分析其结构与功能。

(2)调查周围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2. 答案:(1)植物特点、结构与功能描述正确。

(2)动物生活习性和分类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了解更多的植物和动物。

(2)开展生物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5.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应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进行。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基本结构,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行为;3. 第三章《空气与水》:第一节空气,第二节水;4. 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一节简单机械,第二节力的作用;5. 第五章《地球和宇宙》:第一节地球,第二节宇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认识到植物对生活环境的重要性;2. 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3. 知道空气和水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4. 掌握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5. 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激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空气和水的保护,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地球和宇宙知识;2. 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常见的动物,环境保护,力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宇宙图片等;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动手操作,观察现象;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解答学生疑问;5.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呈现;2. 板书布局:左侧为主题,右侧为具体内容,中间为示例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植物的基本结构有哪些部分组成?(2)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特点。

(3)简述空气和水的保护措施。

(4)解释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

(5)描述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1.1 认识科学1.2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 动物世界2.1 常见的动物2.2 动物的特征3. 植物王国3.1 常见的植物3.2 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含义,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 使学生掌握常见动植物的特征及其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的基本概念,常见动植物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冰的融化、植物的生长等。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

讲解科学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科学的认识。

3.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

生活中的科学: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动物世界:介绍常见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植物王国:介绍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

分析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答过程要求步骤清晰,便于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及时批改、反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科学的概念、动植物特征等。

2. 图片:展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增强视觉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说出三种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描述一种常见动物的特征。

绘制一个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冰的融化、水的沸腾、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常见动物的特征:如狗有四肢、猫有爪子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电子教案第一章:Unit 1 Insects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不同种类的昆虫,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 能够观察和记录昆虫的行为和习性。

3. 能够通过手工制作和观察昆虫模型,提高对昆虫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入昆虫的概念,展示各种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昆虫的特点,如翅膀、触角、腿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模型进行验证。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昆虫的行为和习性,如飞行、爬行、觅食等。

4. 进行手工制作昆虫模型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资源:1. 昆虫的图片和实物或模型。

2. 手工制作昆虫模型的材料。

教学步骤:1. 引入昆虫的概念,展示各种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昆虫的特点,如翅膀、触角、腿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模型进行验证。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昆虫的行为和习性,如飞行、爬行、觅食等。

4. 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昆虫模型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结构和特点。

5. 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体会。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昆虫的描述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在手工制作昆虫模型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第二章:Unit 2 Plants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不同种类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 能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的吸水和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内容:1. 引入植物的概念,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植物的特点,如叶子、花朵、根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进行验证。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的发芽、幼苗的成长等。

4. 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植物的吸水和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资源:1. 植物的图片和实物。

2. 实验材料,如水、土壤、植物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植物的概念,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1.科学是……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P><P>(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教学反思:这是开学第一节科学课,更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节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这节课的关键,从课堂上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愿意动手,在研究彩色泡泡时,大家都愿意参加,播放视频时认真思考,解决了问题后能从其中感到快乐,但有极少数同学不愿意思考,以后的课中要对他们多加关注,多交流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注重他们的发展。

2做一位小科学家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一)导课: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1.讲科学家的故事:(1)同学们相互讲;(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2)学生相互交流;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2)学生分组研究;(3)汇报交流;(4)得出结论。

科学就是这样的。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1)学生观察研究;(2)师生讲座后得出: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

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2.做一位小科学家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教学反思:这一课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课本提出了一个如何让鹦鹉站立的问题,学生需要观察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只纸鹦鹉需要用剪刀从书上剪下来,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并没有做这个探究,而是换成学生从家中带玩具,从自己的玩具中发现问题,猜测思考,更贴近学生生活,也帮许多同学中解决了平时玩玩具时产生的疑问。

只是同学们问题较多,并且有些还较复杂,不能做到完全解决,老师解释时只能选取一些代表性的问题。

第二单元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

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

(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板书:附表:名称蚱蜢蚯蚓……地点草丛泥土……发现教学反思:2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目标:(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处。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准备:各种盆栽植物、植物挂图、植物卡。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一、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

1、出示植物卡(学生常见的植物)。

2、2、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3、学生回答。

(苹果、小麦、菊花、玉米、西瓜、甘蔗、柳树……)知道大自然中植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二、描述植物。

1、谈话:你家养花吗?或种有什么植物吗?2、谈话:你能用图画或语言来描述你家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吗?3、学生在小组中讲述。

4、集体交流:常见植物的特征。

三、比较各种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桃树与向日葵。

2、提问: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3、小组讨论并记录(写下或者画下)4、交流:(1)不同的地方:叶子形状不一样、果实不一样……(2)相同的地方: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种在土里、都需要阳光和水……6、讲述: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意选两中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发给学生植物卡)7、学生分组讨论。

8、小组交流。

9、将交流结果记录在课本75页活动记录中。

能找出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结构,有共同的需求;感受到植物的美,珍惜植物的生命。

四、布置作业。

1、任选家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与相同,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76页的活动记录上。

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在PPT里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常见植物,让我难以想到的是,有部分学生几乎全部认识,这让我感到太惊喜了。

看来,小学生中也有小小生物家呢。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目标:1、能够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围绕小动物自行一些简单探究活动。

从中发现小动物的更多习性特征。

3、教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小动物,并能概括特点。

难点: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活动目的:观察了解蜗牛活动准备:学生:卡纸(记录纸)教师:活体的蜗牛、玻璃片、放大镜、食物(菜叶、面包)、醋、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我们一起来看几种小动物的图片,如果你认识它们,就请你们亲切地呼喊它们的名字!(动物图片一幅一幅出示着,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亲切地喊着这些动物的名字。

喜欢之情溢于颜表,学生高兴地进人本节课学习情境。

)二:了解蜗牛喜欢的环境刚才的图片中那幅图跟我们前几天在校园里观察到的小动物不一样呢?(最后一幅蜗牛)你能猜猜老师的蜗牛是哪里捉来的吗?(校园的操场上)蜗牛一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阴暗,潮湿,或有蔬菜、嫩叶的地方)三、观察蜗牛外形特点1:找一找前几天我们在校园里看到了蜗牛,今天我们就来细致的观察它。

看看哪里与老师的图片不一样呢?我们可得用科学说话,经过自己仔细观察比较以后才可以下结论哦!看谁找的多,找的细致!(小组一起找,师巡视,并提示:要想看得清楚可借助放大镜。

)交流汇报:实际的蜗牛有两对触角,眼睛是长在大触角上而并非脑袋上;没有耳朵,有嘴巴;有一个螺旋状的壳,没有脚只有很大的一块肌肉(腹足);还有两个小洞那是肛门和生殖孔(要仔细找才能发现)。

观察不到的东西,教师可补充,比如介绍蜗牛的牙齿等2、画一画既然同学们找出了那么多的不同,看来是老师的图片画错了,老师画的是加工后的带有拟人化的蜗牛,在科学研究上可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还蜗牛以真面目,好吗?小科学家吗,请你们把它画一画吧:3、说一说: 谁来当一回《动物世界》的解说员,客观科学地介绍蜗牛的外形?指名说一说(加深印象)四:观察蜗牛的习性1、蜗牛是怎样出壳的?2、蜗牛是怎样爬行的?3、蜗牛喜欢吃什么?4、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五:自己还想提出哪些研究蜗牛的问题1、学生自由地提2、如果有的班的孩子不善于提问,教师也可帮助其提出一些问题,再让他们选择一些问题去研究:比如:蜗牛怎么排便?蜗牛喜欢冷还是热?蜗牛会游泳吗?蜗牛有听觉吗?……六:课后有针对性的研究1、把上面提出的这些问题设计成表格,看自己能完成几项。

并说说你准备怎么研究?2、把研究的结果在下节课带来交流。

七:总结教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