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单容多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an , an1 , , a1 , a0 及 bm , bm1 , , b1 , b0 分别为与系统 结构和参数有关的常系数。它们与系统的特性有关, 一般需要通过系统的内部机理分析或大量的实验数 据处理才能得到。
2.1 概述
(b) 传递函数 复数域模型包括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传递函数不
执行器和调节阀数学模型 Ka (s) = 1 / ( 0.1s + 1 ) T0
PID 调节器的数学模型 Wc (s) = P +I /s +D·s
P:比例增益,I:积分系数,D:微分系数
y(t) = P·e(t) + I·∫e(t) ·dt + D·de(t)/dt
K0 / ( T0 sK+0 1 )
解: 最终求解的数学模型
是h和Q1的关系。
依据:动态能量平衡。
(指单位时间内流入与流出能量之差 等于被控过程内能量存储量的变化量。)
(1) 动态能量平衡:
增量形式:
(2)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3)
将(3)式带入(2)式,可得微分方程:
dh (4) T dt h KQ1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自衡过程的阶跃响应图
无自衡过程的阶跃响应图
无自衡过程:被控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平衡状 态被破坏后,若无操作人员或仪表的干预,依 靠自身能力不能恢复平衡的过程。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例1:右图为单容液位过程,液位高度h为被控量,液体体积 流量Q1为控制量,阀1的开度控制Q1,由阀2控制Q2。 建立该过程的数学模型。
但是,由于它们缺乏数学方程的解析性质,要直接 利用它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往往比较困难,必要和可 能时,可以对它们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来得到参量模型的 形式。
2.1 概述
参量形式:
当数学模型是采用数学方程式来描述时,称为参量模型。 参量模型按其讨论域可分为时域模型、复数域模型和频域 模型。
时域模型包括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等,其特点是具有 直观、准确的优点,不足之处是当系统的结构改变或某个 参数变化时,就要重新列写并求解微分方程。 (a) 微分方程
2.1 概述
建立数学模型的意义 在研究与分析一个控制系统时,不仅要定性地了解系统的工 作原理及特性,而且还要定量地描述系统的动态性能。
设计控制系统和整定调节器的参数。
尤其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不充分掌握数学模型,无法最优设计。
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
可以确定有关因素对整个被控过程的影响,起到指导作用。
2.1 概述
(c) 频率特性 频域模型主要描述系统的频率特性,应用频率
特性在实际工作中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就能 比较迅速地分析系统中各个参量对系统性能的影 响以及可以直接研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而不必 求出系统的特征根。
将传递函数中 s换成 j ,即为频率特性。因此,
如果已知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就不需要逐一推ຫໍສະໝຸດ Baidu
(1)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散失热量Q2为:
(2)
式中,Kr-传热系数,A-面积,T2-室内温度。 保温材料的热阻:
(3)
将(2)(3)带入(1),用增量表示,微分方程为:
(4)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3 过程控制系统其他环节的数学模型
检测仪表数学模型 Km (s) = 1 / ( 0.1s + 1 )
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特性,而且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结 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输出 量(响应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输入函数)的 拉普拉斯变换之比。拉普拉斯变换为:
F (s) L[ f (t)] f (t)est dt 0
传递函数三要素: 线性定常系统; 零初始条件; 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第二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2.1 概述
数学模型
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系统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系统特性的数学描述就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由于在过渡过程中,系统的输出(即被控变量)随时 间而变化,因而在描述系统特性的数学模型中不仅会出现 这些变量本身,而且也包含这些变量的各阶导数,所以, 系统特性方程式是微分方程式,它是表示系统数学模型最 基本的形式。
带有纯时延的单容过程:
若以Q0为控制量,阀门1变化后,Q0流经长度为L的管道 后进入贮罐,液位才能变化。
Τ0:指纯时延时间。Q0流经为L的管道需要时间。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
无时延的阶跃响应
有时延阶跃响应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例2 右图为由电炉和加热容器组成的温度过程。容器内水温 T1保持恒定,为被控参数,即输出量。电炉连续给水供热 Q1为输入量(控制参数)。盛水容器向室内散发热量Q2, 室温为T2,试建立温度过程的数学模型。
2)传递函数仅与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参数有关, 与系统输入量形式无关;
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可相互转换;
4)传递函数是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拉氏变换。
2.1 概述
传递函数列写大致步骤: 方法一: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 消去中间变量; 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 求输出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 方法二:列写系统中各元件的微分方程; 在零初始条件下求拉氏变换; 整理拉氏变换后的方程组,消去中间变量; 整理成传递函数的形式;
对于线性连续的控制系统,通常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
程式来描述,如果以r(t)表示输入量,C (t)表示输出量,
则系统特性可用下列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2.1 概述
anc (n) (t) an1c (n1) (t) a1c(t) a0c(t) bm r (m) (t) bm1r (m1) (t) b1r (t) b0 r(t)
对被控过程进行数学模型仿真研究。
可以获取代表或逼近真实过程的大量数据,为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提供大 量所需信息,降低设计成本和加快设计进度。
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模型。
2.1 概述
过程数学模型的两种描述形式:
非参量形式和参量形式
非参量形式
用曲线或数据表格表示。可以通过记录实验结果得到, 有时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它的特点是形象、清晰,比较 容易看出其定性的特征。
2.1 概述
零初始条件: 输入及其各阶导数在t =0-时刻均为0; 输出及其各阶导数在t =0-时刻均为0。
形式上记为:
G(s)
C(s) R(s)
b0 s m a0 s n
b1sm1 a1sn1
bm1s bm an1s an
2.1 概述
传递函数的性质: 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
一阶惯性环节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根据过程输入、输出的实验测试数据,通过辨识和参数估计建立过程 的数学模型。
混合法
首先通过机理分析确定过程模型的结构形式,然后利用实验测试数据 来确定模型中各参数的大小。
2.2 采用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1) 单容过程的建模
只有一个存储容量的过程。自衡单容过程和无自衡单容过程。
自衡过程:被控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平衡 状态被破坏后,无需操作人员或仪表的干 预,依靠自身能够恢复平衡的过程。
导每个环节的频率特性,而是以 j代替 s 求取。
反之把频率特性中 j 换成 s ,就可得到该环节或
系统的传递函数。
2.1 概述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运用已知的静态和动态的能量(物料)平衡关 系,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实验辨识 (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法)
2.1 概述
(b) 传递函数 复数域模型包括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传递函数不
执行器和调节阀数学模型 Ka (s) = 1 / ( 0.1s + 1 ) T0
PID 调节器的数学模型 Wc (s) = P +I /s +D·s
P:比例增益,I:积分系数,D:微分系数
y(t) = P·e(t) + I·∫e(t) ·dt + D·de(t)/dt
K0 / ( T0 sK+0 1 )
解: 最终求解的数学模型
是h和Q1的关系。
依据:动态能量平衡。
(指单位时间内流入与流出能量之差 等于被控过程内能量存储量的变化量。)
(1) 动态能量平衡:
增量形式:
(2)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3)
将(3)式带入(2)式,可得微分方程:
dh (4) T dt h KQ1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自衡过程的阶跃响应图
无自衡过程的阶跃响应图
无自衡过程:被控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平衡状 态被破坏后,若无操作人员或仪表的干预,依 靠自身能力不能恢复平衡的过程。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例1:右图为单容液位过程,液位高度h为被控量,液体体积 流量Q1为控制量,阀1的开度控制Q1,由阀2控制Q2。 建立该过程的数学模型。
但是,由于它们缺乏数学方程的解析性质,要直接 利用它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往往比较困难,必要和可 能时,可以对它们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来得到参量模型的 形式。
2.1 概述
参量形式:
当数学模型是采用数学方程式来描述时,称为参量模型。 参量模型按其讨论域可分为时域模型、复数域模型和频域 模型。
时域模型包括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等,其特点是具有 直观、准确的优点,不足之处是当系统的结构改变或某个 参数变化时,就要重新列写并求解微分方程。 (a) 微分方程
2.1 概述
建立数学模型的意义 在研究与分析一个控制系统时,不仅要定性地了解系统的工 作原理及特性,而且还要定量地描述系统的动态性能。
设计控制系统和整定调节器的参数。
尤其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不充分掌握数学模型,无法最优设计。
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
可以确定有关因素对整个被控过程的影响,起到指导作用。
2.1 概述
(c) 频率特性 频域模型主要描述系统的频率特性,应用频率
特性在实际工作中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就能 比较迅速地分析系统中各个参量对系统性能的影 响以及可以直接研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而不必 求出系统的特征根。
将传递函数中 s换成 j ,即为频率特性。因此,
如果已知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就不需要逐一推ຫໍສະໝຸດ Baidu
(1)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散失热量Q2为:
(2)
式中,Kr-传热系数,A-面积,T2-室内温度。 保温材料的热阻:
(3)
将(2)(3)带入(1),用增量表示,微分方程为:
(4)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3 过程控制系统其他环节的数学模型
检测仪表数学模型 Km (s) = 1 / ( 0.1s + 1 )
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特性,而且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结 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输出 量(响应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输入函数)的 拉普拉斯变换之比。拉普拉斯变换为:
F (s) L[ f (t)] f (t)est dt 0
传递函数三要素: 线性定常系统; 零初始条件; 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第二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2.1 概述
数学模型
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系统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系统特性的数学描述就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由于在过渡过程中,系统的输出(即被控变量)随时 间而变化,因而在描述系统特性的数学模型中不仅会出现 这些变量本身,而且也包含这些变量的各阶导数,所以, 系统特性方程式是微分方程式,它是表示系统数学模型最 基本的形式。
带有纯时延的单容过程:
若以Q0为控制量,阀门1变化后,Q0流经长度为L的管道 后进入贮罐,液位才能变化。
Τ0:指纯时延时间。Q0流经为L的管道需要时间。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
无时延的阶跃响应
有时延阶跃响应
2.2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例2 右图为由电炉和加热容器组成的温度过程。容器内水温 T1保持恒定,为被控参数,即输出量。电炉连续给水供热 Q1为输入量(控制参数)。盛水容器向室内散发热量Q2, 室温为T2,试建立温度过程的数学模型。
2)传递函数仅与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参数有关, 与系统输入量形式无关;
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可相互转换;
4)传递函数是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拉氏变换。
2.1 概述
传递函数列写大致步骤: 方法一: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 消去中间变量; 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 求输出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 方法二:列写系统中各元件的微分方程; 在零初始条件下求拉氏变换; 整理拉氏变换后的方程组,消去中间变量; 整理成传递函数的形式;
对于线性连续的控制系统,通常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
程式来描述,如果以r(t)表示输入量,C (t)表示输出量,
则系统特性可用下列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2.1 概述
anc (n) (t) an1c (n1) (t) a1c(t) a0c(t) bm r (m) (t) bm1r (m1) (t) b1r (t) b0 r(t)
对被控过程进行数学模型仿真研究。
可以获取代表或逼近真实过程的大量数据,为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提供大 量所需信息,降低设计成本和加快设计进度。
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模型。
2.1 概述
过程数学模型的两种描述形式:
非参量形式和参量形式
非参量形式
用曲线或数据表格表示。可以通过记录实验结果得到, 有时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它的特点是形象、清晰,比较 容易看出其定性的特征。
2.1 概述
零初始条件: 输入及其各阶导数在t =0-时刻均为0; 输出及其各阶导数在t =0-时刻均为0。
形式上记为:
G(s)
C(s) R(s)
b0 s m a0 s n
b1sm1 a1sn1
bm1s bm an1s an
2.1 概述
传递函数的性质: 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
一阶惯性环节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根据过程输入、输出的实验测试数据,通过辨识和参数估计建立过程 的数学模型。
混合法
首先通过机理分析确定过程模型的结构形式,然后利用实验测试数据 来确定模型中各参数的大小。
2.2 采用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1) 单容过程的建模
只有一个存储容量的过程。自衡单容过程和无自衡单容过程。
自衡过程:被控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平衡 状态被破坏后,无需操作人员或仪表的干 预,依靠自身能够恢复平衡的过程。
导每个环节的频率特性,而是以 j代替 s 求取。
反之把频率特性中 j 换成 s ,就可得到该环节或
系统的传递函数。
2.1 概述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运用已知的静态和动态的能量(物料)平衡关 系,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实验辨识 (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