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青岛市第十六中学鲁樱樱
一、教材依据
山东省人民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中第三篇课文《再别康桥》
二、设计思想:
《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旧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尤其是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因此我们在文本时要充分学生的积极性,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三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诗歌的朗诵,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鉴赏《再别康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文本,感受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现代诗歌的能力。
2、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诗歌,使学生初步把握奖赏和评价诗歌。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现代诗歌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意境
六、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熟读诗歌。
2、利用网络搜集有关作者的介绍并整合有价值内容。
3、根据上课的需要和资料制作课件。
七、课时: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徐志摩《沙扬娜拉》导入,作者用捕捉美的眼睛为我们呈现上如此优美、细腻的一首小诗。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作者:徐志摩。
附: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学生参与介绍,教师补充展示幻灯片)
多媒体幻灯显示: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富商家庭。1916年考入北大,1920年经美国赴英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历任北大、清华教授。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
徐志摩任翻译,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飞机从南京前往北平,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35岁。
(2)多媒体幻灯显示: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Cambridge”(今译“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三、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三美”
1.一位同学朗诵,其他同学注意读音及情感并自主评价。
2、学生听录音朗诵,并自己练习。
3、推荐一位同学朗诵,其他同学感受诗歌特点。
4、赏析总结诗歌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画面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讨论总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学生集体背诵诗歌。
二、研读文本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诗歌中的一节,描绘一幅画面,写到本子上(每组能完成一幅画面的描写即可)
2、展示各个小组的成果。(其他小组自由评价)
三、方法总结(由学生描写的画面引入诗歌意境的总结)
1、如何把握诗歌:重点词语含义
意象意境情感主旨
手法技巧
四、小结:
徐志摩用他毕生的精力在追求美,追求自由,追求爱,他的一生因为他的诗人气质也变得传奇诗意。他如泣血的杜鹃用其富足的情感凝聚成柔美而浪漫的诗句留给我们后人。
五、作业:
1、赏析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2、查找积累徐志摩其他诗歌
评点:本教学设计重点、难点突出,设计自然流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课时,通过诵读,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并由诵读一步一步感知文本,自然而然的进入诗歌“三美”的体会中。第二课时,着重抓住了画面美的欣赏,也就是诗歌意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描绘画面,在不自觉中使诗歌鉴赏更加贴近学生,通过学生自由评价把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最后顺理成章引出诗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