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屏设计规范
10kV全绝缘管型母线技术规范书
![10kV全绝缘管型母线技术规范书](https://img.taocdn.com/s3/m/e958a1e6910ef12d2af9e7f6.png)
10kV全绝缘管型母线技术规范书目录1 总则2 使用环境条件3 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4 试验5 供货范围6 售后服务与承诺7 包装、运输、贮存包装、运输、总则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10kV 全绝缘管型母线,它提出了10kV 全绝缘管型母线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需方在本规范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未对一切技术细则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书和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1.3 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款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与规范书的差异(表)”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本规范书的条款,除了用“宜”字表述的条款外,一律不接受低于本技术规范条款的差异。
不允许直接修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而作为供方对本技术规范书的应答。
1.4 本技术规范书和供方在投标时提出的“对规范书的意见和与规范书的差异(表)” 经需、供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 供方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如下。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文。
本技术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供需双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有矛盾时,按现行的技术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GB/T12706.4—2002 力电缆及附件附件实验方法GB/T18889—2002 试验方法GB7251-1997 的特殊要求GB/T18349—2002 GB/T311.1—1997 GB/T 311.2—2002 金属封闭母线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额定电压35kV 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局部放电测量2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第4 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电力电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电力电缆附件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二部分:对干线系统(母线槽)GB 12706.1~.3—1991 GB 50150—2006 GB/T 7354—2003GB/T16927.1—1997 GB/T16927.2—1997 DL/T 596—1996 DL/T 620—1997 DL/T 621—1997 DL/T 664—1999 DL/T 417—2006 GB 8923-1988 ISO 12944-1998 Q/GXD 126.01-2006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二部分:测量系统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色漆和清漆-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广西电网公司企业标准)1.6 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需供双方协商确定。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规范20(03518)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规范20(03518)](https://img.taocdn.com/s3/m/d12cfd477f1922791688e8d3.png)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规范1范围本设计规范规定了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子设备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规范中的引用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引用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规范。
GB 4588.3~8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印刷电路板设计和使用》QJ 3103-99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印刷电路板设计规范》3定义本标准采用GB2036的术语定义4一般要求4.1印制板类型根据结构,印制板分为单面印制电路板、双面印制电路板、多层印制电路板,板材主要分为纸质板(FR-1),半玻璃纤维板(CEM-1),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板(FR-4)。
有防火要求的器具用的印制板应有阻燃性和符合相应的UL标准。
4.2印制板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印制板设计时,应考虑本规范所述的基本原则。
4.2.1电气连接的准确性印制板上印制导线的连接关系应与电原理图导线连接关系相一致,电原理图设计应符合原理图设计规范,并尽量调用原理图库中的功能单元原理图,印制板和原理图上元件序号应一一对应;如因结构、电气性能或其它物理性能要求不宜在印制板上布设的导线,应在相应文件(如电原理图上)上做相应修改。
4.2.2可靠性印制板应符合其产品要求的相应EMC规范和安规要求,并留有余量,以减小日益严重的电磁环境的影响。
影响印制板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印制板的结构、基材的选用、印制板的制造和装配工艺以及印制板的布线、导线宽度和间距等都会影响到印制板的可靠性。
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上的因素,按照规范的要求,并尽可能的保留余量,以提高可靠性。
4.2.3工艺性设计电路板时应考虑印制板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要求,尽可能有利于制造、装配和维修,各具体要求请严格遵守QG/MK03.04-2003V的工艺规范。
4.2.4经济性印制板设计应充分考虑其设计方法、选择的基材、制造工艺等成本最低的原则,满足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实用。
jgj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4f960c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1.png)
jgj16-《民⽤建筑电⽓设计规范》3 供配电系统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条:⼀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个电源发⽣故障时,另⼀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第⼗页)电源及供配电系统条: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并列运⾏的措施。
(第11页)4 配变电所配电变压器选择条:设置在民⽤建筑中的变压器,应选择⼲式、⽓体绝缘或⾮可燃性液体绝缘的(第17-18变压器。
当单台变压器油量为100kg及以上时,应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
页)低压配电装置条:当成排布置的配电屏长度⼤于6m时,屏后⾯的通道应设有两个出⼝。
当出⼝之间的距离⼤于15m时,应增加出⼝。
(第24页)对⼟建专业的要求条:可燃油油浸电⼒变压器的耐⽕等级应为⼀级。
⾮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变压器室、电压为10(6)kV的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等级不应低于⼆级。
低压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第25页)条:配变电所的门应为防⽕门,并应负荷下列规定:1 变配电所位于⾼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级防⽕门;2 变配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层或更⾼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级防⽕门;3 变配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的⼀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级防⽕门;4 变配电所位于地下⼀层或下⾯有地下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甲级防⽕门;5 变配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门;6 变配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门。
(第25页)7 低压配电导体选择条:低压配电导体截⾯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敷设⽅式、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截⾯,其导体载流量不应⼩于预期负荷的最⼤计算电流和按保护条件所确定的电流;2)线路电压损失不应超过允许值;3)导体最⼩截⾯应满⾜机械强度的要求,配电线路每⼀相导体截⾯不应⼩于表的规定。
表导体最⼩允许截⾯(第60页)条:外界可导电部分,严禁⽤作PEN导体。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_专业版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_专业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1c9e38dd3383c4ba4cd210.png)
5.2.4 SiO2Metal除FPC bonding以外,需覆盖SiO2保护(SIO2掩模公差±0.35mm)5.3 铬版各标记设计:铬版上面各标记设计如下5.3.1 切割标记切割记号:尺寸如下图,作用为定位玻璃的切割尺寸,控制玻璃的切割精度,要求切割精度为±0.05mm,此标识仅适用Metal层5.3.2 产品型号模号(metal层专用)排版模号:为便于不良品分析,在每一单粒图形上标示一代号,如”A1,A2,….B1,B2…”,,横向用数字递增,纵向用字母递增,例:TP10293A A1TP10293A,为产品流水号A1为产品的模号5.3.3 各膜层标识:Mask 表示铬版,Oc表示该层为oc层,且膜面向上,TP30327A为产品的型号,V0表示版本号Metal表示该层为metal层,且膜面向下;此标识各层都需要,而且需位于成品功能区以外5.3.14 ITO方阻测试块标记:为测试ITO镀膜后的方阻,在非图形区域制作四个尺寸为30mm*30mm的ITO测试方块,由于ITO为透明的材料,故在ITO方块边缘制作线宽为0.2mm*0.2mm的方框(若边框较小,可以调整方块的大小,最小制作为10mm*10mm)具体如下图所示:ITO测试方块金属边框5.3.15 保护蓝胶丝印对位标记:在ITO Glass切割之前要对图案进行保护,即玻璃正反面丝印保护蓝胶,则需要在ITO Glass的MT层上制作对位标记以保证保护蓝胶与玻璃的丝印位置,对位标记设计尺寸如下图所示:5.3.16 形版的命名方法:A.铬版:在该产品的型号前面加上图形铬版的代号MASK;B.菲林版:在该产品的型号前面加上图形菲林的代号SF;如:MASK096064-101A-1、SF096-064-101A-15.3.17 走线设计一般情况(mm)极限值(mm)ITO 线粗尽量粗0.03(铬版)Metal 线粗尽量粗0.03、0.05(铬版)Gap 尽量大0.036 ITO Film结构Sensor设计ITO Film结构Sensor结构暂时有两种,两层ITO Film和三层ITO Film结构。
各类触摸屏sensor设计规范
![各类触摸屏sensor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5d5e8d13186bceb19e8bb1d.png)
中国触摸屏网( )您下载的该触摸屏技术文档来自于中国触摸屏网( / )What you are downloading are from China Touchscreen Site: ( / )中国触摸屏网四大版块:•触摸屏论坛:/•触摸屏供求商机:/•招聘/找工作求职:/forum-12-1.html•触摸屏行业杂志:/emag/1. 触摸屏论坛:中国触摸屏网论坛是触控面板人讨论触摸屏技术,解决触摸屏技术问题,发布触摸屏产品供求信息,了解触摸屏市场动态,触摸屏厂商招聘和找工作求职的第一平台。
2. 触摸屏供求商机:免费发布触摸屏相关产品:触控面板、触摸屏材料、触摸屏设备、触摸屏一体机、人机界面、大屏幕显示器、广告机、金融自助设备、薄膜开关、电子显示屏等3. 招聘/找工作求职:触摸屏厂商招聘和触摸屏行业人才找工作求职,招聘/找工作效果好!4. 触摸屏杂志:《触动中国》电子杂志聚焦触控面板行业资讯、追踪技术潮流和市场趋势。
中国触摸屏网( 51T ) 是中国首家以触控面板行业为基础的大型资讯、供求商机和论坛网站平台。
自2003年9月创立起,中国触摸屏网一直致力于提供触摸屏行业资讯与商务服务,深受触摸屏行业用户、业内企业和公司的首肯,其品牌影响力和用户满意度均位居业内第一。
中国触摸屏网凭借强大的信息资讯频道,产品展示频道,供求商机频道,触摸屏论坛频道,触摸屏一体机频道成为业界公认的全球最大的触控面板行业门户网站。
使用本文档前请您先阅读以下条款:1. 中国触摸屏网仅对原资料包“依样”打包,未做过任何改动,但不保证所提供资料或文档的完整性。
2. 请在使用前查毒(这也是您使用其它网络资源所必须注意的) 。
3. 由本站提供的资料或者文档对您的网站或计算机造成严重后果的本站概不负责。
4. 转载本站提供的资源请勿删除本说明文件。
中国触摸屏网——无“触”不在。
电气设计规范4.20.
![电气设计规范4.20.](https://img.taocdn.com/s3/m/fae59c64ec3a87c24128c4cf.png)
电气设计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高低压配电设备、照明箱动力箱等电气设计。
如本文件相关条款与用户协议(或地方标准)相冲突时,按照用户协议(或地方标准)执行。
一、本规范参照的国家标准:GB/ T 6988 《电气制图》GB / T 6988-1997 《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GB/ T 6988 .1《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1 部分:一般要求》GB / T 6988 .2《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 2 部分:功能性简图》GB /T 6988 . 3《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 3 部分:接线图和接线表》GB 7356《电气系统说明书用简图的编制》GB / T 472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GB/ T 5465.1《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绘制原则》GB / T 5465.2《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 T 4026 《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端子的识别和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GB / T 4884 《绝缘导线的标记》GB/ T 5094 《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GB / T 7159 《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GB/ T 7947 《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GB / T 10609.1 《技术制图标题栏》GB/ T 10609.2 《技术制图标题栏》GB/ T 14689《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GB/ T 14691《技术制图字体》GB / T 16679《信号与连接线的代号》GB / T 18135《电气工程 CAD制图规则》二、电气图的分类:功能文件:一次系统图、二次原理图位置文件:总平面图、装配图、元器件布置图、屏面布置图接线文件:二次接线图 [ 表]、端子图[表]、电缆图[表][清单]项目表:元件表、设备表、材料单等三、图幅、标题栏、等规定1.图幅一般为 A4 竖幅、 A3 横幅,一般不采用其它图幅,见附图 1。
2.标题栏按附表 1 填写。
3.图号、图名齐全规范,签字齐全。
4.图号编制方法:厂名缩写.图纸类型.项目缩写-序号厂名缩写:为公司拼音缩写JSTH图纸类型:二次原理图标YL;一次系统图标XT;二次接线图标JX;壳体图标KT;平面布置图标 PM项目缩写:为项目拼音缩写,一般为 2~4 个大写字母序号:为三位数字,从 001 开始编制。
FPC设计要求
![FPC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a488536ee06eff9aef8078a.png)
研发部模组FPC设计规范一、走线要求:1、走线要在弯折处0.5mm以上开始走线。
2、FPC金手指两边边缘为0.5mm左右,并且把多余的部分要剪掉。
最好是设计时在每边多加1个焊盘。
3、TCP,COF必须正反加保护胶带,若是COG的必须加黑色胶带。
4、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0402的封装换成0603的封装。
5、将Autocad的PCB冲模绘图档用DXF格式转换导入,把所有线及字符放到同一层,且用同一颜色,导入到PCB中要保留所有重要信息(Pin脚的顺序号、固定的元器件位置、背光定位柱、露铜的位置),去掉不需要的内容,并且把PCB冲模绘图定位到原点坐标点(0,0)。
6、在FPC需要弯折的区域最好不要有通孔和MARK点,以减少应力利于弯曲。
7、需要ACF的区域反面要平整,不要有高低不平的图形存在。
8、线路最好在通孔处加上泪滴盘,折角处有弧度拐弯会更好。
9、由于要SMT贴片,务必在线路上要有光学点,具体位置放置在需要帖片的区域对角位置,通常做直径0.8-1.0mm大小的焊盘。
10、为了保证FPC的柔软性,在地线铺铜的时候,最好把大铜皮做成0.2mm 以上的线宽线距的网络,同时也可以保证板子的平整性。
11、大铜皮和线路的间距最好保证在0.2mm以上,以防止制作过程中的残余铜皮蚀刻不净。
12、走线不要走锐角;不要走环形线。
13、在IC的Power/GND间放置0.1uF的去耦电容连接,走线尽量短。
14、将FPC上未使用的部分设置为接地面。
在板子的四周多打一些GND Via孔有利于接地屏蔽性能好。
15、一般情况下尽量少用Via孔并且(Pad)与Trace之间间隙一般最小为8mil。
16、走线方式:一般是走135º,不要走90º折线,减少高频噪声发射。
17、元器件走线不要太靠边,线与板边最小为10mil,元器件与板边最小为0.6mm,铜泊间隙最小为10mil。
18、Via孔直径最小为20mil,Hole最小为10mil,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加大。
sensor设计规范
![sensor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49859a1482fb4daa48d4b40.png)
1.5mm 1.5mm 0.6mm 0.6mm
E ITO 图案 Gap
0.2mm~0.4mm
使用双面段码形图案要求 两层 film 贴合公差小于 ½ E
屏尺寸≥4.5寸 2mm 2mm 0.8mm 0.8mm
如果5.5mm<pitch≤7mm 需采用驱动拆分双面段码形图案<4.5寸
5.5mm<pitch≤6.5mm 6.5mm<pitch≤7mm
R□<300ohm R□<300ohm R□<300ohm
R□<270ohm R□<270ohm R□<270ohm
PET2 适用芯片
合
——
GT800, GT816, GT818
—— GT801
适用于 Glass sensor DITO 结构、Film sensor DITO结构(I)图案
T:0.1~0.188mm T:≥50um R□ ≤ 150ohm
Film 2
力 bottom ITO 5.5mm<pitch≤6.5mm 6.5mm<pitch≤7mm PET2
合 适用芯片
R□ ≤ 150ohm R□ ≤ 150ohm —— GT819 2+1 GT8105 2+1 GT8110 2+1 GT801 2+1
0.7mm~2.0mm 0.7mm~2.0mm ——
用0.7mm~2.0mm 0.7mm~2.0mm ——
专 R□<300ohm
R□<300ohm
R□<270ohm R□<270ohm
R□<300ohm
R□<270ohm
泰0.2~0.6mm
0.2~0.6mm
电容屏设计规范
![电容屏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27d7a8acc22bcd126ff0c99.png)
电容屏设计规范2 适用范围2 153 工程图设计2 164 Lens设计4 175 ITO玻璃设计6 186 菲林设计13 197 FPC设计17 208 自电容与互电容FPC走线设计28 219 包装设计30 2210 常用单位换算31 2311 模切件的设计32 2412 切割图纸设计34 2513 保护膜图纸的设计36 26※※修改记录REVISION RECORD ※※版次/修改号Rev. 修改内容REVISION CONTENTS 修改人INITIATED 日期DateA/0 首次发行A/1 换版发行A/2 更新第5项内容A/3 更新第6、12页内容并增加12、17~19、34~36页内容拟定INITIATED 审核CHECKED 批准APPROVED 文件生效日期Inure Date:BYDATE文件名称文件编号Doc. No.Doc. Name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版次/修改号Rev. A/1 页码Page 2 /36Copyright © BYD Company Limited Division 41 目的规范电容式触摸屏(投射式)的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及效率,确保触摸屏模块整体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2 适用范围第四事业部TP厂技术部电容式触摸屏设计人员。
3 工程图设计3.1 工程图纸为TP模块的成品管控,以及出货依据,包含以下内容:3.1.1 正面视图: 该视图包含TP外形、view area、active area、FPC图形及相关尺寸.若TP需作表面处理,则必须对LOGO的位置、尺寸、材质、颜色、以及工艺进行标注。
需标注尺寸及公差如下:3.1.2 侧视图: 该视图表示出TP的层状结构, TP各层的厚度、材质、FPC厚度(含IC等元件)必须标注。
需要标注尺寸及公差如下:必须标注尺寸普通公差(mm)最小公差(mm)TP总厚度±0.1±0.05(视结构和材料而定)FPC总厚度±0.05 ±0.03金手指长度±0.3 ±0.23.1.3 反面视图: 这一图层包含背胶、保护膜、泡棉及导光膜的外形尺寸,以及FPC背面的IC及元件区尺寸。
TP设计规范
![TP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b30e90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4.png)
页 码:1 of 18评审&分发(评审-√,分发-※ ) 计划部 日期 采购部日期√※ 研发部 日期 √ 工艺部 日期生产部 日期 市场部 日期 行政人事部 日期 √品质部日期财务部日期批准注意:文件加盖红色的文件控制章方有效。
更改历史版本 更 改 描 述更改人/日期00 始发页码: 2 of 181.0目的规范公司触摸屏类产品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完善触摸屏设计规范2.0范围适用于公司触摸屏类产品的设计开发。
3.0职责研发部:学习和应用触摸屏设计规范于新产品开发中。
4.0定义无5.0内容5.1 触摸屏基本概要触摸屏全称应为透明触摸面板(Transparent Touch Panel),简称TP。
一般置于液晶等画面上起透明开关作用,触摸画面则可直接输入。
其做为输入设备具有简单、方便、节省空间等优点。
触摸屏种类很多,有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式、表面声波式等等,电阻式因其结构简单,功耗低、成本低等优势,占据了PDA及手机等手持设备上的主要市场,其中最主要是4线电阻式触摸屏。
我司目前主要以4线电阻式触摸屏为主要产品,下面就主要介绍四线式电阻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和设计规范等。
5.2基本结构电阻式触摸屏主要由上部电极,下部电极,接插件等3个基本结构组成(如图1)图1.结构及基本电路原理上部电极:有ITO膜的PET胶片(ITO Film)。
下部电极:有ITO膜的PET胶片、玻璃或塑料,上面印刷有规则的绝缘小突起(Spacer)。
接插件:插入上部和下部电极之间热熔接于TP与装置之间的连接。
ITO(氧化铟)膜:透明导电膜。
非常薄,既透明又导电。
5.3基本原理页码: 3 of 18电阻式触摸屏是一块多层复合薄膜,由一层玻璃、塑料或PET Film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ITO,氧化铟),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PET Film,它的内表面也涂有一层ITO,在两层导电层之间有许多细小(小于千分之一英寸)的透明隔离点(Spacer)把它们隔开绝缘。
1、GB 50059-92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改正
![1、GB 50059-92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改正](https://img.taocdn.com/s3/m/fde0835f7fd5360cba1adb75.png)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9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2〕653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能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五月一日起施行,原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35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GBJ59-8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能源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能源部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五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我部华东电力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工业民民用35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GBJ59-83修订而成。
规范组在修订规范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分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四章和十一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增加了63kV、110kV变电所部分;新增的章节为并联电容器装置、二次接线、照明、远动和通信、屋内外配电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过电压保护及接地、土建部分等;原有蓄电池章合并入所用电源和操作电源章节中;对主变压器和电气主接线章节充实了内容深度;原规范土建部分的条文过于简略,本次作了较多的增补,增补的主要内容为变电所结构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原则、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荷载、主建筑物的建筑设计标准、建筑物的抗震构造措施、变电所的防火设计等。
本规范的土建部分,必须与按1984年国家计委批准发布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制订、修订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等各种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配套使用,不得与未按GBJ68-84制订、修订的国家各种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混用。
变电站设计规范
![变电站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53acb12a216147917112801.png)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变电所的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制订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电压为35~11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 A及以上新建变电所的设计.第1.0.3条变电所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5~10年发展规划进行,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第1.0.4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结合国情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第1.0.5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第1.0.6条变电所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所址选择和所区布置第2.0.1条变电所所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一,靠近负荷中心;二,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三,与城乡或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便于架空和电缆线路的引入和引出;四,交通运输方便;五,周围环境宜无明显污秽,如空气污秽时,所址宜设在受污源影响最小处;六,具有适宜的地质,地形和地貌条件(例如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有危岩或易发生滚石的场所),所址宜避免选在有重要文物或开采后对变电所有影响的矿藏地点,否则应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七,所址标高宜在50年一遇高水位之上,否则,所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措施或与地区(工业企业)的防洪标准相一致,但仍应高于内涝水位;八,应考虑职工生活上的方便及水源条件;九,应考虑变电所与周围环境,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第2.0.2条变电所的总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第2.0.3条变电所宜设置不低于2.2m高的实体围墙.城网变电所,工业企业变电所围墙的高度及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第2.0.4条变电所内为满足消防要求的主要道路宽度,应为3.5m.主要设备运输道路的宽度可根据运输要求确定,并应具备回车条件.1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第2.0.5条变电所的场地设计坡度,应根据设备布置,土质条件,排水方式和道路纵坡确定,宜为0.5%~2%,最小不应小于0.3%,局部最大坡度不宜大于6%,平行于母线方向的坡度,应满足电气及结构布置的要求.当利用路边明沟排水时,道路及明沟的纵向坡度最小不宜小于0.5%,局部困难地段不应小于0.3%;最大不宜大于3%,局部困难地段不应大于6%.电缆沟及其他类似沟道的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5%.第2.0.6条变电所内的建筑物标高,基础埋深,路基和管线埋深,应相互配合;建筑物内地面标高,宜高出屋外地面0.3m;屋外电缆沟壁,宜高出地面0.1m.第2.0.7条各种地下管线之间和地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之间的最小净距,应满足安全,检修安装及工艺的要求,并宜符合附录一和附录二的规定.第2.0.8条变电所所区场地宜进行绿化.绿化规划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并严防绿化物影响电气的安全运行.绿化宜分期,分批进行.第2.0.9条变电所排出的污水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第三章电气部分第一节主变压器第3.1.1条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应根据地区供电条件,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和运行方式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第3.1.2条在有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中宜装设两台主变压器,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装设两台以上主变压器.如变电所可由中,低压侧电力网取得足够容量的备用电源时,可装设一台主变压器.第3.1.3条装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当断开一台时,其余主变压器的容量不应小于60%的全部负荷,并应保证用户的一,二级负荷.第3.1.4条具有三种电压的变电所,如通过主变压器各侧线圈的功率均达到该变压器容量的15%以上,主变压器宜采用三线圈变压器.第3.1.5条电力潮流变化大和电压偏移大的变电所,如经计算普通变压器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对电压质量的要求时,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第二节电气主接线第3.2.1条变电所的主接线,应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网中的地位,出线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并应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要求.第3.2.2条当能满足运行要求时,变电所高压侧宜采用断路器较少或不用断路器的接线.第3.2.3条35~110kV线路为两回及以下时,宜采用桥形,线路变压器组或线路分支接线. 超过两回时,宜采用扩大桥形,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的接线.35~63kV线路为8回及以上时,亦可采用双母线接线.110kV线路为6回及以上时,宜采用双母线接线.第3.2.4条在采用单母线,分段单母线或双母线的35~110kV主接线中,当不允许停电检修断路器时,可设置旁路设施.当有旁路母线时,首先宜采用分段断路器或母联断路器兼作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旁路断路器的接线.当110kV线路为6回及以上,35~63kV线路为8回及以上时,可装设专用的旁路断路器.主变压器35~110kV回路中的断路器,有条件时亦可接入旁路母线.采用SF6断路器的主接线不宜设旁路设施.第3.2.5条当变电所装有两台主变压器时,6~10kV侧宜采用分段单母线.线路为12回及以上时,亦可采用双母线.当不允许停电检修断路器时,可设置旁路设施.当6~35kV配电装置采用手车式高压开关柜时,不宜设置旁路设施.第3.2.6条当需限制变电所6~10kV线路的短路电流时,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一,变压器分列运行;二,采用高阻抗变压器;三,在变压器回路中装设电抗器.第3.2.7条接在母线上的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可合用一组隔离开关.对接在变压器引出线上的避雷器,不宜装设隔离开关.第三节所用电源和操作电源第3.3.1条在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中,宜装设两台容量相同可互为备用的所用变压器.如能从变电所外引入一个可靠的低压备用所用电源时,亦可装设一台所用变压器. 当35kV变电所只有一回电源进线及一台主变压器时,可在电源进线断路器之前装设一台所用变压器.第3.3.2条变电所的直流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的接线.采用分段单母线时,蓄电池应能切换至任一母线.第3.3.3条重要变电所的操作电源,宜采用一组110V或220V固定铅酸蓄电池组或镉镍蓄电池组.作为充电,浮充电用的硅整流装置宜合用一套.其他变电所的操作电源,宜采用成套的小容量镉镍电池装置或电容储能装置.第3.3.4条蓄电池组的容量,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全所事故停电1h的放电容量:二,事故放电末期最大冲击负荷容量.小容量镉镍电池装置中的镉镍电池容量,应满足分闸,信号和继电保护的要求.第3.3.5条变电所宜设置固定的检修电源.第四节控制室第3.4.1条控制室应位于运行方便,电缆较短,朝向良好和便于观察屋外主要设备的地方. 第3.4.2条控制屏(台)的排列布置,宜与配电装置的间隔排列次序相对应.第3.4.3条控制室的建筑,应按变电所的规划容量在第一期工程中一次建成.无人值班变电所的控制室,应适当简化,面积应适当减小.第五节二次接线第3.5.1条变电所内的下列元件,应在控制室内控制:一,主变压器;二,母线分段,旁路及母联断路器;三,63~110kV屋内外配电装置的线路,35kV屋外配电装置的线路.6~35kV屋内配电3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装置馈电线路,宜采用就地控制.第3.5.2条有人值班的变电所,宜装设能重复动作,延时自动解除,或手动解除音响的中央事故信号和预告信号装置.驻所值班的变电所,可装设简单的事故信号和能重复动作的预告信号装置.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可装设当远动装置停用时转为变电所就地控制的简单的事故信号和预告信号.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应有监视信号.第3.5.3条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团锁装置.屋内的配电装置, 尚应装设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设施.闭锁联锁回路的电源,应与继电保护,控制信号回路的电源分开.第六节照明第3.6.1条变电所的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第3.6.2条在控制室,屋内配电装置室,蓄电池室及屋内主要通道等处,应装设事故照明.第3.6.3条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屋外配电装置的照明,可利用配电装置构架装设照明器,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第3.6.4条在控制室主要监屏位置和屏前工作位置观察屏面时,不应有明显的反射眩光和直接阳光.第3.6.5条铅酸蓄电池室内的照明,应采用防爆型照明器,不应在蓄电池室内装设开关,熔断器和插座等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第3.6.6条电缆隧道内的照明电压不应高于36V,如高于36V应采取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 第七节并联电容器装置第3.7.1条自然功率因数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变电所,应装设并联电容器装置.其容量和分组宜根据就地补偿,便于调整电压及不发生谐振的原则进行配置.电容器装置宜装设在主变压器的低压侧或主要负荷侧.第3.7.2条电容器装置的接线,应使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与接入电网的运行电压相配合.电容器组的绝缘水平,应与电网的绝缘水平相配合.电容器装置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星形或双星形接线.第3.7.3条电容器装置的电器和导体的长期允许电流,不应小于电容器组额定电流的1.35 倍.第3.7.4条电容器装置应装设单独的控制,保护和放电等设备,并应设置单台电容器的熔断器保护.第3.7.5条当装设电容器装置处的高次谐波含量超过规定允许值或需要限制合闸涌流时, 应在并联电容器组回路中设置串联电抗器.第3.7.6条电容器装置应根据环境条件,设备技术参数及当地的实践经验,采用屋外,半露天或屋内的布置.电容器组的布置,应考虑维护和检修方便.第八节电缆敷设第3.8.1条所区内的电缆,根据具体情况可敷设在地面槽沟,沟道,管道或隧道中,少数4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电缆亦可直埋.第3.8.2条电缆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避免电缆受到各种损坏及腐蚀;二,避开规划中建筑工程需要挖掘施工的地方;三,便于运行维修;四,电缆较短.第3.8.3条在电缆隧道或电缆沟内,通道宽度及电缆支架的层间距离,应能满足敷设和更换电缆的要求.第3.8.4条电缆外护层应根据敷设方式和环境条件选择.直埋电缆应采用铠装并有黄麻,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外护层的电缆.在电缆隧道,电缆沟内以及沿墙壁或楼板下敷设的电缆,不应有黄麻外护层.第九节远动和通信第3.9.1条远动装置应根据审定的调度自动化规划设计的要求设置或预留位置.第3.9.2条遥信,遥测,遥控装置的信息内容,应根据安全监控,经济调度和保证电能质量以及节约投资的要求确定.第3.9.3条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宜装设遥信,遥测装置.需要时可装设遥控装置.第3.9.4条工业企业的变电所,宜装设与该企业中央控制室联系的有关信号.第3.9.5条远动通道宜采用载波或有线音频通道.第3.9.6条变电所应装设调度通信;工业企业变电所尚应装设与该企业内部的通信;对重要变电所必要时可装设与当地电话局的通信.第3.9.7条远动和通信设备应有可靠的事故备用电源,其容量应满足电源中断1h的使用要求.第十节屋内外配电装置第3.10.1条变电所屋内外配电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第十一节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第3.11.1条变电所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第十二节电测量仪表装置第3.12.1条第3.12.1条变电所电测量仪表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第十三节过电压保护第3.13.1条变电所过电压保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5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第十四节接地第3.14.1条变电所接地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要求. 第四章土建部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建筑物,构筑物及有关设施的设计应统一规划,造型协调,便于生产及生活,所选择的结构类型及材料品种应经过合理归并简化,以利备料,加工,施工及运行.变电所的建筑设计还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第4.1.2条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应考虑下列两种极限状态: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要求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构效应应小于或等于结构的抗力或设计强度.计算中所采用的结构重要性系数ro,荷载分项系数r,可变荷载组合系数ψc及其他有关系数均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结构的设计强度则应遵照有关的现行国家标准采用. 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极限值.要求在标准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构长期及短期效应,不宜超过附录三的规定值.计算中所采用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ψc及准永久值系数ψq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第4.1.3条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等级,均应采用二级,相应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为1.0.第4.1.4条屋外构筑物的基础,当验算上拔或倾覆稳定性时,设计荷载所引起的基础上拔力或倾覆弯矩应小于或等于基础抗拔力或抗倾覆弯矩除以表4.1.4的稳定系数.当基础处于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考虑浮力的影响,此时基础容重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容重减10kN/,土容重宜取10~11kN/.表4.1.4 基础上拨或倾覆稳定系数荷载类型计算方法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在短期荷载作用下按考虑土抗力来验算倾覆或考虑锥形土体来验算上拔 1.8 1.5仅考虑基础自重及阶梯以上的土重来验算倾覆或上拔 1.15 1.0注:短期荷载系指风荷载,地震作用和短路电动力三种,其余均为长期荷载.第二节荷载第4.2.1条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及偶然荷载三类.一,永久荷载:结构自重(含导线及避雷线自重),固定的设备重,土重,土压力,水压力等:二,可变荷载:风荷载,冰荷载,雪荷载,活荷载,安装及检修荷载,地震作用,温度变化及车辆荷载等;三,偶然荷载:短路电动力,验算(稀有)风荷载及验算(稀有)冰荷载.第4.2.2条荷载分项系数的采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永久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r宜采用1.2,当其效应对结构抗力有利时宜采用1.0;对导线及避雷线的张力宜采用1.25;二,可变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rq宜采用1.4,对温度变化作用宜采用1.0,对地震作用宜采用1.3,对安装情况的导线和避雷线的紧线张力宜采用1.4;注:在大风,覆冰,低湿,检6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修,地震情况下的导线与避雷线张力均作为准永久性荷载处理,其荷载分项系数宜采用1.25, 但安装情况的紧线张力宜作可变荷载处理,其荷载分项系数宜采用1.4.三,偶然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rqi宜采用1.0.第4.2.3条可变荷载的荷载组合系数ψc,应按下列规定采用:一,房屋建筑的基本组合情况:风荷载组合系数ψcw取0.6;二,构筑物的大风情况:对连续架构,温度变化作用组合系数ψcr取0.8;三,构筑物最严重覆冰情况:风荷载组合系数ψcw取0.15(冰厚≤10mm)或0.25(冰厚>10mm);四,构筑物的安装或检修情况:风荷载组合系数ψcw取0.15;五,地震作用情况:建筑物的活荷载组合系数ψcw取0.5,构筑物的风荷载组合系数ψcw取0.2,构筑物的冰荷载组合系数ψcj取0.5.第4.2.4条房屋建筑的活荷载应根据实际的工艺及设备情况确定.其标准值及有关系数不应低于本规范附录四所列的数值.第4.2.5条架构及其基础宜根据实际受力条件,包括远景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分别按终端或中间架构来设计,下列四种荷载情况应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其中最低气温情况还宜作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条件对变形及裂缝进行校验.一,运行情况:取30年一遇的最大风(无冰,相应气温),最低气温(无冰,无风)及最严重覆冰(相应气温及风荷载)等三种情况及其相应的导线及避雷线张力,自重等;二,安装情况:指导线及避雷线的架设,此时应考虑梁上作用人和工具重2kN以及相应的风荷载,导线及避雷线张力,自重等.三,检修情况:根据实际检修方式的需要,可考虑三相同时上人停电检修及单相跨中上人带电检修两种情况的导线张力,相应的风荷载及自重等,对档距内无引下线的情况可不考虑跨中上人;四,地震情况: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及相应的风荷载或相应的冰荷载,导线及避雷线张力,自重等,地震情况下的结构抗力或设计强度均允许提高25%使用,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采用0.8.第4.2.6条设备支架及其基础应以下列三种荷载情况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 其中最大风情况及操作情况的标准荷载,还宜作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条件对变形及裂缝进行校验.一,最大风情况:取30年一遇的设计最大风荷载及相应的引线张力,自重等;二,操作情况:取最大操作荷载及相应的风荷载,相应的引线张力,自重等;三,地震情况: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及相应的风荷载,引线张力,自重等,地震情况下的结构抗力或设计强度均允许提高25%使用,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采用0.8.第4.2.7条架构的导线安装荷载,应根据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及程序确定,并将荷载图及紧线时引线的对地夹角在施工图中表示清楚.导线紧线时引线的对地夹角宜取45°~60°.第4.2.8条高型及半高型配电装置的平台,走道及天桥的活荷载标准值宜采用1.5kN/㎡,装配式板应取1.5kN集中荷载验算.在计算梁,柱和基础时,活荷载乘折减系数;当荷重面积为10~20㎡时宜取0.7,超过20㎡时宜取0.6.第三节建筑物第4.3.1条主控制楼(室)根据规模和需要可布置成平房,两层或三层建筑.主控制室顶7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棚到楼板面的净高:对控制屏与继电器屏分开成两室布置时宜采用3.4~4.0m;对合在一起布置时宜采用3.8~4.4m.当采用空调设施时,上述高度可适当降低.电缆隔层的板间净高宜采用2.3~2.6m,大梁底对楼板面的净高不应低于2m.底层辅助生产房屋楼板底到地面的净高宜采用3.0~3.4m.第4.3.2条当控制屏与继电器屏采用分室布置时,两部分的建筑装修,照明,采暖通风等设计均宜采用不同的标准.第4.3.3条对主控制楼及屋内配电装置楼等设有重要电气设备的建筑,其屋面防水标准宜根据需要适当提高.屋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50,并采用有组织排水.第4.3.4条主控制室及通信室等对防尘有较高要求的房间,地坪应采用不起尘的材料.第4.3.5条蓄电池室与调酸室的墙面,顶棚,门窗,排风机的外露部分及其他金属结构或零件,均应涂耐酸漆或耐酸涂料.地面,墙裙及支墩宜选用耐酸且易于清洗的面层材料,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防酸隔离层.当采用全封闭防酸隔爆式蓄电池并有可靠措施时,地面,墙裙及支墩的防酸材料可适当降低标准.地面应有排水坡度,将酸水集中后作妥善处理.第4.3.6条变电所内的主要建筑物及多层砖承重的建筑物,在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宜隔层设置圈梁,7度及以上地区宜每层设置圈梁.圈梁应沿外墙,纵墙及横墙设置,沿横墙设置的圈梁的间距不宜大于7m,否则应利用横梁与圈梁拉通.对于现浇的或有配筋现浇层的装配整体式楼面或屋面,允许不设置圈梁,但板与墙体必需有可靠的连结.第4.3.7条在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的变电所,其主要建筑物及多层砖承重建筑,在下列部位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一,外墙四角;二,房屋错层部位的纵横墙交接处;三,楼梯间纵横墙交接处;四,层高等于或大于3.6m或墙长大于或等于7m的纵横墙交接处;五,8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物的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六,7度地区的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一隔一设置.第4.3.8条变电所内的主要砖承重建筑及多层砖承重建筑,其抗震横墙除应满足抗震强度要求外,其间距不应超过附录五的规定.第4.3.9条多层砖承重建筑的局部尺寸宜符合附录六的规定,但对设有钢筋混凝构造柱的部位,不受该表限制.第四节构筑物第4.4.1条结构的计算刚度,对电焊或法兰连结的钢构件可取弹性刚度,对螺栓连结的钢构件可近似采用0.80倍弹性刚度,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可近似采用0.60~0.80倍弹性刚度,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可近似采用0.65~0.85倍弹性刚度.长期荷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刚度的影响应另外考虑.第4.4.2条钢结构构件最大长细比应符合表4.4.2的规定.各种架构受压柱的整体长细比, 不宜超过150,当杆件受力有较大裕度时,上述长细比允许放宽10%~15%.第4.4.3条人字柱的受压杆计算长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七采用.第4.4.4条打拉线(条)架构的受压杆件计算长度,可按本规范附录八采用.8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表4.4.2 钢结构构件最大长细比构件名称受压弦杆支座处受压腹杆一般受压腹杆辅助杆受拉杆预应力受拉杆容许最大长细比150 220 250 400 不限第4.4.5条格构式钢梁或钢柱,其弦杆及腹杆的受压计算长度,可按下列规定采用:一,弦杆:正面与侧面腹杆不叉开布置时,计算长度取1.0倍节间长度;正面与侧面腹杆叉开布置且弦杆使用角钢时,计算长度取1.2倍节间长度,相应的角钢回转半径取平行轴的值,如弦杆采用钢管则计算长度仍取1.0倍节间长度.二,腹杆:对单系腹杆计算长度取中心线长度;对交叉布置腹杆,当两腹杆均不开断且交会点用螺栓或电焊连结时,计算长度取交叉分段中较长一段的中心线长度.第4.4.6条人字柱及打拉线(条)柱,其根开与柱高(基础而到柱的交点)之比分别不宜小于1/7及1/5.第4.4.7条格构式钢梁梁高与跨度之比,不宜小于1/25,钢筋混凝土梁此比值,不宜小于1/20.第4.4.8条架构及设备支架柱插入基础杯口的深度不应小于表4.4.8的规定值.根据吊装稳定需要,柱插入杯口深度还应不小于0.05倍柱长,但当施工采取设临时拉线等措施时,可不受限制.表4.4.8 柱插入杯口深度柱的类型钢筋混凝土矩型,工字型断面水泥杆钢管架构1.25B 1.5D 2.0D插入杯口最小深度支架1.0B 1.0D 1.0D注:B及D分别为柱的长边尺寸及柱的直径.第五节采暖通风第4.5.1条变电所的采暖通风及空调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在严寒地区,凡所内有人值班,办公及生活的房间以及工艺,设备需要采暖的房间均应设置采暖设施.在寒冷地区,凡工艺或设备需要,不采暖难以满足生产要求的房间均可设置采暖设施.不属于严寒或寒冷的地区,在主控制室等经常有人值班的房间可根据实际气温情况,采用局部采暖设施.采暖的方式可根据变电所的规模,结合当地经验作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但必需符合工艺及防火要求.第4.5.2条主控制室及通信室的夏季室温不宜超过35℃;继电器室,电力电容器室,蓄电池室及屋内配电装置室的夏季室温不宜超过40℃:油浸变压器室的夏季室温不宜超过45℃; 电抗器室的夏季室温不宜超过55℃.第4.5.3条屋内配电装置室及采用全封闭防酸隔爆式蓄电池的蓄电池室和调酸室,每小时通风换气次数均不应低于6次.蓄电池室的风机,应采用防爆式.第六节防火第4.6.1条变电所内建筑物,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本规范附录九的要求.第4.6.2条变电所与所外的建筑物,堆场,储罐之间的防火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变电所内部的设备之间,建筑物之间及设备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防火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十的规定.9。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规范2.0(03.5.18)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规范2.0(03.5.18)](https://img.taocdn.com/s3/m/c9c3cbd4360cba1aa811dab1.png)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规范1范围本设计规范规定了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子设备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规范中的引用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引用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规范。
GB 4588.3~8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印刷电路板设计和使用》QJ 3103-99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印刷电路板设计规范》3定义本标准采用GB2036的术语定义4一般要求4.1印制板类型根据结构,印制板分为单面印制电路板、双面印制电路板、多层印制电路板,板材主要分为纸质板(FR-1),半玻璃纤维板(CEM-1),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板(FR-4)。
有防火要求的器具用的印制板应有阻燃性和符合相应的UL标准。
4.2印制板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印制板设计时,应考虑本规范所述的基本原则。
4.2.1电气连接的准确性印制板上印制导线的连接关系应与电原理图导线连接关系相一致,电原理图设计应符合原理图设计规范,并尽量调用原理图库中的功能单元原理图,印制板和原理图上元件序号应一一对应;如因结构、电气性能或其它物理性能要求不宜在印制板上布设的导线,应在相应文件(如电原理图上)上做相应修改。
4.2.2可靠性印制板应符合其产品要求的相应EMC规范和安规要求,并留有余量,以减小日益严重的电磁环境的影响。
影响印制板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印制板的结构、基材的选用、印制板的制造和装配工艺以及印制板的布线、导线宽度和间距等都会影响到印制板的可靠性。
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上的因素,按照规范的要求,并尽可能的保留余量,以提高可靠性。
4.2.3工艺性设计电路板时应考虑印制板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要求,尽可能有利于制造、装配和维修,各具体要求请严格遵守QG/MK03.04-2003V的工艺规范。
4.2.4经济性印制板设计应充分考虑其设计方法、选择的基材、制造工艺等成本最低的原则,满足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实用。
《国家标准》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_GB50059-92
![《国家标准》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_GB50059-92](https://img.taocdn.com/s3/m/9783fb22783e0912a2162af5.png)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我部华东电力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工业与民用35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GBJ59-83修订而成。
规范组在修订规范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四章和十一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增加了63kV、110kV变电所部分;新增的章节为并联电容器装置、二次接线、照明、远动和通信、屋内外配电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过电压保护及接地、土建部分等;原有蓄电池章合并入所用电源和操作电源章节中:对主变压器和电气主接线章节充实了内容深度:原规范土建部分的条文过于简略,本次作了较多的增补,增补的主要内容为变电所结构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原则、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荷载、主建筑物的建筑设计标准、建筑物的抗震构造措施、变电所的防火设计等。
本规范的土建部分,必须与按1984年国家计委批准发布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9-84制订、修订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等各种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配套使用,不得与未按GBJ68-84制订、修订的国家各种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规范混用。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能源部华东电力设计院(上海武宁路415号),并抄送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北京六铺炕),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能源部一九九二年八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变电所的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电压为35~11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A及以上新建变电所的设计。
第1.0.3条变电所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5~10年发展规划进行,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
《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50063-2017)【可编辑】
![《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50063-2017)【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b9c616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6.png)
目次1 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3)3 电测量装置 (5)3.1 一般规定 (5)3.2 电流测量 (7)3.3 电压测量和绝缘监测 (9)3.4 功率测量 (10)3.5 频率测量 (11)3.6 公用电网谐波的监测 (12)3.7 发电厂、变电站公用电气测量 (12)3.8 静止补偿及串联补偿装置的测量 ...................... ( 13)3.9 直流换流站的电气测量 (14)4 电能计量 ............................................ ( 17)4.1 一般规定 (17)4.2 有功、无功电能的计量 ................................ ( 18) 5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测量 (20)5.1 一般规定 (20)5.2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 (20)5.3 计算机监控时常用电测量仪表 (20)6电测量变送器 (22)7 测量用电流、电压互感器 (23)7.1 电流互感器 (23)7.2 电压互感器 (24)8 测量二次接线 (26)8.1 交流电流回路 (26)8.2 交流电压回路 (27)8.3 二次测量回路 (28)9 仪表装置安装条件 (29)附录 A 测量仪表满刻度值的计算 (30)附录 B 电测量变送器校准值的计算 (32)附录C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的测量图表 (34)本规范用词说明 (46)引用标准名录 (47)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 ( 1)2 Terms and symbols (2)2.1 Terms (2)2.2 Symbols (3)3 Electrical measurement device (5)3.1 General requirements (5)3.2 Current measuring (7)3.3 Voltage measuring and insulation monitoring (9)3.4 Power measuring ...................................................................... ( 10) 3.5 Frequency measuring .. (11)3.6 Public supply network harmonic monitoring (12)3.7 Power plants , substation public electrical measuring (12)3.8 Static compensator and series compensator measuring ........... ( 13)3.9 DC converter station electrical measuring (14)4 Energy metering .......................................................................... ( 17)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7)4.2 Active、Reactive power energy metering (18)5 Measuring of the computerized monitoring andcontrol system (20)5.1 General requirements (20)5.2 Data acquisition of the computerized monitoring andcontrol system (20)5.3 The computerized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withgeneral electrical measuring meter (20)6 Electrical measuring transducers (22)7 Current and voltage transformer for metering (23)7.1 Current transformer (23)7.2 Voltage transformer (24)8 Secondary wiring for metering (26)8.1 AC current circuit (26)8.2 AC voltage circuit (27)8.3 Secondary measurement circuit (28)9 Measuring meter device installation conditions (29)Appendix A Calculation of measuringmeter full -scale (30)Appendix B Calculation of electrical measuringtransducers calibration value (32)Appendix C Chart of electrical measuring andenergy metering (3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46)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7)1 总则1.0.1为规范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做到准确可靠、技术先进、监视方便、方便运行管理、经济合理,统一设计原则,制定本规范。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https://img.taocdn.com/s3/m/205c87971a37f111f1855b5b.png)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201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机械工业部中电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1年11月1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J53-8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中电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年3月23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变电所设计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维护方便,确保设计质量,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10kV及以下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变电所设计。
第1.0.3条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
第1.0.4条变电所设计应根据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所址环境、地区供电条件和节约电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5条变电所设计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并应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节能的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不得采用淘汰产品。
第1.0.6条10kV及以下变电所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所址选择第2.0.1条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接近负荷中心;二、进出线方便;三、接近电源侧;四、设备运输方便;五、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六、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八、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九、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电流互感器验收细则
![电流互感器验收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ece1b21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1.png)
电流互感器验收细则1 验收分类电流互感器验收包括可研初设审查、厂内验收、到货验收、竣工(预)验收、启动验收五个关键环节。
2 可研初设审查2.1 参加人员a)电流互感器可研初设审查由所属管辖单位运检部选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b)电流互感器可研初设审查参加人员应为技术专责或在本专业工作满3年以上的人员。
2.2 验收要求a)电流互感器可研初设审查验收需由专业技术人员提前对可研报告、初设资料等文件进行审查,并提出相关意见。
b)可研初设审查阶段主要针对电流互感器选型涉及的技术参数、结构形式、安装处地理条件进行审查、验收。
c)审查时应审核电流互感器选型是否满足电网运行、设备运维、反措等各项要求。
d)审查时应按照附录A1中要求执行。
e)应做好评审记录(见通用管理规定附录A1),报送运检部门。
3 厂内验收3.1 关键点见证3.1.1 参加人员a)电流互感器关键点见证由所属管辖单位运检部选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b)1000(750)kV电流互感器验收人员应为技术专责,或具备班组工作负责人及以上资格,或在本专业工作满10年以上的人员。
c)500(330)kV及以下电流互感器验收人员应为技术专责,或具备班组工作负责人及以上资格,或在本专业工作满3年以上的人员。
3.1.2 验收要求a)1000(750)kV电流互感器验收,应对电流互感器制造过程的关键点进行验收。
b)对首次入网的500(330)kV及以下电流互感器设备或者在运检部门认为必要时应进行关键点见证。
c)关键点见证采用查阅制造厂家记录、监造记录和现场查看方式。
d)物资部门应督促制造厂家在制造电流互感器前20天提交制造计划和关键节点时间,有变化时,物资部门应提前5个工作日告知运检部门。
e)关键点见证包括设备选材、装配、干燥处理过程、总装配等。
f)关键点见证时应按照附录A2要求执行。
验收发现质量问题时,验收人员应及时告知物资部门、制造厂家,提出整改意见,填入“关键点见证记录”(见通用管理规定附录A2),报送运检部门。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_20190505150245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_20190505150245](https://img.taocdn.com/s3/m/e323d65d561252d381eb6e04.png)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电力装置接地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应做到:保障人身与设备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第1.0.2条电力装置接地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发展规划和地质特点,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
第1.0.3条电力装置接地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节约用铜。
第1.0.4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交通、电力、邮电、财贸、文教等各行业交流、直流电力设备接地设计。
第1.0.5条电力装置接地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2.0.1条为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电力装置宜接地或接零。
交流电力设备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接地,但应校验自然接地体的热稳定。
能对地构成电流闭合回路的直流电力回路中,不得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电流回路的零线、接地线、接地体。
直流电力回路专用的中性线、接地体以及接地线不得与自然接地体有金属连接;如无绝缘隔离装置,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米。
三线制直流回路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
第2.0.2条变电所内,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另有规定者外,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注:本规范中接地电阻系指工频接地电阻。
第2.0.3条如因条件限制,按本规范的要求接地有困难时,允许设置操作和维护电力设备用的绝缘台。
绝缘台的周围,应尽量使操作人员不致偶然触及外物。
第2.0.4条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应装设能迅速自动切除接地短路故障的保护装置。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力网,应装设能迅速反应接地故障的信号装置,必要时,也可装设延时自动切除故障的装置。
第2.0.5条低压电力网的中性点可直接接地或不接地。
当安全条件要求较高,且装有能迅速而可靠地自动切除接地故障的装置时,电力网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
第2.0.6条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电力设备的外壳宜采用低压接零保护,即接零。
如用电设备较少、分散,采用接零保护确有困难,且土壤电阻率较低,可采用低压接地保护。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https://img.taocdn.com/s3/m/e723414d27284b73f242503f.png)
一、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及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底座和外壳;
二、电力设备传动装置;
三、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四、配电屏与控制屏的框架;
五、房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和钢筋混凝土架构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门;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和高低压线路共杆的电力网,其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和金属杆应与零线连接,钢筋混凝土杆的钢筋宜与零线连接。与零线连接的电杆可不另作接地。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其钢筋混凝土杆宜接地,金属杆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0欧。
沥青路面上的高、低压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和金属杆塔以及已有运行经验的地区,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钢筋混凝土杆的钢筋、铁横担和金属杆塔,也可不与零线连接。
第2.0.8条确定变电所接地装置的型式和布置时,应尽可能降低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一般不迅速切除故障,此时变电所及电力设备接地装置的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Ej= 50+0.05ρb(2.0.8-1)
Ek= 50+0.2ρb(2.0.8-2)
式中:Ej──接触电势(伏);
第1.0.3条电力装置接地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节约用铜。
第1.0.4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交通、电力、邮电、财贸、文教等各行业交流、直流电力设备接地设计。
第1.0.5条电力装置接地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2.0.1条为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电力装置宜接地或接零。交流电力设备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接地,但应校验自然接地体的热稳定。能对地构成电流闭合回路的直流电力回路中,不得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电流回路的零线、接地线、接地体。直流电力回路专用的中性线、接地体以及接地线不得与自然接地体有金属连接;如无绝缘隔离装置,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三线制直流回路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電容屏設計規範2 適用範圍2 153 工程圖設計2 164 Lens設計4 175 ITO玻璃設計6 186 菲林設計13 197 FPC設計17 208 自電容與互電容FPC走線設計28 219 包裝設計30 2210 常用單位換算31 2311 模切件的設計32 2412 切割圖紙設計34 2513 保護膜圖紙的設計36 26※※修改記錄REVISION RECORD ※※版次/修改號Rev. 修改內容REVISION CONTENTS 修改人INITIATED 日期DateA/0 首次發行A/1 換版發行A/2 更新第5項內容A/3 更新第6、12頁內容並增加12、17~19、34~36頁內容擬定INITIATED 審核CHECKED 批准APPROVED 檔生效日期Inure Date:BYDATE檔案名稱檔編號Doc. No.Doc. Name電容式觸控式螢幕設計規範版次/修改號Rev. A/1 頁碼Page 2 /36Copyright © BYD Company Limited Division 41 目的規範電容式觸控式螢幕(投射式)的設計,提高設計人員的設計水準及效率,確保觸控式螢幕模組整體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2 適用範圍第四事業部TP廠技術部電容式觸控式螢幕設計人員。
3 工程圖設計工程圖紙為TP模組的成品管控,以及出貨依據,包含以下內容:正面視圖: 該視圖包含TP外形、view area、active area、FPC圖形及相關尺寸.若TP需作表面處理,則必須對LOGO的位置、尺寸、材質、顏色、以及工藝進行標注。
需標注尺寸及公差如下:側視圖: 該視圖表示出TP的層狀結構, TP各層的厚度、材質、FPC厚度(含IC等元件)必須標注。
需要標注尺寸及公差如下:必須標注尺寸普通公差(mm)最小公差(mm)TP總厚度±±(視結構和材料而定)FPC總厚度± ±金手指長度± ±反面視圖: 這一圖層包含背膠、保護膜、泡棉及導光膜的外形尺寸,以及FPC背面的IC及元件區尺寸。
需要標注尺寸及公差如下:必須標注尺寸普通公差(mm)最小公差(mm)背膠的外形尺寸± ±FPC上雙面膠位置± ±金手指正反面導電長度± ±必須標注尺寸普通公差(mm)最小公差(mm)TP外形±±view area ± ±active area ± ±AA區到外形的距離± ±VA區到外形的距離± ±VA到AA距離± ±FPC外露部分長度± ±FPC距離TP外形的距離± ±檔案名稱檔編號Doc. No.Doc. Name電容式觸控式螢幕設計規範版次/修改號Rev. A/1 頁碼Page 3 /36Copyright © BYD Company Limited Division 4FPC出線圖:一般情況FPC的表示可以在正面視圖中完成,主要反應FPC與主機板的連接方式。
如果FPC連接方式為ZIF ,則必須標注以下尺寸必須標注尺寸普通公差最小公差金手指線寬線距± ±手指到FPC外形的定位尺寸金手指長度± ±如果TP與主機板的連接方式為B2B,則必須標注連接器的位置尺寸及公差走線圖,出線對照表: 走線圖表示TP內部走線,如下圖所示:出線表為TP內部與外界的連接介面,電容的一般分I2C、SPI、USB,如下圖所示:I2C介面Pin name Pin DefinitionVDD Sensor Power supply voltageGND GroundSCL I2C clockSDA I2C DataINT I2C interruptSPI介面(查看TP20350A介面定義) 增加USB介面Pin name Pin DefinitionVDD Sensor Power supply voltageGND GroundCSX SPI Slave EnableSCL SPI ClockSDO Slave output pinSDI Slave input pinINT I2C interruptRES Reset driver ICUSB介面Pin name Pin DefinitionVDD Sensor Power supply voltageD+ Data input pinD- Data output pinGND GroundINT I2C interrupt檔案名稱檔編號Doc. No.Doc. Name電容式觸控式螢幕設計規範版次/修改號Rev. A/1 頁碼Page 4 /36Copyright © BYD Company Limited Division 4文字說明該部分對TP的常規非常規性能作重點表述,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結構特性:包括lens材質,ITO膜的廠家及型號,IC型號光學特性:包括透光率,霧度,色度等電氣特性:工作電流,反應時間等機械特性:輸入方式,表面硬度等環境特性:工作溫度,儲存溫度,符合BHS-001標準等以上特性如超出行業規格範圍,需逐一標注,並讓客戶確認圖檔管理圖檔管理這塊需按以下原則進行相應維護:按照命名規則填寫圖框,並簽名。
如有更改需有更改記錄及版本升級,並需客戶確認。
模組圖紙受控之前統一按照“X”“0”為起始版本,所有升版動作都要求在更改記錄框中有相應的內容與之對應。
受控時可以回歸“A”“0”版本標記,並刪除所有更改記錄。
此方法也使用於其他圖紙及BOM。
電容屏各種結構的簡介投射式觸控式螢幕結構Lens sensor 厚度透過率Glass/Glass 、、、、mm等、、、86%MINLens/PET 、、、等(新思4層結構);(Atmel2層結構) 83%MIN注意事項各部件尺寸,加工精度需符合供應商及內部工藝制程能力sensor外形與Lens配合間隙,最內邊線路與視窗區配合間隙需符合供應商的加工能力及貼合工藝允許擺放元件高度區域需標標清楚按照命名規則填寫圖框?如有更改是需有更改記錄及版本升級?工程圖紙受控之前統一按照“X”“0”為起始版本,所有升版動作都要求在更改記錄框中有相應的內容與之對應。
受控時可以回歸“A”“0”版本標記,並刪除所有更改記錄。
此方法也使用於其他圖紙及BOM觸控式螢幕的外觀效果需明確標識(LOGO,絲印油墨,導電或不導電電鍍靶材,色號或直接提供顏色樣板)4 LENS設計電容屏LENS常用材質可分為以下幾種:PMMA,PC,Glass,PET;檔案名稱檔編號Doc. No.Doc. Name電容式觸控式螢幕設計規範版次/修改號Rev. A/1 頁碼Page 5 /36Copyright © BYD Company Limited Division 4其中PMMA,PC,PET材質的加工工藝比較簡單,一般採用CNC工藝成型,通過電鍍,或絲印做表面處理,三種結構玻璃材質較為常用,觸摸效果比PC,PMMA,PET兩種效果來得好,工藝也相對複雜,下面以Glass材質的LENS為例,介紹電容式觸控式螢幕的lens設計LENS加工工藝簡介:切割(切割機)——仿型(仿型機/雕刻機)——開口(開口機/雕刻機)——打孔(雕刻機/開口機)——粗磨(粗磨機)——拋光(拋光機)——清洗(清洗機)——強化(強化爐)——清洗(清洗機)——鍍膜(鍍膜機)——絲印(絲印機)——清潔包裝(手工)LENS基材:IG3、旭硝子(Asahi)、板硝子(NSG)、康寧(Corning)lens的設計:由客戶提供的原始資料,以及最終確認的工程圖為依據展開lens單體的設計正面視圖: 該視圖包含lens外形、view area(邊框絲印的範圍)、通孔,聽筒,倒邊等結構及相關尺寸.一般需做表面處理,則必須對LOGO的位置、尺寸、材質、顏色、以及工藝進行標注。
玻璃lens各種結構及加工能力如下:(更新以下能力及公差,增加孔與孔間距、孔與邊距離等)側視圖: 該視圖表示出lens的層狀結構, lens各層的厚度(玻璃基板以及油墨層)、材質必須標注。
需要標注以下結構尺寸,加工能力如下表所示:結構最小厚度公差(mm)GLASS ±Lens 總厚度PET ±絲印/電鍍層厚度10UM \倒邊±反面視圖: 這一圖層包含背膠/保護膜的外形尺寸,以及與ITO sensor的配合對位元標記。
需要標注以下結構尺寸,加工能力如下表所示:結構最小加工能力公差(mm)lens外形±(Glass:±)絲印±倒邊±倒圓角±聽筒mm ±通孔mm ±孔與孔的間距2mm ±孔到邊緣2mm ±檔案名稱檔編號Doc. No.Doc. Name電容式觸控式螢幕設計規範版次/修改號Rev. A/1 頁碼Page 6 /36Copyright © BYD Company Limited Division 4結構最小加工能力最小公差(mm)倒邊±絲印對位元標記\文字說明:結構特性:包括lens材質光學特性:包括透光率,霧度,色度等機械特性:可靠性測試,表面硬度環境特性:符合BHS-001標準等lens翹曲度及膜厚要求:翹曲度要求min ;膜厚要求lens VA區域以內保證10UM以下以上具體特性參數與測試標準以用戶端的要求為准。
注意事項Lens圖重的表面效果、尺寸等要求需與工程圖保持一致;玻璃lens的固有結構是標注清楚,比如倒邊等;文字說明一欄需注明lens強化的標準;5 ITO玻璃Sensor設計和鉻板設計ITO玻璃結構簡介下面左圖為目前電容屏常用的ITO玻璃結構,右圖為電阻值和玻璃透過率之間的關係表備註:現SENSOR鉻板設計,背面SIO2可以不要,如果是大客戶背面SIO2要設計。
因為ITO玻璃Sensor使用的鉻板進行每層製作。
各鍍層規格:ITO :1~120Ω/□,目前常用的規格為90~120Ω/□對應膜厚250埃;Metal:為鉬鋁鉬,面阻Ω/□,對應膜厚4000 Å;SiO2: 膜厚500~600Å;OC:為環氧樹脂,膜厚2UM。
Sensor圖形設計:的設計:以cypress為例,介紹菱形patten的設計電阻(Ohm/sq) 透光率>100 >89%75-100 >88%55-80 >87%40-60 >35-50 >10-30 >80%ITO1AR layer玻璃基板OCITO2SiO2Metal檔案名稱檔編號Doc. No.Doc. Name電容式觸控式螢幕設計規範版次/修改號Rev. A/1 頁碼Page 7 /36Copyright © BYD Company Limited Division 41)確定單個菱形的大小Cypress:定義VA的橫向尺寸L,以及縱向尺寸H,橫向的通道數M=L/5(取整);縱向的通道數N=H/5(取整)橫向Patten的Pitch a=L/M(<a<)縱向Patten的Pitch b=H/N <b<)下左圖為一帶有ITO Patten的Sensor圖;右圖為ITO Patten的一部分:2)計算完單個ITO菱形的大小,以b為行距,a為列距,進行陣列,充滿VA區,ITO棱形間的Gap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