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巅峰冲刺(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解读】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每年必考,一般为单独命题,个别省市将这一考点
与理解概念、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全国课标卷的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个别省市有
主观题形式。试题内容一般要求考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
整理。2019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一、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思路的理解和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
是:(1)对“分析文章结构”的考查多与理解语句含意结合起来,从分析、理解语句的含意、作用中考查文
章的结构特点;(2)对“把握文章思路”的考查多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相结合。答题的主要技巧是:(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
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
分;说明文体,可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
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2)辨明重要文句。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
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4)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关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
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
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二、归纳内容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
析和整理的能力。分析是就概括的内容条分缕析,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有几层意思;而归纳是就具体的
现象加以概括、抽象,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能归纳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是高中毕
业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多采用选择题型,分析、判断正确体现中心意思的语句,或选
出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答题的主要技巧是:
(1)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具体的特点是“繁”,要加以概括就是化繁为简。概括的规范要求可以
这样表述:科学性与倾向性的统一,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统一。科学性,就是准确,词语要贴切,句式要妥
当,角度要适当;倾向性,就是情感的褒贬,在准确的同时,还要注意该褒则褒,该贬则贬。概括性,包
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内容的全面,一是指文字的简练;具体性,是要求反映出此句、此段、此篇的
特定思想内容,而不至于与他句、他段、他篇混淆起来。
(2)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所谓“抽象”,是与“具体”相对而言,抽象的也就是概括的。所谓“阐发”就是化抽象、概括为具体。阐发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是举出实例,一是分析因果。
(3)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语句的含蓄,一是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或某种目的,故意不直接表达想
表达的内容,而把它隐含在字里行间;一是运用了象征、双关等修辞格,采用婉曲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对此类材料,不仅要理解它字面的含意,而且要深入挖掘其所隐含的信息,即能用简洁
明白的语言解说材料深层的内涵。
三、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论述文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主脑,整个文章或段落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
构思、行文。概括中心意思,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可以遵循从文内到文外,由客观到主观的原则,主要技巧是:(1)抓住关键。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部位。文题常能反映
作者立意或命意角度,从不同方面与文章中心相关联;文章开头或开门见山,或设例引譬;文章结尾或卒
章显志,或回顾全文、引申开拓,均与中心意思密切相关;而“文眼”更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凝聚点。抓住
这些关键部位不失为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好途径。(2)综合归纳。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
进而提炼出中心意思,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传统、最实在的方法,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3)纵横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的产生背景,甚至与文章运用的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都是我
们在分析归纳某些文章的中心意思时所要了解的,通过这些纵横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揣摩作者意图,给文
章内容正确定位,从而归纳出文章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高考论述类文本常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概括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呈现一种综
合命题趋势。从高考试题来看,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的层次。题型以客
观选择题为主,个别省市有主观题形式。2018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真题讲析】
一、(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
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
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
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
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
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
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
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
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
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
“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
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
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
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
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
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
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
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
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
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