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含义及功能
含义: 课程目标就是一定学校某门、某类课程或课程体系所 要达到具体目标,即“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 。
指向学生,而不是教师; 是预期的结果和标准。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为什么要制订课程目标?
指向功能 功能: 规范功能 评价功能
课程目标
体现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 求,更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 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 目标。
能 力
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的发展。
课程目标
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 的主导。
知 识
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 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学 常 识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主题结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
经济生活
生活与消费
投资与创业 收入与分配 面对市场 经济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生活智慧与 时代 精神 探索世界与 追求真理
公民与政治生活 文化与生活 为人民服务 的政府 文化传承与 创新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发展先进文 化
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当代国际社会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基本结构
第一,前言。包括:①课程性质;②课程理念; ③设计思路。 第二,课程目标。包括①总目标;②分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内容标准(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包括:①学习领域;②
学习主题;③目标要素 第四,实施建议。包括:①教学建议;②评价建议;③教材编写 建议;④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五,附录。包括术语解释、案例等。

初中政治的课程标准(一)

初中政治的课程标准(一)

初中政治的课程标准(一)初中政治的课程标准一、政治学科的重要性•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政治学科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运行规律,提高他们的国家观念和社会意识。

二、初中政治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历程。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初中政治课程的内容安排1.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政治制度与公民权利–政治参与与集体利益2.国家政治制度与法律法规–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政党制度和多党合作–法律法规与公民权利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4.全球化与国际交往–全球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和挑战–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四、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考试、课堂表现、小组活动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五、初中政治课程的教材选择与资源利用•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利用多种资源,如教学软件、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六、初中政治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政治学科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加强政治学科教师的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结语初中政治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运行规律,增强对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同时,初中政治课程也将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一、导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旨在为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未来公民。

二、标准的背景与意义1.新时代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变革的速度不断加快,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加贴近现实、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

2. 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意义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将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也将促进未来公民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课程的理念与目标1.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前提,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将注重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情感教育,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多方面。

2.目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意识,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情感和品质。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具备民主宪政观念等。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1.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注重贯穿道德伦理、法治常识、公民权利与义务、社会实践等多方面,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

在教学内容上,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2.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上,将注重学生参与度,注重贴近生活,注重互动,注重实践。

2023年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标准

2023年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标准

2023年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标准1. 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2023年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的标准。

政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和参与国家建设的能力。

2. 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3 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

3. 课程内容3.1 政治理论与思想道德3.1.1 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理论。

3.1.2 研究民主、法治、公正、爱国主义等思想道德内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3.2 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3.2.1 研究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组织,了解宪法和法律法规。

3.2.2 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内容。

3.3 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政治3.3.1 研究基本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3.2 研究国际政治关系,了解国际组织和全球问题。

3.4 政治参与和公民意识3.4.1 研究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方法,培养自觉参与、热爱祖国的公民意识。

3.4.2 研究民主决策和协商议政的原理和实践,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评价与考核4.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4.2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 实施与管理5.1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材,确保教学质量。

5.2 教师应接受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5.3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配合,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

以上是2023年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标准的内容。

政治课程的实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能力,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估、考核,以及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查标准的规章。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充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其他各科教学、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中小学德育任务。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同高中思想政治课整体上相互衔接,并在教学内容向深浅度和侧重点上,注意适合小学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课程标准》以六三学制为基准,按小学一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划分四个教育教学阶段,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同时适用于五四学制和仍在施行的五三学制。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初中一年级(五四学制初中二年级)五、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课时)课时计划和不同学制的教学安排一、课是计划与教学安排1、小学思想品德课每周一课时,初中思想政治课每周二课进时,其中四年制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每周一课时,时事教育用晨会、夕会或班会时间进行、每学年不少于五课时。

完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完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完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紧密结合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探索和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课程也应该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素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是课程的重要目标思想品德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课程应该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研究、能力的提高和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为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素质和正确的思维方式,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个性发展和多元文化的融合思想品德课程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课程应该尊重学生研究和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注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策略一)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课程应该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研究、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差异性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差异性。

课程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注重课程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课程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课程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性,灵活地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注重课程的互动性和创新性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应该注重课程的互动性和创新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首先、要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和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其次、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我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

再次、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

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道德素养、培养法治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本标准以国家的基本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规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目标、标准和评价要求。

一、课程内容1.法律基础知识-宪法与法律的概念及作用-基本法律常识-法律责任和法律权利2.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诚信、友爱、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道德心理、道德情感、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与人际交往3.安全与法治-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预防意外伤害与自救互救-交通安全与火灾防范-网络安全与反诈骗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4.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政治参与与社会责任5.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6.良好行为习惯-礼仪与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社交礼仪和职业礼仪-文明礼仪与文明行为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认识权利、规范行为的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责任感和法治信仰2.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友爱精神、助人为乐的品质-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情感和行为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服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消费、生态环保和参与公益活动的责任感4.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守时守信、文明礼貌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职业素养-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三、评价要求1.知识掌握-熟悉宪法和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了解常见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认识2.能力培养-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具备辨别是非曲直、辨别善恶的能力-具备拒绝违法行为、报告违法行为的勇气3.行为实践-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公民的义务-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友爱、助人为乐的品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4.反思意识-反思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谨记历史教训,明白法律的保障和约束作用-反思社会现实,关注公平正义、维护民族团结结语《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必读)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科发展规律,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起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性:思想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初中道法课程标准2022电子版

初中道法课程标准2022电子版

初中道法课程标准2022电子版道法课程标准是指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法律、公民教育的标准和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道法课程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最新的中学道法课程标准2022的电子版已经正式出台,以下是该标准中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一、课程设置道法课程设计面向全体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阶段。

初中道法课程标准2022的设置包括以下内容:1.初中道德与法治2.初中公民道德3.初中安全教育与预防犯罪教育二、教学目标1.初中道德与法治:让学生了解道德的含义和道德行为的规范,掌握法律知识,认识社会主义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的作用。

2.初中公民道德: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道德,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认识,以及对公民参与社会事件的态度和行为的备案。

3.初中安全教育与预防犯罪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预防犯罪的能力,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和常识。

三、教学内容1.初中道德与法治:包括道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道德行为的规范、道德判断和道德执行的方法,国家法律与法治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个人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和责任等。

2.初中公民道德: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国家法律的规范等。

3.初中安全教育与预防犯罪教育:包括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公共场所安全知识、防范家庭意外和自然灾害的知识、防范各类诈骗等常见犯罪,以及应对紧急事件的应急措施等。

四、教学方法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讲座演讲、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2.初中公民道德:课堂讲授、习题训练、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

3.初中安全教育与预防犯罪教育:课堂讲授、示范演练、反复强调、应景观摩、实践演练等。

五、考核方式1.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个人评价、学业成绩评定、论文书写等。

2.初中公民道德:重在个人培训与实践实例。

3.初中安全教育与预防犯罪教育:结合学科设置后排考试等方式。

总之,初中道法课程标准2022是中小学针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法律、公民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素质,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3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3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3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1篇摘要:在“新课标”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要想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认真加以改进。

本文就如何做好“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进行了研究,不仅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而且也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作为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与法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但当前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将其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認真加以改进。

一、“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标比较单一做好“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优化教学目标,但从当前一些教师来看,在教学目标方面还比较单一。

比如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没有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将其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以及“素质教育观”进行有效结合,“应试教学”思想仍然存在;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没有从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等诸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直接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比较单一,还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这已经成为制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教师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加以改进。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当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比如个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教学理念,因而导致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尽管在知识上有所收获,但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还有一些教师不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很多教师采取说教式、理论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2022版课程标准颁布后,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描绘了育人蓝图,增强了思想性,系统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了科学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了时代性,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增强了整体性,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配合;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课程实施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主要变化与突破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变化与突破体现在: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组织与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建议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六个方面。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三、课程性质与理念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课程性质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其政治性体现在课程引领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

思想性则着重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和判断。

综合性要求课程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性强调课程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理念首先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其次,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促进学段衔接。

再者,构建开放型的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

同时,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课程目标围绕核心素养,涵盖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政治认同要求学生理解和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道德修养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坚韧的意志。

责任意识则激励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课程内容依据学段特征和学生发展需求,分为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年级三个阶段。

小学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基本的道德观念。

小学中高年级进一步深化道德教育,初步涉及法治知识。

初中阶段则系统地进行道德、法治、国情等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在学业质量方面,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段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达到的学业成就表现,为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提供了依据。

评价建议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02年修订本·八年级采用以例说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课时数约ω学时,其中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

前言一、教学内容: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

二、基本要求识记: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活动:结合实例,交流对学习法律常识重要意义的认识。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教学内容: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有着密切联系。

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更自觉地遵守法律.二、基本要求——识记: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特征之一。

理解: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表明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的特征。

活动:谈谈个人对“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护法”的认识。

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一.教学内容:生活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公共秩序主要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等。

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法律严禁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

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法律严禁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二.基本要求——理解: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说明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活动:汇集个人所见所闻,列举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分析其危害,并谈谈对养成守法习惯重要性的认识。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课程性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二、课程理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2.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3.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4.坚持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5.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三、课程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四、课程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五、课程实施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这里,教育小新给老师们提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第一,立足核心素养,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

小贴士1: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老师们要注意以下几点:政治立场鲜明: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立场;价值导向清晰: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行知要求明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第二,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

小贴士2:在教学时,老师们要注意: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要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教学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点:●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人文性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能力●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成长中的我(一)认识自我目标:──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

──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2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中动。

1.3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4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5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6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分组讨论当自己情绪冲动或低落时,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

收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

组织开展“青春日记”活动,记录心路的旅程和对成长的思考。

(二)自尊自强目标:──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

──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

──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2.1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2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2.3 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4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5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6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的事例,或以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

开展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

(三)学法用法目标:─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3.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2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3.4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3.5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搜集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查阅有关法规,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八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知道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我与他人的关系(一)交往与沟通目标:──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1.1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1.2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1.3 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1.4 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1.5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1.6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

采访教师,内容包括该教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交流“在与人交往中使用、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交往的品德目标:──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

──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2.1 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2.2 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2.3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2.4 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2.5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2.6 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