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
突出“三性”,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突出“三性”,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摘要:继续教育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渠道,也是办好幼儿园的根本要求。
本文从增强继续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三个方面介绍了探索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以及运用这些模式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情况。
关键词:继续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222幼儿园如何构建灵活开放、富有个性的继续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工作?基于这一思路,我园着力从增强继续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为教师营造自主互助的学习氛围。
1 盘活教研活动,增强继续教育的主动性教研是教师继续教育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
为提高教研实效,扎实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重点抓好“三个结合”:1.1 个人研讨与集中会诊相结合每一位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打破园长、副园长“一言堂”,教师被动听和记的传统教研方式,打造教师为主体、需求为方向的教研平台。
我们园领导常常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的尝试与变化,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教师的行列中,成为她们忠实的合作伙伴,倾听她们的声音、赏识她们的表现、了解她们的需求、解决她们的疑惑、分享她们的经验,与她们一起求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
1.2 自主教研与分层教研相结合我们在集中教研的基础上,尝试进行自主教研与分层教研相结合的形式。
自主教研,即根据教师近阶段存在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如教师们对怎样开展高质量的创造游戏存在不同层次上的困惑,参与的教师均是在该问题上急需寻求答案的,因而研讨氛围十分浓烈。
分层教研,即将业务水准相近的教师群体作为一个层次开展教研。
我园师资队伍中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各占三分之一,存在年龄、教龄和从教经历的差异,教师对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探讨有着不同的需求。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管 理 方 法 这 三 大块 。 下 面从 三个 方 面分 别 进 行 探 讨 。
式 ,也 意 味着 他 们 将 放 弃 已 获 得 的 并 与 其 过 去 习 惯 行 为 联 系 在 一起 的某 些 既 得 利 益 。 这 给 教 师 的继 续 教 育 提 出 了一 个 严 峻 的 考 验 。原 联 合 国 国 际 教 育 发 展 委 员 会 的 负 责 人 库 姆 斯
fo b , . ) C m s A W. 曾作 过 精 辟 的 分析 。他 认 为 , 育 系统 的改 革 会 教 面临四个方 面的障碍 : 质的障碍 , 现为缺乏 资源和设备 : 物 表
种 障碍 ,前 两 者 可 以通 过 加 大 教 育 投入 和 对 组 织 进 行 重 新 设 计 而得 以解 决 ;后 两 者 由 于涉 及人 们 的 理 想 目标 、个 人 的 情 感 、 度 和信 念 而显 得 复 杂 , 除这 两 种 障碍 也 就 成 了 一个 紧 态 消 迫 而 又 艰 巨 的 实 践 问 题 。由此 可 以看 出 , 育 所 面 临 的 最 大 挑 教 战 , 是 技 术 、 源 、 任感 , 是 需 要 一 种 新 的思 维 方 式 , 不 资 责 而 即 改 变 中小 学 教 师 的 教 育 观 念 。 4模 式 的 探讨 . , 观 念 转 变 了 , 下 来 的 问题 就 是 如 何 实 施 。 续 教 育 的 实 接 继 施 过 程 , 整体 上 考 虑 主 要 可 分 为 教 育 模 式 、 程 设 置 、 训 从 课 培
墨圈
体 育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模 式 的 改 革 与 创 新
薛 明 匡勇进 伍 骥
( 南涉外经济学院 , 南 长沙 湖 湖 摘 要 : 文 对 体 育教 师 继续 教 育 模 式 进 行 了一 番探 索 , 本 提 出 了以 主体 教 育 思 想 为 指 导 的 开放 式 体 育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模 式。 继续 教 育课 程 的整 合 与 开发 , 以及 培 训 管 理 的 方 法 。 关键 词 :体 育 教 师 继 续教 育模 式 改革 创 新
校地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新探索
[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赵青文,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主要从事成人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项目基金]本文为浙江省教师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校地合作’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校地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新探索赵青文(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摘 要]本文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地合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有明确的培训宗旨,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和在体验中稳步提高的培训策略,具有主题鲜明,紧扣当地需求;职责明确,地方自主性强;机动的弹性培训方案;灵活的培训场所;注重过程,强调体验中学习等特点。
文章根据实际运作情况,总结了其实施效果与意义。
[关键词]校地合作;继续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 40-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08)03-0128-04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制度已基本建立,并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但随着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发展需要、培训者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不强、经费短缺、工学矛盾突出、管理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都是推动教师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探索更为合理、高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使其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这是广大师训工作者都在探索的问题。
在这方面,我们作了一些成功的尝试。
“校地合作”模式,就是近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
一、“校地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提出与宗旨这里所说的“校地合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指高等学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合作进行的教师培训形式。
这一培训模式,是在针对解决由培训机构单独开展教师培训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教师实施培训过程中的问题逐步摸索形成的。
培训机构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合作进行教师培训,并不是一个新的形式。
但以往的合作只是简单化的送教上门。
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模式
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小 学教 师 培 训 / 0 0 2年 第 3期
l
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模式
路 平 ( 肃 省教 育厅 师 范 处 ) 甘 甘 肃 地 处 祖 国 的 大 西 北 ,是 一 个 地 域 辽 阔 、
展 、 育 实践 与指导等课 程 。 教 ( )对 即 将 进 入 小 学 教 师 队 伍 的 中 师 学 生 , 2
项 目于 19 9 9年 1 2月 启 动 后 , 着 手 组 织 成 即
立 了 中 英 甘 肃 基 础 教 育 项 目教 师 职 前 培 训 课 程 组 、 后 培 训 课 程 组 、 师 教 师 资 格 培 训 课 程 组 职 中
和 中 学 课 程 组 , 咨 询 专 家 的 帮 助 下 , 始 对 不 在 开
同 地 域 和 层 次 的 教 师 培 训 需 求 情 况 进 行 深 入 调
设 了 师 德 修 养 、 代 教 育 技 术 和项 目为 中 师 教 师 现
专 门 开 发 的 : 育 研 究 方 法 、 育 公 平 与 社 会 发 教 教
1 8
查 。为 使 调 查 能 够 科 学 真 实 的 反 映 出教 师 的培 训
有所 收获 。 二 、 发 培 训 教 材 开 1自下 而 上 地 开 展 了 教 师 培 训 需 求 分 析 .
为 彻底 改变 以教 师为 中心 的课 堂教 学模式 ,
对 各 类 即将 进 入 教 师 队 伍 的 人 员 开 设 了 不 同 形
式 的培训活动 。 ( )0 1年 ,对 近 三 年 调 入 和 分 配 进 入 中 师 12 0 任教的 6 0名 教 师 进 行 了 为 期 一 个 月 的 培 训更 多 的 儿 童 进 入 学
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
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绪论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持续学习的形式,有助于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的多样化,继续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模式。
本文将探讨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并就其意义、策略、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的意义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的出现和应用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创新模式扩大了继续教育的受众群体。
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通常只服务于一部分特定群体,而创新模式则可以通过在线教育等方式将继续教育的机会和资源扩展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其次,创新模式提高了继续教育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较为僵化,学习时间和地点受限,而创新模式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方式实现学习的自主、灵活和便捷。
再次,创新模式促进了继续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提升。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传统模式下的继续教育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创新模式则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二、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的策略在探索继续教育创新模式时,有几个策略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需要借鉴先进的科技手段。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可以为继续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方式实现线上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
其次,要注重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需要与当前社会中的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确保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再次,要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继续教育学习者的背景和需求千差万别,因此创新模式需要考虑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配置,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最后,要注意教育的全过程管理。
创新模式下的继续教育需要注重学习者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配置,保证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的案例分析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涌现了一些成功的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的案例,这些案例为我们探索创新模式提供了借鉴。
比如,美国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
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
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因此,继续教育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繁重。
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更好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服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践模式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实验、探索到全面推动的发展过程。
十几年来,由于国家及各级政府、特别是师训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形成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有的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更多的还停留在一种感性层次。
本文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使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健康、科学有序地开展。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1.部分继续教育培训者培训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培训者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教师,各市区(县)教师进修校的教研员等。
部分培训者业务素质不过硬,体现在培训中只顾按纲讲解,不了解广大中小学校的教育现状和教师的实际问题,培训者的教育教学不具有榜样学习作用。
部分培训者对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备课不够深入,没有认真设计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如同走过场,严重地影响了学员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培训单位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了解不够,讲课时内容“纯理论化”或是理论脱离实际,空洞无物,学员难以学以致用,听课索然无味。
此外,近年来,有些培训单位未能随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各种教学任务和教师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其中不少内容已陈旧过时,缺乏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吸收和归纳,实用性差。
3.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权威性规范性长期以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
继续教育的考核工作尚未纳入政府和部门、单位任期目标责任制中,无形中使其成为可有可无的工作任务。
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只管传达上级精神,而没有采取过硬的措施输送和保证本辖区中小学教师按时按量参加培训,所以无论从权威性,还是宏观调控力度上看,都适应不了目前大规模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
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一、相关概念解析1.继续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承认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教育大辞典》: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
我国学者对继续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继续教育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以使专业技术人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张根)1”;“对具有中等专业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的在职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专门人员、领导者进行知识更新、补缺的一种高等教育职能(刘富钊)2”;“继续教育,通常指大学后的承认再教育。
在我国,通常是指大学后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叶忠海)3”等等。
本文采用的说法是:继续教育应被确定为是根据社会与人发展的需要,对已获得基础学历的有工作经历的人员,实行的一种促使其专业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4这里的有目的包括了继续教育对社会的、对个人的目的,同时,它又不是局限于眼前的,而是着眼于社会与个人未来发展的教育;有组织是指继续教育有别于无组织的分散的学习,它带有很强的组织性;有计划是指这种教育是在现实基础上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科学的规范性活动。
同时,这种教育活动以在职人员的专业发展为目标,教育教学活动带有专业教育性质。
2.教师继续教育由以上对继续教育的界定我们可以得出,教师继续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在职教师的需要,对已达到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所实施促使其专业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以及有计划的高等教育活动。
5教师继续教育是基于教师在职培训演化而来的。
20世纪60年代末,人们习惯上称教师在职进修为在职培训(in-service training),它既包括在职教师参与的一切旨在拓展其知识、兴趣和技能的课程与活动,也包括在职教师在接受职前教育后再谋求学位、证书以及其他资格所做的准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有效培训模式探究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 : 谢春 明( 96 , , 16 一)男 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 , 究方向 : 研 电子商务、 教育管理 。
16 2
效培训模式的前提和出发点 。明确教师在 自 我发 展过程中存在的症结 , 才能做到培其所需 , 才能真 正把握教师继续教育 的目的和需求 。如果说忽视
统整专业理念、 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方面。
例研讨等等 ; 操作模块可分为 : 目设计 、 目实 项 项 训 、 岗训练等等 , 跟 各个模块之 间并不是割裂的 , 而是紧密联系 , 相辅相成的 , 同构成一个完整的 共 培训体系。 新课改背景下 , 必须使培训的 目 标与新
课改 目 标严格保持一致 ,要让参训教师 了解全国
继续教育有效培训模式的推行 ,培训机构建 设是其 中重要的一环 。 从地方实际出发 , 充分利用 高校 的人力资源 , 与基础教育相整合 , 探索出一条 旨在促进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 的培训模式尤为紧
谢春 明 , 刘 猛 , 谢延 明
( 乐山师范学院 教务处, 四川 乐山 640 ) 104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 , 对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而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补偿机制 ,
则 需要进行适时调整和改革 , 具体包括观念 的变革、 培训内容的变革 、 评价机制的变革等 。 本文对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师继 续教育有效模式进行 了深人探讨 。
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教育 的终极 目标。 随着 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 ,中小学教师
面临前所未有 的挑战。处于转型期的教师 自身就 是在应试教育模式 中成长起来的,传统教育方式 的模式已经烙下深深的印迹 。 如何顺应课程改革 ,
一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
( e a u y n oma U i ri ,c o l f d c o c neL o a g 4 10 , ia H n nL o a gN r l n esyS h o o u ti S i c , y n 7 0Ch ) v t E n e u 0 n
导,使 培 训机 构在 培训 课题 、项 目、 内容等 方面 有侧 重 。三 是每 年 定 期 向社会 公布 各培 训机 构可 以承担 的培 训项 目和 方 案供 用人 院校和 教 师选 择并 提供 培训 指 导建 议 。四是 依据 各用 人 院校 上报 的下年 度 教师 培训 计划 ,协 调各 培 训机 构教 育 资源 , 明确 哪 些机 构 获得 培 训任 务 ,尽 量 做到 按 需分配 。五是 对获 得培 训任 务 的机 构提 供 经 费资助 。 培 训机 构 。包 括各 级各 类 院校都 可 以 申报承 担某 方 面继 续教 育任 务 ,接 受教 育 管理 部 门评估 和用 人 院校 、教 师 的挑选 。一是 结合 现 有教 育 资源 , 点打 造 自身优 势培 训项 目, 求全 而求 强 , 重 不 参与 同类培 训项 目的竞 争 。 是加 强与用 人 院校 和一 线教 师沟 通 , 二 广泛 开 展调 查 ,做好 本地 区 教师 培训 市场 需求 分 析 ,调整 自身 教 育 资源 以适 应市 场需 求 。三 是 向教育 管 理部 门申报培 训项 目并公 开具 体 方案 和培 训资 源 ,接 受教 育管 理 部 门评估 和用 人 院校 、教 师 的挑选 。四是 接受 教育 管 理部 门国家和 本地 区 继续 教育 相关 政 策 的引 导 。五是 对培 训合 格 教师进 行 登记 统计 ,上 报 教育 管理 部 门和 反馈 用人 院校 。 用人 院 校 。 自身 也 可 以成为某 项 目培 训机 构 参与 竞争 ,协 助 本校 教师 参 加继 续教 育 并做 好服 务 。一 是为 在校 教师 建立 继 续教 育个 人档 案 ,教 师接 受培 训 的机 构 、项 目、 时 间、 内容等 ,与个
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与方法体系构建
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与方法体系构建,
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与方法体系是教育研究的核心,也是当前教师的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模式与方法体系是给予教师不断更新的学习平台,以保证教师教育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首先,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和素质化的重要一步,它不仅能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因此,在建立继续教育的模式与方法体系中,必须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师教育素质方面,通过讲座、培训等活动,以及科学有效地安排课程,使教师能够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其次,在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通过多媒体等新型教育技术可以拓展教师们的知识面。
经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课程教学,缩短教学周期,增加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有意义的帮助。
最后,为了有效地实施继续教育,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支持和服务,例如学费补贴、专业指导及职场援助等。
联合起来能够维持一个稳定的职业发展环境,让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从而促进综合水平。
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与方法体系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职业发展,更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和平等,从而增强公民素质,实现社会发展目标。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探究
自由发展 的需要 , 最终达到教师职业 需要和个人 理想发展的 统 一。同时培养 目标 的全 面实现 还要制 定有针 对性 的工作 程 序。帮助教师形成 正确 的教学 观念 和掌握及 运用 现代化
教学改革 , 因此教学效 果不佳 。教学 内容缺乏情 境化 , 很难
引起教师的反思 , 因而也很难引起教师观 念的转变和教学行
为 的变 化 。
改变这种现象 , 势必会 带来更 多 的问题和 弊病 , 并不 能适应 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的需要 。因此 , 随着 中小学教师继续
教 育 事业 的 不 断发 展 。 合 中 小 学 教 师 的 工 作 特 点 及 实 际 教 结
因此 , 有效地提高中小学 教师素质 的途 径就是对 中小学教师 进行继续 教育。从 客观来 看 , 中小学 教师 中观念 陈旧 , 学科 水平低 , 知识面狭小 , 育科研能力较 弱 , 教 现代教的 中 小 学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不 能 如
高等 突出问题 。因此 。 加强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目标与 内容 的针对性 、 实用性和 面性 ; 构建 系统配套 的继续教
育模 式 才 能有 效 的促 进 中小 学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的 发 展 。
关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 继续教育 ; 教学模式
中 图 分 类 号 :7 2 G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5 7 (0 6 0 0 1 0 10 — 7 9 2 0 )5— 7 4— 2
14 中小学教 师继 续教育 的考核 评价 不 力 . 中小学 教 师 继续教育的 主要评估形式是考试 , 核方法过 于呆 板。主要 考 存 在的问题是考核不严格 , 存在一定 的走 过场等形式化 的现 象, 不能真正起到检查所学 内容 的 目的。 15 中小学教 师继 续教 育中的 工 学矛盾 突 出 . 中小学 教 师继续 教育学 时有 明确规定 , 教师要 在完成现有教学任 务的
构建区域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日,唯一 一个教育行政作 为设计 主体 、教育行 政统筹负 责
实施的大项 目。
能力 ,才 能不断提高课 堂教学 的质量和效 率 ;只有 实现每 位教师 的内涵发展 ,才能 为实施 素质教育 、促进学 生的全
面发展奠定基础 。 ( 三 )构 建 区域 协 作 的教 师 继 续 教 育 新 体 制 是 促 进 教
了 基 层 学 校 和 教 师 既 有 对 专 业 培 训 的 殷 切 呼 唤 又 有 对 现 行
施 ,首先要统一 思想 ,提 高认 识 。省教 育厅通过项 目启动 大会 、项 目方 案研讨 、现 场经验推介 、专项工作调 研等方
式 ,广泛宣讲项 目意 义价 值 ,深度 指导各级教 育行 政和教 研队伍 ,着重解决以下认识问题。
囊 蠹 淫实 践 与 探 索
构建区域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 吉林 省教 育学 院 宋海 英
2 0 1 0 年1 2 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 发 了 《 关 于开展 国家教
育公 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二 )构建 区域 协作 的教 师继续教 育新体制是 深入推
进 素 质 教 育 、促 进 教 育 内 涵发 展 的 需要
育体制改 革试点 的通 知 》,吉林省 被列为 “ 构 建 区域协作
的教 师继 续教育新体 制” 国家教 育体制改革试 点省份 。试
点两年来 ,吉林省认 真研究 ,科学 制定 《 方 案 》,周 密布 署 ,高 位统 筹推 进 ,形 成 了 “ 以项 目价 值 引导 为认 识 基
础 ,以项 目 目标分 解出的子课 题为任务 引擎 ,以教育行 政 高位设计 、统筹管 理为管理策 略 ,以实验 区带动 和现 场推
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废 人 教 育
ADULT UCAT1 ED 0N
No. 4 201 1 T0a tlNo. 91 2
( 第 21 ) 总 9期
高 职 院 校 教 师继 续 教 育新 模 式 的构 建
宋 国 杰
( 四平职业 大学 电子信 息工 程学 院 , 林 四平 16 0 ) 吉 3 0 2
教 育 新模 式 。
【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教师; 继续教育; 模式 【 中图分类号 】 7 5 G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 1 8 9 (0 1 0 0 6 0 10 — 7 4 2 1 )4— 0 6— 2
近年来 , 国高 职教育 的迅猛 发展 , 其是进 入 我 尤 2 世 纪 以后 , 技 的迅猛发 展 , 济 的高 速增 长, l 科 经 更 给高职教 育 的发 展带 来 了新 的希 望 和挑 战 , 应地 相 高职 院校 学 生 的培 养 质 量也 越 来 越 受 到人 们 的重 视 。高职 教育要 适应 社 会 的 发展 趋势 , 就必 须要 提
发展和 个人 的迫切需要 相统 一 。 2 培 训 的 方 式 单 一 , 活 性 不 够 . 灵 目前的高 职院校 的继续 教育培 训多是 利用假期
及课 外等 的时 间 , 聘请 专 家 到校 培 训 或 者选 派 教 师 到国家级 教 育机 构 进 修 , 行 集 中式 的补 漏 教 育 。 进
一
由于 要兼顾 多数教 师 的需求 , 了便 于管理 , 为 只能采 用班级 授课 的形式 , 能实现 与院校 、 不 教师 自身 的需 要的完 全对 接 , 师在 培 训 中学 到 的 知识 由于各 方 教 面 因素的制 约很难运 用 到实际 的课 堂 教学和实 践操 作 中去 。 3 教 学工作任务 重 , 师接 受培训 的难度 大 . 教 些学校 的教 师每周 教学学 时一 般在 l 4学 2—1 时 , 的甚 至 多达 2 学 时 , 数 时 间用 于教 学 工 有 0几 多 作 和备课 上 , 用 的业 余时 间少 , 参加 集 中性 质 可 很职 院校教 师继续 教育 的现状
校本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
校本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江苏袁法军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教育的创新。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
要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就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人才。
关于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已不再是一个新的话题。
构建继续教育平台、探讨再教育模式也都已经提到了日程上来。
2003年初,一个响亮的口号,一种崭新的思维,一项新型的举措,一套全新的继续教育新模式——校本培训,映入了我们的视野,走进了我们的工作。
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使继续教育工作富有实效性,就必须使继续教育校本化,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各种资源和条件。
以学校本位、教师本位、实践本位与课程改革与课程教育紧密相连,就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训。
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攀升。
正是由于校本培训的灵活性大、针对性和实践性强;面对范围广,全校教师都能参加;没有资金和时间的限制等,校本培训将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
同时应运而生的校本培训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
一是自我反思。
波斯纳(G.J.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
为此,他还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教师利用自己的平时教学经历和理论学习运用的机会,从中不断反思,从而不断进步。
二是听课评课。
同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增强教师的团体意识,团队精神。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事间的相互帮助,优秀教师予以新教师的指导可以加快教师的能力发展、素质提高。
及时、准时的听课评课就能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三是教育科研。
具有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科研,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时时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经验,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及时抓准案例进行教育科研,是加快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很好途径。
校本培训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能够向我们展现出如此多的优点:针对性、实践性、广泛性、多样性、开放性、实效性,充分展示了它的发展生命力,发展潜力。
科学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二 、 区域 合 作 构 建 交流 互 动 的 平 台 用 3 三 优 联 评 .
三优联评 是指对 中小学教 师的教学 做课析课式 、 观课议课式 、 说课探课式。 研 究 、 学 比武 、 教 教学设计 进行评 比的一
这里 的 区域合 作是 指特 定 的区域 . 种综合活动 。 这项 活动不仅 能够有效地推
1教学开放周活动 。 .
础. 以针 对性 的课 堂评 析为依托 . 科学 地 设 计培训内容 , 有效地解决实 际问题 。主
结合式。
4 与三类 教育 资源 的整合。 .
部 门进行 资源整合 .与电教部 门进行资
与师 范院校进 行资源整 合 .与教研 要包括 以下 几种形式 : 讲座报告 式 、 训 课 4 拓宽校本培训 的范 围.开发 新 的 .
升教师 的科研 能力 。学校 以课题研 究为 乡 活动是 以教 师进 修学 校为核心 .调配 长 、 在研究 中提高的主要举措。 突破 口 .培养科 研型教 师 。促 进教 师从 全县各 所学校 的优秀教 师 、 干教 师 , 骨 将
“ 经验 型” 学术型 ” 向“ 转变 。中小学 的课 他们 的优秀课例送 到偏 远的 乡镇 学校的 题研究 .主要 是以 中小学 教师所普遍 关
教育课题研 究实验是教育 科研 中行 改革 、 教育管 理等方 面相互沟通 、 互学 征 等。校本培训 是教师终 身学 习的重要 相 为最 复杂 、 要求 最严 格 、 法最 规 范 、 方 科 学性最强的实验。通过课题研究 , 以提 发展 , 可 最后 达到共 同提高的 目的 。送课下 是 促进教师从 经验 中学 习 、在 反思 中成
校本 培训 要加 强 与厂 矿 、乡村 、 社
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和手段的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
[1]辜胜阻 .变革 传统教学 模式的 实践探索J].教育 [
研究, 2003.8.
பைடு நூலகம்
Il l 田慧生 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Ii i.:教育研究, 2003.8.
育模式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为广东省揭西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 广东揭西, 515400 )
现代教育论丛
2006 年第 4 期
教师教育
1、学员在自 学过程中可获得及时的帮助 中小学教师可以在校外教学点多媒体室或 家庭上网来参与网上的辅导, 辅导教师则以网 上资源为依托,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信息 的交流及精神支持和鼓励方面给学员提供多渠 道的帮助,培养和提高学员进行远程学习的策 略。例如 : 在一次面授之后安排一次电话答疑 并 以不定期的电话答疑或其他答疑方式 ( 如 BBS论坛、电子邮件等 ) 加强与学员的联系, 使 学员在 自学过程中获得及时的帮助。在一般学
现代教育论丛
2006 年第4 期
教师教育
谈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和手段 的创新
刘锦 秀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成为决定教育改革 与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
关注。然而 ,在教师继续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 “ 你来我训”、 “ 报个名、签个到、即走
人”的状况。其教学模式往往表现为灌输式 的 教 、接受式的学 、机械式的考; 其结果往往是
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
都极强的工作 ,受训者都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
的教师, 他们的专业实践不可能是对确定的现 成教育原理设计的机械应用, 而是需要教师亲
身经历的一个 自觉的反思 、感悟 、内省、分
64
2024年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计划(7篇)
2024年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新模式。
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于提高师德修养,增进广博的文化知识,塑造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需求的高素质教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安排,本学期特制订校本计划二、提高要点:1、加强组内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学科活动,派学科骨干走出去学习研修,实行老带新,新互动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
2、积极参与学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⑴积极培训校本培训具有对象上的全员性、内容上的全面性、时间上的终身性、要求上的超前性、教学上的实践性等特点。
因而在校本培训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在岗一天,培训一天;并且把校本培训与教学、教研紧密结合起来,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解决实践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⑵学有所获:A、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的培训与研究、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作为校本培训工作的重点。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B、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参与学校教育理论培训。
教育理论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教育科研的基础,教师学习并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遵循教育规律,才会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
因此,必须坚持用全新的、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不断充实武装自己的头脑。
C、提高师德修养积极参与教师师德培训。
-这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校本培训活动,在通过《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十不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培训活动中,使自己能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按照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改善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D、提高媒体运用能力在学校开展的计算机培训中,积极电化教学设计。
谈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育, 以不断激发中小学教师 的创新 能力 , 教育信息化 的潮 适合 流。那么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具体落实在教学中 , 使之外显化 , 具有可操作性 , 是培训对象最渴望解决的问题 。因此 , 新型教学 模式应通过提供具体教学案例 , 实际 的教学 展示 , 新课程 的 将 理念外化为具体的教学过程 、 教与学 的方法等 , 学 员能 够感 让
学 教育教学论文写作课程等。
在这两 种课 程的讲授 上我们也一改 教师一言堂 的教学 模 式, 让学 员积极 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 无论 是外请专家还是本 院 教 师 , 员都可以在课堂上和讲课教 师直接对话 ; 学 讲课教师 也 在 讲课过程 中随时随地 出一 些学 员在学 习中感到困惑的 问题 和学 员面对面交流 , 使讲授课 的内容丰富多彩 、 引人人胜 ; 形式 生动活泼 、 意蕴无穷 。增强了讲授课的感染力 。 2 力实践型 . 能 以切实提 高教师教育教学能 力为主要 目标 , 重在实践能 力 的训练和培养。是能力实践型课程的出发点 。信息技术与数学
继 续 教 育新 型 教 学模 式 的 特点
1 . 前瞻性和示范性 中小学教师继续 教育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 。从这个意义上 讲, 这项工作本身就具备了很强的先导性和创新 } 生。因此 , 继续 教育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具有前瞻} 生。要接受国际国内先进的教 育教学信 息和 教学 方法 , 以示范性的设施 , 示范性的教学 方法 展示教育改 革的新成果 , 使培训教师受到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教
受到新课程理念并不是独立 、 游离于课堂 教学 以外 , 而是融在 教学过程中 , 体现在教与学的行为上。 2 . 实践性与实用性 教育科学是实践性很 强的学 科 , 它来 自于教 育实践 , 又指 导教 育实践 , 离开 了实践 的教育 , 自然是无源之 水 、 无本之木 。 因此 , 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要 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践 , 强化 要 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教育教学 科研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课堂教育 教学实践。同时继续教育是在教师的职业 已经确定的条件下 , 教师所接受的再教育 。教师期望着通过学 习不断更新 自己的教 育理 念 ,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 以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 进 而促进 自身的发展。因此 , 教育无论从课程 设置 上还 是从 继续 教学模 式的选择 上都应解决教 育教学 中的急需 ,应 强调重实 际、 重实效 , 按需施教、 用结合。对教师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学 3 . 灵活性与开放性 中J -骨干教师来自全国各省 、 、 J- ,  ̄ 市 地区 , 其组成是一个庞大 而复杂的系统。 每个成员都具有其特殊性 、 动态性 , 他们的知识结 构具有多变性、 多样性 。他们接受信息的时间、 内容 、 方式都有个 别差异性。 因此 , 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具有灵活多样性。 要根据不 同的培{模式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可以是宏观的集中讲授 , : 『 I 又可以根据不同学 员的不同 口味进行微观教学 , 还可以选择教育 教学实践课或教研科研实践课 。 同时新型教学模式不那么强调稳 定性, 它是开放性的, 处于变化 中的动态的过程 , 具有伸缩性和灵 活性。所 谓开放 眭, 就是体现时代特色, 当代与数学教学模式 包容 有关的 维、 新观念 、 新流派 、 新方法。 由于社会变化 日 月异 , 新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分析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分析引言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领域,教育者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要求。
在2023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全球教育界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更加迫切。
本文基于2023年的背景,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培训内容1、知识更新类在信息化时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化教学等,这些新型教育工具和教学体验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培训内容需针对新兴技术进行讲解和教育,让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新技术,并能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2、思维培养类2023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向之一。
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也将涉及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设计思维等方面,让学生具备更加优秀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和求职市场的需求。
3、沟通技能类在现代社会中,沟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而教师要求具备对学生进行高效的信息沟通、交流、互动的能力。
因此,教师培训也要注重对教师沟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专业教师素质的要求。
二、培训形式1、线上培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教育培训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在线教育培训具有互动性强、灵活度高等优点,能够让教师在任意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进行培训。
同时,线上教育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面授培训面授培训是一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其优点是能够让教师实地了解教学场景和学生需求,同时还能够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
此外,面授培训还能让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更加亲近的互动关系,能够加速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培训模式1、周期性培训周期性培训是指教育局或学校机构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并且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鼓励教师定期参加。
这种培训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确保教师接受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保证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人为本 构建继续教育新模式
结合市教 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 , 全面推 能 、 践层 面 的培 训 , 助 基 层 学 校 教师管理档案和考核制度 , 实 协 校 长 开展好 校本 培训 。同时 , 外请 育 局开展 的教师 “ 把 一评 三考 ” 活动 , 对 动校本 培训 的开展 0 把 () 2 对农村 村小 的校 本培训 进行 的专 家也列 在兼 职培训 者 队伍 之 中 。 骨干教师 进行定 期考核 , 工作没 有 骨 为了遵循 “ 倾斜农 村 ” 的培训原 这样 就保证 了培训 者 队伍结构 合理 、 进 展 、 干作用发 挥不 大 的教师轮 换 扶 持 。 我们 采 取 了 “ 期送 教 ” “ 短 和 长期 数量 充足 、 源广 泛 。 来 下 去 , 那些在教 学实 践 中脱颖 而 出 则 , 对
从而保 证 送教” 相结合的方式 , 解决 了村小教 2强化 培训 者 的培 训 , . 打造 思 想 的青年教 师及 时进行 培养 , 我 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培训者队伍 了骨干教 师 队伍 的先进 性 、 层次性 和 师培训难 的大 问题 。 们学校 的小教
( ) 强培训 者思想 道德 素质 建 广 泛性 。 1加 部 每 学 期都 组 织 一批 名优 教 师 到村 直接参 与村 小 的校本 培训 活 设, 增强 为基 层学 校服 务 的意识 。在 ( ) 施 骨 干教 师 培 养 工程 , 小 送课 , 2实 保 同时 , 20 到现在我 们在城 从 02年 继 续 教育 工 作 中我 们 始终 把 加 强 培 证 骨干教 师后继 有人 。 从我 校 十五规 动 。 划, 一直 坚 持 实施 的“ 名 青年 骨 干 区小学选 派 7 百 9名骨 干教 师直 接去村 训 者 的思想 道德建 设 , 增强培 训者 的 服 务 意识 作 为我 们 加 强培 训 者 队伍 教 师培养 工程 ” ,每年 都通 过学校 推 小 任 课 ,既解 决 了 村小 师 资 不 足 问 业 教 建设 的前提, 我们要求各个部室在安 荐 、 务 考 试 、 研 能力 考试 及 教 学 题 ,又直接参 与 了村 小 的校本 培训 , 排 工 作 时首 先从 基 层 学校 的工 作 实 能 力 考核 等 方 式评 选 出 我 区 的教 学 为提高村小教师的素质探索了一条 再从 这些教 学能 手 中选拔 出教 新 的途径 。 际出发 , 从教育工作的需求出发 , 能 手 , 从 学标 兵 。 现在 他们 正活跃在 教学 的第 () 3校本 培训管 理制 度化 。我 区 教 师 的切 身 利益 出发 ,把 服 务 于教 师、 服务于基层学校作为我们工作的 线 , 成为我区教育教学工作 的一支 教 育 局 以文 件 形 式下 发 过 校 本 培训 管理制度和“ 校本培训评估细则”我 。 出发 点和落 脚点 , 而达 到服 务于 整 生力 军 。 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网络研修[摘要]网络研修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它不只是网络技术的引入,而且是对传统教研与培训的变革与创新。
教师网络研修模式的要素框架包括网络研修平台、学习共同体、混合式学习、资源与互动、评价与管理系统。
未来,网络研修模式在推广应用中将越来越发挥出它的潜在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欢迎。
只要坚持继承、改革、发展、创新的指导方针,教师继续教育必将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地区特点的混合式研修之路。
[关键词]网络研修;教师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混合式学习;学习共同体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讲师;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62)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化,校本研修的理念和模式逐渐建立起来,而且在教育部师范司的大力支持下,校本研修活动开始在更多学校、更广大地区展开并蓬勃发展,以至成为发展常态。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给养为校本研修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校本网络研修悄然兴起,崭露头角,标志着教师研修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校本研修基础上,许多已经实现教研室、进修学校、电教馆等机构密切整合的区(县)级教师教育机构,在区域范围内创建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帮助教师立足任职学校,建立教师网上学习共同体,使面对面的研修活动突破空间的局限性、时间的间断性和资源交流的不充分性,在专家、培训者和教研员的引领下,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活动,共同探索,开创一种网络研修的新模式。
教师继续教育网络研修新模式的产生,不仅适应了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需求,适应了教师继续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求,而且具有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勇于探索、勇于改革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教师网络研修模式的要素框架网络研修是一种以网络协同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撑而开展的有组织、有引领的教师自主研修活动的新方式,它不是对传统的教研和面对面的集中培训的取代,而是对传统的教师常规教研与培训的增容、延伸与发展。
有效的网络研修必须与教师面对面研修活动有机结合。
但是网络研修模式不只是简单地引入信息网络技术,而且是对传统教研与培训的变革与创新,旨在打破传统教研培训活动的时空局限与资源交流的限制,将面对面研修活动与远程研修活动密切结合,虚拟和真实两种研修环境密切结合,给教师提供更为多元、自由的发展选择。
本研究历时五年,开展了大量关于教师网络研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初步提出教师网络研修的要素框架。
(见图1)(一)网络研修平台创建先进的网络研修平台和服务体系,是有效开展网络研修的物质技术保障,也是构建新模式的前提条件。
目前,教师网络研修平台主要有三种建设方式:与公司合作开发的专用型研修平台、利用通用开源软件自主安装的研修平台、利用Blog 等Web2.0 工具搭建的支撑环境。
研修平台需要能支持两类主要研修活动:一是短期统一规划的集中远程培训,二是教师群体的常态网上专业研修。
本研究通过实践认为,网络研修平台在架构时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从服务目标角度看,平台要能同时满足教师个体研修、校本研修、区域教研与专业培训等多种研修活动的需求,为各类教师研修活动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支持,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接入,职场内外的无缝贯通,从而搭建教师终身学习的发展环境。
从功能技术角度看,要能通过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和门户集成,整合已有的教师研修应用系统,并尽可能开放资源和服务接口,充分利用Web2.0 技术的优势,实现平台的自主持续成长,以应对未来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变化。
因此,平台架构必须具有完备的用户服务体系、应用业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监督评价管理体系。
而上述后两种平台建设方式由于功能有限,一般无法实现对研修一体化服务的完全性和一贯性支持,较多时候只能局部或辅助性使用。
本研究所依靠的网络平台——中国教师研修网就是专用型研修平台。
它以“研训一体化”为研修理念,采用“支撑层、应用层、门户层”的三层架构:支撑层确保资源融合的透明访问以及沟通交流的多元通道;应用层根据教育业务的不同,综合利用集中或分散的资源提供相应的活动栏目和管理流程;门户层为不同用户提供多角度的访问途径,主要分为社区类门户(学校、协作组、个人工作室)和业务类门户(科研、培训)两大类。
(见图2)另外,从切实提高网络平台的质量和效益的角度出发,还必须考虑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研修的地方特点和需求,而课题的多数实验区也都在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网上社区研修平台。
以上海市浦东实验区为例,在采用中国教师研修网的社区思路基础上,整合了原有的教师研修应用系统,使得整个功能应用架构分成教研中心、科研中心、培训中心和管理中心四大板块。
网络教研主要呈现有关教师教研的一些基本信息,并提供教研的一些虚拟学习功能模块,如集体备课、观课议课、专题研讨和专家报告等。
网络科研除呈现教师科研的基本信息外,还能实现网上的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功能,并能在网上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
网络培训模块则呈现教师培训的基本信息,实现在线网络课程学习、学科团队的在线研修,支持培训相关的教学教务管理、资源管理、考评管理等服务需求。
网站管理模块中,教师研修各级管理机构的相关人员都可以查看教师研修的有关信息,系统直接记录教师的研修行为,并赋予相关的学分管理功能,最终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电子档案袋。
(二)学习共同体建立教师网上学习共同体,是开展网络研修活动的主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以及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社群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话题自主自愿结合而成的学习型组织。
它的出现是合作学习文化“生态”观念在教师继续教育领域逐渐增强和渗透的必然结果,而其建构被放入网络环境中已是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组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人员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人员是广大教师。
第二类人员是区(县)级研修员、网络班级主任、研修辅导员,他们大多是原来的教研员、培训教师、培训管理者等,既是研修活动的设计者、主持者、凝聚团队的组织者、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又是学习资源的加工者、协作学习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是共同体内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
第三类人员为学科带头人、学科专家、教授、教师教育专家等,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培训骨干、网上网下答疑解惑、对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制订、学习方式的设计等重大决策提供咨询与指导。
我们在研究实践中,追溯学习共同体产生发展的原因,发现其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外力塑造型:源于上级部门的要求,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建立,成员是被指定的且相对固定,团队结构较为稳定,团队的运行一般是在某些制度和规范约束下开展既定的学习研讨活动,主要是靠外力来维持,如各类培训项目班级等。
自主孕育型:源于网络上的各种话题,由志同道合的教师自主自愿参与,人员来去自由,通过随心的观点交流,产生一种学术内聚力,使团队规模不断发生变化,它往往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比如自发性的教师学术沙龙等。
过程衍变型:起先可能是外力塑造而产生的,但随着学习研讨的不断深入,其运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渐渐衍变成为带有自主创生特点的学习型组织。
在三类学习共同体中,各类组成人员的结构比例大不一样,所赋予的角色地位也不尽一致,研修效益也各不相同。
虽然不同类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都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学习场”和“实践反思场”,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真正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学习共同体都是有引领、有管理、有评价的。
因此,学习共同体的后两类人员尤其是第二类人员有时又被作为学习指导团队,是网络研修得以成功持续开展并取得成效的重要力量,不可忽视。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构成现代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型细胞单位,它以联合发展的方式取代孤立的个体发展,实现教师向自主的专业学习者和实践者转变。
但从教师教育发展的真谛思考,要实现教师向自主的专业学习者和实践者的转变,应大力扶持并规范第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拓展第三类学习共同体的转变契机。
这就要求共同体的建构应充分体现多元化,不受区域、学科、文化等的限制,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多样的选择机会和参与途径。
以北京市西城实验区为例,教师群体在网上创建协作组,既可以自由地按学科、主题、兴趣等划组,也可以在已有组织基础上按学校、年级、课题等划组,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学科、校本、校际、课题、项目、兴趣等协作组。
教师可以自主自愿选择自己合作学习的伙伴,参加一个或多个协作组。
协作组一般采取组长负责制,负责资源栏目的系统规划与设计,不断提出研修计划与研究题目,创设互动研讨的氛围,促进组员之间的有效交流。
(三)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方式的有效应用和创新,是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运作的核心内容。
我们把混合式学习方式引进课题,应用于教师培训中,在数年的研究实验中,受到教师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也累积了经验,深化了认识。
混合式学习是在反思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
它所追求的是按照特定的任务和要求、学习目的和内容,把学习过程中各种相关但不同的要素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适合教师发展状况和需求的,优势互补、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最佳学习方式。
其中核心思想是如何按照低资源投入高效能产出的适配原则去决定信息传输通道(诸如面对面教室、虚拟教室、基于Web 的课程、协同软件、电子绩效系统、知识管理实践、实时e-Learning、线下自定步调学习、移动学习等)的选择。
[1]关于如何进行混合,并没有统一的公式,但全球IT 教育培训领导者给出了三套指导方案,分别是技能驱动型、态度驱动型和能力驱动型。
在实践过程中,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区所开展的围绕课堂教学的混合式研修就是典型的态度驱动型,其大体步骤如下。
第一,区研修员在网上调研后,商议确定研究主题,然后在网上公布(公告、启动)。
第二,执教教师独立备课或小范围集体备课后,在网上公布教学设计(自定步调学习)。
第三,在网上各校教师研讨设计,集体备课(疑问解决、评价)。
第四,执教教师修订教学设计,然后现场上课,课后说课;其他教师现场观课,课后议课(实践)。
第五,执教者上传课程资源包和教学反思,教师网上继续议课或参与话题讨论,未能到现场观课者网上下载资源(反馈、结束)。
但实际上,实践中完全可以根据本地现有的条件和经验,设计与形成特定的适合自身需要的混合式学习方案。
杭州市上城实验区的视频案例研修方案就是一例。
整个研修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
这五个环节都围绕实际的课堂教学而展开,采用在场培训和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