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路由协议RIP的网络的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实验6.2-RIP动态路由的配置-(写报告)

实验6.2-RIP动态路由的配置-(写报告)

实验6.2:RIP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目的某学校有两个相隔较远的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每个校区出口用一台路由器连接,由于两校区相隔较远,需通过另一台路由器转接。

要求采用RIP协议做适当配置实现两个校区的正常访问。

通过本实验理解RIP路由协议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掌握RIP动态路由的配置,实现网络互连互通。

实验环境运行Windows 2000/2003 Server/XP操作系统的PC机1台; Packet Tracer5.3网络仿真软件1套;仿真设备有路由器3台、PC机3台、连接线路若干。

实验步骤步骤1用Packet Tracer 5.3构建网络拓扑启动Packet Tracer 5.3,添加3台路由器(Generic,Router-PT)、3台PC机。

用串口线连接路由器1的Serial2/0口与路由器2的Serial2/0口,以路由器1的Serial2/0口为DCE侧(串口线上有时钟标志);用串口线连接路由器2的Serial3/0口与路由器3的Serial3/0口,以路由器2的Serial3/0口为DCE侧(串口线上有时钟标志);PC机与路由器用交叉双绞线连接,每台计算机代表一个以太网。

各端口及其IP地址见图6-26所示。

299图6-26 RIP动态路由配置网络拓扑图步骤2配置PC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地址分别按图6-27、6-28、6-29配置PC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地址。

300图6-27 PC1的IP配置图6-28 PC2的IP配置301302图6-29 PC3的IP 配置步骤3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分别对3台路由器的快速以太网口和串口配置IP 地址,并激活。

1. 配置Router1的快速以太网接口和串口,见图6-30。

图6-30 Router1的接口配置303 2. 配置Router2的快速以太网接口和串口,见图6-31。

图6-31 Router2的接口配置3. 配置Router3的快速以太网接口和串口,见图6-32。

RIP动态路由协议的应用

RIP动态路由协议的应用

湖南理工学院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理解RIP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2)掌握通过RIP 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

二、工程背景在某一组网工程中,路由器A的F0口连接192.168.1.128/27子网,路由器B的F0口连接192.168.1.96/27子网,两个路由器通过192.168.1.32/27子网相连,如下图所示。

现需要通过配置RIP协议,保证全网路由。

三、实验方案1、方案概述实验原理图如下图所示,路由器A的F0口连接192.168.3.1/24子网,路由器B的F0口连接192.168.1.1/24子网,两个路由器通过192.168..1/24子网相连,然后进行RIP协议配置。

2、实验拓扑结构图PC2Router A Router BF0 FS0 S192.168.3.1/2192.168.2.1/2PC1192.168.1.1./24PC2Router A Router BF0 FS0 S192.168.3.128/2192.168.2.1/24PC1192.168.1.1/243、配置命令(1)分别配置好路由器各接口的IP地址、时钟频率,并配置好RIP协议。

路由器ARouterA#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A(config)#interface serial 3/0RouterA(config-if-Serial 3/0)#ip address 192.168.2.2 255.255.255.0RouterA(config-if-Serial 3/0)#clock rate 64000RouterA(config-if-Serial 3/0)#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Serial 3/0)#exitRouterA(config)#interface f0/0RouterA(config-if-FastEthernet 0/0)#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FastEthernet 0/0)#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FastEthernet 0/0)#exitRouterA(config)#route rip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0.0RouterA(config-router)#exitRouterA(config)#路由B:Ruijie#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uijie(config)#hostname RouterBRouterB(config)#interface serial 3/0RouterB(config-if-Serial 3/0)#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RouterB(config-if-Serial 3/0)#clock rate 64000clock rate setting is only valid for DCE ports.RouterB(config-if-Serial 3/0)#no shutdownRouterB(config-if-Serial 3/0)#exitRouterB(config)#interface f0/0RouterB(config-if-FastEthernet 0/0)#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FastEthernet 0/0)#no shutdownRouterB(config-if-FastEthernet 0/0)#exitRouterB(config)#route ripRouterB(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0.0RouterB(config-router)#exitRouterB(config)#配置好主机的ip地址PC1:PC>ipconfigFastEthernet0 Connection:(default port)Link-local IPv6 Address.........: FE80::201:C9FF:FED3:CE2EIP Address......................: 192.168.3.2Subnet Mask.....................: 255.255.255.0Default Gateway.................: 192.168.3.1PC2:PC>ipconfigFastEthernet0 Connection:(default port)Link-local IPv6 Address.........: FE80::260:3EFF:FE24:53E3IP Address......................: 192.168.1.2Subnet Mask.....................: 255.255.255.0Default Gateway.................: 192.168.1.1(2)查看两个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并记录。

第四次实验报告:RIP路由协议的解析

第四次实验报告:RIP路由协议的解析

第四次实验报告:RIP路由协议的解析第四次实验报告:RIP路由协议的解析姓名:王璐璐学号:201821121037班级:计算18120 摘要在此次实验中,通过对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表的建⽴与更新情况的分析,解析RIP路由协议,以此了解⽹络层的⼯作原理。

1 实验⽬的理解RIP路由表的建⽴与更新感受RIP坏消息传得慢2 实验内容使⽤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络参数,使⽤命令查看和分析RIP路由信息。

建⽴⽹络拓扑结构配置参数分析RIP路由信息3 实验报告下⾯将在两台PC机之间连接两台路由器,配置路由器参数与路由协议,访问路由器各个端⼝的IP地址,观察路由表的建⽴与更新,并对此进⾏理解。

3.1 建⽴⽹络拓扑结构图中是在两台PC机之间连接了两台路由器,上图倒红三⾓形表⽰线路还没有联通,从PC0还⽆法访问PC1。

3.2 配置参数3.2.1 PC0的参数配置将PC0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1.37,⽽默认⽹关是路由器G0/0的地址,即192.168.1.80。

3.2.2 PC1的参数配置PC1的配置与PC0的配置类同,默认⽹关地址为路由器2的G0/1的地址,即192.168.3.80。

3.2.3 路由器的参数配置1)Router0配置设置Router0的两个接⼝的地址,并为该路由器设置路由协议。

2)检查Router0的接⼝3)查看Router0初始的路由表4)Router1配置5)检查Router1的接⼝6)查看Router1初始的路由表7)连接成功后会是下图的状况3.3 测试⽹络连通性1)在PC0处访问路由器R0的G0/0接⼝2)在PC0处访问路由器R0的G0/1接⼝3)在PC0处访问路由器R1的G0/0接⼝4)在PC0处访问路由器R1的G0/1接⼝5)在PC0处访问PC1的地址6)在PC1处访问PC0的地址3.4 理解RIP路由表建⽴和更新1)⽤show ip protocols查看路由过程的信息解释:Routing Protocol is "rip"Sending updates every 30 seconds, next due in 8 secondsInvalid after 180 seconds, hold down 180, flushed after 240在该实验中采⽤的路由协议是"rip"。

毕业设计:动态路由rip协议的配置及功能仿真[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动态路由rip协议的配置及功能仿真[管理资料]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动态路由RIP协议的配置及功能仿真届电信工程系专业移动通信技术班级电xxxxxxxx班学号x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评定书摘要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因特网已成为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路由器设备作为因特网的核心设备,其重要性必然或不可缺。

配置路由协议是路由器配置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通过启用某种路由协议完成相应的配置项目,路由器就能自动生成和维护路由表。

本设计主要以因特网的核心设备路由器为主线,在YS-ROUTERSIM模拟路由器环境下设计一个简单的动态路由RIP协议的拓扑图。

利用RIP协议连通路由器和终端设备,让具有不同IP地址的终端通过多个路由器进行通信。

目录1 绪论 (1)路由器的概述 (1)路由器的定义 (1)路由器的功能要求 (1)相关路由协议的简介 (2)RIP路由协议 (2)IGRP路由协议 (3)OSPF路由协议 (3)设计内容 (3)2 RIP路由协议配置 (4)RIP的介绍 (4)RIPv1消息格式 (4)RIPv2消息格式 (5)网络拓扑结构 (7)网络拓扑结构概况 (7)设计依据 (7)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7)RIP协议在模拟器环境下的基本配置 (9)具体实施步骤 (9)配置网络设备 (11)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4)3 验证 (14)验证方法 (14)实施步骤 (14)验证结果 (14)4 结论 (14)参考文献 (15)1 绪论路由器的概述路由器的定义路由器是实现网络服务的设备,以不同的速度为大量的链路和子网提供接口,依靠转发网络层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联。

路由器是有源的智能的网络节点,能够参与网络管理。

路由器通常动态维护路由表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

路由器通过与网络上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和链路信息来维护路由表,路由器是连接IP 网的核心设备。

路由器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的数据包转发设备。

RIP路由协议慢收敛分析及解决方案论文 (自动保存的)

RIP路由协议慢收敛分析及解决方案论文 (自动保存的)

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内部网关协议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RFC 1058]。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
RIP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因此,这是一组距离,即“距离向量”)。RIP协议将“距离”定义如下:
解释2:表明这是新的目的网络,应当加入到路由表中。例如,本路由表中没有到目的网络Net2的路由,那么在路由表中就要加入新的项目“Net2,4,X”。
解释3:为什么要替换呢?因为这是最新的消息,要以最新的消息为准。到目的网络的距离有可能增大或减小,但也可能没有改变。例如,不管原来路由表中的项目是“Net2,3,X”还是“Net2,5,X”,都要更新为现在的“Net2,4,X”。
(4)返回。
算法解释:
解释1:这样做是为了便于进行本路由表的更新。假设从位于地址X的相邻路由器发来的RIP报文的某一个项目是:“Net2,3,Y”,意思是“我经过路由器Y到网络net2的距离是3”,那么本路由器就可推断出:“我经过X到网络Net2的距离应为3+1=4”。于是,本路由器就把收到的RIP报文的这一个项目改为“Net2,4,X”,作为下一步和路由表中原有项目进行比较时使用(只有比较后才能知道是否需要更新)。读者可注意到,收到的项目中的Y对本路由器是没有用的,因为Y不是本路由器的下一跳路由器地址。
2.1
RIP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的缩写,采用距离失量算法,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RIP分组分为两种:请求分组和响应分组。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评价5篇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评价5篇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评价5篇第1篇示例: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是网络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对于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EIGRP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安全性也是其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我们来看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其最大的安全性问题在于其缺乏身份验证机制。

这意味着攻击者可以很容易伪造路由更新信息,从而导致路由循环、路由信息篡改等安全问题。

在实际网络部署中,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RIP协议的安全性,比如使用RIPv2版本、限制RIP的广播范围、启用基于密钥的认证等。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

与RIP协议不同,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其相对于RIP来说在安全性方面有一些优势。

OSPF协议支持区域划分和身份验证功能,可以通过区域之间的边界路由器(ABR)进行路由更新的控制和过滤,从而减少了路由信息的泄需可能。

OSPF协议也支持MD5认证,可以有效防止路由器之间的信息劫持和伪造攻击。

我们来看一下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协议。

EIGRP是一种混合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其在安全性方面比RIP和OSPF都要更加优秀。

EIGRP协议支持MD5和SHA算法的认证机制,可以在路由器之间进行安全通信。

EIGRP还提供了加密的传输功能,可以有效保护路由信息的机密性。

EIGRP在实际网络部署中也被广泛应用。

不同的动态路由协议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劣。

在实际网络部署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来选择适合的动态路由协议,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信息安全。

通过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加强安全措施的部署,才能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基于RIP的网络保护的分析与研究

基于RIP的网络保护的分析与研究

基于RIP的网络保护的分析与研究作者:茅赵阳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第34期摘要:自主路由系统常使用多种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进行路由信息交换。

通过对RIP协议的深入研究和对Quagga代码的分析、修改,文章对RIP协议的运用进行了扩展。

普通的RIP协议以到达接口的跳数作为衡量距离的标准,文章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命令因子(阻塞命令、非阻塞命令、系统负载等),这些命令与跳数的转换相结合,向路由表内加入特殊路径,从而实现Quagga功能的扩展和网络的保护。

关键词:路由;网关协议;RIP;命令因子;扩展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4-1573-03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Network Protection Using RIPMAO Zhao-yang(Colleg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 China)Abstract: In a Routing AS, multiple IGP and EGP protocols are used to exchange routing information.This paper extends the function of RIP based on the deep analyze of RIP protocol and modification of Quagga code.Normal RIP measures the distance through the number of hops as the metric.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new command factors combining the hop and adds new entries into the routing table for in order to extend the functionality of Quagga and protect the network.Key words: routing; gateway protocol; RIP; command factor; extending1 RIP协议简介RIP协议的全称是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它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1]。

RIPOSPFBGP三大协议运行原理以及环路解决方案毕业论文

RIPOSPFBGP三大协议运行原理以及环路解决方案毕业论文

RIPOSPFBGP三大协议运行原理以及环路解决方案毕业论文标题:OSP(B)F和BGP:运行原理及环路解决方案摘要: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边界网关协议(BGP)以及环路解决方案的运行原理。

首先,我们将介绍OSPF和BGP协议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随后,我们将分析这两个协议的运行原理和主要特点,并比较它们在不同网络环境中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探讨环路问题在OSPF和BGP中的发生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1.引言OSPF和BGP是现代互联网最常用的路由协议,它们在数据包转发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网络拓扑结构复杂和链路容易出现问题,这两个协议可能会引发环路问题,阻碍数据的正常传输。

因此,研究分析OSPF和BGP的运行原理以及环路解决方案对于优化网络性能和确保数据安全非常重要。

2.OSPF运行原理OSPF采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它通过多个OSPF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来计算最短路径。

每个路由器将自身的链路状态广播到所有OSPF邻居,接收到广播消息的路由器会更新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

然后,路由器使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并将结果存储在路由表中。

OSPF将路径的最短路径树作为转发依据。

在网络拓扑发生改变时,OSPF路由器会重新计算最短路径。

3.BGP运行原理BGP是一种路径矢量路由协议,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的路由选择。

BGP路由器使用BGP邻居之间的自治系统路径(AS Path)信息来做出路由选择。

每个BGP路由器在BGP路由表中存储自治系统路径信息,并将此信息广播到其他BGP路由器。

每个路由器根据自治系统路径信息选择最佳路径,并将其存储在转发表中。

BGP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决策灵活性,适用于大型复杂网络。

4.OSPF与BGP的比较(1)OSPF适用于小型网络,而BGP适用于大型网络或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

(2)OSPF内部运行,更新速度快,而BGP需要广泛的自治系统路径信息,因此更新速度较慢。

RIP和OSPF协议工作原理分析

RIP和OSPF协议工作原理分析

宽带通信网论文题目:RIP和OSPF协议工作原理分析班级:4班学号:105508姓名:郭晋杰RIP和OSPF协议工作原理分析郭晋杰 105508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内部网关协议中的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这两种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并从各个方面分析了这两种路由选择协议的区别,总结出了其分别适用的网络。

关键词:路由信息协议;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自治系统引言在如今的计算机网络中,当两台非直接连接的计算机需要经过几个网络通信时,通常就需要路由器。

路由器提供一种方法来开辟通过一个网状联结的路径。

那么路径是怎么建立的呢路由选择协议的任务是,为路由器提供他们建立通过网状网络最佳路径所需要的相互共享的路由信息。

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作为基于TCP/IP的计算机网络中广泛应用的内部网关协议,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对研究计算机网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1.路由信息协议1.1路由信息协议简介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内部网关协议IGP 中最先得到广泛应用的协议。

这个网络协议最初由加利弗尼亚大学的BerKeley 所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层网络的广播信号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从而提供本地网络的路由信息。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

1.2路由信息协议的工作原理路由信息协议功能的实现是基于距离矢量的运算法则,这种运算法则在早期的网络运算中就被采用。

简单来说,距离矢量的运算引入跳数值作为一个路由量度。

每当路径中通过一个路由,路径中的跳数值就会加1。

这就意味着跳数值越大,路径中经过的路由器就有多,路径也就越长。

而路由信息协议就是通过路由间的信息交换,找到两个目的路由之间跳数值最小的路径。

具体来说,在起始阶段,每个路由器只含有相邻路由的信息,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会发送路由信息协议请求包以得到路由信息。

动态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与优化

动态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与优化

动态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与优化动态路由协议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它能够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信息自动计算最佳的数据包传输路径。

然而,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和复杂性增加,动态路由协议的性能也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对动态路由协议的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

首先,让我们分析动态路由协议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通常包括路由收敛时间、网络稳定性、路由器负载以及带宽利用率。

路由收敛时间是指网络从链路发生变化到动态路由协议重新计算并更新路由表的时间。

过长的收敛时间会导致网络中断,影响用户体验。

网络稳定性是指当链路发生故障时,动态路由协议能够快速适应并重新计算最佳路径。

而路由器负载和带宽利用率则反映了动态路由协议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

在分析了动态路由协议的性能指标后,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评估。

1.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动态计算最短路径。

它包括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等。

这些协议通常具有较快的收敛时间和高度稳定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链路状态数据库的维护会消耗大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尤其在大型网络中。

其次,链路状态信息的泛洪会占用网络带宽,因此需要对链路状态更新进行控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增量更新的方法,只传输链路状态信息的变化部分,从而减少网络负载并提高路由器的处理速度。

2.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距离向量路由协议通过每个路由器维护自己到其他目的地的距离向量来计算最优路径。

它包括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实验9 配置动态路由RIP

实验9 配置动态路由RIP

实验9 配置动态路由RIP【实验名称】配置动态路由RIP【实验目的】掌握 RIP 路由协议的概念、学会本实验的配置命令及方法。

【背景描述】动态路由协议采用自适应路由算法,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而重新计算最佳路由。

由于路由的复杂性,路由算法也是分层次的,通常把路由协议(算法)划分为自治系统(AS)内的(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与自治系统之间(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的路由协议。

RIP的全称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属于IGP。

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RIP应用于OSI+七层模型的网络层。

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

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

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

【RIP路由信息更新特性】路由器最初启动时只包含了其直连网络的路由信息,并且其直连网络的metric值为0,然后它向周围的其他路由器发出完整路由表的RIP请求(该请求报文的“目的IP地址”字段为0.0.0.0)。

路由器根据接收到的RIP应答来更新其路由表,具体方法是添加新的路由表项,并将其metric值加1。

如果接收到与已有表项的目的地址相同的路由信息,则分下面三种情况分别对待:第一种情况,已有表项的来源端口与新表项的来源端口相同,那么无条件根据最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其路由表;第二种情况,已有表项与新表项来源于不同的端口,那么比较它们的metric值,将metric值较小的一个最为自己的路由表项;第三种情况,新旧表项的metric值相等,普遍的处理方法是保留旧的表项。

RIP协议讲解范文

RIP协议讲解范文

RIP协议讲解范文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的协议。

它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通过将整个网络划分成若干个网络地址块,计算每个网络地址块的距离,并选择最短路径进行路由选择。

RIP协议的特点之一是其简单性。

RIP协议使用一个基于UDP的简单报文格式进行通信,只需要几个字段来描述路由信息。

它使用分布式的方式,每个路由器只需要知道它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距离,而不需要全局信息。

这种简单性使得RIP协议容易实现和管理。

RIP协议中的距离度量是通过跳数来表示的。

每个路由器对于其他网络地址块的距离默认都是15跳,相当于无法到达的状态。

当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信息后,根据收到的距离加1,得到新的距离。

路由器通过定期向邻居路由器发送路由表的方式将自己的路由信息广播出去,并通过监听邻居路由器的路由广播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具有一定的容错性。

当网络发生变化或路由器出现故障时,RIP协议可以自动调整路由选择。

如果一个路由器连续收到多个路由广播,经过统计后发现一些网络地址块的跳数都超过了一个设定的阈值(通常为16),该路由器就会判定该网络地址块无法到达,并将其从路由表中删除。

这种机制可以使得网络中的路由信息跟随网络拓扑的变化而动态调整。

RIP协议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RIP协议只适用于中小型网络,当网络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RIP协议的计算开销会过大,导致网络性能下降。

其次,RIP协议的路由选择是基于跳数的,而不考虑路径的实际带宽、延迟等性能指标,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网络的需求。

另外,RIP协议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所有相邻路由器广播路由信息,这会占用网络带宽。

为了弥补RIP协议的不足,人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的版本,如RIPv2、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基于动态路由协议RIP的网络的分析论文

基于动态路由协议RIP的网络的分析论文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第一章绪论 (4)1.1局域网发展 (4)1.2研究意义 (4)1.3本章小结 (7)第二章路由 (7)2.1路由协议简介 (7)2.1.1 RIP协议 (9)2.2 路由环路及解决 (10)2.3 本章小结 (16)第三章本设计组网 (17)3.1 需求分析 (17)3.2 设备介绍 (17)3.3 组网实现 (17)3.4 本章小结 (24)第四章网络分析 (25)4.1网络分析总体描述 (25)4.2 对网络进行流量的监控 (25)4.2.1 流量监控软件 (25)4.2.2 流量监控实现 (26)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工厂、学校的出现,人们对于小型局域网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而局域网的组成路由协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路由协议中RIP协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考虑到小型局域网的要求及各种路由协议的优缺点,因此在这里我们将会用RIP协议来进行组网。

本文中主要针对石家庄某大型公司的内部网络进行设计和分析,更会对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及进行解决。

对RIP协议的局限性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其他路由协议查找本协议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对该公司的局域网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RIP 小型局域网网络分析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factories and school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nd the local area network routing protocol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the routing protocol RIP protocol has a pivotal position.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s of small local area network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routing protocols, we will use RIP protocol to make a network..This paper mainly for the internal network of a large company in Shijiazhuang of design and analysis, will discus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which may occur.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limitations of RIP protocol, dis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compared to other routing protocols for this agreement.The company's local area network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Keywords: RIP LAN Network analysis第一章绪论1.1局域网发展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在一个小型的区域(如一所学校、一个公司和某个政府机关内),一般情况是方圆十几米到十几公里,将各种计算机、终端、电话机、传真机、外接设备等互相联接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

RIP路由协议分析及仿真

RIP路由协议分析及仿真

第37卷第2期2021年2月福建电脑Journal of F ujian ComputerVol.37 No.2Feb.2021 RIP路由协议分析及仿真金海峰曹雪花倪峰(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江苏江阴214405)摘要RIP是一种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在中小型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针对RIP协议工作原理、尤其RIP各版本特 性难以理解的问题,在PT仿真环境下,本文设计了 RIP基本配置、关闭自动汇总、非连续子网等三个网络模型,从三个层 面详细分析并验证了 RIP路由协议的工作机制,重点研宄了 RIP不同版本的特性与区别,并对配置过程、配置结果给出了 明确的分析结论。

关键词路由信息协议;有类路由;无类路由;非连续子网中图法分类号 TP393 D01:10.16707/ki.fjpc.2021.02.005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RIP Routing ProtocolJIN Haifeng,CAO Xuehua,N I Feng(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Jiangyin,China,214405)A b stra ct RIP is a common dynamic routing protocol,which is w idely used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networks.A im ing at the problems that the w orking principle o f RIP protocol,especi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 f each version o f RIP,is d iffic u lt to understand,this paper designs three network models,RIP basic configuration, close auto-summary,and discontinuous subnet,in the PT sim ulation environment.The w orking mechanism o f RIP routing protocol is analyzed and verified in detail from three levels.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 f different versions o f RIP are m ainly studied,and a clear analysis conclusion is given fo r the configuration process and configuration results.Keyw ords Classful Routing;Classless Routing;Discontinuous Subnet1引言目前,R IP是一种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在中 小型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ospf动态路由技术[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ospf动态路由技术[管理资料]

******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OSPF动态路由技术系部:信息工程系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本文主要介绍OSPF的相关知识以及在一个区域上配置OSPF的相关步骤。

通过本文介绍可以了解OSPF的相关原理、OSPF运行的步骤及配置OSPF的相关命令。

本文实验是以CISCO路由配置软件为基础进行的。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开放标准的链路状态型路由选择协议。

其名字“开放”是指OSPF是对公众开放的,非专有的。

OSPF是一种强壮的、可扩展的路由选择协议,适用于今天的异构网络。

OSPF的良好扩展能力是通过体系化设计而获得的。

可以将一个OSPF网络规划分成多个区域,它们允许进行全面的路由更新控制。

通过在一个恰当设计的网络中定义区域,可以减少路由额外开销并提高系统性能。

[关键词]: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指定路由器备用指定路由器路由ID目录摘要 (2)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引言 .. (4)第二章OSPF动态路由协议 (5)概述 (5)数据包格式 (5)OSPF基本算法 (6)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特征 (8)区域及域间路由 (9)OSPF协议路由器及链路状态数据包分类 (13)OSPF路由协议验证 (17)OSPF协议工作过程 (18)第三章OSPF协议配置及改进设想 (22)第四章总结 (26)参考文献 (27)第一章引言随着Internet技术在全球范围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地的个人和企业单位都纷纷接入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中。

接入到Internet的自治系统有大有小,小型自治系统因其网络结构简单往往采用静态路由技术即可完成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寻址,然而大、中型自治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往往更加复杂,采用依靠人工分配的静态路由技术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根据合理的路由寻址算法设计的动态路由技术随之诞生,而OSPF动态路由技术因其功能强大、可拓展性强和网络性能优越在动态路由技术中格外优秀,被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型自治系统中。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评价7篇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评价7篇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安全性的评价7篇第1篇示例:动态路由协议是网络中用来动态选择路由的协议,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OSPF、EIGRP和BGP等。

在网络中,动态路由协议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安全性的问题往往会导致网络的不稳定甚至是被攻击。

本文将对常用动态路由协议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首先我们来看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

RIP的安全性相对较低,因为其在路由选择上只考虑了跳数,没有考虑其他因素。

RIP在数据传输中是明文传输,没有加密措施,容易受到中间人或者监听攻击。

RIP在安全性上存在较大的隐患。

其次是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相对于RIP而言,其安全性要高一些。

OSPF通过Hello 报文来建立邻居关系,并通过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来更新路由表。

OSPF在传输数据时候进行了认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OSPF的认证方式较为简单,只支持明文认证和MD5认证,如果攻击者获得了OSPF的认证信息,仍然可以对网络进行攻击。

另外一个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是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EIGRP是思科独有的一种协议,它结合了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算法的优点。

EIGRP在认证上相对于RIP和OSPF更为安全,支持明文认证、MD5认证以及密钥链认证。

这些认证方式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但是EIGRP的认证方式在配置上较为繁琐,容易出现配置错误导致安全漏洞的情况。

最后是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用于互联网路由的一种协议,它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

BGP存在很多安全威胁,比如BGP路由劫持、BGP路由欺骗等。

为了提高BGP的安全性,人们提出了很多安全机制,比如Prefix Filtering、AS-PATH Filtering、RPSL等,但是这些安全机制需要运营商主动配置,难以全面保证BGP 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第一章绪论 (4)1.1局域网发展 (4)1.2研究意义 (4)1.3本章小结 (7)第二章路由 (7)2.1路由协议简介 (7)2.1.1 RIP协议 (9)2.2 路由环路及解决 (10)2.3 本章小结 (16)第三章本设计组网 (17)3.1 需求分析 (17)3.2 设备介绍 (17)3.3 组网实现 (17)3.4 本章小结 (24)第四章网络分析 (25)4.1网络分析总体描述 (25)4.2 对网络进行流量的监控 (25)4.2.1 流量监控软件 (25)4.2.2 流量监控实现 (26)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工厂、学校的出现,人们对于小型局域网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而局域网的组成路由协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路由协议中RIP协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考虑到小型局域网的要求及各种路由协议的优缺点,因此在这里我们将会用RIP协议来进行组网。

本文中主要针对石家庄某大型公司的内部网络进行设计和分析,更会对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及进行解决。

对RIP协议的局限性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其他路由协议查找本协议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对该公司的局域网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RIP 小型局域网网络分析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factories and school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nd the local area network routing protocol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the routing protocol RIP protocol has a pivotal position.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s of small local area network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routing protocols, we will use RIP protocol to make a network..This paper mainly for the internal network of a large company in Shijiazhuang of design and analysis, will discus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which may occur.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limitations of RIP protocol, dis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compared to other routing protocols for this agreement.The company's local area network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Keywords: RIP LAN Network analysis第一章绪论1.1局域网发展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在一个小型的区域(如一所学校、一个公司和某个政府机关内),一般情况是方圆十几米到十几公里,将各种计算机、终端、电话机、传真机、外接设备等互相联接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

局域网一般来说是封闭型的,它可以由一个局域的范围内几台或者很多台终端组成。

局域网一般情况下是一个部门或单位所有,建网、维护和扩展等比较简单、容易,系统的灵活性比较高。

其主要特点是:覆盖的地理范围不算大,只是在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局部范围内联网,比如在一个集中的建筑群体内;使用专门建设的传输介质进行联网,数据传输速率比较高;通信延迟很小,可靠性比较高;局域网也可以支持多种传输介质。

本次设计对于小型局域网的研究是多方面的,随着小型局域网的需求日益增多,局域网的建设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本次设计与分析我们可以对局域网的认识更加深刻,对网络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网络的优劣。

通过对网络的监控,查找组建网络的不足之处,对以后的工作加以警示。

就在此时,令 IPV6技术开始在高校中测试并逐步取代IPV4。

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成为了衡量网络的价值的重要指标。

当资源充分丰富之后,网络便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

19世纪初期,美国女演员海蒂•拉玛(Hedy Lamarr)提出来一种新的技术叫做Spectrum(频谱)技术,学术上叫做码分扩频技术,正是这种技术为后世3G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她看起来和通信行业并不沾边,其实她的数学和通信功底很深,演员只是她的职业,因为她所提出的这项技术而被选入美国发明家名人堂,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神。

自从德国闪击战击败波兰以后,战火燃遍整个欧洲大陆。

1938年纳粹击败奥地利,这位聪明的犹太女神也带着她的技术来到伦敦。

当时这项技术并不是拿来用作通信上面,只是控制自动武器来保证精确打击的,是一项军用技术,得益于此,她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使得这项技术融入了更多的具有长久眼光的东西。

在1942年8月,这位智慧女神申请到了美国的专利。

当然在当时这项被用来防止被德国纳粹电波干扰和窃听的技术被封存为军事技术在战争结束后被封存了,美国人就是这样,我用不到也不会给你,好抠。

虽然被封存,但很多国家还是知道这项技术的存在,因为对这项技术的兴趣很高,所以当时都许多国家展开了研究,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都进展不大,不过还是为了以后的研究奠定了一些技术基础。

自从1942年之后,这项技术都被大伙遗忘到角落去了。

直到1985年,鼎鼎大名的高通公司成立了,虽然当时高通还是个小公司,这一点都不过分。

展布频谱技术也在这43年里被解禁了,这个小公司从尘土堆里找到它并在其的基础上研究出来命名为“CDMA”技术。

这项技术为以后的三种包括中国自主研制的TD-SCDMA标准在内的三种标准奠定了基础。

展布频谱技术造就了CDMA,成就了高通,也引出了3G,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通信技术也由原来的第一代、第二代发展到第三代,世界进入3G时代。

中国跟随着世界的潮流在2009年01月7日也正式发放了3G 拍照。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通信巨头同时分别开展了TD-SCDMA、WCDMA和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

三家巨头接下来开始了和3G相关的产业链建设。

这条产业链包含了基站建设,新设备的生产以及升级,新一代手机的研制开发和配套服务的开展。

对于中国国内经济市场起到了扩大国内市场和刺激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

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较来说,第一代的经典大哥大,第二代的蓝屏摩托罗拉手机,他们只能简单的通话和发送短信,到了第三代发生了跳跃式发展,可以听音乐,看视频和图片多种媒体,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开创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的多媒体时代。

当然,3G的作用不止于此,现在4G技术也已经出现,4G技术虽然在传输速率、通话质量上都要优于3G,但是,由于4G技术还不完善和成本问题,造成4G仅限于小部分的覆盖。

3G技术依然是通信世界中的中流砥柱。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3G技术依然是主流。

1.2研究意义本次设计是对石家庄某公司的内部网络做的一次设计和分析,是基于动态路由协议RIP做的一个局域网,因此,这个局域网是属于有线局域网。

局域网分为有线和无线,各自有不同的优缺点。

本次设计对于小型局域网的研究是多方面的,随着小型局域网的需求日益增多,局域网的建设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本次设计与分析我们可以对局域网的认识更加深刻,对网络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网络的优劣。

通过对网络的监控,查找组建网络的不足之处,对以后的工作加以警示。

随着时间的流逝,通信技术也由原来的第一代、第二代发展到第三代,世界进入3G时代。

中国跟随着世界的潮流在2009年01月7日也正式发放了3G拍照。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通信巨头同时分别开展了TD-SCDMA、WCDMA和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

三家巨头接下来开始了和3G相关的产业链建设。

这条产业链包含了基站建设,新设备的生产以及升级,新一代手机的研制开发和配套服务的开展。

对于中国国内经济市场起到了扩大国内市场和刺激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

世界上的主流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共有三种标准,一种是中国自主研制的TD-SCDMA标准,此是世界上首次投入商用,另外两项WCDMA和CDMA2000标准已在多个国家应用多年。

中国联通公司和中国电信公司每个公司分别运营一种。

三种技术各有好处,WCDMA系统技术由于推出很早,并且在欧洲大范围的使用,使其技术最为成熟,各种不足也改善的较多,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

CDMA2000系统因其架构简单,所以拥有着升级快速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收到很多的实力稍小的公司的青睐。

TD-SCDMA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种技术标准,是通过世界范围认可的,所以此系统在国内的优惠政策很多,而且此系统是国内研制的,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非常方便的得到解决。

随着时间的流逝,通信技术也由原来的第一代、第二代发展到第三代,世界进入3G时代。

中国跟随着世界的潮流在2009年01月7日也正式发放了3G 拍照。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通信巨头同时分别开展了TD-SCDMA、WCDMA和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

三家巨头接下来开始了和3G相关的产业链建设。

这条产业链包含了基站建设,新设备的生产以及升级,新一代手机的研制开发和配套服务的开展。

对于中国国内经济市场起到了扩大国内市场和刺激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

中国移动公司所使用的TD-SCDMA技术在2008年4月1日开始进入商用阶段,是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并且获得了国际的认可。

主要提供偏商业方面的服务,比如视频留言、视频会议、多媒体下载以及数据上网等业务。

中国移动公司并未再发放新的号码,而是直接选取几个号段作为专属3G号段,此号段的号码可以直接升级3G,方便了用户。

中国移动公司计划投入1100亿元在2-3年内完成3G系统的建造。

由于其庞大的用户数量,中国移动公司的3G业务扩展非常快速。

中国联通公司在获得3G许可以后,出售了CDMA网络部分给中国电信公司。

不过正是由于此原因,使得中国联通公司在3G拍照发放后更好的发展WCDMA技术。

自从2009年5月17日商用以来,中国联通公司投资1000亿元,凭借WCDMA技术优势,打造出了上网速度可达21M/s理论速度的最快通信系统,广受上网冲浪一族的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