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香菱学诗教学案
《香菱学诗》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1.1.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1.3 学会默写《香菱学诗》全诗。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人物情感,提升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香菱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1.3.2 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熟读并理解《香菱学诗》课文内容。
2.1.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诗句中隐含的含义和人物情感的理解。
2.2.2 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哲理的领会。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3.1.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分析诗歌修辞手法。
3.2 教学手段3.2.1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2.2 运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简介《香菱学诗》的作者和背景。
4.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4.2 自主学习4.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2.2 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香菱的性格特点。
4.3 合作探讨4.3.1 分组讨论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4.3.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诗歌鉴赏4.4.1 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4.4.2 感受诗歌的美,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4.5 课堂小结4.5.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4.5.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熟读并默写《香菱学诗》。
5.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write a short essay explning the meaning of a specific poem.5.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香菱学诗精神的看法。
香菱学诗教案范文
香菱学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香菱学诗》一文,使学生了解香菱这个人物形象及其学习诗歌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香菱学诗》的阅读与理解。
2. 诗歌基本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3. 分析香菱学诗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力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香菱学诗》的内容理解,诗歌基本技巧的掌握。
2. 难点:诗歌创作实践,香菱学诗精神品质的提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基本技巧,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阅读课文《香菱学诗》,了解香菱学诗的背景和过程。
2. 第二课时:讲解诗歌基本技巧(平仄、押韵、对仗等),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3. 第三课时:分析香菱学诗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力量。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6. 课前准备:请学生预习课文《香菱学诗》,了解香菱学诗的背景和过程。
7. 课堂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8.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香菱学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
9. 诗歌技巧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技巧,如平仄、押韵、对仗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10. 诗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互评互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的运用。
3. 学习心得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评价其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香菱学诗》文本。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布置作业:篇一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二达标训练1.填空。
《香菱学诗》一文选自________,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姓名),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
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2.文中黛玉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而宝钗却说她“本来呆头呆脑的”,两个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举你学过的李白、杜甫、王维的诗各一首,并选其中一首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1.一个孤苦的女子,痴心学诗,是对艺术的崇拜,还是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你从中得到些什么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香菱诗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9篇】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香菱学诗》教案设计【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六重对话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对话分析法。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师:听着这曲《枉凝眉》,让我们走进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铸就的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
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
”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高。
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品析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香菱学诗》。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观照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标题是个主谓短语,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香菱学诗(苦、乐、善、喜、痴…..)作者曹雪芹是怎样评价香菱学诗的?[从文章第八自然段找出八个字---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师:可见曹雪芹对香菱学诗是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香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的身世和故事背景又如何呢?三、多边观照,深入理解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话题。
【结合三幅图片简介人物身世。
】明确:香菱,原名英莲(谐音应怜),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掌上明珠。
三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命运坎坷、饱受摧残的香菱最终年纪轻轻不幸重病而亡。
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并能正确进行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古代诗歌的特点:意境深远、表达简洁、语言优美等。
•以香菱学诗为例,进行诗歌教学与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诗歌,并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并给予解释和示范。
同时,教师介绍香菱学诗的背景和作者。
3. 诗歌赏析(20分钟)教师将香菱学诗的诗句在黑板上展示,并引导学生逐行分析和理解。
学生可以提问,教师进行解答和互动。
4. 口语表达(20分钟)教师将香菱学诗的关键词汇提供给学生,学生需要利用这些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5. 朗读练习(20分钟)教师播放香菱学诗的朗读版本,鼓励学生跟读和模仿。
通过多次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准确性。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诗歌赏析、口语表达和朗读练习中的表现来评价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准确性和感染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朗读,并写下自己对于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也可以自主创作一首诗歌,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艺术展览,以增强学生对于文化艺术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欣赏和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香菱学诗的诗歌文本和朗读音频•黑板、粉笔/白板、马克笔以上是对于《香菱学诗教案》的一个简要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学习并运用本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过程。
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香菱学诗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如何克服的?”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汇报内容包括:香菱学诗的过程、方法、心理变化等。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借鉴,完善自己的答案。
4.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讲解,重点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过程。
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把握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心得体会。
2.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练习,下周上课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最新12篇)
香菱学诗教案《香菱学诗》教案(最新12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
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
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
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
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2篇)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2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
教… m.…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
第三首是: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
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转益多师,不耻下问。
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香菱学诗》。
(2)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掌握一些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热情。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挑战,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诗歌形式和特点。
(3)创作一首具有个性的诗歌。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香菱学诗》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让学生注意课文中诗歌的形式和特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诗歌,分析其意象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阅读课文后的理解程度。
3. 诗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诗歌时的准确性和深度。
4.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香菱学诗》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诗歌资料和鉴赏指导。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兴趣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香菱学诗》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背诵并默写《香菱学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背诵并默写《香菱学诗》。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朗读感悟:通过朗读,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讲解示范:教师对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香菱学诗》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问。
4. 朗读感悟: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5. 讲解示范:教师对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
6.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香菱学诗》。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和默写《香菱学诗》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分享。
4. 课堂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023最新-香菱学诗教案【3篇】
香菱学诗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香菱学诗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香菱学诗教案范文篇一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你且说来我听。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
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
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习题:1.写出文中提到的几位诗人所处的朝代极其原名:陆放翁是指_______(朝代)的______王摩诘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老杜”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李青莲是指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2.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第一段,说说黛玉替香菱解了什么“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黛玉说香菱“不出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是不是把写诗看的太简单了?结合课文谈谈,她为什么这样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黛玉对香菱的学习进程按程度的深浅作了合理的安排,其表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作者一共写了八处“笑”,一处“笑吟吟”,七处“笑道”,这是否太啰嗦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至少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二段香菱所引的王维的三联诗句印证了宋代(人名)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请在下面默写一首你所喜欢的古代诗歌,并谈谈你的体会:诗歌:________,________。
202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人教版教案
202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人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香菱学诗的过程和她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勤奋、执着的精神。
2.分析香菱的诗作,体会其诗意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香菱学诗的过程。
2.分析香菱的诗作,体会其诗意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香菱的诗作分析与欣赏。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香菱学诗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香菱的形象,为学习本文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感知香菱学诗的过程。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她展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把握香菱学诗的过程。
五、香菱诗作欣赏1.教师挑选香菱的诗作,让学生欣赏并体会其诗意和表达技巧。
六、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2.搜集其他关于香菱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具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2.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香菱的形象。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她展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第二课时一、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把握香菱学诗的过程。
二、香菱诗作欣赏1.教师挑选香菱的诗作,让学生欣赏并体会其诗意和表达技巧。
三、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2.搜集其他关于香菱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反思:1.对香菱的诗作分析不够深入,今后教学中需加强。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有待提高,教师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发言。
3.作业布置较为单一,今后教学中可尝试布置更多形式的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香菱学诗的背景和意义。
2.使学生了解香菱如何通过学习诗词提高自己的素养。
3.通过诵读和创作诗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红楼梦》2.多媒体教学设备3.诗词典籍资料4.诗词创作的素材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红楼梦》香菱学诗的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课文阅读(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了解香菱学诗的内容。
3.讲解香菱学诗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香菱学诗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品位和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4.欣赏诗词(1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和韵味。
5.诵读诗词(15分钟)学生通过诵读诗词,培养语感和节奏感。
6.讲解诗词的意义和形式(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和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7.创作小诗(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素材和情感,自由创作小诗。
8.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诗词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9.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学习和创作诗词。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香菱学诗的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生通过诵读和创作诗词,不仅能够感受到诗词的美和韵味,还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通过分享,学生感受到了交流和分享的乐趣,增强了团结和合作的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有效调动。
《香菱学诗》教学教案
《香菱学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香菱学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香菱学诗》的内容,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分析诗词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香菱学诗》,理解内容,体会诗词的美。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训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提高写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讨法: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诗词,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诗词创作的能力,鼓励创意表达。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深入学习《香菱学诗》的内容,掌握诗词背景知识,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香菱学诗》,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香菱学诗》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有关《香菱学诗》的解析、评论等相关文章。
3. 网络资源:诗词网站、论坛、相关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香菱学诗》的背景,阅读理解诗词内容。
2. 第二课时: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探讨诗词意境。
3. 第三课时:学习诗词的韵律知识,体会修辞手法。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5篇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篇一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生:《红楼梦》。
生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
生3: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现实。
(生齐读)师:下面老师补充介绍一下曹雪芹的有关情况。
曹家从清代初年起至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祖上深得康熙帝的信任。
到雍正初年,其父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职;一年后被抄家。
待到乾隆即位,父亲被起用,家道稍稍复兴。
到曹雪芹二十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重大打击。
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
他善画,就某卖画维持生活。
在这期间,他花了十年时间写成巨著《红楼梦》。
大家知道书中有哪些人物?生1:有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
生2:有贾探春、惜春、李纨、香菱。
生3:有刘姥姥、晴雯、袭人。
师:香菱是一个悲剧人物。
她本出身于一个乡宦人家,在当地也算望族,但香菱幼年时遭拐卖,长大被人贩子一卖两家,后被呆霸王薛蟠生拉死拽弄到家里,成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这次恰巧薛蟠外出经商,香菱跟宝钗住进了大观园,终于得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本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这篇文章,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1:香菱学诗。
(底下学生窃笑)师:稍详些。
生1:香菱向林黛玉学作诗。
生2:香菱如痴如醉地学习作诗。
师:“如痴如醉”用得好。
生3:香菱写诗改了三次,终于成功了。
师:我发现大家忽略了文章的前一部分内容。
生4:文章写的是黛玉指导香菱读诗、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学作诗的经过。
师:概括得挺完整。
正如大家所说,香菱学作诗三易其稿,第三稿写成后拿给黛玉看,众姐妹称赞说:“这首诗不但写得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可见,香菱作诗成功了。
那么,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边默读边用笔圈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4.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诗词创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诗词格律知识,创作一首诗歌。
2.诗歌鉴赏:挑选一首与课文相关的诗歌,让学生进行分析、鉴赏。
3.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一定的创作欲望,但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有待加强。通过学习《香菱学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个性和创意。
4.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但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2.写作作业:
-创作一首以“学习”为主题的五言或七言绝句,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诗词格律知识,并尽量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学习的感悟。
-撰写一篇短文,以香菱学诗的故事为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3.思考作业:
-结合香菱学诗的过程,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克服方法,写一篇反思日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写作训练:以香菱学诗的经历为素材,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优秀4篇)-最新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通过分析人物身世及人物学诗经历,了解香菱的性格。
鉴赏课文中的《咏月三首》,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揭示诗歌的话语蕴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
品味文中细节(空白处),深入挖掘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3、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香菱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红楼梦》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教学方式:发现式审美体验教学(填补空白、揭示话语蕴藉),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二、学生自查资料,了解课文主人公香菱的有关信息及香菱学诗的背景。
二、教学过程初读诗,解个性▲导入: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盛情款待了宝玉,给他喝的茶名叫千红一窟茶,这茶出自放春山的遣香洞,用仙花灵叶上所带的露水烧成。
宝玉他了觉得清香异常。
让他喝的酒是万艳同杯酒,这酒用百花的花蕊,万种树木的汁液,酿制而成,因此名为万艳同杯prime;酒。
这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
那同学们来猜猜看,这千红万艳有没有比喻义呢?(《红楼梦》中所有的女子)▲今天这堂课中,我们将认识到红楼梦这千红万艳中的一位。
她刚刚步入大观园,第一次加入大观园的生活,她就是?(香菱)。
大观园中最吸引她的是什么?(写诗歌)不错,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香菱学诗》▲本文课题《香菱学诗》,那香菱学诗的过程是怎样的呢?速读全文,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0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10篇)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师寄语:著名的作家王蒙说“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
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所以你有一瓢浅,就从红楼梦中能够舀出的也就是一瓢,你是一片汪洋,你从红楼梦中感受到的也就是汪洋。
学习目标: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关于作者曹雪芹(约一qi24~一qi64),名露,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
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
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
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撷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
待到乾隆继位。
曹满面春女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
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三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
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
住着破房子。
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上活。
乾隆二十八年(一qi63)秋冬之间。
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
《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2.《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香菱学诗》教学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香菱学诗》,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对香菱学诗的过程的解读,使学生领悟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香菱学诗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香菱学诗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香菱学诗》文本、相关古典诗词资料、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香菱学诗》,了解香菱学诗的基本情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香菱学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香菱学诗》,了解香菱学诗的基本情节。
3.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香菱学诗的过程进行讨论,分析香菱学诗的精神。
4. 知识拓展教师介绍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种类、诗的结构等,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5. 案例分析教师以香菱学诗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如何将香菱学诗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8.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精神在自己生活中的应用的文章。
9. 课堂小结10.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香菱学诗精神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文章的质量,检查其对香菱学诗精神的实际应用。
3. 学生文学素养提升: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古典诗词知识的掌握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典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创作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香菱学诗教学案
0、香菱学诗教学案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仄声应场庾信舊芜苑三昧暧暧诘柬胡谄颦嘟哝姊妹怔怔暖香坞画缯鳏鳏
二、掌握卜冽多音务义字
倒d a o倒牙d a o倒背.如流2兴x i n呂兴奋xing
兴头
怔zheng怔忡zheng怔怔4揣chuai揣东西chuai揣摩chuai挣揣
三、辨析下列形似字
菱1 i r g菱角凌ling凌空绫】"g绫缎棱1 en g棱角
抠1< Ou抠土U|Xo u 心沥血讴Ou讴歌J[Eo u 岖气
诲h ui诲人不倦悔h ui丿舌悔晦h ui晦涩侮每辱海hd i海洋
昧nid 1素昧平生味wl i味道妹nib I 姐妹
四、诃语积累
造化:福气,运气。
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觉厌烦。
末事:•不主要的事。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长进:在学问或品行等方面有进
步°打趣:拿人卄玩笑口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闺阁:闺房,即女子居住的内室。
i刍:编造。
茶饭无心:无心于饮食,指心神不定。
嘟嘟哝哝: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怔怔:形容发愣的样子。
穿凿: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
五、作者简介曹雪芹,名瞮,字梦阮,又字芹圃、芹溪,号雪芹。
六、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
“中国封建社会的方科全书"之称口七、关于•香菱
香菱是《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美丽、善良但又受尽摧残的苦命女子。
她原籍姑苏,本名英莲,出身乡官家庭,其父甄士隐,是当地士绅。
但她三岁即被人拐走,后又被人贩子卖与呆霸
王薛蟠为妾,改名香菱。
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
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
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
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八、整体感知
主旨
课文通过描写香菱苦心学诗及黛玉认真指导的经过,表现了香菱对诗歌的矢志追求及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天性,也体现出她的专注、勤勉的学习精神及黛玉得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写出一曲教与学的动人乐章。
结构分析
课文共8段,M J分为两部分.
部分:黛玉指导香菱读诗,香菱谈对诗的体会。
第二部分:香菱练习写诗,黛玉等人指导写诗过程
九、重点探究
你认为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绝非偶然。
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
力都用在写诗上,执著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
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
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绝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反应极快,
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她立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
其二,香菱有好的引路人。
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
其三,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
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终于显露了出来。
正如宝玉所说,“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冉不虚赋情性的
对卜托i的语句如何俚解?
①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场、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黛玉给香菱开列书目,贯彻了“诗必盛唐”的主张,因而将王、杜、李三人的诗列在首位。
王维的五言律诗最能显示他“诗中有画”的风格,读来容易入境,故由此起步;杜
甫的七言律诗最能显示他沉郁顿挫的风格,能发人深思,故
以此为继;李白的七言绝句最能显示他的飘逸奔放的风格,
比较难学,因而放在最后。
读这三位大诗人的上述作品,才能提高诗的鉴赏水平。
②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
了。
“会心处不在多”,“多”,当作“远”。
此语出自《世
说新语?言语第二》:“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
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2ze 3 Z hou4 zhong
二、解释卜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听你说「这两句,口J知匸味”你U得了。
2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山不虚赋情性的口
两眼鳏鳏,亡到五更方才朦胧唾公了口
三、改正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字
A 腻烦揣摩橄榄素味平生B爾芜潇湘丿11凿门眾门弃
c闺阁呦纟曾姊妹粘血成聚D嘟哝伶俐废墟晦人不倦
四、阅读卜'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
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②宝玉便迟近黛玉
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
宝玉又问表字。
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
‘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
“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 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
西° ”
对文段中卜'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A 些须:或许B蹙:收缩c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D 忖度:揣测
对照①②段文字,分析黛玉为什么关于戎书的冋答有着明显的区别?
士主给黛土取字为“颦颦",说“岂不两妙".以主玉而言,这“两妙”各妙在何处?
士土骂“通灵宝玉'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在文段中,找出和它呼应的…
句话。
这文段②中,贾宝玉对林黛玉共有川问,分别是问、问、问和问玉。
把问玉放在最后,如何理解?
贾定丁“摔玉”这一情节安排有什么思想意义?
”'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如其人"。
《红楼梦》屮有一首吟咏海棠的诗,请根据诗句的内容判断其作者,并简析海棠的特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土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编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己昏。
参考答案
一、1柬2仄3诸4怔二、1本是佛教用语,这里借指事物的关键。
2 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3
“鳏”本是一种大鱼,性喜独行,其目常睁不闭。
这里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二 A项中,应为“素昧平生”;B项中,应为“穿凿”;c项中,应为精血诚聚;D项中,应为
5每人不倦"c PL|. 1 A2黛疋如实冋答贾母,却发现贾母对女孩子念书并不赞赏,故在回答宝玉时不正面回答。
这体现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这一性格特征。
A与黛玉本名有联系;B和黛玉的常见神态有联系。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來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读书、名、字;因为问玉是由问名、问字而引发的,而且将问玉放在最后,以便水到渠成地形成高潮,突出人物思想性格。
6这里体现了宝玉的叛逆反抗精神和渴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性格。
7作者是林黛玉。
她所吟咏的海
棠是孤高凄恻的形象。
这种形象恰是林黛玉清高自许、身世孤苦无依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