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及启示(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充分地利用了企业与学校两个教学场所,由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学生从理论到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学习与锻炼。
这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启示“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Schule简称BBS)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一)两个学习场所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
其中,企业内的实习场地又分为专为培训设置的实习车间和实际的生产车间。
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
企业培训主要是使受训者更好地掌握“怎么做”的问题。
他们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成长,克服了学校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使设备陈旧过时的弊病。
这样能使受训者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职业的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的习惯,树立起自学的质量意识。
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
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30%左右。
理论学习中,职业专业课与普通文化课的比例大约是7∶3。
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课(实验课、基本技能操作等),传授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扩充和深化普通文化知识,以使学生达到12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
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
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中外教育论文:浅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识与启示
浅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识与启示摘要: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它被人们称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
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关键字:双元制职业教育一、对德国职业教育特色的认识1.职教模式的典范--“双元制”“双元制”是指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他们分别在学校和培训企业两个地点,由学校中的教师和企业中的教师两个施教主体,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职业教育。
学生既然是企业的学徒工,都享有工资和劳动合同保护。
“双元制”这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高职教育方式,不仅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实用性人才,而且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德国的双元制与中国现行的"2年在校1年进企业"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避免“盲人摸象”。
“双元制”是两个机构结合: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两种教材结合: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两类教师结合: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两种身份结合:培养对象既是企业学徒,又是职业学校学生;两类考试结合: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两类证书结合:一类是由行业协会颁发的资格证书,另一类是由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企业颁发的毕业证书;两大资金来源:企业和政府同时投入资金,支持培训;两个法律依据:“双元制”下的德国职业教育,企业与学校严格遵循《职业培训条例》与《理论教学大纲》两种指导文件;两个基础保障:一是法律保障,二是资金保障;两种实训形式。
既有真实工作环境下,制造真实工作产品的实训形式,也有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虚拟生产的实训形式。
“双元制”教育,既是一种教育办学形式,又是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高职教育学校加强理论教育与技能锻炼紧密联系的基本模式和纽带。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一、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得益于发达的德国职业教育,使得“德国制造”成为世界市场“质量高、信誉好”的代名词。
德国的职业教育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双元制教育;二是纯学校式教育;三是采用以师带徒的学徒式。
其中双元制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核心,高水平的德国职业教育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特点:(一)“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取得硕果的关键“双元制”是一种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更注重的是“理论―实践”、“思考-动手”。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1)以法律形式保驾护航。
德国可以说是世界颁布职业教育法令最多的国家,其中《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最权威的法律。
行之有效的法律使德国职业教育系统化的同时,也为德国培训各类职业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2)培训与考核相分离,把学习与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双元制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与企业实习时间比一般为1:2。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并适应工作。
而行业协会组织进行的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3)畅通衔接的各类教育形式。
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着特点。
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
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经过一定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4)良好的教育师资。
德国职业教育办得好,除了有“双元制”教育体制的保障,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还在于师资力量,培养合格师资是德国职业教育获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证。
(5)企业深度参与。
企业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界对职业教育抱着积极支持的态度,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培训师,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或者委托其它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企业除承担培训的全部费用外,还支付学生的生活津贴和社会保险费用。
(二)细致明确的法律来保障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德国于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区别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区别及启示最新料推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区别及启示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王强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及特征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 1)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即培训企业的学徒和职业学校的学生。
适龄青年如果想要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首先必须寻找愿意提供职业培训的培训企业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并同培训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这时适龄青年的身份为企业的学徒。
适龄青年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成为企业的学徒后才能寻找对口的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入学就读后就成为职业学校的学生。
这同时意味着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拥有双重的权利和义务。
( 2)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由两部分人员担任在企业实施实践培训向学徒传授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师资称为实训教师或企业培训指导人员;在职业学校实施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师资称为理论教师或职业学校教师。
( 3)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由两部分组成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培训章程(也称培训条例);二是教学计划。
企业的实践培训依据培训章程来实施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遵照教学计划来进行。
培训章程是对德国职业培训工作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起着统一定向和规范指导的作用。
每个职业均有相应的培训章程培训也就是说德国国家承认的376 个职业均有各自的培训条例。
( 4)双元制职业教育由两类机构主管企业的实践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受《职业教育法》的约束由联邦统一的私法规定培训企业主与企业学徒之间的培训关系由职业培训合同进行调整;职业学校的组织、管理则由各州负责其法律基础是各州的《学校法》、《学校义务教育法》等由各州的公法规定。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的制度。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既可以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培训,也可以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经验。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从而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
学生还能够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互动,学习到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养。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该模式对学生的选择性要求较高。
学生需要在初中阶段选择是否接受职业教育,这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早的选择。
而对于那些没有得到职业教育机会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可能无法获得与职业教育相同的机会。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人力资源。
一些小型企业可能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的工作经验有限。
企业对学生提供的薪酬也可能不高,这可能会降低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动力。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能够为劳动力市场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虽然该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改善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可以进一步推进这种教育模式的发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全文)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发德国“双元制”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被世界各国广为推崇。
这种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进展中遇到的问题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本文概括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出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思路。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
它被看作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典范。
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它为德国经济的进展培养了大批高素养的专业技术工人,被人们称为第二次大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特色1.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同生产即劳动力市场紧密结合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所谓紧密结合,是指以技能培训的有用为本位的模式,突出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进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培训的过程中,接触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最新设备,掌握的是企业当下最新的技术。
在培训的基本程序上,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学生能较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这样的培训,能够使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成为企业的合格技术人员。
2.训练目标的关键性所谓训练目标的关键性是指训练中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将校企结合起来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在德国被广泛实施并获得成功,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半的时间,另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实践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还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获得企业的指导和培训,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行业的特点,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需要进行各种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与此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需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以开始建立职业人脉和行业联系,了解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提前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学生通过实习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和实习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和技能工人。
企业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培训和试用,选拔出适合企业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性教育的体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带来的成效与思考
| 13实验工厂和其他设施,配备有最为先进的技术装置和设备。
本项目主要内容:1、培养年限 作为化学技术员,3年的教育。
2、培养规模 每学期为50名学生(学校总共150名)。
3、培养方式 混合教育模式,主要有课堂理论教育,模拟工厂实训教育,实验室上岗培训,公司上岗训练。
4、毕业生的专长 侧重在生产线运行,能够在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能确保安全操作和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安全健康环保文化。
德国双元制模式给我校中德化工实训中心带来的成效与思考。
1 建设成效“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实践,在BBIW项目合作中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1.1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德国先进职教理念的熏陶、校企共同设计课程的体验、德国培训和企业实践培训的锻炼,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1.2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BBIW 和学校针对性制定的课程,实训和理论的学习,以及企业专家的指导,看起来更加专业化,职业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3 四位一体化合作是一次四赢合作政府、学校、德国博格豪森职业培训中心(简称BBIW)、14家化工外资企业共同合作,开展“四位一体”现代学徒制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项目。
这次合作让学校学生受益,企业单位得到了能用的人才,政府解决了就业问题,BBIW 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人才的目标。
由于BBIW 项目合作的成效显著,得到了企业的高度好评和认可,学校与瓦克化学总结第一期合作的经验,将继续开展新的三年制合作项目,并提出了开展“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培训、合作科研”的立体化合作目标,使BBIW 化工项目这个以“现代学徒制”为特征的探索与实践得以延伸和深入。
2 实验室管理成效2.1 化工实验室管理借鉴企业管理模式(1)每个学生进实验室都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后方可进实验室,“三级安全培训”指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负责人,化工老师三个层面的培训。
实验室管理员负责的安全培训一般在0 引言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这么有名,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例,分析其特点、优势及实施案例,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1. 双元制教育模式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2. 教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二阶段在企业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 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 双元制教育模式强调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5. 双元制教育模式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
三、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优势1. 培养高素质人才: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提高就业率: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很高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率较高。
3. 促进校企合作:双元制教育模式有利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 提高教育质量: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实施案例1. 案例一:德国宝马公司德国宝马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其双元制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校企合作:宝马公司与职业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2)课程设置:宝马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需求,制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习制度:学生在宝马公司实习期间,可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职业技能。
(4)职业发展:宝马公司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助力学生成长。
2. 案例二:德国西门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其双元制教育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校企合作:西门子公司与职业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2)课程设置:西门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需求,制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编辑 靳 静FOCUS视点编辑 靳 静德国有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其“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更是享誉世界,不仅奠定了“德国制造”的基础,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为世界各国开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人曾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师资培训项目,在德国系统地学习考察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现就“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其启示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被称作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其核心“秘密”就是“双元”。
“双元制”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一元是指企业;即学生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一方面在相关企业接受培训和实践。
在实践中,它具体表现在教学的多个要素上都具有双元性。
例如:“受培训者”在“企业”的身份是“学徒”,在“职业学校”的身份是“学生”;在“法律基础”方面,“企业”遵守“职业教育法”,“职业学校”遵守“各州学校法”;在“课程标准”方面,“企业”遵照“培训条例”开展,“职业学校”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在“学习内容”方面,“企业”侧重实践技能,“职业学校”侧重“理论知识”;在“时间安排”上,每周3~4天在“企业”、1~2天在“职业学校”;在“培训师资”方面,“企业”由培训师和师傅承担,“职业学校”由专职教师承担;在“监督管理”方面,“企业”受行业协会的管理,“职业学校”受各州政府的管理。
与我国传统职业教育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单科分段式模式相比,“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德国明确提出,其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努力构建受训者的职业行动能力”。
而这种“职业行动能力”又包括多个要素,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文 / 张晓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的技能及其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和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个人能力”是指个人与社会衔接的能力,比如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品质。
德国双元制心得体会
德国双元制心得体味德国双元制是指德国的教育体制中的双重系统,即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并重的教育模式。
学生在完成学术性教育的同时,也可以选择参预职业性教育,以提前获得实际工作技能和经验。
这种教育体制在德国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我对德国双元制的心得体味。
首先,德国双元制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学术性教育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创造力。
而在职业性教育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通过实践和实习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多元化能力。
其次,德国双元制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职业性教育中,学生需要参预实际的工作实践,与企业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
再次,德国双元制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
在职业性教育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职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培训。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和实践了解自己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这种职业导向的教育模式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
此外,德国双元制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在学术性教育中学习理论知识,而在职业性教育中学习实践技能,两者相辅相成。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德国双元制教育体制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践能力培养、职业发展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优点,改进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材。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启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发展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启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将学校教育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在企业实习,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为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首先,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强调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性。
在德国,学生从大学开始就可以在生物技术企业实习,从而早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这种实践经验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发展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时也应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培养。
其次,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德国的大学和企业之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通常会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企业也会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为学校提供实践教材和教学资源。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衔接,可以为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提供一种模式。
另外,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与传统的理论教育不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亲自操作设备、进行实验,并与实际工作人员一起解决问题。
这种实际操作的经验对于学生的就业准备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也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德国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生物技术行业在德国也非常发达。
因此,通过实习和就业机会,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并在就业市场中有更多的机会。
在我国,生物技术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通过注重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培养,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我国的生物技术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
“双元制”教学模式之启示
“双元制”教学模式之启示“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特色,被誉为德国经济起飞和持续繁荣的“秘密武器”。
“双元制”有两个授课地点,两个施教主体,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是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训的目标是能力的掌握,因此职业学校课程的教学大纲也定位在行动能力上。
教学大纲划分为学习领域,这些学习领域定位在具体的职业课题和行动过程上,也就是应将各自的专业知识放入相应的学习领域,每个专业的学习领域由多个模块组成,各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大部分采用项目教学法。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两国体制不同,机制不同,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们不能简单模仿和克隆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和做法,须通过对“双元制”的认识、了解和深入研究,吸收其精华,借鉴他山之石,结合自己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比较分析,将隐含在“双元制”培训模式中的合理因素,运用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实用、实效、知行合一为原则,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深化我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一、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专业课教学的指导方向,改进教学方法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目前我国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对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习较为困难,我们不能再以追求知识为教学目标,以认知水平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主要标准。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群具有特殊智力倾向的群体,与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的差异是在智力类型方面,而不是智力水平方面。
我们应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群体的学习特殊性,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会必要的选择。
这一点我们可借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以职业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从业能力。
现代企业需要的不再是仅仅掌握一定技能的操作者,而是具有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系统行为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国际瞩目,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
而我国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也正是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和特点而提出的。
本文即将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和思考。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在工作和学习中相互结合的职业培训体系。
学生在校期间既要获得理论知识,又要接受实际工作实习,通过学校和企业双重教育体系的培养,最终达到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拥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目标。
这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确保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实际工作能力。
而我国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改良后应运而生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同样也采用了学校和企业双重指导、双重培养的方式。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参与课堂学习,还要到企业实习,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些建议和启发。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鼓励企业更多地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能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也能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我们也可以在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法上借鉴德国的经验。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这一点对我国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体系和机制上,我们还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和做法。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有着完善的制度和规范,学校、企业和政府都各司其职,共同合作,确保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是一个原料缺乏的工业国家,它依赖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力量。
在德国,不论担任那一种工作,完成那一种任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
因此德国人把职业教育比喻为“经济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的柱石”。
而德国职业教育中最具特色并成为其核心部分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是指学校――企业、理论――实践、思维――动手。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优点是:一方面既保持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技能方法的直接性、有效性,同时又克服了传统的学习技能方法的随意性强和理论知识的缺乏。
另一方面使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克服了学校闭门办学所造成的与企业要求脱节的情况,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工作。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1.形成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的教学理念。
德国人重实务,也重思辩;既有强烈的国民性,又有浓厚的公民性。
黑格尔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双元制”中角色的演绎铺垫了深厚的哲学根基。
同时“双元制”在其历史进程中也充分体现着日耳曼民族重视技能的文化传统,其中,既有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3H”(手、脑、心)思想和斯普朗格“陶冶”理念的渗透,又有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论和公民教育思想的灌注,以及洪堡以重视个性、培养多能而造就优秀人才振兴民族国家的民主教育思想的熏陶。
因此,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
在德国,全社会有一种共识: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
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不能进入工作岗位。
德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为年轻人开设一条成功的职业道路;二是保证年轻人掌握一种胜任经济发展和工作需要的技能。
有人说,“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
当大多数人只注意花和果、枝和叶的时候,不要忘了,一棵树长成什么样子,是它的树根和树干决定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双元制是一种典型的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也是国际上非常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
它结合了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要素,使得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了实践技能,达到了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下文分别从教育模式、实践教育和优势三个方面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一、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可以看做是让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不仅接受相关专业课程的教育,还能通过企业实践来获取相关技能。
由于德国的学生基础较好,一般都会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因此在进入职业教育阶段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可快速适应实践操作,并从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实践教育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实践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企业自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劳动力成为他们的组成部分。
因此,这些企业需要为职业教育系统提供场所(例如实习室)和帮助(例如教学导师)。
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有机会获得职业技能及与职业相关的能力,并将这些技能技能和能力运用到未来的工作生涯中。
三、优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学校的学术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设计能够适应工业体系不断变化和需求的现状。
另一方面,企业装备了先进的技术,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能技术优势。
由此,学生可以通过企业实践实现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技能技术水平。
在实践教育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实际情况,且在工作中探索应用有关理论知识的方式。
由此,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就业市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将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的教育制度,它具有多个优点,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教训也有很大启示。
一、教育的目标以企业需要为导向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企业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导向,同时教育机构也要与企业紧密协作,建立起联系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样的做法能够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获得收入的水平。
在中国,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并没有很好的沟通和联系,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适合现实工作中的需求,导致了不少人才浪费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点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所培养的人才真正具备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最终可以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二、企业参与评价和管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还参与学生实习和毕业评定等重要环节。
同时,企业也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的标准相匹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和文化,适应职业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还不够深入,企业文化和管理也很难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来。
因此,在今后的职业教育中,我们应当加强企业和教育机构的联系,并进一步增加企业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实践过程中各种因素的适应性和最终效果的有效性。
三、实践教育优先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通常与企业和教育机构紧密合作,确保在学期中安排大量的实践课程,同时还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走向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走向及启示摘要:双元制是德国独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职业教育制度。
本文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优势,分析了当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走向,最后探讨了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启示。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涵义德国双元制是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职业学校义务教育形式。
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的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双元制”中的“双元” 就是指两个地点的学习:“一元”为职业学校,另“一元”为企业培训。
这两个地点的内容和形式相对独立,构成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企业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其颁布的培训条例。
职业学校教育的组织管理则由各州负责。
在培训时间的分配上,企业每周3~4天,职业学校每周1~2天;在教育经费分担上,企业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费用由国家及州政府承担。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及优势1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
双元制强调的是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而工作的一种教育,而不是其他什么“基础教育”和“晋升教育”。
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同时,联邦政府还发动社会力量(包括同业公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关心和支持办好职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义务,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2企业广泛参与培训。
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双元制顺利实行的前提。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
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1)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一、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况1、双元制的概念所谓“双元制”(Dual system),一般认为是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形式。
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双元”既指称“学校”和“企业”的二元主体,又指称“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
德国“双元制”就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商业协会负责质量监控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教思想相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教模式。
2、我国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1)、有助于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构建职教新模式,加强课程改革力度,使职业教育更切近职业实践,使专业和层次结构更合理,以便培养企业需要的新型高技能人才。
(2)、有助于职业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完善资格考试和就业服务体系,以便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3)开辟“校企合作”新模式,使企业能够参与学校办学,使企业更加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4)、有助于教师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增进教师的实践能力,造就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3、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1)、校企合作、企业为主、能力主导。
(2)、为企业培养第一线适应性强、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
4、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特点(1)、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根本目标就是“为未来工作而学习”,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职业教育的内容紧跟社会生产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紧密联系了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学习和就业的“零距离”接触。
( 2)、企业积极参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
各种企业通力合作,不仅专门为学生的培训提供技能训练场所,也提供出实际的工作岗位使学生真正参与职业活动,这让学生与企业技术发展有了亲密的接触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及启示(一)
摘要:双元制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突显,不断地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弥补我国在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力图对现行教学理论有所创新。
研究德国双元制的实施细则、保障体系以及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期望对我国成功引进双元制模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
双元制教育模式起源于德国。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人才供需情况、社会发展现状进行调整,使其“拟补”我国理论研究的落后,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服务。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
所谓“双元制”(Dualsystem)一般认为,是一种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形式。
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1]。
在德国的职业院校中,主要以双元制为主。
接受双元制的学生,首先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验中学的毕业证书,然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
位置,同时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在学习过程中,学制一般为三年。
第一学年主要进行职业基础教育,集中学习文化课和职业基础课,学生要从职业类别中(经济、技术、社会工作或服务三个领域为主)选择并确定学习内容。
第二学年转入所选定的职业领域进行专业实践训练。
第三学年则向特定职业(专业)深化。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具有双层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
同时,也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为其提供培训的企业和学习专业理论、文化知识的职业学校。
其在企业接受培训和在学校进行学习的时间比一般为4∶1,目的是要通过加大培训时间的比例,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
另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双元”特性还体现在两种不同的法律依据和两个不同的主管单位上:企业的职业培训作为经济方面的事务由联邦政府主管,主要遵守联邦政府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
而职业学校的教学则由各州来管理,受到州颁布的学校法的约束2]。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行会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促使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职业教育,拓宽了办学渠道,增加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教育经费,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就业率,使职业院校备受重视,促进了职业院校的良性发展。
但是,这种模式对企业过分依赖,专业化程度高,使其培养的人才极易受到经济发展起伏的制约,缺乏普适性。
二、实施“双元制”的保障条件
“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德国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
引入我国以后,在高等
职业院校中广为借鉴,迅速成为我国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普遍选用的课程模式。
双元制在德国成功的实施,除了不断改进适应了德国经济发展需求之外,还离不开一些有效保障措施的建立,为双元制的实行保驾护航。
因此,我们在借鉴“双元制”教学模式时,也应该对其保障措施有全面的了解。
(一)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十多项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如1969年9月出台的《职业教育法》、1981年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高等学校总纲法》、《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等,都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也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
例如:《职业教育法》规定,18岁以下的青年必须接受高中或职业教育,各州据此制定具体法律法规,而且执法严格,力度大,原则是未参加职业培训就不允许就业,这样就保证了劳动力水平的提高。
由于执法严格,德国企业中未受过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仅为3%,受过职业培训的占42%,而在两个数字在法国和英国分别为19%、11%和42%、21%3]。
(二)企业的广泛参与
德国的职业教育举世瞩目,许多国家都纷纷效仿。
在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等职业院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办学体制以企业为主,同时企业参与
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培养模式等。
除此之外,企业还承担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培训工作。
具统计,职业院校的学生有60%~70%的课程是在企业的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的。
同时,企业的投资还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在德国,除了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拨款,来自于企业的教学、科研合作的经费即为公立高职院校第三渠道经费来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公立高职院校的学生和企业签订实习合同、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培训(实习)后,企业就要支付学生每月约300欧元~500欧元的培训津贴。
甚至有些州的公立高职院校要收取学费,但其费用的90%也由企业承担。
由此可见,企业是重要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