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固定化

合集下载

酶的固定化

酶的固定化

3.扩散限制效应
酶固定化使生物催化反应从均相转化为多相,于是产 生了扩散阻力:

外扩散阻力是底物从宏观环境向酶颗粒表面传递过
程中的一种扩散限制效应,发生在固定化颗粒周围的液膜
层。它会使底物在固相酶周围形成浓度梯度,通过增加搅 拌速度和底物流速的方法可以减少外扩散效应。

内扩散阻力是指底物分子达到固相酶表面后传递到
缺点:
● ● ●
固定化时,酶活力有损失; 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工厂初始投资大; 只能用于可溶性底物,而且较适用于小分子底物, 与完整的菌体相比不适于多酶反应,特别是需要辅 胞内酶必须经过酶的分离手续。
对大分子底物不适宜;

助因子的反应;

三、影响固定化酶性质的因素
分配效应 空间障碍效应 扩散抑制效应
在具体选择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注意维持酶的构象, 特别是活性中心的构象。
(2)酶与载体必须有一定的结合程度。
(3)固定化应有利于自动化、机械化操作。 (4)固定化酶应有最小的空间位阻。 (5)固定化酶应有最大的稳定性。 (6)固定化酶的成本适中。
1.吸附法
吸附法(Adsorption) 是通过载体表面和酶分子 表面间的次级键相互作用 而达到固定目的,是固定 化中最简单的方法。只需 将酶液与具有活泼表面的 吸附剂接触,再经洗涤除 去未吸附的酶便能制得固 定化酶。



1.分配效应
由于载体和底物的性质 差异引起了微环境和宏观 环境之间的性质不同。微 环境是在固定化酶附近的 局部环境,而将主体溶液 称为宏观环境。由这种不 同造成的底物、产物和各 种效应物在两个环境之间 的不同分配,被称为分配 效应。
2.空间障碍效应

酶与细胞的固定化

酶与细胞的固定化
变化少,因而酶活力损失很少。 参与交联的基团有: a-氨基, -NH2(Lys), -SH(cys),咪唑基(His),酚基(Tyr),等
发酵液中含菌体少,有利于产品的分离纯化,提高产品质量等
第五节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表征
• 缺点:酶与载体相互作用力弱,酶易脱落等 1)引入功能团和间隔臂;
第五节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表征
酶被物理吸附于不溶性载体的一种固定化方 固定化后酶的哪些主要性质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趋势及原因分析.
常见非共价法?常见共价法?
法。 少量的持续不断的配基的脱落;
交联法由于不需要活化基团,所以条件比较温和,酶活的回收率比较高? 活力回收:指固定化后固定化酶(或细胞)所显示的活力占被固定的等当量游离酶(细胞)总活力的百分比. 第五节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表征
颗粒、线条、薄膜和酶管等形状。颗粒状占 绝大多数,它和线条主要用于工业发酵生产 ,薄膜主要用于酶电极。酶管机械强度较大 ,主要用于工业生产。
固定化酶的优势:
① 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产物溶 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纯工艺;
② 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反复分批反应和装柱 连续反应
③ 酶反应过程能够加以严格控制; ④ 较游离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 ⑤ 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 ⑥ 可以增加产物的收率,提高产物的质量; ⑦ 酶的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在中性pH下优先与a-氨基反应,因此有一定的选择性 缺点:在包埋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同样会导致酶的失活。
• 优点:酶活性中心不易被破坏,酶高级结构 二、载体活化程度和固定化配基密度的测定
固定化过程中,酶分子空间构象会有所变化,甚至影响了活性中心的氨基酸;
用此法制备的固定化酶有蛋白酶、脲酶、核糖核酸酶等。

酶的固定化方法

酶的固定化方法

多媒体教学参考资料/备课资料
酶的固定化方法
酶的固定化方法不下百种,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和包埋法。

载体结合法是指将酶固定到非水溶性载体上的方法。

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这种方法又可以分为物理吸附法、离子结合法和共价结合法。

物理吸附法是指将酶吸附到固体吸附剂表面的方法,固体吸附剂多为活性碳、多孔玻璃等。

离子结合法是指通过离子键将酶结合到具有离子交换基团的非水溶性载体上的方法,载体有离子交换树脂等。

共价结合法是指酶和载体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酶和载体都具有氨基、羧基或羟基等官能团。

交联法是指通过双功能试剂,将酶和酶联结成网状结构的方法。

交联法使用的交联剂是戊二醛等水溶性化合物。

包埋法是指将酶包裹在多孔的载体中,如将酶包裹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高分子凝胶中,或包裹在硝酸纤维素等半透性高分子膜中。

前者包埋成格子型,后者包埋成微胶囊型。

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

固定化酶的化学制备方法

固定化酶的化学制备方法

固定化酶的化学制备方法固定化酶是指将酶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在某种多肽或多糖材料中,使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固定化酶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物理固定化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将酶分子与载体材料表面的静电作用、氢键作用等力量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酶的固定化。

常用的物理固定化方法包括吸附、沉淀、共价键等把酶与载体结合在一起。

吸附法是一种较简便、经济的酶固定化方法,但稳定性较差,适用于临时使用。

沉淀法是一种先定制载体材料,再将酶溶液与载体材料混合沉淀制成的固定化方法,能增强酶的稳定性。

共价键法则通过选择适当的交联剂将酶与载体基质之间形成强化学键,形成高度稳定的固定化酶。

第二种是化学固定化法。

这种方法是以某种化学反应方式将酶与载体结合,常见的方法有选择性基团反应和交联剂交联反应两种方法。

选择性基团反应是先在载体表面引入一些特定的官能团,再通过这些官能团再将酶基质固定在载体上,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

交联剂交联反应则是将酶与载体结合的过程中,通过交联剂,形成交联的结构,这种方法稳定性较高、经济实用,但固定化酶的活性较低,不适用于活性较高的酶。

第三种是生物固定化法。

生物固定化法是通过生物体系的作用将酶基质固定在载体材料上,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多肽、多糖等含有复杂生物结构的材料。

这种方法优点是酶的活性和特异性较高,但固定化酶的稳定性一般较差。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制备固定化酶,不同的固定化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酶类型、活性、载体材料等。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方法,以获得稳定和活性高的固定化酶。

酶与细胞的固定化课件.ppt

酶与细胞的固定化课件.ppt

采用明胶作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 制备固定化果胶酯酶(焦云鹏,2005)
固定化果胶酯酶的热稳定性
固定化果胶酯酶的pH稳定性
采用明胶作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 制备固定化果胶酯酶(焦云鹏,2005)
固定化果胶酯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固定化果胶酯酶作用的最适pH值
5、酶的动力学特征 固定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随载体的带电性能变化。 二者电荷不同,因静电作用,固定化酶的表观Km值低于溶液的Km值; 电荷相同,由于亲和力降低,固定化酶的表观Km值显著增加。
Cefaclor(R1=H,R3=Cl) Cephalexin(R1=H,R3=Me) Cefadroxil(R1=OH,R3=Me)
酶促合成头孢类抗生素
CHCOOCH3 + H2N
NH2
O
S
Synthetase
N CH3
COOH
Esterase
CHCOOH +
NH2
CHCONH
NH2 O
S
N CH3
交联法有2种形式即酶直接交联法和酶辅助蛋白交联法。
酶直接交联法:在酶液中加入适量多功能试剂,使其形成不溶性衍生物。 固定化依赖酶与试剂的浓度、溶液pH和离子强度、温度和反应时间之间 的平衡。
酶辅助蛋白交联法:为避免分子内交联和在交联过程中因化学修饰而引起 酶失活,可使用第二个"载体"蛋白质(即辅助蛋白质,如白蛋白、明胶、 血红蛋白等)来增加蛋白质浓度,使酶与惰性蛋白质共交联。
二、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性质与表征 (一)固定化酶的性质 1、酶的活性 多数情况下固定化酶的活力常低于天然酶。原因:酶结构变化与空间
位阻。
2、酶的稳定性 大多数固定化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较长的操作寿命和保存寿命。

酶固定化技术的方法

酶固定化技术的方法

酶固定化技术的方法
酶固定化是将酶与载体物质结合在一起,以增强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的技术。

常见的酶固定化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吸附固定化:将酶溶液与载体物质(如活性炭、陶瓷颗粒)接触,酶分子通过吸附作用与载体物质结合。

2. 凝胶固定化:将酶溶液与凝胶物质(如明胶、琼脂)混合,酶通过物理交联或化学交联与凝胶物质牢固结合。

3. 包埋固定化:将酶溶液与聚合物物质(如聚乙烯醇、明胶)混合,然后通过共混或交联反应,使酶被包裹在聚合物内部。

4. 共价固定化:将酶溶液与活性基团多的载体物质(如硅胶、纳米颗粒、聚乙二醇)反应,形成酶与载体物质之间的共价键连接。

5. 薄膜固定化: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然后将酶与薄膜固定在一起,常见的方法有溶液浸渍、层层自组装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固定化方法应根据具体的酶性质、应用需求和实际操作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固定化酶的三种方法

固定化酶的三种方法

固定化酶的三种方法固定化酶是把酶结合到一定的表面上,使其失去活性的过程,因此可以用来改变酶的性质、增加酶的稳定性和提高酶的反应效率。

固定化酶的三种方法是物理化学固定化、生物化学固定化和免疫化学固定化。

一、物理化学固定化物理化学固定化是一种将未固定化酶与支架分子相互作用,使酶与支架分子结合,形成可操作的固定化酶系统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多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将酶与支架分子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固定化酶系统。

物理化学固定化可以大大提高酶的反应活性、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并可以改变酶的特性。

常用的物理化学固定化方法有水解结合、热结合、冷结合、电结合、化学结合、离子结合和生物结合等。

二、生物化学固定化生物化学固定化是指将酶与生物聚合物结合,使酶形成可操作的固定化酶系统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酶表面分子和支架分子之间形成一种亲和力,使得酶和支架分子之间形成紧密的结合。

生物化学固定化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改变酶的特性,使酶更加稳定和可操作,而且不必进行大量的实验,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

常用的生物化学固定化方法有抗体结合法、抑制剂结合法和蛋白结合法等。

三、免疫化学固定化免疫化学固定化是一种将酶与抗体结合,形成可操作的固定化酶系统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酶和抗体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固定化酶系统。

免疫化学固定化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以在具有极强抗性的环境中实现高效固定化;且不仅能实现酶的固定化,还可以改变酶的特性,使酶更加稳定和可操作。

常用的免疫化学固定化方法有免疫结合法、单克隆抗体结合法和抗体体外表达法等。

综上所述,固定化酶的三种方法是:物理化学固定化、生物化学固定化和免疫化学固定化。

它们可以改变酶的特性,使酶更加稳定和可操作,提高酶的反应活性、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在实验中的需求。

酶和辅酶的固定化及辅酶再生研究

酶和辅酶的固定化及辅酶再生研究

酶和辅酶的固定化及辅酶再生研究酶和辅酶的固定化及辅酶再生研究一、引言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酶的生物活性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利用固定化技术将酶固定在载体上,以增加其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辅酶在许多酶催化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辅酶再生技术也成为固定化酶研究领域的热点。

二、酶的固定化技术1. 固定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固定化技术通过将酶固定在载体表面或内部,使其在催化反应中更加稳定和可控。

常见的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交联法、吸附法和共价结合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酶和反应需求选择,以增强酶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2. 固定化酶的应用固定化酶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固定化酶可以用于酿造、发酵和食品加工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在医药领域,固定化酶可以用于药物合成和生物转化过程中,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产率。

固定化酶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分析检测和能源转化等领域。

三、辅酶的再生技术1. 辅酶的重要性辅酶是许多酶催化反应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因子,它能够促进酶的活性和催化效率。

然而,随着辅酶的消耗,酶的活性会逐渐降低,限制了反应的进行。

辅酶再生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固定化酶领域的重要课题。

2. 辅酶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辅酶再生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膜渗透技术和超声波辅助技术,通过对辅酶和酶的分离和再结合,实现辅酶的再生。

而化学方法则通过化学催化剂或化学反应将辅酶还原回可用形态。

这些方法在辅酶再生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为固定化酶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总结与展望固定化酶和辅酶再生技术在酶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过固定化技术,可提高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进一步推动酶的工业应用。

辅酶再生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酶催化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未来,随着对酶机理和辅酶再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固定化酶和辅酶再生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扩展,为更多领域的酶催化反应提供解决方案。

固定化酶的方法和应用

固定化酶的方法和应用

固定化酶是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形成固定化酶催化系统的过程。

通过固定化,可使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并能够重复使用。

常用的固定化酶方法包括吸附法、共价连接法、包埋法和交联法等。

1. 吸附法:利用载体表面与酶相互吸附的原理将酶固定在载体表面。

常用的载体包括硅胶、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等。

2. 共价连接法:通过将酶分子与载体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共价连接,在载体表面上固定酶。

常用的共价连接剂包括辛二酸二酐、戊二酸二酐等。

3. 包埋法:将酶包裹在聚合物中,在聚合物内部形成微观环境,保护酶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包埋材料包括明胶、蛋白质和聚乙烯醇等。

4. 交联法:将酶和载体分子之间形成交联结构,将酶牢固地固定在载体表面上。

常用的交联剂包括戊二醛、葡萄糖等。

固定化酶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利用固定化酶在生物技术领域中最为突出。

例如,固定化酶可以应用于产生大量纯度高的特定酶,用于DNA重组、制备抗体和识别特定分子等。

此外,在医药工业中也广泛使用固定化酶,如利用固定化酶制备药物、检测生物标志物等方面。

在食品工业中,固定化酶可用于生产乳制品、果汁、啤酒等食品中。

总之,固定化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可推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发展。

第五章-固定化酶

第五章-固定化酶

2.离子结合法 酶通过离子键结合于具有离子交换剂的水不溶 性载体的固定化方法。 • 常用载体:各种阴、阳离子交换剂。 如CM-纤
维素、D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凝胶等
• 优点:操作简单,酶活性中心不易被破坏和酶
高级结构变化少,酶活力损失很少。
• 缺点:载体和酶的结合力 比较弱,酶易脱落。
3.共价结合法
• 相对活力:固定化酶活力与同量蛋白量
的溶液酶活力的比值
固定化酶活力 相对活力 100% 溶液酶总活力 残留酶活力
四、固定化酶(细胞)的半衰期
• t1/2 :固定化酶(细胞)的活力下降为最 初活力1/2所经历的连续工作时间;衡量 操作稳定性的指标。
Fig. 2. Kinetic of ROL adsorption on the silica aerogels. The activity was measured using olive oil emulsion as substrate at pH 8.5 and 37 °C.
第五章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第一节 酶的固定化
一、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是 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 连续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 使用。
优点:
①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简 化了提纯工艺,提高酶的使用效率; ②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高酶的稳定;
(五)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Km)变化 • 中性载体:固定化酶的表观Km值上升。
• 载体与底物电荷相同:表观Km值显著 上升; • 载体与底物电荷相反:Km

四、影响固定化酶性能的因素
1.构象改变、立体屏蔽
• 构象改变:指固定化过程及酶和载体的 相互作用,引起了酶的活性中心构象发 生改变,从而导致酶活性改变的—种效 应。

固定化酶定义

固定化酶定义

固定化酶定义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指将天然酶或人工合成的酶固定在载体上,形成固定化酶催化剂的一种技术。

定义1.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将酶与固体载体相结合形成的催化剂。

固定化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重复使用能力,可应用于多个领域。

2.载体:载体是指将酶固定在其上的固体材料。

常用的载体材料包括炭、纤维素、凝胶、金属氧化物等。

3.固定化技术:固定化技术是将酶与载体结合的过程,常见的固定化技术包括吸附、交联和共价结合等。

理由固定化酶相比于游离酶具有以下优势,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增强催化活性:固定化酶在催化反应中通常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能够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实现高效催化。

2.提高稳定性:固定化酶能够耐受极端条件(如高温、酸碱环境等),具有更长的寿命和持久的催化效果。

3.可重复使用:固定化酶在催化反应后可以通过简单的分离和再生步骤进行回收和重复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4.易于分离产物:固定化酶的载体通常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实现催化产物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书籍简介《固定化酶:原理与应用》该书通过系统的介绍固定化酶的原理、固定化技术以及应用案例,深入探讨了固定化酶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内容包括:1.固定化酶的原理和分类;2.常见的固定化技术及其优缺点;3.固定化酶在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4.商业化生产中的固定化酶案例分析;5.未来固定化酶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等。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既适合科研人员了解固定化酶的基本知识,也适合工程技术人员应用固定化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无论是酶学研究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总结固定化酶是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重复使用能力的酶催化剂。

通过固定化技术,酶能够与载体结合从而实现其优势的应用。

固定化酶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已经在医药、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固定化酶:原理与应用》一书对固定化酶的原理、技术与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是该领域学术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五章酶的固定化

第五章酶的固定化
纯化倍数 Purification
收率 Yield (%)
(fold)
2736.9
13080.2 23314.100
30 10 9
Sepharos
e柱层析 HiTrap19 42218 0.3
Q柱层析
实验 木瓜蛋白酶的固定化

实验原理:


载体:尼龙
固定化方法:共价结合法
Enzyme+N, N-甲叉双丙稀酰胺, 丙稀酰胺
引发剂--inactiation
2)半透膜包埋法(微囊型)

将酶或含酶细胞包埋在高分子半透膜中的固定化方
法。
界面聚合法

是用化学手段制备微囊的方法。利用亲水性单体和
疏水性单体在油水界面上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体
而将酶包裹起来。
(3)结合法
1)共价结合法 ☆ 通过共价键将酶与载体结合的方法。 ① 结合方法
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
凝胶包埋法(网格型) 包埋法 半透膜包埋法(微囊型)

只适合作用于小分子底物和产物的酶。
1)凝胶包埋法(网格型)

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高分子凝胶细微网格中,制
成一定形状的固定化酶,称为网格型包埋法。也称
为凝胶包埋法。

首先被采用的网格包埋法是:


固定化胰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 -淀粉酶
在上述条件下,每10min增加0.001个消光值为 1个酶单位(U)(以下同)。
实验 木瓜蛋白酶的固定化

酶活力测定:
(2)残留酶活力测定:方法同溶液酶活力测定。
(3)固定化酶活力测定:取一块尼龙布固定化酶, 加入2.0mL激活剂,其余步骤与溶液酶测定相同。

酶固定化工艺优劣的评价

酶固定化工艺优劣的评价

酶固定化工艺优劣的评价
酶固定化是一种将酶固定在载体材料上并形成酶固定化系统的工艺。

酶固定化工艺具有以下优势和劣势:
优势:
1. 提高酶的稳定性:酶固定化可以使酶更加稳定,不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的变化等。

2. 增强酶的重复使用能力:酶固定化可以使酶在重复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延长其使用寿命。

3. 方便操作和分离:通过酶固定化,酶可以与载体材料牢固地结合,方便在反应后进行分离和回收,减少后续处理的复杂性。

4. 可控制的反应条件:通过酶固定化,可以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纯度。

5. 降低生产成本:酶固定化可以降低酶的使用量,减少酶的损失,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6. 适用广泛:酶固定化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酶和不同的反应系统。

劣势:
1. 固定化过程的复杂性:酶固定化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固定化方法和条件等。

2. 酶固定化后的活性损失:酶固定化可能会导致酶的活性损失,使得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降低。

3. 物质传递限制:酶固定化后,底物和产物在固定化载体和酶之间的传递存在一定的限制,影响反应速率。

4. 载体材料的稳定性:一些载体材料可能在反应条件下发生分解或破坏,影响酶的稳定性和固定化效果。

5. 当前技术的限制:目前酶固定化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固定化效果不稳定、固定化酶的寿命较短等。

总体来说,酶固定化工艺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

综合考虑,酶固定化工艺的应用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评估和选择。

酶的固定化方案

酶的固定化方案

酶的固定化的方案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及试剂酶,25%戊二醛溶液,带氨基的载体,考马斯亮蓝,牛血清白蛋白。

2. 主要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1800,THZ一C恒温振荡器,MD200一3型电子天平PHS一3C酸度计3.酶的固定化方法1)载体的活化a 对所得的载体表面带有大量的氨基,对其进行活化处理可用于酶蛋白的共价结合。

采用戊二醛为活化试剂,使凝胶表面连接上游离的醛基。

具体方法为:将lg带氨基的载体颗粒臵于3ml、10%的戊二醛溶液中振荡24h,然后真空过滤。

所得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多次,干燥后即为戊二醛活化的树脂颗粒。

b大孔树脂预处理方法:称取10g树脂于锥形瓶中,用95%的乙醇浸泡24h,真空抽滤,用1L蒸馏水冲洗。

树脂依次用25mL的5%HCl和5%NaOH溶液浸泡4h后抽滤,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抽滤后臵于4℃冰箱中干燥4h,室温保存备用。

举例:称取适量经预处理的大孔树脂于50mL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磷酸缓冲液(pH7.5,0.05mol/L)和适量的酶,臵于恒温水浴振荡器中吸附一定时间后(37℃,150r/min)真空抽滤,并用100mL缓冲液冲洗载体,抽干后臵于4℃冰箱中干燥4h,并于4℃冰箱中密封保存。

2)固定化方法a 共价结合法准确称量20g戊二醛活化的树脂颗粒臵于50ml的离心管中,向其中加入体积为2ml的一定浓度的酶液(酶粉溶于pH7.0、0.03M的磷酸缓冲液)。

然后于冰浴中缓慢振荡24h。

之后离心收集固体,用相同的磷酸缓冲液洗涤固体5次以上。

b 酶聚集体包被法准确称量20g戊二醛活化的树脂颗粒臵于50ml的离心管中,向其中加入体积为2ml的一定浓度的酶液(酶粉溶于pH7.0、0.03M的磷酸缓冲液)。

然后于冰浴中缓慢振荡24h。

之后向混合液中加入0.5ml、2%的戊二醛溶液,继续振荡10h,离心收集固体。

最后用相同的磷酸缓冲液洗涤固体5次以上。

c.酶活性的测定d.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固定化时溶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考马斯亮蓝试剂的配制:将考马斯亮蓝 G-250 100mg 溶于 50mL 95%乙醇中,加入100mL 85%磷酸,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0mL。

第三节酶的固定化

第三节酶的固定化

第三节酶的固定化随着酶学研究的深入和酶工程的发展,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将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形成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酶,叫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既保持了酶的催化特性,又克服了游离酶的不稳定性,具有可反复或连续使用、易与反应产物分离等显著优点,广泛应用于医药、轻工、食品等行业。

一、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很多,有包埋法、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以及交联法等(图2-3)。

1.包埋法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

包埋法根据载体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凝胶包埋法和微胶囊包埋法。

凝胶包埋法是将酶和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凝胶内部的微孔中,制成一定形状的固定化酶的方法。

最常用的凝胶有琼脂、琼脂糖、海藻酸钙、卡拉胶、聚丙烯酰胺等。

微胶囊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高分子半透膜中,制成微胶囊固定化酶的方法。

常用的半透膜有尼龙膜、醋酸纤维膜等。

2.吸附法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吸附法。

吸附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铝、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璃、硅胶、羧基磷灰石等。

吸附法制备固定化酶,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不会引起酶的变性失活,载体价廉易得,而且可反复使用。

但由于是靠物理吸附作用,结合力较弱,酶与载体结合不太牢固而易脱落。

3.共价偶联法利用酶活性中心外的非必需基团与固相载体上的基团共价结合而制成固定化酶的方法叫共价偶联法,也叫共价结合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酶与载体牢固,制得的固定化酶稳定性好。

缺点是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较为强烈,难以控制,易使酶变性失活。

共价偶联法常用的载体有纤维素、葡聚糖、琼脂糖、甲壳素等。

4.交联法交联法是采用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或酶分子与固相载体之间发生交联作用而制成固定化酶的方法。

常用的双功能试剂有戊二醛、己二胺、顺丁烯二酸酐、双偶氮苯等。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戊二醛。

用交联法制备的固定化酶结合牢固,可长时使用。

第十三章 酶固定化

第十三章 酶固定化

烷基化法

含羟基的载体可用三氯-均三嗪等多卤代物进行活化, 然后与酶分子上的氨基、巯基、羟基发生烷基化反应, 制备固定化酶
共价结合法

特点:
优点:酶与载体结合牢固,不会轻易脱落,可连
续使用。
缺点:反应条件较激烈,易影响酶的空间构象而
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4、交联法

定义: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在酶分子间进行交 联反应,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 常用试剂:戊二醛、己二胺、顺丁烯二酸酐、双偶 氮苯等双功能试剂。 特点:
喷雾干燥 淀粉 淀粉酶 液化液 糖化酶 糖化液 结晶 异构酶 结晶葡萄糖 果糖42% 葡萄糖55% 低聚糖 高果糖浆 果糖浆 果糖80-90% 果糖55% 葡萄糖39% 低聚糖 氢化还原 粉状葡萄糖 山梨醇
果葡糖浆 混合
分离
天门冬氨酸酶 青霉素酰化酶 延胡索酸酶 β-半乳糖苷酶 天门冬氨酸-β-脱羧酶 脂肪酶
各种固定化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固定化方法
结合法 共价键结合法 离子键结合法 制备难易 难 易 包埋 法 吸附法 交联 法
较难

较难
结合程度
活力回收 再生 费用 底物专一性

低 不能 高 可变
中等
高 可能 低 不变

高 不能 低 不变

高, 酶易流失 可能 低 不变

中等 不能 中等 可变
三、固定化酶的性质 1、酶的稳定性。
第十三章 酶固定化
第一节 酶的固定化
酶的固定化方法
固定化酶的性质 固定化酶的应用
为什么要将酶固定化?
游离酶在应用中的不足
稳定性较差; 难于回收重复利用;
给后续分离纯化增加困难。

酶的固定化

酶的固定化

选择适宜的载体,使之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与酶结合在一起的固定化方法称为结合法。

1)离子键结合法:通过离子键使酶与载体结合的固定化方法称为离子键结合法所用载体是某些不溶于水的离子交换剂。

常用的有:DEAE-纤维素、T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凝胶等。

2)共价键结合法载体基质通常是水不溶性的,这些载体包括:(1)天然载体:琼脂、琼脂糖、几丁质、纤维素、胶原蛋白等;(2)有机合成聚合物:聚亚胺酯、聚环氧丙烷、聚乙烯醇、尼龙等(3)无机载体:玻璃、氧化铝、硅胶、磁铁矿、氧化镍等。

用于连接载体的酶蛋白氨基酸残基上的反应功能基团有:Asp Glu侧链的—COOH、C-末端的—COOH;Tyr的苯酚基;Cys的—SH;Lys的ε-NH2、N-末端—NH2;Thr、Ser的—OH;His的咪唑基。

在酶的固定化过程中,由于疏水性氨基酸通常被掩藏在酶蛋白分子的内部,所以疏水性氨基酸通常不参与形成共价键。

载体活化方法:(1)重氮化法(2)叠氮法(3)溴基化法(4)烷基化法等。

4、交联法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酶分子之内、酶与惰性载体间进行相互交联,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常用的双功能试剂有戊二醛、已二胺、顺丁烯二酸酐、双偶氮联苯等。

其中戊二醛最为常用,酶表面含有不止一个—NH2,戊二醛与酶上的-NH2发生Schiff反应,形成席夫碱,形成一个复杂的酶交联网络。

交联酶法借助双功能试剂使可溶性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

可视为一种无载体的固定化方法。

如木瓜蛋白酶在0.2%酶蛋白浓度,2.3%戊二醛,pH5.2~7.2,0℃下交联24h,可制成固定化酶。

共交联法共交联法是指酶分子在双功能试剂的作用下,与一些惰性蛋白或水不溶载体之间发生交联,可降低单纯酶分子之间交联反应所引起的活性丧失。

通常选用的惰性蛋白有牛血清蛋白、卵清蛋白、明胶、胶原蛋白、血红蛋白等。

如一定量的脲酶加入到2.5mL含6%牛血清蛋白、0.2%戊二醛的0.02mol/L 磷酸缓冲液中,混合均匀后降温至-30℃,再升温至4℃,静置4h,形成泡沫状聚合物,冷冻干燥后,即为固定化酶。

酶的固定化

酶的固定化

(2)离子交换吸附法: 这是将酶与含有离予交换基的 水不溶载体相结合而达到固定化的一种方法。酶吸附 较牢,在工业上颇具广泛的用途。常用的载体有阴离 子交换剂,如二乙基氨基乙基(DEAE)-纤维素、混合胺 类(ECTEDLA)—纤维素、四乙氨基乙基(TEAE)—纤维 素、DEAE—葡聚糖凝胶、Amberlite IRA—93、410、 900等。阳离子交换剂基,如羧甲基(CM)—纤维素、纤 维素柠檬酸盐、Amberlite CG50、IRC—50、IR—200、 Dowex—50等。
载体的选择
载体直接关系到固定化酶的性质和形成。对载体的一般 要求是: ①一般亲水载体在蛋白质结合量和固定化酶活力及其稳定 性上都优于疏水载体。 ②载体结构疏松,表面积大,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③载体必须含有在温和条件与酶共价结合的功能基团。 ④载休没有或很少有非专一性吸附。 ⑤载体来源容易、便易、并能反复使用。
E.多孔玻璃的氨基硅烷衍生物。 玻璃的化学改造物多孔玻璃在丙酮中与Y—氨基丙基三氧 乙烷硅回流加热,生成烷基胺玻璃:
烷基氨玻璃用对硝基苯酚氯处理后,再还原,转变为芳香基衍 生物:
此芳香基衍生物经重氮化后与酶结合.产生固定化酶。
取代反应 具有卤素取代的高聚物以及含有卤乙酰基的高聚物,在 碱性条件下,与酶分子上的氨基、酚基、巯基等反应,如: 将纤维素在二恶烷(Diaxanc)-溴乙酸中与嗅乙酰溴反应,形成溴 乙酰纤维素,可供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核糖核酸酶之固定化:
His
Lys
A. 多糖类的芳香族氨基衍生物。我国独创的使用对-β-硫酸脂 乙砜基胺(ABSE—)多糖(纤维素,葡聚糖,文联琼脂糖,交联琼 脂及淀粉) 载体。在碱性条件下用对-β-硫酸脂乙砜基胺活化多 糖,制得的醚键连接的乙砜基苯胺衍生物,经重氮化后偶联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化技术
一、固定化酶的概念
固定化酶是指固定在一定载体上并在一定 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水溶性酶 水不溶性载体
固定化技术 水不溶性酶 ( 固相酶)
酶的固定化技术和固定化酶
酶 可溶 间歇 固定化
吸附
包埋
间歇
交联
连续
结合
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 2.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反复分批反应和装柱连续反应; 3.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 4.酶反应过程能够加以严格控制; 5.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纯工艺; 6.较游离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 7.可以增加产物的收率,提高产物的质量; 8.酶的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吸附法
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活性炭、氧化铝、 硅藻土、羟基磷灰石等。 优点: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不引起 酶失活,载体廉价,而且可反复使用。 缺点:结合力弱,易解吸附由于靠物 理吸附作用,结合力较弱,酶与载体 结合不牢固而容易脱落,所以使用受 到一定的限制。
吸附法
(1)常用载体
无机物
活性炭、白陶土、 氧化铝、多孔玻璃、 硅胶、碳酸钙凝胶 有机物 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麸质、大孔树脂、 DEAE纤维素、 DEAE葡聚糖凝胶
共价键结合法
酶与不溶于水的载体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制备 固定化酶的方法。即,通过化学共价键,把与酶 蛋白活性无关的氨基酸功能基团连接在不溶于水 的载体上。
(1)酶与载体反应的主要功能基团
游离羟基:肽链C-末端的α –羧基,天门冬酰氨酸 ,谷氨酸的β-γ羧基 游离氨基:肽链N-末端的δ -氨基, 赖氨酸ε -氨基 巯基:半胱氨酸 羟基:丝氨酸,苏氨酸 酚基:酪氨酸 咪唑基:组氨酸
2)、制备固定化酶遵循基本原则:
(1)必须注意维持酶的催化活性及专一性。 ( 2 )固定化应该有利于生产自动化、连续化。 (3)固定化酶应有最小的空间位阻,尽可能不妨 碍酶与底物的接近,以提高产品的产量。 (4)酶与载体必须结合牢固,从而使固定化酶能 回收贮藏,利于重复使用。 (5)固定化酶应有最大的稳定性,所选载体不与 废物、产物或反应液发生化学反应。 (6)固定化酶成本要低,以利于工业使用。
共价键结合法
(2)所用载体
重氮化法:具有氨基的不溶性载体(R-NH2)。 以稀盐酸和亚硝酸钠作用形成重氮化合物。 多糖类衍生物、氨基酸共聚物、多孔玻璃 烷 化 法:卤族的乙酰衍生物(氯乙酰纤维素、溴乙酰纤 维素、碘乙酰纤维素) 含卤族的高聚物(氟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共聚物)
共价键结合法
(3)固定化酶的制备机理
常用载体:硅胶、离子交换树脂。
交联法
• 酶分子;(a)酶分子之间用双功能基团的化学交联试剂相互交联成水不溶性
的固定化酶;(b)酶分子被偶联到水不溶性载体上形成水不溶性的固定化酶
酶分子之间共价交联和与水不溶性载体共价偶联
优点:结合牢固,可以长时间使 用. 缺点:反应条件剧烈,酶活力损 失大,制备成的固定化酶颗粒 较小,使用不方便。
缺点: 单体很活跃。在胶囊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防
治酶的失活和变性。
首先被采用包埋法的是:
• 固定化胰蛋白酶
第四章 酶的固定化
酶应用过程中的一些不足
酶的稳定性较差:除了某些耐高温的酶,如α -淀粉酶等; 和胃蛋白酶等可以耐受较低的pH条件以外,大多数的酶在 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离子等外界因素影响下,都容 易变性失活。 酶的一次性使用:酶一般都是在溶液中与底物反应,这样 酶在反应系统中,与底物和产物混在一起,反应结束后, 即使酶仍有很高的活力,也难于回收利用。这种一次性使 用酶的方式,不仅使生产成本提高,而且难于连续化生产。 产物的分离纯化较困难:酶反应后成为杂质与产物混在一 起,无疑给产物的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酶的固定化方法
酶的固定化方法很多,但对任何酶都适用的 方法是没有的。酶的固定化方法通常按照用于 结合的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大体可概括 为四种类型: 1.吸附法; 2.结合法; 3.交联法; 4.包埋法
1.吸附法
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或含酶 菌体吸附在其表面上,而使酶固定化 的方法称为物理吸附法。
(2)固定化酶的制备机理
所用载体具有活性,可将酶吸附到载体上。
(3)优缺点
优点:酶蛋白活性中心不易被破坏,完整保持酶的 高级结构;方法简单,成本低。 缺点:酶吸附不牢固,易脱落; 防止吸附酶的蛋白质与载体发生变性反应
吸附法固定化酶举例
载体 固定化酶
α -淀粉酶、β -淀粉酶 蔗糖转化酶、葡萄糖淀粉酶 核糖核酸酶、木瓜蛋白酶 脂肪酶、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氧化酶
乙二醇、多元醇
聚异氰衍生物
聚胺、聚酯
三步:
1
A 乳化分散:取含有酶和亲水性单体的水溶液,在不 溶于水的有机溶媒中充分乳化。
B 表面聚合:将含有疏水性单体的有机溶媒加入到上 述乳化液中,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薄膜把酶包围起 来形成微型胶囊球。 C 清洗:反应完成后,用有机溶剂洗去未反应的剩 余单体。
微型胶囊法形成的固定化酶
亮氨酸氨肽酶 胰蛋白酶、核糖核酸酶 Β-淀粉液化酶
活性炭
多孔玻璃 氧化铝 碳酸钙凝胶 纤维素 麸素
硅胶
磷酸化酶
2.结合法
选择适宜的载体,使之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与酶结合在一 起的固定化方法称为结合法。 根据酶与载体结合的化学键不同,可分为共价结合法和离 子结合法。 离子键结合法:通过离子键使酶与载体结合的固定化方法 称为离子键结合法。离子键结合法所使用的载体是某些不 溶于水的离子交换剂。常用的有DEAE-纤维素、TEAE-纤维 素、DEAE-葡聚糖凝胶等。 共价键结合法:通过共价键将酶与载体结合的固定化方法 称为共价键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所采用的载体主要有: 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葡聚糖凝胶、甲壳质、氨基酸共聚 物、甲基丙稀醇共聚物等。 酶分子中可以形成共价键的基团主要有:氨基、羧基、巯 基、羟基、酚基和咪唑基等。要使载体与酶形成共价键, 必须首先使载体活化。
胶囊制法 囊膜的素材 尼龙 表面聚合法 应用的酶 乳糖酶 羧基脱氢酶
聚合脲
聚苯乙烯
天门冬酰胺酶
过氧化氢酶 脂肪酶 脲酶 过氧化氢酶 天门冬酰胺酶 天门冬酰胺酶
液中干燥法
相分离法 硝酸纤维素
火棉胶
微型胶囊法优缺点
优点: A 制备条件温和,制得的胶囊不易变化。
B 能很好地保存天然酶的活性和特性。 C 大小可任意调节,制备时间短。
4.包埋法
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 固定化的方法。 载体:琼脂、海藻酸钠、明胶聚丙烯酰胺等 包埋法可分为凝胶包埋法和微胶囊法。 凝胶包埋法: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凝胶内部的微
孔中,制成一定形状的固定化酶或固定化含酶菌体。大多 数为球状或片状,也可按需要制成其他形状。常用的凝胶 有琼脂凝胶、海藻酸钙凝胶、角叉菜胶、明胶等天然凝胶 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光交联树脂等合成凝胶。
制备的固定化酶
凝胶或膜 聚丙烯酰胺凝胶 酶 α、β-淀粉酶 葡萄糖氧化酶 乳酸脱氢酶 胆碱酯酶 青霉素酰胺酶
淀粉 琼脂
微型胶囊法
(1)原理 把酶包在超薄半透性 的聚合物膜中,制成 球状含酶微型胶囊。
特点
微囊直径几微米~几百微米。 低分子底物可以自由通过并进入微囊内。
与酶反应后的生成物被排除在微囊外,
(3)优缺点
优点:操作简便,处理条件温和,酶的高级结构 和活性中心不易破坏,有利于制备高活性 酶 缺点:载体与酶的结合力较弱,在高离子强度下 酶易从载体上脱落
第一个离子结合法固定化酶: DEAE-Cellulose 固定化过氧化氢酶
第一个工业化的固定化酶: DEAE-Sephadex A-50 固定化氨基酰化酶
交联法制备的固定化酶或固定化菌体结合牢固, 可以长时间使用。但由于交联反应条件较激烈, 酶分子的多个基团被交联,致使酶活力损失较 大,而且制备成的固定化酶或固定化菌体的颗 粒较小,给使用带来不便。为此,可将交联法 与吸附法或包埋法联合使用,以取长补短。
先将酶吸附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再用双功能试剂 戊二醛与酶蛋白的氨基之间交联起来,形成酶网包围在 载体表面。
3.交联法
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间发生交联 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 称为交联法。 常用的双功能试剂有:戊二醛、己二 胺等、顺丁烯二酸酐、双偶氮苯等。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戊二醛。
戊二醛有两个醛基,这两个醛基都可与酶或蛋 白质的游离氨基反应,形成席夫(Schiff)碱, 而使酶或菌体蛋白交联,制成固定化酶或固定 化菌体。
微胶囊法:将酶包埋在由各种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小球
内,制成固定化酶。常用于制备固定化酶的半透膜有聚酰 胺膜、火棉胶膜等。
包埋法
凝胶包埋法(以丙烯酰胺为材料是最常用的方法)丙烯酰 胺氢气
固定化 酶
光照 切 割 聚合反应 凝胶酶块
酶液
N,N- 双丙烯 酰胺
催化剂:四 甲基乙二胺 、明矾胺
引聚剂:
过硫酸钾、核黄素
三、酶的固定化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1)、固定化酶操作的注意事项
活性中心:保护酶的催化作用,并使酶的活性中心的 氨基酸基团固有的高级结构不受到损害,在制备固定 化酶时,需要在非常严密的条件下进行。 功能基团:如游离的氨基、羧基、半胱氨酸的巯基、 组氨酸的咪唑基、酪氨酸的酚基、丝氨酸和苏氨酸的 羟基等,当这些功能基团位于酶的活性中心时,要求 不参与酶的固定化结合。 酶的高级结构:要避免用高温、强酸、强碱等处理, 而且有机溶剂、高浓度的盐也会使酶变性、失活,因 此,操作应尽量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缺点:
1.由于多一步固定化操作,存在酶固定化过程中的活性收率损 失; 2.多了固定化载体成本费用及固定化操作费用,并且固定化酶 颗粒的扩散阻力作用会使酶的反应速率下降; 3.比较适用于水溶性的底物和小分子底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