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讲解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r——以广东省为例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r——以广东省为例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r——以广东省为例胡孝奎;江舒芳;邹志友【摘要】受国际、国内经济和资源大环境影响,地勘行业投入持续走低,而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等非传统行业蓬勃发展,新形势下地勘单位必须由传统地勘服务向"大地质"综合服务转型,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进行改革.而地勘单位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制度不健全及生存发展压力大等问题.新形势下地勘单位必须清醒地认识市场规则的深刻变化,摸清市场需求,查找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准确定位,增强自身服务能力,增加资本金积累,完善管理和激励制度,积极与政府及主管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积极推动改革进程,适应新形势,谋取新发展.【期刊名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年(卷),期】2018(031)009【总页数】6页(P29-34)【关键词】新形势;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广东【作者】胡孝奎;江舒芳;邹志友【作者单位】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八队,惠州 516023;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八队,惠州 516023;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南宁 53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1;F062.10 引言“矿业市场持续低迷”“地质矿产勘查投入持续减少”“新环保法案对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十分不利”及“地勘单位改革势在必行”等字眼不断刺激着地勘工作人员的神经。

鉴于对地勘单位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的不同理解,人们或泰然处之,或惴惴不安,或不知所措。

但新形势、新常态已不可逆转,改革的步伐仍将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来应对,只有先知、先觉、先行才能在改革发展中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1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的改革势在必行1.1 国际国内资源大环境的改变势不可挡地勘市场的发展与矿业形势密不可分,而国际经济形势、国际关系、国外矿业市场、国家资源安全、国家资源战略及国家环境安全等决定了国家对矿业市场和地勘市场的政策,也决定了地勘单位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新时期将赋予地勘单位新的使命。

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农业发展

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农业发展

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农业发展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地形复杂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貌、气候和水资源等方面探讨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中国西南地区的地貌特点是多山丘陵和高原地区,这对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山间地势陡峭,地形复杂,使得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农田的开垦面临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在高山区,农业生产要面临陡坡地、岩石和土壤侵蚀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然而,西南地区坡耕地的开垦和农地的整治改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有效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其次,中国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多样,这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云贵高原地区气温较低,气候凉爽,适宜发展高山农业和牧业。

而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独特,自然条件恶劣,冬寒夏热,极度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因素。

然而,正是因为恶劣的气候条件,该地区发展了水稻、玉米和高山蔬菜等能够适应苛刻环境的作物,有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这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南地区众多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源,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尤其是横断山区的溪流和降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此外,西南地区还有较多的水力资源,可供农村地区发展小型水电站,提供农村电力供应,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中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较为频发,这也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山地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同时,气候的异常变化也会引起干旱、水灾等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因此,有效防灾减灾和农业保险的建设是中国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貌、气候和水资源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并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困扰。

然而,西南地区也凭借其特有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的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的创新,有效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并为地方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工作研究: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径及对策

工作研究: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径及对策

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径及对策农业是固国之本,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农业既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又要为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积极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对我国意义重大。

XX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农业又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山地农业是XX农业的主要形态,分析X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制约X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对提高XX农民的收入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助推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具有重大意义。

1X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径分析1.1立足土地资源立体分布现状,走山地高效立体农业之路XX属于典型的山区省份,海拔最高点2900.60米,海拔最低点147.80米,耕地自然坡度多在15-25度之间,两千多米的海拔落使得立体农业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在地形的影响下,气候立体垂直差异特点明显,生物多样、气候多样等特征为发展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此充分发挥XX立体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进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发展,是XX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重点。

1.2合理开发生态脆弱区,走山地生态农业之路生态环境保护是XX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属于用地范围最大的产业,其发展尤其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XX耕地坡度大于25度的占19.85%,耕层小于15厘米的占40.40%,土质不良的占33.20%,对全省的这部分生态脆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进行合理开发,既保障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又保护生态环境,留住绿水青山,实现“山下蔬菜苗木,山上果园畜牧”是XX山地高效农业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前提。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现有的经验表明,就XX省目前生态总体情况而言,只要适当开发利用生态脆弱区,就既能够支撑产业发展,又能够缓解生态压力,甚至是保护生态环境。

1.3立足XX特色农产品种类优势,走山地品牌农业之路由于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成就了XX农产品优质要素含量丰富、生态安全、品质好的特质。

对农业区划历史意义的思考

对农业区划历史意义的思考

对农业区划历史意义的思考
姚监复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年(卷),期】1999(20)4
【摘要】评述了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农业区划研究成果的意义,提出了实事求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和迎接21世纪挑战的建议.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姚监复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对开创农业区划工作新局面的思考 [J], 刘海启
2.关于农业地质背景资源与农业区划的思考 [J], 樊华
3.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为例 [J], 查静; 王秀芳; 张继宗; 孟秀华
4.加强农业科研单位信息宣传工作的思考——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为例 [J], 查静;张继宗;金云翔
5.贵州农业区划运作思考 [J], 肖进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与目标制定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与目标制定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与目标制定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民生保障的关键领域。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和目标制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和目标制定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是指对农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进行思考和设计。

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时,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社会发展趋势等因素。

首先,要考虑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和民生保障,有效的农业规划需要确保国家有足够的粮食供应,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进大豆育种等手段来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要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规划要注重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另外,要注重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最后,要考虑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压力,农业规划应注重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和水资源的保护,推动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规划的目标制定是指根据战略思考确定农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确定农业发展目标时,需综合考虑国家发展阶段、农业现状和需求等因素。

首先,要确定粮食安全目标。

根据国家的人口规模和粮食消费需求,确定合理的粮食生产和储备目标,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要确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需求,确定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目标,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注重农村非农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最后,要确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制定农田和水资源的保护目标,推动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农村土地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农田的利用情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但农田的利用效率在提高。

其次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用于建设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厂等农村产业,继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次是农村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农村土地除了用于农业生产外,还可以用于建设农村新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等,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二、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尽管农村土地利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田减少和农村土地流失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同时,土地交易市场的不规范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不到位,也导致了农村土地流失问题的存在。

其次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低效率问题。

由于农村土地利用方式过于单一,农田的利用效率并不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再次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问题。

在农村土地利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没有实现土地的最佳利用。

三、农村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随着农村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利用将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是农村土地多功能利用趋势。

农村土地将不仅用于农业生产,还将用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旅游等多个方面,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其次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趋势。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土地将更多地用于现代农业生产,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再次是农村土地保护与管理趋势。

政府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保护与管理,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最后是农村土地规划与调控趋势。

政府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和调控,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四、农村土地利用的对策与措施为了解决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农业地质浅析

农业地质浅析

农业地质浅析一、农业地质所谓“农业地质”是:研究大农业生长的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物岩石应用的学科.(一)开展农业地质研究的目的1、为大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划提供科学基础依据;2、为提高作物的单产和品质提供地质科学基础依据和矿物岩石应用材料;3、使地学与农学两大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促进大农业生产不断向纵深发展,为"科技兴农"增砖添瓦;(二)开展农业地质的作用农业的基础是土壤,土壤的基础是地质大农业地质学是地质与大农业紧密相结合的边缘科学,是大农业生产的基础科学,研究大农业地质学不论是对近期的大农业经济效益有重大意义,而且对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科技兴农都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三)农业地质的研究内容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包括农业地质背景、国土资源的生态地球化学、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农业社会经济现状、国土资源(含海洋、滩涂)的开发现状、区域地球化学和成矿区带地质地化等调查。

2.技术研究技术研究,包括调查方法与手段、质量保证体系与样品保存、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评价模型与实验检验、专题研究与区域重大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问题调研等。

3.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将资料与信息转变成数字地图,提升资料的应用范围、应用水平、应用层次,包括资源开发、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利用决策、农业区划与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经济作物和名优土特产发展布局、食品安全、沿海滩涂水产养殖、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态修复、非点源污染防治、地方病防治、生态旅游开发、区域社会经济宏观决策和可持续发展等。

二、研究进展(一)国外农业地质研究进展国际农业地质工作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逐渐由过去只注意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地重视环境地质和地质生态工作。

着重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

(二)国内农业地质研究进展2001年,我国制订了《全国农业地质发展规划要点》,启动了全国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把传统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延拓、扩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领域,农业地质工作得到迅猛的发展,到2005年年底,农业地质调查面积覆盖了106万平方公里。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保护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8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2%。

其中,粮食作物耕地占总耕地的70%,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耕地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缺,耕地面积减少明显。

同时,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地沙漠化等,这些都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我国耕地资源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未来,我国耕地资源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耕地保护。

政府将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和管理,遏制非法占用耕地的现象。

2. 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形式。

政府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推广科技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对策为了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

2. 推广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3. 加强土地整治。

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的整治,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形式。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通过多种经营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浅谈农业地质的几点工作方法

浅谈农业地质的几点工作方法

浅谈农业地质的几点工作方法农业地质是研究大农业生长的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物岩石应用的学科。

农业地质的工作方法在农业地质中占有重要地位。

俗语说的好“蛮干不如巧干”下面就谈几点农业地质的工作方法,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开展农业地质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

标签:农业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野外取样;样品加工;样品测试;注意事项首先农业地质调查的首要工作研究方法是野外取样。

1.采样准备1.1组织准备、编写详细工作方案,由具有野外调查经验且掌握土壤采样技术规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后勤人员,质控人员等组成采样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采样前需要组织学习有关技术文件,了解监测技术规范。

1.2资料收集收集包括监测区域土壤类别、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收集工程建设或生产过程对土壤造成影响的环境研究资料,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如何消除等资料,土壤历史资料及相关法规,监测区农业生产排污、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气候资料、水文资料以及监测土壤利用及演变过程方面的资料等。

1.3布点设计及勘查在现场勘查之前,根据调查目的进行设计,确定监测点位编制方案。

通过现场勘查最终对理论布点检验,并制定方案。

利用GPS校正布设监测点,进行土壤样采集可行性勘查调整。

1.4采样注意事项1.4.1采样点不宜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

采样现场要剔除砾石等异物及其根系,注意及时清洗采样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1.4.2测定微量元素样品必须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1.4.3测定重金属样品,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避免与人身体直接接触。

1.4.4采集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样品时,要防止待测物挥发,注意样品满瓶不留空,降低运输保存。

其次农业地质样品加工方法也是农业地质的一项承上启下的重要工作方法。

2.农业地质样品加工处理的科学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室测试结果及后期化探成图,所以精心加工处理农业地质样品为农业地质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

乡村振兴规划地理分析

乡村振兴规划地理分析

乡村振兴规划地理分析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地理分析在乡村振兴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以及产业结构,从而合理制定发展策略。

本文将从地理分析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规划的基本要素。

一、自然环境分析自然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对于乡村振兴规划来说十分重要。

自然环境的分析可以涵盖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方面。

例如,山区地势陡峭,土地资源有限,适宜发展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而平原地区温湿适宜,土地肥沃,适宜发展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

因此,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规划乡村发展方向。

二、资源分布分析资源分布是决定乡村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等。

通过资源分布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不足,从而确定合理的发展产业。

例如,某个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可以发展渔业和水上旅游;而另一个地区则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发展矿业和加工制造业。

合理利用资源,可以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人口分布分析人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分布分析对于乡村规划至关重要。

通过人口分布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情况。

例如,一些东部沿海地区人口集中,资源有限,需要引导人口外流或者提升乡村人口的发展能力;而一些西部山区的人口较少,需要采取措施吸引人口返乡创业。

人口分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四、交通网络分析交通网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通过交通网络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交通条件和交通便利度。

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和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乡村振兴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交通网络建设,拓展交通运输渠道,提升地区的交通便利度,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五、现有产业分析现有产业是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依托。

通过现有产业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潜力。

中国的农村地理与农村发展

中国的农村地理与农村发展

中国的农村地理与农村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农村地区的国家,农村地理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将介绍中国农村地理的特点以及农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中国农村地理的特点中国农村地理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差异:中国的农村地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南方地区山地和丘陵较多,适宜种植水稻等作物;北方地区平原广阔,适宜种植小麦等作物。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差异,影响了当地农业发展的方式和产业结构。

2. 农业资源丰富:中国农村地理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包括广袤的农田、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资源等。

这些资源为中国农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 人口分布:中国农村地理的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一方面,由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的影响,一些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现了流失现象,导致了农村地区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

二、中国农村发展的挑战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由于长期以来重视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2. 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较低,生活水平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一些农民外出务工或者进城打工,对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例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三、中国农村发展的机遇中国农村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机遇:1. 城市化带来的机遇: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方式,发挥自身的优势,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2. 农村电商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在中国迅速兴起,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 扶贫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一直重视扶贫工作,通过实施扶贫政策和项目,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当地农村地区的发展。

土壤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

土壤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
土壤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是现代土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环境 保护及目前土壤资源演变的趋势,我国土壤资源的科学与技术研究 需要在土壤资源演 变与人为调控机制、土壤资源清单、土壤信息的快速实时获取技术体系、数字化土壤处 理与土壤资源管理系统、区域土壤承载力与资源配置理论与技术、耕地资源保育及退化 土壤恢复和修复技术等方面,强化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我国土壤资源的高效利 用和管理,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土壤资源研究体系。
我国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其中约1/6
耕地受污水灌溉、农药、重金属污染威胁,土壤有 机质平均含量<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缺磷 耕地占59%,缺钾耕地占30%。 要实现粮食年均增长1%,保证粮食安全,除靠高产 效多抗作物新品种培育外,关键是搞好耕地保育, 加强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壤培育与耕地改良与 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力。 今后我国土壤学面临的农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土壤信息与遥感研究是土壤科学研究的前沿之一。从我国土壤信息研究的实情看, 今后土壤信息研究,首先要站在全球变化的高度,提供土壤信息获取、管理和分析的方 法以及实现信息共享的平台。其次,应对我国进行全面的土壤资源清查,并建立我国国 家级的多尺度、多目标的土壤信息系统,加强土壤信息获取新技术的研究,实现土壤信 息快速获取。第三,应加强土壤模拟模型研究,以土壤圈理论、临界区概念以及植物生 长机理为指导,深入研究土-水、土-气、土-植和土-岩系统和界面的各种过程,从而推 动土壤学的d发oc展in。/sundae_meng
壤变化新趋势
(利用管理)
土壤污染机制与土壤健康质量、污染物转 化生物有效性与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 修复机理与技术、面源污染机制与控制
(环境整治)
土壤景观与时空特征及演变、环境敏感物 质转化迁移、发生过程与区域全球变化、

农业分析及展望

农业分析及展望

农业分析及展望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每个国家人民生活的基础。

在中国,农业一直都是关系到亿万农民生活的重要产业,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业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农业资源分析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业土地资源。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全国耕地面积超过1.6亿公顷,同时还有丰富的水资源供农业灌溉使用。

这些资源为中国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农产品的生产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农业生产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导,同时发展了多种经济作物和畜牧业。

粮食产量在过去几年稳步增长,成功实现了国家粮食安全。

此外,果蔬生产和养殖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选择。

三、农业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高效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种植的效率和农民的收益。

科学的种植管理、化肥农药的科学使用也使得农作物产量提高,同时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此外,农业科技创新也为中国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农业面临的挑战尽管农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加剧了农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的问题。

其次,农村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

最后,农产品供求不平衡,产地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给农民带来一定的困扰。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另一方面,鼓励农民使用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也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六、农产品加工与产业链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农产品的加工,可以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益。

同时,将农产品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从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看现代农业的技术进步选择

从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看现代农业的技术进步选择

般学者认 为, 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应包括 :
1 . 采集地块时间与空间的变异参数 ;
2根据 地块时间与空 间的变异参数与农 艺要求形 .
成 决 策方 案 ;
采集方式 ,数据 采集 精度 都是影响精准作业的重要参
量。采集精度根据作业的不 同而不同, 施肥控制在 m级 上 ( 1m 3 m) 喷洒农 药与除草剂 则要 求 c 如 0 一0 , m级的
查 。将地质调查技术尝试用于农业地质环境调查 , 固然 是地质工作本身转型 的需要 , 同时 , 也是农业 面临的种 种 困境迫使人们将 目光转 向农业地质的重新思考 , 即试 图通过对农业地质环境 的把握 和科学利用 , 提高农业生
产力 , 从而使传统 农业 发生彻底 的革命 , 真正实 现科 学
业 基 础平 台 、 务 农业 区划 和 农业 结 构 调 整 为 主 要 目的 服

向。因此 , 精准农业 肯定不是现代中国农业可以选择 的 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但是 , 它必然是 中国农业必须
选 择用 来 跟 踪甚 至 超 越 国 际农 业 技术 发 展 的 必然 选 择 。 二 、 准农 业模 式所 可 能 集成 的 技 术体 系 精

展的障碍 。目前正在实施的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 工程”是 由政府公共 财政支持 , 主要在粮 食主产 区 、 劳
动力 主要输 出地区、 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
动力转移到非农 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 目, 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 , 促进农村劳动力 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显然 , 这些措施会有利于农村
的系统性工作。从调查的内容来分 , 农业地质环境调查 包括农业地质背景调查 、多 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 水

农业地质背景及其控制因素

农业地质背景及其控制因素

农业地质背景及其控制因素
杨忠耀
【期刊名称】《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1(011)002
【摘要】较全面地论证了农业地质背景的概念,从营养、水分和热量三方面分析了农业地质背景的作用机制,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农业地质背景的控制因素。

【总页数】10页(P205-214)
【作者】杨忠耀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1.94
【相关文献】
1.四川剑门关农业地质背景及农业旅游开发研究 [J], 单莉莉;覃建雄;韦跃龙;任文静
2.攀枝花农业地质背景与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J], 王瑞霞;彭培好
3.黔阳地区农业地质背景与农业优势区分析 [J], 马爱军;彭学军;曾钦旺
4.关于农业地质背景资源与农业区划的思考 [J], 樊华
5.农业地质背景与特色农作物品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J], 赵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当前基层地勘单位建设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当前基层地勘单位建设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当前基层地勘单位建设与发展的一点思考近年来,由于国际矿业市场复苏乏力,加之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国内地质勘查投资大幅减少,地勘市场严重萎缩,国内地质勘查产能过剩突显,严重困扰着地勘单位的持续发展,再加上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地勘单位在项目运行、生产经营、供给与需求、工作效率、境外地质工作等方面压力进一步加大。

西北地勘院作为国有基层地勘单位,在当前新发展理念和新冠病毒的双重影响下,如何把握发展新机遇,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浅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与思考,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当前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2013年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转向创新驱动,对地质勘查行业造成重大影响,相关投入随之减少。

地质勘查行业面临市场化程度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出现人才断层、复合型人才缺乏,资源浪费严重、不同部门重复投资,矿业权市场建设滞后,忽视科技创新、勘探技术与装备较为落后等问题。

但从产业发展来看,地质勘查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九大”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需求,地质工作将发生重大转变,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地质、地热地质等将得到快速发展;服务环境污染治理,水土污染调查与治理将加大力度;服务民生与乡村振兴,农业地质、土地质量、地质灾害调查等将受到关注,民生地质领域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地质灾害防治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有利时期,生态环境领域将对地质工作产生强劲需求,医学地质学或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二、新形势下西北地勘院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西北局紧紧围绕“六个不动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经营管理、市场开拓、产业布局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仇局长在2020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立足主业,立足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西北地勘院作为西北局地勘产业的主力军,必须聚焦主业、聚心主业、聚力主业,坚持地质立局、地质强局、地质富局不动摇这个基本原则,坚守主业,坚持开展地质勘查研究、服务和能力建设。

地理学视角下的土地贫瘠与农业发展

地理学视角下的土地贫瘠与农业发展

地理学视角下的土地贫瘠与农业发展土地是农业的基础,而土地的贫瘠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在地理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探讨土地贫瘠的原因以及如何促进农业的发展。

首先,土地贫瘠的原因可以从地质和气候两个方面来分析。

地质条件对土地的肥沃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火山地区的土壤富含矿物质,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相反,一些岩石丰富的地区土壤贫瘠,无法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气候条件也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干旱和寒冷的气候会限制农作物的生长,使土地更加贫瘠。

此外,水资源的匮乏也会对土地的肥沃程度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土地贫瘠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土地贫瘠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低下,农民难以获得足够的农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这不仅会导致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还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其次,土地贫瘠也会限制农民的经济收入,使他们难以脱贫。

贫瘠的土地无法提供足够的农产品,农民的收入也就无法增加。

最后,土地贫瘠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可能会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这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面对土地贫瘠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土地改良来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

土地改良可以包括施肥、翻耕、植树造林等措施,以增加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和水分保持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引进适应性强的农作物来提高农业的产量。

一些抗旱、抗寒的品种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提高农民的收入。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发展灌溉系统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灌溉系统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农业技术的创新来提高农业的效率。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的肥沃程度,利用精准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总之,地理学视角下的土地贫瘠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

土地贫瘠的原因可以从地质和气候两个方面来分析,而土地贫瘠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挑战。

然而,通过土地改良、引进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发展灌溉系统以及农业技术的创新,我们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从而解决土地贫瘠的问题。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对于实现农民的富裕与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主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几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本,优质土地资源的高效使用是推动农田规模经济的关键。

应加大土地整治和复垦工作力度,提高土地质量,拓展耕地面积。

同时,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条件,使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更为优越。

二、农业科技的支持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选育高产、优质、抗病虫的品种能力,推广适应性强的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民采用节水、保肥、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

同时,要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田作业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规范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避免对农产品的污染和残留物超标问题。

四、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应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增收机会。

五、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应加强土地流转的法规制度建设,明确流转的权益和责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帮助农民了解土地市场、掌握土地流转的技巧,提高农民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农业产业链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应加强农业产业链的组织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思考

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思考

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和落实,我国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升。

但在实际发展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下面将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问题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但目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存在一些阻碍。

比如,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度不高、品质标准化程度较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

2.农业产业链不完整。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完善农业产业链是非常关键的,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不完整,缺少连贯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储存等环节,难以实现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和有效对接。

同时,还存在一些缺失,如面对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不足等。

3.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尚待解决。

农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比如化肥农药的施用、土地水资源的污染、生态破坏等。

目前还未形成一种有效管控机制,不能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对策与思考1.完善农业产业链。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方面,建立稳定的、连贯的农业产业链是重要途径,这涉及到质量监管、产销对接、技术创新等方面。

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市场化环节衔接和金融支持,引导和推动农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2.推广绿色农业。

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弘扬农业文化和优化农村宜居环境是推进绿色农业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加强新型农业技术和管理的研究与推广,鼓励农民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等新型生产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3.创新市场机制。

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政府可探索创新市场机制,设置优惠政策,支持农业生产者组织、龙头企业等主体发挥因地制宜、特色化经营策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注重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现农产品产销厂商多元化、线上线下融合的经营方式。

关于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推广应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推广应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推广应用的几点思考
郑金龙;杨勇;吴德宽;杨波涌
【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
【年(卷),期】2017(031)0z1
【摘要】农业地质调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在湖北省域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海量调查资料和数据.在成果推广应用方面,湖北省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助力了硒产业、特色农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但和全国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进展滞后,成效尚待提高.基于对成果推广应用现状的研判,分析问题及原因,提出建议与思考.
【总页数】4页(P6-9)
【作者】郑金龙;杨勇;吴德宽;杨波涌
【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局,湖北武汉 430022;湖北省地质局,湖北武汉 430022;湖北省地质局,湖北武汉 430022;湖北省地质局,湖北武汉 430022;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关于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推广应用的几点思考 [J], 高慧莉;汪寅夫;何姗梦;杨柳;王海娇
2.浙江萧山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成果显著——“农业地质理论与实践”报告会侧记
[J], 徐翠云
3.地质调查结硕果成果应用接地气农民增收有盼头--海盐县农业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应用显成效 [J], 何群
4.湖北省江汉流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综述 [J], 万能;胡正祥;曾明中;杨军
5.关于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推广应用的几点思考 [J], 高慧莉;汪寅夫;何姗梦;杨柳;王海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姚华军颜世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现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新的任务。

今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第一年,“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是《决定》赋予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全面推进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的重要基础,是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这些均与农业地质工作密切相关,尤其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更是对农业地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地质必将在改善农业土壤和水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精细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选址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地质是现代地质工作主动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创新之举,也是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成功尝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对农业地质工作将提出更高的需求。

一、农业地质发展现状多年以来,我国农业地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以来,我国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调查工作更是取得重要进展与突破,农业地质工作得到迅猛的发展,到2005年年底,农业地质调查面积覆盖了105万平方公里。

1、农业地质的概念及服务领域“农业地质”一词是十九世纪中期提出来的,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近年来“农业地质”的概念逐渐成熟,并形成了现在的概念:研究农业生长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物岩石应用的科学,但是当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业地质工作的概念又有所扩大,它广泛地涉及到农村、农业发展的多个领域。

农业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矿物岩石应用及土壤地质4个方面。

目前农业地质调查主要是以土壤、浅层地下水及水体中元素为调查对象,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农林牧等广义农业地质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

农业地质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测定土壤、浅层地下水及水体中元素并查明其分布,研究元素从岩石→土壤→水→农作物(养殖物)→人体的生态循环过程以及相互作用,提出应对农业环境变化的对策和评价建议,建立我国重要农业区农业地质环境评价体系,为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优质安全农业体系、政府宏观决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生产人类赖以生存的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和建设良好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农业地质环境、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应该用多学科综合的手段,服务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工作,还要服务于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

要服务的农业也是广义的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农业环境、农民生产生活及新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农业地质学是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土壤学、工程地质学、农学、环境学、第四纪地质学等多个学科及与其相关学科的一门综合学科。

2、国际农业地质发展现状国际农业地质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逐渐由过去只注意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地重视地质环境和地质生态工作。

着重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

随着地球化学填图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国际地科联(IUGS)全球地球化学工作组承担了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欧洲26国正在执行这一计划。

2004年4月国际水文学与挪威地质调查局在奥斯陆的会议上提出了全球大流域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这些大计划的实施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局部地区的地质背景是受大构造单元或大流域所控制。

3、国内农业地质现状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地质工作主要在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化肥农药矿产勘查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间接支撑。

20 世纪80~90年代中期,部分地区以地域名优特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农产品的品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矿物元素特别是各种微量元素对农产品的影响等,这些工作为局部地区的农业生产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1年,我国制订了《全国农业地质发展规划要点》,启动了“覆盖中部农业主产区,重点安排东部经济区,优选西部农牧区”的全国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把传统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延拓、扩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

4、新时期我国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是获得50多种元素和指标的高精度数据。

这套数据系统地展示了我国重要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为地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以至生命学等各学科领域建立了大信息量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平台。

二是发现一批可能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异常及大面积土壤重金属异常等,并引起国家重视,最近国务院决定投入10亿元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就是农业地质调查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的结果。

三是揭示了自工业化以来各种重金属分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从我国西部(成都盆地)、中部(江汉平原)至东部(珠江三角洲)地区,重金属污染呈逐渐加强的趋势,表现为分布面积增大,含量强度增高,元素种类增多。

四是成为农业种植业区划和结构调整的科学依据。

浙江省依据调查成果,对萧山地区农业因地施种,进行“北菜南移”。

同时在浙北地区发现富硒土壤2200平方公里,发展富硒农产品。

四川在成都地区依据地球化学图元素分布状况,趋利避害,实现无公害早熟梨、优质杏和蘑菇等种植。

山东省开展了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等名优特农产品农业地质研究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当地农业生产五是为评估土地环境及综合治理、合理利用提供质量指标。

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土地存在地球化学质量问题,并波及包括水体、大气及植被在内的整体生态环境。

江苏省南京地区依据有益、有害元素分布特点,进行土地等级划分和质量分析,向省政府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六是丰富了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

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为第四系沉积分层、分区及沉积环境演化、变迁等研究提供了新参数、新信息,使这方面研究形成更多新的生长点。

七是取得系列地球化学基准值(第一环境)。

系列基准值数据代表未受工业化影响的自然地质环境,将成为客观评价环境变化的尺度,具有永久性意义,同时也是研究基础地质、土壤类型及资源分布的未受干扰的信息(见表1)。

表1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第Ⅰ、Ⅱ环境元素背景、克拉克值、黄河下游潮土比较八是为能源资源潜力评价提供资料。

如华北平原地热资源评价、油气异常等,随着工作的广泛进行,预计这方面会取得更多的进展。

九是初步形成一套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和思路,有力地支持了工作的发展(如图1)。

十是培养了一批农业地质的专家学者,锻炼了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队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手段,在农业地质调查研究评价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的成果,保证了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的更好发展。

二、农业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1、农业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1)农业地质需要适应国际农业发展趋势一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农业要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精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

农业地质要为其发展找寻良好的生长环境或者为模拟其生长环境创造条件。

二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自然式”向“设施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经过精心设计,把农场式农业生产改造成一座农业公园,集农业种植、绿化环境、观光旅游等为一体,农业地质要摸清“设施式”农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绿色、精细、旅游等特色农业。

图1 黄河三角州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分区图三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化学化”向“生物化”转变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已普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植物激素,这虽然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公害。

未来农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生物化的绿色、洁净的农业时代。

农业地质要掌握农业环境现状,为生物化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地面”向“太空”扩展的发展趋势。

农业地质工作要向太空发展,发展月球农业地质、太空生态农业模拟等研究工作。

(2)农业地质工作必须适应国内地质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战略决策,对农业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地学相关的诸多领域需要地质工作提供多元化、多方位服务,社会服务功能由主要为矿山建设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扩展到同时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等服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基础地学信息也将成为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制定规划的重要依据。

国土规划、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工程选址、海洋开发,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乃至医疗卫生、旅游观光等诸多领域,迫切需要有效的地质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撑。

总之,“地质工作既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又贯穿长期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农业地质就是地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方面,是一个创新之举。

(3)农业地质工作必须适应农业地质自身的发展趋势——农业地质工作越来越转向重视农业地质背景的研究。

——农业地质工作非传统农用矿物岩石的利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土壤改良和作为肥料方面将进一步引起重视。

——更加注意总结和研究农业地质学理论和方法。

——土壤的研究工作与农业地质背景研究结合越来越紧密,土壤地质在国内外农学界发展迅速。

——土壤地球化学研究成为农业地质背景研究的关键。

(4)农业地质工作需要不断满足新的需求——要为全面性的农业区划,提供基础性的综合地质科学依据。

——要为单项农作物、林木、果树、药材、牲畜禽渔业的发展布局,提供优势地质背景区依据。

——要为农业的引种、播种、栽培等工作,提供较高成功率的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依据。

——要为提高农、林、果、药材等作物的单产,提供运用矿物岩石改良土壤的改良剂。

——要为提高畜牧业的产量,提供矿物岩石添加剂、饲料和改善养殖种植物化条件。

——要为农业生产提供矿物肥和矿物复合肥。

——要为科学利用土壤提供地球化学背景依据。

——要为新农村建设选址提供地质信息(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地下水、废物处理等等多个方面)。

——要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特色地质信息。

2、农业地质调查存在的问题(1)对农业地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对地质工作同时是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大家似乎更多地关注矿产勘查工作,对农业地质等新领域重视度不够,甚至有忽视此项工作现象。

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思路部署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