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实验

合集下载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5. 平衡过程
本实验装置在做动平衡实验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是用永久磁铁配重,作加重平衡实验,根据左、右不平衡量显示值(显示值为去重值),加重时根据左、右相位角显示位置,在对应其相位180度的位置,添置相应数量的永久磁铁,使不平衡的转子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在自动检测状态时,先在主面板按"停止测试"键,待自动检测进度条停止后,关停动平衡实验台转子,根据实验转子所标刻度,按左、右不平衡量显示值,添加平衡块,其质量可等于或略小于面板显示的不平衡量,然后,启动实验装置,待转速稳定后,再按"自动测试",进行第二次动平衡检测,如此反复多次,系统提供的转子一般可以将左、右不平衡量控制中0.1克以内。在主界面中的"允许偏心量"栏中输入实验要求偏心量(一般要求大于0.05克)。当"转子平衡状态"指示灯由灰色变蓝色时,说明转子已经达到了所要求的平衡状态。
计算机通过采集器采集此三路信号,由虚拟仪器进行前置处理,跟踪滤波,幅度调整,相关处理,FFT变换,校正面之间的分离解算,最小二乘加权处理等。最终算出左右两面的不平衡量(克),校正角(度),以及实测转速(转/分)。
与此同时,给出实验过程的数据处理方法,FFT方法的处理过程,曲线的变化过程。
DPH-I型智能动平衡机结构如图2所示。测试系统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器、高灵敏度有源压电力传感器和光电相位传感器等组成。当被测转子在部件上被拖动旋转后,由于转子的中心惯性主轴与其旋转轴线存在偏移而产生不平衡离心力,迫使支承做强迫震动,安装在左右两个硬支撑机架上的两个有源压电力传感器感受此力而发生机电换能,产生两路包含有不平衡信息的电信号输出到数据采集装置的两个信号输入端;与此同时,安装在转子上方的光电相位传感器产生与转子旋转同频同相的参考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器输入到计算机。

转子动平衡实验原理与方法

转子动平衡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采用的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的简图如图1所示。

待平衡的试件1安放在框形摆架的支承滚轮上,摆架的左端与工字形板簧3固结,右端呈悬臂。

电动机4通过皮带带动试件旋转,当试件有不平衡质量存在时,则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将使摆架绕工字形板簧做上下周期性的微幅振动,通过百分表5可观察振幅的大小。

1. 转子试件2. 摆架3. 工字形板簧4. 电动机5. 百分表6. 补偿盘7. 差速器8. 蜗杆图1 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简图试件的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相位可通过安装在摆架右端的测量系统获得。

这个测量系统由补偿盘6和差速器7组成。

差速器的左端为转动输入端(n1)通过柔性联轴器与试件联接,右端为输出端(n3)与补偿盘联接。

差速器由齿数和模数相同的三个圆锥齿轮和一个蜗轮(转臂H)组成。

当转臂蜗轮不转动时:n3=-n1,即补偿盘的转速n3与试件的转速n1大小相等转向相反;当通过手柄摇动蜗杆8从而带动蜗轮以n H转动时,可得出:n3=2n H-n1,即n3≠-n1,所以摇动蜗杆可改变补偿盘与试件之间的相对角位移。

图2所示为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图,试件转动后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F =ω2mr,它可分解为垂直分力F y和水平分力F x,由于平衡机的工字形板簧在水平方向(绕y轴)的抗弯刚度很大,所以水平分力F x对摆架的振动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而在垂直方向(绕x轴)的抗弯刚度小,因此在垂直分力产生的力矩M = F y·l =ω2mrlsinφ的作用下,摆架产生周期性上下振动。

1图2 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图由动平衡原理可知,任一转子上诸多不平衡质量,都可以用分别处于两个任选平面Ⅰ、Ⅱ内,回转半径分别为r Ⅰ、r Ⅱ,相位角分别为θⅠ、θⅡ,的两个不平衡质量来等效。

只要这两个不平衡质量得到平衡,则该转子即达到动平衡。

找出这两个不平衡质量并相应的加上平衡质量(或减去不平衡质量)就是本试验要解决的问题。

机械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机械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机械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机械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摘要:本次机械转子动平衡实验重点研究了转子的动平衡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转子失衡产生的原因以及动平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实验验证了动平衡技术可有效避免机械转子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现象,从而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实验组成:机械转子动平衡实验设备由平衡机、控制系统、机械转子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机械转子由转子轴和转子叶片组成,转子轴通过轴承支撑,转子叶片由螺栓紧固在转子轴上。

平衡机通过气垫和电机组成一个平衡导轮系统,以控制转子的旋转速度,同时可以通过测得的振动信号来计算出转子的质量偏离量,从而调整转子的质量平衡状态。

实验原理:机械转子的动平衡是指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通过对转子进行平衡调整,消除质量偏离的现象,达到转子的质量平衡状态。

当机械转子失衡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从而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会导致机械故障。

因此,在机械设备的制造和维修过程中,动平衡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

机械转子的动平衡过程是通过平衡工具、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实现的。

平衡工具通常是由平衡机和支撑转子的轴承组成的。

通过调整平衡导轮的位置和电机的转速,对旋转的转子进行动态平衡调整,消除质量偏离现象。

控制系统负责控制平衡工具的旋转速度和方向,并实时采集转子振动的数据,并将其传递给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处理振动数据,计算出转子的质量偏离量,并输出调整质量平衡所需的数据。

实验过程:1.将机械转子安装在平衡工具上,并通过支撑轴承进行固定,启动平衡机。

2.调整平衡导轮位置和电机转速,使机械转子保持旋转平衡,并记录下转速和旋转方向。

3.开始采集转子振动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处理。

4.根据振动数据,计算出转子的质量偏离量,并输出质量平衡调整所需的数据。

5.根据计算结果,调整机械转子上的质量偏离部分,使转子达到质量平衡状态,在不影响其旋转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消除质量偏离现象。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_5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_5

实验二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巩固和验证回转构件动平衡的基本概念;(2)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JPH-A型动平衡试验台三、实验原理转子动平衡的力学条件由于转子材料的不均匀、制造的误差、结构的不对称等因素, 转子存在不平衡质量。

因此当转子旋转后就会产生离心惯性力组成一个空间力系, 使转子动不平衡。

要使转子达到动平衡, 则必须满足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为了使转子获得动平衡, 首先选定两个回转平面Ⅰ及Ⅱ作为平衡基面。

再将各离心惯性力分解到平衡基面Ⅰ及Ⅱ内。

这样就把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转化为两个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在基面上加一平衡质量, 使两平衡面内的惯性力之和分别为零, 这样转子便可得以动平衡。

四、实验步骤(1)将试件右端圆盘上装上待平衡质量, 加强不平衡性, 将平衡块装在同一个区域内, 打破平衡。

(2)开启电源, 转动调速旋钮, 使实验转速定在300转左右, 待摆架振动稳定后, 记下振幅大小, 停机。

(3)在补偿盘的槽内距轴心最远处加上适当的平衡质量, 开机后摇动手柄观察百分表振幅变化, 记下最小振幅大小, 停机。

(4)由振幅大小进行判断是否继续增加质量块, 如需要则重复步骤3, 如不需要则进入步骤5。

(5)转动试件使补偿盘上的平衡块转到最高位置, 取下平衡块安装到试件的平衡面中相应的最高位置。

然后开机并记下振幅大小。

(6)停机后, 由振幅大小进行判断是否继续补偿平衡, 如需要则按重复步骤3, 如不需要则进入步骤7。

(7)开机让试件自由转动, 若振幅很小则表示平衡工作结束, 如果还存在一些微小振幅, 适当调节平衡块的相位, 直至百分表的振幅为0.01-0.02mm, 记下振幅大小。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六、质疑或建议实验时只是平衡一个基面, 如果要继续平衡另一个基面, 是不是要把整个试件拆下来, 然后改换另外一侧重新装上去吗?此过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引言转子动平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它在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转子动平衡实验,探究转子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并学习平衡方法和技术。

一、实验目的通过转子动平衡实验,达到以下目的:1. 了解转子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对机械设备的影响;2. 学习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掌握转子动平衡实验的操作技巧。

二、实验装置与原理1. 实验装置:转子动平衡试验台、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2. 实验原理:转子动平衡实验是通过测量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信号,并根据振动信号的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转子的不平衡量,并采取相应的平衡措施,使转子达到平衡状态。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正常工作,调整传感器位置,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振动信号。

2. 实验前的校准:对实验装置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数据采集:将转子装置启动,逐渐调整转速,同时通过振动传感器采集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信号。

4. 数据分析与处理:将采集到的振动信号导入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确定转子的不平衡量。

5. 平衡措施:根据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采取相应的平衡措施,如重量添加或去除等,使转子逐步达到平衡状态。

6. 实验结果验证:重新采集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信号,验证平衡效果,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得到转子的不平衡量,并采取相应的平衡措施后,再次采集振动信号进行验证。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评估平衡效果,并讨论平衡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转子动平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转子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学习了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了转子动平衡实验的操作技巧。

实验结果验证了平衡措施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转子动平衡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

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

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

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转子动平衡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延长设备寿命以及减少噪音和振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转子动平衡实验,探究转子不平衡对机械设备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动平衡调整。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转子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动平衡仪器进行转子动平衡实验。

3. 掌握动平衡调整的技巧和方法。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转子动平衡试验台、电动机、动平衡仪器等。

2. 实验步骤:a. 将待测试的转子安装在转子动平衡试验台上。

b. 连接动平衡仪器,并进行校准。

c. 启动电动机,观察转子的振动情况,并记录数据。

d. 根据动平衡仪器的指示,进行动平衡调整。

e. 重复步骤c和d,直到转子的振动降至合理范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试了不同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情况,并进行了动平衡调整。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转子不平衡会导致机械设备的振动增加。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转子存在不平衡时,其振动幅度明显大于平衡后的转子。

这种振动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加速设备的磨损和损坏。

2. 动平衡调整可以有效减少转子的振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使用动平衡仪器对转子进行调整后,转子的振动幅度明显减小,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状态。

这表明动平衡调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振动水平。

3. 动平衡调整需要耐心和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动平衡调整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次尝试和调整。

调整时需要根据动平衡仪器的指示,逐步调整转子的平衡状态,直到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这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技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转子动平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转子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并掌握了动平衡仪器的使用技巧。

我们发现转子不平衡会对机械设备的振动和运行产生负面影响,而动平衡调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降低振动水平。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引言刚性转子动平衡是机械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机械系统的稳定性、振动和噪音控制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实验,探究转子的不平衡量对系统振动的影响,并寻找合适的平衡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果。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一台转子平衡机、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转子平衡机通过电机驱动转子旋转,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子的振动信号,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1. 将转子安装在转子平衡机上,并确保转子能够自由旋转。

2. 启动转子平衡机,使转子开始旋转。

3. 通过传感器采集转子的振动信号,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系统。

4.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出转子的不平衡量。

5. 根据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平衡方法进行调整。

6.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转子的振动达到要求的范围。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转子的振动数据,并计算出了转子的不平衡量。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转子的不平衡量与振动幅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当不平衡量较大时,转子的振动幅值也较大;而当不平衡量较小时,转子的振动幅值较小。

为了减小转子的振动幅值,我们采用了两种常见的平衡方法:静平衡和动平衡。

静平衡是通过在转子上加上适当的质量块,使得转子在静止状态下达到平衡。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静平衡对于较小的不平衡量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降低转子的振动幅值。

然而,对于较大的不平衡量,静平衡的效果较差,需要采用其他平衡方法。

动平衡是在转子旋转的过程中,通过在转子上加上适当的质量块,使得转子在运行状态下达到平衡。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动平衡对于较大的不平衡量效果较好,可以显著地降低转子的振动幅值。

然而,对于较小的不平衡量,动平衡的效果较差,可能会引入额外的不平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刚性转子动平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转子振动实验报告

转子振动实验报告

转子振动试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转子系统故障诊断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振动信号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
2、掌握基本的振动信号测试的流程;
3、掌握设备故障诊断仪HG-3602使用方法;
4、转子系统故障诊断。

三、实验器材:旋转机械振动及故障模拟试验平台、设备故障诊断仪
四、实验内容:
1、按要求搭接实验平台,熟悉实验平台控制方法;
2、选择测点,连接传感器;
3、按要求设置设备故障诊断仪HG-3602:开机启动旋转机械故障自诊断系统点击进入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块在设备管理模块中对测点进行相关设置退出,进入数据采集模块测点设置观察各通道波形变化,采集数据并保存数据回放并分析
五、实验分析及结论:
1、从频谱图上突出的基频分量可以看出,振动的原因包括转子不平衡;
2、从概率密度图谱上看出,概率密度曲线出现偏斜,说明有轴承出现故障,且从从幅值谱上看出振幅大小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即发生振幅调制,则判断可能轴承内圈有故障;
3、从幅值谱上看到基频分量以及高次谐波,且有振幅突变,说明转子支撑系统连接松动;
图1 概率谱
幅值谱
4、从功率谱上看到明显突变的幅值,且随输入频率增大产生更加明显的变化,更加说明存在转子支撑系统连接松动;
5、从功率谱上还看到垂直径向能量大于水平径向,但差别不是很大,则有可能不平衡和松动同时存在,故而两相反的作用相抵;
6、经过排查,发现轴承座地脚螺栓松动,排除该故障后再一次对水平径向和垂直径向在高频
输入下进行测试,得如下功率谱,
水平径向功率谱
垂直径向功率谱
从功率谱上看出,水平方向1X振动比垂直方向上的1X振动振幅小或相等,则说明该转子还
存在不平衡的故障。

热态转子动平衡试验

热态转子动平衡试验

热态转子动平衡试验二零一一年四月热态转子动平衡试验摘要:转子在浸漆烘烤、精加工、动平衡后,按常理平衡应该不会发生变化,即便变也会不会太大或是变回原态。

变化来源有可能是转子线圈发生了形变导致平衡的破坏、有可能是其它配件的装配打破了转子原来的平衡、有可能是设备的测量不准造成的等原因.前言:在其中热态高速后转子的平衡很有可能发生了变化,而且是不可逆变化或是随机变化。

这一猜想还有待试验的进一步证明。

对于这一项目验证的目的,是在于弄清转子在热态高速后平衡是否被破坏、是否有必要在第一次动平衡完成后,转子进行再加热做高速后的平衡检验。

方法及步骤:通过模拟电机发电和转子热态时的环境进行动平衡高速运转,尽可能让转子的线圈发生最大的变形,然后尽量让其维持在最大变形状态,最后进行动平衡。

由于一次变形可能没有到位,那么我们再进行第二次热高速和第一次,第二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平衡已做完的转子加热到120度(这里考虑到环境温度,时间差等因素。

实际电机运行时的温度在100度左右),在100度时上平衡机进行高速2分钟,待转子完全冷却后再进行动平衡其值作为最后数据保存。

在试验进行中的主要进行1500r/min,主要的参考指标是振动值的大小。

在此过程中要做的就是找出冷热状态下的最大剩余不平衡量及振动值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的结论。

实验过程及数据:一:选取转子11—33—0进行实验1.将转子进烘箱加热到100度后转到动平衡(6分钟)2.动平衡上工装、装连轴器、启动(6分钟)3.热态转子直接上到2480r/min 运行2min(10+2分钟)4.冷却后再启动测得振动数据(没有完全冷却约有40度左右)如下表1.(图表中没填的表示没有测量到)5.完全冷却后测得振动值及剩余不平衡量如下表1表1:。

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转子动平衡实验,掌握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了解转子不平衡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转子不平衡的危害转子不平衡会导致机械振动、噪声、轴承损坏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设备事故。

2. 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转子动平衡是通过在旋转状态下对转子进行试重或加重来消除不平衡量,使得转子在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达到最小值。

3. 转子动平衡的方法和技术(1)静态平衡法:将转子放置在水平支撑上,在两端分别加上相同质量的试重块,使得转子处于水平位置。

(2)动态平衡法:将转子放置在专用设备上,在高速旋转状态下测量振幅和相位差,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试重或加重调整。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清洁工作台和转子。

2. 静态平衡法实验:(1)将转子放置在水平支撑上。

(2)在两端分别加上相同质量的试重块,使得转子处于水平位置。

(3)移动试重块,直到转子处于完全静止状态。

(4)记录试重块位置和质量,计算出不平衡量。

3. 动态平衡法实验:(1)将转子放置在专用设备上,并启动设备。

(2)测量振幅和相位差,并记录数据。

(3)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试重或加重调整,直到振幅和相位差达到最小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静态平衡法和动态平衡法的实验数据,计算出了转子的不平衡量,并进行了调整。

经过多次实验,最终达到了较好的动平衡效果。

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可以发现动态平衡法更加精确、快速、适用范围更广,在工业生产中更为常用。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转子动平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进行掌握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对机械振动和不平衡的危害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转子的动平衡实验(1)

转子的动平衡实验(1)

转子的动平衡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试验方法;2.初步了解动平衡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特点;3.了解动平衡精度的基本概念;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YYQ—300型硬支承动平衡试验机2.转子试件3.平衡配重4.天平5.胶带等三、实验原理动平衡试验机是用来测量转子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角位置的精密设备。

一般由机座部套,左右支承架,圈带驱动装置,计算机显示系统,传感器限位支架,光电头等部套组成,参见实物。

该试验机是硬支承平衡机。

根据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原理,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转子总可以在与旋转轴线垂直而不与转子相重合的二个校正平面上减去或加上适当的质量来达到动平衡目的。

为了精确、方便、迅速地测量转子的动不平衡,通常把力这一非电量的检测转换成电量的检测,本机用压电式力传感作为换能器,由于传感器是装在支承轴承处,故测量平面即位于支承平面上,但转子的二个校正平面,根据各种转子的不同要求(如形状,校正手段等),一般选择在轴承以外的各个不同位置上,所以有必要把支承处测量到的不平衡力信号换算到二个校正平面上去,这可以利用静力学原理来实现。

在动平衡以前,必须首先解决两校正平面不平衡的相互影响是通过两个校正平面间距b,校正平面到左,右支承间距a, c,而a, b, c几何参数可以很方便地由被平衡转子确定。

校正平面上不平衡量的计算:转子其形状和装载方式如图示:FL FR图中F L ,F R: 左,右支承轴承上承受的动压力f L , f R : 左,右校正平面上不平衡质量的离心力m L, m R : 左,右校正平面上的不平衡质量a, c : 左,右校正平面至左,右支承间的距离b : 左,右校正平面之间距离r1 r2 : 左,右校正平面的校正半径四、实验步骤1、平衡校测的准备工作(1)调整两支承间的距离并紧固,调整滚轮架高度一致,装好转子试件,紧固滚轮架。

(2)调整好限位支架,防止转子试件轴向窜动。

(3)在转子试件外圆上做黑白标记,调整光电头位置,从上方对准黑白标记。

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 -回复

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 -回复

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报告-回复
实验目的:了解转子动平衡的原理,掌握转子动平衡实验的步骤及使用方法,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转子是否平衡。

实验仪器:转子动平衡仪、转子。

实验原理:在一般机械设备中,由于零件制造和安装误差、使用磨损等因素的影响,部件的质量分布不均衡,往往引起设备震动、噪声和损坏,因此需要对部件进行动平衡处理。

动平衡的基本原理是,将转子支承在水平支架的平衡测试机台上,在测试机台上旋转,通过测量转子的振动情况来确定转子的质量分布不均衡程度,然后对转子进行适当旋转或加重,使其质量分布更加均匀,达到动平衡的目的。

实验步骤:
1.将转子放在转子支架上,并夹紧锁住。

2.将支架放在动平衡仪上,并进行初步调整,使转子处于水平状态。

3.打开动平衡仪的电源开关,调整测试点位置,使测试点和支架之间的距离最小。

4.输入测试参数,包括转速、转子序号、转子直径、固定初始质量等。

5.开始旋转转子,并记录测试数据,包括转速、振动幅值、相位等。

6.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转子的不平衡质量和相位,根据不平衡质量和相位来适当旋转或加重转子,使其达到动平衡状态。

7.重新测试转子,直到满足要求。

实验结果:
进行转子动平衡实验并记录测试数据,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转子的不平衡质量和相位,并根据实验要求将转子旋转或加重调整至符合动平衡要求。

实验结论:
转子动平衡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调整转子的质量分布均衡来避免转子在旋转时产生震动和噪声等问题。

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来分析转子的不平衡程度,然后对其进行调整以达到动平衡目的。

转子动平衡实验指导书

转子动平衡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 转子动平衡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转子动平衡概念的理解。

2.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试验的原理及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1. JPH —A 型动平衡试验台2. 转子试件3. 平衡块4. 百分表0~10mm三、JPH —A 型动平衡试验台的工作原理与结构1. 动平衡试机的结构动平衡机的简图如图1、图2、所示。

待平衡的试件3安放在框形摆架子的支承滚轮上,摆架的左端固结在工字形板簧2中,右端呈悬臂。

电动机9通过皮带10带动试件旋转;当试件有不平衡质量存在时,则产生离心惯性力使摆架绕工字形板簧上下周期性地振动,通过百分表5可观察振幅的大小。

通过转子的旋转和摆架的振动,可测出试件的不平衡量(或平衡量)的大小和方位。

这个测量系统由差速器4和补偿盘6组成。

差速器安装在摆架的右端,它的左端为转动输入端(n 1)通过柔性联轴器与试件3联接;右端为输出端(n 3)与补偿盘相联接。

差速器是由齿数和模数相同的三个圆锥齿轮和一个外壳为蜗轮的转臂H 组成的周转轮系。

(1)当差速器的转臂蜗轮不转动时n H =0,则差速器为定轴轮系,其传动比为:1311331-=-==Z Zn n i ,13n n -= (1)1、 摆架2、工字形板簧座3、转子试件4、差速器5、百分表6、补偿盘7、蜗杆8、弹簧9、电机 10、皮带图1这时补偿盘的转速n 3与试件的转速n 1大小相等转向相反。

(2)当n 1和n H 都转动则为差动轮系,传动比周转轮系公式计算:1311331-=-=--=Z Zn n n n i H H H ;132n n n H -= (2)蜗轮的转速n H 是通过手柄摇动蜗杆7,经蜗杆蜗轮副在大速比的减速后得到。

因此蜗轮的转速n H <<n 1。

当n H 与n 1同向时,由(2)式可看到n 3< –n 1,这时n 3方向不变还与n 1反向,但速度减小。

当n H 与n 1反向时,由(2)式可看出n 3>-n ,这时n 3方向仍与n 1反向,但速度增加了。

转子动平衡技术实验报告

转子动平衡技术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526室2015年12月26日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年级、专业、班机械121姓名吴海明学号1207200014实验课程名称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成绩实验项目名称转子动平衡技术指导老师郑文一、实验目的1、掌握振动幅值及相位测量方法,熟悉相关测量仪器;2、掌握旋转机械动平衡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通过运用振动监测手段,完成转子不平衡特征的测量,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数据采集、转子振动分析及状态评估、动平衡校正等方面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1、列出所用振动分析仪器、软件、传感器的名称、型号、用途等;加速度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用于测量振动的相位数据采集器质量块、天平2、振动试验台实验台配有两个质量盘(如图所示),可以在轴的任意位置固定安装。

本实验要求完成单面动平衡试验,把两个质量盘分开安装,并且在某个质量盘上加上一个M5的螺钉作为质量块,使得转子不平衡。

1、质量盘2、夹紧法兰3、转轴备用螺纹孔(16个)5、夹紧法兰螺钉孔图质量盘结构示意图三、实验要求1.熟悉实验的整个过程2.实验过程要注意安全,防止转子高速时质量块脱落伤人。

3.正确布置质量块位置,并要记下各个具体位置。

4.实验后分析各频谱图以及参数与转子动平衡的关系。

5、绘出振动试验台的结构简图,列出主要结构参数,如电机参数、传动比、转速等。

6、画出测试系统的连接框图。

7、绘出振动试验台测点布置图,说明测量的位置、方向及传感器安装方法等。

8、描述不平衡质量的施加方法。

四、实验操作过程1、仪器连接,传感器安装;2、贴反光带,启动试验台;3、开始动平衡测量及校正过程,完成转子台初始振动测量、试重、校正重量计算及施加等工作;4、评价动平衡后的效果;5、填写附表。

要求学生绘出测量对象的结构简图,列出主要结构参数;计算不平衡的特征频率;选择测试参数;测量各测点的时域波形、频谱等数据;参照有关标准,判断各点的测量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分析频谱图中的主要频率成分,解释频谱峰值的来源及其与转子不平衡的对应关系;综合判断机器的运行状态及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完成转子现场动平衡测量与校正。

多功能转子实验偏心度测量

多功能转子实验偏心度测量

多功能转子实验偏心度测量多功能转子实验是一项用于测量转子的偏心度的实验方法。

转子偏心度是指转子轴与其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差异,它对于旋转机械的稳定性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通过精确测量转子偏心度,可以评估转子的质量和制造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优化。

1.准备工作:确定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测量点的位置。

通常,需要使用一个精密的测量设备,如激光测距仪或光电编码器,来测量各测量点距离旋转轴的距离。

同时,在转子上选取足够数量的测量点,并将其位置标记出来。

2.选择转子转速:确定转子的运行转速。

转子的运行转速应该是稳定且连续的,以便能够测量多个测量点的距离。

一般来说,较高的转速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3.安装测量设备:将测量设备安装在旋转轴上,并调整其位置,使其可以精确测量测量点的距离。

确保测量设备与旋转轴的轴线平行,并且与转子表面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干扰。

4.启动转子:启动转子,使其达到设定的转速。

确保转子转速稳定后,开始进行测量。

5.测量距离:根据所选择的测量设备,逐个测量转子上的测量点距离旋转轴的距离。

如果使用激光测距仪,可以通过激光束照射测量点,并测量反射回来的激光束的时间或相位差来计算距离。

如果使用光电编码器,可以通过测量编码器输出信号的脉冲数来计算距离。

6.记录数据:将测量得到的距离数据记录下来,并与测量点的位置进行对应。

7.分析数据:根据测量得到的距离数据,可以计算出各测量点距离旋转轴的距离差异。

通过对距离差异的统计分析,可以评估转子的偏心度,并确定其稳定性和性能。

在转子运动时,当转子轴与旋转轴不重合时,会产生一个径向位移。

这个位移可以通过测量转子上各个测量点距离旋转轴的距离来确定。

通常,偏心度可以表示为转子上任意两个测量点的距离差异。

通过测量多个测量点的距离,可以得到转子不同位置的偏心度数据。

对于转子偏心度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绘制偏心度图,计算偏心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评估转子的质量和制造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优化。

rso转子试验方案

rso转子试验方案

rso转子试验方案RSO转子试验方案引言:RSO转子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转子动态性能的重要实验方法。

本文将提出一种符合实验要求的RSO转子试验方案,以期得到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

一、试验目的:RSO转子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转子的动态性能,包括转子的振动特性、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等。

通过试验可以验证转子设计的合理性,并为改进转子的结构和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二、试验装置:1. 转子:选择适当的转子样本,确保其具有代表性,并能满足试验要求。

2. 试验台:采用高精度的试验台,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和悬挂条件。

3. 传感器:安装合适的传感器,用于测量转子的振动和应变等参数。

4. 数据采集系统:选用高精度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和分析试验数据。

三、试验步骤:1. 转子安装:将待测转子安装到试验台上,并进行初始校准。

2. 转子平衡:采用动平衡技术对转子进行平衡,确保转子在试验过程中的稳定性。

3. 振动测试:在不同转速下进行振动测试,记录转子的振动幅值和频率等数据。

4. 承载能力测试:逐渐增加转子的载荷,记录转子的变形和应变等参数,以评估其承载能力。

5. 转速稳定性测试:在不同转速下进行转速稳定性测试,记录转子的转速波动情况。

6. 数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转子的动态性能指标,并进行结果验证和评估。

四、试验安全:1. 严格遵守试验操作规程,确保试验过程安全可靠。

2. 定期检查试验装置和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在试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转子的振动特性、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等指标。

进一步分析结果,可以找出转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同时,通过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评估转子的设计合理性。

六、结论:RSO转子试验是一种评估转子动态性能的重要方法。

本文提出的试验方案可以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为改进转子的结构和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试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试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写一篇多功能转子实验——偏心度测量实验实验报告

写一篇多功能转子实验——偏心度测量实验实验报告

写一篇多功能转子实验——偏心度测量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多功能转子实验设备,进行偏心度测量实验。

实验原理:偏心度可以理解为转子轴心与其自身重心之间的偏移量。

偏心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转子的运转质量和运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振动和噪声等问题。

因此,对于轴承、发动机等机械领域的研究,偏心度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步骤:1. 设计和制作多功能转子实验设备,包括转子、驱动装置、传感器、电路板等组成部分。

2. 将转子装在设备上,并使用传感器测量转子轴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偏心度。

3. 控制设备驱动转子旋转,测量不同转速下转子偏心度的变化情况。

4.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转子偏心度随转速变化的曲线图,并且发现偏心度随转速增加而逐渐增大。

同时,在不同转速下,转子的偏心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也不相同。

结论:转子的偏心度是影响转子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转速的增加,偏心度会逐渐增大。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偏心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转子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思考题:1. 为什么转子的偏心度会随着转速增加而逐渐增大?2. 除了转子偏心度测量实验,还可以通过多功能转子实验设备进行哪些其他实验?3. 如何通过实验得出转子的最佳运行转速?参考文献:1. 麦克斯威尔·学院(Maxwell College). (2019)。

机械制造实验指导(第八版)[京东电子书]. 北京:北京邮电出版社.2. 李勇. (2013). 转子振动的有限元建模与仿真分析 [学位论文].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刚性转子实验报告(3篇)

刚性转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设计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在动平衡机上对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3. 了解动平衡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 了解动平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主要基于回转体动平衡原理。

当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回转体绕其回转轴线转动时,该构件上所有的不平衡重所产生的离心惯性力总可以转化为任选的两个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内的两个当量不平衡重和G2所产生的离心力。

动平衡的任务就是在这两个任选的平面(称为平衡基面)内的适当位置(r1平和r2平)加上两个适当大小的平衡重G1平和G2平,使它们产生的平衡力与当量不平衡重产生的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P0且M0,该回转体达到动平衡。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2. RYS-5A闪光式工业动平衡试验机;3. YYQ—50型硬支承工业动平衡机;4. 各类转子;5. 加重块;6. 天平;7. 橡皮泥;8. 手工具。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各类转子、加重块、天平等;2. 按照实验要求,将转子安装在动平衡机上;3. 对转子进行初步平衡,调整转子在动平衡机上的位置,使转子达到静平衡;4. 使用动平衡机检测转子在高速旋转时的不平衡量;5. 根据检测到的不平衡量,计算所需平衡重的大小和位置;6. 在转子适当位置加上平衡重,使转子达到动平衡;7. 再次使用动平衡机检测转子不平衡量,验证动平衡效果;8.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转子在动平衡机上的位置,使转子达到静平衡;2. 使用动平衡机检测转子在高速旋转时的不平衡量,根据检测结果计算所需平衡重的大小和位置;3. 在转子适当位置加上平衡重,使转子达到动平衡;4. 再次使用动平衡机检测转子不平衡量,验证动平衡效果,实验结果符合要求。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刚性转子动平衡设计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了在动平衡机上对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3. 了解动平衡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 了解动平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熟悉动平衡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动平衡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 CS-DP-10型动平衡试验机2. RYS-5A闪光式工业动平衡试验机3. YYQ—50型硬支承工业动平衡机4. 各类转子、加重块5. 天平6. 橡皮泥7. 手工具三、实验原理动平衡原理是通过对转子进行配重或去重,使转子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惯性力达到平衡,从而消除振动。

实验中,通过测量转子在旋转过程中的振动数据,分析转子不平衡的位置和程度,然后在适当的位置添加或去除平衡块,使转子达到动平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工作。

将待测试的转子清洗干净,并检查其表面光滑和无损伤。

2. 安装转子:将转子安装到动平衡试验机上,确保转子的轴线与试验机的轴线重合。

根据转子的设计要求,确定试验转速。

3. 进行试验:a. 启动动平衡试验机,让转子旋转。

b. 使用传感器收集振动数据,包括振动幅值和相位。

c. 记录振动数据,以便后续分析。

4. 数据分析:a. 利用专业分析软件对振动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转子不平衡的位置和程度。

b.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添加或去除平衡块的位置和大小。

5. 调整平衡:a. 在确定的位置添加或去除平衡块,调整转子的动平衡。

b.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转子的振动达到可接受的标准。

6. 测试验证:对经过平衡调整的转子进行再次振动测试,验证平衡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转子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数据。

数据表明,转子在低转速时振动较大,随着转速的提高,振动逐渐减小。

2. 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振动数据,确定了转子不平衡的位置和程度。

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添加或去除平衡块的位置和大小。

3. 平衡效果:经过平衡调整后,转子的振动明显减小,达到可接受的标准。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熟悉了动平衡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各种实验前一定要仔细认真阅读以下注意事项
1、在各种情况下试验台都应保持水平放置,并避免对轴系的强力碰撞。

通常要放在质量大而且坚固的桌面上,最好添加橡胶减震垫,放置由于桌面共振是实验结果出现误差(如条件不具备也可以在水平地面上进行实验)
2、使用前要检查螺钉是否紧固,调速电机运行状态是否正确,运转是否平稳;
3、由于实验台的轴承使用的是滑动轴承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油杯内有足够的润滑油,禁止再无润滑的情况下运行。

(如仪器缺少润滑油将对实验现象产生明显的影响并对实验台造成极大的损害)
4、平时实验仪器不用时应将试验台放在干燥处且用桌布盖好避免灰尘对以后的实验造成影响。

5、实验台的旋转轴属于精密加工部件,在每次使用实验台或搬动时,严禁在轴上施加任何力。

实验台在不使用时要用配重盘橡胶托件垫在配重盘下。

6、实验台的轴承支架已经过对中调整,在实验时除需要拆卸的部件外,其他轴承支架严禁拆卸,以免影响旋转轴的性能。

如需要拆卸,在安装轴时,要把轴的连接面全部插入连轴器的安装孔内检查并确保连轴器的紧固螺钉上紧,同时确保连轴器的附近有轴承支架,否则会对连轴器造成致命损伤。

7、在进行动平衡实验时,转子附加的配重必须确保拧紧,并且在转子运行过程中加号防护罩,转子的切线方向严禁站人以免物体飞出伤人。

8、调速电机调速时,应避免电机转速的骤升骤降。

9、应避免长时间使用仪器以造成转轴过热从而影响数据精确、损坏试验设备。

10、在不正确操作后或出现不明原因的故障时,必须立即停止实验并报告指导老师。

转子实验报告
实验一:测量转子临界转速
实验目的:探究使用转子转动的振幅-转速曲线、轴心轨迹、波形图等判断并找出转子临界转速。

实验仪器:
1. INV1612 型多功能柔性转子实验台及各种振动传感器
2. INV1612U型采集分析系统
实验原理:
1. 转子转动角速度数值上与转轴横向弯曲振动固有频率相等。

2. 转子在临界转速附近转动时,转轴的振动明显变得剧烈,即处于“共振”
状态,转速超过临界转速后的一段速度区间内,运转有趋于平稳。

所以
通过观察转轴振动振幅-转速曲线可以测量临界转速。

3. 轴心轨迹再通过临界转速时,长短轴发生明显变化,所以通过观察轴心
X-Y图中振幅-相位变化,可以判断临界转速。

实验步骤
1、查看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2、正确组装好实验设备并开启调速仪与数据采集仪。

3、运行INV1612型多功能柔性转子试验系统软件->转子实验模块如图1-1
1-1
4、进行采样参数设置,点击图1-2中设置按钮
1-2
测量和分析参数参考1-3图设置:通道数:11个;采样频率:4091.91Hz;
dt: 0.244385ms;数字跟踪滤波设置:基频1X 带通滤波
通道Ch 信号类型标定值工程单位
1 转速[键相] 1.000 mV
2 水平位移X 8.000 um
3 垂直位移Y 8.000 um
4 水平位移X 8.000 um
5 垂直位移Y 8.000 um
6 未使用8.000 um
7 未使用8.000 um
8 未使用8.000 um
9 未使用8.000 um
10 台体振动20.000 cm/s
11 台体振动20.000 cm/s
图1-3
参照上图所示采样和通道参数的设置来分配传感器信号的通道。

采集仪的1通道接转速信号(键向),2通道接水平位移X向信号,3通道接垂直位移Y向信号;对于0~10000r/min的转子试验装置,为兼顾时域和频域的精度,一般采样频率应设置在1024~4096HZ的范围较为合适;程控放大可以将信号放大,但注意不要太大,以免信号过载;X-Y(轴心轨迹)图设置中选择XY轴对应的测量通道,用于通过轴心轨迹观察临界转速。

本次实验中由于转轴较细,为了避免传感器磁头发生磁场交叉耦合引起的误差,所以传感器不要安装在同一平面内。

5、开启各仪器电源,点击开始按钮并同时启动转子,观察各测量信号是否
正常。

6、数据采集:
⑴转速振幅曲线:将显示调整到幅值[K],逐渐提高转子转速,同时要注意观察转子转速与振幅的变化;接近临界转速时可以发现振幅明显增大,转子运行噪声也加大,转子通过临界转速后,振幅又迅速变小。

观察基频振幅-转速曲线,逐渐调整转速,振幅最大时即为系统的一阶临界转速。

在临界转速附近运转时要快速通过,以避免长时间剧烈振动对系统的损坏(建议:将实验转速的上限控制在8000r/min以内)
⑵X-Y图:在数字跟踪滤波方式[F]选择0-1X低通或基频1X带通档,图
形显示方式选择X-Y图,逐渐改变转速,注意观察轴心轨迹在临界转速附近的幅值、相位的变化趋势。

在实验结果和分析中绘出在临界转速之前和临界转速之后的两个轴心轨迹,比较其幅值、相位的变化特性。

以上各图均可利用本软件进行自动转换,即只需测量一种图进行转化即可。

(如将转速—-振幅图转换为轴心轨迹的操作下面图1-4所示)
图1-4
实验说明:
1. 为了排除转子在不同速度提升下对临界转速时轴心、波形,振幅等图形
的影响,本次实验采用在不同提升速度状态下观察分析图形,然后由
图形找出转子的临界速度。

2. 本次实验也要讨论分析转轴的负重盘在转轴的中间位置时对临界转速的
影响,以下实验过程将对上述条件做分别讨论。

实验数据:
1. 缓慢提升速度
1) 振幅-转速曲线:
图1-5
所得结论:由图形及数据采集仪得到的数据(图形右侧)得出当转速达到3100r/min时,转子振幅达到最大值0.024um,故可以判断出转子的临界转速为3100r/min;
2) 临界速度轴心轨迹:
图1-6 所得结论:由轴心轨迹再通过临界转速时转轴的水平和竖直位移发生明显变化,所以通过观察轴心X-Y图(上图)可以判断临界转速3098r/min(图形右侧标示栏)
3) 临界速度前轴心轨迹:
图1-7
4) 临界速度后轴心轨迹:
图1-8
所得结论:从上述上述三幅图可以看出转轴在临界转速前后的轴心位置偏移明显比临界转速时的轴心轨迹要小。

5) 临界速度波形图:
图1-9
2. 快速提升速度:
1) 振幅-转速曲线:
图1-10
所得结论:观察快速提升速度时的转速-幅值曲线与缓慢提速时对应图形基本相同,本图所读出临界转速为3120r/min 。

(其区别仅在于同一转速区间内点的数目不同)
2) 临界速度轴心轨迹:
图1-11
3) 临界转速前轴心轨迹:
图1-12
4) 临界转速后轴心轨迹:
图1-13
所得结论:由上述三幅轴心轨迹图形可以得出临界转速为3112r/min,
且临界转速前后的轴心轨迹位置偏移明显小于临界转速状态下的轴心轨迹。

5) 临界速度波形图:
图1-14
所得结论:由上图可以看到轴心的水平和竖直位移处于相对较大位置从而可以读出转轴临界转速为3315r/min。

实验小结:
由上述缓慢提升速度和快速提升速度条件得到的临界转速值基本相同(大致为3100r/min),但是由两种条件下的振幅-转速曲线图可以看出快速提升速度时振幅(0.020um)明显小于缓慢提升速度时的振幅(0.024um)可以得出无论时快速提升速度还是缓慢提升速度对转轴的临界转速值基本无影响,但对于临界转速时的振幅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建议在实践应用中转轴应该快速提升速度以减小在临界转速附近滞留时间和降低转轴最大振幅值,从而降低对设备的损害,延长其使用寿命。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分析图形,试着总结出一些规律,并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对比拓展)
思考题根据自己所得图形并总结其规律,当出现一定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请教指导老师并将其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