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6.昼夜交替 学案鄂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2)

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多种天体运动有关,主要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根据昼夜交替的特征推测的成因。

2.利用模拟实验重现“昼夜交替”现象,并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推断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需要大胆假说和细致检验。

2.体验科学推理及模拟实验在解决未知现象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设,并尝试解释。

三、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分组材料:去掉支架的小地球仪、手电筒、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一、事实观察明晰特征1.导语: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就有白天和黑夜。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昼夜”。

昼夜为什么在有规律的交替(板书:昼夜交替)。

2.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板书:现象特征)(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2)影子由西到东,影长逐渐变化……二、建立假说确定研究1.导语:白天过去,黑夜来临;黑夜过去,白天来到,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不停地交替着,我们把这种自然现象叫做昼夜交替。

那么,地球上昼夜交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2.学生讨论:3.假说游戏:投骰子4.整理学生的假说:(板书:研究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三、确定方案模拟检验1.到底哪种情况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我们来研究。

2.教师提出要求:现在以2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当太阳、一个当地球,按示意图来进行模拟实验。

当地球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眼睛要注视正前方,不要转来转去。

在实验中,要尝试不同的运动方向,看看哪种方向的运动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

3.学生活动:4.全班交流:5.导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对四种假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太阳和地球运动的大致方向。

这四种假设中,前三种假设我们能验证,第四种假设我们暂时还不能很好地进行验证。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析这次课堂的教学内容编排思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昼夜是什么?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几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一一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二部分:用模拟实验来检验每一种假设。

这一部分是重点。

学情分析我所任六年级学生情况是这样的,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认真,但也有几个让我头大的学生。

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平时上课烦过不停,还经常玩一些玩具,作业不做,只有逼着他才会做一点,也是很潦草。

第二类是课堂上一直在说话,打打闹闹严重影响我的课堂效率。

还有一类就是一些学困生。

造成这样的结局,原因很有可能是对科学的不重视,认为科学是可学可不学的课程,有太多的学生把科学当成游戏课、放松课。

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学习成绩很难提高教学目标: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科学知识: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或者手电筒),地球仪分组——手电筒,小地球仪。

教学方法与手段1、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通过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观察、研讨、推测假设、验证,以进一步研究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2、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假设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途径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昼夜交替的概念,知道它的原因是因为地球自转所致。

2.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

3.知道昼夜交替的影响,如生物的作息、农作的选择等。

4.能够通过课堂中的实验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昼夜交替现象。

二、教学重点1.昼夜交替的概念及其原因。

2.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速度。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的影响。

2.通过课堂实验和图表的方式,更好地带领学生理解和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四、教学准备1.教师PPT课件。

2.实验器材:一个球体、一盏手电筒。

3.材料:图片、视频。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环节引出问题:“为什么有昼夜交替的现象?”5.2 发现现象1.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昼夜交替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

5.3 知识讲解1.讲解昼夜交替的概念和原因。

2.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速度。

5.4 实验环节1.实验:让学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用球体代表地球,使学生感受地球自转带来的昼夜交替现象。

2.观察和记录球体在向阳光方向旋转的同时,与手电筒的位置关系。

5.5 知识巩固1.提问:昼夜交替是什么?地球自转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昼夜交替对生物和农作物有哪些影响?2.观看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昼夜交替的知识。

六、教学总结1.理解昼夜交替的概念,知道它的原因是因为地球自转所致。

2.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速度。

3.知道昼夜交替的影响,如生物的作息、农作的选择等。

4.通过课堂中的实验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昼夜交替现象。

七、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组织小组制作与昼夜交替有关的海报,要求含有相关的知识和实验照片。

以上就是本次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亲身经历动手动脑活动,探索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式学习。

所以本节课在设计中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探究式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揭秘科学的奥秘。

本节课在评价环节的设计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本节课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昼夜交替的假说,在这部分,学生将对四种假说进行判断,说说自己认为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第二部分,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在这一部分,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上一部分自己的假说是否成立。

第三部分,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对第二部分的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并对模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

根据以上教材的编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采用模拟实验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模拟实验,学生亲身探究,以证据为基础,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三、学情分析1.知识:五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已经通过书籍、网络、电视等各个渠道了解了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知道地球与太阳是相对运动的、太阳比地球大、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是不停地交替出现的等等。

但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停留在记忆层面,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还是困惑不解。

2.技能: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实验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较强。

3.情感态度方面:五年级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地球与宇宙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假说;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地球与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积极大胆地对提出昼夜交替的假说;2.小组合作完成模拟实验,对昼夜交替假说能够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够产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2.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一种现象有多种不同解释,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六年级科学上册 昼夜交替第一课时教案 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昼夜交替第一课时教案 鄂教版

昼夜交替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天中的动植物,谁能说说,昼夜对哪些植物的行为有影响?你知道植物白天和黑夜有一些什么变化吗?昼夜对动物动物有影响吗?动物白天和黑夜行为有一些什么变化呢?我们人在一天中有变化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谈话:我们人在一天中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学生主要考虑到有呼吸、脉搏、体温、身高、体重等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类别。

2、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你能假设一下,人白天和黑夜的呼吸可能有什么变化?脉搏呢?(体温、身高、体重)……3、根据刚才我们大家的假设,你们小组准备选择哪个方面的一个问题?(反馈)4、小组讨论。

你们组准备怎样进行研究?(要求:一天中选取哪几个重点时间进行观测?为什么要选取这样几个时间?这几个时间能够记录变化的规律吗?几个小时一次记录合适?准备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在实验过程中你认为哪些条件需要控制?怎么控制?实验过程中可能有哪些困难?你的实验过程安全吗?小组怎样分工?在家里的实验和学校里的实验怎样才能一致?)5、小组交流。

(要求: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提出修改意见,并判断他们小组的方案可以执行吗?还有什么地方不合理?怎样修改方案?)6、测试模拟实验。

根据我们刚才的设计,我们每组试一试,看看你会使用这些工具了吗?7、集中完善方案。

制订实验记录表。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模拟,你认为哪个组方案最具有可行性?方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学生)谈话:怎样设计实验记录表呢?分小组设计。

学生活动。

反馈:展示你们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你们认为哪个组设计的最合理?哪些地方合理?觉得不够合理的组怎样来修改自己组的记录表?三、小结今天的自由研究,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但是最艰巨的工作还等着我们大家回家去做,老师要求大家:第一,要注意安全,主动和家长联系,可以请求家长协助实验;第二,实验记录要非常准确,必须实事求是地记录,千万不能自己随意写上数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6 昼夜交替丨鄂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6 昼夜交替丨鄂教版 (1)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动和休息集合起来
儿童每天的睡眠应保证9-10小时,国际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睡眠日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利用课堂检测题评价结论的把握情况
地球是个()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向着太阳的那面是(),背着太阳的那面()。
由于地球不停地(),人们就会看到每天()东升西落,白天和黑夜()出现。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不能完全解决昼夜交替的成因,在学生的认知中再次产生冲突,通过数据的分析解决这种冲突,实际上就是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
五、利用结论,巩固应用
1.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生活有什么影响?
有的动物在白天活动觅食,有的动物在夜晚活动觅食。
有的花在白天开放,有的花在夜晚开放。
2.昼夜交替对我们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借助实验,探究成因
(一)实验操作:
1.出示实验记录单
方法:把蜡烛和地球仪的位置距离调整好,点燃蜡烛。用地球仪和蜡烛验证你的猜想,把实验方法画下来或写下来,并记录你的发现。
2.注意事项:
(1)蜡烛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适当,以蜡烛照到地球仪的一半为宜。
(2)注意安全
(3)实验过程中,记录下你们的发现。
(4)小组中4位成员,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项实验。
3.学生实验探究,并填写记录单。
(二)围绕记录单,汇报交流
1.指名学生汇报。
A太阳绕着地球转动----形成了昼夜交替
B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形成了昼夜交替
C地球自己转动----------形成了昼夜交替
2.教师引发思考:三个实验都能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到底是哪个呢?不急,我们先了解一下太阳、地球运动的速度就能知道答案了。
白天黑夜交替进行。。。。。。。。。。。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中的第一节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地球运动以及昼夜交替这一内容展开。

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认识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主要内容:1.昼夜形成的原因;2.昼夜交替的成因;3.了解人类认识昼夜现象的历史。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知识积累逐渐丰富,知识面广,知识来源多样化;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更加懂得团队合作,有集体意识。

经过几年的科学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想知道、爱提问、敢质疑、尊重事实,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学习品质,并且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完成科学探究,动手能力强。

就本课内容而言,昼夜交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认识的现象,因此本课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自转以及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1.理解昼夜的成因。

2.掌握昼夜交替的成因、周期和意义。

3.能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4.知道要合理,有依据的进行推测和设想。

5.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

6.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禁、认真的科学态度。

7.认识到科学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寻找证据、验证假说并且不断修正的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提出昼夜交替的假说,模拟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掌握昼夜交替的成因,能根据示意图进行讲解。

五、教学准备随着社会进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先进,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备了以下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太阳升起落下、日月星辰运动的相关视频)、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记录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白天和黑夜,接下来,我们观看一个小视频,来看看日月星辰的变化。

2.播放视频:日升月落、星辰变化。

3.提问:看了这些视频以后,你有什么感受?4.学生交流讨论。

5.教师小结:白天又叫“昼”,黑夜叫“夜”,白天和黑夜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昼夜交替》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和现象,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将其与昼夜交替的现象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1.预习课本内容,准备教学课件PPT。

2.准备实物模型,如地球仪或柱状物体。

3.准备图片、动画或视频素材,以便生动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引入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每天都有昼夜交替的现象?2.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呈现昼夜交替的现象(10分钟)1.使用教学课件PPT,展示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图片或动画。

2.让学生描述图片或动画中地球的变化和光线的变化。

3.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步骤三:介绍地球的自转(10分钟)1.使用教学课件PPT,展示地球的自转的原理和过程的图片或动画。

2.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式和速度。

3.解释地球自转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地球的不同部分交替面对太阳,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步骤四:介绍地球的公转(10分钟)1.使用教学课件PPT,展示地球的公转的原理和过程的图片或动画。

2.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公转的方式和速度。

3.解释地球公转产生的原因: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使得地球不同季节的长度和日照强度不同。

步骤五:总结昼夜交替的原因(5分钟)1.让学生回答问题:“地球自转和公转是什么?”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地球自转和公转是造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步骤六: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昼夜交替相关的练习题。

2.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

步骤七:拓展延伸(15分钟)1.使用实物模型或教学课件PPT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昼夜交替【鄂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昼夜交替【鄂教版】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本课的教学,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2.科学技能能对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可能性原因进行假设,并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并能提出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

教学难点:探究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中可能性最大的一种。

三、教学准备蜡烛、地球仪、打火机、五角星、实验数据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出示昼夜现象的图片。

2.师:这组图片的区别是什么?收集归纳学生形成的问题。

师: 如果分别用一个字来表示白天和黑夜,各用一个什么字来表示?生: 昼、夜师板书:昼夜3.出示日出、日落的图片。

师: 日出之后是什么?日落之后是什么?那么一昼夜是多少个小时?生:24小时。

师板书:24小时师:那么这种白天、黑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循环的现象叫做什么?生:昼夜交替。

师板书:交替。

(二)推测假设1.师出示图片。

师:看到这图片有什么疑问或问题呢?生: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停地交替呢?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作出假设,小组汇报,师收集学生的假设。

(三)模拟实验1.设计实验方案(师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明白其作用)。

提问,你们打算怎么做实验验证你们的推测?(学生讨论)2.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PPT展示注意事项)4.小组展示模拟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5.师:进一步推测几种猜测中,哪种可能性最大。

生推测交流。

6.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再交流汇报。

(四)习题训练五、板书设计昼夜交替(24小时)观察现象推测假设地球自转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同时自转……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地球绕太阳转动,同时自转。

昼夜交替-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昼夜交替-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昼夜交替-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理解昼夜交替的概念,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

3.掌握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地球基本运动。

2.昼夜交替的概念及原因。

3.春分、秋分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1.昼夜交替的概念及原因。

2.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地球运动的概念,让学生大声朗读“地球”这个单词,谈谈我们对地球的了解有哪些,有没有想过地球在做什么样的运动。

2. 讲授地球基本运动(10分钟)通过造型地球仪、贴画等方式,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并让学生操作一番。

让学生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带领学生拍摄时间长达数小时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

3. 实验“太阳在哪里”(20分钟)安排学生在课后家庭实验。

在不同时间和位置进行实验,使学生发现太阳在不同时间和位置的变化,解释太阳位置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4. 讲解昼夜交替的概念及原因(10分钟)通过引入实际的夜晚及白天的情景,引发学生对昼夜交替的思考,诱导学生联想、概括思路。

5. 课堂练习(15分钟)引入春分、秋分的概念,然后设计一道练习题:当地球绕日公转一周时,经过哪些时间点是春分、秋分?6. 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话语,了解他们对于时间、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理解的进展情况,并逐一梳理、讲解。

六、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

(家庭实验)2.思考昼夜交替,写一篇随笔。

七、教学反思这一课涉及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这是一个高难度的话题。

为了能让学生理解这个话题,我创造了产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操作实地了解了地球的运动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最主要的思维解释是空间想象力,这种想象力的发挥需要教师特别的引导。

当学生开始操作地球时,我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这样有助于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4)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能通过模拟试验根据试验计划进行验证。

2.过程方法:能结合生活体验,对昼夜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能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进行猜想,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并尝试利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质疑。

引导学生认识到寻找更多的证据来验证假说的重要性、3.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上科学家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史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小组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猜测。

2.体验地球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教学步骤:一、交流猜测师:我们课前围绕“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作出了你们的回答,老师梳理一下以后,主要有这几类猜测,我们一起来看。

生交流:(1)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又绕着太阳转。

(3)地球绕着太阳转。

(4)太阳绕着地球转。

……二、体验太阳、地球的不同转法(1)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又绕着太阳转。

(3)地球绕着太阳转。

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三、模拟实验。

1、刚才我们把人当地球在转,如果换成是小球,你会转吗?2、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同学们提出了4种猜测,这些猜测会不会出现昼夜交替?有办法进一步证明吗?3、引入模拟实验,从实验中寻找证据。

4、出示实验建议:(1)找出地球仪上作标记的红星,作为研究的对象;(2)做一做,仔细观察,看红星的地方昼夜会不会变化?(3)把你的判断记在表格中。

5、小组实验、老师巡视。

四、实验交流。

1、汇报要求试验结果。

要求变演示边汇报,汇报内容如下:做标记的地方昼夜有没有发生变化。

昼夜交替吗?怎样才能不断交替呢?学生汇报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五、产生新的怀疑,争论。

1、通过模拟实验,四种猜测都是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那么究竟是哪一种是符合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呢?2、学生说观点,说理由。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1)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1)

《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1、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有关。

(2)、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和学生互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2、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模拟实验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3、教学准备:按照学生的分组情况,每组我准备了自制学具一套和一张实验记录纸。

4、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入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二)思维碰撞,提出假说;(三)模拟实验,验证假说;(四)分析体验,寻求真知。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开课伊始,我播放星空和地球的视频,创设情境,回到过去,进入古人的探究世界。

用视频中出现的日出和日落引导出日出以后是白天日落以后时夜晚,提出问题:昼和夜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回答白天和夜晚不断重复出现,老师给与肯定,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交替现象”,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昼夜交替现象》并进行板书。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带学生回到久远的过去,激发了学生帮助古人的热情和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兴趣。

(二):思维碰撞,提出假说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回忆开课时的视频和图片并提问:“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有关?”学生答到太阳和地球,老师马上板书。

在这里我预设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会回答月亮,老师一定要及时进行纠正。

我们在上学期学习《光和影》这课里就已经知道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而我们晚上看到的月光只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亮和昼夜交替现象没有关系。

接着通过看图片,直观的看到地球上有昼和夜,老师引导:现在它们不动,昼夜会变化吗?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和太阳在运动时才会产生昼夜交替。

小学科学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昼夜交替》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昼夜交替》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昼夜交替》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

2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教学难点: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测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1)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解释。

(3)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的态度。

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少数学生虽然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都是通过书籍、电视等渠道获取的,知识是以零碎的形式存在,没有完整、有序地建构,因此说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困惑不解的。

五年级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

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重点难点重点: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和生活经验大胆质疑某些假说的可能性,能发现和概括太阳和地球的按一定方式进行相对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教学准备1、师准备太阳地球的图片,大地球仪和手电;2、为每个小组准备地球仪、手电筒、五角星贴纸、小组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课件)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一起来探究地球的运动。

关于地球的运动,从古至今吸引着许多科学家为之探索、发现。

而想要研究其中的奥秘,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仔细观察,视频中的城市在时间上经历了什么变化?(出示课件)生观察、汇报、哦,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是的,当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到处都是亮堂堂的;到了傍晚我们结束一天的学习和工作,夜幕开始降临。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这一课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上的一天”单元中的第一课。

分为二课时教学,本节课属于第一课时,主要是研究地球上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第二课时是要求学生将课后收集的有关哥白尼的故事带到课堂,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交流。

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在探究宇宙奥秘时所付出的艰辛。

这一课属于典型的逻辑推理课。

教材编排思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时地交替呢?教材的目的是要让同学经历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因此教学中要让同学充分地考虑几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一一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二部分:用模拟实验来检验每一种假设。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

可以用地球仪代表地球,用手电筒代表太阳。

对每一个假设进行小组实验。

本节课,我期望引导学生经历一次比较真实的人类探索“昼夜交替”成因的过程。

在这一课之后,本单元还要研究地球自转的方向问题、地球上昼夜温度变化的原因以及昼夜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同学的好奇心强,对实验很感兴趣,而且对昼夜交替现象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基础,他们还有一些生活经验,对于昼夜交替也有一定的联想。

但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是很多的,六年级的同学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们让同学独立去经历这个解释过程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所以我们把本课的目标定位在让同学明白在证据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现象我们可以有多种解释,只有当我们掌握的证据和信息越多的时候,我们的解释才越接近真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经历假设、模拟实验验证、查阅资料求证的探究过程。

3、培养学生大胆假设的科学精神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以及实验验证。

2、难点:通过实验情况以及事实资料,分析昼夜交替成因。

(三)教学准备:课件,手电筒、小地球仪、记录单,教师演示用的手电筒,地球仪。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1)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解释。

(3)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说并尝试解释。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操作模拟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修正自己的假设。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地球仪、去掉灯罩的手电筒、小红旗即时贴。

2、学生准备:小地球仪、去掉灯罩的手电筒、实验记录单、记号笔。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教师谈话:(出示课件,播放宇宙、地球、极昼、极夜、四季不同风景等图片)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它用神奇的力量为我们人类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自然景物与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入地球运动单元,尽情探索地球奥秘吧!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校园美景,激趣生疑。

师:请欣赏一段视频。

(课件播放肇源各个景点的白天、夜晚交替出现的一段视频。

)2、初知“昼夜交替”,揭示课题。

师:从这段视频中,你有什么发现?(这段视频拍的是我们家乡白天和夜晚的景物。

)(生:白天和夜晚是交替出现的。

)师:你的观察力真敏锐!是的,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夜幕降临,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白昼又来临了┉┉昼和夜就这样不停息地交替出现,我们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昼夜交替现象)师:想知道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二、思维碰撞,提出多种假说1、引导思考,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与太阳和地球运动有关。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6)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6)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4、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5、教学准备:小皮球、手电筒、白纸、彩笔、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学生回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是老师到过的地方。

课件出示:先出示白天的图,再出示同一地点夜晚的图,之后同时出示两组图,请同学们回答。

生1:一组是白天,一组是夜晚。

教师:白天我们还称为昼、晚上为夜。

板书“昼夜”教师:请同学们看钟表现在是几点,如果再过12个小时是什么时候?再过12个小时呢?……生:回答教师:从中你发现了社么?生:回答(昼夜是轮流出现的)教师:像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做昼夜交替。

板书:“交替现象”课件出示:展示白天黑天交替的小动画。

教师:是啊,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夜幕降临。

第二天太阳又是东升,白天又来临……他们就是这样无声无息的从不停息的交替出现。

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愿意跟老师一起来探究昼夜交替这种自然现象吗。

课件出示课题(昼夜交替现象)(用两张黑白分明的地区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非常容易的区别它们,从而引出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太阳的东升西落,最后自然的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

)(教学伊始,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联系学生生活,引出昼夜,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下一步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做好铺垫)二、推测假设: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作出假设,同时要求画出示意图。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7)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7)
带器材演示。
活动4
认知实验提示
展示实验温馨提示,并
相机提示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
活动5
明确实验任务,带
明确各小组的实验任
务,带着问题进行实
验;该环节,可酌情把
握是否要演示其中一
种实验
通过思考,提出本组所要
进行第几种假说的验证
实验。
小组长来领材料、实验
记录表,带疑问进行实。
活动6
模拟实验,体验
求证快乐
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认真参与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看这两张照片,它们
分别表示的是什么自
然现象?
认真思考问题并试着回
答。
上课伊始,以美丽的家乡图片切入,
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同时让学生在感受昼夜交替中产
生疑问,继续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活动2、
初知昼夜交替
揭示课题
问:白天过去是什么?
那黑夜过去呢?白天
和黑夜不断地交替出
现象,称为什么?
板书:昼夜交替现象
(教室的门窗关闭,拉
上窗帘,造成一个黑
暗环境);课件出示文字,配乐,实验进行中……
小组长来领材料、实验
记录表,小组合作进行
实验并记录。
四、互动交流,总结实验成果
活动1
台前演示、汇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5)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丨鄂教版 (5)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认识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引导学生提出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猜测,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分析。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判断。

教学重点:能够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并且通过模拟实验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想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初步认识到昼夜交替现象与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视频及PPT,太阳、地球的卡片。

2、学生分组:灯泡、地球仪、太阳与地球的卡片、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1、PPT呈现视频.介绍: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视频,想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同学们,他美吗?知道他的名字吗?关于地球你们知道些什么呢?2、学生交流分享,老师适时评价。

3、教师讲解: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白天,叫昼;背对太阳的一面是晚上,也叫夜。

5、谈话:现在是什么时候?昼过去是什么时候?那夜过去了又是什么时候?昼过去了又是什么时候?同学们,现在你们又知道了什么呢?谁能有自己的话来说一下?你觉得他说得怎样?6、教师揭题并板书:昼夜会不停地交替出现,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教师板书课题)7、关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或是有什么想问的吗?二、探究,提出猜想(一)教师引导,提出问题1.黑板贴上太阳、地球的卡片。

问:同学们,此时谁能标明地球上的昼和夜?(指明学生上台)2追问:此时此刻,两个天体静止不动,昼能变成夜,夜能变成昼吗?(不能)3.师:怎样才能让昼变成夜,夜变成昼呢?教师演示并提示学生(生:因为它们没有动起来)4.师:好,我们让太阳动起来:师演示让太阳围绕地球运动到另外一面,让学生区别昼夜。

问:此时地球上昼夜有变化吗?再回到原点呢?(有昼夜交替)5.教师小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可能产生昼夜交替,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交替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培养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测的能力。

3.培养对天文现象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4.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难点】
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学习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观看视频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

2.问:看到什么?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推测假设
为什么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白天和夜晚会不断交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模拟实验
1.运用实验器材,明白其作用。

2.做模拟实验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资料
阅读资料分析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延伸
1.了解哥白尼的故事,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与同学交流。

2.了解更多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