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掌握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既依赖于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状况,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某一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

按概念的抽象水平可以将概念分为描述性概念和定义性概念两类。

描述性概念是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获得的概念,如“长方形”等;定义性概念的本质性特征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必须通过下定义来揭示,如“偶数”就是通过定义“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来揭示偶数的本质特征的。

不管是哪一类概念,都是小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都将直接影响以后继续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概念具有概括性、准确性、实践性,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对学生能否掌握各种法则、公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能否把那些抽象的、枯燥的概念,恰当灵活地传授给学生,是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举例说明,变抽象为形象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大都抽象地概括了大量的具体材料。

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辨别能力、抽象能力还比较差,按照“先人为主”的原则,能否让学生形成准确的概念十分重要。

教师在举例说明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举例的一般性,要使你的例证,能代表概念所反映的这类事物;二是要求例证的本质特征相当明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如老师在教“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教师应先展示给学生的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

假如你一下子将“正方形”、“长方形”、“菱形”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全部展示给学生,那就会适得其反,造成混乱。

再比如我们教“质数”的概念时,许多老师都喜欢把20以内的“质数”写在黑板上,或打在银幕上,但你千万不要忘记,在为学生提供“奇质数”例证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偶质数”的例子,以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质数”概念。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涉及到数学概念的学习,概念教学的理解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概念教学必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数学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

下面,本文将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一、认知角度下的小学数学概念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水平还比较单纯,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且明确的概念体系,数学概念与平常生活中的概念区别较大。

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以认知角度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认识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事例、情景来引导孩子感受数学概念。

比如,教授加减法时,可以以物品的增减为例,让学生感受“加”“减”操作的实际意义;教授“相等”的概念时,则可以通过比较物品的大小、重量等来让学生体会。

当孩子深入理解了概念的内涵,概念教学才算成功。

从抽象角度来看,数学概念与现实中的事物并没有直接关联,存在着较强的抽象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往往较为困难,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也需要着重抓住这一点。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通过符号、单词来表示的,如加号、负数、平行四边形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感性化的方法引导孩子转换为具体的实物,如利用几何模型来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用金币、糖果等物品来教授“加减法”的概念。

当孩子通过感性地体验与实物的比较来理解抽象概念,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度也会大大提高。

小学阶段,概念教学不仅仅是让孩子对数学概念有简单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角度下,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引导他们思考、探究,使孩子不仅仅是“被动学习”,而是通过“主动学习”逐步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还要让孩子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素养。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认知、抽象和教育角度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技巧,使孩子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升华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掌握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论文

论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坚固基石。

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来说,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更是孩子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障,有利于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存在问题]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概念包罗万象,它们有的需要用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有的需要一定的概括能力,有的又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掌握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了。

在第一学段的概念教学中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来自学生的: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有一定的难度,而这将直接影响孩子们对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来自教师的:教师对数学概念本身就没有一个系统的、清晰的认识,只是跟着教材、教参走,结果在某些问题上自己也拿捏不准,自然会使得孩子们数学概念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糊涂。

同时由于课堂教学在空间、时间上的限制,使得概念教学显得枯燥、乏味,教学也往往只浮于表面。

[解决策略]怎样让这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

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

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

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

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

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

【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法浅议

【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法浅议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法浅议_数学论文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只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将它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时运用自如。

由于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要顺利发展小学数学概念,必须从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和学习特点等来综合研究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达到发展小学数学概念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对于数学学科尤其重要。

不明概念,无法学习数学。

何为“概念”?概念又称“涵义”,它是人类思维的“细胞。

各种能力都是以概念为基础。

何谓”数学概念“?数学概念间客观实际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基本属性在大脑中的反应。

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础。

为学习数学。

学习数学,如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概念基础之上。

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抽象思维形成的阶段上,要使他们全面、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就应该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

教育应该走进小学生思维空间,用适合小学生本身的语言把概念重新展现在他们面前。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把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归纳如下:一、结合生活,从实际中进行概念引入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小学生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小学生从瓣手指到简单的运用计算机,都是在生活中不断总结而学习获得的。

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化小学生的概念基础,就必须熟悉小学生的生活环境。

如在学习比较数值大小时,”2“和”3“的大小,可以把”2颗糖“和”3颗糖“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选择,当学生选择3颗糖时,可以问为什么会选择”3“,这样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比较大小的概念。

其次,还可利用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比较熟悉的一些知识,概括出新的概念。

例如:在引入平行四边形概念时,先出示两组不同长度的四根小木棒,教师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后,然后把这四根小棒钉成一个长方形。

小学数学论文: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论文: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论文: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摘要: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认为数学特别难学。

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

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

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

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

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

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

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

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

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
作用。

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
起正确的概念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
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

通过概念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基本特性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授整数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和
实物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推理
和证明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概念教学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观念。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特点的抽象
和概括,是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观念,避免产生误解和混淆。

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和特性,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关系,避免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产生错误的认
识。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逻辑性的学科,也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并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孩子们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问题。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孩子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算术思维、几何思维和代数思维等。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孩子们运用逻辑关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通过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总结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应该覆盖数学的基本概念。

数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字概念、数数概念、数序概念、大小概念、形状概念等。

数字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数字概念,掌握数的基本单位和数的大小比较。

数数概念是指孩子们学习数数的方法和技巧,如数的起点、步长等。

数序概念是指孩子们学习数字的先后顺序和程度大小。

大小概念是指孩子们学习数的大小关系以及数的比较等。

形状概念是指孩子们学习几何图形的形状特征和分类方法等。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的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反复练习和巩固所学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抽象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深入教授概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

在本文中,将谈论小学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的相关问题。

1. 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在数学学科中,概念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数学的概念是数学思想的核心。

概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科内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点,只有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学科知识。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教授数学概念,为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采用多种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使用具体的事例通过具体的事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概念。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概念时,可以拿出一张长方形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对长方形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2)使用类比法类比法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经常被使用。

该方法可使学生将已知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概念中去。

例如,在教“比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个果汁瓶,其中有2/3的果汁和1/3的水,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比例的分配。

(3)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也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演绎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4)使用图形图形是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数学学习中,图形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教学“矩形”时,可以用标准矩形、金刚石形状的图案、实际物体等多种形象来表现矩形,在形象化的教学中,学生会发现易于理解绕口令中“四角四条边,两对垂直线”的概念。

3. 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概念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运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并应用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摘要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小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必须从感知到表象,再形成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形成正确的概念。

关键词感知表象数学概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小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必须按照其概念的特点和小学生认识的规律来进行教学。

在我多年的一线教学中,经过反复琢磨、总结,现就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各位同仁们一起来研究。

一、提供足够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总是从对具体的学习材料进行充分感知开始的,在多次感知的基础上,对感知材料进行初步概括,这样便形成表象。

表象是从感知向概括思维过渡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一)积极组织学生的感知活动在组织学生的感知活动时,向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要尽可能的多一些,而且,指导学生通过看、听、说、动手操作等活动,提高学生感知效果,便于建立清晰的表象。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硬币、圆形实物、图片等,在课堂上通过比一比大小、量一量周长和直径、算一算每个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的办法进行感知“圆周率”。

(二)引导学生观察思维,由感知形成表象感知具有直观性,表象具有概括性,由感知上升为表象,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

在上例中我通过学生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一系列感知活动后,开始分小组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结果发现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由此概括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一个定数的表象。

二、精心设计概念的引入方法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建立清晰的表象,以形成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就必须认真研究和精心设计概念的引入方法。

(一)联系实际引入概念教学中的许多概念是直接从生活实际中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讲解这些概念时应联系实际引入。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

而数学概念又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

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呢?下面我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概念教学一般都分四个阶段:引入、形成、巩固、发展。

一、概念的引入1、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主要要说明“谁”的几分之几,为了说明这一点,可出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折出它们的二分之一,让学生明白虽然都是二分之一,却表示不同的大小,所以一定要说明“谁”的二分之一。

2、同时,在概念的引入中要格外做到旧知识的迁移。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在以往概念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前一个概念是后一个概念的基础和推理依据,旧概念铺垫不好,就会影响新概念的建立,如,在“整除”概念基础上建立了“约数”、“倍数”概念;由“约数”导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由“倍数”引出“公倍数”,再导出“最小公倍数”。

在几何知识中,由长方形的面积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公式。

3、最后还可以从计算引入新概念。

有些概念不便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而通过计算才能揭示数与形的本质属性。

如,教学“互为倒数”这个概念时,可先出示一组题让学生口算:3×1/3,1/7×7,3/4×4/3,9/11×11/9……,算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都是几个数相乘,它们的乘积都是几。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一、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1.1 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关键。

通过概念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和原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1.2 形成学生数学世界的观念在小学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到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世界的观念,形成对数学的基本认知,为日后更加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1.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概念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欲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数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应当侧重于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些具体的例子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感受和理解数学概念,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形象直观的示范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数学概念,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理解数学概念,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2.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

2.4 授之以渔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运用数学概念,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体系。

3.1 注重概念的延伸和扩展3.2 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帮助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整体把握和理解,避免学生的知识片面化和零散化。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论文一数学概念的确定在小学如何确定或选择应教的数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经验,在选定数学概念时既要考虑到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选择数学概念时应适应各方面的需要。

1.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选择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中有广泛应用的数学概念。

绝大部分的数、量和形的概念是具有广泛应用的。

但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常常变化的。

因此小学的数学概念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当有所变化。

例如,1991年我国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后,原来采用的市制计量单位就不再教学了。

2.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有些数学概念在实际中并不是广泛应用的,但是对于进一步学习是重要的。

例如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不仅是学习分数的必要基础,而且是学习代数的重要基础,必须使学生掌握,并把它们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

3.发展的需要:这里主要是指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身心的需要。

例如,引入简易方程及其解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减少解题的困难程度,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我国的小学数学中,教学方程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生不仅能用方程解两三步的问题,而且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答方法。

这里举一个例子。

要求五年级的一个实验班的38名学生(年龄10.5—11.5岁)解下面两道题: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用每种方法解题的正确率都是91.7%。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解法。

一个中等生的解法:一个下等生的解法:多少米?这道题是比较难的,学生没有遇到过。

结果很有趣。

58.3%的学生用方程解,41.7%的学生用算术方法解。

而用方程解的正确率比用算术方法解的高22%。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解法。

一个优等生用算术方法解:一个中等生用方程解:解:设买来蓝布x米(二)选择数学概念时还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一般地说,数学概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概念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概念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策略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又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知识、智力和能力都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明确所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才能提高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令必须抓好的重要一环,努力改进和加强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小学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又是数学教材结构与小学生数学认识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因素。

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正确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就等于抓住了知识网络结构中的纲,就可以纲举目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既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又要使学生有意义地获取基本概念。

一、概念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1.从心理学角度。

概念的心理表征有一些主要的特征:(1)丰富性。

个体关于某一概念的心理表征往往包括多种不同的成分,比如图像、性质、过程等记忆;(2)个体性。

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心理表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人而异的;(3)相关性。

心理表征的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联系,而并非互不相关的孤立成分;(4)可变性。

对概念的心理表征并非绝对不变的,它也依赖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并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

2.从教学角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容易看出,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各个数学概念恰当的心理表征。

对于新知识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或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先列举大量具体的例子,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归纳出这一类事物的特征,并与己有的概念加以区别和联系,形成对这一特性的一种陈述性的定义,这就是形成概念的过程。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提供适合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从培养数学兴趣、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首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初始的兴趣往往是不高的。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设计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例如数学游戏、趣味数学问题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在设计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感性的、想象的和具体的。

因此,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

例如,在教学数学计数的概念时,可以利用各种实物、图形、图片等来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数量的概念。

在教学几何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在教室里找各种形状的物体、绘制各种形状的图形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掌握形状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内容还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

再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和做题,这种方法强调教师的讲授和学生接受,学生的角色被动。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有效传授知识,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引领下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以下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数学概念本身较为抽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未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进行有效教学。

这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为:教师让学生大量练习题目,重视答案的正确性,而忽视了解题过程中的思考与分析。

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形成机械记忆的学习习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不到提升。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内涵和外延。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概念,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与思考,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下将从教学实践与思考、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再思考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

(2)从认知规律出发,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分析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

这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明确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掌握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既依赖于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状况,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措施。

笔者认为:有效的概念教学应将概念的逻辑联系与学习者认知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或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发展逻辑论证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

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但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使得数学概念的教学相具有相当的难度。

有效的概念教学应将概念的逻辑联系与学习者认知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或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数学概念的特点由于数学概念是人脑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是运用定义的形式来揭露其本质特征的,因而概念就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的来源有两种:一是直接从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反映而得,是排除了一类事物的具体物质内容(如颜色、质地、密度等)以后,反映这类事物在数和形方面的内在的、固有的性质;二是经过多级抽象所获得的。

无论是哪种来源,数学概念都避开了某个事物的具体属性,反映的是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因此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2.数学概念具有概括性。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简明、概括的反映,并且都由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名词或符号来表示,特别是符号表达法,它比文字表达更加简洁、更加凝练,让数学有比别的学科更加简明、清晰、准确的表达形式,用最简洁的形式概括出数学概念的丰富内涵,因此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素养和数学兴趣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常常被忽视,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计算题的讲解,而忽略了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教学。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概念缺乏理解,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设计常常偏重于机械计算,而轻视了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注重概念的引入和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2.教学方法不合适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不科学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方式通常偏重于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形式来进行概念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提高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摘要】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更是学习定律、法则和公式等数学知识的基础;由于数学概念属于理性的东西,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加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前提条件数学概念不仅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概念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现就抓住概念教学的四个有效环节(引入、形成、巩固和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

1.概念的引入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一般采用凭借式,即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抽象。

在引入概念时,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借助充分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中去探究某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即从实际引入概念。

对于发展性概念,一般采用同化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不断积累,智力不断发展,就应指导他们借助已有的概念去认识新的概念,这种“概念同化”就逐渐成为学生获得新概念的主要方式。

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充分复习已学的知识,使新概念在已有的概念中深化,产生新的认识,即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

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我先给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三角形模片并先量一量各边的长,然后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放在一起,于是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教学梯形时,可以从平行四边形入手,让学生将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相比较,突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一梯形的本质属性,这就促成了概念的同化。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找出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实现知识的迁移。

2.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是指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该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获得概念的形式叫做概念的形成。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修改版]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修改版]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是学好数学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条件. 因此,把握数学概念的教学十分重要.一、依据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进行教学数学概念教学必须适合学生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有两种形式,即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时,应以它为依据.1. 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是指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该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获得概念的形式叫做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的过程,简单地概括为“具体―抽象”的过程. 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辨别和概括这两种心理活动,而辨别与概括又贯穿于“感知―表象―概括―概念系统”这一发展过程中. 所以,我们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增强辨别不同正、反例证的能力.例如,一位教师为了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准备了3厘米长的小棒3根,及4厘米、2厘米、8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 教师请学生先用8厘米长的小棒去围三角形,学生发现随便配上哪两根小棒都不能围成三角形. “为什么呢?”“这根小棒太长了,另外两根小棒太短了”. “如果把它们换掉,你们能将它们围成三角形吗?”学生互相讨论,结果围成了各种三角形.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后,师生共同抽象出三条线段围成封闭的图形是三角形的两个本质属性,然后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再通过变式练习,深化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2. 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同化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种使学习者掌握概念的方式叫概念的同化. 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概念,前提是学生已积累了许多初级概念,它不同于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辨别、抽象、分析和概括,一般适用于高年级教学.利用概念同化的方式掌握概念,它是由概念到概念,比较抽象. 所以,我们要采取“加强与表象联系”、“强化新概念的本质属性”等方法,教会学生辨析新旧概念的异同.例如,建立比较小数大小的概念时,可以联系整数大小的比较及学生所熟悉的元、角、分等知识进行教学. 教师可先出示654与543.8321与8436,让学生回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再出示例题,比较2.35元和2.41元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2.35元和2.41元的整数部分完全相同,2.35元的十分位是3,表示3角;2.41元的十分位是4,表示4角,所以2.35元0.059米. 这两道例题都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小数大小的概念.二、使用知识迁移的理论方法进行教学知识迁移是指先前学习的知识对以后学习的知识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知识迁移的理论有:形式训练理论、共同因素理论和概括化理论. 为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注意知识间异同点的揭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水平,实现正迁移,防止负迁移,发挥迁移规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作用.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第一步,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第二步,将平行四边形沿一条对角线或沿一顶点作对边的高,将它分成两部分,然后拼成等积的长方形;第三步,根据等积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底×高. 这条思路和经验,为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迁移作了铺垫. 那么,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时,教师只要适当提示,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两个等面积的三角形,通过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建立联系,自然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三、抓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教学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大致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是形式主义地掌握概念,第二种是概括地掌握概念,第三种是创造性地掌握概念. 因此,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必须抓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一关键,实现概括地或创造性地掌握概念.1. 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指对这一类事物有决定意义的属性. 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这类事物本身必须具备这种属性,否则就不是这类事物;第二,能把这类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譬如,长方体有许多属性,但它的本质属性只有两点:第一,它是个六面体;第二,它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也就是说,长方体必须具备这两个属性,否则它就不是长方体. 显然,这两个属性能把长方体与正方体等其他多边形体区分开来.2. 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指这一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总和. 譬如,分数这个概念的外延是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一般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等对象的总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但它们又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方面.例如,角、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等概念教学. 角:其内涵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它的外延有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直角:内涵指角的两条边成90°的角,它的外延就是90°的角. 锐角:内涵指角的两条边所成的角小于90°,它的外延是指适合0°第二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总结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总结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而概念又是这种思维的语言。

浅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问题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问题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问题论文》摘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及其运算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前提,又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教学中,还应当抓住概念中的某些本质属性,来组织教学过程,课堂练习是教学上的反馈活动,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映信号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及其运算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前提,又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

数学概念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单谈一下概念教学。

一.创设求知情境,导入新课从教育心理学中知道,“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

“兴趣”是内在的动机,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离开了这种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动进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谈不上积极思维,这样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化到主动地去猎取知识,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为教学新概念创造良好的气氛。

二.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语言来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铅笔盒和一块黑板擦,问学生谁大?紧接着,又让学生观察两个棱长分别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块,问学生哪个大?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初步获得了物体有大小的感性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拿出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空纸盒,先将棱长是2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学生便清楚地看到这方木块只占据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间,然后把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正好占满纸盒的整个空间,学生又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空间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就能较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这一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

而数学概念又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

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呢?下面我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概念教学一般都分四个阶段:引入、形成、巩固、发展。

一、概念的引入
1、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主要要说明“谁”的几分之几,为了说明这一点,可出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折出它们的二分之一,让学生明白虽然都是二分之一,却表示不同的大小,所以一定要说明“谁”的二分之一。

2、同时,在概念的引入中要格外做到旧知识的迁移。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在以往概念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前一个概念是后一个概念的基础和推理依据,旧概念铺垫不好,就会影响新概念的建立,如,在“整除”概念基础上建立了“约数”、“倍数”概念;由“约数”导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由“倍数”引出“公倍数”,再导出“最小公倍数”。

在几何知识中,由长方形的面积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公式。

3、最后还可以从计算引入新概念。

有些概念不便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而通过计算才能揭示数与形的本质属性。

如,教学“互为倒数”这个概念时,可先出示一组题让学生口算:3×1/3,1/7×7,3/4×4/3,9/11×11/9……,算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都是几个数相乘,它们的乘积都是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象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其它如比例、循环小数、约分、
通分、最简分数等都可以从计算引入。

二、概念的形成
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因此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

1、概念语言的本质属性
一个数学概念建立后,需要对其本质进行剖析,也就是说要对该概念的本质属性再一一从定义中分离出来加以说明,把握共知要素。

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着重讲解,对概念的名称、符号要交代清楚,也就是说要对概念描述的语言做到准确把握。

如,什么叫循环小数?课本是这样定义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

”这里要抓住两点,一是前提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没关系,二是属性是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且是依次不断的。

明确了这两点就能迅速的判断出某些数字是不是循环小数,如7777.777、7.32132、2.2020020002……这样的小数都不具备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所以都不是循环小数。

而0.324324……、0.146262……具备了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它们都是循环小数。

2.注意比较有联系的概念的异同。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是相互联系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划清了异同界线,才能建立明确的概念。

而对这类概念,应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

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牢固记忆学过的概念。

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给出一些自然数,让学生分别找出这些数的所有约数,在比较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然后根据约数的个数把这些数进行分类,①只有一个约数的,②只有1
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③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即约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最后引导学生根据三类数的不同特点,总结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3、运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

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式的运用,可以使要领的本质属性更加突出,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例如,在三角形概念教学中,通过不同形态(锐
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不同面积,不同位置的三角形与一些类似三角形的图形进行比较,就可以帮助学生分清哪些属于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哪些属于三角形的非本质属性,从而准确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在直角三角形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不同位置不同形态的一些直角三角形如平放,斜放,从而使生理解只要有一个角是直角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三、概念的巩固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

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运用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练习来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的。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但在练习时必须明确每项练习的目的,使每项练习都突出重点,充分体现练习的意图,做到有的放矢,使练习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新学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学概念和形成基本技能,可以设计针对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定式的干扰,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设计变式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设计对比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加深学生对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设计开放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沟通新学概念与其他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促进概念系统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设计综合性练习等。

但千万要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

如学过“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后,可以安排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a. 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237+69=306 502-387=115
306-□=237 387+□=502
□-237=69 □-115=387
这一层是基本练习,它是刚学完新课之后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b. 填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一层是发展练习,它是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概念和初步形成一定的技能之后的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c. 求未知数X。

X+265=930 465+X=710
225=198+X 101= X+37
这一层是综合练习,它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化概念,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由技能到能力的转化。

四、概念的发展。

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因为,一方面概念之间有着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

如: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完“比”后为学生揭示清楚,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概念,复习旧知识。

另一方面,教学概念,既要重视概念的阶段性,又要注意到概念发展的连续性,不要在一个知识段中把概念讲“死”,以免影响概念的发展和提高,也不要过早地抽象而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

要有计划地发展概念的含义,按阶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要使前一阶段的教学为后一阶段的概念发展做好孕伏。

如“除法的意义”,二年级只能让学生认识为:平均分和一个数里面包含着多少个另一个数,只有到了四年级才能让学生抽象出“除法意义”的确切含义。

总之,概念教学的各阶段不能截然分开。

引入后要紧接着形成,形成后要及时巩固,巩固中要加深理解,同时又要为概念的发展作准备。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掌握使用。

优化数学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