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血压监测
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
有创血压监测的优势和不足
1 优势
提供实时、准确的血压监测数据
2 不足
存在感染和出血的风险
有创血压监测的常见途径
常见的有创血压监测途径包括动脉插管、外周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包括检查患者血压、洗手消毒、准备监测仪器和呼叫插管团队。
采血点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采血点是确保有创血压监测成功的关键,需要注意血管情况和患 者的舒适度。
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
有创血压监测是通过插入导管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本节将介绍有创血压 监测的重要性、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什么是有创血压监测?
有创血压监测是一种通过插入导管直接测量患者动脉血压的方法,以便实时 监测患者的血流和循环状态。
为什么需要有创血压监测?
有创血压监测对于需要紧密监测血压的患者非常重要,如术后患者、危重病力传感器连接到导管上,确保固定牢固且位置正确,以获取准确的血压 监测数据。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知识问答健康宣教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知识问答健康宣教什么叫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指将穿刺导管留置在患者的动脉血管内,通过使用测压装置连接压力传感器,接到心电监护仪上,直接显示患者实时血压数值的一种监测方法。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1)复杂大手术后的患者。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3)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
(4)需经常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患者。
(5)心肺复苏术后的危重症患者。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无创袖带测压在哪些方面有区别?(1)区别: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可以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并且能持续、动态准确地反映危重症患者实时的血压变化。
(2)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优点:①对于正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可及早发现其动脉血压的改变;②对于需要经常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患者,可以减少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③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曲线的改变来判断患者实时的心肌收缩力。
不是,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有相对禁忌证的,例如,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患有血管疾病者均不适合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哪些组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系统一共含有四个组件,包括测压装置、加压包、压力传感线和心电监护仪。
动脉穿刺前需要做哪些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及其心理状态。
(2)评估动脉穿刺的部位。
①梯动脉:为首选,易于定位,侧支循环丰富。
②股动脉:搏动清晰,易于穿刺,但有潜在感染的危险,不便于保留。
③肱动脉:穿刺难度较大,但易于固定保留,且并发症少。
④足背动脉:极少栓塞,夹层动脉瘤患者常备选此血管进行穿刺,便于医生在术中比较患者上下肢的血压。
(3)评估监护设备。
①心电监护仪需配备压力模块。
②压力传感线与压力模块相互匹配,可正常连接。
③加压包充气良好、无漏气。
穿刺置管前应做好哪些准备?(1)环境准备:病室内清洁、整齐、安全。
(2)物品准备:压力模块、压力换能器、加压包、压力传感线、肝素盐水(配制方法为从12500U∕2mL肝素钠中取0.33mL加到50OmLo.9%NaCl中,即4U/mL肝素盐水)、无菌治疗盘、无菌治疗巾、无菌手套、合适型号的动脉套管针、透明敷贴、InIL的注射器、1%的利多卡因等。
有创血压监测_技术
导管口方向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 压强。有创测压时准确的测法应是导管口方向与血流方向垂 直。在临床上通常测定动脉压的导管口是迎向血流方向,因此 测出的压力是血管内侧压强与血流流动的动压强之和,其值稍 大于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当血流速度不大时,导管口方向的 影响可忽略。有研究表明在心率增快、血流速度增加以及动 脉管腔由于导管插入而阻塞形成终端动脉时,将造成动脉压力 波的反响、共振,就会使测得的压力值显著高于实际值。
并发症
导管脱落
血管痉挛
感染
出血
穿刺部位用 透明敷贴粘好后, 再用胶布加固, 标明穿刺时间, 并且用约束带和 纸板进行固定, 避免患者躁动及 为患者翻身、吸 痰时,套管针折
叠、脱出。
末梢循环差时,调 整房室温, 肢体 保暖热敷, 观察 穿刺侧手掌部有 无疼痛及皮温、 颜色的变化, 通 过同侧手指套血 氧饱和度动态监 测手部的血运情 况。在进行肝素 冲管时,速度不可 太快,以免血管收 缩,引起缺血、疼 痛。
有创血压监测 ABP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将穿刺管直接插入动脉内, 通过测压管 连接换能器直接测压的监测方法, 能连续、准确地提供动脉收缩 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的数据, 同时能绘制动脉压力曲线,
可随时发现动脉压力变化,还可取动脉血做动脉血气分析。不受 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是危重患者监测的首 选方法。
在建立有创动脉 血压监测后,应严 格无菌操作,加强 穿刺点皮肤的护 理,每日用0.5% 碘伏消毒穿刺点, 并更换透明敷贴。
若有污染应及时 更换,保持局部清 洁干燥。
用肝素稀释液冲 洗测压管,可致患 者凝血时间、凝 血酶原时间和凝 血酶时间延长。 应加强观察穿刺 部位有无渗血!肿 胀等现象,对于老 年和肝肾功能不 良者尤其应注意 有无出血情况。
有创动脉压监测
Company Logo
有创动脉血压测压途径
1 桡动脉 首选途径 Allen 试验 2 肱动脉 3 尺动脉 4 足背动脉 5 股动脉
Company Logo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禁忌症
●出血倾向: ●穿刺局部感染: ●A11en试验阳性:
Company Logo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
血管痉挛
导管脱落
感染
出血
穿刺部位用 透明敷贴粘好后, 再用胶布加固, 标明穿刺时间, 并且用约束带和 纸板进行固定, 避免患者躁动及 为患者翻身、吸 痰时,套管针折 叠、脱出。
末梢循环差时,调 整房室温, 肢体 保暖热敷, 观察 穿刺侧手掌部有 无疼痛及皮温、 颜色的变化, 通 过同侧手指套血 氧饱和度动态监 测手部的血运情 况。在进行肝素 冲管时,速度不可 太快,以免血管收 缩,引起缺血、疼 痛。
文本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设备
连接管道
连接从病人到传感器之间的管道水力学传递通道,可显著 改变整个测压系统的效能,有研究表明最理想的连接是用大口 径尽可能短的硬质导管,不用三通开关直接与传感器相连便可产 生良好的频率效应,但这种连接法临床应用很少。“Paulsen通过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长6英寸(1英寸=2.54cm)的连接管和84英寸 的相比,可以使血压升高10mmHg~25mmHg,但是在临床中用6 英寸的连接管将传感器与动脉插管的末端连接时,会给系统校零、 动脉采血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故在临床应用中应选择高频效应 文本 文本 ,用内径为2.0mm~3.0mm 文本 文本 的传感器 、长约 60cm的硬质连接管为 宜,至多不超过120cm,并保证测压系统内不能有气泡。
有创血压监测
cvp升高的常见原因
1.右心功能低下(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中心静脉压在15cmH2O以上者应注意有无咳嗽及 血性泡沫痰,警惕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的出现,同 时减慢输液速度。
2.肺循环阻力增高,如肺水肿、肺梗死、支气管痉 挛、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狭窄。 3.补液速度过量,速度过快。
4.药物影响(如使用强烈的收缩血管药物时,小静脉收缩, 回心血量相对增加,导致中心静脉压增高)。 5.胸内压升高时(如张力性气胸、血胸或使用呼吸机呼气末 正压呼吸时、气道内吸痰及剧烈咳嗽、病人挣扎和躁动 时)。 6.致腹内压升高的各种疾病,一部分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 病,术后即使血容量不足,中心静脉压也会高于正常值 。此类病人术后中心静脉压也应维持在较高水平。 7.心包压塞、缩窄性心包炎。
• 3. 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空气栓塞。 • 4.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病情不稳时 随时测量并记录。根据测量结果调整输液 速度、补液种类。
• 5. 咳嗽、吸痰、呕吐、躁动、抽搐时均影 响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应安静10~15分钟 后再测量,当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PEEP、吸 气压大于25cmH2O时,胸内压增加,影响 中心静脉压值,测压时可暂时脱开呼吸机 。 • 6. 疑有管腔堵塞时不能强行冲注,只能拔 除,以防血块栓塞。
• 正常值:5-12cmH2O。
监测中心静脉压的目的
• • • • 1.评价右心功能。 2.评价全身循环血容量的多少。 3.作为指导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参考指标。 4.鉴别低血压时少尿或无尿的原因。
临床意义
1.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 5-12cmH2O
2.中心静脉压CVP 2-5cmH2O:右房充盈欠 佳或血容量不足 3。中心静脉压CVP 15-20cmH2O:右心功 能不全
有创血压监测
腋中线
中心静压监测
¾ CVP正常值是5~12cmH2O ¾ CVP<2.5cmH2O,提示右心房充盈欠佳或 血容量不足;CVP>15~20cmH2O,提示右 心功能不良或血容量超负荷。 ¾ CVP不能反映左心功能
x y xy
CVP与BP结合对血容量的评估
CVP 低 低 血压 低 正常 临 床 意 义 有效血容量不足或输液不够,需快速补液 ①有效血容量开始得到补偿;②血容量尚未补偿,但由于儿 茶酚胺的作用,血压可维持正常 有效血容量已补足,休克已纠正 ①有效血容量可能补足,但有轻度心缩无力;②有效循环血 量仍不足,此时可较缓慢输液,使CVP逐渐升至12cmH2O也 是安全的;③血容量已补足,但由于血管收缩剂的作用,肺 容量血管收缩,此时CVP即使在5cmH2O也有可能发生肺水肿, ①输液过多,循环过负,应停止输液,或用利尿剂;②肺容 量血管收缩,肺循环阻力升高,可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
常见BP异常原因
血压降低原因 ¾ 病人基础血压偏低 ¾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不当 ¾ 末梢血管扩张,如发热 ¾ 各种类型的休克 ¾ 术后出现的问题,如血容量不足、活动性 出血、心脏压塞 ¾ 心功能不全、心律紊乱
周围循环监测
¾ 主要是反映人体外周组织灌流状态,目的 是维护周围循环的功能正常。 ¾ 包括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皮肤及肛门的温 差、尿量等。
Swan-Ganz导管监测并发症
¾ 静脉损伤 ¾ 导管打结,缠绕心内结构造成损伤(绝对避免在 气囊充盈状态下拔出导管) ¾ 导管折断 ¾ 气囊破裂 ¾ 心律失常(导管通过右心时 可发生心律失常,常见为室 早、室速) ¾ 血栓形成及肺梗死
¾ 感染 ¾ 心律失常 ¾ 血管损伤 ¾ 空气栓塞 ¾ 血栓形成等
Swan-Ganz导管监测
有创血压监测讲课课件
详细演示有创血压监测的操作步骤,包括设备准备、患 者准备、穿刺部位选择、穿刺操作、导管固定等关键环 节。
指导学员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实训操作,通过模拟操作 等方式,让学员熟练掌握有创血压监测技术。
强调有创血压监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无菌操作 、穿刺角度和深度掌握、并发症预防等,确保操作安全 有效。
VS
数据分析
通过有创血压监测获得的数据可以用于评 估患者的循环系统和心血管功能。医生可 以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如心电图、中心静 脉压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准确地判断 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与无创血压监测的比较
01 02
准确性
有创血压监测直接测量动脉内的压力,因此相对于无创血压监测更为准 确。无创血压监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袖带松紧、测量位置等,可 能存在一定误差。
监测步骤
在开始有创血压监测前,医生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要评估患者的动脉情况,选择合适的插入部位。其 次,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药物,确保无菌操作。在插入导管后,医生要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和位置,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
数据解读与分析
数据解读
有创血压监测提供的数据包括收缩压、 舒张压和平均压。这些数据可以以波形 图或数值形式显示。医生需要了解这些 数据的正常范围和波动情况,以及患者 的基础血压情况,来准确解读数据。
有创血压监测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相对禁忌症
适用于需要连续、准确监测动脉血压 的病人,如休克、重症感染、心肺复 苏后等危重病人。
对于一些病人,有创血压监测可能存 在一定的风险,需谨慎使用。如凝血 功能障碍、局部感染等病人。
绝对禁忌症
对于某些病人,有创血压监测是禁忌 的,如动脉狭窄、动脉瘤等血管疾病 病人。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人群 体,如婴幼儿、孕妇等,也需要根据 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合进行有创血压 监测。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降低感染等并发 症的风险。
有创血压监测(ABP)
降支
降支表示血液经大动脉流向外周
异常动脉压波形
圆钝波主要见于心肌收缩功能低落或血容量不 足。
异常动脉压波形
低平波主要见于低血压休克和低心排综合征。
异常动脉压波形
不规则波主要见于心律失常患者。
异常动脉压波形
高尖波主要见于高血压病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传感器位置
传感器正确位置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线上 传感器低于右心房,血压读数升高 传感器高于右心房,血压读数降低
护理要点
1、动脉测压管的各个接头连接要旋紧,防止脱开或渗漏,并置于无菌治 疗巾内。
2、换能器零点校正,应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位置一致。 3、为保证动脉测压管的通畅,应用1%肝素盐水定时冲洗,加压袋的压
力大于300mmHg。 4、当动脉波形出现异常、低钝、消失时,考虑动脉穿刺针处有无打折或
血栓堵塞现象。处理:揭开皮肤保护膜,若有堵塞应先抽回血在进行 冲管,防止凝血块冲入动脉内,并用酒精消毒,待干后贴上皮肤保护 膜。 5、动脉测压管内严禁进空气,应定时检查管道内有无气泡。 6、定时观察穿刺肢体的血运情况(肢体有无肿胀、颜色、温度异常、局 部不宜包扎过紧,以免发生肢端坏死)。 7、为了防止感染,每次抽血标本时,严格无菌技术。
经皮桡动脉穿刺法
(一)Allen试验 清醒患者可嘱其握拳,同时压迫桡、尺动脉。
松开拳头,放松尺动脉一侧,如5秒内手掌颜色由苍 白变红,则表示桡动脉侧支循环良好,若超过10 秒以上应禁忌穿刺置管。具体步骤如下图:
经皮桡动脉穿刺法
(一)Allen试验 清醒患者可嘱其握拳,同时压迫桡、尺动脉。
松开拳头,放松尺动脉一侧,如5秒内手掌颜色由 苍白变红,则表示桡动脉侧支循环良好,若超过 10秒以上应禁忌穿刺置管。具体步骤如下图:
有创血压监测(IBP)在PICU危重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有创血压监测(IBP)在PICU危重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一、有创血压监测(IBP)的基本原理有创血压监测(IBP)是指通过将导管插入动脉腔内直接监测患者的动脉压力情况。
IBP 采用的传感器为压电式传感器,能够将动脉压力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监护仪显示出来。
这种监测方式具有信号稳定、准确性高等特点,因此在重症监护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IBP在PICU危重患儿中的应用1. 精准监测患儿血压变化在PICU中,危重患儿的血压变化可能会非常快速,并且常常需要实时监测。
IBP能够实时、连续地监测血压的变化,为医护人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通过IBP监测,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儿的血压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确保患儿的血压在安全范围内。
2. 评估重症患儿的病情重症患儿的血压情况常常是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IBP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血压数值,有助于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制定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
3. 监测危重患儿在手术或特殊治疗过程中的血压状况在PICU中,很多危重患儿需要接受手术或特殊治疗,这些过程中患儿的血压情况需要得到严密监测。
IBP能够提供稳定、准确的血压数据,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且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随时掌握患儿的血压情况,确保手术或治疗的顺利进行。
三、IBP在PICU中的护理工作1. 导管插入后的护理IBP的监测需要通过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腔内来实现,因此导管插入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导管插入部位是否有出血、感染等情况,并做好局部消毒和包扎护理,确保导管插入部位的清洁和无菌。
2. 精心选择监测部位在进行IBP监测时,需要精心选择监测部位。
一般来说,常用的监测部位为股动脉、桡动脉等,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保证监测的准确性。
3. 定期校准监护仪IBP的监测结果需要依赖于监护仪的准确性,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监护仪进行校准。
定期校准监护仪能够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抽出针芯,捻转同时推进外套管。注意: 不能 有阻力,必须套管尾端有血流畅出。
拔出针芯前压迫血管远端,松开后见血流畅快 速连接装置
局部再次消毒后无菌敷料粘贴,胶布固定
有创动脉压监测
第11页
正常人动脉波形
有创动脉压监测
第12页
动脉波形解读
压力向外周动脉传导比血流快, 压 力传输速率为10m/s, 而血流速率为 0.5m/s, 故身体各部动脉波形有差异, 越 远端动脉压力脉冲抵达越迟, 上升支越 陡, 收缩压越高, 舒张压越低, 但重搏切 迹越不显著。
取决于置管时间、导管粗细、材料、是否重复穿刺、 导管固定、穿刺部位相关,与穿刺方式无关;
桡动脉20%~50%,留置20小时为25%。20~40小时 为50%;
尺动脉供血良好则对患者无影响,而且绝大多数能够 再通;
防治办法: ALLEN试验、熟练穿刺、排尽空气、固定 良好、冲洗良好、发觉缺血尽早拔出导管、必要时手 术取栓或20%硫酸镁局部湿敷,4~5次/d,或用神灯照射, 3次/d,每次15min,加用改进微循环药品如罂粟碱等,有 微血管病变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缺血坏死,应仔细 观察等。
试验: 相关桡动脉与尺动脉完整 性检验
操作过程: 检验者压迫患者桡动脉与尺动 脉,要求患者重复握拳直至手掌发白, 检验者松开患者桡动脉或尺动脉,观察 患者手部循环及皮肤颜色恢复情况,对 另一动脉重复相同检验
结果: 手部颜色应在6秒钟之内恢复
有创动脉压监测
禁忌症
1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 2凝血功效障碍: 对已使用抗凝剂患者最
好选取浅表或肢体远端血管 3患有血管疾病病人如脉管炎等 4手术操作包括同一部位 5ALLEN试验阳性者禁忌行桡动脉穿刺
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
有创血压监测设备
包括导管和血压测量系统,用于直接测量患者的动 脉血压。
无创血压监测设备
包括袖带和电子血压计,用于间接测量患者的血压。
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1 严格的无菌操作
确保插入导管和仪器的过 程严格无菌,以减少感染 风险。
2 合理的导管位置选择 3 定期的监护和记录
选择适当的动脉插管部位, 避免出现并发症。
创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创动脉血压的数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生理状态、体位的改变、 药物的使用等。这些因素需要被纳入考虑。
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常见方法
有创直接测量法
通过将导管插入动脉并连接到监测系统,直接测 量患者的动脉压力。
无创间接测量法
通过使用袖带和听诊器等设备,间接测量患者的 血压。
创动脉血压监测设备
密切监测患者的动脉血压 变化,并进行详细记录。
结论
通过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并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测创动脉血压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实践,通过测量患者动脉血压来评估心血 管功能和疾病进程。
什么是创动脉血压
创动脉血压是指通过将导管插入动脉中,直接测量患者的血压。相比非侵入 性监测方法,它提供了更准确和可靠的血压数据。
为什么监测创动脉血压重要
创动脉血压监测可以提供及时的血压变化信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以及响应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原理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有创动脉血压比无创血压高2-8cmHg,危重病人可高10-30cmHg.)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将穿刺管直接插入动脉内,通过测压管连接换能器直接测压的监测方法,能连续、准确地提供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的数据,同时能绘制动脉压力曲线,可随时发现动脉压力变化,还可取动脉血做动脉血气分析。
不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
是危重患者监测的首选方法。
二、适应症1、各类危重患者和复杂大手术及有大出血的手术。
2、体外循环直视手术。
3、低温治疗或需控制性降压的手术。
4、严重低血压、休克需反复测量血压的患者。
5、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的患者。
6、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
7、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
8、选择性造影,动脉插管化疗时。
三、优点1、直接动脉压力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准确可靠,随时取值。
2、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能力。
3、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可及早发现动脉压的突然变化。
4、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患者痛苦。
四、缺点1、费用较高2、动脉穿刺相关性并发症3、出血,血肿。
4、血栓形成,气体栓塞,动脉栓塞。
5、动静脉瘘。
6、感染。
五、禁忌症1、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2、凝血功能障碍:对已用使抗凝剂患者,最好选用浅表且处于肌体远端血管;3、患有血管疾病的病人,如脉管炎等;4、手术操作涉及同一部位;5、ALLEN试验阳性者禁忌行桡动脉穿刺测压。
六、动脉内置入导管的部位: 常用于桡动脉、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其中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股动脉。
七、Allen试验检查尺动脉侧支循环情况采用Allen试验进行,具体方法:(1)抬高上肢,检查者用手指同时压迫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以阻断血流。
(2)让患者放松,握拳动作数次,待静脉充分回流后将手伸展,此时手掌肤色发白。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操作标准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操作标准
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监测手段,用于连续监测患者的动脉血压变化。
操作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专用的创动脉血压监测设备,包括动脉穿刺针、导管、连接管、压力传感器、监测仪器等。
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无菌状态。
2. 患者准备,在进行创动脉血压监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解释和沟通,获得其同意。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皮肤完整性、凝血功能等方面的评估,确保患者适合进行创动脉血压监测。
3. 操作步骤,进行创动脉血压监测时,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然后将动脉穿刺针插入患者的动脉血管,通过导管连接至压力传感器和监测仪器。
在连接完成后,需要进行零点校准和波形检查,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4. 监测过程,在创动脉血压监测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波形和数值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同时要保持
导管通畅,避免气泡和血栓的形成。
5. 拆除过程,当不再需要进行创动脉血压监测时,需要谨慎拆除监测设备,避免导管脱出时出血或感染的发生。
拆除后要及时进行穿刺部位的处理和包扎。
总的来说,创动脉血压监测技术操作标准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监测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同时也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做好沟通和护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创血压监测操作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触摸脉搏强弱。
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对疾病的认识,对动脉血压监测有无恐惧、担心。
3、评估动脉测压管是否通畅,测压系统连接是否密闭、有无气泡、血栓等。
[操作步骤]
1、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测压的目的和意义。
2、将0.9氯化钠溶液500ml置入加压袋中,充气300mmHg(加压泵显示绿区),测压套件连接盐水排气,确保整个系统密闭无气泡连接动脉导管,并打开动脉套管开关。
3、换能器一端连接监护仪,另一端连接测压套件。
4、冲洗导管后,将换能器放置于患者心脏水平,通过三通将换能器与大气相通,通过监护仪矫正零点,显示“0”后调整三通与动脉端相通。
5、测量动脉血压,观察波形并记录。
6、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防止血栓形成而堵管。
生理盐水应每天更换,若管道堵塞,切忌强行用力冲洗,以免将血栓冲进血管造成不良后果。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说明动脉测压管的注意事项,适当限制患者的肢体活动,以免动脉导管脱出。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
科室工作修订
修订时间20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