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比较-真武汤和实脾散
《方剂学》单选题100道
《方剂学》单项选择题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是: [ C ]A《五十二病方》 B《普济方》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医方集解》2、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 [ D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备急千金要方》 D《伤寒杂病论》3、下列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 D ]A汗法 B和法 C消法 D固法4、理中丸变化为人参汤属于: [ C ]A药味增减的变化 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 D药味、药量均有变化5、下列哪项不属于汤剂的特点: [ C ]A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 B便于随证加减C便于服用或携带 D适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6、下列哪项属于臣药的涵义: [ A ]A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B用以消除或减弱方中药物毒、副作用的药物C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D能引领方中药物至特定病所的药物7、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 D ]A 1:2B 2:1C 3:2D 1:l8、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宜选: [ C ]A苏子降气汤 B定喘汤 C小青龙汤 D苓甘五味姜辛汤9、原书服法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的方剂是: [ C ]A杏苏散 B桑杏汤 C银翘散 D香薷散10、桑菊饮的功效是: [ B ]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C辛凉宣肺,情热平喘 D宣利肺气,疏风止咳11、“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是: [ B ]A补中益气汤 B败毒散 C增液汤 D清暑益气汤12、具有峻下热结功效的方剂是: [ B ]A调胃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大柴胡汤 D小承气汤13、十枣汤的最佳服药时间是: [ D ]A饭后服 B饭前服 C睡前服 D清晨空腹服14、下列方剂中不用大黄的是: [ D ]A黄龙汤 B温脾汤 C麻子仁丸 D济川煎15、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为辨证要点的方剂是: [ C ]A黄龙汤 B济川煎 C麻子仁丸 D五仁丸16、大柴胡汤重用生姜,是由于症见: [ D ]A往来寒热 B胸胁苦满 C郁郁微烦 D呕不止17、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煎法均为: [ B ]A水煎 B水煎,去滓再煎 C酒煎 D酒水各半煎18、四逆散中一升一降配伍的药物是: [ C ]A柴胡配芍药 B柴胡配甘草 C柴胡配枳实 D芍药配甘草19、半夏泻心汤中所用“姜”是: [ A ]A干姜 B生姜 C姜炭 D煨姜20、玉女煎中石膏配伍熟地的作用是: [ B ]A滋阴降火 B清胃滋阴 C清胃凉血 D清胃泻火21、龙胆泻肝汤中多用苦燥渗利伤阴之品,为使祛邪不伤正,故方中伍用: [ D ]A熟地、麦冬 B熟地、当归 C生地、麦冬 D生地、当归22、立法用药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方剂是: [ B ]A败毒散 B芍药汤 C白头翁汤 D葛根芩连汤23、凉膈散的组成中含有: [ C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增液汤24、白虎汤主治: [ A ]A阳明气分热盛 B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C三焦火毒炽热 D热毒充斥,气血两燔25、体现“透热转气”治法的代表方是: [ D ]A银翘散 B桑菊饮 C白虎汤 D清营汤26、下列关于理中丸的主治证,哪一项是错误的: [ B ]A中焦虚寒证 B虚劳里急证 C小儿脾虚慢惊 D阳虚失血证27、当归四逆汤的功效是: [ A ]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活血化瘀,温经止痛C养血益气,温经化瘀 D温经散寒,除湿止痛28、最能体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理论的方剂是: [ A ]A肾气丸 B六味地黄丸 C一贯煎 D大补阴丸29、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用量比例为: [ C ]A 5:1B 6:1C 1:5D 1:630、四物汤组成药物中无: [ B ]A熟地 B生地 C当归 D川芎31、“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剂是: [ C ]A白虎汤 B桂枝汤 C补中益气汤 D归脾汤32、治疗心脾两虚、脾不统血之月经不调的首选方剂是: [ B ]A四物汤 B归脾汤 C逍遥散 D黄土汤33、主治喑痱证的方剂是: [ D ]A龟鹿二仙胶 B右归丸 C大补阴丸 D地黄饮子34、黄芪在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意义主要是: [ A ]A补气升阳 B补气利水 C补气摄血 D补气行血35、防风在玉屏风散中的作用是: [ B ]A疏风透疹 B祛风解表 C祛风解痉 D固表御风36、属于固涩剂适应范围的病证是: [ B ]A血热崩漏 B肺虚久咳 C火动遗精 D伤食泄泻37、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者,治宜首选: [ B ]A四神丸 B真人养脏汤 C芍药汤 D桃花汤38、具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功效的方剂是: [ A ]A桑螵蛸散 B金锁固精丸 C缩泉丸 D肾气丸39、固冲汤的主治证是: [ B ]A肝气郁滞,冲脉不固证 B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证C肺气不足,冲脉不固证 D肾气不足,冲脉不固证40、酸枣仁汤的组成中无: [ B ]A川芎 B朱砂 C茯苓 D知母41、天王补心丹的君药是: [ A ]A生地 B熟地 C当归 D黄芪42、朱砂安神丸服法的注意事项是: [ D ]A宜多服 B宜久服 C宜少服 D不宜多服、久服43、苏合香丸主治: [ B ]A闭证 B寒闭证 C热闭证 D热极生风证44、安宫牛黄丸的原书用法,若脉实者,用何药煎汤送下: [ C ]A苏叶、荆芥 B生姜、大枣 C银花、薄荷 D桑叶、菊花45、治疗梅核气的代表方为: [ A ]A半夏厚朴汤 B养阴清肺汤 C越鞠丸 D麦门冬汤46、金铃子散的主治证是: [ B ]A肝火犯胃证 B肝郁化火证 C肝郁气滞证 D肝郁血虚证47、定喘汤中清泻肺热的药物是: [ C ]A石膏、知母 B桑白皮、地骨皮 C桑白皮、黄芩 D地骨皮、黄芩48、血府逐瘀汤主治的病证是: [ C ]A膈下血瘀证 B少腹血瘀证 C胸中血瘀证 D头部血瘀证49、补阳还五汤原书用黄芪的量是: [ D ]A一两 B二两 C三两 D四两50、产后血虚寒凝,瘀阻胞宫的腹痛,宜选: [ A ]A生化汤 B温经汤 C四物汤 D归脾汤51、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治宜选: [ D ]A归脾汤 B黄土汤 C固冲汤 D温经汤52、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功效的方剂是: [ D ]A理中丸 B补中益气汤 C归脾汤 D黄土汤53、具有“凉血止血,利水通淋”功效的方剂是: [ B ]A八正散 B小蓟饮子 C导赤散 D槐花散54、川芎茶调散主治: [ A ]A外感风邪头痛 B肝阳上亢头痛C瘀血阻络头痛 D血虚不荣头痛55、镇肝熄风汤主治证脉象应为: [ D ]A弦滑 B滑数 C弦涩 D弦长有力56、治风疹、湿疹,宜首选: [ A ]A消风散 B败毒散 C犀角地黄汤 D黄连解毒汤57、大定风珠主治: [ A ]A阴虚风动证 B肝风上扰证 C热极动风证 D肝阳上亢证58、治疗外感凉燥证,宜首选: [ D ]A麻黄汤 B桂枝汤 C桑杏汤 D杏苏散59、养阴清肺汤主治: [ C ]A肺热实喘证 B肺有伏火证 C白喉 D风温咳嗽证60、清燥救肺汤之君药是: [ A ]A桑叶 B桑叶、麦冬 C枇杷叶 D石膏61、麦门冬汤的功效是: [ A ]A滋养肺胃,降逆下气 B养阴清肺,解毒利咽C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D益胃生津,降逆止咳62、增液汤的药物组成是: [ B ]A人参、麦冬、生地 B玄参、麦冬、生地C人参、天冬、生地 D沙参、麦冬、生地63、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础方是: [ A ]A平胃散 B藿香正气散 C香砂六君子汤 D三仁汤64、患者上吐下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治宜首选: [ B ]A平胃散 B藿香正气散 C三仁汤 D葛根芩连汤65、茵陈蒿汤中配伍大黄的作用是: [ D ]A泻热通便 B清热泄火 C活血祛瘀 D降泄瘀热66、三仁汤中杏仁的作用是: [ A ]A宣降肺气以化湿 B宣降肺气以通便C宣降肺气以平喘 D宣降肺气以调水67、八正散中大黄的作用是: [ D ]A泄热降火 B攻导大便 C清热解毒 D泻下湿热68、三仁汤主治证属于: [ A ]A湿重于热 B热重于湿 C湿热并重 D湿热蕴毒69、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 D ]A发汗解表 B温经通脉 C调和营卫 D温阳化气,解表散邪70、真武汤的功效是: [ A ]A温阳利水 B益气固表 C祛风行水 D健脾化饮71、既治风水,又治风湿的方剂是: [ D ]A独活寄生汤 B大秦艽汤 C消风散 D防己黄芪汤72、完带汤主治: [ A ]A白带证 B黄带证 C黑带证 D赤带证7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祛痰剂的分类: [ C ]A温化寒痰 B治风化痰 C燥湿和胃 D润燥化痰74、温胆汤的功效是: [ C ]A燥湿行气,软坚化痰 B清胆利湿,和胃化痰C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D清热化痰,宽胸散结75、症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治当首选: [ B ]A泻白散 B止嗽散 C定喘汤 D苏子降气汤76、枳实导滞丸主治证是: [ B ]A食滞胃脘证 B湿热食积证 C脾虚食积证 D酒积伤脾证77、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是: [ B ]A清热解毒 B清热散结 C疏散风热 D消痈散结78、寒热错杂,正气虚弱的久泻久痢,宜选用: [ D ]A芍药汤 B真人养脏汤 C四神丸 D乌梅丸79、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身热凛寒,苔薄白,脉数有力,宜选用: [ B ]A五味消毒饮 B仙方活命饮 C黄连解毒汤 D四妙勇安汤80、阳和汤的主冶病证不包括: [ D ]A贴骨疽 B流注 C鹤膝风 D大头瘟B型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方剂14-15加填空题(你懂的)
1、清胃散与玉女煎在组成、功用、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答:清胃散:生地黄,当归身,杜丹皮,黄连,升麻。
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两者同治胃热牙痛。
但清胃散功用清胃凉血,重在清胃火,以黄连为君,属苦寒之剂,配伍升麻,意在升散解毒,兼用生地、丹皮等凉血散瘀之品,功能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炽盛的牙痛、牙宣等症:玉女煎功用清胃热,滋肾阴,以清胃热为主,而兼滋肾阴。
故用石膏为君,配伍熟地、知母、麦冬等滋阴之品,属清润之剂,功能清胃火,滋肾阴,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的牙痛及牙宣诸症2、四物汤的功用与主治、配伍特点是什么?方中何药是血中之血药,何药是血中之气药?答: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功用: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证。
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或经闭不行,脐腹疼痛,面色、唇爪无华,舌淡,脉细弦或细涩配伍特点:本方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与辛甘之当归、川芎相配,动静相宜,重在滋补营血,且补中寓行,使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
熟地、白芍是血中之血药,当归、川芎是血中之气药。
3、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在组成、功用、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答: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肾气丸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六味地黄丸和肾气丸均滋补肝肾。
但六味地黄丸功用填精滋阴补肾,主治由肾阴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等症状。
肾气丸功用补肾助阳,化生肾气,主治由肾阳不足所致的腰痛脚软,半身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反多等症。
4、逍遥散与一贯煎在组成、功用、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答: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逍遥散与一贯煎均能疏肝理气,主治肝郁不舒之胁痛。
但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三者并重,主治肝郁兼血虚、脾虚之胁肋疼痛,常兼有头痛目眩、神疲食少等症;一贯煎则重在滋养肝肾之阴,主治阴虚气滞之胁肋疼痛,而见咽干口燥、吞酸吐苦者。
考研中医综合备考:中医综合方剂比较(大全)
考研中医综合备考:中医综合方剂比较★1 麻黄汤和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有汗出之表虚证。
★2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
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
★3 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
但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陪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蒿芩清胆汤以青蒿、黄芩配赤茯苓、碧玉散,于和解之中兼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4 四逆散和小柴胡汤同为和解剂,同用柴胡、甘草。
但小柴胡汤用柴胡配黄芩,解表清热作用较强;四逆散则柴胡配枳实,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作用较著。
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
★5 犀角地黄汤和清营汤均以犀角、生地为主,以治热入营血证。
但清营汤是在清热凉血中伍以银花、连翘等轻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热转气”之意,适用于邪初入营尚未动血之证;犀角地黄汤配伍赤芍、丹皮泻热散瘀,寓有“凉血散血”之意,用治热入血分而见耗血、动血之证。
★6 仙方活命饮和普济消毒饮均属于清热解毒剂。
但普济消毒饮所治为大头瘟,系肿毒发于头面者,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法,并佐以升阳散火,发散郁热;仙方活命饮则痛治阳证肿毒,于清热解毒中,伍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对痈疮初起更宜。
★7 左金丸和龙胆泻肝汤皆用于肝经实火,胁痛口苦等证。
但左金丸主要用于肝经郁火犯胃之呕吐吞酸等证,有降逆和胃之功,而无清利湿热作用,泻火作用较弱;龙胆泻肝汤主要用于肝经实火上攻之目赤耳聋,或湿热下注之淋浊阴痒等症,有清利湿热之功,而无和胃降逆作用,泻火之力较强。
治疗严重脾肾阳虚的经典方子
治疗严重脾肾阳虚的经典方子
治疗严重脾肾阳虚可辨证服用真武汤、实脾散等。
脾肾阳虚多因久病,耗伤脾肾之阳;或久泄久痢,脾阳损伤,不能充养肾阳;或水邪久踞,肾阳受损,不能温暖脾阳,终致脾阳、肾阳俱虚。
脾肾阳虚患者表现为腰膝、下腹冷痛,久泄久痢,或五更泄泻(在黎明前腹泻),完谷不化(大便中有较多没消化的食物),便质清冷,或全身浮肿,小便不利(小便不顺畅),形寒(身体寒冷)肢冷,面色白。
偏于肾阳虚者可用真武汤,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组成,具有温阳利水(增补体内阳气,促进水液循环)的功效,用于脾肾阳虚,水湿泛溢。
偏于脾阳虚者可用实脾散,由厚朴、炒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的功效,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的阴水。
以上药物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
如有相关病情,建议在专业医师辨证指导下治疗,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更新时间:2022-08-24。
“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
“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
《方剂学》“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如下:
(1)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方歌:苓桂术甘仲景剂,温阳化引又健脾,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2)真武汤
组成:茯苓、芍药、生姜、白术、炮附子。
方歌:真武苓术附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脾肾阳虚水气停,腹痛悸眩瞤惕恙。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
配伍意义:佐以芍药,一者利小便以行水,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治筋肉瞤动,四者防止温燥药物伤耗阴津,以利久服缓治。
(3)实脾散
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炮附子、白茯苓、炮干姜、炙甘草、生姜、大枣。
方歌:实脾温阳行利水,干姜附苓术草随,木瓜香槟朴草果,阳虚水肿腹胀祟。
(+生姜、大枣)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中药真武汤方剂
中药真武汤方剂真武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历史悠久,用途广泛。
据古医书记载,真武汤方剂起源于唐代,最初是由达摩祖师传入中医领域的。
真武汤方剂是一种温补中气的药方,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增强身体的中气,从而达到治疗脾胃虚弱、体弱乏力等病症的作用。
成分真武汤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等中药材。
这些中药材各有其功效,共同配伍后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以达到滋补中气的目的。
1.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气生津、健脾益胃的功效,是真武汤方剂中的主要药材,能够增强身体的阳气。
2.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健脾的作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茯苓:具有补气益肾、健脾利湿的功效,能够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4.白术: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利水消肿的作用,能够帮助消化吸收,增强脾胃功能。
5.炙甘草:具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能够增加方剂的药性。
适用症状真武汤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弱乏力、食欲不振、气虚赢弱等症状。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规律,很多人出现了脾胃虚弱的情况,感到体力不支、精神不振。
此时可以考虑服用真武汤方剂,通过温补中气,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注意事项1.剂量:服用真武汤方剂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来调理,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2.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药物并就医。
3.禁忌人群:对药品中的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禁忌使用。
4.搭配药物:在服用真武汤方剂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以免产生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真武汤方剂是一种温补中气的药方,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弱乏力等症状。
在使用时应遵医嘱,注意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禁忌人群不宜服用。
希望本文对真武汤方剂有所了解,并且在实际使用中有所帮助。
方剂类方比较
1.败毒散:兼益气扶正,宣肺止咳,是益气解表法的代表方。
用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正气不足而见憎寒壮热,无汗,头身重痛,咳痰声重,脉浮重按无力等证者。
2.九味羌活汤:兼能清里热,用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而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等证者。
3.同:均能疏风散寒,祛湿解表。
用治外感风寒湿邪之证,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等证候为特征者。
4.大承气汤:硝、黄相须为用,且大黄后下,泻热攻积力强,功善峻下热结;主治实热、积滞壅结肠胃所致之阳明腑实证及热结旁流、痉病、热厥、发狂,以痞、满、燥、实证俱在为特征者。
5.调胃承气汤:无枳、朴,大黄同煎,芒硝后下并加重用量,再加炙甘草和中调胃,使下不伤正,故泻热攻下之力较为缓和,功能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燥热实结,而痞满不甚者。
6.同:均能清泻热结,用治阳明实热,积滞内结之便秘证;临证以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苔黄厚,脉实有力等证候为特征。
7.小柴胡汤:功善和解少阳,透表力强,并能益气和胃,扶正祛邪;用治少阳病半表之邪偏重,兼胃虚气逆者,证每多伴有咽干目眩,不欲饮食等证候。
8.蒿芩清胆汤:清胆热之力较强,并能利湿化痰,理气宽胸,多用治少阳病胆热偏盛,兼有湿热痰浊阻滞之证,临证并见寒轻热重,吐酸苦水,甚或黄涎,舌红苔腻,脉弦滑数等证。
9.同:两方均能和解少阳;用治邪犯少阳,机枢不利而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脉弦等少阳证者。
10.四逆散:治邪热内传,阳气内郁不达四末所致之“四逆”证。
其冷在肢端,不过肘膝,故以透解郁热,调和肝脾治疗以输布阳气透达四肢。
11.四逆汤: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失以温养之“四肢厥逆”证。
其肢冷严重,冷过肘膝,并见一身虚寒征象。
故急用大辛大热以回阳救逆,以速达回阳之效,使阳复厥除。
12.当归四逆汤:治血虚阳弱,寒凝经脉之“手足厥寒”证。
其寒不在脏,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轻,并见面白舌淡,脉细等。
故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法,使阴血充,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脉亦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3.0
芍药汤以苦寒清热,配以行气活血之品组方,功善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湿热痢疾,气血失和而见下痢、赤白相兼、腹痛里急、肛门灼热者。
5.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的鉴别?相同点:二者均为降气平喘之剂。
不同点:定喘汤用宣肺之麻黄,与敛肺之白果相伍,配以清热化痰,降气平喘之品,而成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之剂,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
苏子降气汤以降气消痰之苏子为主,配以下气祛痰,温肾纳气之品,主治上实下虚,而以上实为主之喘咳。
6.五苓散和猪苓汤的鉴别?相同点:五苓散与猪苓汤均含泽泻、猪苓、茯苓三药,为利水渗湿的常用方剂,可治疗水湿内停之小便不利、身热口渴。
不同点:五苓散主治蓄水证,因太阳之表未解,故配伍桂枝解散风寒而温阳化气,白术健脾燥湿,共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
猪苓汤证乃因邪气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而成里热阴虚、水湿停蓄之证,故配伍滑石清热利湿,阿胶滋阴润燥,共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
7.清胃散与玉女煎的鉴别?相同点:两方均治牙痛。
不同点:清胃散主治胃火牙痛,症见牙痛喜寒恶热,牙宣出血,牙龈红肿溃烂,唇口颊腮肿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胃凉血;药用黄连为君,直泻胃火,升麻为臣,清胃泻火解毒,生地凉血滋阴,当归养血和血,并能引血归经,丹皮清热凉血,共达清胃凉血之效。
玉女煎则主治胃热阴虚牙痛(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症见牙痛齿衄,烦热干渴,舌红而干,脉浮洪滑大,治宜清胃滋阴;方以石膏泻胃火为君,熟地滋肾水为臣,知母泻火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牛膝补肾并引血下行,共奏清胃养阴之效。
8.逍遥散与柴胡疏肝散的鉴别?相同点:二者都能疏肝解郁,治疗肝郁气滞。
不同点:柴胡疏肝散是由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主治肝气郁滞证。
主要表现为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
逍遥散由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主治肝郁脾虚血瘀证,主要表现为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方剂学有关知识点小结
方剂学有关知识点小结(仅供各位同学学习参考,不作为准备考试用)备注:1.有些方不一定是大纲要求的一、二类方,但以下资料涉及到的有可能是临床常用方,不为考试专备。
2.请不要上传至网上,若发现有同学上传,必人肉并追杀。
3.方剂学习的终极目标----“心中有法,心中无方”,希望同学们早日修练成功!温病治疗大法及代表方归纳1.卫分病证——“在卫汗之可也”——银翘散。
2.气分病证——“到气方可清气”——白虎汤。
3.营分热证——“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清营汤。
4.血分热证——“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补益剂比较小结一、补气方四君子汤——专补中气,平补不峻——脾胃气虚之轻证参苓白术——益气渗湿,长于止泻——脾胃气虚挟湿证补中益气——补气力强,升阳举陷——气虚发热虚陷证生脉散——补肺敛肺,气阴两补——肺之气阴亏虚证玉屏风散——益气实卫,固表止汗——表虚卫外不固证完带汤——健脾舒肝,祛湿止带——脾虚肝郁湿停证二、补血方四物汤——重在补血,兼行血和血——营血虚滞基础方归脾汤——心脾两补,且气血双补——心脾虚脾不统血当归补血——重在补气,益气而生血——血虚所致发热证三、气血双补方炙甘草汤——养血益气,滋阴而复脉——心气血阴阳虚证八珍汤——气血双补,四君加四物——肝脾气血两虚证四、补阴方六味地黄——补肾滋阴,且三补三泻——肾阴亏虚基础方大补阴丸——滋阴降火,而培本清源——肝肾阴虚火旺证一贯煎——滋阴补肝,佐疏肝止痛——肝阴不足肝郁证左归丸——填补真阴,且阳中求阴——真阴不足纯虚证五、补阳方肾气丸——补肾助阳,且阴中求阳——肾阳亏虚基础方右归丸——温补肾阳,且填补精血——肾阳不足纯虚证六、阴阳并补方龟鹿二仙——滋阴补阳,且益气养血——肾之阴阳亏虚证地黄饮子——阴阳双补,且化痰开窍——肾虚痰阻喑痱证治痢方比较败毒散——解表治痢——寒湿痢疾初起有表。
芍药汤——调气血清肠治痢——湿热痢。
白头翁汤——凉血解毒治痢——热毒痢。
方剂学
方剂学复习要点一、方剂比较1.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相同点:以“四逆”为名,治四逆之证(1)四逆散:治邪热内传,阳气内郁不达四末致之“四逆’证。
其冷在肢端,不过肘膝,故以透解郁热,调和肝脾治疗以输布阳气透达四肢(2)四逆汤:治阳气衰微,阴寒内胜失以温养之“四肢厥逆“证。
其肢冷严重,冷过肘膝,见一身虚寒征象。
故急用大辛达热以回阳救逆,以速达回阳之效,使阳复厥除(3)当归四逆汤:治血虚阳弱,寒凝经脉之“手足厥寒“证。
其寒不在脏,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轻,并见面白舌淡,脉细等。
故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法,使阴血充,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脉亦复2.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相同点:皆为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名方,常与通窍活血汤一同被称为五逐瘀汤。
各方均以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等为基础药物,都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主治淤血所致的病证。
(1)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咳,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晨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斑点,脉涩或弦紧(2)隔下逐瘀汤:治淤血阻滞隔下证。
隔下淤血蓄积;或腹中胁下有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3)身痛逐瘀汤:治淤血痹阻经络证。
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3.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相同点:三方均能清泻热结,用治阳明实热,积滞内结之便秘证;临证以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苔黄厚,脉实有力等证候为特征。
(1)大承气汤:硝、黄相须为用,且大黄后下,泻热攻积力强,功善峻下热结;主治实热、积滞壅结肠胃所致之阳明腑实证及热结旁流、痉病、热厥、发狂,以痞、满、燥、实证俱在为特征者。
(2)小承气汤:无芒硝,枳、朴用量减轻,且大黄同煎,故其泻热攻下之力较逊,功能轻下热结;主治阳明热结之轻证,以痞、满、实而燥证不甚为特征者。
(3)调胃承气汤:无枳、朴,大黄同煎,芒硝后下并加重用量,再加炙甘草和中调胃,使下不伤正,故泻热攻下之力较为缓和,功能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燥热实结,而痞满不甚者。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北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总论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意义何在?2.何谓治则?何谓治法?二者有何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4.试述八法的概念、理论根据、治疗作用、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
5.何谓七方?你认为“七方”的实质是什么?6.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为什么说君药是方剂中不可或少的主药?临证遣药组方时选择和确定君药应注意什么? 8.临证运用方剂为什么要有变化?常用的变化形式有哪些?各种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变化对方剂的功用、主治有何影响?9.剂型与治疗有何关系?简述汤、丸(丹)、散、膏、酒等常用剂型的临床特点。
10.煎服方法与方剂的疗效有何关系?扼要叙述方剂用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解表剂11.试述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麻黄汤证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13.麻黄汤中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平喘,方中为什么还辅以桂枝,佐用杏仁?14.桂枝汤证的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方中桂枝、芍药相配意义何在?15.桂枝汤发汗作用没有麻黄汤强,为什么甘草反较麻黄汤中用量加倍?16.小青龙汤证的特征是什幺?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需酌加石膏?17.九味羌活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为什么配伍生地和黄芩?18.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为什么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这样配伍应注意什么?19.银翘散与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不同?20.麻杏甘石汤的功用和主治有何特点?临证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试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21.联系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三方间的主治证和配伍变化,指出麻黄与桂枝,麻黄、桂枝与石膏,麻黄与石膏同用对方剂功用的影响。
22.竹叶柳蒡汤主治麻疹透发不畅,内热郁甚而致的,喘咳、烦闷燥乱、咽喉肿痛等证,为什么方中用辛温燥烈的西河柳为君?本方配伍有何特点?23.败毒散的主证是什么?方中配伍人参的意义何在?其配伍用量应如何掌握?24.败毒散为什么可用治外邪陷里所致之痢疾?何种痢疾不可用?25.为什么阳虚不能作汗?助阳益气解表剂中解表药和助阳益气药应如何配伍?26.再造散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为什么方中不用麻黄,而用桂枝、黄芪?煎加炒芍药一撮的意义何在?27.滋阴解表剂适用于什么证候?应用时需注意什幺?试以加减萎蕤汤为例说明之。
《真武汤》-脾肾阳虚百病生,医圣张仲景一个神奇的药方,上能温脾,下能温肾
《真武汤》-脾肾阳虚百病生,医圣张仲景一个神奇的药方,上能温脾,下能温肾真武汤是《伤寒杂病论》所记载的,临床中有哪些功效?我们一起来看!真武,又名玄武,为四方宿名之一,是北方七宿的台称,因其虚危两宿形似龟(玄)、蛇(武),故称玄武。
《医宗金鉴》记载,“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以之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
”《汉方精义》记载:“名真武者,全在镇定坎水,以潜其龙也。
”真武汤有温肾行水之功,犹如真武之神,能以降龙治水,威慑水患,所以叫“真武汤”。
真武汤方歌:生姜芍茯数皆三,二两白术一附探,便短咳频兼腹痛,驱寒镇水与君谈。
咳加五味要半升,干姜细辛一两具;小便若利恐耗津.须去茯苓肾始固;下利去芍加干姜,二两温中能守住;若呕去附加生姜,足前须到半斤数。
相关条文:(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上述两条反映出真武汤的方证,于心肝脾肺肾五脏都有临床的征象。
我(陈潮祖)用于临床又有补充,总共有:见于本脏;滞留体表;脾肾同病,升降失调;壅滞肝经;水气凌心;水泛高原;上干清阳,壅阻七窍;气化不行,湿滞经脉;共8大类,共42个征象。
没有哪个是主症,任何症状都可以用。
但是,它的病机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这些临床证象都是少阴阳虚,水液失调,痰饮水湿,阻滞三焦的临床征象,这就是它的基本病理。
方组: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煎服方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真武汤是治疗脾肾阳虚,水湿泛溢的基础方。
它上能温脾助阳,下能温肾助阳。
阳气一升,利小便以祛水邪。
中药方剂组成巧记
1解表剂 1辛温解表 1.桂枝汤 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桂枝)(麻黄汤) 麻黄汤--干妈贵姓 (炙甘草 麻黄 桂枝 杏仁)2.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 生地黄 苍术 白芷 甘草 细辛 防风 川芎 羌活)3.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 干姜 五味子 麻黄 炙甘草 细辛 半夏 桂枝)2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 牛蒡子薄荷 银花 竹叶 豆豉 甘草 芦根 桔梗 连翘)(桑菊饮) 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 桑叶 杏仁 菊花 甘草 芦根 桔梗 连翘)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同名3.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 柴胡 羌活 桔梗 石膏 白芷 芍药 生姜 大枣 甘草 葛根)3扶正解表 败毒散 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 人参 生姜 羌活 桔梗 川芎 茯苓 薄荷 枳壳前胡 柴胡 甘草) 2泻下剂1寒下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 大黄 枳实 厚朴)2.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 芒硝 牡丹皮 冬瓜子)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 大黄 芒硝)2温下 温脾汤 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 附子 人参 当归 ** 甘草干姜 芒硝)3润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 枳实 麻子仁 芍药 大黄 杏仁 蜂蜜 )2.济川煎(麻子仁丸) 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 泽泻 ** 升麻肉苁蓉 牛膝 当归)4逐水 十枣汤 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 芫花 大枣 大戟)5攻补兼施 黄龙汤 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大黄 人参 枳实 厚朴 当归 甘草 生姜 大枣 桔梗) 3和解剂1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 黄芩 柴胡 甘草 大枣 半夏 人参)2.大柴胡汤(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 大黄 枳实 芍药 半夏 柴胡 大枣 生姜)3.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 茯苓 青蒿 竹茹 半夏 碧玉散 枳壳 陈皮)2调和肝脾 1.四逆散 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 甘草 枳实 芍药)2.逍遥散(四逆散) 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 白芍 柴胡 当归 甘草 ** 白术 烧生姜 薄荷)3.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 陈皮 白芍 防风)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 黄连 人参 甘草 大枣 半夏 干姜) 4清热剂1清气分热 1.白虎汤 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2.竹叶石膏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 人参 半夏 竹叶 麦冬汤(白虎汤) 粳米石膏)2清营凉血 1.清营汤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2.犀角地黄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单脚扫地(丹皮犀角芍药生地)3清热解毒1.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百子练琴(黄柏栀子黄连黄芩)2.凉膈散凉膈散--住黄山大忙敲草核(竹叶黄芩山栀子大黄芒硝连翘甘草薄荷)3.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饮--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胜元胡(黄芩牛蒡子白僵蚕马勃黄连薄荷连翘桔梗陈皮甘草板蓝根生麻元参柴胡)4.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陈甘归乡(穿山甲贝母皂角刺防风没药天花粉金银花白芷赤芍药陈皮甘草当归乳香)4清脏腑热 1.导赤散导赤散--草地牧主(甘草生地木通竹叶)2.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皇帝通知龙龟卸柴草车(黄芩生地木通栀子龙胆草当归泽泻柴胡甘草车前子)3.清胃散清胃散--生母当皇帝(升麻牡丹皮当归黄连生地)4.玉女煎(清胃散)玉女煎--师弟卖母牛(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5.苇茎汤苇茎汤--冬桃已萎(冬瓜子桃仁薏苡仁苇茎)6.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秦莲割草(黄芩黄连葛根甘草)7.芍药汤芍药汤--草官要秦香莲当大兵(甘草官桂芍药黄芩木香黄连当归大黄槟榔)(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百翁练琴(黄柏白头翁黄连秦皮)5清虚热1.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汤--庆贾母诞生(青蒿鳖甲知母丹皮生地)2.当归六黄汤当归六黄汤--弟弟骑白龟练琴(生地熟地黄芪黄柏当归黄连黄芩)5祛暑剂1祛暑解表香薷散香薷散--猴想炒扁豆(厚朴香薷炒白扁豆)2祛暑利湿六一散六一散-- 六一拾草(滑石与甘草用量比为6:1)3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师母深夜卖黄瓜和糙米(石斛知母西洋参竹叶麦冬黄连西瓜脆衣荷梗甘草粳米)(竹叶石膏汤)6温里剂1温中祛寒 1.理中丸理中丸--草人赶猪(甘草人参干姜白术)2.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姜姨要草枣汁(生姜饴糖芍药甘草大枣桂枝)2回阳救逆四逆汤四逆汤--将干父子(干姜甘草附子)3温经散寒 1.当归四逆当归四逆汤--肝大的同志要当心(甘草大枣 ** 通草桂枝汤芍药当归细辛)2.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姜只要大旗(生姜桂枝芍药大枣黄芪)3.阳和汤阳和汤--皇帝将生贵娇子(麻黄熟地姜炭生甘草肉桂鹿角胶白芥子)7补益剂1补气 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夫人赶猪(茯苓人参甘草白术)2.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沙夫人一早要接编百草帘(砂仁茯苓人参薏苡仁大枣山药桔梗扁豆白术干草莲子肉)3.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麻人赶猪,虎皮当旗(升麻人参甘草白术柴胡陈皮当归黄芪)4.生脉散生脉散--生脉散救“无脉人”(五味子麦冬人参)5.完带汤完带汤--白人苍山批草药糊疖子(白术人参苍术山药陈皮甘草芍药柴胡黑芥穗车前子)2补血 1.四物汤四物汤--弟摆船归(熟地白芍川芎当归)2.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骑龟(黄芪当归)3.归脾汤归脾汤--大龙草原牧猪,奇人神算将归(大枣龙眼肉甘草远志木香白术黄芪人参茯神酸枣仁生姜当归)3气血双补 1.炙甘草汤灸甘草汤--弟清早教草人卖芝麻酱(生地清酒大枣阿胶甘草人参麦冬桂枝麻仁生姜)2.八珍汤八珍汤--兄弟当大将,要夫人赶猪(川芎熟地当归大枣生姜芍药茯苓人参甘草白术)4补阴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渔夫单要熟蟹(山茱萸茯苓丹皮山药熟地泽泻)2.大补阴丸大补阴丸--风致白龟驻地(蜂蜜知母黄柏龟板猪脊髓熟地)3.一贯煎(逍遥散)一贯煎--麦地练狗当杀(麦冬生地川楝子枸杞当归沙参)5补阳肾气丸肾气丸--贵子腹泻单要黄鱼(桂枝附子茯苓泽泻丹皮山药干地黄山茱萸)6阴阳双补 1.地黄饮子地黄饮子--贵妇从远东赴沪地,将尝大巴鱼何味(官桂附子肉苁蓉远志卖门冬茯苓石斛熟地生姜菖蒲大枣巴戟天山茱萸薄荷五味子)2.七宝美髯丹七宝美髯丹--乌龟骑牛拎只兔(何首乌当归枸杞牛膝赤白茯苓补骨脂菟丝子)8固涩剂1固表止汗牡蛎散牡蛎散--骑马卖牡蛎(黄芪麻黄根小麦牡蛎)2涩肠固脱1.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汤--穆桂英挡住草蔻要何人(木香肉桂罂粟壳当归白术甘草肉豆蔻白芍药诃子人参)2.四神丸四神丸--枣将骨肉喂鱼(大枣生姜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金锁固精丸--龙母脸欠圆(龙骨牡蛎莲须芡实沙苑蒺藜)桑螵蛸散--自家人常孤身飘荡(远志龟甲人参菖蒲龙骨茯神桑螵蛸当归)固冲汤--探骑母龙背,潜航筑山海(棕榈炭黄芪煅牡蛎煅龙骨五倍子茜草白杭芍白术山萸肉海螵蛸)朱砂安神丸--朱砂敢当皇帝(朱砂甘草当归黄连生地)酸枣仁汤--令母熊找草(茯苓知母川芎酸枣仁甘草)天王补心丹--田夫洁身早跪地,但愿卖猪五百只(天门冬茯苓桔梗人参酸枣仁当归生地丹参元参麦门冬朱砂五味子柏子仁远志)安宫牛黄丸--雄兵勤练射犀牛,只欲珍珠金箔衣(雄黄冰片黄芩黄连麝香犀角牛黄山栀郁金珍珠朱砂金箔衣)至宝丹--龙虎射杀雄牛,安带金银角(龙脑琥珀麝香朱砂雄黄牛黄安息香玳瑁金箔银箔犀角)紫雪--肖二四十元二角炒四箱生金砂(“肖二”朴硝、硝石“四十”石膏、滑石、磁石、寒水石元参“二角”犀角、羚羊角甘草“四箱”麝香、丁香、沉香、青木香升麻黄金朱砂)苏合香丸--傻朱熹就想笔和龙(朱砂白术犀角“就想”青木香、香附、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苏合香、熏陆香筚茇诃黎勒龙脑)越鞠丸--父子唱川曲(香附栀子苍术川芎神曲)枳实薤白桂枝汤--止泻后食瓜(桂枝薤白厚朴枳实瓜蒌)半夏厚朴汤--夏侯将复苏(半夏厚朴生姜茯苓苏叶)天台乌药散--八子回乡,木屋请宾喝高粱酒(巴豆川楝子小茴香木香乌药青皮槟榔 ** 高良姜酒)苏子降气汤--苏子叶找肉脯盛夏归草湖(苏子苏叶大枣肉桂厚朴生姜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定喘汤--桑叔炒白果黄杏拌麻花(桑白皮苏子甘草白果黄芩杏仁半夏麻黄款冬花)旋覆代赭汤--将干瞎找戴花人(生姜甘草半夏大枣代赭石旋覆花人参)桃核承气汤--盲干黄桃汁(芒硝甘草大黄桃仁桂枝)血府逐瘀汤--俏桃红穿柴草要当牛耕地(枳壳桃仁红花川芎柴胡甘草芍药当归牛膝桔梗生地)补阳还五汤--当地凶人持红旗(当归地龙川芎桃仁赤勺红花黄芪)复元活血汤--柴贵人山楼打草(柴胡当归桃仁穿山甲瓜蒌根大黄甘草)七厘散--朱红儿没乳摄冰雪(朱砂红花儿茶没药乳香麝香冰片血竭)温经汤--熊皮贵,无人要,冬将夏,草当浇(川芎牡丹皮桂枝吴茱萸人参芍药麦冬生姜半夏甘草当归阿胶)生化汤--将干逃归川(干姜甘草桃仁当归川芎)桂枝茯苓丸--贵人服丹药(桂枝桃仁茯苓牡丹皮芍药)鳖甲煎丸--别家骄郎紫峰行,桃仁贵妇牡丹亭,半夏秦君笑卖扇,浙江后人围药湖(鳖甲阿胶蜣螂紫葳蜂巢 ** 桃仁桂枝鼠妇牡丹葶苈半夏黄芩川军赤硝瞿麦乌扇蛰虫干姜厚朴人参石苇芍药柴胡)十灰散--大鸡蛋黄和小鸡毛,总值百钱(大蓟炭丹皮炭大黄炭荷叶炭小蓟炭茅根炭棕榈炭山栀炭侧柏炭茜草炭)小蓟饮子--拾草节,侄子归,竹地扑通捉小鸡(滑石甘草藕节栀子当归竹叶生地蒲黄木通 ** 小蓟)槐花散--百岁之槐(侧柏叶荆芥穗枳壳槐花)黄土汤--嘱咐勤浇黄土草地(白术附子黄芩阿胶灶心黄土甘草干地黄)川芎茶调散--草熊戴新戒指,呛风喝茶(甘草川芎 ** 细辛荆芥白芷羌活防风薄荷清茶)大秦艽汤--秦皇拎枪逐二弟独归川药房制席草膏(秦艽黄芩茯苓羌活白术生地熟地独活当归川芎芍药防风白芷细辛甘草石膏)小活络丹--二乌龙没乳难活(川乌草乌地龙没药乳香天南星 **)消风散--谨防馋牛通仓库,十亩草地归胡妈(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木通苍术苦参石膏知母甘草生地当归胡麻)9.防风通圣散--黄妈石河值勤住草房,忙借船摆渡归金石桥(大黄黄麻滑石薄荷栀子黄芩白术甘草防风芒硝桔梗川芎白芍 ** 当归荆芥石膏连翘)羚角钩藤汤--领狗上草地,主妇少背菊(羚羊角钩藤桑叶甘草生地竹茹茯神白芍川贝菊花)镇肝熄风汤--天涯少草龙牡恋,牛鬼折姻缘(天冬麦芽白芍甘草龙骨牡蛎川楝子怀牛膝龟板生赭石茵陈元参)3.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教绝技伏神擒牛众致意(天麻钩藤夜交藤石决明桑寄生茯神黄芩牛膝杜仲栀子益母草)14治燥剂1轻宣外燥 1.杏苏散杏苏散--苏杏姐将找陈夏领草支前(苏叶杏仁桔梗生姜大枣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壳前胡)2.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汤--失业人胡麻仁,卖芭蕉炒杏仁(石膏桑叶人参胡麻仁麦冬枇杷叶阿胶甘草杏仁)2滋阴润燥 1.增液汤增液汤--玄生卖地(玄参麦冬生地)2.麦门冬汤麦门冬汤--夏大人卖炒米(半夏大枣人参麦冬甘草粳(炙甘草汤、清燥救肺汤)米)3.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汤--弟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生地 熟地 麦冬 甘草 芍药 百合 元参 桔梗 当归 贝母)4.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汤--玄生卖货单少河北草(玄参 生地 麦冬 ** 丹皮白芍 薄荷 贝母 甘草)15祛湿剂 1燥湿和胃 1.平胃散平胃散--姜枣草皮厚猪不吃(生姜 大枣 甘草 陈皮 厚朴 苍术 **)2.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陈姐服下腹皮草后想找江苏白蜘蛛(陈皮 桔梗 茯苓 半夏 大腹皮 甘草 厚朴 藿香大枣 生姜 紫苏 白芷 白术 )2清热祛湿 1.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茵陈治黄(茵陈蒿 栀子 大黄)2.八正散(小蓟饮子) 八正散--黄山边区等通滑草车(大黄 山栀 萹蓄 瞿麦 灯心草 木通 滑石 甘草 车前子)3.三仁汤 三仁汤--三人后半夜通话(“杏仁、白寇仁、薏苡仁” 厚朴 半夏 竹叶 白通草 滑石)4.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秦香莲飞石射陈,石菖蒲搏斗被捅(黄芩 藿香 连翘 飞滑石 射干 茵陈 石菖蒲 薄荷白豆蔻 川贝母 木通)5.二妙散 二妙散--二妙藏黄柏(苍术 黄柏)3利水渗湿 1.五苓散 五苓散--领贵妇择白猪(猪苓 桂枝 茯苓 泽泻 白术)(猪苓汤) 猪苓汤--谢玲玲滑跤(泽泻 猪苓 茯苓 滑石 阿胶)2.防己黄芪汤 防已黄芪汤--草房黄找白浆(甘草 防己 黄芪 大枣 白术 生姜)4温化寒湿 1.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组成同方剂名(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2.真武汤 真武汤--珠江富少林(白术 生姜 附子 芍药 茯苓)3.实脾散(真武汤) 实脾散--夫妇枣煮草姜,生瓜果脯香槟(附子 茯苓 大枣 白术 甘草 干姜 生姜 木瓜 草果厚朴 木香 槟榔)4.萆薢分清饮 萆薢分清饮--巫医比唱(乌药 益智 川萆薢 石菖蒲)5祛风胜湿 1.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汤--高兄疯蛮抢活干(藁本 川芎 防风 蔓荆子 羌活 独活 炙甘草)2.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情人细心独寄贵药,杜兄放牛归伏草地(秦艽 人参 细辛 独活 桑寄生 肉桂心 芍药杜仲 川芎 防风 牛膝 当归 茯苓 甘草 干地黄) 16祛痰剂1燥湿化痰 1.二陈汤 二陈汤--陈夏领草莓酱(陈橘红 半夏 茯苓 炙甘草 乌梅 生姜)2.温胆汤(蒿芩清胆汤) 温胆汤--珠江夏令早食柑橘(竹茹 生姜 半夏 茯苓 大枣 枳实 甘草 橘皮) 2清热化痰 1.清气化痰清气化痰丸--陈皮杏仁拌黄瓜实难服(陈皮 杏仁 半夏 黄芩丸瓜蒌皮枳实胆南星茯苓)2.小陷胸汤小陷胸汤--黄连下楼(黄连半夏瓜蒌)3.滚痰丸滚痰丸--大秦诚实(大黄黄芩沉香礞石)3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散--陈母拎蒌接花粉(陈橘红贝母茯苓瓜蒌桔梗天花粉)4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汤--三子来借书(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5治风化痰 1.止嗽散2.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夏伏天煮姜枣炒橘红(半夏茯苓天麻白术生姜大枣甘草橘红)17消食剂1消食化滞 1.保和丸保和丸--神父下山敲沉锣(神曲茯苓半夏山楂连翘陈皮萝卜子)2.枳实导滞丸枳实导滞丸--责令白实勤练黄曲(泽泻茯苓白术枳实黄芩黄连大黄神曲)2健脾消食1.健脾丸(参苓白术散)健脾丸--夫人赶猪卖山神,陈香2.枳实消痞丸18驱虫剂乌梅丸。
10温化水湿
2.配伍特点
温暖脾肾——助阳而行水 健脾祛湿——助脾之健运而复津液之输布 行气利水——以求气行则湿化水行之效
四、功用及随证加减
1.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2.随证加减
若小便不利,水肿甚者:加猪苓、泽泻。 若神疲食少,大便溏泄者:去槟榔,加党参、黄芪。 若大便秘结者:加牵牛子泻水逐饮。
身痛,活动不利等证。
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羌活胜湿汤
一、方源与组成 1.方源:《内外伤辨惑论》 2.组成:羌活 独活各一钱 防风 藁本 炙甘草 川芎
各五分 蔓荆子三分
二、主治与病机分析
风 风寒湿邪客于肌表,
头痛身重,腰背疼痛,
湿 经气不舒 表
难以转侧
证 风寒湿在表
苔白,脉浮
三、方解 1.基本配伍
利水渗湿 适用于水湿壅盛证。其中五苓散与猪苓汤淡 渗利水,同治水湿内停之小便不利证。五苓散利水中兼以 温阳化气而又解表,多用于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猪苓 汤以清热滋阴利水为主,适用于阴虚有热,水热互结之小 便不利证。防己黄芪汤固表祛风,利湿行水,主治风水或 风湿而属于表虚湿盛者。五皮散健脾理气,利水消肿,主 治湿盛脾虚,水溢肌肤之皮水证。
第四节 温化水湿
适用证:脾肾阳虚,气不化水之阴水、痰饮、尿浊
等证。
代表方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萆薢分
清饮。
苓桂术甘汤
一、方源与组成 1.方源:《金匮要略》 2.组成: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二、主治与病机分析
中 痰饮内停于胸胁, 阳
胸胁支满,短气而咳,心
不
上凌心肺
3)制附子、生姜辛热伤阴之弊
2.配伍特点
茯苓利水、白术燥湿、生姜散水——利水祛湿治主症。 附子配白术——温里补气,阳则从气化生治其本,使
方剂学方剂对比
方剂学方剂对比(XXX)1、麻黄汤和桂枝汤同: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方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异: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XXX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
2、桑菊饮和银翘散相同点---组成: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主治:外感风热表证不同点--桑菊饮:配有桑叶、菊花、杏仁。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力较弱,但长于宣肺止咳,属辛凉轻剂。
宜用于感受温热病邪较轻,邪偏重在肺络,以咳为主,身热不甚、口微渴者。
银翘散:配有银花、竹叶、牛蒡子、荆芥、淡豆豉。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力较强,但宣肺止咳力较弱,为辛凉剂。
宜用于外感风热重证,邪偏于卫表。
发热、口渴较重,或伴咽痛者。
3、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味承气汤(均用大黄泻热通便)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并加枳、朴,且大黄后下,泻下与行气并重,为峻下之剂,主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腑实重证。
小承气汤:不消芒硝,枳、朴用量轻,且大黄与二药同煎,为轻下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明之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硝、黄并用,且大黄与甘草同煎,为缓下之剂,主治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阳明腑实轻证。
4、黄龙汤和新加黄龙汤相同点:均属攻补兼施剂(泻下热结与补益气血兼顾)。
不同点:黄龙汤以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配伍补益气血之品,重在急下存阴,兼顾气血之虚;主治热结里实较重,而兼气血不足者。
新加黄龙汤于黄龙汤中去枳实、厚朴、桔梗、大枣,加入生地、玄参、麦冬、海参等滋阴增液之品,缓下热结之中,兼以益气滋阴,且重在滋阴增液以润燥通便;主治阳明腑实较轻,而阴液亏虚较重者。
5、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有和解少阳之功,以治邪犯少阳之寒热往来,胸胁不适等。
实脾散和真武汤
实脾散和真武汤水肿——实脾散原创 2017-06-15 张仲景古方今用张仲景古方今用实脾散⊙【来源】《医方类聚》⊙【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瓤)、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30克,(灸)甘草15克。
⊙【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方解】本方出自《医方类聚》引《济生方》,所治之水肿,系由脾肾阳虚,气滞水停所致。
其特征是: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谈苔腻,脉象沉迟。
脾主运化,肾主水而司二阴,脾肾阳虚则下部水湿无以蒸腾运化,水湿停滞反过来又更加郁滞脾肾之阳气,故治宜温运水湿。
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药,温肾暖脾,扶阳抑阴;以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利水为臣药;佐以木瓜化湿醒脾,厚朴、木香、槟榔、草果行气化湿,使气行则湿化,气顺则胀消。
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
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
配合成方,具有温暖脾肾、行气利水之效。
本方以实脾以制水,行气以导水为特点,虽脾肾兼治,却以培土制水之功偏胜,故称“实脾散”。
本方与真武汤均能温肾暖脾,利水消肿,治疗脾肾阳虚之水肿,但本方重在实脾利水,并能行气,适用于以脾阳虚弱为主,兼有气滞之水肿,真武汤偏于温肾利水、适用于以肾阳虚弱为主之水肿。
附:真武汤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临床应用1.水肿以本方为基本方,水肿甚者,加猪苓12克,泽泻10克;气虚者,加黄芪15克,党参12克;肾阳虚者,加巴戟天15克,胡芦巴10克;治疗老年功能性水肿69例,结果:痊愈43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85%。
以脾阳虚型疗效为好。
《广西中医药》(1995,5:21)2.急性羊水过多用本方以草豆蔻易草果仁,加泽泻、猪苓、苏梗为基本方;临症加减;腹胀甚者,加炒积壳、陈皮;足肿甚者,加防己;口唇紫绀,加当归、赤芍、丹参;喘甚,加葶苈子、桑白皮;治疗急性羊水过多18例。
实脾散-医学百科
实脾散-医学百科该方剂强大的抗炎、抗氧化作用,以及促进、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对心脏有强心、改善心肌功能、扩张外周血管及强大的利尿作用,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抗肝炎、抗肝硬化作用,所以对心源性水肿、肝硬化水肿、肾源性水肿应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同时该方剂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广谱抑制作用,对肾功能有明显的促进、调节作用,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有积极调节作用,因而有利于上述三种适应证的治疗。
但肝硬化腹水是一种慢性疾病,常合并肝昏迷,此时仅使此该方剂难以达到有效治疗目的,还应结合现代医学降血氨、抗脑水肿、抗腹水等治疗为宜。
对心源性水肿也是如此,如缩窄性心包炎、肺心病更应结合现代医学综合治疗措施。
[1]3.1 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厚朴(去皮、姜制、炒)6g、白术6g、木瓜(去瓤)6g、木香6g、草果仁6g、大腹子6g、附子(炮)6g、白茯苓(去皮)6g、干姜(炮)6g、甘草(炙)3g。
[2]3.2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每服12g,加生姜5片,枣子1枚,水煎,去滓,温服。
3.3 功效主治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
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
[2]3.4 方解[3]本方所治水肿是谓阴水。
由于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
水属阴邪,其性下趋,故其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水湿内阻,气机不畅,故而小便不利,胸腹胀满;脾阳不足,腐熟健运失职,故大便溏薄。
治宜温阳行气利水之法。
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附子善温肾阳,助气化以行水;干姜偏温脾阳,助运化以制水,两者合用,温肾暖脾,扶阳抑阴。
臣以茯苓、白术健脾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利。
木瓜芳香醒脾而化湿;厚朴、木香、槟榔(大腹子)、草果行气导滞,化湿行水,使气行则湿化,气顺则胀消,俱为佐药。
方剂 对比
比较1麻黄汤和桂枝汤在构成功能和主治方面的异同?麻黄汤和桂枝汤同为辛温解表剂,均可用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中麻黄.桂枝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为辛温发汗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烧.无汗而喘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枝.芍药并用,佐以生姜.打造,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担忧折衷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烧而自汗出之表虚证2银翘散和桑菊饮……….银翘散与桑菊饮皆属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子,构成中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有银华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感化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3小青龙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三方功用.主治不合点?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主治平昔有水饮内停,有感风寒,外寒哄动内饮,寒饮犯肺之咳喘,当见恶寒.发烧,无汗头痛等表证和肢面浮肿的水饮内停证.咳喘应以咳嗽.喘促,痰多而稀,伴胸膈痞满,甚则不得平卧,苔白滑等症状.定喘汤有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之功,主治素有痰热,复感风寒,肺气阻塞,肺掉宣降而引起.一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苔黄腻,脉滑数,伴微恶风寒者.苏子降气汤有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之功,主治寒痰壅肺,肾虚,肾不纳气的上盛下虚之喘咳证.除喘咳短气,痰涎壅盛外,还当见腰痛脚软,或肢体浮肿苔白腻,脉弦滑.4泻白散.定喘汤.麻杏石甘汤均治疗热喘,临床若何区分应用?(病因.主治.症状)泻白散:所治热喘由火热郁伏于肺,肺掉肃降之职所致;本方具有清热平喘外兼有泄肺止咳,主治肺中伏火郁热,肺热阴伤之肺热咳喘,症见气喘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热甚,舌红苔黄,脉细数.麻杏甘石汤:有余外感风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掉宣降所致.麻杏甘石汤有辛凉宣肺之功,主治外感风热壅肺.症见身热不解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定喘汤:痰热久蕴,肺掉清肃,复为风寒所遏,肺掉宣肃所致.定喘汤有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之功.主治素有痰热内蕴,腹感风寒所致痰热内蕴风寒外束之哮喘证.症见咳喘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画数.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方比较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均以大黄四两为荡涤肠胃邪热积滞为君.但大承气汤硝.黄并用,且中庸枳.朴,大黄又需后下,是泻下与行气兵种,其功峻下.主治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实四证俱见之重证小承气汤不必芒硝,而枳.朴用量亦大减,且大黄埠需后下,故起功轻下,主治痞满实而燥结不甚的阳明腑实证.调胃承气汤不必枳.朴.而大黄芒硝并用,且已甘草与大黄同煎,其功缓下,主治阳明腑实证,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证6四逆汤.四逆散.当归四逆汤君治疗“四逆”,若何区分应用?四逆散.四逆汤均治四肢厥冷,但其病因病机不合,临床应辨别应用.个中四逆散所治四肢厥逆,是又传经热邪内陷,或肝脾掉和,致阳气内郁不克不及达于四肢所致,此阳气未衰,故肢冷稍微,冷在肢端,仅手足不温,并见脘腹痛苦悲伤或泄利下重,脉弦等症,治宜透邪解郁,疏肝理气,方顶用药偏于寒凉,重在调畅气机,使郁热得解,阳气通晓则四逆自除.四逆汤之四肢厥逆,乃属真阳陵夷,阴寒内盛所致,故肢冷轻微,过肘过膝,并伴随周身虚寒之症,治宜急用大辛大热之品以回阳救逆.当归四逆汤之四肢厥逆,乃属素体贫血,寒凝静脉所致,其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冷不过肘膝,枳实指掌至腕,趾掌至踝,伴随贫血舌淡,脉细等症,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7四正人汤.平胃散.理中丸.苓桂术甘汤君治疗脾胃病,若何区分?平胃散:所治之证由湿困脾胃,使脾掉健运,胃气和蔼,所致湿滞脾胃证.症见食少无味,恶心吐逆,嗳气吞酸,脘腹胀满,泄泻,常多自利等湿邪蹇滞中焦之症,伴见怠情嗜睡,舌苔白腻而厚,脉缓等症状,治当燥湿运脾为主,辅之以行气和胃,负气行而湿化四正人汤:本方所治之证,乃由禀赋缺少或由饮食劳倦,毁伤脾胃之气,使其受纳与运化无力所致脾胃气虚证.临床以气短乏力,语声低微,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缓等为辨证要点.治之当补气健脾理中丸:本方之证,或身分体脾胃衰弱,或因寒凉伤及脾胃,或因外寒之中中焦所致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痛苦悲伤,喜温喜按,恶心吐逆,大便稀溏,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以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为法苓桂术甘汤:本方之证,由脾阳缺少,饮阻于中,痰饮凌心犯肺所致痰饮病中阳缺少证.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等症状.治疗应以温阳化饮.健脾利水之法.8温经汤.归脾汤.四物汤.逍遥散.固冲汤均治疗月经不调,若何区分应用?温经汤所治月经不调,多因冲任虚寒,瘀血内阻,兼有阴血缺少者.多以月经不调,或先或后,或一月再行,或停经不至,或漏下不止多伴随入暮发烧,手心发烧,唇口湿润等症.逍遥散所治月经不调为肝郁,贫血,脾虚所引起的.月经前后不按期.经行涩滞,多伴随头子眩晕,口燥咽干,神疲食少,乳房作胀等症状.四物汤所治月经不调为肝贫血血滞所引起,多以月经后期,量少色胆,或停而不至,多伴随脐腹痛苦悲伤,唇舌面色无华,心悸掉眠,头晕目眩等症状归脾汤所治月经不调,多因心脾两虚,气血缺少,脾不统血所引起,多以月经量多,色淡,月经先期,或崩漏为主.常伴随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心悸掉眠,健忘等固冲汤所治月经不调,多因性格衰弱,冲脉不固,而致血崩或月经由多,色淡质稀,多伴随心悸气短,腰膝酸软,买为弱者9清胃散和玉女煎的比较清胃散和玉女煎均治疗牙痛,但主治症候不合,故用药也不合,清胃散重在清胃火,主治胃中积热循足阳明经上攻所致牙痛,特点是牙痛牵引头痛,脸颊发烧,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糜烂,唇舌颊腮肿痛,口吻热臭等,翻涌黄连为君直泻胃府之火,生.地丹皮凉血清热,当归养血,升麻以升散解毒,共达清胃凉血之效;玉女煎主治阳明气火有余,少阴阴精缺少之牙痛,其特点是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等,方用石膏为君,清胃火之有余,熟地滋肾之缺少为臣药,知母助君药以泻火清胃,助臣药滋肾阴降相火,麦冬清热养阴,牛膝导热而引血下行.共奏清胃热,滋肾阴之功.10逍遥散和一贯煎均治疗胁痛,若何区分应用一贯煎与逍遥散都有疏肝解郁理气感化,均可治肝郁不舒之胁痛,不合之处,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的感化强,主治肝郁贫血之胁痛,并伴神疲食少等.一贯煎滋养肝肾的感化较强,主治肝肾阴虚之胁痛,并见吐酸吐苦等11白头翁汤和芍药汤均治疗热痢,若何区分应用白头翁汤与芍药汤均具有清热解毒感化,均治痢疾.但白头翁汤主治热毒深陷血分之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等:芍药汤主治湿热壅滞肠道,气血和蔼之痢疾,症见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赤白相兼.肛门炽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两方功用的差别在于白头翁汤为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而芍药汤则属清热燥湿与折衷气血并用.考的阐述!!!真武汤与实脾散均含附子.茯苓.白术,具有温补脾肾,利水渗湿之功,可治疗阳虚水肿.真武汤以附子为君,佐以芍药.生姜,故偏于温肾,并善散水消肿,兼可敛阴缓急,抑郁阳虚水肿,伴随腹痛四肢沉重痛苦悲伤,或身瞤动者;实脾散以附子.干姜共为君药,故温脾之力胜于真武汤,且佐入木喷鼻.厚朴.槟榔等行气除满之品,宜于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者.13四神丸.参苓白术散.痛泻药方均治疗泄泻,若何区分应用四神丸.参苓白术散.痛泻药方均能治疗泄泻,但其病因病机不合,故理法方药就有差别.参苓白术散所治泄泻乃因脾虚夹湿,每因饮食不节而发生发火,伴随胸脘胀闷,面色萎黄,瘦削,脉细等症,治宜健脾渗湿止泻;痛泻药方所治泄泻,乃因肝郁脾虚所致,每因情致而加重或发生发火,伴随肠鸣腹痛,泻后仍腹痛,脉两关不调,弦缓等,治宜补脾抑肝;四神丸所治泄泻,乃由脾肾阳虚,命门火衰而致,每至五更而发生发火,伴随神疲惫力,肢冷,不思饮食等症,治宜温肾暖脾,涩肠止泻.14大小柴胡汤的差别大小柴胡汤构成方面均含有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大枣五药,均具有息争少阳之功能,均能治少阳证.所不合的是,小柴胡汤构成中还有人参.甘草,二药益气扶正以驱邪,正气兴旺则邪无内向之机.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大柴胡汤构成中还有大黄.枳实.芍药;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枳实芍药理气和血,除心下满痛.诸药配伍可治少阳阳明合病.15六味地黄丸和肾气丸的差别六味地黄丸是由肾气丸减去桂.附而成的.两方虽构成药物邻近,但配伍关系.功用.主治各别.六味地黄丸中地黄.山药.山茱萸三药相配,肺肝肾三阴并补,而补肾阴为主;泽泻.茯苓.丹皮三药相配,渗湿浊,清虚热.以上六药合用,三补三泄,以补为主,寓泻于补,表现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立法特色,共奏滋阴补肾之功,主治肾阴缺少.肾气丸顶用附.桂辛热入肾,参加大量滋补肾阴药中,于水中补火,温助肾中之阳,升发少火,鼓舞肾气,取“少火朝气”之理,泽泻.茯苓.丹皮三药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并制诸滋阴药.全方八味,补阴之虚以朝气,助阳之弱以化水表现了“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立法特色.16咳血方.大补阴丸.百合固金汤均治疗咳血,若何区分应用咳血方主治怒气犯肺之咳血证,以咳嗽痰稠带血,咳吐不爽,伴随心烦易怒,胸胁作痛,颊赤便秘,脉弦数者为主.大补阴丸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虚火刑金,毁伤肺络而引起.当以咳嗽咯血,伴随骨蒸盗汗,潮热.遗精,及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百合固金汤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深泽灼伤肺络所引起,多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伴咽喉燥痛,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17理中丸和黄土汤的比较理中丸和黄土汤虽都可治阳虚掉血证.但黄土汤重在温阳健脾,且能养血止血.主治脾阳缺少,统摄掉职,血从上溢而吐衄血,血从下走而便血.崩漏等,多伴随阳虚四肢不温,及阴血缺少的面色萎黄.舌淡,脉沉细无力等症.而理中丸治疗中阳缺少阴寒内生.兼阳虚不统血者.除出血证之外还当有“痛”,即腹痛;“利”即自利不渴;“吐”即吐逆泄泻,“冷”即畏寒肢冷,面白等虚寒症.故理中丸以驱寒为主,兼以补气健脾.18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的比较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均有补血养心安神的功能,皆可用于心掉所养而致心悸,健忘掉眠等证,并用人参,茯苓,当归,远志,酸枣仁,所不合的是:天王补心丹又配伍生地.麦冬,玄参,天冬,丹参,柏子仁,五味子,朱砂桔梗,长于滋阴养血兼清虚热,故实用于阴虚血少,虚火内扰所致心悸掉眠,并见虚烦神疲,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归脾汤则又配伍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长于健脾益气兼以养心,故合适于心脾两虚,气血缺少所致心悸掉眠,并见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缓,及脾不统血而致便血,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等.二方的重要差别是:天王补心丹以阴虚血少有热,血不养心为宜;归脾汤以心脾两虚,气虚无火为宜.一是心肾缺少,以心为主;一是心脾缺少,以脾为主.19牡蛎散和玉屏风散均治自汗,若何差别应用牡蛎散和玉屏风散均为固表止汗之剂,主治表虚自汗证.然牡蛎散是以固涩药为主,配以补气,重在敛汗固表,善治诸虚日久之自汗.盗汗.玉屏风散是以补气药为主,合营疏风散邪,意在固表止汗,补中有疏,补疏同用,相得益彰,合适表虚自汗或气虚易感风邪者单味药特别功能黄芪为君,方中含有黄芪l 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君)l 玉屏风散——补气固表(君)l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大补肺脾元气而善能固护肌表)(君)l 补阳还五汤——补益元气,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而起废痿(君)l 固冲汤——合白术而补气健脾(君)桂枝为君,方中含有桂枝l 桂枝汤——助卫阳,通经络,发汗解表而祛在表之风(君)l 小青龙汤——(合麻黄)发汗解表以解表郁,温阳以利内饮之化(君)l 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君)l 温经汤——(和吴茱萸)温经散寒,通行血脉(君)麻黄汤——解肌揭橥.透达营卫,助麻黄发汗散寒之力(臣)小建中汤——温助脾阳,祛散虚寒(臣)肾气丸——温肾助阳,鼓舞肾气(臣)桃核承气汤——温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芒硝大黄寒凉凝血之弊(臣)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气,合茯苓温化痰饮(臣)五苓散——温阳化气以助利水(佐)乌梅丸——温脏安蛔,使蛔虫安居肠内,不敢上窜(佐)炙甘草汤——温阳通脉(佐)芍药汤——入血分,助当归芍药行血(佐)附:肉桂暖肝煎——温肝肾,散寒凝,通血脉(君)右归丸——温壮元阳(君)阳和汤——合姜炭入血分,温阳气,散寒凝,温经脉,畅血行,除阴疽之阳虚寒凝(臣)地黄饮子——合附子温助真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元(臣)苏子降气汤——温肾纳气(佐)真人养脏汤——温肾暖脾,兼散阴寒(佐)半夏为君,房中含有半夏l 半夏泻心汤——散结消痞,降逆止呕(君)l 半夏厚朴汤——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君)l 二陈汤——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兼以辛散而消痞满(君)l 温胆汤——祛痰化浊,降逆和胃(君)小陷胸汤——与黄连辛开苦泄,既清痰热之郁结,又开郁除痞(臣)竹叶石膏汤——降逆止呕(佐)保和丸——和胃降逆止呕(佐)小青龙汤——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佐)小柴胡汤——与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佐)蒿芩清胆汤——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佐)定喘汤——合杏仁苏子款冬花降气平喘,化痰止咳(佐)旋覆代赭汤——祛痰散结,降逆和胃(佐)温经汤——与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与人参甘草相伍,健脾和胃,助祛瘀调经(佐)大黄为君,方中含有大黄l 大承气汤——祛瘀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君)l 温脾汤——荡涤写下除积滞,(通便去性存用)(君)l 大黄牡丹汤——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玉洁之毒(君)l 复元活血汤——荡涤留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致新(君)l 桃核承气汤——下瘀泻热(君)桃仁瘀热并治麻子仁丸——泻热通便(臣)黄龙汤——泻热通便,峻下热结,荡涤肠胃湿热积滞芍药汤——泻热导滞,兼破瘀活血(通因通用)(佐)茵陈蒿汤——泻热逐瘀,通利大便配伍茵陈令湿热以大便而去(佐)八正散——荡涤邪热,通利肠腑,亦治“小便淋漓”(佐)方中还有枳壳败毒散——理气宽中,与桔梗配伍,一升一降,通行气机,宽胸利膈参苏饮——理气宽胸,醒脾畅中济川煎——宽肠下气而助通便蒿芩清胆汤——行气宽中,除痤消痞血府逐瘀汤——含桔梗,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杏苏散——含桔梗,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温胆汤——破气消痰,散结消痞另:枳实麻子仁丸——下气破结黄龙汤——泻热通便,峻下热结,荡涤肠胃湿热积滞四逆散——理气解郁破结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大柴胡汤——行气消痞清气化痰丸——行气消痰,散结通痞l 黄龙汤——开宣肺气,宣通肠腑l 参苓白术散——宣利肺气一者:配砂仁调畅气机,治肠脘痞闷二者:开提肺气,以通调水道三者:以其为舟楫之药,载药上行,使全方兼有皮飞双补之功l 天王补心丹——为舟楫载药上行,使药力入心经l 血府逐瘀汤——合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能载药上行l 藿喷鼻正气散——宣肺利膈,既易于解表,又助于化湿杏苏散——合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普济消毒饮——合甘草,清利咽喉败毒散——宣肺利膈,与枳壳相配,一升一降,通行气机,宽胸利膈桑菊饮——开宣肺气,与杏仁一宣一降,以复肺脏宣降而止咳银翘散——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参苏饮——和半夏前胡,止咳化痰,宣降肺气贝母瓜蒌散——宣利肺气,化痰止咳止嗽散——合白前,一宣一降,宣通肺气,以加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方中含有牛膝济川煎——补肾益精,引诸药下行玉女煎——导热引血下行,且能滋补肝肾天麻钩藤饮——引血下行,直折亢阳,以利肝阳平降独活寄生汤——补益肝肾,袪风湿而强筋骨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血府逐瘀汤——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镇肝熄风汤——引血下行,补益肝肾方中含有生地龙胆泻肝汤——滋阴养血,使邪去而阴血不伤导赤散——清热养阴以制心经火热清胃散——凉血滋阴青蒿鳖甲汤——滋阴凉血炙甘草汤——滋阴养血一贯煎——滋养肝肾阴血,涵氧干木百合固金汤——滋补肾阴,亦养肺阴,熟地兼补血,生地兼养血(二地黄)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清虚热血府逐瘀汤——合当归,活血养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大秦艽汤——养血柔筋且使祛风而不伤阴血大定风珠——合麦冬白芍,滋阴养液,柔肝缓急熄内风羚角钩藤汤——清热滋阴另:熟地玉女煎——滋补肾水缺少六味地黄丸——填精益髓,滋阴补肾左归丸——滋肾阴,益精华,以补震音缺少肾气丸,右归丸,大补阴丸——滋补肾阴,填精益髓独活寄生汤——养血和血八珍汤——滋阴补血方中含有荆芥(炒黑入血)银翘散:透邪外达消风散:疏风静痒,透邪外达槐花散:疏风静血完带汤:祛湿止带方中含有银翘保和丸:清热散结银翘散:清热解毒,轻散透表清营汤:清热解毒,轻宣透邪方中含有柴胡败毒散——解肌透郁,并能行气四逆散——开辟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小柴胡汤——透泄少阳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逍遥散——疏肝解郁龙胆泻肝汤——疏畅肝胆之气,并引清药如肝胆之经复元活血汤——疏肝行气,并可引诸药入肝经走两肋普济消毒饮——合升麻分散风热,升阳散火,使风热疫毒之邪宣散透发大柴胡汤——除少阳之邪补中益气汤——合升麻升阳举陷血府逐瘀汤——疏肝解郁,升达清阳,合桔梗枳壳尤善理气行滞,气行则血行方中含赤芍仙方活命饮,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方中还有四正人汤(参术茯草)八珍汤,枳实消痞丸,健脾丸,参苓白术散方中含有调胃承气汤(硝草黄)防风通圣散,凉膈散,桃核承气汤方中含有四物汤(地芍归芎)八珍汤,独活寄生汤,泰山磐石散,血府逐瘀汤,大秦艽汤由桂枝汤演变而成(芍草桂姜枣)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炙甘草汤甘草特别用法止嗽散——折衷诸药,合桔梗又有利咽止咳之功理中丸——1. 助参,术,补脾益气 2. 与干姜辛甘化阳,以加强温阳散寒之功 3. 缓急止腹痛 4. 折衷诸药四逆汤——1. 助干姜生附子温阳益气使回阳救逆之中有益气补虚之效 2. 缓解干姜生附子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虚阳之虞3.折衷药性,并能稽留药力,使药力感化持久含桔梗+枳壳:败毒散:一升一降,疏浚气机,宽胸利膈血府逐瘀汤: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杏苏散: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对质自汗:玉屏风散盗汗:当归地黄汤自汗.盗汗:牡蛎散阴暑:喷鼻薷散梅核气:半夏厚朴汤白浊:萆薢分清饮白喉:养阴清肺汤暗痱:地黄饮子阴疽:阳和汤脱疽:四妙勇安汤阳性疮疡初起:仙方活命饮阴性疮疡:阳和汤(阴疽.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痈疽疮疡:黄连解毒汤蓄血证:桃核承气汤蓄水证:五苓散脾约证:麻子仁丸悬饮:十枣汤脚气:二妙散肾气丸风水:越婢汤风水风湿:防己黄芪汤破感冒:玉真散怒气犯胃:左金丸怒气犯肺:咳血方脏躁:甘麦大枣汤外感凉燥:杏苏散外感温燥:桑杏汤肠痈:大黄牡丹汤肺痈:苇茎汤湿热痢:芍药汤湿热淋证:八正散湿热黄疸:茵陈蒿汤热毒痢:白头翁汤悬饮.实水:十枣汤脾水证:五皮散大头瘟:普济消毒饮肠风脏毒便血:槐花散肠风:槐花散防风通圣散气分热盛:白虎汤热入营分:清营汤热入血分:犀角地黄汤带下证:完带汤六郁:越鞠丸牙痛:清胃散玉女煎消渴:玉液汤六味地黄丸玉女煎肾气丸痰饮: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肾气丸十枣汤类中风:镇肝熄风汤热极动风:紫雪羚角钩藤汤(肝热生风)阴虚动风:大定风珠风痰上扰所致头痛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口眼歪斜:牵正散风邪初中经络:大秦艽汤外感风邪头痛:川芎茶调散气虚发烧:补中益气汤气虚外感:败毒散气虚外感,内有痰湿证:参苏饮阳虚外感:再造散贫血外感:葱白七味饮阴虚外不雅:加减葳蕤汤津枯便秘:五仁丸阳明温病,津枯便秘:增液汤肾虚便秘:济川煎寒凝气滞小肠疝气:晒台乌药散肝肾缺少寒凝气滞小肠疝气:暖肝煎心下痞: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枳实消痞丸吐逆呃逆: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丁喷鼻柿蒂汤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胸痹:瓜蒌薤白白酒汤理中丸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风寒湿痹:小活络丹风湿久痹:独活寄生汤痢疾:芍药汤白头翁汤木喷鼻槟榔丸霍乱:连朴饮藿喷鼻正气散理中丸五苓散久泻久痢:真人养脏汤补中益气汤乌梅丸食积证:保和丸湿滞食积:枳实导滞丸食积:木喷鼻槟榔丸(兼治痢疾)脾虚食积:健脾丸小儿疳积:肥儿丸蛔厥:乌梅丸阳郁厥逆证:四逆散热厥:大承气汤贫血眩晕:四物汤贫血寒厥.贫血发烧:当归四逆汤痉厥:紫雪心肾阳衰之寒厥:四逆汤寒邪直中三阴,真阳陵夷之厥冷:回阳救逆汤寒闭证:苏合喷鼻丸产后贫血受寒恶露不成:生化汤风疹湿疹:消风散治疗月经不调的方子:逍遥散四物汤归脾汤固冲汤固经丸加味乌药汤温经汤掉笑散咳血:人参蛤蚧散大补阴丸百合固金汤咳血方治喘方:麻黄汤小青龙汤没想过身材葛根芩连汤疏凿饮子泻白散人参蛤蚧散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百合固金汤肝肾阴虚,相火刑金:大补阴丸治泻痢方葛根芩连汤——脾胃衰弱泄泻败毒散——外邪陷里而成之泻痢芍药汤——湿热痢疾白头翁汤——热毒痢疾。
方剂学相似方剂的鉴别
方剂学相似方剂的鉴别1.麻黄汤与桂枝汤同为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桂枝汤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具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恶风发热而自汗出之表虚证。
2.银翘散与桑菊饮皆可治温病初起之表证,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弱,为“辛凉轻剂”。
3.参苏饮与败毒散皆治气虚外感风寒。
但败毒散治风寒夹湿之表证为主,故用羌活、独活、川芎、柴胡祛邪为主,少佐人参以扶正祛邪;参苏饮所治为风寒表证,邪偏于肺,故用苏叶、葛根、人参益气解表宣肺为主,加之痰湿气滞,则又增半夏、木香、陈皮等化痰行气之品。
4.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为大承气汤类方。
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后纳芒硝,大黄与甘草同煎,泻下之力较大承气汤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5.温脾汤与大黄附子汤均治冷积里实之腹痛便秘,均以大黄配伍附子为主。
但大黄附子汤主治中气未虚,寒实积滞之腹痛便秘;而温脾汤主治脾阳不足,冷积阻滞,虚中夹实之便秘腹痛。
6.麻子仁丸与济川煎均治津液不足之便秘。
但麻子仁丸证为肠胃燥热所致,故以润肠药与小承气汤合方;而济川煎证为肾虚津亏而成,以补肾益精,养血润肠为法。
7.大、小柴胡汤具和解少阳之功,但小柴胡汤专治少阳证,适宜于邪踞少阳,正气不足,胆胃不和者。
而大柴胡汤主治少阳与阳明合病,以和解为主,辅以泻下。
8.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
但小柴胡汤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蒿芩清胆汤和解之中兼具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武汤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节课讲到苓桂术甘汤,温化寒湿的第一张方,是个基础方。
我们下一个方是真武汤,真武汤是《伤寒论》上的一个方,经方。
而且这个方,也是从历史上到现代都很有名的一个名方,所以肯定是Ⅰ类方、重点方了。
这个真武汤,从《伤寒论》的方剂命名来看,有用一组君药命名的,有用功效命名的,或者结合主治证命名的。
但这个方和前面的青龙汤、白虎汤这些一样,它是用的天上当时命名的五颗星来命名的。
因为在汉代阴阳五行学说比较盛行,所以各行各业都是用五个星来统率,五行来统率。
真武是北方的,在汉以前呢,这五颗星,真武是镇星,北方的镇星,西方的太白星,东方的辰星,中央的穗星,南方的寅惑星。
到汉代名称改了,就北方改为真武,当时叫玄武,到清代以后和康熙皇帝的玄烨那个玄,为了避讳就要叫真武,南方朱雀,中央黄龙,东方青龙,西方白虎,这样五个星命名的。
从此也看出,《伤寒论》里整个三阴三阳,这个阴阳和五行是有机的结合套起来的。
当然现在《伤寒论》里找不到朱雀汤、黄龙汤,是由于汉代以后长久散失,到最后收集整理肯定是不全了。
那从这个命名也看(出来)真武汤在《伤寒论》当中,布局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真武是北方镇水之神,你看很多县城里修的庙,城北修了个真武庙,都是真武大帝,管水了。
北方气候比较寒冷,所以从真武汤这个名称来说,它是治寒的,用温热药,温热药治寒。
有镇水作用,能治水的,所以从名称可以推导它一个功能。
这个方主治证候的病机是阳虚水泛证。
阳虚指的是脾肾阳虚,而且脾肾阳虚以肾阳虚为主。
那肾阳虚的表现,简要的讲,畏寒肢厥,也就是说畏寒怕冷,平素就比一般人怕冷,肢厥,容易四肢厥逆。
在临床上看这类病人很多在冬天的时候,睡觉一晚上膝盖都睡不热。
脾肾阳虚,畏寒肢厥。
水湿泛滥呢,它的阳虚水泛,水湿泛滥,它的前提是水湿内停。
水湿内停表现呢,小便不利,膀胱气化受阳虚的影响,小便不利,阖而不开。
小便不利,它水湿就要泛滥。
所以从它的共同特点来讲,真武汤证,阳虚水泛证可以有畏寒肢厥,小便不利这个特点。
水湿泛滥有哪些可能性呢?真武汤在临床上运用范围是很广的,正是由于它水湿泛滥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由下到上,由内到外,产生诸多水湿内停泛滥的表现。
我们由上下内外,这个水湿泛滥的一些表现看,水饮向上,上干清阳,造成头部可以眩晕;水气凌心,可以造成心悸,心中悸动;饮邪、寒饮之气上逆,迫肺干胃,引起咳喘呕逆,饮迫肺胃了;寒饮流注肠道造成泄泻。
脾肾阳虚,阴寒内停,阴寒之寒性收引凝滞,不通则痛,可以伴随有腹痛。
水湿由内向外泛滥,如果泛滥肌表可以出现水肿,水邪浸渍在筋肉,浸渍筋肉里面可以造成肌肉瞤动。
张仲景《伤寒论》说到真武汤证,身瞤动,瞤,眨眼睛,就是肌肉像眨眼睛一样,筋肉的跳动。
饮邪泛滥阻滞在骨节、经络,可以造成人一时的站立不稳,或者四肢可以出现沉重疼痛,这(是)寒水泛滥,阻滞骨节、经络所造成的。
所以从主治看起来,很复杂。
实际上都是寒饮内停以后泛滥到各个部位,泛滥到由上到下,由里到外,可以出现各种表现。
那舌象脉象呢,舌质淡是阳虚的表现,舌质胖那是水湿壅滞,我们一般的在诊断学上大家学过了,舌体的胖两种情况居多:一种情况水湿壅滞,一种情况血分热毒充斥,可以造成舌质肿胀。
在这里舌质淡,这种胖那是水湿壅滞,水湿壅滞这种胖就显示出嫩的特点。
由于舌体胖嫩,和牙齿相挤,这种病程较长,就产生齿印,所以舌质淡胖嫩有齿印是真武汤证水湿内停泛滥的一个舌象上特点。
舌苔一般白滑的,这前面和苓桂术甘汤证我们讨论的时候是基本一致的,舌苔可以白滑。
那就是说水湿较重了,水湿内停较重了。
脉可以沉细,沉细是脾肾阳虚,阳气不足了。
所以从这个病机分析来看,根本是一种脾肾阳虚以肾阳虚为主,阳不化气,水湿内停。
表现的病证,表现在阳虚水泛,水湿泛滥,影响到上下、内外,范围很宽。
说明这个方它能用于阳虚水泛多种病证。
这个方实际上是个基础方。
并不是说你见到这么多阳虚水泛具体出现的这种临床表现都就只用这五味药,而是以它为基础方,针对不同情况异病可以同治,但是随证加减上同中有异,异病同治要同中有异了。
当然像我们很多同病异治,异中还有同,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了。
那从病机分析看出来,脾肾阳虚是根本,水泛是标。
标本兼顾,治法方面就要温阳利水。
这个方体现了温阳利水的功效。
方中附子作君药,附子可以温阳。
臣药白术、茯苓和生姜,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生姜可以散水。
这三味药药性都很平和,共同特点都可以解除水湿为患,针对水湿为患。
而且它们作用在水湿方面来说,恰恰体现了三焦分消的特点,体现了治水三焦分消的特点。
生姜擅长于温胃散水的了,又能和胃降逆,对呕恶这些它本身有和胃降逆作用,但在这里它可以散水,温散,作用在上焦为主。
白术可以健脾燥湿,它温燥,主要(有)除湿作用,作用在中焦为主。
茯苓擅长于健脾渗湿利水,渗湿利水使水液从小便排出。
那样对停蓄在人体之水液上中下三焦分消,实际上反映一个缓治法。
因为药性平和,全方适合于服用时间较长。
是个基础方,搭上这样一个基本的架子。
然后你用在不同的方面可以不同的一个加减,增加它上中下的祛水,增加它相关方面(的)力量。
这个方里的佐药是芍药,我们现在一般用白芍。
《伤寒论》里就写芍药,因为芍药在唐代以前赤、白芍不分,这个白芍在这里起的作用,这个方义分析呢,历来在历代医家方论中讨论较多,一类看法,第一个它的作用就是《神农本草经》里提到芍药的利小便,所以说它有利小便作用。
实际上《神农本草经》里面提到的芍药利小便,我们不能断章取义的光看它三个字,要看它前后的话,它说芍药能够破阴结,除血痹,利小便。
除血痹带有活血的意思,利小便带有利水的意思,血和水都属于阴液的范围,都是破阴结下病除,从语气上,(都是从)破阴结下病除延续谈下来的。
所以不是说它直接的利小便,是在破阴结基础上,应该这样理解。
因为如果说你单纯理解这个芍药可以利小便的话,如果有这种痉挛或者血瘀这类,用芍药解决了这些,缓急,可以舒缓筋脉了,通过缓急或者活血这类解决了原因,达到通利小便的目的,是从间接。
但是《神农本草经》这样提了以后,后世包括历版教材在谈到芍药在真武汤运用当中,都直接提到第一个它的作用就是利小便,所以我们教材还是写到这个,但要正确的理解它。
因为现在已很少单用芍药来利小便了。
芍药在这个方里第二个意义呢,芍药有缓急止痛作用,可以止腹痛。
前面我们谈到的这个主治阴寒凝滞的,可以见到腹痛。
而且加上像身瞤动这些,芍药可以缓急舒筋,对于解除筋肉瞤动也有一定作用。
芍药还能够制约附子的燥热,这就是佐制药了。
我认为芍药在这里制约附子燥热这一点也不容忽视,因为这个方它属于基础方,针对的阳虚水泛这种基础病机。
并不是专门针对哪一个病,所以它针对阳虚水泛这种基础病机的话,病程都比较长,服用时间应当较长,用附子呢,如果服用时间较长,温燥容易伤阴,芍药能够益阴养血,阴柔之品,(又能)缓和制约附子的温燥,使得这个方能够服用时间较长。
这一点在我们实践当中、运用当中有这个体会。
所以现在一般我们作为我个人来说开附子往往和芍药同用。
尤其那些要服用多剂的,缓治的,一般芍药都要(用到)附子三分之二用量以上,同用。
如果这个附子量越大,芍药量增加也越多。
所以经常我看有些我们的一些老中医附子有用到一两、二两,那芍药跟上去也要用到它的三分之一,甚至于等量,来制约附子的温燥,有助于使得这个方能够服用时间较长。
上面谈到的真武汤的一个方义分析。
真武汤在临床运用当中辨证要点,首先当然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者浮肿,这就是阳虚水泛这种状况下一个共性的,舌质淡胖,苔白脉沉,这是它的一些共性的基础。
当然应该说它畏寒肢厥这些也还是一个临床辨证很重要的方面。
下面我们看在临床使用真武汤把握它的证候,有些基本的一些组成部分。
我们把真武汤证的基本证候组成部分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第一个你要确定它的疾病的性质,整体是个阳虚。
往往这类阳虚的时间还较长。
所以畏寒肢厥是简明扼要的把握它的阳虚的一种基本见症。
第二个部分是水泛证,那就在每个应当运用真武汤的病人身上他可以侧重出现一部分。
或者饮邪上干清阳;或者饮邪迫肺,饮邪犯胃,饮邪凌心;或者饮走肠间;或者饮泛体表;或者饮渍筋肉等等,它是一部分,你不可能都全了。
这是基本的阳虚见症,加上部分的水泛见症,再加上比较标准的舌脉,舌象脉象的佐证。
佐证是一种参考校正的依据了。
所以你在临床判断的时候,就诊脉这个来、望舌来作为判断他,我这判断对不对,参考校正的一个依据。
所以把握真武汤基本证候的组成部分应该由三个方面构成。
把握它属于脾肾阳虚,肾阳虚为主基本的阳虚见证,然后阳虚水停这一水湿泛滥的一些部分表现,再加上舌象脉象来参考校正,来确定这个属于真武汤证。
在随证运用加减方面,我们上面说了水寒射肺你用干姜、细辛,干姜可以增强附子的温阳作用,同时干姜能够温脾肺了。
细辛能够散水,既能助附子温阳,又能散水,也有助于宣肺,可以治喘咳。
如果用于水湿泛滥肠道这种阳虚泄泻的话,这个方里可以不用芍药,加干姜,如果腹痛当然还是可以用芍药了。
加干姜是增强,姜附同用增强温阳力量。
水寒泛胃主要反映在呕逆,方中的生姜用量增加,可以增加它的和胃降逆作用。
或者可以加吴茱萸、半夏,吴茱萸本身有这种温胃祛寒(作用),也能和胃降逆;半夏长于和胃降逆,它的燥湿也有助于针对水湿内停泛滥了。
这是常用的一些临床加减方法。
我们前面讲到了,这个方是个基础方,针对水泛出现的不同病症,可以结合相应的方剂合用,可以联用,那就虽然异病同治我们同中还有异了。
体现了辨证为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真武汤后面有个附方,也是张仲景的经方,叫附子汤。
附子汤也是五个药,组成实际上就是不用生姜,而改为人参二两。
不用生姜以后,这个体现在它散水力量减少了,也不是作用于肺、胃这些方面。
加人参体现在气虚症状比较明显,所以这个附子汤仲景用来温经,温经可以祛寒,同时阳气不足,助阳,温经助阳,祛寒化湿。
这个方用来治疗寒湿引起的身体骨节疼痛,本身阳气不足,寒湿痹证疼痛,阳气不足,寒湿痹痛。
所以它有恶寒肢冷这些阳虚表现,苔白滑就阳虚基础上有寒湿,脉沉微,正气不足,气虚证明显。
主要主症反映身体骨节疼痛,用这个真武汤的基础呢,用附子它既能温阳,又能温经散寒治痹痛。
加茯苓、白术和人参相配,来增强健脾益气作用,人参、附子同用温补力量更强。
温阳益气相结合温补力量更强。
而且人参、茯苓、白术相配,温阳健脾,茯苓、白术能够除湿,芍药仍然制约附子之燥热,还能够止痛。
那这个方它就侧重治疗寒湿浸渍在身体骨节经络,造成了骨节疼痛为主,兼有阳虚的恶寒肢冷,苔白滑脉沉微这个表现。
附子汤是它一个附方了。
真武汤是个名方,它运用涉及的范围可以很广,临床上必须把握基本病机灵活运用。
我举个病案,从中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个运用了。
这个真武汤我们曾经用它来治疗过一个肥胖病,当然这个不是说为了,长得太胖了,美容,而真是一种病,是一种肥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