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信息化时代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先进性已经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领域。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入手,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 孤独感在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数字化设备带来了高度的便利,许多大学生都会通过这些设备与外界联系,但也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增加了孤独感。
特别是在疫情时期,大学生们通过线上逃课、线上看课,与同学的交流少了,与老师的互动也大大减少,这更加剧了孤独感。
解决方案:学生可以通过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参与志愿活动、文化活动等,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尝试跟老师多联系。
同时,宿舍里增设桌游区或阅读角,打破孤独感,增进交流。
2. 网络游戏成瘾在信息化时代,手游、网络游戏等数字化游戏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人开始患上游戏成瘾的问题。
游戏成瘾的大学生,会把玩游戏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业,甚至影响到了生活和人际关系。
解决方案:对于那些不可适度游戏的学生,学校要积极配合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和监督,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且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3. 社交焦虑信息化时代,以社交软件为代表的在线社交工具让大学生们能够更加广泛地交流和分享。
但是这种社交方式也容易让人变得依赖,从而使人们产生社交焦虑症状,比如总和别人聊天、老是在关注其他人的生活等。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改变社交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加校内外的活动、社团和志愿者工作,尝试去认识不同背景的人,开放心态,互相尊重,相互帮助,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子,减缓社交焦虑。
4. 沉迷于虚拟世界在信息化时代,虚拟世界变得越来越引人入胜,大学生们也被这华丽数字世界吸引,沉迷于其中。
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将导致学习成绩变差,身体和视力恶化,时间管理失控等。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首先介绍了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的概念与特点,接着阐述了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然后详细探讨了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的具体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也分析了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结论部分总结了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念与特点、重要性、具体应用、效果评估、存在的问题、对策、启示、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更注重于传授心理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信息的平衡性。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强调在心理教育中要注意信息的来源、内容和传递方式,避免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研究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探讨其具体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和应对机制,避免不良的心理行为和情绪。
通过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的引导,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调整心态,面对困难与挑战,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研究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也对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思路和方向。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危害及教育策略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危害及教育策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危害及教育策略引导语: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及可能导致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指出坚持以教育为本,大力开展预防心理危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治本之策。
心理危机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
[1]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要特别注意防止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对大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成为高校面临的紧迫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陷入心理危机状态中的大学生,会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上有一定的表现和反应。
这些反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且一种反应的加剧,将可能导致其功能水平的全面下降。
1.生理表现陷入心理危机的大学生,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身体免疫力下降、胸闷头晕、失眠、食欲不振、胃部不适、敏感、紧张等。
在心理危机状态下,人的植物神经系统、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和免疫系统对身体生理反应的调节功能会发生改变。
[2]生理反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干预,将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产生各种疾病,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2.情绪表现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
[3]陷入心理危机的学生,其情绪反应一般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沮丧、紧张、绝望、烦躁、害怕等。
3.认知表现在心理危机状态下,大学生感知功能可能受损,易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钝、认知不合理等现象。
此外,认知和情绪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消极情绪会与当事人消极的自我评价互为因果,或形成恶性循环。
[4]4.行为表现心理危机中的行为表现是大学生为排解和减轻痛苦感而采取的一些防御手段。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摘要】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的基本概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以及应用效果评估,探讨了该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
研究发现,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信息、调整心态,提升心理素质。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启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未来可以更加重视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的应用,开展更多有效的实践。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不断完善和创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应用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实践、效果评估、启示、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学生作为青少年阶段的过渡群体,面临着学业压力、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困扰等多方面的挑战,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和社会的紧迫任务。
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青年群体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希望通过对该方法的分析和评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和策略。
具体而言,通过研究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际运用和效果评估,可以深入了解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从而为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建议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加深对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的理论认识,促进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更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信息技术对心理作战效果的影响及启示

心理战场Emall:gfkj@nudt.edu.cnPSYCHOLOGYFIELDS★廖东升汪小伍信息技术对心理作战效果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应用于心战装备、现代传媒、战场伪装和心理防护等4个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心理作战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
一、引言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心理战领域的广泛应用,心理战装备、手段的技术程度越来越现代化,心理作战的信息收集、生成、处理、传输和显示等更加快捷高效,使得心理作战的渗透性、时效性、谋略性和震撼性显著增强,极大地提高了心理攻击与心理防御效能,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对心理作战效果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信息技术对心理作战效果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心理作战的影响,从心理效果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信息技术与心战装备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心理震慑效果信息化装备在战争中的威力,不仅在于它所造成的巨大物质损失,而且也在于它所产生的心理影响。
强大的火力所摧毁的不仅包括有形物质,而且还有人的作战能力和意志。
一是有利于提高心理战威慑效果。
通过武力打击对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中心等战略要地,切断对手粮、水、武器和其它军需物资的运输补给,摧毁对手的战略战役指挥部和前线指挥所,造成对手军民心灵的震撼。
二是有利于提高特种打击效果。
运用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特种作战分队等力量,采取特种打击手段,对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目标实施破坏、破袭和控制,震慑对方军心民心,是现代心理作战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武器装备作战效果的提升,强化了特种打击效果。
三是有利于心理战武器的变革。
心战武器作为信息化心理战的新产物被投入心战战场,将改变心理作战的概念和战法。
以定向能、动能和智能为特征的新概念武器投入战场,将导致心理作战武器装备的重大变革,使心理战非强制性的本质特征发生显著变化,进入心理作战强制性攻击的新阶段。
2、信息技术与现代传媒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心理宣传效果信息网络将成为宣传心理战的主战场,使宣传手段更具时效性。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群体也逐渐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应用适当的心理教育方法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种心理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将对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的特征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是一种以调整、完善个体心理信息为核心,以心理调节、认知重构与行为改善为手段的心理教育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从信息的质量、数量、来源、途径等方面来考虑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的实践中,通常采用一些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如自我核查、自我反思、自我协调等,以达到调整和优化个体心理信息的目的。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以信息为核心,重视信息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2、着眼于个体的心理信息调节,方向和目标由个体自主制定。
3、强调实用性、行动性和习惯性,需要在实践中付诸行动,使之成为一种日常习惯。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学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信息多元化的趋势,正确的认知方式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在教育大学生认知时,可以加强大学生的自主调控能力以及信息采集和过滤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时更容易地获取准确的信息,并避免被误导。
2、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现代生活中大学生一些压力的来源比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能够通过自我调控和自我协调等,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从而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3、提高大学生的行为质量信息平衡心理教育方法能够有效地调整大学生的行为模式,让他们更有效地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更高效地完成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措施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措施【摘要】在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多新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本文从移动互联时代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预警机制设计、干预措施以及心理疏导服务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可以更早地发现并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心理疏导服务的重要性也被强调,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排解压力、缓解焦虑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服务,为大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从而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措施,心理疏导服务,影响,表现,预警机制,疏导服务,结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和生活节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经常沉浸在手机和网络世界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更新速度快,大量信息涌入使得大学生难以应对,容易产生焦虑和困惑。
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凸显,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给大学生的健康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预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并及时干预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提供科学的干预措施,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和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挑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1.2 研究意义在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量的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其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研究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和规律,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如何帮助学生应对互联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如何帮助学生应对互联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给心理健康带来了一些挑战。
在当前互联网高度渗透的时代,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应对互联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了解互联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但同时也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1.1 社交隔离与孤独感:频繁使用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等互联网工具,使得学生更多地沉浸于虚拟世界中,导致与现实社交的减少,缺乏亲密关系和支持系统,产生孤独感和社交隔离。
1.2 睡眠问题:学生沉迷于互联网,经常熬夜上网或玩游戏,导致睡眠时间不足,破坏作息规律,进而影响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1.3 心理压力: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信息和不同的观点,学生在浏览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刺激,增加压力和焦虑感。
1.4 自我认同问题:互联网上普遍存在着虚假的、完美化的形象展示,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形象和能力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从而出现自我认同问题和自尊心受损的情况。
二、应对互联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解决策略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应对互联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下是一些解决策略供参考:2.1 培养健康的上网习惯:学生应该限制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和非上网时间。
同时,鼓励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上网内容,如学习资源、文化娱乐等,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
2.2 加强社交和沟通能力: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交活动、团队合作项目等,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同时,建议在互联网时代,促进学生与家人和朋友的亲密交流,减少社交隔离带来的负面影响。
2.3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睡眠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同时,教育学生关注、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和作息规律,避免晚上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睡眠不足。
2.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互联网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认知。
探讨心理应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探讨心理应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心理应激是指人们在面临压力和挑战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其产生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不匹配。
在学生群体中,心理应激常常源自来自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
这种应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应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应激。
首先,心理应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表现为学习困难的加重。
当学生面临来自学业上的挑战、高标准的要求或者负面的评价时,往往会在心理上感到压力,导致学习压力感的产生。
这种心理压力可能使得学生产生自卑感、失去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无法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无法集中注意力等问题,进而影响学习效果的提升。
其次,心理应激还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从而产生负面情绪。
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和紧张等情绪,这些情绪的产生会干扰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专注和集中程度,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焦虑和抑郁的情绪状态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下降,使学习变得困难。
另外,负面情绪还可能引发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抵触心理,导致学习动力的衰减,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的提高。
为了应对心理应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首先,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是重要的。
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学会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挑战和压力。
他们可以通过自我反思、积极的自我定向和自我调整,从而减轻心理应激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其次,学生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和目标。
通过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分解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可以降低学习压力,并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积极的学习策略,如分散式学习、多角度学习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家庭和学校应提供适度的支持和帮助。
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结来说,心理应激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工作上。
大学阶段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关键时期,但是许多大学生在面对来自课业,考试和论文等压力时,往往感到无法承受。
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不仅会干扰他们的学习效果,还会对他们的工作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不容忽视。
而对于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
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积极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
其次,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规划,避免过度压力的积累。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参加兴趣活动、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亲密的人际交往等方式来减轻负面情绪的产生。
此外,鼓励大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与亲友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惑和压力。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给予他们恰当的建议和支持。
此外,社会和家庭也应承担起责任,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
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大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相关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起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然而,通过个人的积极应对和社会的关注支持,大学生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希望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支持系统。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心理环境。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措施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措施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危机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增多。
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及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将介绍移动互联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及干预措施。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可以通过移动互联时代的大数据分析来实现。
移动互联时代产生的信息量巨大,可以通过分析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行为及情感等多维度数据来预警心理危机的发生。
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提取其中可疑行为或情感的特征,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模型训练和预测,从而及时预警潜在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时代的移动应用和在线平台来实施。
移动应用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通过文字、语音或视频等方式提供专业匿名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在线平台可以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资料库,向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自助心理干预的知识和资源。
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指导大学生认识并处理心理危机,也可以扩大心理危机干预的覆盖范围,提高干预的效果。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时代下的网络安全策略来进行。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面临着网络上的信息泄露、网络暴力和网络游戏成瘾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可以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制定网络使用规范和策略,加强网络监督和管控,减少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还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面临许多新的心理压力和挑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可以通过大学生互助群体和社团组织等形式,建立支持和互助的心理健康社区,增加大学生的心理社会支持。
移动互联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及干预措施包括: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心理危机的预警,通过移动应用和在线平台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通过网络安全策略减少网络问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浅论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浅论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的加大,网络逐步深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空间,“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流行话语。
网络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正以其惊人的速度全方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尤其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这给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认清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为全社会所关注。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的心理学家,通过与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生们交流,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归结为:环境适应不良、自我管理困惑、人际交往障碍、交友恋爱受挫、考试紧张焦虑、求职择业矛盾、人格发展缺陷、情绪调节失衡和经济困难压力等九个方面。
湖南大学统计学系的调查结果显示,约37%的大学生表示压力指数偏高,其中5%的大学生承认心理压力指数过高。
北京市高校1998年初的调查结果显示,16.51%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甚至有资料报导中国青少年人群中有心理问题的约3 000万人。
在这些调查中,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已上升至第一位,学习方面的问题占第二位,恋爱与失恋问题占第三位。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问世,表明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也表明大学生崇尚心理健康的新潮流。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了学习高效率和生活乐趣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突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对网络信息的接受者来说,其接受形式是相对封闭的,这就使人际交往的产生缺乏正常的沟通架道,从而阻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们一般无法看到彼此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其真实的语言体验有限。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出路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出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和沉迷于网络。
网络的便利性和娱乐性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如网络成瘾、网络孤立、网络欺凌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并寻找出路。
要明确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网络使用方式普遍存在泛滥现象,许多大学生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社交退缩、孤立、寂寞等问题。
网络游戏成为一种消遣方式,许多大学生沉迷长时间的游戏过度使用不仅影响学业,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网络上的信息泛滥,包括不健康的信息、虚假的信息,缺乏网络素养的大学生难以识别和过滤这些信息,容易受到影响并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
针对以上问题,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网络,了解网络的利与弊,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教授网络安全、信息识别和过滤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网络,防止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进行心理辅导和引导。
大学生在网络上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解决网络使用过度和沉迷的问题。
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起点,应该给予大学生正确的网络观念和使用规范。
父母可以与大学生一起探讨网络的利弊,教育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关系,以减少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和迷恋。
还应加强学校和社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监管,对过度使用和沉迷网络的学生予以相应的引导和警示。
社会单位也应该加强对员工网络使用的管理,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都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共同推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措施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措施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带来了便利和快捷,然而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
在这个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心理危机也随之而来。
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介绍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措施。
1.学习焦虑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大学生为了跟上时代步伐,需要时刻关注新闻、社交媒体、学习资料等,但常常会遇到海量的信息,不知道该如何筛选,而且很容易让大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进度跟不上他人,产生焦虑情绪。
2.人际关系问题在移动互联时代,交往更加便利,但是也增加了许多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一些大学生经常跟其他人通过社交软件保持联系,不断地与他人比较,导致自己对自己也产生不安全感。
另外,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欺凌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困扰。
3.情感问题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恋爱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现代社会的现实压力,大学生对于恋爱等情感问题的处理也变得复杂。
一些大学生会因为感情问题出现心理问题,例如焦虑、失眠等。
1.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大学生必须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尽早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要养成日常关注和关心自己心理健康的习惯。
2. 积极组织课余活动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活动和社交活动,积极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生活乐趣和满足感。
3. 加强交流大学生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人际关系,寻求身边朋友和同学的支持和理解。
4. 寻找专业咨询服务当大学生已经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应该寻找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如校内心理咨询中心或社区心理健康中心等。
总之,移动互联时代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心理问题的增加。
大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积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解决并咨询专业人士,以达到健康、快乐的心理状态。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措施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措施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力图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一、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1.1 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心理压力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与外界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焦虑、孤独和挫折感。
在社交媒体上,大学生经常会被他人的美好生活所影响,产生自卑感和不满足感。
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问题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2 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考试、生活挫折等情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更加凸显,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事件,如自杀等。
1.3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能力有待提升眼下,大学校园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学校及家长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能力还有待提升。
一方面,学校在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需求了解不足,缺乏对孩子心理问题的预警能力。
2.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学校应当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力度,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提高他们对心理卫生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鼓励学生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2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团队,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提供及时帮助和干预。
学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心理咨询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接受心理帮助。
家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当加强对孩子心理需求的了解,提升对孩子心理问题的预警能力。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一、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也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中国大学生开始使用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的关键对象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开始发挥作用,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能迅速获得大量的信息,从情绪上来说,互联网可以让人产生激动和兴奋。
大学生拥有更加自由和便捷的方式了解全球动态,而且可以获得大量情感深刻、动人心魄的信息。
这样一来,大学生精神饱满,情绪良好,充满活力,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另一方面,如果大学生沉浸于互联网中,而忽视了现实生活,其情绪容易变差,可能会引起心理压力,出现焦虑等疾病,这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降低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育对策为了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1)首先,大学校方应就互联网的使用开展教育,既增强大学生对互联网有效使用的认知,又提高大学生自身负责、文明和友好使用互联网的意识,以免过度沉迷大学生消耗时间和精力。
(2)其次,班主任可能会持续监控并引导学生的学习。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定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注意他们是否出现压力,而不是沉迷于网络,及时评估,提出合理的建议。
(3)此外,还可以在心理健康方面开设课程,使大学生了解如何维护心理健康,比如调节情绪、分析情绪以及放松身心。
(4)最后,大学生也可以参加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及时释放压力,尽可能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结论互联网的进步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也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沉迷。
大学校方和家长都需要加大教育力度,监督并引导学生,使大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维护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措施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措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移动互联时代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更是身处于这个时代的核心位置。
与移动互联时代的便利与快速发展相对应的,也是心理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怎样有效地预警和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预警标志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快节奏、高压力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异常快速,大学生面临着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不仅要应对学业压力,还要处理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问题,这一切都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严重挑战。
2. 社交焦虑、孤独感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社交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过多的依赖网络社交,却往往使大学生体会到社交焦虑和孤独感。
面对虚拟社交和真实生活的巨大落差,大学生往往感到困惑和不安。
3. 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往往由于日常生活的快节奏、社交焦虑等问题,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
1. 情绪低落、消极沮丧大学生在面对种种压力的时候,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消极沮丧的表现。
这种情况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就需要引起重视。
2. 社交退缩、孤独寂寞大学生在移动互联时代,过多地依赖网络社交,出现社交退缩、孤独寂寞的表现。
这种情况往往是心理问题的一个预警信号。
3. 失眠、食欲改变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大学生容易出现失眠或食欲改变的情况。
这些情况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就需要引起关注。
4. 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的时候,可能出现生活自理能力减弱的情况,比如不愿意做家务、不愿意与人交流等,这也是心理问题的一个预警标志。
1.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大学生应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学会倾诉和寻求帮助。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浅论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浅论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的加大,网络逐步深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空间,“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流行话语。
网络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正以其惊人的速度全方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尤其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这给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认清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为全社会所关注。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的心理学家,通过与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生们交流,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归结为:环境适应不良、自我管理困惑、人际交往障碍、交友恋爱受挫、考试紧张焦虑、求职择业矛盾、人格发展缺陷、情绪调节失衡和经济困难压力等九个方面。
湖南大学统计学系的调查结果显示,约37%的大学生表示压力指数偏高,其中5%的大学生承认心理压力指数过高。
北京市高校1998年初的调查结果显示,16.51%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甚至有资料报导中国青少年人群中有心理问题的约3 000万人。
在这些调查中,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已上升至第一位,学习方面的问题占第二位,恋爱与失恋问题占第三位。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问世,表明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也表明大学生崇尚心理健康的新潮流。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了学习高效率和生活乐趣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突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对网络信息的接受者来说,其接受形式是相对封闭的,这就使人际交往的产生缺乏正常的沟通架道,从而阻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们一般无法看到彼此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其真实的语言体验有限。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信息化时代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信息化时代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健康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们面对着来自社交媒体、网络游戏,以及学业和职业等多方面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信息化时代给大学生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们交流的主要渠道,虽然可以增加社交圈子,但也易陷入比较心理,对自身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自尊心问题。
此外,网络游戏的普及也使得一些大学生沉迷其中,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社交生活,产生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其次,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和职业方面的心理压力。
学业压力来自于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竞争激烈的学术环境。
许多大学生都为了完成各类作业和准备考试而压力山大,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同时,在信息化时代,求职压力也越来越大。
大学生们需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而社交网络又给他们提供了看似无尽的对比与焦虑。
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并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其次,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心理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和压力。
此外,学生们也可以参加各类心理辅导活动,例如心理团体活动和心理训练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交流,改善心理状态。
同时,大学生在信息化时代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和寻找平衡。
首先,要合理规划时间,充分利用科技的便利性,避免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和沉迷网络游戏。
其次,要学会放松和调节情绪。
大学生可以尝试各种放松练习,如瑜伽和冥想,以及参加体育活动,减轻心理压力。
最后,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通过与同学、老师或家人的交流,能够舒缓情绪并获得支持和鼓励。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信息化时代息息相关。
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们需要面对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学业和就业方面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战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摘要在信息心理战的背景下,以互联网、语言、影视、宗教,以及学术文化交流、参观访问等活动为载体的心理战信息长期作用于大学生,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及时通过价值观教育、国家意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国情国力教育等教育对策,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战防御能力。
关键词心理战信息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79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formation on CollegeStudents an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BA Wenjuan(Xi’an Railw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Xi’an, Shaanxi 710016)Abstract In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of inform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television, language, religious, and acade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visits and other activities for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of information carrier of long term effect on the students, had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emotion attitude,values education,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cultural identity education, national education measures in a timely mann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warfare defense.Key words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formation;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现代心理战是信息化时代以人的精神、意志、情感、态度等为目标的一种战争形式,已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之中。
信息是心理战的武器,心理战的作用机制即是通过外界信息作用于人,从而引起心理唤醒,进而发生行为变化。
心理战信息非常广泛,借助于不同载体,对人的生理感官、思想情感以及意志态度发生作用。
心理战信息往往隐蔽于一般信息当中,要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甄别具有一定难度。
对于经验不足,鉴别力不强,政治觉悟还不高的大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尽早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训练,以防其思想在不知不觉中被心理战信息蚕食。
1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战信息及其载体1.1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心理战信息大学生是网络的主力军,网络也是信息化时代心理战运作的重要工具。
大容量、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即时性是网络心理战得天独厚的优势,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心理渗透成为当前的最佳选择。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毫不隐讳地声称:“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对中国的民主极为重要,如果互联网以在其他国家发展的那种方式进入中国,那么自由将迅速地在那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①大学生每天接触到的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网络新闻、论坛、博客、网络游戏中都有可能暗藏着心理战信息,这些信息长期、反复地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增加了大学生被误导、被影响、被同化的风险。
加之目前网络监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完全杜绝这种影响有一定难度。
1.2 以语言为载体的心理战信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在其强势传播和扩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宣传欧美文化的工具。
大学生是学习英语的主流群体,英语学习与学业、就业紧密挂钩,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是不言而喻的。
“长期学习一种外语,尤其是一种时时处处展示为强势的他国语言,不仅可能会让年轻人的母语水平下降,而且会让他们的思维习惯和世界观都发生根本变化,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倾心于某种外国文化。
而在当今快节奏、多变化的生活方式中,他们很可能在对自身文化根本不了解、没时间了解,不会比较也不想比较的情况下就被外国文化‘俘虏’”。
②利用语言渗透的这种特性和年轻人的心理弱势,以语言文化为载体进行心理战是西方国家非常乐意为之的。
通过推销各类英语学习书刊、电视节目,举办培训机构,在产生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可观的政治效益。
1.3 以影视为载体的心理战信息电影电视作为一种隐蔽性较好的心理战信息载体,能在无声无息中实现心理战企图。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影视作品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视听效果佳,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场面宏大,情节起伏,颇受青少年的青睐。
国外影视作品在给大学生带来感官冲击,满足他们猎奇、求异的心理需要的同时,也在静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认知和情感。
以好莱坞大片为例,其出产的电影作品可以说是大学生了解美国生活的一个窗口,这些影片不仅展示了美国强大的经济、文化、军事实力,而且宣扬了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的“美国精神”,甚至将美国人塑造成拯救地球的英雄。
这种“美国主旋律”影片,自然会与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碰撞,动摇大学生的思想根基。
1.4 以学术、文化交流、参观访问等活动为载体的心理战信息高校引领着学术前沿,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心理战信息的渗透提供了机会。
各类讲座、学术交流、访问学者、培养留学生等活动,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年轻人,特别是对接受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近年来,西方国家让非政府组织(NGO)担当西化、分化中国的主角。
“他们把非政府组织作为文化渗透的先遣队,通过各种教育文化基金会、交流协会等非官方组织,以举办各种活动的形式进行文化渗透,宣传其西方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西方文化植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
③大学生通常把这类活动看成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很少分析隐匿于其中的诱导性信息,在经常性的参与之中,心理已经发生了事实的变化,往往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被“西化”。
2 提高大学生心理战信息防御能力的教育对策2.1 价值观教育,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心理战可以通过攻击和影响心理结构的任何部分而发挥作用,但是,对人的价值观系统的攻击和影响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
一个人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将影响他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一个国家主体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取向改变,将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社会性质”。
④所以,价值观是维护国家心理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其实也是价值观领域的对抗。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政治参与性,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其中还会有一部分充实到政府的领导岗位,或者承担教育者的角色,他们的价值观将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辐射作用和广泛影响。
高校在育人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航向,担负好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任。
一方面应立足于国家安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需要分析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心理战战略规划,解析其价值观输出的本质和意图;让学生了解价值观输出的手段、方式及媒介;教会学生运用理性、批判的思维在价值观的碰撞中做出科学的选择。
2.2 国家意识教育,培植国家利益至上观一个人的国家意识越明确,他对国家的归属、热爱与依恋之情就越强烈、越深刻,就能主动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中。
强化“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各种西方思潮、观点的批判性思维,让其认识到“民族国家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等西方观点,只是为其霸权主义的长驱直入寻找借口,开辟道路。
2.3 文化认同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反映了个体对于自己所属文化环境的归属感和价值确认。
对己文化缺乏认同,盲目地吸收异文化,会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产生疑问。
而当面对强势的异文化时,会对以前的文化取向产生强大的冲击,个体的文化身份可能会被完全异化。
大学生是各种异质文化产品的重要消费群体,他们从小置身于全球化的多元文化氛围之中,这样的文化环境导致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弱化。
而面对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时,又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
文化认同教育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播有其政治目的的一面,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要学会有选择的吸收,并且能自觉地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进行文化认同教育,一方面要依赖于国家的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则有赖于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及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安全意识。
2.4 国情国力教育,坚定必胜信念爱国必先知国。
国情国力教育旨在让学生对国家当前发展形势和综合实力有一个客观真实的了解,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与步骤有正确的理解,对我国自身优势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理性的认知,根本目的是让大学生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坚定社会主义信仰。
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较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尤其是民生问题和执政党建设问题,最受关注,也最易形成舆论热点。
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则借题发挥,要么通过渲染对舆论推波助澜,要么散布不实信息,以达到攻击我国政府,迷惑民众,动摇民心的目的。
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发展,社会参与意识强,但政治素养较差,理智感不够成熟,面对国家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时,容易情绪化,发泄批评多,理性分析少。
这样的心理状态极易被不良信息左右。
通过国情教育,使大学生学会用客观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现实,同时对境外信息提高警惕,提高自我分析、自我控制的能力。
国力教育主要是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激发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在面对发达国家的军事、科技、经济等威慑时,不畏惧、不动摇,保持必胜的信念。
注释① 佟军.美国文化渗透战略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8(9):49-51.② 潘一和.文化与国际关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51.③ 张艳伟.西方文化渗透与高校应对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8-9.④ 李元奎,王艳争,杨晓丽.现代心理战防御几个问题的研究[J].中国军事科学,2000(6):117-126.参考文献[1] 苗丹民,朱霞.心理战信息损伤的概念与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2):190-192.[2] 冯正直.军事心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103-105.[3] 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M].曹大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