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5年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2008年中国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上)
![2008年中国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上)](https://img.taocdn.com/s3/m/8c23628884868762caaed55e.png)
个
%
70000
25.0
60000
Hale Waihona Puke 20.05000015.0
40000 10.0
30000
20000
5.0
10000
0.0
0
-5.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企业数量
增长率
图 3 2000 年以来企业数量及增长速度的变化
1.4 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增速与上年持平 2008 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
固定资产投资 17229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5.5%, 增速比上年加快 0.7 个百分点。建筑业产值增速与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反方向。参见图 1。
亿元
%
200000
30.0
180000
160000
25.0
140000
20.0
120000
100000
15.0
80000
60000
10.0
40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s data,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2008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was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output valu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construction area,enterprise quality and employees,labor productivity,contracting overseas and economic benefit. On the analysis of situ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were summarized in six aspects,including the increas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gap and relative concentration of construction market distribution in China in 2008.
建筑行业分析报告2008
![建筑行业分析报告2008](https://img.taocdn.com/s3/m/a1aa27f0770bf78a6529549c.png)
2008年建筑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建筑行业基本情况 (3)1、建筑行业 (3)(1)建筑行业发展概况 (3)(2)建筑业的特点 (5)(3)建筑业的技术水平 (5)(4)建筑行业的竞争状况和主要企业 (6)(5)建筑业发展趋势 (7)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9)(1)铁路建设 (10)(2)公路建设 (13)(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15)3、国际工程承包市场 (17)4、建筑行业的监管 (20)(1)主要监管部门 (20)(2)建筑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21)(3)建筑业企业资质类型 (22)(4)有关行政招标及投标的法律和法规 (23)二、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业基本情况 (24)1、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25)2、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及竞争格局 (25)(1)概述 (25)(2)竞争状况 (26)三、房地产行业基本情况 (27)1、房地产行业概况 (27)2、行业格局 (29)3、性质和特点 (29)一、建筑行业基本情况1、建筑行业(1)建筑行业发展概况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06 年宏观数据显示,建筑业总产值占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56%。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着快速良好的发展态势。
尤其是2001 年我国加入WTO 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 至2006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
2007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速再创新高,达25.9%,如图6.1 所示。
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市场的规模,近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均保持在20%左右。
2006 年,我国建筑业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生产形势保持良好的势头,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2006 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为40,976 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完成竣工产值26,051 亿元,比上年增长9.2%;利润总额达1,071 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工地信用风险分析报告
![工地信用风险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7fbd2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a.png)
工地信用风险分析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委托,我们对某工地的信用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估,并撰写了本报告,以供参考和决策。
一、项目概述:该工地位于XX地区,面积XX平方米,主要从事XX工程施工,预计工期为XX个月。
二、风险评估:1. 资金风险:根据工地财务报表和资金流动情况,工地资金链较为稳定,没有出现资金断档或困难现象。
该工地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与优质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能够及时支付款项。
2. 进度风险:工地项目进度相对合理,存在一定的施工风险。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天气恶劣、人员不足、设备故障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进度延误。
然而,根据工地负责人的解释和措施,我们认为该工地在预算和时间上是可控的。
3. 质量风险:根据以往工地完成的项目和相关检测报告,该工地在施工质量方面表现良好。
工地施工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工程质量得到了监理部门的认可。
4. 法律风险:工地具备相关施工许可证和资质证书,合法合规,不存在明显的法律风险。
在劳动合同和供货合同方面,工地与劳务人员和供应商签订了合同,并及时履行合同义务。
5. 政策风险:根据工地所在地区的政策法规和规划,该工地所从事的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存在明显的政策风险。
三、风险应对措施:1. 加强资金管理:持续关注工地资金流动情况,确保资金链稳定。
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支付款项,避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2. 强化项目管理: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监控,及时调整和变更,降低进度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施工质量。
3. 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
定期进行项目评估和风险分析,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各类风险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我们对该工地的信用风险分析,总体来说,该工地的信用风险较低。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需加强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建议公司继续与该工地合作,但应密切关注和监控工地的资金流动情况、施工进度和质量,提前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2015年建筑装饰业分析报告
![2015年建筑装饰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108db1c77da26925c5b0e3.png)
2015年建筑装饰业分
析报告
2015年1月
目录
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4)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5)
三、行业壁垒 (6)
1、行业资质壁垒 (6)
2、资金壁垒 (7)
3、人才壁垒 (7)
4、工程管理壁垒 (7)
四、行业监管 (8)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8)
2、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8)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9)
1、有利因素 (9)
(1)宏观经济整体向好 (9)
(2)城市化建设加速,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9)
(3)国家政策对行业发展形成支持 (10)
2、不利因素 (10)
(1)产业化水平不高 (10)
(2)行业高级人才匮乏 (11)
(3)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 (11)
六、行业市场规模 (11)
七、行业风险特征 (13)
1、行业竞争不规范的风险 (13)
2、行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风险 (13)
3、工程项目管理风险 (13)
4、设计人才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风险 (14)
5、应收账款比例过高风险 (14)
建筑装饰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简称。
建筑装饰是为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的物理性能、使用功能和美化建筑物,采用装饰装修材料或饰物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过程。
建筑装饰主要包括公共建筑装饰装修、住宅装饰装修和幕墙工程三大组成部分。
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2012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2.63万亿元,同比增加了2800亿元,增长幅度为11.2%,比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3.4个百分点,体现了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和超前性。
其中,公。
2008年房地产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2008年房地产行业风险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fd79b16daef5ef7ba0d3caf.png)
摘要一、2007年房地产调控措施分析2007年,针对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政策目标重点是增加有效供给,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抑制投资投机需求、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调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抑制开发企业囤积土地行为2007年,各级政府特别针对开发企业囤积土地的行为采取了几项措施。
一是缩减土地一次性出让规模。
土地出让规模过大易产生种种弊端,其一是开发周期过长导致变相囤积土地,使出让土地无法按期形成有效的市场供应;其二是规模过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易形成区域供应的垄断格局,推高房价。
为防止大规模出让土地导致的土地囤积和价格垄断,促进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缩短建设周期,使出让土地按期形成有效的市场供应,国土资源部规定要合理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宗地规模,对土地一次性出让的规模进行控制。
部分地方政府也逐步开始控制出让宗地的规模,如北京在2007-2010年土地供应中期计划中明确规定,合理控制单宗住宅项目用地出让规模,出让的单宗住宅用地面积将控制在10-20公顷以下,规划建筑面积在30-50万平方米以下。
二是对开发时限提出明确要求。
国土资源部规定单宗土地的开发建设时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
部分地方政府开始限制出让土地的开发建设时限,如南京规定了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土地的开发时限,超过开发时限仍未开发完毕的,将收取土地违约金。
开发限时的原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开发商恶意囤地的行为,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缩小了供求差距。
三是不能分期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必须在完全付清土地款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不得按土地出让金缴纳比例分期取得。
土地使用权证不的分期获得的改变,一方面限制了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另一方面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状况也无形中也提出了要求。
对于筹集资金能力差的开发企业来说,获得土地权证将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
四是改预征土地增值税为清算土地增值税。
从2007年2月起,将预征土地增值税改为清算土地增值税。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cc533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c.png)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建筑行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行业,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本报告将对建筑行业的风险进行分析。
首先,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波动性较大,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时,市场需求会减少,导致建筑项目减少,施工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的风险。
另外,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相互关系密切,当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时,建筑行业也会受到影响,面临项目不足、房价下跌等风险。
其次,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施工安全风险。
建筑项目涉及的工程量大,工期长,施工人员众多,施工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例如高空坠落、机械设备操作不当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对施工企业的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项目进展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再次,建筑行业存在着资金压力和付款风险。
建筑项目的投资规模大,需要较多的资金支持。
然而,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项目一般采用预付款、进度款等多次付款方式,这就带来了付款风险,施工企业可能面临客户付款延迟或者拖欠款项的情况,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项目的进展。
最后,建筑行业还存在着技术风险。
建筑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
如果企业没有跟上技术的发展,就会面临技术落后的风险,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为了应对以上风险,建筑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企业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动态,避免订单不足的风险。
其次,施工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安全制度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与投资方的合作,明确付款方式和约定支付期限,降低付款风险。
最后,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为市场提供符合需求的优质产品。
总之,建筑行业存在着市场需求波动性大、施工安全风险、资金压力和付款风险以及技术风险等多种风险。
建筑企业需要认识到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保持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2008年中国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上)
![2008年中国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上)](https://img.taocdn.com/s3/m/ef42d8cc2cc58bd63186bd30.png)
摘 要 :在翔实 的统计数据基础上 ,从对建 筑业产值 、施工面积、企 业数量和从业人 员、劳动生产 率、对外 承包、经营效益等方面对 20 0 8年建筑业总体 情况进行 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在此基 础上,总结 出 2 0 年 中国建筑业地 区 08 发展差异加大、建 筑市场分布相对集 中等六个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 :建 筑业;统计分析; 中国
a d e o o cb n ft On t ea ay i fst ai n t e c a a t r tc r u n c n mi e e . n l sso u to , h h r c e i i swe e s mm a ie i s e t , i cu i g t e i c e s f i h i s rz d i sx a p cs n l dn n r a eo n h r g o a e e o me t a n lt ec n e tai n o o s u t n ma k t itiu i n i i ai 0 8 e i n l v l p n p a d r ai o c n t f n t c i r e s b t Ch n 2 0 . d g e v r o c r o d r o n n
中 图 分 类 号 :F 0 .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1X ( 0 9) 3 13 0 4 79 0 10 9 2 0 0 — 8 — 7
Th 0 8 Ss ts i s a l i ft on t u to ndu t y de e o e 2 0 ’ a i tc na ysso hec s r c i n i s r v l pm e to n f
2008年我建筑业生产基本状况分析
![2008年我建筑业生产基本状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d5eb58b307e87100f69614.png)
2008年我市建筑业生产基本状况分析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市上下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
在投资增长的带动下,我市建筑业企业坚持科学发展,紧抓机遇,乘势而上,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
一、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一)施工企业个数增加,建筑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受投资增长带动,全市建筑业生产情况较好,施工企业个数增加,建筑业总产值保持了稳定增长。
截止12月底,全市共有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552家,比上年增加66家,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30.16亿元,比上年增加301.44亿元,同比增长26.7%,增幅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见图1)。
从构成看,占建筑业总产值主体地位的建筑工程产值1272.39亿元,同比增长27.9%,占比为89.0%;其次,安装工程产值104.59亿元,增长20.4%,占7.3%;其他产值53.18亿元,增长13.3%,占3.7%。
图1 2000-2008年重庆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二)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稳步增长,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2008年,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435.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68.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
其中,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8267.60万平方米,增长4.9%。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我市继续加大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招投标面进一步扩大。
2008年,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中,实行投标承包建设面积达10708.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97.67万平方米,增长9.1%,按施工房屋建筑面积计算的招投标面为69.4%,比重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三)对外扩张能力增强,市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今年以来,我市建筑施工企业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凭借人才、技术、机械装备的优势,加大在外省的开拓力度,对外承揽工程明显增加。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25d9840c22590102029d68.png)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长期看,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持续稳定发展,这为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中短期看,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扩大内需。
2008年11月,国家公布了两年投资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进一步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也纷纷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突破,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这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对交通建设行业而言,迎来了又一次机遇。
一、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一)建筑业供给平稳快速增长2004-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增速有所回落。
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2004-2008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速2004-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持续稳定增长,增速稳定在20%以上。
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2004-2008年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速(二)建筑业需求持续旺盛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
数据来源在;国家统计局1998-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70000亿元,较2008年增长%。
二、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各行业的宏观效益和企业微观效益普遍向好。
建筑企业效益不断提升主要表现在创利创税能力增强、生产能力提高和资产负债率降低等方面。
(一)企业创利能力不断增强受财税体制改革等影响,建筑企业创利、税能力不断增强,利税总额和人均利税额都大幅提高。
1980-2007年,全国建筑业创造利润和税收从亿元和亿元分别增加到亿元和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以前,利润和税收相差无几,都处于很低水平,主要是因为这期间全国实行“放权让利”政策,使建筑业上缴税金一直处在较低水平。
1994年“分税制”以来,建筑企业上缴税金呈加速增长态势,且税金和利润之间逐渐拉开差距。
2015年中国建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
![2015年中国建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6e232231126edb6f1a1073.png)
——(总文85页)——欢迎下载2015年7月1目录第一章建筑行业概述 (5)一、建筑行业定义及分类 (5)二、建筑业企业资质分类和分级 (6)三、建筑业行业特点分析 (7)四、建筑行业的经济地位 (8)第二章 2011年中国建筑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10)一、经济周期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0)二、宏观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1)三、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2)四、区域规划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3)第三章 2011年中国建筑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16)一、中国建筑行业整体规模增长情况分析 (16)(一)建筑行业总产值增速放缓 (16)(二)建筑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17)二、中国建筑行业整体经营水平分析 (17)(一)中国建筑行业收入情况分析 (17)(二)中国建筑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18)(三)中国建筑行业规模效益分析 (19)三、中国建筑行业海外业务增长情况分析 (20)四、中国建筑行业安全与质量监控分析 (22)第四章 2011年中国建筑行业细分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5)一、中国建筑行业细分市场构成情况分析 (25)二、中国建筑行业重点细分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6)(一)中国房屋建筑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6)(二)中国铁路建筑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30)(三)中国公路建筑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32)(四)中国水利工程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34)(五)中国建筑装饰业运行情况分析 (38)第五章 2011年中国建筑行业区域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40)一、中国建筑行业区域竞争力分析 (40)二、江苏省建筑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42)(一)江苏省建筑业运行总体情况 (42)(二)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44)三、浙江省建筑业运行情况分析 (45)(一)浙江省建筑业运行总体情况 (45)(二)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47)四、北京市建筑业运行情况分析 (49)(一)北京市建筑业运行总体情况 (49)(二)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52)五、广东省建筑业运行情况分析 (53)(一)广东省建筑业运行总体情况 (53)(二)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55)六、山东省建筑业运行情况分析 (57)(一)山东省建筑业运行总体情况 (57)(二)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59)第六章 2011年中国建筑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分析 (61)一、土木工程建筑业重点公司运行情况分析 (61)(一)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61)(二)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63)(三)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65)(四)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66)二、建筑装饰业重点公司运行情况分析 (68)(一)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68)(二)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0)(三)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73)三、国际承包工程重点公司运行情况分析 (75)(一)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75)(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77)第七章 2012年中国建筑行业授信建议分析 (80)一、2012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体授信原则 (80)二、2012年中国建筑行业目标区域指引 (81)三、2012年中国建筑业细分行业授信指引 (82)四、2012年中国建筑业目标企业授信指引 (84)第一章 建筑行业概述一、建筑行业定义及分类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行业,主要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7b891802768e9951e738e4.png)
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一、建筑行业状况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能够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其它各产业赖以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增加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6.7%,仅次于工业、农业、商业,居第四位。
“九五”期间,由于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对高速公路、铁路、电网、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大力推进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建筑业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保持了平稳的增长。
建筑行业一般包括以下四大类:1、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如盖房、修路架桥、修渠挖河、工矿区厂房、设备的施工安装,建筑物外的架线铺管道。
2、建筑安装业,如:建筑物内的线路管道安装。
3、建筑装饰业,室内外装修。
4、其他建筑业,它包括 a 工程准备,象下地基、打夯; b 提供施工设备服务,象挖掘机、上板机出租等。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为规范建筑市场,国家先后制定、完善了《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各部门、各行业也先后制定了招投标管理办法,组建了工程交易中心,积极推行招标投标新机制,建筑市场的运作日趋规范。
建筑工程是一类特殊的产品,它关系到建筑者和使用者的安全、卫生,城镇规划、道路交通和环境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
我国对建筑行业实行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建立了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制度、项目招标承包制度、建设监理制度、建设合同规范化和保函制,对建筑工程实行从招标投标、施工主体到建成维修的全程实施监督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管理制度如下:(一)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根据市场的要求和行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将建筑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各个序列有不同的专业类别和级别。
所有在建筑市场承揽业务的建筑企业都必须持有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并且只能承揽资质范围内的工程建设任务。
2008年建筑钢材风险分析报告
![2008年建筑钢材风险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7e2dd5195f312b3169a563.png)
摘要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
宏观环境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钢铁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宏观经济、行业环境为我国建筑用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7年我国钢铁产量再创新高。
全年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4.69、4.89和5.65亿吨,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5.19%、15.66%和22.69%。
我国钢铁产能和产量仍然保持较高增速,政府也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抑制钢铁行业产能和产量扩张。
而我国钢材表观消费增速落后于钢材产量增速,新增产能和产量很大一部分通过出口来消化,全年累计出口钢材6264.6万吨,同比增长45.67%,增速偏快,为此政府上调出口关税和降低出口退税来抑制钢铁产品特别是低端产品出口,在2007年末取得明显效果,预计2008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量将会回落2000万吨,同比减少31.9%。
我国建筑钢材产量继续快速增长,建筑钢材出口增速加快。
以建筑用钢主要产品钢筋和盘条为例:2007年我国共生产钢筋1.01亿吨,同比增长16.8%;2007年我国共生产盘条8038.2万吨,同比增长13.8%。
我国建筑钢材产能过剩,建筑钢材出口增速加快:2007年我国共出口钢筋590.39万吨,同比增长57.91%;2007年我国共出口盘条623.78万吨,同比增长12.31%。
2007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加快。
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5280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
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5440亿元,占同期房地产完成投资的61.1%,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833.8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同期商品住房完成投资的3.3%。
2007年,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23.5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1.1%,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4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9.4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4 %,增幅比2006年同期上升4.3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5.8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3%,增幅比2006年提高4.9个百分点。
2008年我市建筑业生产基本状况分析
![2008年我市建筑业生产基本状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d1486c336c1eb91a375dd4.png)
2008年我市建筑业生产基本状况分析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市上下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
在投资增长的带动下,我市建筑业企业坚持科学发展,紧抓机遇,乘势而上,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
一、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一)施工企业个数增加,建筑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受投资增长带动,全市建筑业生产情况较好,施工企业个数增加,建筑业总产值保持了稳定增长。
截止12月底,全市共有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552家,比上年增加66家,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30.16亿元,比上年增加301.44亿元,同比增长26.7%,增幅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见图1)。
从构成看,占建筑业总产值主体地位的建筑工程产值1272.39亿元,同比增长27.9%,占比为89.0%;其次,安装工程产值104.59亿元,增长20.4%,占7.3%;其他产值53.18亿元,增长13.3%,占3.7%。
图1 2000-2008年重庆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二)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稳步增长,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2008年,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435.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68.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
其中,本年房屋新开工面积8267.60万平方米,增长4.9%。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我市继续加大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招投标面进一步扩大。
2008年,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中,实行投标承包建设面积达10708.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97.67万平方米,增长9.1%,按施工房屋建筑面积计算的招投标面为69.4%,比重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三)对外扩张能力增强,市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今年以来,我市建筑施工企业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凭借人才、技术、机械装备的优势,加大在外省的开拓力度,对外承揽工程明显增加。
2015年建材行业分析
![2015年建材行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ccd4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d.png)
2015年建材行业分析2015年是中国建材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的一年。
经济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环境污染治理以及政府限制产能过剩等问题,都对建材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经济放缓对建材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9%,为25年来最低水平。
经济放缓导致了需求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建材行业的发展。
建材行业的供需关系紧张,销售困难,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其次,房地产市场低迷也严重打击了建材行业。
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持续低迷,房价下跌,土地供应严重不足,购房需求下降。
作为房地产的重要支撑产业,建材行业的需求直接受到了影响。
建筑材料、家具、卫浴等行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减少。
第三,环境污染治理成为建材行业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建材行业面临着严格的环保政策。
其中,钢铁、水泥、玻璃等污染较大的行业面临了关停整治的压力,这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同时,环保投入的增加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最后,政府限制产能过剩政策也对建材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政府对钢铁、水泥等行业进行了限产政策,以减少市场供应。
然而,这也导致了市场需求不足,企业面临着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和利润的压力。
综上所述,2015年对于中国建材行业来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一年。
经济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环境污染治理以及政府限制产能过剩等问题,都对建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然而,同时也有必要指出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建材行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式,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5年基建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基建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34c5362f60ddccda38a07e.png)
2015年基建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10月目录一、经济下行压力大,基建成“稳增长”先锋 (5)1、经济下行压力大,刺激投资是“稳增长”主方向 (5)(1)消费贡献率缓慢提升,短期依靠消费来“稳增长”不太可行 (6)(2)人口红利消退,制造业成本相对优势降低,出口低迷 (6)2、政府主导的基建是当前重点 (8)(1)地产销售有起色,但地产投资依然低迷 (9)(2)制造业低迷,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投资增速较难改善 (10)(3)基建投资有明显逆周期特征,也是当前投资加码的重点 (11)3、基建投资加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12)二、基建料将提速但恐难爆发,PPP和结构变化孕育新机遇 (12)1、从资金说起:中央牵头,地方主导,信贷支持 (13)2、财政资金有压力,地方债务置换腾空间、PPP是重要突破口 (15)(1)地方政府债务新增空间约6300亿元,债务置换主要是“以时间换空间” (16)(2)PPP模式引入社会资金,成为解决资金难题的重要突破口 (18)3、基建投资料将加速,但难获爆发性增长 (19)(1)政府实施“微刺激”,而非“强刺激” (20)(2)资金掣肘基建爆发,PPP仍处于摸索阶段,短期对投资贡献难以爆发 (21)(3)地方政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1)4、基建结构变化大,民生基建愈加突出 (22)三、地下管廊、海绵城市、中西部铁路、重大水利工程成亮点 (24)1、地下管廊:市场空间巨大,地下工程及设计公司有望受益 (24)2、海绵城市:践行生态环境,9万亿市场可期 (29)3、中西部铁路 (33)(1)铁路投资重点方向,“两铁”和“钢构”受益 (33)4、重大水利工程:大项目加速落地,结构优化利于上市企业 (35)四、苏交科:工程咨询行业的民营龙头 (37)1、从交通领域起家的工程咨询行业领先企业 (37)2、率先受益基建刺激,PPP政策 (38)3、外延扩张助公司业绩稳定快速增长 (38)4、积极向环保、智能交通、铁路等领域拓展,有望不断催化公司估值 (39)基建是“稳增长”先锋,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2015年建筑业形势分析
![2015年建筑业形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1b7b0155270722192ef730.png)
2015年建筑业形势分析日期:2015-05-29 浏览次数:15538 字号:【大中小】视力保护色:2015年全国总体上反映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增速下滑,直接影响到建筑业工程减少,2015年建筑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建筑业当前形势1、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建筑业增长形势趋缓,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合同价格水平越来越紧,企业生存空间紧张。
同时,建筑业市场结构的集中化趋势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国内建筑业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仍居于主体和主导地位,大型建筑企业都存在着“大而全”,全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布局往往覆盖了很宽的产业面或整条产业链,一旦工程量减少,那直接影响的是中小企业。
同时,随着今年1月1日新的建筑业资质实行,将会有很多的中小企业岌岌可危,达不到资质标准,更难在建筑业市场生存。
2、经营压力加大今年一季度,许多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和存货始终高位徘徊,居高不下,给公司发展带来潜在的经营风险。
有些企业在2014年底拿的很多承兑,要到今年年底才能拿到款项,这在前几年是很少有的,无疑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更多压力。
3、法制不健全交易不规范工程合同交易中有失公平,在发包方强势的形势下,市场对发包方的约束较少,假定标、恶意压低工程造价,甚至在合同中设置价格陷井,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垫付资金,签订所谓的“阴阳合同”,霸王合同,巨额罚款的条款合同、而施工企业往往委曲求全,违心签订显失公平的合同,有时为了能够承接到工程业务,有的主动承诺势资或部分垫资,来迎合为主,扰乱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的秩序。
施工过程中恶意拖欠工程款。
不少业主在工程交付后,以质量不合格为由,以审计未完成为由等等恶意拖欠,或通过反复审计,而施工企业一旦拿起法律武器时,又面临着巨大的诉讼成本或漫长的诉讼时间,也存在通过诉讼后,在区域市场难以承接到业务的潜在风险。
二、全区建筑业情况全区建筑业企业2015年一季度承接工程量大致可分为三类。
建筑业风险分析报告
![建筑业风险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51d865ddccda38376baf7d.png)
2012建筑业发展风险报告宏观经济波动风险2009 和2010 年,建筑工程行业显著受益于四万亿计划,但四万亿宣布已经过去三年,从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来考虑,之前的投资应该大部分已经落实到行业收入,从数据上看,2009 年FAI 的增速高达30.50%,但在2010 年下降至24.5%,2011 年前三季度维持在24.9%。
从2011 年地产板块三季报的情况来看,投资下滑、货币紧缩、地产调控已经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回款。
我们估计如果政策没有显著放松,明年上半年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一直以来,国内建筑业总产值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保持高度的一致。
2011 年前三季度建筑业总产值达到72465.67 亿元,同比增长25.8%;占了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273 亿元的34.1%,比2010 年34.5%的比例有所降低。
随着FAI实际增速的放缓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建筑行业的收入及盈利增速情况都呈现下滑趋势,未来经济结构的调整,FAI未来增速还将持续放缓,建筑行业整体景气下滑,故调低行业评级至“中性”,但同时我们依然也看到中国经济对于GDP增长的作用在短期内难以被其他因素替代,FAI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将维持其短期增速在一定高位。
政策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今年投资增速从高点持续小幅回落,至11月底房地产投资增速为29.9%,仍高于同期FAI增速,占FAI的比重依然高于20%,对今年FAI增速形成正贡献。
但房地产销售、商品房新开工及土地购臵等投资的先行指标均已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预计未来房地产的投资增速仍将持续下滑,对FAI增速的正贡献将逐步转向负贡献,最终将带动FAI的增速下滑。
近期中央政府一再强调房地产市场调控基调不变,而部分地方政府的“限购”、“限价”政策正在逐步动摇,两级政府间的博弈还将持续,出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压力,房产税可能是最有效的地方税收补偿机制,长期来看,如果全面推广房产税将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更大的抑制作用。
建筑行业经营风险分报告
![建筑行业经营风险分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0a0bfebceb19e8b9f6ba51.png)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目录第一部分 2006年行业运行分析及预测 (8)第一章 2006年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 (9)第一节建筑产品的基本特点 (9)一、产品的固定性要求生产组织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9)二、产品多样性、个别性强 (9)三、单项产品体积庞大,价值巨大 (9)四、建筑产品生产周期较长 (9)五、生产过程管理协调组织成本较高 (9)第二节 2006年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 (10)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 (10)二、2005-2006年需求状况分析 (11)三、需求预测 (12)(一)预测的前提 (12)(二)建筑市场需求预测 (12)第三节 2006年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 (14)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 (14)二、供给结构变化和2006年供给特点分析 (15)(一)供给结构变化 (15)(二)2006年供给特点分析 (15)三、2007-2010年供给预测 (16)第二章 2006年行业市场竞争分析及预测 (16)第一节建筑行业经济特征分析 (16)一、建筑产品覆盖面广,国民收入弹性高 (16)二、建筑产品附加值小 (17)三、建筑业具有广泛的前后向联系 (17)四、建筑业需要大量的劳务要素输入 (17)五、建筑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具有超前性,可以起到经济预警的作用 (17)第二节建筑行业的国际市场地位 (18)一、建筑市场基本交易模式 (18)(一)平行承发包模式 (18)(二)工程总承包模式 (18)(三)项目总承包模式 (18)二、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市场地位 (19)(一)低成本优势不断削弱 (19)(二)在国际市场中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态势 (19)三、我国建筑承包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趋势 (20)(一)工程总承包的行业推广面不断扩大 (20)(二)境外工程总承包营业额大幅增长 (20)(三)开展工程总承包 (20)第三节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 (21)一、行业发展阶段评价 (21)(一)行业处在从初级发展阶段向成熟阶段转变期 (21)(二)我国建筑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22)二、我国建筑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 (22)三、我国建筑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23)(一)进入壁垒分析 (23)(二)退出壁垒分析 (24)第四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与预测 (25)一、建筑行业产业结构经济性分析 (25)(一)建筑业产业结构与产业经济性 (25)(二)建筑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5)(三)建筑业产业组织结构分析 (25)二、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27)(一)发达国家的建筑业产业结构模式 (27)(二)我国建筑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方向 (28)三、中国建筑业技术水平分析 (30)第五节建筑行业兼并重组分析 (32)第三章行业投资与效益分析 (32)第一节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2)一、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 (32)二、建筑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 (33)三、建筑业对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33)四、建筑业可以吸收大量的消费资金 (33)第二节行业投资状况分析及预测 (35)一、行业投资总体状况分析 (35)(一)我国经济和投资发展总体形势 (35)(二)行业投资总体状况分析与预测 (35)二、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与变动 (36)三、“十一五”投资资金需求分析 (37)第三节 2006年建筑行业效益及规模分析及预测 (38)一、建筑业成本分析 (38)(一)建材成本分析及预测 (38)(二)劳动力成本分析及预测 (40)(三)资金成本分析与预测 (40)二、建筑业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41)(一)市场服务需求的变化 (41)(二)建筑交易方式的变化 (42)(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42)三、建筑行业总体经济运行及效益分析 (43)(一)总产值及增加值的变化分析 (43)(二)利润额的变化分析 (44)四、建筑行业规模分析 (45)(一)建筑行业企业数目及从业人员数量趋势分析 (45)(二)行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竣工面积分析 (46)第二部分行业细分领域分析及预测 (47)第四章细分企业性质分析及预测 (48)第一节建筑业企业性质分析及预测 (48)一、不同性质建筑业企业规模发展趋势及预测 (48)二、不同性质房地产企业规模发展趋势及预测 (48)第五章细分地区分析及预测 (49)第一节建筑行业区域分布特征 (49)一、建筑业总量区域分布特征 (49)(一)建筑业产值分布特征及变化 (49)(二)企业数量分布特征及变化 (51)二、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分布特征 (51)三、建筑业合同签订情况区域分布特征 (52)第二节建筑业东西部发展状况对比 (54)一、我国东西部地区建筑业总体状况归纳及比较 (54)(一)我国东西部地区建筑业总体运营状况比较 (54)(二)东西部地区建筑业产业结构特征比较 (55)(三)东西部地区建筑业生产力水平比较 (56)(四)东西部地区建筑业企业利润情况比较 (56)二、我国各省建筑业发展水平归纳及比较 (56)(一)从建筑业增长方式看 (56)(二)从地区分布来看 (56)(三)从竞争力水平及发展的均衡性来看 (56)(四)从地区建筑业综合发展水平来看 (57)三、我国建筑业的地区发展将逐渐缩小差距 (57)第三节建筑业重点区域分析 (58)一、北京市建筑市场分析 (58)二、广东省建筑市场分析 (60)三、浙江省建筑市场分析 (62)四、江苏省建筑市场分析 (64)第三部分建筑行业企业分析 (66)第六章企业综合分析 (67)第一节 2006年建筑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67)一、盈利空间大、盈利能力强企业分析 (68)二、盈利能力中等企业分析 (69)三、盈利能力较差企业分析 (70)第二节重点企业三年经营数据对比分析 (71)一、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71)二、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71)三、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73)四、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74)五、辽宁金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75)六、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76)七、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77)八、北京空港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78)九、绵阳高新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79)第七章典型企业分析 (80)第一节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分析 (80)一、企业介绍及基本评价 (80)二、企业具体承接项目及业绩 (80)三、企业技术水平简介 (81)四、企业经营状况 (81)五、企业发展战略 (83)六、2006年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 (83)(一)2006年公司承接的重点投资项目 (83)(二)公司中标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长江隧道工程盾构掘进工程 (84)第二节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分析 (85)一、企业介绍及基本评价 (85)二、企业控股子公司概况 (85)三、企业经营状况 (86)四、企业发展战略 (87)五、2006年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 (87)(一)公司中标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金塘大桥土建工程施工(第II合同段)87(二)公司中标八达岭过境线改建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 (87)(三)公司中标南昌市洪都大桥工程项目第III合同段 (88)第四部分行业风险提示及信贷投向建议 (88)第八章建筑行业授信风险分析 (89)第一节经济环境风险分析 (89)一、国际建筑市场对我国建筑业的风险波及 (89)二、国内经济环境风险 (89)(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风险 (89)(二)我国住宅产业化趋势对建筑业的挑战 (89)三、宏观政策风险 (90)第二节建筑行业市场风险分析 (91)一、建筑市场法律体系不完善 (91)二、市场各方主体信用严重缺失,弄虚作假现象比较突出 (91)三、建筑市场监管体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监管的风险弱化作用难以发挥 (91)四、建筑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91)第三节建筑行业运行风险分析 (92)第九章 2007年建筑行业信贷建议 (93)第一节建筑行业总体发展特点及授信建议 (93)一、建筑行业总体发展特点与授信额度建议 (93)二、行业资金需求特点及授信建议 (93)三、行业竞争特点及客户结构授信建议 (94)第二节建筑行业地区发展特点及授信建议 (95)一、建筑行业地区发展特点总结 (95)二、地区市场授信建议 (95)第三节建筑企业发展特点及授信建议 (96)一、企业发展特点总结 (96)(一)建筑企业盈利能力差距显着 (96)(二)各企业的债务结构差别较大 (96)二、企业授信建议 (97)第四节建筑企业不同用途房屋竣工情况分析及授信建议 (99)一、2006年建筑企业不同用途房屋竣工情况分析 (99)二、住宅建筑项目授信建议 (100)附表表1 1987-2006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速 (10)表2 1995-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 (14)表3 2006年各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16)表4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阶段数据 (21)表5 1991-2005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水平 (22)表6 2001-2005年我国建筑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净 (24)表7 建筑业所有制结构 (25)表8 中国和日本前五家和前十家建筑业企业市场占有比例的比较 (28)表9 1990-2005年建筑业动力装备率和技术装备率 (31)表10 1978-2006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33)表11 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 (42)表12 1991-2006年建筑业增加值及总产值 (43)表13 1991-2006年建筑企业利润额 (44)表14 1992-2006年建筑企业个数 (45)表15 1992-2006年建筑业从业人员数 (45)表16 1992-2006年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竣工面积 (46)表17 1994-2005年各类不同性质建筑企业个数 (48)表18 1994-2005年各类不同性质房地产企业个数 (48)表19 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区域分布情况 (50)表20 2006年建筑业企业数区域分布情况 (51)表21 2006年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分布情况 (51)表22 2006年建筑业合同签订区域分布情况 (53)表23 北京市建筑市场总产值和竣工产值情况(单位:亿元) (58)表24 北京市房屋施工、竣工情况 (59)表25 北京市建筑市场签订合同情况 (59)表26 北京市建筑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和劳动效率情况 (60)表27 广东省建筑市场总产值和竣工产值情况 (60)表28 广东省房屋施工、竣工情况 (61)表29 广东省建筑市场签订合同情况 (61)表30 广东省建筑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和劳动效率情况 (62)表31 浙江省建筑市场总产值和竣工产值情况 (62)表32 浙江省房屋施工、竣工情况 (63)表33 浙江省建筑市场签订合同情况 (63)表34 浙江省建筑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和劳动效率情况 (64)表35 江苏省建筑市场总产值和竣工产值情况 (64)表36 江苏省房屋施工、竣工情况 (65)表37 江苏省建筑市场签订合同情况 (65)表38 江苏省建筑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和劳动效率情况 (66)表39 建筑行业上市企业经营状况 (67)表40 2004-2006年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 (71)表41 2004-2006年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 (72)表42 2004-2006年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 (73)表43 2004-2006年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 (74)表44 2004-2006年辽宁金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 (75)表45 2004-2006年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 (76)表46 2004-2006年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 (78)表47 2004-2006年北京空港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 (79)表48 2004-2006年绵阳高新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 (79)表49 2004-2006年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 (83)表50 2004-2006年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 (87)表51 2006年重点企业债务风险状况 (97)附图图1 1987-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 (11)图2 1988-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 (11)图3 固定资产投资趋势分析 (15)图4 1995-2006年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拟合模型 (16)图5 1988-2006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波动幅度对比 (17)图6 我国建筑业发展阶段图 (21)图7 1991-2005建筑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增长趋势图 (23)图8 2001-2005年我国建筑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净值 (24)图9 洛伦茨曲线 (26)图10 1990-2006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趋势 (34)图11 全国水泥市场利润水平-1 (39)图12 全国水泥市场利润水平 (39)图13 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趋势 (42)图14 1992-2006年建筑业增加值及总产值及增长趋势 (43)图15 1992-2006年建筑企业利润总额 (44)图16 1992-2006年建筑企业单位个数 (45)图17 1992-2006年建筑业从业人员数 (46)图18 1992-2006年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竣工面积 (46)图19 1994-2005年各类不同性质房地产企业个数发展趋势 (49)图20 1988-2006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变动幅度对比 (92)图21 1988-2006年我国建筑业扩张系数 (92)图22 2006年建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构成 (99)图23 2006年建筑企业房屋竣工价值构成 (99)第一部分2006年行业运行分析及预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增长(%)
2007年比重(%)
2007年累计比重(%)
2006年比重(%)
2006年累计比重(%)
全国总计
50018.62
41557.16
20.4
100
100
浙 江
6790.32
5655.61
20.1
13.6
13.6
13.6
13.6
江 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987-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
(二)建筑业需求持续旺盛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998-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年我国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7239亿元,同比增长25%。在宏观调控趋紧的情况下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998-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湖 南
1888.26
1462.88
29.1
3.8
69.7
3.5
70
河 北
1614.29
1448.73
11.4
3.2
72.9
3.5
73.5
福 建
1490.71
1161.99
28.3
3
75.9
2.8
76.3
安 徽
1486.74
1168.24
27.3
3
78.9
2.8
79.1
陕 西
1208.57
830.41
6511.73
5424.85
20
13
26.6
13.1
26.7
山 东
3301.63
2791.81
18.3
6.6
33.2
6.7
33.4
广 东
3037.25
2592.58
17.2
6.1
39.3
6.2
39.6
北 京
2580.13
2167.92
19
5.2
44.5
5.2
44.8
上 海
2425.21
2285.38
三、区域对比分析及预测
我国建筑业区域化特征明显。东部地区始终保持建筑业主力地位,中、西部地区建筑业企业产值增长较快。2007年,东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3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10916亿元,增长24.8%,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7986亿元,增长23.6%,增幅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完成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62.2%,分别是中、西部地区的2.9倍和3.9倍。
6.1
4.8
49.3
5.5
50.3
辽 宁
2099.15
1774.99
18.3
4.2
53.5
4.3
54.6
四 川
2092.39
1753.23
19.3
4.2
57.7
4.2
58.8
河 南
2077.57
1530.93
35.7
4.2
61.9
3.7
62.5
湖 北
2011.85
1667
20.7
4
65.9
4
66.5
因此预计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年度增速有望达到25%以上。而且,这一趋势将在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维持。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市场的规模,通过模型计算,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或将达到25%左右。
二、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
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继续增强。2007年建筑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470亿元,较06年增长23.2%,建筑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自1998年以后,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率逐年提升,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94%(2004~2006年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率分别为2.48%、2.62%和2.87%)。建筑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盈利模式的改变。
摘要
一、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
(一)建筑业供给平稳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987-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
2007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019亿元,比上年增加8461亿元,增长20.4%,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首先,建筑业是其他各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全社会50%以上的FAI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我国若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较大规模的FAI必不可少,这样也就保障了建筑业的总需求(对FAI增速会否下降的问题随后探讨);
其次,GDP增速随宏观经济实际运行状况会有波动,但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却很稳定,对经济形成持续拉动;
第三,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将对行业产生恒定驱动。从早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到近几年的房地产投资驱动,再到未来几年铁路、地铁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与房地产投资的共同驱动。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由房地产供求突出矛盾导致的房地产建设需求依然强劲等较好地保障了建筑业企业的外延扩张。
第四,国家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运用了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来收缩过剩的流动性,而流动性紧缩又基本不影响建筑市场的总需求。
778.18
668.89
16.3
1.6
91.4
1.6
91.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行业风险分析及预测
宏观经济形势对建筑业发展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和感应度。一方面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民经济基本建设资源配置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建筑业生产的速度、效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率休憩相关。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也决定了建筑业市场容量的发展变化,每当国民经济整体形势趋好、发展加速、投资加快时,建筑业就迎来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反每当国民经济增长趋缓、发展减慢、投资降温时,建筑业就会首先由宏观经济趋缓感受到市场紧缩和发展吃紧。因此行业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风险。建筑工程承包行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并且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政府用于交通、能源、市政、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将持续增加,建筑业仍将沿景气上升通道加速上行。
另外,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也实现了较快增长。2007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80274亿元,比上年增加13080亿元,增长19.5%。
(三)建筑业供需预测
2008年,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风险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货币政策“从紧”的基调已经奠定,投资将成为调控的重点,调控手段除了控制信贷总量之外,估计窗口指导和行政调控力度将大幅加大。但综合来看,存在诸多因素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旧维持高位。
45.5
2.4
1183.92
983.93
20.3
2.4
83.7
2.4
83.5
重 庆
1119.54
895.09
25.1
2.2
85.9
2.2
85.7
山 西
1025.88
939.67
9.2
2.1
88
2.3
88
黑 龙 江
875.51
699.84
25.1
1.8
89.8
1.7
89.7
江 西
建筑业总产值最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其余则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建筑业总产值在1000~2000亿元的有湖南、河北、福建、安徽、天津、重庆、陕西七个省市。其他13个省建筑业总产值均低于1000亿元,海南和西藏地区建筑业总产值不足百亿元。
2007年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