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争优势原理波特认为,传统经济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都不能说明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因为“在产业竞争中生产要素非但不再扮演决定性的角色,其价值也在快速消退中”,“规模经济理论有它的重要性,但该理论并没有回答我们关心的竞争优势问题”。
进而他指出,必须采用竞争优势理论来解释产业竞争力问题。
竞争优势有别于比较优势,它是指各国或各地区相同产业在同一国际竞争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们认为,尽管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存在区别的一组概念,但两者都是产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两者的区别是,比较优势强调同一国家不同产业间的比较关系,而竞争优势强调不同国家同一产业间的比较关系。
前者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后者则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态势。
与区别相比,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要:一国一旦发生对外经济关系,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会同时发生作用;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
因此,比较优势是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性决定因素,而竞争优势是直接作用因素。
比较优势是产业国际分工的基础,也是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但比较优势原理却不能直接用来解释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而竞争优势原理作为一种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可直接用于解释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 从多层次和多构面的角度,分析一个国家 赢得某些产业竞争优势的原因,在层次上, 它包括国际、国家、产业和企业;在构面 上,历史、文化、经济、科技、信息、管理 等等无不涉及,其核心是所谓的“钻石体 系”理论。
波特认为,一产业在某一国家内 产生优势地位的原因来自下列四组关键因 素:生产因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 业;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
波特同时也认 为,一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其竞争优势又 受“机遇”与“政府”因素影响,“政府”因 素所带给产业的影响可正可负,此点对于 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应有重要涵义。
下面就根据“钻石体系”理论来分析 我国能在制造产业上获得的国际竞争优势。
生产因素优势 从生产因素方面来看,我国具备低成本 制造的要素。
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 本低。
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 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
改革 开放之初,我国工人的平均收入等于美国工 人的1%。
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到2002 年 和2003 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 时薪为21.11美元,而中国只有64美分。
这 跟我国长期的贫穷,特别是城乡隔绝造成大 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是分不开的。
这一 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
同时,近 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 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我 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制 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 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其 次,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 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 充足。
最后,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 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 力建设等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先进的,这对整 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 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国内需求优势 从国内需求来说,我国作为具有10 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内需求旺盛, 且发展潜力巨大。
2004 年中国GDP占到 全球总量的4%,居世界第六;按平价购 买力算,占全球总量13%,居第二位。
2001-2003 年中国GDP增量占全球增量 的1 /3,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量大国。
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需 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
城市人口面临人 均收入消费正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过渡, 对房地产、汽车、数码电子等的需求旺盛, 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对家用 电器等大件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我国 的内需完全可以支持某些制造业的发展。
外部产业环境优势 从相关和支持产业来说,它们对我国 制造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上游装备工业如机床等发展较快,普 通机床产量居世界第一,高级的数控机床 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制造业的大宗投入 品如钢材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大部分的钢 材品种已经可以国内生产。
我国制造业的国内竞争已经十分激烈。
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绝大部分商品供过 于求,竞争激烈,这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 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从而 使企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容易在国际 竞争中取胜。
空调业总产能大大超过国内 需求,价格竞争激烈,这就促使各厂家努 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不断推 出新产品。
在这种市场环境的磨练下,我 国的空调业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2005 年空调出口量将和国内需求量平分秋色。
政府因素优势 从政府的作用来看,经过20 年的改革 开放,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面,政 府的决策更尊重市场规律,我国经济的制度 成本急剧降低。
开放使我国经济参与国际竞 争,改革使旧体制下不能做甚至不能想的发 展生产力的经济组织方式成为现实。
其中三 件事情最重要:开放市场使得经济要素容易 流动和重组;产权界定有历史性进步,奠定 市场交易的基础;在政治统一的条件下开展 了国内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
加起来,就是 中国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大幅度下降。
当然从个别产业来看,政府的作用还 有待改善,本来应该快速发展、具备世界 性竞争潜力的行业由于政府的管制或是产 业政策失误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比如 汽车产业,政府实行目录管制,民营资本 进入很难,更严重的是,这种管制其实是 保护了跨国公司。
由于我国汽车业特别是 轿车业发展落后,为了迅速提升制造水平, 国家向部分外资汽车巨头开放市场,让国 内大汽车厂家与外资合资,以期通过市场 换技术,但是合资公司的技术开发主导权 掌握在外资方手中,中方企业没有话语权, 自主开发能力根本谈不上。
中国汽车业繁 荣的表象背后,是民族汽车品牌的弱势。
如 果政府适当合理地放松管制,让民营资本 参与竞争,相信民族汽车品牌会获得更大 的竞争力,至少是在经济型轿车领域,如 安徽的奇瑞、浙江的吉利已经在经济型轿 车制造上显示了很强的竞争力,不仅在国 内站稳了脚跟,而且出口势头强劲。
提升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 中国制造的产品凭借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风靡世界,但也应看到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普 遍很低,只能以低价格销售,容易引起贸易 摩擦和相应国家的报复,如2005 年内发生 的欧盟和美国分别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实施 配额限制,土耳其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实施贸 易限制。
我国制造业不能满足于低价格竞 争,必须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 为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 新驱动和财富驱动。
就我国经济发展的阶 段而言,正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和投资驱动 阶段,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创新, 使我国经济尽快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
一 般而言,前两个阶段具有竞争优势的是资 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但产品的附 加值低,销售价格低,对国外相关产业的 冲击大,容易受到贸易制裁。
目前来讲,国 内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国 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假冒、模仿产品 盛行,创新产品的潜在收益难以实现。
政 府应该采取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同时在 税收等方面对创新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这 样才能在企业层面形成创新的文化和环境, 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使中国的高附加值产 业也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依据波特的观点,国家竞争优势说的核心是“创新是竞争力的源泉”。
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
一国的竞争力高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的能力高低。
然而,各国的竞争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别,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或将能在所有产业或绝大多数产业上有竞争力,各国至多能在一些特定的产业竞争中获胜,这些产业的国内环境往往最有动力和最富挑战性。
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要增强本国的国家竞争力先要了解本国的现状。
竞争的优势主要归为四个方面: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撑企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辅要因素有政府和机遇。
要素状况是指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生产要素状况。
需求状况是指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及其健康程度。
相关和支撑产业是指企业所有相关产业及供应商的竞争能力。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是指资助或妨碍企业创造和保持竞争力的国内环境。
中国在这四个方面的现状就是:
在要素状况方面,我国有初级要素的优势,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但是高级要素比较薄弱。
因此,我国要充分利用劳动力、等丰富要素,提高我国产品的成本优势。
要重视教育,提高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的素质。
在需求状况方面,我国有市场大,需求增长迅速等优势。
在相关和支撑企业方面,我国大多数的产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
要确定我国的优势产业,在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注重发展相关产业。
在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方面,我国企业普遍缺乏长远战略,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国家应鼓励良性竞争,尽力避免垄断的产生。
波特认为,在动态层面上,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这四阶段。
在要素推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优势,即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在投资推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资本优势,大量投资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产品竞争力;在创新推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研究与开发;在财富推动阶段,创新竞争意识明显下降,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力。
不言而喻的,中国目前尚处于要素推动阶段,我们要通过上面提及的四个方面的努力,使我国向前进一步,从具有外生比较优势向具有内生比较优势发展。
中国加入WTO,就是面临了辅要因素之一:机遇。
国际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粗放利用是必须的,但是在以知识信息为主要的时代,要想在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国家和企业要立足于自主创新的基础之上,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创出自己的特色以及先进技术产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首要条件。
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迎接挑战。
(一)人口众多的大国优势
人口众多曾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障碍。
在全球背景下,这一劣势正在向比较优势方向
转化,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
一方面,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长期维持低工
资成本的优势。
另一方面,人口众多,潜在市场需求巨大。
(二)劳动力的长期比较优势
一是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低成本优势将长期维持。
二是中国在中高技能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开始显露,人才教育方面卓有成效,劳动力素质提高.
对于中国来说,劳动资源丰富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行本;但要维持这一优势又需要不断将潜在的劳动供给转变为现实供给,通过增加各层次劳动力供给来降低工资水平,以维持竞争力,这又会使就业压力长期化。
总之,中国相对劣势的产业是:高技术,部分资本密集产品,如化工,航空航天产品,先进技术装备,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必须作为长期动态比较利益培养,盲目迷信市场自由竞争,将永远是劣势。
中国作为政治独立的世界大国,必须同时走两条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利用国家力量支持大企业,长期扶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这是发展和创造动态比较优势的两条并行不悖的道路。
三、提高我国竞争优势的对策与途径
1、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企业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缺乏活力不思创新,国家就难以树立整体优势。
因此,首先必须加大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使之成为能适应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其次,要加强现有企业的联合兼并,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以现有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培育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经营规模效益;第三,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通过强化管理、研究开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2、在保持已有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创造我国产业竞争优势。
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获取更多比较利益的主要手段,其重要作用还无法替代。
但我们应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创造我国产业竞争优势。
由于高技术具有传统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内部使用范围广、渗透性强的特点,它不仅能靠自身市场开发的能力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且能极大地提高整个生产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把握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我国高科技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我国高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上台阶的一支新兴产业。
3、发挥大国规模优势,加强国内需求开发。
需求对一国竞争优势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重视对国内需求的开发。
我国有13亿人口,GNP总量大,需求增长迅速,需求层次差距大等优势。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买方市场,国内同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这对民族工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存在着悬殊的消费需求差异,这就为企业寻找细分市场、相对地集中于某些优先发展的产品和产业,实施目标集聚战略攻击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空间。
通过对细分市场需求开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取得国际市场上的局部竞争优势,逐步过渡升级到国家竞争优势,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起点和有利条件。
4、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着力于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竞争力持续发展。
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是提高我国竞争力水平的长期战略和措施。
当前,必须扭转科技和教育占GDP 比重持续下降的局面,大幅度增加科技和教育投入,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实在行动上,提高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要加速教育体制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
育”,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终身教育;要完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机制的确立,保证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市场导向作用下形成最佳契合点;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为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创造良好的舆论、政策、制度和公平竞争环境。
5、发挥政府在提高国际竞争力上的重要作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要使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政府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要继续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政企分开要贯彻到底,使政府经济管理的调控作用有力、有效;不断完善国家产业政策,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带动整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创造一个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特别注意让一般生产要素市场健康有序地运行,依法保护投资者和生产者公平竞争的权利,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公平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