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现代化(精)
儒家学说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关于儒家学说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杜维明称儒学为“哲学的人学”,源远流长的儒家学说从文化发展的的角度而言,主要是一种精神文化传统,是一种文化伦理精神。
它是具有人文主义特色的以人为伦理主体的文化精神,也代表了一种既入世又超越的人生态度。
可以说它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中国哲学的化身。
儒学的理论理系从其特有的伦理角度出发,观察宇宙,体验自身,奠定了儒家文化的主体,也创造了中国人的文化生命。
那么我们联系到“儒家学说与现代社会”这个命题时,也就是考察儒学与现代社会的撞击、接轨与发展,考察其中儒学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以及在新的条件下对儒学的创造性转化。
从而发挥儒学的社会功能。
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言:“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盲目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在思维上破除两种实用观点,即政治上的实用观点和经济上的实用观点。
前者表现为为了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在主观上任意褒贬儒家学说及其思想;后者则不看实质,只就表面去看儒家思想与现代经济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不仅肢解了儒家思想的整体,也存在主观杜撰之嫌。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儒学都应有它的位置。
一方面儒学需要参与到现代化的行列中,另一方面现代化的行列也需要儒学的参与。
而儒学与现代社会的相邂逅也曾经历了一个由冲突到协调的过程。
儒学的现代化是一种历史使命。
历史上儒学本身的不断发展与演变,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现代化。
突现儒家人文传统的现代新儒家的崛起,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传统文化之核可演化成社会变革的精神文化之果。
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必须二者是同时站立起来,藉此建立民族生命与文化生命合一的大生命。
那么由此我们关注在现代社会儒学形形色色遭遇,也就看到了儒学的命运和前途。
一儒家学说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其源流无疑是自孔子开始。
孔子继承殷国奴隶制时期的天命观和祖先崇拜,对源于巫术神化的“周礼”,结合氏族血缘的宋法观念作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完善,剔除了原始宗教的虚幻色彩,更多地保留了其中符合血缘、祖先崇拜的礼仪形式和内在含义,并将其广泛推及到日常伦理生活中,使之内在的宗教意识进一步世俗生活化,日常伦理化,从而创立了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
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在当前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发展的眼光,以现实需要为基础,从长远的战略目标出发,来寻求二者的结合点,特别在当今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找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尤为重要。
一、找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1、发扬整体主义精神,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动荡而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整体主义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孝敬父母、悌爱兄弟是维护家庭整体;“天下为公,贤能与选,讲信修睦……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人类大同世界的最朴素想象。
我国古代留传下来的至理名言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体现着这种整体主义精神。
整体主义的具体内容因时代和社会的条件不同而各异,但就群体生活中个人需要顾及他人利益及大众利益这一点而却是共同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种精神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持久不衰。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与国家、社会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矛盾,而二者必须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
青少年由于思想尚未成熟易走极端,崇尚绝对自由,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时候,潜意识不可避免地要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因此,教育青少年在继承传统文化整体精神时,应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一定要从传统的整体主义精神出发,上升到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上来。
2、发扬仁爱精神,加强热爱人民,尊师爱生教育孔子把“仁”由西周时的“爱亲”扩展为“爱人”,由家族之爱推广为天下之爱,不但体现了由亲而疏的爱的变化而且包含着“泛爱众”的质的升华。
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其影响贯穿了数千年的历史,不仅影响了古代的中国社会,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儒家思想对中国人民有着重要的启示。
1.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儒家思想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强大的道德约束力。
这种道德约束力不仅使中国古代的社会得以稳定,也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影响。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体制、机制不断地被推陈出新,但如果没有伦理观念的支持,这些机制很脆弱。
比如,腐败现象往往与那些缺乏道德伦理观念的人相关联。
儒家思想强调的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为中国现代社会的整体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谐儒家思想认为,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的天堂。
家庭和谐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主题。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都强调家庭团圆、和谐美满。
在今天的中国,很多家庭可能会通过移民、工作机会的变革而远离家人,但是,对于那些在家庭中成长并且希望继续维持这种传统价值的人来说,这种价值观念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为,经历了无数个家庭变革的中国正面临一个社会问题,那就是在家庭转型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面临来自工作和社会当中对家庭价值观的挑战。
儒家思想的家庭和谐观念可以对这些人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3.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能力和责任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能力和责任,这个价值观念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在这个新时代,一个人的价值或许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灵魂和内心,更取决于他拥有的社会资源和拥有的人际网络。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能力和责任,可以教导人们如何寻找和加强他们的社会和人际网络,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个人能力和责任。
同时,这种观念也对于中国社会实现公平、平等、公正的目标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4.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全球化”实际上是“现代化”的一个过程和阶段。
全球化是经济、贸易、科技的一体化、趋同化。
但现代性是多元的,现代化不等于西化,更不等于美国化。
经济全球化不意味着文化一元化。
近代以来西方现代化的历程和包括东亚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化经验表明,全球化、现代化决不只是西方民主制度与理性价值的普遍化。
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一书中已经对西方启蒙理性和以功利、权利为中心的现代西方社会提出了深刻检讨。
而西方后工业社会已经暴露出的种种负面,也鲜明地提示了西方的制度、理念与价值观存在着片面性、单向度性和“平面化”的弊病。
中国固然需要参照、借鉴西方的制度文明和价值理念,并使某些制度与价值真正在中国生根,以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助缘;然而,中国的现代化有着自己的道路与模式,自己的特殊性,这缘于中国社会及历史文化与西方不同;而且,正如离开了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难以在本土文化中生根一样,离开了民族化的现代化也是难以成功的。
面对西方文化铺天盖地的席卷域内和西方宗教的无孔不入的渗透,我们一定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安全意识。
新时代的全球化的挑战,启示我们要有自己的民族认同和伦理共识。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现代化的过程中被“化”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冲“散”掉。
如果没有终极关怀与伦理共识,也形成不了一个健康的现代法治社会。
因为法治的背后有着信念信仰和伦理共识的铺垫与支撑。
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
少数民族不断地给中原带来了活力。
反过来说,恰好是在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例如元代与清代,儒家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
今天,儒家仍然是台湾海峡两岸民众的基本信仰与生活方式。
海外几千万华人社区,仍然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社区。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决定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市场经济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活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唯利是图,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权力拜物教和特权思想正日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毒瘤,吞噬着市场经济所创造的成果,也吞噬着社会上活的道德资源,败坏社会心理与风俗。
儒家教育传统与现代教育
儒家教育传统与现代教育自汉代肇始,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是儒家的教育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皇朝的统治思想,此后,历经政权更迭、其他思想的冲击,儒学均成功延续,并在不断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吸收不同思想的内容之后,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因而,中国的文化传统可以大体说是儒家的文化传统。
而作为儒家文化传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儒家教育传统,自然可以代表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而被关注、辨析和扬弃。
一、儒家教育传统首先,我们应当明确的是教育传统和传统教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教育传统是一个抽象概念,它超越历史的羁绊,从历史中获得相对独立性,对任何时期的具象教育都起着指导作用,同时又是不同时期具象教育所隐含的内在精神的升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泛的包容性、稳定的延续性,既是不断发展、常释常新的流变体,又是一种教育区别于另一种教育的相对稳定的参照系。
而传统教育是一个具象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流行的、具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是具体的静态的凝固体,与现代教育相对,是属于过去的东西。
传统教育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外在表现。
汉代初立儒学的统治地位开始确立,儒学的教育也开始成为官办教育的主要内容。
两汉时期,中央有太学,地方有“学”、“校”、“庠”、“序”,主要教授儒家经典,并以之为选官考试的重要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机构有国子学、太学、小学,教育的内容涵盖儒、释、道等多个方面,九品中正制则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选士制度。
唐代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完备的教育体系,中央设国子监总辖各学,地方有州县官学,同时,唐代确立了科举考试制度,为后世沿用。
宋代“书院”教育发达。
明清教育机构则大致沿袭前代。
而无论历代教育机构与体制如何变化,儒学作为教育的最主要内容的情况始终不曾改变。
而儒家的教育传统却有着一贯性的内部核心。
以“有教无类”为教育原则,重视人文教育,并以“德育为先”。
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诱”的育人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的自律意识。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流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经典中有 很多体现,如《论语》中的“学而优 则仕”、“君子先慎乎德”等,都强 调了个人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行为 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
03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流变
儒家思想的现代化转型
从传统到现代
儒家思想在近代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逐渐从传统的社会主导思 想转变为现代的哲学和文化观念。
全球伦理与共同价值
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原则和人文精神可 以为全球伦理和共同价值的构建提供 重要参考。
儒家提倡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有助 于解决现代社会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儒家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应用
01
02
03
教育改革
儒家重视教育和社会化, 对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具 有启示作用。
政治伦理
儒家强调政治家的道德责 任和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对当代中国的政治伦理建 设具有借鉴意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儒家 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儒家对于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和总结。儒家 认为,个人的修养和行为习惯对于家 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 影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是“修己 以敬”,即个人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 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以达到对于家庭 、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和贡献。这种思 想体现了儒家对于个人素质和社会责 任的认识和追求,强调的是个人应该 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达到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和贡献。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 用,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道 德水平和文化素养。பைடு நூலகம்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中国 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儒家教育的核心理念包括"有教 无类"、"因材施教"等,这些理念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调适、整合与重建:儒家现代化的十二种方式
调适、整合与重建:儒家现代化的十二种方式【摘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调适、整合和重建三个方面探讨了儒家现代化的十二种方式。
在调适方面,倡导现代儒家的核心理念是关键,强调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整合方面,传承儒家思想与现代知识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以实现儒家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衔接。
在重建方面,构建现代儒家的新框架是关键一环,为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通过恢复传统礼仪与仪式、弘扬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推动儒家思想在法治建设中的应用等方式,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促进儒家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调适、整合、重建、现代儒家、核心理念、传承、融合、传统礼仪、核心价值观、经典研究、对话、伦理、科学技术、法治建设、国际传播、现代人才、总结展望1. 引言1.1 引言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步伐加快,如何调适、整合和重建儒家思想,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儒家思想有着宝贵的传统智慧,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如何倡导现代儒家的核心理念,传承儒家思想与现代知识的融合,构建现代儒家的新框架,成为了儒家现代化的关键课题。
本文将探讨儒家现代化的十二种方式,旨在引领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扬儒家文化的精髓,促进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提供一些启示,并为推动儒家现代化做出一些贡献。
2. 正文2.1 调适:倡导现代儒家的核心理念在当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为了使儒家文化能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我们需要倡导现代儒家的核心理念,以实现儒家现代化的目标。
倡导仁爱之道。
儒家一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仁爱、孝悌等传统美德。
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
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作为中国古代先贤孔子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儒家文化流传至今,依旧对现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仁爱、礼制、诚信和务实,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不仅陶冶了人们的思想道德,更帮助人们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
那么我们该如何抓住儒家文化这个重要资源,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发展呢?一、儒家文化在道德方面的应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儒家文化中的“仁、礼、义、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日常的道德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促进人们向善向好,增强个人和社会的信仰,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爱。
在社会治理方面,儒家文化的道德理念被运用到各个领域中,从而起到了推动社会形态向好的作用。
其次,儒家文化在传承和弘扬各族文化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多元文化的交融趋势日益明显,而儒家文化正是连接各个民族间文化的一道纽带。
儒家文化中的伦理观、美学观、权利观等思想理念与其他文化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各族文化,打造一个具有强烈文化自信的和谐社会。
二、儒家文化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应用在现代社会,营商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
而儒家文化中对于商人道德的关注与重视,为现代商业活动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指引。
比如儒家文化中赋予商人尽善尽美的社会形象,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商人等等。
这些理念和观念使得现代企业在诚信、守法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具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此外,还可以通过儒家文化模式,人们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们之间的合作,从而营造出更加友好和谐的商业环境。
然而,儒家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古”,在现代有了更深刻的意义,更强的适应力和真实性。
正如孟子所提出的“兼爱”,其实已经超越了当时的阶级界限,成为世界各民族的一种共同价值。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历史小作文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历史小作文儒家文化,那可是咱们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里最闪亮的一颗星!它就像一股清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现代化的大潮中不迷失方向。
说起儒家文化,我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它不仅讲究仁义礼智信,还告诉我们要勤劳、孝顺、宽容和尊重。
这些美德,在现代社会可真是大放异彩啊!记得小时候,家里墙上挂着一幅字画,上面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让我从小就懂得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如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但儒家文化教会我的这个道理,却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再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无论是老师还是同事,甚至是路上的陌生人,都有可能是我们的老师。
这种谦逊的态度,让我在工作中总能学到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还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君子追求的是道义,而小人只看重利益。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品质,不为蝇头小利所动,坚守原则,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儒家文化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教诲,更在于它那种深深的文化底蕴。
比如“温故而知新”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不断复习旧知识,才能发现新的智慧。
这种学习的精神,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儒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门古老的学问。
我觉得这非常好,因为只有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加强大,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儒家文化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主张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倡导社会和谐、个人修养和人类精神进步。
而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儒家思想中的“文化理念”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首先,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越来越需要道德的指引,而儒家思想正是能够给人们提供有效的道德支持。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仁爱和关怀,需要面对和解决非分、不道德的行为和问题。
我们需要更多的公正和理性,需要以事实和真相为基础,面对问题时不偏不倚,公正公平地维护大家的权益。
我们需要讲究礼仪,需要遵守社会规则,尤其是在社交场合应该注重礼貌,以增进人际关系。
我们需要培养好的智慧,需要面对困难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需要相互信任,需要建立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彼此之间的诚信关系。
如此说来,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是相符的。
其次,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社会关系也有紧密的联系。
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大量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教育公平、权力滥用等等,而儒家思想中强调同仁之间的友爱,讲究人伦之道。
与其说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不如说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强调了家庭、国家和天下的和谐,认为这是一个人的修养和追求之具体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此推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也应该有所联系。
儒家思想中,政治伦理哲学部分,揭示了孔子思想的人性论和修身论,在政治学上阐明了为官之道和君臣之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也在探索和实践着更好的社会治理模式。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民本”的政治理念,以人为本,围绕着公正、平等、民主来推动社会治理,加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儒家思想的现代化转型与应用
儒家思想的现代化转型与应用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流行的哲学思想之一。
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价值观是“仁”,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为人类着想的道德理念,同时也包括“礼”、“义”、“智”等一系列的人文家园和修身之道。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文化思想被传承和发展,但也存在没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儒家思想曾受到质疑,而现在儒家思想的独到之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儒家思想对于现代中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加强,儒家思想也开始转变成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形式,成为现代化的文化符号并对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儒家思想的现代化转型与应用。
一、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转型儒家思想对于教育发展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孔子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然而,儒家教育理念也曾被质疑为注重学术恪守而过于注重形式和考试成绩。
现今,随着人们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深入探索,儒家思想的教育理念逐步得到了尊重和借鉴,形成了一种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儒学的核心是“宜人宜天宜阴阳”,追求人类和谐与个体全面发展。
李氏宗亲学校成立的“尊师重教,和谐和睦,勤俭励志,自强不息”的校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人伦关系、处变不惊、庄重稳定的重要思想。
二、道德规范的现代化转型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经典之一,《论语》对个人的道德修养进行了深入和有针对性的阐述,包括仁、义、智和道德自律等多个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现代化的道德规范不仅对传统儒家道德的延续、充实和拓展有很大助益,也同时体现了儒家思想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发展的特质。
现代道德规范的建立形成了利他主义和共同利益的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思想中“至诚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契合,为中国现代道德建设提供了灵魂。
三、企业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包容、开放和多元化的特点。
儒家思想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儒家思想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从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儒家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国文化传统,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儒家思想简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发展成为汉代至清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倡导世界上目的性最强的伦理道德系统之一。
它包含了四书五经的经典,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价值观是仁、义、诚、信、孝、悌、忠、恕等。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中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儒家思想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争议。
一些人认为儒家思想是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原因,因为其强调顺从、躲避冲突和传统等观念与现代化的要求有所冲突。
但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正是支持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和动力。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思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一些儒家价值观念始终贯穿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各个阶段。
例如,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改革往往强调为人民谋利益,避免社会动荡,这符合了儒家思想中孟子和荀子的利民观点。
此外,在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中国梦”理念中也借鉴了一些儒家思想,如“和合共赢”、“仁爱至善”等。
其次,儒家思想也在中国的教育、政治和文化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它不仅成为了中国国学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来源。
在政治领域,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系提供了“精神资源”来支持国家治理和民族振兴。
然而,同时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儒家价值观在一些时候会阻碍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儒家思想中,强调“君子之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可能使得一些中国人认为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不是最重要的,顺从于政府是德行最高的表现。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摘要】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
儒家文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人们崇尚和平、追求自强、实现自我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
进一步发掘儒家文化,对于现今时代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精髓现代意义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爱,它的特点是重精神,轻物质;重道德,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
儒家注重的是大方向,重视的是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关心的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正确人生观的建立,即教导人成为正人君子。
儒家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化,这是追求进步的人们重新关注儒家文化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沉积了几百年韵儒家文化又被人们热情地发掘出来的原因所在。
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
它以心灵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为主要目的。
而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方面,一直绵延至今。
其具体意义如下:1.儒家文化的“仁”儒家文化中“仁” ,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
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
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礼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意识。
——人们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人们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普遍遵守符合自身社会地位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
人民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
古今中外,凡是能够使国家达到太平的统治,事实上都没有违背儒学的仁和礼两大原则。
2.儒家文化的“礼”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
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统治。
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即人民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
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这就叫作仁礼一体。
人类社会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古代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特别严重,每个人都必须依赖群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调适、整合与重建:儒家现代化的十二种方式
调适、整合与重建:儒家现代化的十二种方式【摘要】本文围绕儒家现代化展开,通过整合传统儒家价值观和现代科技,培养新生代儒家传承者,建立现代儒家教育体系等十二种方式,探讨了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通过推广儒家文化国际交流,加强研究和传播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国家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等方面,展示了儒家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和影响力。
展望未来,儒家思想将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为促进社会和谐、个体成长、国家治理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儒家思想、现代化、传承、教育、社会发展、政府决策、伦理道德、文化产业、国际交流、身心健康、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传播、国家治理、展望未来。
1. 引言1.1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强调仁爱和中庸之道,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强调孝道、礼仪等传统价值观念,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儒家思想注重治国安邦,提倡仁政和德治,能够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人文化。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保持文化传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念,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道德水准;三是为现代社会和国家治理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支撑,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研究和发展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1.2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渊远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传统价值观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调适、整合和重建儒家思想,使其在当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儒家思想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动力何以可能
儒家思想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动力何以可能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密切。
儒家思想以“仁爱”、“礼制”、“忠诚”、“孝顺”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强调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规范与建设。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思想能够提供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传统文化认同、价值观引领和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能够提供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关联。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而儒家思想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
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思想可以帮助中国人民建立自信,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儒家思想从根本上强调人的本性是善的,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可以帮助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的目标,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石。
儒家思想能够提供动力的原因是其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体间的道德和伦理关系。
儒家思想倡导的“仁爱”、“孝顺”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个人主义的风气可能导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疏远,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儒家思想的传统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推崇孝顺的儒家思想可以加强家庭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弹性,使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儒家思想能够提供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对社会稳定的重视。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往往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动荡,社会稳定是现代化进程的基石,也是人民追求幸福的必要条件。
儒家思想强调从个体到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追求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建立。
儒家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儒家思想也提倡适应性的改革和调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共存,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论题历史作文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论题历史作文题目:材料一: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和境界,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义”要求人们行事遵循正义;“礼”注重社会的礼仪规范;“智”鼓励人们追求知识与智慧;“信”倡导诚信的品质。
这些思想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材料二: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城市化以及人的现代化等多方面内容。
在现代化进程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要求: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文化与现代化”这一论题的思考。
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解析:一、题目立意分析。
1. 核心论题。
本题的核心论题是“儒家文化与现代化”。
这要求考生深入思考儒家文化的内涵、价值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问题。
2. 儒家文化内涵挖掘。
从材料一可知,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是我们分析的重点内容。
例如,“仁”所体现的关爱他人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构建中是否还有价值?“义”的正义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公平正义有何联系?“礼”的礼仪规范在现代社会礼仪简化的情况下如何传承?“智”与现代教育和知识创新的关系,“信”对于现代商业诚信和社会信任体系建设的意义等。
3. 现代化内涵考量。
材料二给出了现代化的多方面内涵。
考生需要思考儒家文化如何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城市化以及人的现代化相适应或相互促进。
在经济工业化进程中,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是否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市场秩序;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儒家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等观念的现代转化)能否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思想滋养;在社会城市化过程中,儒家文化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如何在城市新的家庭结构和邻里关系中传承和调整;在人的现代化方面,儒家文化对于塑造现代公民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有何作用。
4. 辩证思考。
考生不能单纯地肯定或否定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需要进行辩证的分析。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论题历史小作文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论题历史小作文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仁”是其核心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尊重。
在社会秩序方面,儒家倡导通过道德教化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重视等级名分,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材料二: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的社会变革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以及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城市化等方面。
在现代化进程中,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个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追求平等、自由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文化的主要内涵。
(4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儒家文化与现代化之间存在哪些矛盾?(6分)(3)请你以“儒家文化与现代化”为主题,写一篇200 300字的小作文,谈谈你对两者关系的认识。
(10分)解析:(1)答案要点:儒家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准则(1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1分);通过道德教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1分);重视等级名分,以礼规范行为(1分)。
解析:材料一明确指出“仁”是核心思想,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道德准则。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是“仁”的内涵延伸。
而“倡导通过道德教化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直接点明了儒家在社会和谐方面的理念。
“重视等级名分,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也是从材料中直接可以总结出来的内容。
(2)答案要点:儒家重视等级名分,与现代化追求平等存在矛盾(2分);儒家强调道德教化规范行为,现代化注重通过法治保障社会秩序,二者有差异(2分);儒家文化中个人更多地从属于集体道德规范,现代化中个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两者存在冲突(2分)。
解析:从材料二可知现代化追求平等、自由,而儒家的等级名分观念与之相悖。
现代化强调政治上的法治化,与儒家主要依靠道德教化不同。
现代化进程中个人权利意识增强,而儒家文化更强调个人遵循集体的道德规范,个人自主性相对较弱。
(3)答案要点:示例:儒家文化与现代化既存在矛盾又有相通之处。
儒家思想何以现代化——读李晓春教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化》
儒家思想何以现代化读李晓春教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化》张言亮(兰少ii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摘要】如何让儒家思想实现现代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一直以来都是当代中国儒家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李晓春教授的《儒家思想及其现代化》一书就是对此问题进行的研究和探索&该书不仅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现代的诠释,而且探索了儒家思想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可能起的作用。
作者在文章中对该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且提出了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儒家思想;现代化;法象思维一、问题缘由自从中国文化跟现代西方文化在近代遭遇以来,中国学人对于自己的文化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怀疑和质疑。
当然,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完全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信心。
当时的很多知识分子认为,中国最大的弱点是缺乏西方的各种武器,但是中国的文化仍然是非常先进的。
然而,随着一系列失败的接踵而来,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文化产生怀疑甚至否定。
李晓春教授在《儒家思想及其现代化》一书中明确提到了这一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熟人熟事的世界开始与一个真正的物的世界遭遇,以物的世界的规则建造的铁甲战舰游弋在中国的近海,近代化的装备着大工业生产的枪支的军队踏上了中国的国土,它们使中国人看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物的世界。
中国人想当代儒学第17辑295尽了办法也没有破解这来自物的世界的侵袭,清代的洋务运动就是在中体西用的思想背景下进行的中国文化的自救运动,这一运动在中日甲午海战后走到了穷途末路,中国人终于发现在船坚炮利之后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东西,没有这个东西,即使你拥有先进的武器也没有用武之地&”①李晓春教授这段话很好地阐述了中国文化在近代遭遇西方文化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困惑以及最后的选择。
自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不得不重新反思我们的文化,更新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文化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也开启了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与现代化——迷茫的现代人走向何方儒家承前启后的创始人孔子,他的思想有什么魅力,两千年来一直融合在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并且一直传播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的袭击下,在“五四”运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在所谓“文化大革命”的席卷下,几经狂风暴雨,传统风俗习惯,尤为在农村生活中顽强的保持着。
孔子思想,一直成为中外严肃的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所推崇,并全力以赴的去研究,且大声疾呼,要发扬光大。
近来,海外一些卓有远见的学者已呼出:“二十一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儒家文化的世纪”。
这又是为什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一段悲壮而伟大的历史。
孔子继承了周公之道,所处春秋时代,正处在“礼崩乐坏”的混乱时期,孔子当仁不让,立志担当弘扬周公传统礼义的重任。
孔子的精神和人格,他的文化品位,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孔子从五十一岁到五十五岁间,在鲁国担任鲁中都宰(鲁京城市长,后升迁大司空,大司寇,行摄相事,治理国政三月,鲁国大治,遂出现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商贾不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恐惧,用美人计腐蚀分化鲁国君臣。
鲁定公,季氏沉迷于声色,三日不听政,郊,不致燔俎于大夫。
孔子遂行,带领他的弟子开始悲壮的列国之行,前后共十四年,去寻找能恢复周礼的知音诸侯,所至到十余诸侯国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卫国。
史记:“孔子凄凄惶惶,车辙天下,使天下无道变有道。
”结果呢?围蒲、畏匡、厄陈蔡,并遭宋司马之险,饱尝艰险,真谓知音难觅,只能发出:“归乎!归乎!我党小子狂简”的长叹,回到鲁国已是一位白发苍苍、年近古稀的老人了。
回国后,整理文献,删诗书,作《春秋》。
晚年子鲤、颜渊、子路相续去世,七十三岁,圣人也与世他辞。
可是,孔子的思想却在汉武帝始,两千年来,一直成为我国道德风俗、社会结构文化生活不可动摇的基石,孔子被称为影响祖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伟大人物。
中国非遇天灾人祸,一直过着淳朴平静讲礼义的生活。
并以一个有教养的民族映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被世界各国称为“礼义之邦”。
鸦片战争爆发,外国坚舰利炮,轰开了吾国的“大门”,泱泱大国接二连三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古老而平静的生活一再被扰乱。
当时提出救国强国方案的,主要有以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以康梁为哇个人君主立宪派(维新派。
众所周知,维新派随着戊戌政变而告终。
以后各色人物、政治力量都粉墨登场,都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孔子思想,也是一个主要焦点。
洋务派要保存传统文化道德,吸取西洋的科学技术为吾所用,藉以强大自己的国力,以抵御西方的侵略。
革命派比维新派更激烈,要彻底打倒旧文化、旧道德、“吃人的礼教”,建立新文化、新道德。
孰是孰非?近代,有一段具有典型讽刺意义的记录。
英国哲学家访问中国时,梁启超在欢迎大会上盛赞战国学术自由,汉武帝独尊儒家,中国数千年无思想进步,人才日趋衰落,要振兴中国,就要无限制地输入、学习西方学术文化,以西方政治体制,乃至学术文化,取代传统的孔道云云。
当时罗素在答词中,却针锋相对地说,中国切不可盲目采用欧洲文化,中国若无孔道,道德必将破产。
事后,罗素对我国留英学生说,我以为中国切要的不是在于西方文化的吸收,恰恰是固有文化的复兴。
中国学术文化在两千年前的先秦已灿然大备。
假使中国能复兴古文化,那么对世界的影响必定极其伟大,对世界文化有特别的贡献,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外国哲学家,却会在为他召开的欢迎会上毫不客气的反驳梁启超的西化论,竭力在恢复中国的传统文化?再看梁启超在第一次大战后,一九一九年,去欧洲游学回来后,如梦初醒,一反常态,大叫科学破产,物质文明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而是灾难,要以我国几千年固有文明,去超拔大洋对岸几千万万欧洲人,省悟到西洋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所带来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是造成这次大战的根本原因。
梁在《欧洲心影录》写道:“当我看到原来的生活舒服的欧洲人,靠着借债过日子,我们素来认为天经地义、尽善尽美代议政治今日竟会从墙脚上筑筑摇动起来……”后来,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满清皇帝被推翻了,共和国成立,政治是否清明?人民幸福吗?恰恰相反,连年的军阀混战,什么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连年不断的直、奉、皖战争,真是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饥饿寒冷痛苦中挣扎。
人们不禁在问,中国究竟应该走向何方?接着日寇铁蹄蹂躏我国,八年浴血抗战,中国人们付出的代价,太多!太多了!紧接着几年解放战争,全中国解放。
众所周知的原因,“四人帮”打倒后,历史似乎在嘲弄人,几十年旋转了一圈,又回到向西方学习科学,改革开放的起点。
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儿子,我们的莘莘学子,又卷进了“崇洋热”、“出国热”、“经商热”的浪潮之中了。
国家提出四个现代化,要搞活经济与世界接轨,要想获得成功,是否像日本前首相吉田茂说的“正是由于日本人否定了儒教的鄙视赚取金钱的旧道德,唤发民众奖励赚钱的新道德,日本的明治维新才获得成功,日本才真正走上了现代化之路!”冷峻的现实世界告诉我们,我们也正在走不讲道德,只讲金钱的功利主义之路。
(日本明治维新真的成功了吗?什么叫成功?日本的现代化国力强大了,正因为不讲道德,只讲功利的价值观,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首,几千万的亚洲人死于战祸,使日本本土一片废墟,这不是对所谓成功极大的嘲讽吗?我们是人,是有思想的人,不仅仅有物质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需求,这对知识层次较高有思想的人更显得迫切。
而命运之神,把我们抛掷到这么一个世界上——高科技商品经济社会上来,是幸运,还是不幸?面对着这样的世界,我们如何安身立命呢?我们将从家庭、学校走向激烈竞争而纷乱的社会舞台上,将会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所谓成功者,面对向我们袭来的种种卑劣行径,我们在戴上多少副假面具?需要耍多少手段?甚至付出信仰人格的代价与之周旋角逐,耗尽心力。
当我们筋疲力尽地回到卧室,明月映窗,清风渐来,我会感到像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的拉斯蒂尼那样叫道:“巴黎,我来了!”还是忍不住思索,我的自我到哪里去了?付出的和所得到的是什么?我是否已经麻木不仁了呢?我能力挽狂澜吗?对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他的精神世界是不会平静的,难以安顿的。
失败者呢?将会发出何处是路?为什么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的长叹。
我们实现现代化还刚起步,我们要达到西方工业发达的现代化的物质文明,还要经过一段非常艰难的历程。
我们这一代是不是要重蹈西方商品社会所走的人欲横流的路呢?现代工业社会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冷漠、自私;高节奏而紧张的工作,人成为机器、高科技仪器的一个部件;激烈而近乎残酷的竞争;单一的金钱追求;家庭的解体,老人被遗弃,离婚、弃儿;暴力、抢劫、凶杀;周期性的经济萧条、失业等诸多社会问题,使不少西方人精神空虚得从酗酒、纵欲,乃至毒品来麻醉自己的每一条神经;从自杀中求解脱。
嬉(雅皮士之流是精神无法安顿的典型表现而已。
现代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使贪婪的人群向大自然无限攫取资源,造成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不少生态科学家发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救救地球”的呐喊!现代化的军备竞赛及制造大量的足以毁灭几个地球的核子武器,使人类似坐在火药桶上。
然而,现代科学带来的物质文明,像巫师念起神咒那样,使发展中国家,使世界似醉似呆的向现代化之路齐进。
现代人是否在饮鸩止渴?现代化工业社会将人类引向何方?现代人的归宿又在何处?如果说二十世纪折磨人类的是癌症及艾滋病,是不是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折磨人类的将是精神病?如何解决现代化带来的诸多社会病?西方许多思想家,像后期康梁及英国哲学家罗素闻那样旧话重提,“以儒家伦理学说解救西方工业国家的精神危机”,“以儒家伦理调解工业国家的人际关系”。
海外文化界出现了“儒教资本主义”,“儒教文化圈”的提法。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西方学者,不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康德、黑格尔的思想武库去乞讨救治西方社会病的灵丹妙药,而独独转向古老的儒家思想呢?儒家思想又如何使这些有思想的人心迷神悦呢?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呢?是“仁”。
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泛爱众”,“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韩愈说:“博爱之谓仁”。
所谓“仁”是对人充满着温情的关心和热爱,始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推而广之于普天下的任何人,对所有的人能“一视同仁”。
故孔子的“仁学”,肯定了人的价值,肯定道德的价值,肯定生活的价值。
从“仁”衍化出来的诸多美德:如“五常”、“八德”等,几千年来,已溶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结构和做人的价值标准。
孔子“仁政”,学说又把政治伦理化。
孔子提出治国平天下,一事实上要兴礼乐,讲教化,目的使全社会人民遵循一种有道德,有意义的人生。
故中华民族以一个热爱和平、文质彬彬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从中国两千多年历史证明,哪一朝代不遵循孔子儒家“仁政”学说的教诲治国,社会就会动荡不安,人民就会陷入痛苦灾难之中;哪一朝代遵循孔子“仁政”学说和教诲治国,社会就会安定和谐,甚至达到光辉的顶点。
也可以说,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没有哪一种民族的文化能如此他久薰陶如此众多的文质彬彬的君子;也没有哪一国家的政治能达到如中国的“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开元之治”,“康乾之治”这样辉煌灿烂的太平盛世。
既创造出丰衣足食(物质丰富的社会,又达到人际友爱、和睦、讲礼义(囹圄虚空的刑措之风的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
现以唐朝“贞观之治”为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代辉煌的治政?唐太宗说:“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贞观政要,慎所好》唐太宗之好“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不拘泥于章句,不沉溺于传疏,而是面向社会,“政事”的是非得失,依照儒学的标准来断定。
因此,在“讲论经义,商略政事”的探讨中,儒学精神通过“经义”而影响“政事”,渗透到社会现实生活中,使贞观时期的社会政治以及风格,充满着儒学情调。
由于唐朝初君臣致力于仁义教化,人心风俗由浅薄而仁厚。
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卖粮,取给于道路”。
(《资治通鉴·唐纪九》可以说,唐太宗君臣振兴了传统儒学精神……使贞观时期的政治风气和社会风俗洋溢着清明宽厚的儒学情调。
(引《中国儒学史》故儒学孔子的仁学是人类最完善、最理想的思想体系,世界各派各宗的思想家、政治家所追求的理想王国,在古中国早已实现了。
无怪每当中国历史上出现动乱时,中国的百姓无不发出怀古的幽思,憧憬着以孔子“仁学”建立起来的纯朴的文明社会再次在现实世界实现。
直到今日,还有些厌恶现代物质文明,包括西方留学生,到中国农村下榻,想一睹没有市侩气息的纯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