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黄鹤楼崔颢

合集下载

崔颢《黄鹤楼》课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崔颢《黄鹤楼》课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鉴赏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

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

“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

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

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

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

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优)《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崔颢黄鹤楼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优),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全文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

崔颢《黄鹤楼》鉴赏《黄鹤楼》译文及赏析答案《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黄鹤楼》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黄鹤楼》译文及注释二《黄鹤楼》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黄鹤楼》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黄鹤楼》分联详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苏教七下《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苏教七下《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比较
共同点
两篇文章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都注重通过环境和氛围的渲 染来烘托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不同点
《黄鹤楼》更多运用传说和想象来塑造人物形象,强调人物的神秘性和超脱世俗的特质;而《于园》则更多 通过实景描写和人物行为来表现人物形象,强调人物的高雅品味和隐逸情怀。同时,《黄鹤楼》中的人物形 象较为单一,主要围绕仙人展开;而《于园》中的人物形象则更为丰富多样,包括园林主人、游客等多个角
张岱其他作品推荐阅读
《陶庵梦忆》
这是张岱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通过对往日生活的追忆,展现了 晚明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生活。
《西湖梦寻》
此书是张岱对西湖的描绘与追忆, 通过对西湖山水、园林、寺观、古 迹的细致刻画,表达了作者对西湖 的深厚感情。
《夜航船》
这是一部文化常识类著作,涵盖了 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多个领 域的知识,展现了张岱渊博的学识 和广泛的兴趣。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崔颢其他作品推荐阅读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这首诗通过描绘船家少女与青年男子的对话 ,展现了江南水乡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美好的 爱情。
《行路难·君不见吴中张翰称 达生》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洞察,以 吴中张翰自比,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这是崔颢的又一著名送别诗,诗中描绘了长 江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 谊。
03
抒发登楼远眺的感慨
最后,文章抒发了作者登上黄鹤楼远眺的感慨,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和自然的神奇。
《于园》内容概述
介绍于园的地理位置和布局
文章首先介绍了于园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畔,是一座以湖石著称的园林。接着描述了于园 的总体布局和各个景点的特色。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黄鹤楼》教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黄鹤楼》教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黄鹤楼》教案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黄鹤楼》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并掌握昔、鹤、萋等生字;2、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思乡之愁。

教学过程: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课前播放《烟花三月》这首歌,学生欣赏。

师问:这首歌让你想起哪位诗人的哪首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或者别人写李白的诗歌,说说对李白的印象。

师:是啊,后人都称李白为诗仙,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就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狂放不羁的李白,却有一个人让他钦佩不已。

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话说李白离开京城,准备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

有一天,他来到了武昌的黄鹤楼。

他登上了黄鹤楼,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从天边奔来,又向天边流去,江上白帆点点,空中沙鸥成群,远山林木葱茏,岸边繁花似锦此情此景,不由诗兴大发,于是拿起毛笔准备在墙上题诗一首。

(这点古人和我们现代人一样,就是爱在墙上画。

不过,现代人画的都是某某到此一游,古人更诗情画意,人家画的是诗。

所以你将来想画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不是能画出一首诗来再说。

)李白他正想写的时候,旁边的一首诗吸引住了他。

他仔细看了一下,还捻着胡子吟诵了一遍。

李白念完这一遍后,顿时,满腔的诗情仿佛被兜头一盆冷水给浇灭了。

他扔下笔,大喊一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郁郁地转身走了听了故事,知道是谁让他佩服不已了吗?(崔颢)对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让李白自愧不如的诗《黄鹤楼》。

(学生读题。

指导写好鹤字)谁来说说你对黄鹤楼的了解?学生畅谈,课件出示黄鹤楼的资料及图片。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

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崔颢古诗黄鹤楼及赏析

崔颢古诗黄鹤楼及赏析

崔颢古诗黄鹤楼及赏析崔颢黄鹤楼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下面整理了崔颢古诗黄鹤楼及赏析,欢迎阅读。

黄鹤楼 / 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者介绍】崔颢(h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开元十一年(723)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年卒。

崔颢是盛唐著名诗人,现存作品四十多首。

【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登上今天的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

世事茫茫,真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诗人触景抒怀,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

这正是先放后收,完全合乎格律上「起、承、转、合」的要求,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篇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看完了崔颢古诗黄鹤楼及赏析,下面一起来练练阅读题,提高下我们的也读能力吧。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鹤楼》原文及译文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鹤楼》原文及译文苏教版

苏教版七下《黄鹤楼》原文及译文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何必濑乡九柱①、东阳八咏②,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译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

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鹤楼》课件9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鹤楼》课件9苏教版
欢迎光临指导
秋落 水霞 共与 长孤 天鹜 一齐 色飞
江西 南昌 滕王阁
万四 家面 忧湖 乐山 到归 心眼 头底
湖南 岳阳 岳阳楼
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濒临万里长江, 雄据蛇山之巅。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
贾岛、陆游、张居正等,都先后来到这里吟诗
作赋。1700年来七建七毁,最后一次毁于1884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 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 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 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 2 3 4 5
0
高耸 标构 巃巍 嵸峨
0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0
重檐翼馆
四闼霞敞
0
坐窥井邑
俯拍云烟
读透课文: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黄鹤 楼? 2、黄鹤楼有什么特征?这5年6月落成,主楼
高51米,分五层,飞檐画栋,翘角凌空。从三
楼到五楼的环楼走廊向外看,闹市、江流、大

等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连翩。
唐 阎伯理
读准课文: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州城/西南隅, 有黄鹤楼者。《图经》云: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
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 述异》 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


yán
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 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kuī yì
读懂课文:
1、掌握重要实词和虚 词的用法。 2、会翻译全文。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黄 鹤 楼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

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珍品。

下面是古诗《黄鹤楼》崔颢赏析,请参考!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1。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

晴川3历历4汉阳树,芳草萋萋5鹦鹉洲6。

日暮乡关7何处是?烟波8江上使人愁。

词语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龟山。

2.悠悠:飘荡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江面。

白话译文昔日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文学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一来,崔颢《黄鹤楼》名气就更大。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意境美。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3.14 短文两篇 黄鹤楼 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下)

3.14 短文两篇 黄鹤楼 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下)

拓展思考:
中新网2003年2月9日电 “中国四大名楼” 之一的武汉黄鹤楼,近日已开始进行1985年重建以来的首次大 规模整修。整修工程期间黄鹤楼正常对外开放。黄鹤楼在历史 上曾因年久失修而多次毁于大火,今天的黄鹤楼是根据历史资 料于1985年重建而成的,18年来从未进行过整修,楼内局部地 方已呈现出老化现象,特别是四块牌匾损坏较大。此次黄鹤楼 整修主要是对楼顶的四块牌匾进行维修,在保持字迹不变的情 况下对牌匾重新复制。
耸构巍峨, 高标lóngzōng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
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
探究学习 分析课 文
1.文章写出了黄鹤楼的哪些特征? 雄伟高大 2.从原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高标巃蓯,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 翼馆, 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3.哪一句话写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⑤文中有四个对偶句,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 相衬,它们是: 耸构巍峨,高标巃嵸;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⑥说说文段的结构方面有怎样的特色。
导入课文 历史上人们将修建在湖北武昌的
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 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有王 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因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惟有 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 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 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 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 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 《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 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崔颢《黄鹤楼》原文

崔颢《黄鹤楼》原文

崔颖《黄鹤楼》原文赏析篇一诗人满怀对黄超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翻去,此地空余黄砂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曾一去不发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阍陶大,受此兔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狗翻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卜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脸?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更品味的名句。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占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

“不勿返”,更是涵越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国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叮嗟叹喟。

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r浓浓的乡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菱增朋洲。

”些二句描述了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极富人情味:艳阳高照,碧空如洗。

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e:立在眼前.和煦的阳光洒满江面,温暖着亲人.依稀间,第鹉洲上的芳即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臾,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说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幽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

太谷县明星中学七级语文《古诗三首黄鹤楼》苏教版PPT课件

太谷县明星中学七级语文《古诗三首黄鹤楼》苏教版PPT课件
▲唐开元九年(721年),状元王维在他的《送康 太守》一诗中最早直接出现了黄鹤楼3字。“城下 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2019/11/22
可编辑
8
诗词中的黄鹤楼
▲贾岛《黄鹤楼》“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 醉不知。”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
2019/11/22
可编辑
2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 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 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 赋。
2019/11/22
可编辑
3
2019/11/2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2019/11/22
可编辑
11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2019/11/22
可编辑
12
2019/11/22


白 云
楼 的
黄 鹤 图
命 名


可编辑
13
黄鹤楼的历史沿革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 江夏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 当时,孙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 天险的防守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 况,在修建武昌城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 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2019/11/22
可编辑
6
诗词中的黄鹤楼
此外,李白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 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 客无心随白鸥”等诗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 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 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好的缘故吧。据 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登金陵 凤 “凰凤台 凰台》上,凤以凰同游《,黄风鹤去楼台》空一江较自胜流负。。这朝两描首写诗景在物唐的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诗里,的确可 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 以互相媲美,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也都堪称佳作。

七级语文下册《黄鹤楼》课件 苏教(通用)

七级语文下册《黄鹤楼》课件 苏教(通用)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2021年5月2021/5/122021/5/12p2u0ru2s1. N/5u/ll1a2ia5c/u1lis2/te2m0p2o1r felis ut cursus.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5/122021/5/12May 12, 2021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 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飞檐像鸟翼高 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 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 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展示 华夏文化的魅力》说说黄鹤楼和 于园在体现我国传统艺术上的表 现。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2021/5/122021/5/122021/5/12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5月2021/5/122021/5/122021白头人。。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9:26:44 AM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021/5/122021/5/122021/5/12May-2112-May-21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2021/5/12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9:26:44 AM

苏教七下《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课件

苏教七下《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构
分析文章中的句式结构,如并列 句、复合句等,理解句子的层次 和逻辑关系。
难点句子理解与翻译指导
难点句子
针对文章中的长句、难句进行深入分 析,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 空悠悠”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 义和表达方式。
翻译指导
提供准确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学 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同时保 持原文的意境和韵味。
生平
崔颢一生历经坎坷,曾游历多地并担任过一些官职。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多样, 既有边塞诗的雄浑豪放,也有描绘自然风光的清新秀丽。崔颢的诗作在唐代诗 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时代背景与文学风格
时代背景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唐代社会开放包容,经济繁荣昌盛, 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唐代也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为文学创作注入了新 的活力。
第一楼“之称。
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感
02
描绘了黄鹤楼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壮丽
河山的赞美之情。
神话传说的穿插与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03
通过仙人乘黄鹤的传说,为黄鹤楼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解释
了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于园》内容概述
于园的地理位置和主人身份
位于江苏扬州,是一座著名的私家园林,主人是明代著名文人于 慎行。
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词汇,对黄 鹤楼和于园的景色进行了生动形象的 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诗人在描绘黄鹤楼和于园景色时,将 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景物具有了 情感色彩。
03
重点难点讲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黄鹤楼》课件2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黄鹤楼》课件2苏教版

诗词中的黄鹤楼
此外,李白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
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
客无心随白鸥”等诗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
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
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好的缘故吧。据
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登金陵
凤凰台》,以同《黄鹤楼》一较胜负。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这两首诗在唐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朝描写景物的
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里,的确可 以互相媲美, 也都堪称佳作。
1 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对神话的吟诵 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诗人笔下道出了“人去楼空”,唯有悠悠的 白云千载依旧的景象。
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
颈联两句对仗精美工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绘出了一幅绚丽的大江景色。
于是,那惆怅的情怀就自然地转化为无尽的乡愁了。“日暮乡关何 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烟”字能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 景象。“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 了,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 出诗人的怀乡之情,黄昏时分,忙碌在外的人们都在回家了,而自己官 途失意,还面对浩浩大江,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更添异地飘泊之感。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借景抒情
抒发了久客 思乡之情
**前四句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世事 茫茫的感慨 。 **后四句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

名校推荐江苏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黄鹤楼-苏教版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名校推荐江苏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黄鹤楼-苏教版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旳主观色彩和赞叹旳语气,并用虚词“亦……也” 来表达判断和陈说旳语气,使文气得到了舒缓。言 有尽而意无穷,余音袅袅,耐人回味。
全文用对偶句或对偶短语有八组之多,
有铺陈,有夸张,有比喻,对黄鹤楼进行多 角度旳描写。如用“事列《神仙》之传。迹 存《述异》之志。 ”一组对偶句,强调了黄
鹤楼名称由来之证据充分。又如用“耸构巍
之 代词,我们 。
译:不是有地位旳人投下名贴这座园子 上旳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旳。葆生旳 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 人到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磊:垒,堆砌。
园中无他奇 特殊旳,罕见旳 ,奇在磊石。
用多种各样旳石块堆砌成假山。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栽种 果子松数棵, 缘 顺着,沿着 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 以 实因奇为。
垒,堆砌。
4.缘坡植牡丹、芍药 顺着,沿着。
5.以实奇
因为。
6.以幽阴深邃奇 7. 颓然碧窈
8.俱以假山显
9.至于园可无憾矣 池中奇峰绝壑
阴暗深远。 舒坦旳意思。 碧绿幽远。
凭借。 显扬,有名声。
到。
❖ 特殊句式梳理
①遂以名楼。
“遂以(之)名楼”,省略句,省略了宾 语。
②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判断句,“……,……也”是判断旳标 志,这里还带有陈说旳语气。
3. 体会本文严谨旳构造和优美旳语言.
合作学习 疏通文意
州城西南隅yú, 有黄鹤楼
者。
角落
译:鄂州城旳西南角上,有—座 黄鹤楼。
《图经》云:“费讳yī登仙,尝曾经 驾 乘,驾 黄鹤返憩qì休息 于此,遂 于是
以 用 (之) 名动词,命名 楼。”事列
《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译:《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 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 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 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苏教版2017新教材七年级下 黄鹤楼-崔颢

苏教版2017新教材七年级下  黄鹤楼-崔颢

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白云千载空悠悠。 汉阳:地名,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美好的草。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芳草萋萋鹦鹉洲。 鹦鹉洲:黄鹤楼东北长江中的小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日暮:傍晚的时候。
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关:故乡。关,门。 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
诗词中的黄鹤楼
▲孟浩然的《鹦鹅洲送王九之江左》,就是一首写
站在黄鹤楼上遥望鹦鹅洲景色的诗。
▲杜牧写黄鹤楼一诗的最后两句是:“黄鹤楼前春
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这是诗人为送友人去 夏口(今武昌)而作的。他提醒友人到了夏口登 临黄鹤楼,面对满江春水畅饮时,别忘了他这位 旧友。
▲唐开元九年(721年),状元王维在他的《送康
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抒发了怎样的 情感?
诗人在最后两句写到日暮时分, 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 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 情怀,诗境亦被推至极 度苍莽空阔,抒发了诗 人世事苍茫、怀土思 乡的浓烈情怀。
崔颢的《黄鹤楼》究竟写得好在哪里?——
1.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的前四句从神话传说写起,是诗人登楼向 上远望后的联想,是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 慨。是虚景、写意。 接着的两句诗人在楼上向下眺望 ,见到隔江 一派大好景色: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 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是 实景、摹象。 末两句诗人在日暮时分,不禁想起了遥遥不 知何处的故乡,顿生出离愁别绪。情景交融—— 景随情动,情由景生。
崔颢的《黄鹤楼》究竟写得好在哪里?—— 2.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首联写黄鹤楼本身,是近景。 颔联写仙人驾鹤而去的悠悠白云间 ,是远景。 颈联写晴空朗日下的黄鹤楼周边的自然美景, 是日景。 尾联写夕阳西下之时渺茫的烟波牵连出的思 乡之情,是晚景。

苏教版2017新教材七年级下 黄鹤楼-崔颢共39页文档

苏教版2017新教材七年级下 黄鹤楼-崔颢共39页文档
苏教版2017新教材七年级下 黄鹤楼崔颢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来自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苏版2017新教材七年级下黄鹤楼_崔颢共40页

苏版2017新教材七年级下黄鹤楼_崔颢共40页

பைடு நூலகம்
苏版2017新教材七年级下黄鹤楼_崔 颢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远望后的联想,是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 慨。是虚景、写意。
接着的两句诗人在楼上向下眺望 ,见到隔江 一派大好景色: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 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是 实景、摹象。
末两句诗人在日暮时分,不禁想起了遥遥不 知何处的故乡,顿生出离愁别绪。情景交融—— 景随情动,情由景生。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
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 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 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现今的“黄鹤楼”景区,时逢盛 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岳 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 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 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全 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诗词中的黄鹤楼
Ø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诗词中的黄鹤楼
Ø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 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 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 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 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 “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 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 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 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诗人在前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
黄鹤楼是著名古迹,且有费祎在此登仙的传说,因 此登上黄鹤楼就不能不令人首先想起这一美丽而凄伤的 神话。昔人即指费祎。昔人已乘黄鹤登仙而去,而且是 一去不复返了,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以 及那楼的上空终日飘浮无所依归的白云, 何等凄冷!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 之凄凉,则不能不令人感伤不已。前四句 两用“去”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衬 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一气呵成,纯用 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然而生的感受, 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的色调。
诗词中的黄鹤楼
▲贾岛《黄鹤楼》“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 醉不知。”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
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黄鹤楼》图片欣赏
《黄鹤楼》图片欣赏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

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
的 传
黄 鹤
颔联——远景、虚景(遗憾)
变情 化景
楼 颈联——日景、实景(欣赏) 丰 交
》 尾联——晚景、实景(思乡) 富 融
小结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 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 然的感觉,表现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 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 并由此引起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 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 界。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情味悠长。
岳 阳 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 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滕 王 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 王阁序》而著名。
崔颢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 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 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 赋。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 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 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 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 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 次。有“国运昌则 楼运盛 ”之说。
诗词中的黄鹤楼
▲孟浩然的《鹦鹅洲送王九之江左》,就是一首写 站在黄鹤楼上遥望鹦鹅洲景色的诗。
▲杜牧写黄鹤楼一诗的最后两句是:“黄鹤楼前春 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这是诗人为送友人去 夏口(今武昌)而作的。他提醒友人到了夏口登 临黄鹤楼,面对满江春水畅饮时,别忘了他这位 旧友。
▲唐开元九年(721年),状元王维在他的《送康 太守》一诗中最早直接出现了黄鹤楼3字。“城下 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写作背景:
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 有感而作.
写景: 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 抒情: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 於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 的感慨,并因 日暮而生思乡之情.
昔人已乘黄鹤去,昔空人::空传荡说的中。的仙人。
此地空余黄鹤楼。空:白白地,徒然。 黄鹤一去不复返,悠悠:浮荡的样子。
•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游憩,凤凰飞走后 只剩下凤凰台,但长江依然奔流不息。吴国 王宫里,野花杂草埋没了僻静的小路,东晋 时代的王公贵族们都死去了,只留了一座座 荒凉的坟墓。从凤凰台上远望,三山隐没于 烟雾之中,似有似无,位于江心的白鹭洲把 水分开来。天上的浮云遮蔽了太阳的光辉, 望不见长安,使人心中无限忧愁。
Ø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 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诗词中的黄鹤楼
此外,李白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黄鹤楼中吹玉 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仙人有待乘黄鹤,海 客无心随白鸥”等诗句,都反映了诗人对黄鹤楼 的眷恋之情。不过,他专写黄鹤楼的诗确实没有。 这大约正是由于崔颢的诗写的太好的缘故吧。据 说李白受崔颢这首诗的影响,写了一首《登金陵 凤凰台》,以同《黄鹤楼》一较胜负。 这两首诗在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朝描写景物的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诗里,的确可 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 以互相媲美,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也都堪称佳作。
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 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 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
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
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
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
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 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崔颢的《黄鹤楼》究竟写得好在哪里?——
2.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首联写黄鹤楼本身,是近景。 颔联写仙人驾鹤而去的悠悠白云间 ,是远景。
颈联写晴空朗日下的黄鹤楼周边的自然美景, 是日景。
尾联写夕阳西下之时渺茫的烟波牵连出的思 乡之情,是晚景。
崔颢的《黄鹤楼》究竟写得好在哪里?——
《 首联——近景、虚景(神往)
下空空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 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 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 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 啊!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 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 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抒发了怎样的 情感?
诗人在最后两句写到日暮时分, 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 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
情怀,诗境亦被推至极 度苍莽空阔,抒发了诗 人世事苍茫、怀土思 乡的浓烈情怀。
崔颢的《黄鹤楼》究竟写得好在哪里?——
1.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诗的前四句从神话传说写起,是诗人登楼向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 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 生思乡之愁。本句点题--愁。借景抒情,以日 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愁苦之情。
本诗的5、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这两 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意思是: 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汉阳与黄鹤楼 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在 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此这两句不是单纯 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
• •

著以滕 记以岳 留黄
称王王 》范阳 下鹤
勃阁 著仲楼 千楼
的 《
滕 王 阁 序 》
位 于 江 西 南 昌 ,
称淹 。的
《 岳 阳 楼
在 湖 南 岳 阳 ,
古 名 篇
崔 颢




中 国 三 大 名 楼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 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 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原。
白云千载空悠悠。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美好的草。
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鹦鹉洲:黄鹤楼东北长江中的小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日暮:傍晚的时候。
烟波江上使人愁。乡关:故乡。关,门。
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
译文: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
主旨
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 所感,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 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 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 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 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 载,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唐--崔颢来自(七言律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