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研究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完整word)中国式过马路的本质及原因
(完整word)中国式过马路的本质及原因中国式过马路的本质及原因中国式过马路,就是集体无意识闯红灯过马路。
这现象的存在,对社会秩序、交通安全、城市管理造成不小的困扰。
经分析,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从众心理.看大家都这么一窝蜂式过马路,就顺着众人一起走,未思考其对与错。
人是群居动物,如果大家都这么过马路,自已一个人不过,就会被旁人冷嘲热讽,骂傻冒一个,冷落孤立,所以就跟着一起过,充分体现个人的没主见、没原则性。
2、侥幸心理。
大家都这么过,法不责众,这么多人都这样过马路谁会管呀,要管也不会只管我一个人吧.都这样跟着过马路好多几回了,有谁管呀,谁会管呀。
等有人管理再说吧,先这么过吧。
3、急燥心理。
怎么绿灯还没亮呀,急死人了,还有事要办呀.没有耐心等待区区十几秒,就匆匆忙忙跟着众人过马路.4、意识淡薄。
集体闯红灯过马路者多半没有法律意识,没有安全意识,漠视安全规则盲目行事,对法律、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一旦出事就后悔不及,可谓不见棺材不流泪。
5、制度设计缺陷.交通设计制度上的不合理性,造成对人的困扰,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6、监管缺失。
在“中国式过马路”未报道前就没听说、也没见有人治理这种现象,法律上虽有对闯红灯的处罚措施,但有谁执行,谁去管。
因为没有人管,所以才有人这么干。
7、墨守成规。
多少年了,大家都这么过马路,没人想着这有什么不对,没人想着去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好像这挺正常的,习惯成自然。
8、文化缺失.当习惯成自然,就会视为公认的理念,就会有这种不良文化产生,如没有正确的文化引导,正确文化的填补,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下去。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存在,说到底是人们普遍的认知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国民素质教育与法制教育还任重道远。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1.2012年10月10日遨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
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2.对于当前走红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网上众说纷纭:网友A: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
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
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网友B: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
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网友C: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
而且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网友D: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网友E: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
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
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网友F:“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
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调查报告篇一:“中国式过马路”调研报告“中国式过马路”调研报告“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个网络调侃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人们分分表示“描述太形象了”、“确有同感”,而且还有许多人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行人闯红灯,是行人交通违章中最普遍、最明显、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交通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对交通违法者本人人身存在极大危险而且有碍保持道路畅通。
4月15日起秘书工作市交管部门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展开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
秘书工作市秘书工作局、秘书工作市政府民意调查中心针对秘书工作市行人遵守通状况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共计完成有效问卷1002份。
调查显示:一、“中国式过马路”知晓率为%调查中,在问及受访者“您是否知道‘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说法”时,%的受访者表示在电视和报纸上听说过;%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但通过访问员的耐心解释后,受访者们基本都认可日常出行中确实存在这种交通陋习。
二、九成受访者会改变习惯、遵守交通规则“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一经提出,有%的受访者表示会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习惯,注意遵守交通规则;有%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改变。
受访者坦言:不遵守交通规则,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文明过马路,要注重习惯的养成,更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
三、逾六成市民认为身边“中国式过马路”普遍存在调查中,有%的被访者表示身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随处可见;有%被访者表示身边人都遵守交通规则,这种现象不多;有%被访者表示没有具体留意、不好说。
数据显示,我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四、七成受访者支持以惩罚措施解决中国式过马路在问及受访者您是否支持利用罚款措施来处理和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者时,有%受访者表示“支持,且应该加大惩罚力度”;有%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但稍微惩罚一下就好”;有%的受访者表示“不支持,教育一下就好”;有%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
中国式过马路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
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
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
类似现象还有不少。
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到了不这么做,反而会不正常、不便利。
这种吊诡的变化之中,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
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为什么会这样?这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
如果一味指责公民素质不佳,并未看到问题的全部,甚至也没有点中问题的要害。
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因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
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
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
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继多个城市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后,厦门也准备对这样的行为实行惩罚。
仿效其他多个城市的做法。
厦门市将首先采用信息化手段,先对闯红灯的行人予以警告,不听劝阻且情节恶劣的,民警将对其开具10元罚款。
此外,民警还要通过手中的移动警务系统,记录下闯红灯人的违法行为,并且永久保存。
一旦被记录在案,今后考驾照、找工作、贷款都将受到影响。
所以在政府部门强力出击的同时,“中国式过马路”这个现象,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注重和热议。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对‘中国式过马路’开罚”“中国式过马路”既是规则意识浅薄导致的,也是规则本身不完善造成的。
一方面,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点等不无关系。
尤其是行人“闯红灯”的“违法成本”太低。
行人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就能够置交通法规不顾,横闯红灯而去,而很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闯红灯”行人实行避让。
而近些年我国对机动车安全驾驶的要求愈加严格,也在一定水准上淡化了行人的安全意识。
在很多城市大量“高清摄像头”的“监督”之下,司机对于闯红灯能够免于处罚的侥幸心理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路段,机动车都要严格按照标志线通行,否则都会受到处罚。
这在一定水准上淡化了行人在“闯红灯”过马路时的安全意识。
另一方面,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也在客观上导致了“闯红灯”行为的发生。
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汽车的临时停车场,有的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让行人通过。
“中国式过马路”是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规则失范的表现。
“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但存有于交通规则之中,在社会管理、官场治理、商业伦理上同样存有。
表面上是“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在作怪,其实还是社会规则失范所致。
正是因为对“法不责众”过于迁就与放纵,才形成了结伴而行的群体心态。
如果不能重塑规则意识,实现真正的制度治理,那么这样的状况将难以改变。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让一个人过马路,可能会有很多种看法,而在中国,我们普遍认为过马路是一种艰难的事情。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和对安全的重视,穿行在道路上的安全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但大多数人仍然会非常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路上。
中国式过马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大多数人会等到绿灯才会穿过马路。
不管道路上的车辆有多少,有多多少少时间,大多数人都想在绿灯的情况下过马路,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安全,更有利于减少堵车的情况。
其次,当中国人在过马路时,他们会非常小心地去过马路,尤其是当路边有车辆时,他们会非常谨慎地处理,以保证安全。
再次,在中国的交通现代化的今天,有一个关于过马路礼仪的文明行为,即在路口等待,不在横道上越线行走。
当有车辆行驶时,另一方更有义务礼让,不影响过路。
最后,在中国,关于过马路,另一个重要的礼仪就是关于路面横向标志的遵守。
这些标志指出了行走方向,并且表明了在哪一侧等待。
闯红灯或者不遵守横向标志是非常严重的,会给行人带来极大的危险。
总的来说,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不但体现了对交通安全的重视,也是对文明行为的尊重。
中国人一直以来强调遵守交通规则,尊重其他人,并重视自己的安全和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马路上更加安全、舒适和平安地行走。
在21世纪,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
也在慢慢改变。
未来的过马路,不仅仅是要求安全和文明,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人们的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以达到最佳的交通安全。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有更加安全、文明和平安的过马路体验。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看似平常,实际存在安全隐患,每年都有因行人交通违法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统计显示,行人随意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引发交通事故占50%。
2012年,全国因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酿成交通事故近万起,造成至少3000多人死亡。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2013年7月21日调查地点:盐城市市中心调查对象:随机选取的行人答卷者背景资料分析:1.此次调查合格的问卷数为118份,其中男性有63份,占53.39%;女性有55份,占46.61%。
2.就年龄背景而言,20岁以下的有22人,占18.64%;20~25岁的有50人,占42.37%;25~30岁的有26人,占22.03%;30岁以上的有20人,16.95%。
3.在学历层次方面,初中及以下有16人,占13.56%;高中有32人,占27.12%;大学有64人,占54.24%;研究生及以上有6人,占5.08%。
对于行人过马路方式的调查:1)问题:您有没有用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过马路呢?结果与分析:根据调查显示,只有11%的人没有用过“中国式过马路”的方式过马路,也就是说,89%的调查者都有过这种行为。
这说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国人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文明过马路的意识不够强。
2)观点:路上车走着肯定不能过,没车的时候就可以过了,就算是红灯可是也不影响交通啊。
非常同意34%一般般11%不太同意27%非常不同意分析:数据显示只有12.71%的调查者态度非常明确的表示不同意这种过马路的方式,而在不同程度上同意这种过马路的方式的人则占了61.17%,表明大多数人都没有遵守“红灯停绿灯走”的交通规则。
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各地措施
1.杭州:国庆假期杭州人行道上设闸门应对中国式过马 路。
2.上海:上海交警手拉手筑起人墙。
3.长春:10月24日,长春全城严控“中国式过马路”,近 半月零罚款。
网友评论:
1.这是给道德上闸门吗?从外面下功夫,作用大吗?还是 无奈之举呢。 2.城市建设进步了,人文素质落后了。 3.仅靠交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民提高安全意识, 这才是长久之计。
解决办法
我们应当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团结奉献)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国家、社会应当 加大宣传,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安全意识 完善交通管理,因地制宜设置硬件设施
我们的体会
1 虽然说加大管理力度对应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会 有帮助,但还是免不了冲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即使是涉及到个人的人身安全问题,部分人还是“明 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涉及到道德问题,有些人是持 “急己所急,利己损人”的态度。所以公民的自觉性对这种 现象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怎样让公民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以及 怀有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切入点。 3 身为师大人,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遵守法律与道德, 展现纯正师大人的独特魅力。
我们应对中国式过马
路说:
不!
......
——新浪微博
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
1.威胁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健康。 2.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扰乱交通秩序。 3.影响社会文明风尚。
对比
美国 见没车就闯红灯 日本 闯红灯前看老小 英国 闯红灯前者成群 德国 绿灯亮起才过马路
行人至上保安全
交通设计人性化 源于“车让人” 闯红灯与个人信用挂钩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行人闯红灯,极易受到机动车辆的侵害,一旦发生碰撞,非死即伤,后果严重。
同时,乱闯红灯严重影响了车辆的安全通行,危害了公共交通秩序,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幸,更会危害到他人。
现实中因为行人乱闯红灯而发生的惨剧还少么?还不能引起我们的警醒么?行人交通违法不仅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一大难题,也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顽疾。
遏制“行人闯红灯”,不仅是交通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行人“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了。
“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
”“就是这一次半次应该不要紧的。
”这是记者听到的关于“中国式过马路”主要的原因,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就可以置交通法规不顾,横闯红灯而去,而许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闯红灯”行人进行避让。
在一些城市行走已经变成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汽车的临时停车场,有的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让行人通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些行人“闯红灯”之类的行为是客观上由于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造成的。
从心理学角度说,人的行为总是遵循最低成本最大收益“费力最小方便原则”。
社会群体中的“从众心理”“羊群效应”“随波逐流”等就是“方便原则”的表现形式之——不费力能干成就不费力。
根据这一原则身处群体中的普通人往往身不由己放弃自我,被群体意识所操控导致“去个性化”现象——自我湮没于群体中。
结伴逛街、地铁换乘、游行示威、群体性事件等都不同程度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湮没于群体之后,群体正确,个人跟着正确,群体作恶,个人跟着作恶,群体遭殃,个人跟着遭殃。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看法“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看法敬爱的党组织:最近,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人们有很大的讨论,尤其,近期深圳、南京、北京等地纷纷颁布各种处罚条例整治中国式过马路。
对于该问题,我也认真地思考了一番,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看法。
首先,我得做一下自我批评。
中国式过马路由来已久,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一个诟病,在我们学校也存在这种现象.无可否认,绝大多的地方与绝大多数的人,有红绿灯,就有中国式过马路 .是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当别人闯红灯的时候,我能够坚持住原则,严于律己,做到不违反交通规则,也会规劝他人不要闯红灯.在这方面,坦诚地说我做得还行---这不是我的自我夸奖与得意,我认为,做到这点与一直坚持做到这点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当美善之行,正确之为成为一种理所当然,当其有朝一日终于是出于人的本能或意识的时候,人类的精神文明才能是有了本质上的进步.当然,我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也闯过红灯,在这一点,我必须自我反省,必须自我批评.只有意识到错误,承认错误,分析错误,才能很好地改正错误,取得进步.在这次党课的前段时间,我就曾闯过红灯。
在这次党课上,老师和同学们都谈论了一下中国式过马路,使我感受颇深。
还记得一个女同学上齤台发表看法的时候,他就叙述了一段小时候的回忆。
当她儿时闯红灯遭到母亲制止与批评的时候,她问了她母亲这么一个问题:车还很远呢,为什么不过马路呢?而她母亲的回答大概是这样:对于司机来说,他行进方向所看到的是绿灯,他是可以通过的,但当他看到有行人在行进方向的时候,他的心情是会受到影响的,有可能心情变坏等等,这会加重司机的心理负担,很不利于交通安全。
而且,马路这不是你个人的,它是公共的,司机们也是很重要的主体,他也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考虑自己个人的方便与否。
我想,这位母亲已经给我们许多人填写了一份很有意义的良心问卷了。
那些闯红灯的惯犯们,试问,你们会这样规劝身边的朋友和教育现在或是将来的孩子们呢,还是会对它们说不会有事的,走吧?试问,你们会怎样叩问自己的心灵与良知道德呢?试问,你们会如何在法律法规的天平上衡量自己、审判自己?其次,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很有必要探讨思考这个问题。
中国式过马路评委问答题
中国式过马路评委问答题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
原因:1、从众心理。
看着大家都这样,自己也这样。
就算有惩戒措施,也不会惩罚闯红灯的这么多人。
2、交通法规意识淡薄。
对交通道路安全法没有认识和了解,缺乏对法律法规的敬畏。
3、交通设施设计缺陷。
等待时间太长,缺少天桥、地下通道、预留的通过时间太短等等。
4、监管缺失。
法律上虽然禁止这种行为,但是现实中少有人去执法,也少有人因此而受到相应惩罚。
对策:1、普及交通道路安全法,明确闯红灯的危害性。
2、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
3、加大监管力度,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
4、合理规划交通设施。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摘要】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其表现特点包括随意穿越马路、不按规定过斑马线等。
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交通拥堵、行人对交通规则的忽视等因素影响。
这种行为不仅给行人和驾驶员带来安全隐患,还造成交通混乱和道路阻塞等危害。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建议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提高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等措施。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城市中更为严重,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改善。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行为分析、表现特点、原因、危害、建议、调查研究、影响。
1. 引言1.1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中国式过马路是指在中国的城市街道上,行人在过马路时往往存在一些特殊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中国特有的,因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见到这样的现象。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在城市交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也对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人在过马路时往往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行在马路上,不按照红绿灯指示行动。
第二,行人过马路时经常群体行动,一群人同时过马路,导致车辆难以通行。
有些行人过马路时会玩手机、听音乐等行为,分神驾驶。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城市交通拥堵导致了行人在路口等待时间过长,行人会选择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过马路。
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让行人觉得违反交通规则并不会受到惩罚。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秩序混乱以及增加车辆拥堵等方面。
改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建议包括提高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加强交通规则宣传、设置行人安全通道等措施。
相关调查和研究表明,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的一大问题,亟待解决。
结合行人和车辆双方的需求和安全考虑,共同努力促进城市交通秩序的改善,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出行。
2. 正文2.1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表现特点1. 闯红灯现象普遍:许多行人在红灯亮起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过马路,甚至有些人连续几个红灯都不停下来等待。
中国式过马路议7篇
中国式过马路议7篇中国式过公路谈论文1最近,“中国式过公路”现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无疑,行人们“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是极端错误的。
这不仅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在冒险,更是对公共平安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我认为,要想转变这种乱象,应当从完善硬件设施上入手。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式过公路”现象的产生,是国民素养低下造成的。
其实不然。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我们不难找到白皮肤、黑皮肤的行人肆意地在亮着红灯的路口穿行。
他们来自兴旺国家,理应有着较高的国民素养,为什么也参加了“中国式过公路”的行为之中呢?这只能解释为我国交通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比方,国内信号灯的变灯时间间隔多数并不合理。
在顶峰时期,中关村、陆家嘴、华强北等地的路口处经常会消失几百人的积压。
在人山人海面前,假设要遵守交通规章,行人需要轮候数次变灯才能顺当通过公路。
这意味着他们的等待时间往往会接近10分钟。
假设这个时候连一个倒计时牌都没有的话,很简单消失大规模的闯红灯现象。
再比方,兴旺国家的红绿灯大多设有变灯按钮。
行人在路口时只要按下按钮,信号灯就会快速切换为绿色,供人通行。
在中国就很少能看到这样的设施。
日本的街上,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数量非常巨大。
而在国内,即便是大城市,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也都非常有限,更不必说那些三四线的小城市了。
其实,想要转变“中国式过公路”现象,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比方加强平安意识的宣扬、加大惩罚力度等等。
但是,完善硬件设施是其中最好的一种方案。
生命平安是每个人最大的切身利益,可以说平安意识的重要性是人尽皆知的。
假设不是别无选择,唯恐没有人情愿拿性命开玩笑。
因此,大力宣扬平安意识,收效会甚微。
而加大惩罚力度,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它不能真正解决行人过公路困难的问题。
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启示我们,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应当学会“疏”而不是一味的“堵”。
相比之下,完善硬件设施就是一种“疏水”的方法。
人们想要快速通过公路,这种需求是正常的,是应当被满意的。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研究调查报告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背后体现的问题研究调查报告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
网友纷纷跟帖"太形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
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河北石家庄地处商业圈的中山路与建设大街十字路头,每天穿行这里的行人数以万计,记者在这里架设摄像机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拍摄,发现闯红灯,在行驶的车流中冒险穿行的路人不在少数。
只要路面上的车流暂时中断,哪怕是面对红灯,一下行人也是勇往直前。
为了快速通过路口,人不让车,车不让人,所以车辆刮蹭行人的事故就经常发生。
在滚滚的车流当中,红绿灯形同虚设,贵阳市人车交汇的十字路口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当中还发现,专门给行人设计的地下通道也有很多人不愿意走,宁可冒险横穿马路。
有部分市民明明知道该走地下通道,但是由于赶时间选择横穿马路,有的还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在观察旁边穿梭的车辆。
有些上了点年纪的市民,觉得走地下通道麻烦,看着别人横穿马路,自己也就跟着穿了过来。
天津市南开区南京路和三马路的交汇路口是天津市较为繁华的路段之一,有很多非机动车驾驶员都有从众心理,比如只要有一个带头闯红灯的,后面闯的人就多,如果大部分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即便有人想闯红灯也不好意思。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是指中国人在过马路时所展现出的独特行为方式,这种行为在国内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国外人民常常觉得奇怪的一种现象。
以下将从行为原因、行为特点和行为影响等方面对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集中,尤其是一线城市和繁华地区,道路交通日益拥堵,人车混行现象比较严重。
这导致人们过马路时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一些过马路设施不足,例如人行横道标志不明显,没有红绿灯的路口等,因此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来穿越马路。
其次,中国人普遍存在追求效率的心态,过马路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出行时间长的话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安排,因此人们会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过马路的速度。
再次,中国人的行文风格往往以“有我无人”为主,即便是在过马路时也表现出了这种习惯,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最快的,因此不愿意等别人而选择“抢行”的方式。
其次,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中国人过马路时总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没有一个顺利的过程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在行人天桥上还是地面过马路,中国人总是会选择最复杂的方式,例如从人行道面对交通最密集的方向过马路,或者选择在车辆来的时候才过马路,这种方式看起来很“拼命”,实际上是希望能够更快地通过马路。
其次,中国人在过马路时总是采用“鱼鳞式”或者“缠绕式”穿越方式,即一人过马路不够,两人互相挂着过或者人群交错而过。
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比较混乱,但是中国人在过马路时却能够比较默契地通过,这也是中国人“以我为中心”的一种体现。
再次,中国人在过马路时对于车辆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他们很少主动让车,而是通过观察车辆的速度和方向来判断自己是否过马路,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中国人普遍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
最后,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过马路时的混乱行为容易造成路面交通拥堵,尤其是在高峰期,人们的过马路行为往往会阻碍车辆的正常行驶,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如下:
1、要有规则意识。
不管是闯红灯还是效仿者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这都是规则意识的缺乏,体现了对法律的漠视,对自身生命安全的漠视,是个人素质不高的体现。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遵守法律,遵守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
2、要敢于制止这种行为。
中国式过马路,体现的是“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是“从众”和“法不责众”的畸形心理在作祟,这也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工作中,面对类似情况,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及时提醒、敢于批评、真诚帮助。
3、要善于总结反思。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应该从政府的角度反思,是否还有红灯过长、人行天桥少、交通指挥不到位、宣传教育缺失、惩罚力度不够等因素,不能形成定式思维,只挑别人瑕疵,不管自己缺点,一味站在道德高点指责别人。
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找出容易纰漏的地方,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不留空白和死角,想办法管住“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
第1页共1页。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和关注。
无论是国内居民还是外国游客,对中国人在马路上的行为举止常常感到惊讶。
然而,这种行为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原因,下面将对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进行分析。
一、群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中国是一个强调群体主义的社会文化,人们往往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这一文化价值观在过马路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行人并不会以个人的行动为中心,而是追求群体行为的协调性。
因此,在中国的城市中,当红灯亮起时,即使街上没有车辆,行人也会等待绿灯才过马路。
这种行为乍看之下显得不合理,但却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强大的群体主义精神。
二、权力与规则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受到权威和规则的束缚。
这种权力与规则的关系模式也在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中有所体现。
例如,在一些繁忙的路口,红灯亮起后,行人依然会有人冲出去闯红灯。
这是因为他们觉得红灯的规则并不是绝对的,有时权力和人的作为可以突破规则的束缚。
这种行为背后深深地埋藏着中国人对权威和规则的独特认知。
三、城市化进程与行为转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马路行为也在发生变化。
与过去相比,现代中国人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西方文化和规则,这对传统的过马路行为产生了冲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遵守交通规则,等待绿灯才过马路。
然而,由于社会转型的进程并不平衡,部分人仍然保留了传统的过马路行为,使得在中国的城市中,过马路行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城市规划与交通设施的影响城市规划和交通设施对过马路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中国一些老旧和狭窄的街道中,缺乏有效的人行横道和过马路设施,行人不得不通过各种方法过马路,从而导致一些危险的行为。
与此同时,在一些现代化的城市中,人行横道的设置和交通规则的执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促使人们更加按规则过马路。
综上所述,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社会现象。
其背后的原因涉及到群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权力与规则的关系、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规划和交通设施等多个方面。
中国式过马路的分析
首先,中国式过马路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交通意外。
据了解,每年全国因违反道路标志标线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其中因行人违规导致的肇事造成262人死亡。
如此巨大的社会危害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出行安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面临的城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不及时解决中国式过马路,将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危害。
因此,我们要从多角度深层次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研究,加强对道路的交通规制,提高人民的出行安全意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其次,中国式过马路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的发展。
尤其在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期,人员流动性大,机动车辆,电动车,自行车还有行人,车辆混杂,交通的规制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撮人过马路现象就更加频繁,交通秩序更加混乱,增加了诱发交通意外的可能性,形成车不好行、人不好走的恶性循环局面,极大的阻碍了城市交通的发展。
最后,中国式过马路容易产生社会矛盾,导致社会不和谐。
车不让人、人不让车很容易诱发交通事故,谁为伤者埋单,谁为死者负责,成为双方有口难辩的现象。
一撮人闯红灯是谁的错,红灯面前高速行驶是谁的错,在现实面前真理会变得很苍白无力,法不责众也成为大家相互推辞的借口,这样的无辜伤亡到何时才能结束。
因此,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规制有着不可改变的合理性。
(一)占用非机动车道。
在市区的许多道路,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的措施,在道路建设时,为行人、非机动车辆专门施划了专用道,然而总有部分机动车辆驾驶人,只顾自己方便,一是将车辆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与行人、非动车辆抢行、混行,甚至是逆向行驶,极易和行人、非机动车辆发生磁撞事故,二是个别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随意将车辆停在路边的非机动车道上,侵占了行人、非机车辆的通行资源,易引发追尾事故。
对市区交通的危害:一是阻碍交通,如在靖西县城区城东路环球广场附近路段,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还有机动车辆停在放非机动车道上,把行人、非机动车挤上了机动车道,妨碍正常的通行秩序,造成交通拥堵,二是诱发事故,同样在靖西县城区城东路,常有部分车辆驶入了非机动车道,许多摩托车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驾驶人如果发现不及时,易引发交通事故,三是激化矛盾,行人、非机动车辆都属于弱势交通群体,机动车辆驶入非机动车道,一旦引发交通事故,将会给行人、非机动车辆驾驶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可能是致人死亡事故,极易激化社会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作者:
日期: 2
1.2012年10月10日遨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
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
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2.对于当前走红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网上众说纷纭:
网友A: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
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
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
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
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网友B: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
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
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
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网友C: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
而且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网友D: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网友E: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
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
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
这是公共交通资源
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网友F: “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
可以在红灯_________ 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3.南京大学新传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周凯认为全民讨论“中国式过
马路”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羊群效应。
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利己主义意识就会唱主角。
实际上,印度等国家也是存在闯红灯现象的,只是网友套用“中国式离婚”,使得“中国式过
马路”备受关注。
当然,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
很多人都闯过红灯,可以列举这
2
样的原因:一、为一个非常着急的事情要过马路,这时附近没有车了,穿过去也就10秒钟,而车来至少要1分钟。
二、一些红灯设置不合理。
当初设计红绿灯转换的时候,有没有考虑
到今后道路的变迁、人流和车流的变化?如果绿灯只有10秒左右,而马路又比较宽,我不
闯红灯谁闯?我们在文化心理上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立了规矩却不严格按照规矩来执行,这
也使得“不违法、小违规”在社会上大行其道。
大环境中,人们很多时候不太守规矩。
“中
国式过马路”就折射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守规矩方式”。
只能靠国民素质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整体性的提高。
让社会形成遵守信号灯的礼仪,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全民大讨
论解决不了问题,如同全民大讨论解决不了随地吐痰的问题。
全民讨论并且忧心忡忡,是过
度解读的表现。
A
* 根据给定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答案要点】
一、提出观点:含义、立场
含义:“中国式过马路”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表明态度:坚决反对,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制止和杜绝。
二、分析观点:原因、危害
原因:
1.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
2.存在从众心理,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3.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4.交通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
5.一些红灯设置不合理,未考虑到今后道路的变迁、人流和车流的变化。
危害: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落实观点
1.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高人们安全意识;
2.创新管理手段,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起到既提示又做警告行人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中国式过马路”指的是城市中行人过马路时“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对此,我们应坚决反对,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制止和杜绝。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如下:一是行人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二是存在从众心理,难以坚守自己的道
德底线;三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分配不公;四是交通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五是部分红灯设置不合理,未考虑到今后道路的变迁、人流和车流的变化。
“中国式过马路”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应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高人们安全意识;创新管理手段,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起到既提示又做警
告行人的作用。
(28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