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幼儿与教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的平面图形讲义(学生、家长、教师必备)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通关口诀:三线入门学几何;线段距离要分清。
温习数角数线段;中点角分三描述。
点点滴滴认识圆;六十进制作了解。
多边形与对角线;学习几何打基础。
比线比角要熟练;尺规作图知初步。
■正奇数学学堂第一讲:线段、射线、直线【知识点一】“三线”的基本概念{1.线段:不定义的基本概念。
两个特征:一是直的;二是有两个端点。
2.射线:把线段一方无限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三个特征:直的;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长。
3.直线: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长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
三个特征:直的;无端点;向两方无限延长。
4.注意:三线都是直的。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区别在端点个数和是否延长及延长的方向。
〖母亲题示例〗1.填写下表:名称图例端点数延伸方向有无长度线段射线直线2.下图中哪个是线段,哪个是射线,哪个是直线?【知识点二】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1.线段:可以用表示两爹端点的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名称+字母(无顺序)。
2.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表示。
名称+字母(字母有顺序,端点字母必须在前)。
3.直线: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名称+字母(不讲顺序)。
4.注意:线段-字母相同即相同;射线:字母、顺序都相同,才能断定同一线;直线:字母相同即同线。
〖母亲题示例〗1.如图,A,B在直线l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线段AB和线段BA同一条线段B.直线AB和直线BA同一条直线C.射线AB和射线BA同一条射线D.图中以点A 为端点的射线有两条.【知识点三】直线的性质(老大:代表两个小弟。
)1.交点: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2.两点定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探求: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过两点以上不一定有直线。
但它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
4.求交点:过平面内n条直线最多有(1)2n n —个交点。
5.数线段:①n个点= (1)2n n 条线段②n条基本线段:退乘法求线段数。
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通用5篇
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通用5篇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通用5篇数学精神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教案【篇1】教学建议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需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注意事项: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的两条距离都相等的特殊的平行线组;它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平行线组成。
定理的作用:可以用来证明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相等;可以等分线段。
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记忆方法:“中点”+“平行”得“中点”。
推论的用途:(1)平分已知线段;(2)证明线段的倍分。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因为它不仅是推证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而且是第五章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也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加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以及各种变式,学生难免会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往往会有感觉新鲜有趣但掌握不深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教法建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入生活中有许多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例子,并不陌生,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入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①从生活实例引入,如刻度尺、作业本、栅栏、等等;②可用问题式引入,开始时设计一系列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概念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然后给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和推论。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
2、能够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任意等分一条已知线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折一折做一做|北师大版(2022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折一折做一做|北师大版(2022秋)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第1课时折一折,做一做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内容】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材P26~27,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1.通过有味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在活动中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观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课题: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角的比较
《数学活动:制作一个五角星》教学设计居巢区柘皋镇中心学校胡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七年级上册内容:《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数学活动3.制作一个五角星课型:活动课1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会利用尺规画一个五角星,会用一张纸制作一个五角星.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⑵数学思考1.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觉.2.通过感知、观察、试验、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形象思维.⑶解决问题1.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2.加强学生对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与应用.(4)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各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2.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识.2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与对策⑴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课有两个内容,即学习画五角星和制作五角星,两部分相比较而言,学制作比较难,因为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动手能力比动笔能力明显要差,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载体,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教育的极好素材,除此之外,它还是今后学习比例线段(黄金分割)、正多边形和圆等知识的基础,其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教师先画、先折再剪,学生跟着模仿的教学方法,很容易造成教师独断专行,变成教师的表演,那么学生学会的只是“照葫芦画瓢”,别无他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升国旗创设情境(渗透人文教育),借助电脑演示、实物投影和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学生发现五角星的画法;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发现,将画五角星的原理进行推广;在学习折叠法剪五角星时,我们也没有像课本那样撇开先画后剪法,而是以先画后剪法得到的五角星为模型,试着将五角星“返璞归真”,返回到剪后还没展开时的状态,让学生在不断地折叠和尝试中探究和感悟,力求恢复当初发明者创造折叠法时的火热思考.⑵学情分析与对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本节教材的学生,从知识基础上,他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等,能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抽象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这些都为学习本节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能力基础来看,他们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合作交流和探究新知的能力,能够通过活动互相讨论并发表自己意见的学习能力,具备初步的合作学习精神和探究精神.从学生的心理来看,他们已具备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因而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心理特点和能力现状,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出发,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知识.⑶明确“五点”重 点:学会画五角星,会制作五角星.难 点:五角星制作的探究过程.德育点:在经历画五角星、制作五、六角星和设计简单图案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喜欢探究的情感和态度,体会数学中的类比思想方法.创新点:①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②留有研究性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空白点:①探究活动过程中多处留空白,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归纳;②交流分享中留空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3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4 教具和学具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电脑、课件(或相应图案和图片)、实物投影仪、国旗等实物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收集的五角星等一些实物、图案或图片教学资源:课件资料、远程教育资源、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块板书设计:5 教学过程5.1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电脑演示:升国旗仪式,把图案定格在国徽上的五角星.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在转动,闪闪发光的五角星在引导学生感知五角星的和谐、完美的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师]同学们,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在转动?[生]五角星.实物投影:投影仪展示同学们收集的图案或图片.[学生活动]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图案或图片,并向同学们说出这些图案或图片中能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师]这些图案或图片漂亮吗?[生]漂亮.[师]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生]想.[师生共析]我们生活中的物体中能抽象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都是由最简单的图形组成的,直线、射线、线段和角就是一些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我们一定要掌握它们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画法和计算.[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五角星的画法、确定方案,交流发表见解,并从中发现数学问题:画一个五角星需要确定五个点.(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并思考、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内心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体会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确定方案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5.2 教师点拨、指导,探究新知5.2.1 探究五角星的画法[学生活动]实践操作,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物投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画好的形态各异的五角星,并进行相互对比.[师]对比演示的五角星,我们如何画出更完美、和谐的五角星?[生1]每一个角都相等.[生2]每一线段或边都相等.[学生活动]学生修正设计的方案,重新分工画出更完美、和谐的五角星.(此处既是空白点,又是创新点,学生能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究活动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 [师生共析] 画五角星的步骤:⑴任意画一个圆;⑵以圆心为顶点,连续画72°的角,与圆相交于5点;⑶连接每隔一点的两个点;⑷擦去多余的线,就得到五角星.(设计意图:经历画五角星的过程并观察五角星,进行对比分析;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加深学生对五角星特点的理解,突破本节的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掌握五角星的画法,获得更多的数学经验.)5.2.2 探究六角星的画法[师]你能画出一个六角星吗?[生]能.[学生活动]重新设计方案,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画出一个六角星.(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新的方案练习画一个六角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新颖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进一步参与活动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5.2.3 探究五角星的剪纸方法[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参加“小竞赛”活动,好吗?[生]好.[师]看谁能以最好的方法和最快的速度将所画的五角星剪下来?电脑演示:民间艺人以很快的速度用各种彩纸剪出各种栩栩如生且具有对称性的各种图形……[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到小组去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并对学生提供的方法和操作实践给予肯定和鼓励.[生1]利用画好的五角星直接剪.[生2]将五角星对折一次.[生3]不行.[生4]将五角星对折二次.[生5]好像还要对折一次.……[师]大家讨论得非常好.[师生共析]将其余四个角对折,发现五角星被折痕分成十个相同的三角形.如何将相同的十个三角形折叠到一起,找出最简捷、最快速的折叠方法.(书本的方法) [师]折叠时注意角度,下剪时如何选择角度剪出的五角星才完美、和谐?才更接近于国旗上的五角星?(设计意图:将五角星画法的原理推广,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思维得到创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5.3 展示设计[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小游戏.电脑演示:打开几何画板软件,学生用鼠标绘制一些五角星、六角星,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所画的五角星、六角星涂上最漂亮最丰富的色彩,将大屏幕变成一条美丽的星星河…….[师]五角星、六角星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很简捷很完美的几何图案.你还知道哪些星型图案.[生]天上的星星,折的幸运星,飘飞的雪花,…….实物投影:投影仪展示相应实物的图案或图片.[师]你想自己制作一些图案吗?[生]想.[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完成设计后进行作品分享,并把设计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师]你能把你自己制作图案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吗?(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设计图案,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是美的,是有用的.通过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展现创造力的空间,更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与创新的机会.)5.4 交流分享[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做了哪些事情?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交流分享,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梳理本节知识和方法,并将本节所学内容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和适当的延伸、拓展.)5.5 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P442.活动与探究:试设计你们班级的班徽或试写出关于五角星的小论文.(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得到巩固和提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6 教学反思6.1 将教科研融入到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活动式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究”这一课题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活动.例如教学过程中多次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合作、交流.6.2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在平时当学生有一天不再学习数学了,我们给学生留下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那种思考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注重渗透类比等数学思想和方法.6.3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轻松愉悦的动画演示,通过实物投影的即时展示,化抽象为形象,创设了直观的课堂教学氛围,化解了知识的难点.不足:在对具体例子的观察分析中,设计的问题过于具体,可能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放开;还有就是少讲多学方面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感悟:新课堂是活动的课堂,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德育教育的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因此新教育理念、新课改下的新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培育.面对新课改,教师惟有主动适应,创造新生.7 教案点评:本节课是一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的创新课. 数学活动课到底该怎么上?活动课要不要探究?要不要创新?这节课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和回答: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探究式教学法;体现的是数学建模的思想;运用的是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的模式是活动式教学模式,而这恰恰是中学数学课堂创新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它的基本流程是:问题情境——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理性归纳.它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交流、讨论、探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这种模式与方法的选用与实施,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了学生体验参与的过程,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思维训练的过程,思想方法形成的过程,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研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更是一个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画五角星时,教师也没有因为画法的原理超出了学生的已有知识,采用教师先行,学生尾随的作法,而是通过一个动画让学生来体验和感知,最后又通过“如何画六角星?”这样一个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来内化认知结构;如何教用折纸法制作一个五角星?这个过程又进行了再设计:(电脑演示)类比观察、发现返璞归真实验探究发现、创新.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一个思想、两个转变、三个开发”,“一个思想”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随着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相生相长;由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从而导致了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两个转变”;在此过程中,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素材资源得到了“三个开发”.今天的这节课,它向我们昭示了在新的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以是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教学相长为基本的价值关系;以让学生体验过程为基本的价值策略;以开发课堂、关注社会、贴近社会生活与时代同步为价值的泉源.E-mail:zgczhy@。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回顾与思考》教案-北师大版
第四章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回顾与思考》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在思考与回顾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特殊于一般分类、转化和构造基本图形等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在复习的过程中,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
重点:突出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难点及突破方法:灵活应用所学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呢?这一章还有那些内容呢?今天就来对此进行回顾。
二、新课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指导”(一)先学1、根据下面的问题串,总结回顾本章内容,看问题。
A.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各有哪些性质?他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
B.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中,哪些图形具有轴对称性?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大家分组总结,回顾思考,弄清它们之间的彼此关系?(二)后教1、收集学生之间讨论的结果,制成如下表格2、通过归纳,理清它们彼此间的关系。
3、如何制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呢?(通过讨论归纳回顾以上图形的判定方法)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是平行四边形且有一个直角是平行四边形,并且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正方形:是矩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是菱形,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梯形:是梯形,两腰相等是梯形,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4、回顾了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后,想一想:一般的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有什么关系?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有哪些变化呢?外角和呢?(三)当堂练习1、如图,AD=DB,AE=EC,FG∥AB , AG∥BC,利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研究图中的线段DE 、BF、 FC 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单元备课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单元备课教学目标- 了解几何中的直线和线段的概念。
- 掌握直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
- 能够判断两条线段是否相等。
- 能够应用线段的相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教师课件及投影仪- 学生课本及练册教学内容与方法1. 直线和线段的概念- 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直线和线段的特点。
- 通过示例,给出直线和线段的定义和区别。
- 引导学生说出身边的直线和线段的例子,并解释其应用。
2. 直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 使用示意图,展示直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
- 与学生一起练使用符号表示直线和线段,例如直线用"$\overleftrightarrow{AB}$"表示,线段用"$\overline{AB}$"表示。
- 让学生在纸上练绘制直线和线段,并使用符号表示。
3. 线段的相等关系- 通过绘制示意图,解释线段相等的概念。
- 给出几组线段并让学生判断是否相等。
- 引导学生分析判断线段相等的条件,例如长度相等。
- 练判断线段的相等关系。
4. 应用线段的相等关系解决问题-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线段的相等关系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适用的线段相等关系进行求解。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并进行讨论。
检测与评估-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答相关问题。
- 布置练作业,检测学生对于直线和线段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直线和线段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 给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几何的知识。
以上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单元备课》的内容。
通过本次备课,学生将了解直线和线段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线段的相等关系,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教科书、课件和练册等辅助教学材料进行教学。
(800字)。
新版北师大版教育学4-6章
第四章教育方针及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基础一、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
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于有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教育目的应该以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为根本,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本性,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个人的价值。
P63代表人物:卢梭(自然教育)、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20C人本主义者更倡导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基本观点1.教育目的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到发展和完善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观点:强调社会的价值,社会才是目的,个人只是社会目的实现的工具。
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应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首要目的;教育目的必须依据社会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符合社会标准的公民。
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P64基本观点:1人是依赖于社会的,离开了社会的个人是不存在的2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目的3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三、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扈中平:从根本上讲,并不需要把人的个性化与人的社会化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而是要在看到它们对立与冲突的同时使二者在可能的条件下达到某种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所谓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就是指这种统一都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统一,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统一。
我们的教育做到了统一:首先我们培养的人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
其次,我们培养的人有事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
第四节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一、明确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和任务1.培养目标的概念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 2.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二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4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4角的比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4角的比较》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圆、扇形等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于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角的测量和比较还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另外,学生对于量角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强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概念,量角器的使用,比较角的大小。
2.难点:角的分类,钝角、直角、锐角的识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角的存在。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量角器,量一量、比一比,加深对角的理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角的比较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学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钟表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并试着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角的概念,以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有一套量角器和一些练习纸。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量一量练习纸上的角,并比较大小。
北师大版数学《教室》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教室》教案第一章:认识教室1.1 学习目标了解教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教室的各个部分1.2 教学内容教室的平面图教室的立体图教室的功能区1.3 教学步骤1. 展示教室的平面图和立体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教室的各个部分。
2. 介绍教室的功能区,如座位区、黑板区、储物区等,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教室的认识和观察。
1.4 作业布置绘制自己教室的平面图和立体图写一篇关于自己教室的功能区和使用的文章第二章: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2.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理解长度和宽度的概念及其在教室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长度和宽度的定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室的长度和宽度的测量2.3 教学步骤1. 介绍长度和宽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教室中的应用。
2. 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其他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宽度。
3. 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结果。
2.4 作业布置测量自己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结果。
绘制一个表示教室长度和宽度的图表。
第三章:计算教室的面积3.1 学习目标学会用数学方法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计算教室的面积并理解其意义3.2 教学内容矩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室面积的计算3.3 教学步骤1. 复习矩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教室中的应用。
2. 展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3.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教室的面积,并讨论其意义。
3.4 作业布置计算自己教室的面积,并写一篇关于教室面积的文章。
第四章:认识教室的周长4.1 学习目标学会用数学方法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够计算教室的周长并理解其意义4.2 教学内容矩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室周长的计算4.3 教学步骤1. 复习矩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教室中的应用。
2. 展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3.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教室的周长,并讨论其意义。
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名师教学设计:第四章 小结与复习
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名师教学设计:第四章小结与复习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主要包括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这一章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对数学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学习这一章时,学生需要对三角函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其定义、性质和应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包括代数、几何等,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对于如何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学会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三角函数的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包括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
2.课件: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3.练习题: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讲解。
4.巩固(5分钟)通过总结刚才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加深对三角函数的认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家长、教师必备)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关口诀:变化过程是前提;变与不变两量分。
自变因变要弄清;两个变量关系明。
两量关系表式图;三法优劣要弄通。
变量互求需关系;一设一表要初懂。
列出关系方程法;此为函数基础篇。
■正奇数学学堂【知识点一】变量与常量。
1.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如果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取一个数值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数值与其对应,那么通常前一个变量叫做自变量,后一个变量叫做自变量的因变量。
2.常量: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一个或几个常量。
3.表现形式:变量只能是字母或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常量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字母。
4.两种变量的辨识:关键看谁主动,谁被动。
一个变化过程中:一定要有变量,且不可能只有一个变量。
〖母题示例〗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y叫做。
即先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后发生变化或者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叫做。
2.常量:。
【知识点二】表格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表格法:借助常用的表格,可以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含规律)。
表格中,一般第一栏表示自变量;第二栏表示因变量。
2.学会看表:查对应值;看变化趋势;看增减情况;找变化规律;预测“未来”。
3.优缺点:优点:一目了然、方便快捷;缺点:不全面,变化规律也不易看出。
〖母题示例〗1.某年某地前半年大米的平均价格如下表表示:(1)表中列出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自变量是什么值时,因变量的值最小?自变量是什么值时,因变量的值最大?(3)该地哪一段时间大米平均价格在上涨?哪一段时间大米平均价格在下落?(4)从表中可以得到该地大米平均价格变化方面的哪些信息?平均比年初降低了,还是涨价?2.小强通过卖报存够了钱,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小强马上告诉了两个朋友,10min后,他们又各自告诉了另外两个朋友,再过10min,这些朋友又各自告诉了两个朋友,如果消息按这样的速度传下去,80min•后将有多少人知道小强买了一辆新自行车的消息?3.某电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月份 1 2 3 4 5 6平均价格(元/kg)2.3 2.4 2.4 2.5 2.4 2.272686460座位数4321排数(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个座位?(3)第n排有多少个座位?请说明你的理由。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教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了解角的性质,并能运用角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了解角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定义和分类2.角的性质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和性质。
2.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角的性质。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模型,如三角板、四边形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角的示意图、角的分类图等。
3.准备一些练习题,如判断题、填空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角模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引导学生思考:角是由哪两个点确定的?角有哪些分类?2.呈现(10分钟)介绍角的定义和分类。
给出角的定义:由一个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介绍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一些角的度数,并判断它们的类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判断题和填空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介绍一些角的性质,如:角的度数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度数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社会性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研究者视野是在20世纪30年代幼儿社会能力是影响其认知、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节社会性概述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解读社会性包括儿童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社会性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里特性。
二、社会性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类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社会品质、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社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概念、意志品质、道德品质、社会性情绪第二节幼儿社会能力与学习一、社会能力及其构成社会能力主要有三个维度:社会交往能力(交往主动性、交往策略)、亲社会行为能力(助人、合作、分享等)、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发起、维持和调整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基本能力(前提、条件)亲社会行为能力——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给予对他人或群体利益的利他态度和行为能力(带动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二、社会能力的价值1.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2.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3.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三、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被拒绝和被忽视型幼儿比受欢迎型幼儿在人格、个性品质上表现出更多的内向、冲动等特征培养幼儿形成积极的人格、个性品质;特别关注内向、自卑、情绪低落、易激惹的幼儿•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重要因素观点采择-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发现不同观点间关系的能力站在他人角度,感知、判断他人情绪状态,理解他人需求•社会信息加工机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幼儿的社会行为是一系列信息编码的过程,包括社会线索编码,对社会线索的解释理解、目标澄清、达成反应建构、反应决定,及实施行为等过程影响社会能力的认知因素主要有两种社会加工模式,认知理解归因模式-儿童如何理解、解释他人的行为;心理理论的反应决定模式,即幼儿根据社会情境的线索、已有的社会交往经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预期,并付诸行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复习》主要包括了第四章的内容,即二次根式、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以及函数的性质。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关键。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强化对基本方法的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可能存在对二次根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不牢固,以及对函数性质的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让学生熟练掌握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2.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案例;2.准备相关习题和测试题,以便进行巩固和拓展;3.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二次根式、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以及函数性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PPT和板书进行展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对二次根式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通过问答法,让学生回答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进行讲解和辅导。
5.拓展(10分钟):讲解函数的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2020-2021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册教师用书:第4章 §4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数学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4章§4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含解析§4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
了解三种函数的增长特征.(重点) 2.初步认识“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和“对数增长".(重点)3.尝试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通过三种函数的增长特征的实际应用,培养数学建模素养.三种函数的增长趋势y=a x错误!y=log a x错误!y=xα错误!在错误!上的增减性增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随x增大,近似与y轴平行.随x增大,近似与x轴平行.α值较小(α〈1),增长较慢;α值较大(α〉1)时,增长较快.增长速度①随x增大,y=a x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当a 越大时,y=a x增长的速度越快.②随x增大,y=log a x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并且当a越大时,y=log a x增长速度越慢.③当x足够大时,一定有a x〉xα〉log a x。
思考:举例说明“指数爆炸"增长的含义?提示:如1个细胞分裂x次后的数量为y=2x,此为“指数增长”,其“增长量”是成倍增加的,从图象上看出,存在x0,当x>x0时,数量增加特别快,足以体现“爆炸”的效果.1.某林区的森林蓄积量每年比上一年平均增长10.4%,要增长到原来的x倍,需经过y年,则函数y=f(x)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D[设该林区的森林原有蓄积量为a,由题意得,ax=a(1+0.104)y,故y=log1.104x(x≥1),∴y=f(x)的图象大致为D中图象.]2.下列函数中,增长速度最慢的是()A.y=6x B.y=log6xC.y=x6D.y=6xB[对数函数增长的速度越来越慢,故选B.]3.当x〉4时,a=4x,b=log4x,c=x4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b<c<a[三个已知函数按增长速度由慢到快排列为y=log4x,y=x4,y=4x,当x=4时,b=log44=1,a=c=44,所以a,b,c的大小关系是b<c<a.]4.已知甲、乙两个工厂在今年的1月份的利润都是6万元,且甲厂在2月份的利润是14万元,乙厂在2月份的利润是8万元.若甲、乙两个工厂的利润(万元)与月份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分别符合下列函数模型:f(x)=a1x2+b1x+6,g(x)=a23x+b2(a1,a2,b1,b2∈R).(1)求甲、乙两个工厂今年5月份的利润;(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画出函数f(x)与g(x)的草图,并根据草图比较今年甲、乙两个工厂的利润的大小情况.[解](1)依题意:由错误!有错误!解得a1=4,b1=-4,∴f(x)=4x2-4x+6.由错误!有错误!解得a2=错误!,b2=5,∴g(x)=错误!×3x+5=3x-1+5,所以甲在今年5月份的利润为f(5)=86万元,乙在今年5月份的利润为g(5)=86万元,故有f(5)=g(5),即甲、乙两个工厂今年5月份的利润相等.(2)作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今年甲、乙两个工厂的利润:当x=1或x=5时,有f(x)=g(x);当1〈x<5时,有f(x)〉g(x);当5<x≤12时,有f(x)<g(x)。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3. 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计算器、投影仪等。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操练: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3. 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题: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研究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探讨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存在普遍性问题。
北师大版幼儿园大班教案
北师大版幼儿园大班教案北师大版幼儿园大班教案是北师大出版社针对幼儿园大班学生制定的一套教案体系,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作用在于指导幼儿园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未来学习与生活。
一、编写教案的目的和意义教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的一份课堂指导书,包括课堂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案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心灵沟通的纽带。
教案的编写旨在使教师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态度,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北师大版幼儿园大班教案编写方法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培养、学习兴趣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教学大纲进行目标的制定,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并提高学习动机。
2.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考虑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合理选择。
3.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教学方法,如活动、游戏、讨论、实验、探究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灵活调整,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流程。
4.评价及反馈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反馈,帮助幼儿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
三、北师大版幼儿园大班教案的质量评估标准教案的质量评估是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行,是否与幼儿实际情况相符合;2.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完整、系统,是否有趣、生动、有意义;3.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是否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4.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公正、准确,是否能够全面体现幼儿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5.反馈方式是否恰当、及时、有效,是否能够积极激励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平面图形的认识、性质和计算。
本章内容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一个过渡,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平面图形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的基本概念,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几何知识还不够系统,对于一些复杂的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逐步建立和巩固平面图形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复杂平面图形的理解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平面图形图片、模型等教学素材。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如教室的黑板、课本封面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基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通过示例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作为人,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一样丰富的精神世界。
(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儿童需要时间去成熟和发展。 要提供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活,让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伸展。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儿童与成人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价值,法律赋予了儿童基本的人权。
(三)现代儿童观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
• 1、现代儿童观的内涵——“育人为本 幼儿为本”的儿童观
• (1)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 • (2)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 • (3)因材施教
(三)现代儿童观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
简述现代儿童观。
【答案要点】 (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 展的需要。 (3)儿童是自主建构的个体。 (4)儿童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的个体。 (5)儿童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6)儿童以生活和游戏为重要活动。 (7)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
•国家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至今依然存在。(重视儿童,惜婴、慈幼都是从国 家利益出发而采取的社会措施)
(二)儿童观的种类
• 2、家族本位的儿童观
• 含义:从家族利益出发,以家族需要为中心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以家族作为价 值关系中的主体,从儿童与家族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儿童的价值和童年的意义,以 家族为中心确定儿童的权益和地位。
二、制约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三)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幼儿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
种特殊的影响使得幼儿园在影响幼儿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1)幼儿园教育是一种最系统、最简洁的影响幼儿的方式 幼儿园有专职教师和明确的目的,给孩子施加的影响一般比较全面、系统和
准确,针对性也较强。在幼儿教育中,要反复地筛选和提炼教学内容,并对其进 行科学的组织编排,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由专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因此,幼 儿教育的效率远远高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幼儿教育成为一种最简捷有效的影 响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
儿童观的结构
儿童观作为一种指向儿童的观念,有内在的结构和内容。 (1)自然构成——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儿童的身体,身体组织是长期在自然界的制约下进化、发展的产物。作为生物个体,一方面具有独 立性、个体性和完整性,有自身生理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又具有对外部世界和周围事物的依赖性。
(2)社会构成——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思考:
•你眼中的幼儿是怎样的个体?
一、儿童观与儿童发展
(一)儿童观的概念: 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即成人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儿
童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 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 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儿童观是教育观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师观的重要因素。
• 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古代盛行的“成丁礼”;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 • 在原始、奴隶、封建社会,一直占主导地位,与国家本位的儿童观共存。
一个7岁男孩这样画“我心目中的父母”
“你得听我 的话,不然 我就打死你
!”
(二)儿童观的种类
• 3、个人本位的儿童观 • 含义: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来看待的
幼儿作为一个生物体,首先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的交换。幼儿必须
吃饭喝水,吸收营养,通过新陈代谢,使机体正常发育。
二、制约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二)环境影响
(2)精神环境为幼儿心理发展的提供了精神营养 幼儿不仅要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还要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幼儿 需要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地从环境中吸取有关物体特 性及发 展规律的信息,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规则。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 成健康的“人”的心理。
识进行思维,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总之,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幼儿进行学习的心理基础。外部环境和教育的影
响均要通过幼儿的主动选择、吸收和融化,才能转化为幼儿的身心素质。幼儿的 主观能动性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能起一定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02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 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这是儿童权利国际化 的开始。
• 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儿童和成人一样应得到人的 尊严和尊重,享有生存、生活和学习权利。
•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标志着国际社会保 障人权的范围扩及到了社会最脆弱的群体——儿童。
知识拓展:最近发展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 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 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 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 解决的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 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二、制约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三)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
长远的价值。此外,幼儿园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二、制约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儿童观。这种儿童观以儿童为价值主体,主张儿童的生活和学 习均要符合把儿童的天性,儿童利益至上。 • 意义:(1)儿童的天性得到了尊重,使儿童的童年充满了欢 乐;儿童的地位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人们开始尊重儿童的生存 权和人格尊严;引起了人们对儿童世界的特殊关注,使研究儿 童、为儿童服务的工作广泛的开展起来。
(四)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幼儿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融化的主动反应能
力,也包括幼儿对外界所作的创造性反应能力。 (1)幼儿对外界信息具有主动反应的能力 如新生儿对母亲说话的反应要强于对铃声的反应;新生儿能回避令人不愉快
的气味,更喜欢注视曲线和母亲的脸。幼儿的各种心理活动能力的增强,也使幼 儿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二、制约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三)幼儿园教育 (2)幼儿园教育具有加强、加速个体发展的特色功能 幼儿园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
动。此外,学校教育使个体处于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 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 作用将更明显、更富有成效。
(1)遗传素决定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没有这个前提, 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某些遗传素质有缺陷,某种发展可能永远不能实现。遗 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遗传决定论”的 观点夸大了遗传的作用,把遗传看作是决定人的发展的唯一因素,是不正确的。
幼儿教师的概念
• 是指在幼儿教育机构中对3-6岁儿童施加 教育影响的专职工作人员。
幼儿教师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
在沈老师没想过要当幼儿老师的时候,她认为幼儿老师“很温柔, 带着小朋友们一块玩,是娃娃头儿,能歌善舞,很好玩,很简单”。 进入幼师后,她发现“做一名幼儿教师也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的”。 在实习阶段,刚开始由理论走向实践时“体会到了幼儿教师的责任, 对孩子是一会儿都不能疏忽”。在沈老师踏上幼教工作岗位后的发展 中,“越来越觉得教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自己的知识和水平 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是育人的,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太大了”。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确定了一个新的角色定位。
由于儿童的存在,社会才得以延续和发展,社会生活才更加绚丽多彩。作为社会的存在,一方面儿童 应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另一方面儿童的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有一种有利于其成长发 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3)精神构成——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儿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丰富的情感、独立人格、形成的个性。
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三)现代儿童观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
• 2、从现代儿童观看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 (1)注重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 (2)办园体制多元化 • (3)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 (4)幼儿教育国际化
二、制约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 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 统的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我们通常所说的与生俱来的“天赋”,即指此。
(4)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儿童最终要长大成人,而成人是经由儿童期、经过儿童的努力创造出来的。“儿童 创造了成人”,“儿童是成人之父”
(二)儿童观的种类
1、国家本位的儿童观 •含义:从国家利益出发,以国家需要为中心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以 国家作为价值关系中的主体,从儿童与国家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 价值和童年的意义,以国家为中心确定儿童的权益和地位。 •这种儿童观的影响下,国家比较注重儿童的生存与发展,但不把儿童 当做独立的个体加以尊重。
二、制约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四)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2)幼儿的各种心理活动能力的增强,也使幼儿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得
到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心理活动的能力
和有意性不断加强,这使幼儿能更加有效地、有目的地加工处理来自环境的各种 信息。
二、制约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四)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3)幼儿也会对外界作出一些创造性的反应 如幼儿进行创造性想象,将已知的人和物组合改编成故事,会运用所学的知
二、制约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个体间差异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