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究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带你领略这些文化的魅力。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思想。
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孝道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道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和自然之道;佛教文化则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
仁是对人的关怀和善良;义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礼是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遵守;智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信是对诚实和守信的重视。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准则中。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以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墨画和工笔画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传统音乐以古琴、二胡和京剧等为代表,在演奏和表演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传统舞蹈和戏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演艺术,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现代社会,中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如举办文化节、推广传统艺术、开设文化课程等。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中秋节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节日,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和参与。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儒家文化成为东亚地区的主导文化。
此外,中国的传统医学、农业技术和文化艺术等也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思想。
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
《科举考试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 颢
程
颐
朱 熹
陆九渊
王守仁
春秋 儒学产生
战国 初步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隋唐 面临佛道挑战,三教合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宋明 理学产生,儒学复兴
儒学困境
魏晋 佛道民间传播 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爱人
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13
14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主要内容
1." 道 " 是万物的本源 “无为”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
2.朴素辩证法思想 思想 ,不为所欲为。治理天下,要化繁 学说 为简,不使用权谋,不过分威逼百 政治主 姓。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汉代讲学图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十分有限只 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到东汉 中期太学生已有30000多人。 规模扩大,儒学地位提高, 统治者重视儒学教育。 材料二:据《后汉书》,汉明帝曾亲自去太学,就儒 学经典的内容和诸博士相互讨论,前来围观听讲的人 不可胜数。 标志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
1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 ”和“制天命而用之”。“ 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荀子· 天论》
荀子 政治:“仁义”“君舟民水” 主要 思想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唯物论
12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比较
传统文化300字大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所创造和传承的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它包括了各种艺术形式,如诗词、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以及哲学、道德、宗教、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思想和观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它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包括夏、商、周、秦、汉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多元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多民族、多地区、多文化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不仅包括了汉族文化,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体系。
重视人伦: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家庭、宗族、社会的人伦秩序。
它主张“仁爱”、“礼义”、“忠诚”等道德品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协作。
崇尚自然: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
它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反对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强调集体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团队精神,认为个人应该服从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它主张“家国一体”,强调家庭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团结协作和共同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物质文化:包括各种传统工艺、建筑、服饰、饮食等,如景泰蓝、宣纸、陶瓷、紫砂壶等传统工艺品,以及传统民居、宫殿、寺庙等建筑。
精神文化:包括哲学、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观念。
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哲学流派,以及传统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制度文化:包括传统制度、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文化形态。
如传统节庆、婚丧嫁娶等方面的礼仪和习俗,以及科举制度等传统制度。
教育文化:包括传统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形态。
如《论语》、《大学》、《中庸》等传统教育经典,以及私塾、书院等传统教育机构和形式。
科技文化:包括传统科技思想、科技成果、科技应用等方面的文化形态。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探究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但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我国中小学校的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
传统文化渗透在各个学段的不同学科之中,尤其是高中语文,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高中语文教师要增强这种历史的使命感、责任感,利用语文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密切关系进行文化传承,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
本文简要地分析高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中国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其在提高学生整体文化修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起着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高中语文教材中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方法策略。
1.高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中华传统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建构高中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整体文化修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象征,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保护、继承和弘扬。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特别是跨文化交流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现状不容乐观,呈现出被边缘化甚至消失的迹象。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使学生增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并进行继承和弘扬,提高批判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发展个性修养,加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提高文化思辨力,正确衡量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意义。
高中语文教师要增强这种历史的使命感、责任感,正确地处理好语文教学目标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汉代儒学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课汉代儒学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朝建立后,一些儒生借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攻击郡县制度。
2.概况秦始皇将秦以外的各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以外的私人收藏的书籍统统焚烧,后又将违犯禁令的四百六十余儒生坑杀于咸阳。
3.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二、“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需要用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2)董仲舒改造儒学,并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3.影响(1)积极:汉王朝加强了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1.概况(1)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并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
(2)汉武帝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作用(1)太学的出现,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僚富豪子弟垄断官位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4)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3.太学清议东汉太学生参与议政,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科举制的创立(1)实行时间:隋唐时代确立,一直沿用到清末。
(2)主要内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考试内容以儒学经典为主,明代以后发展为八股取士。
2.影响(1)积极:①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
②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使其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③使得知识分子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剧烈变化。
(2)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1)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自然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教育方面: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贡献:①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②开创儒家学派。
③基本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史称“六经”。
3.孟子(1)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1)主要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地位: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1.图解孔子的思想2.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1)“无为”不能理解为消极的无所作为。
“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2)“无为”是主张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有一定的合理性。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备受冷落,法家却受推崇?儒家学说以“仁”和“礼”为核心,强调以德治国,这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法家主张中央集权、严刑峻法,符合当时诸侯国的需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史料探究]材料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财富题目: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精神财富,它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科技、民俗文化、历史、传统建筑和传统音乐等多个方面。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
儒家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以德治国;道家注重自然与人的关系,提倡清静无为;墨家则强调兼爱非攻,法家则主张依法治国。
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包括了诗、词、曲、赋等多种形式。
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古代文学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三、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绘画、书法、陶瓷等多种形式。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为主,强调的是意境和气韵生动;中国古代书法则注重笔墨纸砚的运用,强调的是笔力和神韵;中国古代陶瓷则以青瓷、白瓷和彩瓷等为主,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四、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包括了农业、医学、天文学和数学等多个领域。
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以精耕细作为主,医学则以中医为主,天文学和数学则在天文观测和算术计算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对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的贡献。
五、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包括了民间信仰、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等多个方面。
中国民俗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以及独特的民间信仰和传统节日。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3
[特别提醒] 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绝不等同于近代西 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其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及发展的产物。但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早 期民主思想家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未明 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轻巧识记] 明清思想家及观点可概括为“三大背景、四大 思想家”
5
2.思想主张 (1)提出“__穿__衣__吃__饭____,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 百姓日常生活中。 (2)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 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__童__心__说______”,以此反对礼教的 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4)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3.代表作:《藏书》《续藏书》《__焚__书________》和《续焚 书》。
8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政治思想:主旨是“__循__天__下__之__公__”,揭露和批判历代帝 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2.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_运__动__规__律_____的自然史观和社会 史观。 3.著作:《船山遗书》。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主要思想 (1)倡导经世致用,著有《___潜__书_______》。 (2)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认为帝王皆贼。
13
[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儒家一条线,千万别忘记。 春秋末创立,战国成大器。 秦朝遭打击,汉武正统立。
宋明很讲“理”,明清现生机。
14
程朱理学
史料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 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 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探究问题] (1)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指的是哪些 思想家? (2)他们反思的原因何在? 提示:(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 (2)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宋明理学日益禁锢人们的 思想,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一思想史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
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
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学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他们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
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他具有唯物思想,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强调“天行有常”,同时又指出人道有为,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道家: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案
教案名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基本内涵和主要价值。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崇尚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文化自信心。
3.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力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进行价值评估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1.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2.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范畴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1.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2.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3.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遗产三、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价值1.古老而深刻的道德观2.精深而博大的哲学思想3.优美而意蕴深远的文学艺术4.实用而至理名言的智慧文化教学步骤:一、课前导入1.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三位文化名人——孔子、老子、庄子,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2.鼓励学生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学生个人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方面可以做出的贡献。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1.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授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展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图表,如殷墟、甲骨文、陶瓷、青铜器等。
3.学生可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产生的背景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1.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价值追求和文化遗产。
2.着重强调儒家、道家以及佛教三大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3.鼓励学生通过文化名言、金句、成语、故事等方式认识和记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四、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价值1.向学生介绍古老而深刻的道德观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2.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文化精深博大的哲学思想,以及与其相关的思想家和学派。
3.向学生介绍优美而意蕴深远的文学艺术传统,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4.鼓励学生通过智慧文化中的实用而至理名言,认识和引导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课后总结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及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和精神,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学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调查,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一)调查目的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调查表共有10道选择题,每题有3-4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步骤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有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共计发放70份,收回70份。
在调查中,1、有关中秋节是什么节?76%的学生选择了C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21%的学生选择了B思念亲人的节日,3%的学生选择了庆祝丰收的节日。
2、在关于“关于那些是属于中国传统节日中?”,99%的学生同时选择了清明节和端午节。
幼儿园中班传统文化探究教案分享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中班传统文化探究教案共享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感情。
3. 探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习俗和节日。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传统节日的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尊敬长辈、孝敬父母、重视家庭和谐等。
3. 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的讲解和传承。
三、教学准备1. 制作传统文化图片和资料展板。
2. 准备相关传统文化故事书籍。
3. 安排家长参与,帮助幼儿了解和体验传统习俗。
四、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在幼儿园操场上张贴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展板,引导幼儿观看并讨论。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节日吗?”“在这些节日中有什么有趣的活动?”让幼儿通过观看图片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
2. 传统节日介绍通过幼儿园课堂互动游戏、音乐和手工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庆祝活动。
老师可以请家长们来共享他们在家庭中过节的情况,带着幼儿一起欣赏家庭中的传统风情。
3. 传统文化故事讲解安排时间讲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如《孔融让梨》、《愚公移山》等。
通过互动问答、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4. 传统手工制作让幼儿动手制作传统文化相关的手工品,如剪纸、灯笼、扇子等。
通过手工制作,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5. 亲子活动通过家校合作,邀请家长参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一起包饺子、划龙舟等。
通过亲子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家庭和谐。
六、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幼儿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鼓励他们共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
并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学习和探究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七、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对一些传统文化的调查和研究,可以画画、做手工、或者整理传统文化知识。
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共享交流。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7.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 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 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 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
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 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知识归纳: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荀子
主要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思想
用之”等唯物思想
关于“礼”的思想:学习的最高目 标是把握“礼”
探究学习: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5.“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其学说
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
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
任意刑杀 ④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6.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 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 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传统文化探索教案设计
在当今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教育领域中,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如何将传统文化以更优秀的形式教授给当代的学生,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因此,探索传统文化教学的教案设计就至关重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侧重点。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需要首先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主要在于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的培养、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引导、人文精神的传承以及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情感等方面。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育形式。
第一种传统文化教学形式——媒体文化教学。
媒体文化是通过大量的影像、音像凭借的非遗文化一种形式。
此处的“非遗” 是指传统文化中那些具有非物质属性、代表具体整体智慧的元素。
例如,中国的古建筑、丝绸文化、中医药理论等等。
这些文化通过媒体进行展示和传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如电视专题、纪录片、3D影像、VR等全息的展示形式,使学生在能感性的接受、体验基础上,更快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第二种传统文化教学形式——场景化教学。
这种形式是将学生引入到某种情景当中,让学生在感受文化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内涵。
例如学生可以穿上特定的传统服装,游览古代城里面、丝绸之路、明清时期的庭院文化。
这种教学形式带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和互动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文化情感,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同时,感知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第三种传统文化教学形式——线上教学。
这种传统文化教学是针对当今社会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趋势,很多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名著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例如可以开设“传统文化大讲堂”,由专业的文化学者对名著、经典作品进行解析。
另外,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传统文化观看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通过自学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以上三种传统文化教学形式是比较普遍的,实际上,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切入,例如教学游戏、艺术表演、文化讲座、传统手工艺体验等等。
传统文化教案——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案——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和深入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和特色,了解我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教学难点: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进行理解,如中国哲学的“道”、“德”等概念,中国书法的基本笔法和造型方式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中国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有个大概的印象。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图片,在图片上简单介绍其特点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图片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个直观的了解。
2.正式学习1)思想道德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包括四书五经、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文学艺术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包括诗、书法、绘画、音乐等。
教师可以通过唐诗宋词、章回小说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3)科技发展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科技发展的历程,包括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重要发明,以及中古时期的航海技术、农业技术等。
3.巩固和拓展在巩固方面,教师可以出一些选择题或是填空题,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在拓展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1.唯物史观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体现唯物史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化都是与社会和历史环境息息相关的。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一)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一、导入环节1.活跃课堂氛围: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如提出问题或分享有趣的故事。
2.引用相关资源:播放一段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二、知识探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学、绘画、音乐、戏曲、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分列举和论述的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崇尚和谐、注重礼节、讲求穷则独善其身等。
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列举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如孝道、尊师、家族观念、古代诗词、四书五经等,并对每个元素进行简要解释。
三、实践体验传统文化作品欣赏•分享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摘录或节选,如《红楼梦》、《山水诗》等,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传统文化手工制作•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中国结、泥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美感。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茶道表演、古典乐器弹奏、书法练习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拓展延伸1.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2.组织传统文化展览: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策划和展示传统文化展览,展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造。
五、总结归纳1.课堂小结:概括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的重要性。
2.课后作业:布置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以上为一份针对“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六、课堂反馈与评价1.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通过互相交流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含解析)
【第3课宋明理学】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1)原因: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表现: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1)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北宋五子和理学的创立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主要贡献: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3.地位及影响(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创立者,其主要思想包括:(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提出“发明本心”为求理的方法,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包括:(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人人都有良知。
(2)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于“致良知”。
(3)修养的方法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3.心学的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2.正确认识宋明理学的“伦理观”(1)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教案1.引言1.1 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它包括中国古代文化、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建筑、服饰、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内涵,植根于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和发展的土壤,并积淀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魂魄。
其价值观体系以仁爱、和谐、诚信、忠孝、礼敬等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传统文化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的文化遗产包括了众多世界级的文化遗址、宫殿、园林和手工艺品等,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的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境。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有限,价值观念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因此,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变得十分重要。
通过教育引导,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不仅是对中国文化基因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同时,也能够增进人们的文化自信,建立起理性审美和价值观,为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作出贡献。
因此,制定一份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教案,提供系统而全面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操、价值观念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进行探讨,旨在为完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幼儿园历史文化教育教案:中华文化探秘
幼儿园历史文化教育教案:中华文化探秘一、引言在幼儿园的历史文化教育中,中国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对于幼儿的成长和教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从幼儿园历史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中华文化来启发和教育幼儿,让他们在早期就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华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结晶,包括了汉文化、唐文化、宋文化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成果。
这些文化不仅体现在中国的语言、文学、艺术、建筑等方方面面,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幼儿园历史文化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简单而有趣的方式向幼儿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和习俗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幼儿园历史文化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手工、绘画、歌曲等形式,让幼儿亲身参与到这些节日和习俗的体验中,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特色。
四、中华文化的经典故事和传说中华文化中流传着许多经典的故事和传说,如孝子、忠臣、仁义等故事都蕴含着宝贵的品德教育意义。
在幼儿园历史文化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欢乐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人格,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传统美德。
五、结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在幼儿园历史文化教育中,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尊重的态度去呈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会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公民。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历史文化教育的写手,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不仅是幼儿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幼儿品格的重要环节。
通过深入研究和撰写本文,我更加坚定了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幼儿园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自身在教育事业中的责任和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民族传统文化
一:了解相关史实
1、思想文化
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要求统治者关心爱护百姓
联系:国家性质、党的性质、三个代表思想
孟子:提出“仁政”,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
“克已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
联系:思想考点5、6、35(传统道德),以德治国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主张有教无类的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方法
联系: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培养人才
2、重视、批判儒家思想的史实:
●重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批判: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儒家学说。
3、文化交流
史实:汉代①张骞通西域②丝绸之路意义:沟通了亚欧两大洲,促进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明代郑和下西洋意义:促进了中国同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载体:造纸术、印刷术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进步
4、近代落后的文化原因
清朝对科举制的严密控制,对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5、向西方学习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要是学西方的政治体制,但也有文化思想的学习)
新文化运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二、重视、弘扬传统文化
(1)“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①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人推崇;
②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③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三孔”的修建和
保护。
(2)为什么要重视、弘扬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民族文化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弘扬和发展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并在世界文化领域占一席一地。
(3)保持、珍重民族文化的作用、意义
例1、结合孔子的思想精华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①孔子的思想精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这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
有利于提高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培养各种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例2、请结合儒家学说,谈谈它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
有利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
②孔子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这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
以德治国方略具有借鉴意义。
③提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各类人才,提供
人才支持。
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
的内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例3、设立孔子学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设立孔子学院,有利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交流和融合,保证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例4、设立“文化遗产日”有何意义?
设立“文化遗产日”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利于尊重和发展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珍重、保持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如何弘扬民族文化?(从对内、对外两方面作答,注意继承、创新、交流)
内:①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②坚持走中国自主创新的道路,增强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文化,建设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扩大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外③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时维护好国家的文化安全。
(5)历史上对儒家学说截然不同的做法,给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有何启示?
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坚守、发展和养护好民族传统文化。
三、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1、中国文化在西方受欢迎说明了什么?(如儒家学说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门;中国文化
热,在西方世界激流涌动)
①说明了中国民族文化(儒家学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体
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2、为什么要对外进行文化外交即对外文化交流?(如互办文化年)
重要性角度:①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②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是全人类文化财富的来源,是
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③全球化的过程,一定是不同文化共存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
④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
意义角度:①有利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②有利于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交流和融合。
③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增强综合国力。
3、你是如何看待儒家思想走向世界并融入世界文化主流这一现象的?
①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②说明全球化趋势促使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借鉴,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我们民族传
统文化的影响力。
4、“中国文化热(如福娃、孔子学院等)”现象,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①要保持、珍重、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并根据时代特征和要求,不断丰富和创新民族文化。
②要尊重和发展民族文化,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交流与融合,保证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6、如何面对世界多元文化?
①A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B坚持走中国自主创新的道路,增强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扩大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②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批判地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时维护好国家的文化安全。
7、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坦然面对外来文化。
我们要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坚守、发展和养护好民族传统文化。
“过洋节”可从“加强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角度作答
“保护传统节目”可从“保持、珍重传统文化的意义”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