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育教学设计
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光合作用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2.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章: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意义1.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叶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
1.2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3 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维持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1.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章:光合作用的过程2.1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2.2 展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帮助学生理解。
2.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三章:光合作用实验设计3.1 介绍实验目的:验证光合作用的存在。
3.2 讲解实验原理: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3 展示实验步骤:设置对照实验,观察现象。
3.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四章:光合作用实验操作4.1 演示实验操作: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实验。
4.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五章: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5.1 讲解如何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气产生量。
5.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光合作用的存在。
5.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植物叶片样本。
2. 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3. 实验器材:澄清石灰水、试管、植物等。
2024年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标准教案

2024年光合作用发现公开课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基本概念及生物化学过程。
2. 解光合作用发现历史过程。
3. 掌握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及其意义。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生物学现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及意义。
难点: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光合作用实验视频。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
2. 理论讲解:介绍光合作用基本概念、历史发现过程以及反应方程式。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光合作用实验视频,让学生解实验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光合作用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概念2. 光合作用历史发现3. 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4.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基本概念。
(2)列举光合作用历史发现过程。
(3)写出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
(4)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过程。
(2)光合作用历史发现包括普里斯特利、谢尼伯、恩格尔曼、鲁宾和卡门等人实验研究。
(3)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4)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来源,为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光合作用发现过程,让学生解光合作用基本概念和生物化学过程。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对光合作用理解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解光合作用与环境保护关系,探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方法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重点关注。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2)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影响因素;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影响因素,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认识到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光合作用实验装置、植物、光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1)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影响因素。
(2)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1)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
(2)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4. 例题讲解:(1)解释光合作用反应式中各物质的来源和去路。
(2)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化学能的转化。
5. 随堂练习:(1)完成实验报告单。
(2)解答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影响因素。
2. 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作用。
(2)分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2024年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七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第三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长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光合作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讲解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定义: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公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场所:叶绿体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水、适宜的温度2.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
(2)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3)解释生活中一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2024年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三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反应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难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合作用演示装置、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反应式。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2. 光合作用的过程3. 光合作用反应式4.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5. 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反应式。
答案: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6O2。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答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学生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2024年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意义。
2.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为什么能不断生长?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意义。
2.教师提问:光合作用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某地区绿色植物减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学生分析案例,讨论如何通过光合作用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第六环节:课后作业2.设计一个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某一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讨论热烈,分享成果。
3.学习效果:学生能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意义,掌握实验探究方法。
重难点补充:1.光合作用的定义与过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光是怎么被植物利用的吗?”学生:“太阳光被植物的叶子吸收。
”教师:“很好!那你们知道叶子里的叶绿体是如何工作的吗?它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我们先来想象一下,光反应就像是在阳光下进行的‘充电’过程,暗反应则像是在‘放电’。
那么,这两个过程有什么不同呢?”2.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教师:“现在,我们将进行一个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
2024年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

2024年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第九章光合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9.1至9.3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2.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和生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光合作用演示仪、实验器材。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笔记、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①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②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③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3. 实践操作:① 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② 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和问题解决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2.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a. 光反应b. 暗反应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4.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b. 描述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c.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 答案:a.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b. 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c.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反应过程掌握较好,但对影响因素的理解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表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教案: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光合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同时合成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3. 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4. 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转换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绿叶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强调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同时合成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3.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三、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段关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理解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说出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反应式。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使学生对光合作用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绿色植物的图片,提问:植物为什么是绿色的?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何而来?(2)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合作用。
2、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概念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反应的过程,讲解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物质变化包括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H,以及ADP 和Pi 合成ATP。
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H中。
②暗反应展示暗反应的过程,讲解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最终生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与生态环境”第四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发现历程、公式推导、影响因素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公式推导、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绿色植物为什么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2. 基本概念及发现历程(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2)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究过程。
3. 公式推导(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及条件,推导光合作用公式。
4. 影响因素(1)教师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2)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5. 实际应用(1)教师介绍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
6.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2)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
2.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4. 光合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2)推导光合作用公式,并解释其意义。
(3)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 答案:(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普里斯特利实验、梅耶能量转换定律、萨克斯实验、恩格尔曼实验、鲁宾和卡门实验。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及条件。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1.情境导入:小学科学课学习植物叶工厂,你能描述这幅图吗?2.明确任务: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合作探究(一)光合作用的原料1.穿越的科学家海尔蒙特介绍自己的实验,并与学生互动: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学生在教室指导下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学生学习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微视频,并结合导学案。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1)实验有二组对照实验,A 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其中实验组是;B 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其中实验组是。
(2)实验结论: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学生讨论问题最终得出: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明确:二氧化碳、水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吗?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吗?提示1: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①该实验的变量是,除该变量外其他条件应,②如何设计对照实验?提示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请设计完成实验步骤①-④,并根据实验用具绘制步骤②的实验装置)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处一昼夜。
②按计划安装实验装置A、B,这样设计目的是为了。
③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摘取两装置的叶片,把叶片放入盛有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公式;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了解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2.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植物样本、光合作用实验装置等;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引导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3.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详细讲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步骤及作用;4.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5. 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光合作用在食物链、氧气、碳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人类利用光合作用进行农业生产、治理环境污染等实例;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2)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3)谈谈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3)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人类通过光合作用原理进行农业生产、治理环境污染等。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二章第五节《光合作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光合作用的公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探讨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照片,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学生记录笔记。
(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讲解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针对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的过程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4. 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过程。
(2)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解释其影响原理。
(3)谈谈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了解光合作用在节能减排、碳循环等方面的应用。
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篇1一、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最想突出的处理: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光合作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明确光合作用的作用和意义。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能够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
2. 教学难点: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光合作用的概念与过程1.1 光合作用的定义1.2 光合作用的组成部分和过程1.3 光合作用的位置和环境条件教学过程: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阐述光合作用的含义和基本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的位置和光合作用所需的环境条件。
2.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2.1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及其意义2.2 光合作用中光能的转化和化学能的储存教学过程:通过示例反应方程式,向学生解释光合作用中光能和化学能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对反应方程式的分析能力。
3. 光合作用的作用和意义3.1 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2 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1. 教学方法1.1 讲述法:通过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反应方程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1.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和验证光合作用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1.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探索光合作用的作用和意义。
2. 学习活动2.1 集体讨论: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展开思考和交流。
2.2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探索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和案例,借助小组协作提升学习效果。
2.3 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适当的光合作用实验,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

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兴趣1.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定义与意义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1.4 教学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实验器材与试剂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提问:你们知道光合作用吗?光合作用是什么?1.5.2 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意义及发现历程介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5.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二章: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与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实验原理光合作用实验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操作法2.4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操作指南2.5 教学过程2.5.1 讲解讲解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与方法演示实验操作步骤2.5.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5.3 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光合作用的特点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第六章:实验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光照下的光合作用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6.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方法: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光照条件下观察气泡产生6.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6.4 教学准备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光照设备实验操作指南6.5 教学过程6.5.1 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演示实验操作步骤6.5.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6.5.3 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气泡产生的数量和大小教师协助解答疑问6.5.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光合作用的产物第七章:实验二:光合作用的速率7.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合作用的速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7.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通过改变光照强度,观察光合作用的速率变化实验方法: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7.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数据分析法讨论法7.4 教学准备植物生长装置不同光照强度的光源实验操作指南7.5 教学过程7.5.1 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演示实验操作步骤7.5.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7.5.3 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绿素含量等7.5.4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教师协助解答疑问第八章:实验三: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关系8.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8.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通过改变二氧化碳浓度,观察光合作用的速率变化实验方法: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8.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数据分析法讨论法8.4 教学准备植物生长装置不同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实验操作指南8.5 教学过程8.5.1 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演示实验操作步骤8.5.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8.5.3 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植物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绿素含量等8.5.4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教师协助解答疑问第九章:实验四:光合作用的产物验证9.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9.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通过检测光合作用的产物,如氧气、葡萄糖等,验证光合作用的发生实验方法:使用氧气产生装置、葡萄糖检测试剂等,观察实验现象9.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9.4 教学准备氧气产生装置葡萄糖检测试剂实验操作指南9.5 教学过程9.5.1 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演示实验操作步骤9.5.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9.5.3 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氧气的产生、葡萄糖的检测结果等记录实验数据9.5.4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第十一天:实验五:光合色素的提取与观察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提取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11.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通过无水酒精等溶剂提取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方法:色素的提取、分离和观察11.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11.4 教学准备植物叶片无水酒精、丙酮等溶剂层析液实验操作指南11.5 教学过程11.5.1 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演示实验操作步骤11.5.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11.5.3 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如色素的颜色、分布等11.5.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探讨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第十二天:实验六: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12.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观察光合作用的速率变化实验方法: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12.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数据分析法讨论法12.4 教学准备植物生长装置不同环境因素的设置(如温度、湿度等)实验操作指南12.5 教学过程12.5.1 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演示实验操作步骤12.5.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12.5.3 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绿素含量等12.5.4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教师协助解答疑问第十三天:实验七:光合作用的日变化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13.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通过在不间点观察光合作用的速率,了解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实验方法:定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测量光合作用相关指标13.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13.4 教学准备植物生长装置光合作用相关指标测量仪器实验操作指南13.5 教学过程13.5.1 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演示实验操作步骤13.5.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13.5.3 观察与记录学生定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测量光合作用相关指标记录实验数据13.5.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第十四天:实验八:植物的光补偿与光饱和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植物的光补偿与光饱和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14.2 教学内容实验原理:通过改变光照强度,观察植物的光补偿与光饱和现象实验方法: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14.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14.4 教学准备植物生长装置不同光照强度的光源实验操作指南14.5 教学过程14.5.1 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演示实验操作步骤14.5.2 实验操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光合作用》。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及影响因素,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光合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认识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影响因素。
难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合作用实验装置、植物、光源、二氧化碳吸收剂等。
学具: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下的变化,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在光照下生长的?”2. 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条件。
(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实例,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结果分析: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析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场所、条件、影响因素。
2. 光合作用实验步骤及结果。
3.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
(2)分析实验中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3)探讨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初中生物教案:探讨光合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探讨光合作用探讨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认识光合作用所产生的三种物质。
3.探索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类的光合作用。
4.了解植物对光的生理需求,掌握如何为植物提供光照。
二、教学过程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阳光和水、二氧化碳(CO2)进行化学反应,形成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周期和暗周期。
在光周期中,植物吸收太阳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等。
太阳能的转化过程中,需要植物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的参与。
在暗周期中,植物将已制造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以供生存需要。
2.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作用光合作用是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自养作用,对维持生命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大气氧气的来源,也是地球上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
同时,光合作用还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缓解人类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3.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光能→ C6H12O6(葡萄糖)+ 6O2。
光合作用所产生的三种物质:葡萄糖、氧气和水。
4.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光合作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密切。
光能是光合作用的源头,只有在充足的光照下,光合作用才能顺利进行。
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光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同时,水、二氧化碳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光合作用也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人类和所有生物呼吸所必需的氧气来源之一。
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起到了缓解人类温室效应的作用。
5.人类的光合作用人类也进行光合作用,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三磷酸腺苷),ATP是能量储备的方式,是支持我们日常生活和健康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
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内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3)学生刚学过细胞的发现简史、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对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特性的研究、酶的发现等科学发现过程,对科学发现史的讲述已不再陌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也有一定的认识,使本节课的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自然而流畅。
(4)学生在初中以及高中《酶》中已经学习简单的对照实验设计,也使本节课最后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完成。
2. 多角度、多种方法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在关注经典实验过程的同时,强调对实验设计的思路、优缺点的分析,通过启发学生质疑、进行合理假设、参与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信息资料、重复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内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之一。
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
———————————————————————————————— 作者:
———————————————————————————————— 日期:
ﻩ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
萧县中学 刘宏新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
萧县中学刘宏新
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等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课文还结合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物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这些经典实验归纳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三、学情分析
(1)我校作为重点中学,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
(2)学生已经在小学的《常识》和初中的《自然科学》中学习了关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基础知识,特别是初中新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务件、产物和概念等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因此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实验设计一定的认识,为这节课打下了知识基础。
四、学目标
1.知识方面ﻫ说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等基础知识。
2.过程和方法能力方面
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收集和处理事实→得出结论;初步学会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提出假设、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实验等方法。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ﻫ 感受科学发现的艰难, 领悟“科学知识真实可信,但它不是绝对真理”;激发科学兴趣,增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感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怀疑、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ﻫ
五、重点难点
1.重点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应用科学家的研究思路,进行光合作用中关于原料和产物的探究的实验设计。
2.难点
使学生真正领会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运用到设计一些简单实验的过程中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对多个实验进行合理整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有一系列实验,本节课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实验。由于实验较多,不利于学生掌握实验设计思路和结论。所以打破以时间为线索的常规教学,而把实验分为五类:植物为什么会生长?植物放出氧气之谜?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分别是什么?释放的O2来自于H2O还是CO2和有机物是如何合成的?近代科学家的研究。通过五个问题贯穿本节课,更有利于学生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理解。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这些内容能利用科学史的“故事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科学家三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艰难;重温先人勇于探索的过程,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新技术、新理论的发现和综合应用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再一次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理念;在科学发现每前进一步,都要冲破固有的思想、观念、理论的束缚,每一步的前进都是发散思维的胜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也为讲述光合作用过程原理做好知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