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基本思路详细

合集下载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复习提要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复习提要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复习提要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四诊法和中医望闻问切等方法。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知识。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辨证求因。

中医诊断强调辨别疾病的根本原因,即寻找病因。

中医上讲“治未病”,强调预防和调理,所以诊断要求探求病因,分明真假、重轻、表里,找到病因才能正确地进行治疗。

2.整体观察。

中医诊断在观察疾病时注重整体观察,关注病人的身体状况、面色、舌苔等多个方面。

中医望诊主要观察面色、气色、眼底、唇舌等方面;中医闻诊主要通过嗅闻气息、听闻声音等来判断疾病;中医问诊强调倾听病人的主观感受和描述;中医切诊通过触摸身体脏腑来判断疾病。

3.辨别病情。

中医诊断强调病情的辨别,即辨别病情所处的阶段和轻重缓急。

只有正确辨别病情,才能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4.综合分析。

中医诊断强调的是综合分析病情,即通过各种方法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机和病位,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和发病机制,进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就是辨证求因,整体观察,辨别病情,综合分析。

只有充分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才能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的复习提要如下:1.中医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观察面色、目色、舌象等,了解病情。

-闻诊:倾听声音、嗅闻气味,判断疾病。

-问诊: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病史等,获取病情信息。

-切诊:通过触摸等手段判断病情。

2.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辨别病因:了解疾病的病因,包括外感内伤、情志过激、饮食不当等。

-辨别病机: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气滞、湿邪、热毒等。

-辨别病位:确定疾病的发病部位,包括寸口、尺泽、关元等经络和脏腑。

3.病情的辨别和分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思路与实践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思路与实践

一、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的 现状
目前,许多中医院校已经开始在中医诊断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但是大多 数学校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校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规划,导致课程与 思政教育内容衔接不够紧密。其次,一些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 相关经验和教学方法。最后,一些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内容缺乏兴趣,认为这与 医学专业知识无关。
三、效果评价
对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以通过 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对思政 教育的评价和反馈从而不断完善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可 以通过对学生临床实习的评价来了解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真正贯彻思政教育的理 念从而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存 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规划
在现有的中医诊断学课程中,大多数学校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规划,导致课 程与思政教育内容衔接不够紧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明确的 思政教育目标,导致教学内容与医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二是缺乏系统的教学计 划和教材,导致思政教育的内容随意性较大;三是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无法对 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
引导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中医诊断学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 形成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和职业道德品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打下坚实 的基础。
谢谢观看Biblioteka 三、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的 实践经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中医院校已经开始进行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的 实践探索。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实践经验:
1、制定系统的思政教育规划
为了使中医诊断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更好地衔接,学校应该制定系统的思 政教育规划。首先,要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使教学内容与医学生的实际情况紧 密结合;其次,要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使思政教育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和 系统性;最后,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详解50页PPT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详解50页PPT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 思路详解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医诊断学课程学习计划

中医诊断学课程学习计划

中医诊断学课程学习计划一、课程概述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基础学科,是中医临床医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它主要包括中医四诊、舌诊、脉诊、望诊和问诊等内容。

通过诊断学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临床诊断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诊断能力,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本课程计划主要围绕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中医诊断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学习目标1.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中医四诊合参诊法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熟悉中医舌诊、脉诊、望诊和问诊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辨识各种疾病的体征和症状。

3.培养临床思维和观察能力,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4.通过实际操作和临床实习,提高中医诊断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临床医生做好铺垫。

三、课程内容1.中医四诊合参诊法(1)观察:包括望诊和闻诊两部分,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语言行为等情况,闻诊主要借助听力去辨识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2)询问: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病史、症状等情况。

(3)体检:主要包括脉诊和舌诊两部分,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和舌苔,辨识疾病的情况。

2.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中医诊断学的分类和方法(3)中医诊断学与现代医学的联系与差异3.中医诊断学实践技能(1)中医诊断学实践技能的基本操作和技巧(2)中医诊断学实践技能的临床应用(3)中医诊断学实践技能的实际演练和模拟操作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课讲授、实验教学、临床实习、案例分析、综合评价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安排1.理论课讲授时间:每周2-3节内容:围绕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中医四诊合参诊法、中医诊断学实践技能等内容展开讲解。

2.实验教学时间:每学期2-3次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中医诊断学实践技能的基本操作和技巧的练习和实验,包括舌苔观察、脉搏触诊等实际操作。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1、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灵魂,它是中医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及其应用的知识与法则。

中医诊断学的诊病方法和辨证步骤,无处不贯穿着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

以临床诊断肾脏病证为例,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藏精,主持人体生殖、生长及发育,主水,主纳气,在体为骨,生髓充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因此,运用到临床上,凡以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呼吸功能减退和脑、髓、骨、发、耳及二便异常为主的病变,皆属肾脏病证之范畴。

故肾病之表现以腰酸腿软、耳鸣耳聋、齿摇发脱、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水肿、喘咳、二便排泄异常为定位症状。

可见,要学好中医诊断学,必须博极医源,在熟悉、精通中医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才能将诊断、辨证技能用于临床。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2、学会中医辨证思维方式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思想的影响,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辩证思维的烙印。

中医诊断的思维方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常达变,以变识病,揆度奇恒,取类比象,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达到辨证求本的目的。

从诊断逻辑来看,诊断即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识过程;从辨证起点而言,就是从八纲的阴阳开始,概括了整体机能病变中最抽象、最单纯的关系。

八纲确立后即对病位、病性、病势、病机等有了大概的了解,再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三焦辨证,取得对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等范畴更深更细的认识,从而达到对疾病认识的多样性的统一。

这样认识的疾病,已不是症状、体征杂乱的总和,而是有条理地综合起来的有关疾病本质的概括,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因此,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不仅要有渊博的医学知识,还要有中医的辨证思维方式。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3、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要掌握一门课程的知识,首先通过聆听教师的讲解,对其主要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必须有意识地反复多次地复习思考、消化吸收以强化记忆。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医师判断疾病症候、辨识疾病特点,以及确定治疗方案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诊断。

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学的一项重要方法。

中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眼睛、舌苔、舌质、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表明气血不足,红润可能表示体内有火热之气。

此外,舌苔的颜色和厚薄,舌质的颜色和形态,脉象的弦弱有力等也是判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二、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腹鸣等,来获取疾病信息的方法。

比如,患者声音低沉可以暗示肺部有病变,腹部有气体移动的声音可能暗示消化道功能紊乱等。

中医师在闻诊时需要细心倾听、区分不同声音的特点,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三、问诊问诊是中医师与患者交流的过程,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以及观察患者的言语表达、动作举止等,来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情的变化。

中医师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描述,注意表情和语气中的细微变化,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四、切诊切诊是中医师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病情轻重、虚实寒热等。

中医脉诊强调全身的脏腑关系,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感受到脏腑的阴阳平衡状况。

脉搏的弦滑有力、沉细等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给予中医师判断和治疗的依据。

五、辨证施治中医诊断学的最终目的是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所得的综合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师可以判断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明确病情发展趋势,以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辨证施治需要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得到的信息,进行准确判断和决策。

中医诊断学方法和技巧的应用需要长期实践和经验的积累,目前国内各大中医学院都有相应的课程进行培训。

希望广大中医师能够不断学习提高,充实自己的诊断技能。

同时,也希望通过加强中医诊断学的研究,不断提升中医诊断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共50页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共50页
Thank you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路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体会模板(三篇)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体会模板(三篇)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体会模板一、课程背景介绍《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对中医诊断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和诊断原则,从而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

二、学习目标与任务在学习《中医诊断学》这门课程时,我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 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熟悉中医诊断学中常用的诊断工具和仪器;4. 学习如何根据中医诊断学的原则进行临床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为了达到这些学习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任务:1. 认真学习课本和教材,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多实践,多实习,提高诊断技巧;3. 参加讨论课、实验课等活动,了解中医诊断学中常用的诊断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4. 参加临床实习,学习如何应用中医诊断学的原则进行临床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学习过程及心得体会在学习《中医诊断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诊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下面是我的学习过程及心得体会:1. 理论学习在课程开始前,我先通过预习课本和教材,了解了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在课堂上,我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中医诊断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的学科,需要综合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诊断。

2. 实践与实习为了提高我的诊断技能,我参加了许多实践和实习活动。

我积极参与课内外的讨论课、实验课和临床实习,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逐渐掌握了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我也了解到中医诊断需要注重细节观察和辨证施治的理念,这种不同于西医的诊断方式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体验。

3. 诊断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学习中医诊断学还包括掌握诊断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课上,我学会了使用中医诊断仪器,如脉诊仪、舌诊仪等,对体现中医诊断手段的特点和技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中医诊断学》课程标准

《中医诊断学》课程标准

《中医诊断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中医诊断学》是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沟通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各学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基础核心课程,以研究疾病中各种症状、病名、证名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具备正确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情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的能力。

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共72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中医学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之一,为后续学习临床各科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中医诊断学》课程根据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中医医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而设置。

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必需的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具备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能适应基层医疗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中医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理论为实践服务、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指导下,结合中医行业现状、我校现有条件以及高职中医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制定该课程标准。

浅谈对中医诊断学学习方法

浅谈对中医诊断学学习方法

浅谈对中医诊断学学习方法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医诊断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中医诊断学的知识,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和独到性,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习中医诊断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辨证施治法、病因与病机、症状与体征、辨证方剂学等内容。

学习者应当认真学习相关的经典著作,如《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了解其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六经等概念,掌握和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次,要注重实践的积累。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际的诊疗过程才能提高对疾病的诊断能力。

因此,学习者应利用临床实习的机会,积极参与实际的病例分析和辨证施治,多与老师、师兄师姐、临床医生交流,获得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技巧。

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学术讨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再次,要注重经验的积累。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学习者应当不断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记录和整理自己的病例,分析不同病例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还可以向老师和临床医生请教,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中医诊断学著作,在学习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中医诊断能力。

最后,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医诊断学需要学习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学习者应通过学习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沟通能力,使自己能够准确把握病情,与患者充分交流,从而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和独到性。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的积累、经验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够真正掌握中医诊断学的知识和技巧,为患者提供准确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详解

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详解

22.01.2020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题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 “-”,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患者神识昏迷,语言错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称为神乱。(-) 2.两颧潮红,色泽鲜明者,为戴阳证。(-)
3.望面色中,黑色多主肾虚证、瘀血证、惊风证、
而形成燥屎内结的证候。(+)
15.卫气营血辨证是适用于温热病的辨证方
法。(+)
22.01.2020
中医诊断学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 正确答案,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24分) 1.齿痕舌常与下列哪项同见?( ) A.胖大舌 B.裂纹舌 C.瘦薄舌 D.痿软舌 2.目眦赤,多属( ): A.肺热 B.肝火C.心火 D.肝经风热 3.呕吐物酸腐,夹未消化食物,多属( ): A.肝气犯胃 B.食滞胃脘 C.邪热犯胃
中医诊断学
四、纵向联系与横向比较相结合
纵向联系包括两个内容: 1、是本课程内容的前后联系, 2、是与中医学基础的联系。
前种联系如前所述,这里重点 谈与中医学基础的联系。
22.01.2020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继中医学基础之后的 第二门专业基础课,二者有着密切联 系。
中医学基础着重阐述了脏腑气血经 络各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中医诊断学则阐述这种种生理功能及 各种协调关系受到破坏的病理情况;
中医诊断学
应该承认,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因 此,在通读教材、全面系统学习的基 证施治的内容是重点。 具体而言,考试大纲和教材各章节中 “目的要求”项里要求“掌握“和 “熟悉”的内容,是本课程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是学习的重点。
22.01.2020

中医诊断学笔记考试必备非常详细

中医诊断学笔记考试必备非常详细

中医诊断学一、审察内外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表现。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辨证求因病证结合,以证为主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证”和“症”和概念“证”指的是一组症状群,这类症状具有相同的性质,或由某一共同的病机所引起。

辨证就是对疾病的本质作出决定如:痰热壅肺证肾阴虚证卫分证三、四诊合参四诊并重,不可偏废第三节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一)四诊: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望—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闻—听声音、嗅气味问—询问有关疾病的情况切—诊脉和按诊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二)八纲(三)辨证:对表现出来的症状确定证型辨证的方法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第四节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一、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二、博览群书:以教材为主,兼看一些其它书籍三、参加临床实践:“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第二章四诊第一节望诊望诊注意事项:(1)光线(2)动作熟练、敏捷“一望而得”(3)有步骤、有重点先全身→分部;上→下,头→足第一节全身望诊一、望神二、望色三、望形态四、望姿态一、望神(一)望神的含意: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二)望神的原理和意义•先天之精→神←滋养后天之精•神、精、气三者同盛同衰•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形健,形健神旺望神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三)望神的要点•目光(重点)、神情、气色•体态、言谈举止、应答反应得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面色:面色润泽两目: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饮食:正常或稍减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得神失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面色:晦暗暴露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体位、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应失常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面色:突然颧红如妆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饮食:突然思食、索食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假神1、神气不足:轻度失神虚证患者2、神志异常癫--抑郁型(湿痰蒙闭)狂--兴奋型(痰火扰心)痫--发作型(肝风挟痰上扰)望神的注意事项•1、重视诊察病人时的第一印象•2、做到神形合参•3、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4、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二、望面色•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中医诊断学要领知识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要领知识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要领知识点总结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观察、问诊、望诊、切诊和辨证论治等方式来判断疾病的本质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要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中医诊断学要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阐述。

一、四诊合参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原则是四诊合参。

四诊指观察、问诊、望诊和切诊,合参是指将四诊收集的信息综合分析,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1. 观察: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眼底、肌肉等,通过面色的红、白、黄、黑等变化,舌苔的颜色、质地和形态等细节,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气血、阴阳等方面的情况。

2. 问诊: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疾病的发病过程、症状、病史、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以及卫气营血等内脏的运行情况。

3.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舌体的形状、颜色变化等,来判断疾病的本质和病因。

4. 切诊:通过对脉搏的触诊判断患者的脏腑状况和气血运行情况,进而了解疾病的病机。

不同的诊断方法之间相互补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确立正确的诊断。

二、辨证求因中医诊断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辨证求因。

辨证求因是指通过辨别病情中的证候,进而寻找导致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源。

辨证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判断其属于何种证候类型,如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等。

通过辩证分析,可以了解患者体内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平衡状态,从而找出病因。

求因是指通过辨证所得出的疾病本质和病因,找出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如饮食不节、环境因素、情志不畅等。

通过查找病因,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病机辨证病机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通过辨证所得到的病情状况,结合临床实践和经验理论,进一步判定疾病的发展趋势、内外关系和病程变化等。

在辨证过程中,中医医师需要综合分析病情的临床表现、脉象、舌象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变的轻重,以及疾病的走向。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共50页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共50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法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3
中医诊断学
三、归纳总结与综合运用相结合
中医诊断学内容具有零散程度高的 特点,四诊部分望诊中,有望神、 望面色、望形体、望姿态、望五官、 望舌……,问诊中有问寒热、问汗、 问痛……,各节、各小节内容相对 独立,辨证部分约有一百多个不同 证型,全课程内容给人一种表象上 的零散、琐碎的感觉。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建议考生首先要通读 教材,全面系统学习。其作用有三:
1.从整体角度把握全课程,对课程全部内 容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以适应试题内 容覆盖面广的要求;
2.可以帮助你发现课程前后内容的有机联 系,而联系是记忆的前提和重要方法之一;
3.发现重点疑点,以便个个击破掌握。
2020/3/3
肺气宜宣宜降,任何原因导致肺失 宣降,则会出现咳嗽、喘息,因此, 咳嗽、喘息就是肺病各证型的主症。
问答题,试述痰饮停肺证的病因、 病机和临床表现:痰饮停肺证的病 机是痰饮停聚于肺,肺失宣降,其 主症就应是咳嗽、喘息,痰饮随肺 气上逆而上涌,则咯痰量多、喉中 痰鸣。
中医诊断学
应该承认,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因 此,在通读教材、全面系统学习的基 础上掌握重点是应试所必需。
那末,哪些是重点呢?关系到临床 常见病证的辨证施治的内容是重点。 具体而言,考试大纲和教材各章节中 “目的要求”项里要求“掌握“和 “熟悉”的内容,是本课程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是学习的重点。
2020/3/3
2020/3/3
中医诊断学
有些内容教材上已经做了归纳,如 “排出物色泽清白,质地稀薄,多为 寒证、虚证;色泽黄赤,质地粘稠, 形态秽浊不洁的,多属热证、实证”。 如问痛中,“凡新病疼痛,痛势较剧, 或持续不解,或痛而拒按,多属实证; 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或时有缓解, 或痛而喜按,则多见于虚证”等。有 关脏腑辨证部分的规律,而更多的则 需考生们自己归纳总结。
2020/3/3
中医诊断学
是非题:“阳盛则热”,热为阳征。 因此,凡有发热症状者,均属热证、 阳证。( 乂 )
教材中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只有 对发热的概念和“问寒热”的内容, 认真思考了,完全懂了,才可能做 出正确答案。
2020/3/3
中医诊断学
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把“舌红苔 黄、脉数”写在寒证的临床表现 里,把“面色淡白、少气懒言” 写在热证的临床表现里,这种张 冠李戴的错误就是死记硬背的结 果,反映了考生对有关内容根本 不懂,是不动脑筋的典型表现。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020/3/3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 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 一门课程,是中医专业的基础理论与 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因此,中医诊断学学习的好坏,不 仅是能否顺利通过本课程的考试,而 且关系到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
根据中医诊断学学科内容特点,简要 阐述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中医诊断学
四、纵向联系与横向比较相结合
纵向联系包括两个内容: 1、是本课程内容的前后联系, 2、是与中医学基础的联系。
前种联系如前所述,这里重点 谈与中医学基础的联系。
2020/3/3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继中医学基础之后的 第二门专业基础课,二者有着密切联 系。
就四诊内容而言,可以说患者的 从头到足、从里到外、从患者的身 体到其排泄物、分泌物、从主观异 常感觉到客观异常变化,其症状表 现和临床诊断意义,真可内容繁多;
而用以归纳辨别证候的理论和方 法又有8种之多,它们分别有着不同 的作用和适用范畴,这些都足以体 现本课程内容多的特点。
2020/3/3
中医诊断学
2020/3/3
中医诊断学
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仅仅归纳总结 出这些规律是不够的,还需在识证的 基础上充分运用这些规律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如关于痰饮停肺证的临床表现,运 用前述关于排出物色质的辨证规律, 可以知道,该证候不是热证,故其痰 色当是白色。如此这般,问题就可迎 刃而解了。
2020/3/3
2020/3/3
中医诊断学
二、记忆与思考相结合
有些人认为学中医只要能背书就 能考出好成绩,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记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但不 是唯 一手段。更何况记忆不等于就 是背书。帮助记忆的方法有多种,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不能停 留在被动的死记硬背,必需进行积 极思考,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的 东西,才能很好的记忆和掌握。
2020/3/3
中医诊断学
一、全面系统学习与重点掌握相结合
这几乎是每门课程的普遍要求,但对于中 医诊断学却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本课程 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二大部分:
1、为诊察疾病,搜集病情资料的方法, 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是用以归纳、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 知识。
2020/3/3
中医诊断学
2020/3/3
中医诊断学
本课程中某症状表现有什么诊 断意义,某证候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是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是需要记 忆的重点内容,但此类内容繁多, 数不胜数,如果死记硬背当然很难, 效果也不好,如果能从病因病机上 进行思考分析,多想几个“为什 么”,就会使你学得主动、深刻, 记得准确、牢固。
2020/3/3
2020/3/3
中医诊断学
面对这零散繁多的内容,考生们 必须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其 内在联系和规律,并进行综合运用。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的 病变可以反映在体表,局部的病变 可以影响全身,因此,患者各方面 表现可以同属一个病机,此病机就 是诸多表现的内在联系。
2020/3/3
中医诊断学
如面色红多主热证,舌质红多主 热证,目眦、口唇、牙龈红肿、咽喉 红肿、斑疹色深红等亦都主热证。这 是因为血得热则行,当邪热炽盛则使 脉胳充盈而致。这些内容分散在不同 章节里,考生应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 注意前后联系,归纳总结。
中医诊断学
如教材中的四诊、辨证等内容。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考生应以大纲为 指导,切实按大纲的要求,对这些 重点内容反复多次阅读、理解,强 化记忆,确实达到真正的掌握和熟 悉。纵观以往试卷可知,试题内容 广泛,覆盖教材大部分内容,但又 有重点,只有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 础上抓住重点的学习,才能学好、 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