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的熬制
膏药熬制流程
![膏药熬制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ca1f27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e.png)
膏药熬制流程
膏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用于外敷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和骨伤痛等疾病。
膏药的熬制需要严格掌握技巧和方法,以下是膏药熬制的流程:
1.准备材料:需要准备好中药材、药液、基质、乳化剂等材料。
2.制备基质:将基质加热至熔化状态,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药液。
3.加入药材:将制好的药材研末加入基质中,搅拌均匀。
4.加入乳化剂: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乳化剂,用研钵或研磨机搅拌均匀。
5.熬制膏药:将加入乳化剂的药材基质加热至适当温度,不断搅拌直至膏药熬制完成。
6.冷却贮存:将熬制好的膏药倒入容器中,放置自然冷却,待完全冷却后盖上盖子密封存放。
7.使用方法:使用膏药前先清洗患处,将膏药均匀涂抹在患处,每日使用1-3次,连续使用3-7天。
以上是膏药熬制的流程,需要注意的是,在熬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火候和搅拌力度,以确保膏药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在使用膏药时也需要遵循医嘱和使用说明,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 1 -。
中药——黑膏药的制作(熬制)方法
![中药——黑膏药的制作(熬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ae37f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7.png)
中药——黑膏药的制作(熬制)方法
第一步:炒黄丹也叫广丹(一般大一点的中药店都能买到,黑膏药的主要成分)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
急火。
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
丹炒过头膏药则老。
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
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也可用纯豆油可以降低成本),油中若掺碱。
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
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
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
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
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
急住火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
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
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
急用木棍搅拌。
侯其油平。
则再加贵细药面.
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
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
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
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
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
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
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
膏药制作方法
![膏药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edcad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2.png)
膏药制作方法
膏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具有外用的特点,可以用来治疗
一些皮肤疾病和外伤。
膏药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下面我将介绍一
种简单易行的膏药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材料,包括药材、植物油、蜂
蜡和乳香。
药材的选择可以根据需要制作的膏药来确定,常见的药
材有黄柏、地黄、当归等。
植物油可以选择橄榄油、芝麻油等,蜂
蜡和乳香则是用来增加膏药的稠度和香气的。
接下来,将选好的药材研磨成粉末状,然后与植物油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加热。
在加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直至药材和植
物油完全融合。
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蜡和乳香,继续加热搅拌,直至
蜂蜡完全融化并与药材、植物油充分混合。
最后,将混合好的药膏倒入容器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即可制
成膏药。
制成的膏药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用保鲜
膜包裹好,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防止其变质。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膏药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杂质和细
菌的污染。
另外,药材的选择和比例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和个体情况来确定,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作。
总的来说,膏药的制作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在家中制作出适合自己需求的膏药。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制作成功!。
中药熬膏药制作过程
![中药熬膏药制作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5ad761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6.png)
中药熬膏药制作过程
熬膏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配制的原料多为干燥的原药,有体表膏、经穴膏、浸洗
膏等多种,熬膏药制作具有古老的技术。
一、材料准备
在制作熬膏药前,需要按照配方,准备所需的中药材,并进行把持认识、清洗处理等。
其中需要把持的中药材有皮毛、种子等附属物,要把这些附属物分类清洗,不影响服用成分。
二、施膏
施膏时,将所配中药材放置于水中熬煮,可以选择使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施膏器进行
熬煮,先将中药材加入施膏器,用温水温热熬煮,后用抹布将中药材浸湿。
通常按照熬煮
的时间和温度调整,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足够的有效成分溶出。
三、装瓶
装瓶要在加工室内完成。
先将抹布内的中药汤捞出,用不锈钢过滤网进行过滤,将渣
滓分离,再装入瓶中,用灭菌纸蒸,使其起到杀菌的作用,最后标明药品名称、批号及质
量等信息。
中药熬膏药的制作是一项古老而技术性又比较高的工作,在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精细的
把控,以便确保准确的药效。
此外,制作中药熬膏还需要注意卫生控制和质量保证,以确
保最终的药品安全的可用。
膏药制备工艺流程
![膏药制备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b692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2.png)
膏药制备工艺流程
熬制膏药的制作方法包括:浸药、提取、浓缩和收膏几个步骤。
1、浸药:熬制膏药的中药需要先在锅中里浸泡24小时。
浸药的器具可使用砂锅、搪瓷锅或铜锅,不宜使用铁锅,以免铁锅浸泡药物引起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2、提取:将浸泡24小时的中药饮片入药锅煮沸后,用小火熬煮3小时后取出药汁,再加水后小火煎煮3小时。
合并多次煎取出的药液加上药渣压出药汁,静置沉淀6-12小时。
静置沉淀后用筛网过滤去除药液中的杂质,取出澄净药液。
3、浓缩:静置后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成稠膏状。
此过程需要不停搅拌药液,以免药液焦化。
贵重的中药材如冬虫夏草、人参等可先煎出药汁,在这一步骤加入。
4、收膏:在浓缩药液中加入胶类如阿胶、鹿角胶或辅料如黄酒、麦芽糖或冰糖等再加热,使药液浓缩成稠膏状。
稠膏状以药汁滴下时呈线或柱状为宜。
收膏后需趁热放入干净的容器再待膏体冷却即可。
●【传统手工膏药】——制作技艺流程总结
![●【传统手工膏药】——制作技艺流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cfd43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5.png)
●【传统手工膏药】——制作技艺流程总结●【膏药熬制口诀】: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明如镜,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
一、熬膏器材1、电子秤一台(可称药配料用)。
2、铁勺大小各一把(打油下药和铲膏药)。
3、枛滤和铁漏勺各一把(捞油渣和过滤药油)。
4、铁锅二个,并带盖(口径40厘米左右)。
5、盛药的细瓷盆—个,水缸—个。
6、切药铡刀一台,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
7、搅膏药需用桃、桑、槐、柳、榆木棍两把,长约三、四尺、粗约八、九分。
8、煤气、炉灶各一个。
9、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
二、用料要求1.用油:以质地纯净之香油(麻油)为佳,其次为花生油、菜籽油、最次用豆油,棉籽油最差。
香油(麻油)有润肺止咳之功效,熬制膏药色泽乌黑,亮、性粘;熬制时泡沫较少,宜操作。
其应用有柔软、清润、无扳硬黏着之优点。
菜籽油亦可,然膏药成色不及香油。
棉籽油泡沫大,且不易消失,炼油费时,下丹时易溢锅,油丹和合之白烟时断时续,不易成膏,其熬出膏药色泽灰暗,质量差,透皮之力不足。
2.黄丹:亦称漳丹、红丹、铝丹、广丹,以赤色为上。
质重,状若粉末。
3.药料制备:药料分为粗料与细料两类。
粗料为一般性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及芳香药。
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粉碎,备于熬枯去渣。
细料若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于膏药表面。
易挥发性之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于摊涂前投入热熔膏药中混匀。
三、具体操作步骤1.裁剪将中药材先行裁剪适合的大小,便于后续熬制。
2.浸泡将裁剪好的药材之根,茎,子实类质地坚硬者投入一定比例上等香油中浸渍。
一般以浸透为宜。
春浸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
膏药中药料,必须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虽苍术、半夏之燥,入麻油则润,甘遂、川乌等之毒,入麻油则化,并无碍。
3、炒丹将黄丹放于干净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逸,松散为度。
膏药的熬制
![膏药的熬制](https://img.taocdn.com/s3/m/feb7d53827d3240c8547ef25.png)
膏药得熬制膏药,在制作方法上以黑膏药最为复杂、但黑膏药过去流传在民间及各家祖传秘方得手工操作各有不同,加之现在由于广泛应用,因此,手工操作已供不应求,故有机制生产以适应这一情况。
此外,软膏与膏滋在制作上亦不同于黑膏药;软膏与膏滋在制法上也有差异,现分别介绍于下:黑膏药得制法一、手工操作法(I)熬制膏药前得准备工作(一)器材1.天秤一台(称药配料用)。
2、450cI=得温度计一支。
3.铁勺、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与铲膏药用)、4、过滤器一具,消毒纱布数块。
5.细铁筛子与铁漏勺各一个(捞药渣与过滤药油用)。
6、铜锅或铁锅并带盖(口径在一尺左右)。
7.盛药得细瓷盆一个,水缸一个。
8、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一个。
9.电动搅拌器一个,或人工搅膏药用得桑、柳、槐、檀木棍数根,一般要二三尺长,粗细约八九分。
10.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但一般古法常用桑、槐等木作燃料。
11.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见图4)。
(二)药品1.植物油:香油最好,或用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与菜籽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
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蜡与黄丹混合制膏得方法,以减少植物食油得应用。
2.黄丹:又名东丹、虢丹、漳丹、红丹、铅丹也叫广丹,其化学成分主要就是Pb304,以红色得为最好。
3、用药分群药与细料,应按照处方配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
(Ⅱ)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得事项(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具要完备,便于操作顺手、(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得质料与性质得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薄片枯焦,坚硬得未透,不能很好得发挥药物应有得效能,以致影响膏药得质量,造成损失。
原则上,硬质药物如带有硬壳得、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下,芳香类易挥发得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
否则,前者将受高热而大量挥发,后者因易着火而致燃烧。
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后参人。
二十五种中医传统膏药配方及制法大全太珍贵了
![二十五种中医传统膏药配方及制法大全太珍贵了](https://img.taocdn.com/s3/m/1a5f20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b.png)
二十五种中医传统膏药配方及制法大全太珍贵了1.红花膏:材料包括红花、白花油、蜂蜜等,将红花粉末加入白花油中搅拌均匀,再加入适量的蜂蜜熬制成膏剂。
2.步摇膏:材料包括黄连、广木香、白花油等,将黄连和广木香粉末加入白花油中搅拌,熬制成膏剂。
3.逍遥丸:材料包括川芎、丹参、红花、冰片等,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与黄芪、丹皮等材料混合,加入适量的蜂蜜熬制成膏剂。
4.熊胆膏:材料包括熊胆、雄黄、赤石脂等,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与朴硝、黄芩煎煮浓缩后加入蜂蜜制成膏剂。
5.四绝膏:材料包括红花、麝香、防风、冰片等,将以上材料加入适量的蜂蜜熬制,再加入乳香、没药等材料制成膏剂。
6.红霉素膏:将红霉素加入适量的凡士林中,充分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7.金银花膏:材料包括金银花、红花油等,将金银花研磨成粉末,与红花油混合,熬制成膏剂。
8.鱼腥草膏:将鱼腥草研磨成粉末,与甘油、凡士林混合搅拌,制成膏剂。
9.灵芝膏:将连翘、野菊花、灵芝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制成膏剂。
10.黄连追风膏:材料包括黄连、追风草、红花油等,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与红花油混合炼制,制成膏剂。
11.艾叶膏:将新鲜艾叶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凡士林混合,制成膏剂。
12.皂角米膏:将皂角米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制成膏剂。
13.八卦膏:材料包括细辛、白花油、石膏等,将细辛和石膏研磨成粉末,与白花油混合均匀,制成膏剂。
14.樟脑膏:将樟脑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15.龙脑膏:将龙脑研磨成细末,与植物油混合搅拌,熬制成膏剂。
16.牛黄膏:材料包括牛黄、蜂蜜等,将牛黄研磨成细末,与蜂蜜混合加热熬制,制成膏剂。
17.狗皮膏:将狗皮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18.防风祛湿膏:材料包括防风、红花油、黄柏、肉桂等,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细末,混合加热熬制,制成膏剂。
19.馬應龍膏:将馬應龙散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用醋熬制膏药的熬制方法
![用醋熬制膏药的熬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6f824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9.png)
用醋熬制膏药的熬制方法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用醋熬制膏药可神奇啦!
先准备好材料哦,要有一些草药,像那种绿绿的叶子呀,还有一些粉末状的东西。
然后再准备一瓶醋,就是我们平时吃饺子蘸的那种醋。
把草药放在一个锅里,这个锅要干净,不能有脏东西。
接着把醋倒进去,倒多少呢?就像倒一杯水那么多吧。
不能倒太多,也不能倒太少。
然后把锅放在火上煮。
火不能太大,不然会把锅烧坏的。
就像我们煮面条的时候,火不能开得太大一样。
慢慢地煮,看着锅里的醋和草药。
煮的时候会有一些泡泡冒出来,就像我们吹泡泡的时候一样。
可好玩啦,但是不能去碰那些泡泡哦,会烫到手的。
煮一会儿后,要用勺子搅一搅。
就像我们搅拌糖水一样,让草药和醋混合得更好。
一直煮到锅里的东西变得黏黏的,像胶水一样。
这时候就差不多啦。
把煮好的膏药倒在一块布上,或者一个小盒子里。
等它凉了,就可以
用啦。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用醋熬制膏药虽然有点麻烦,但是很有趣呢。
要是谁受伤了,就可以用这个膏药贴一贴,说不定就会好起来哦。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转帖)(麻油冰片)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转帖)(麻油冰片)](https://img.taocdn.com/s3/m/7245f9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4.png)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转帖)(麻油冰片)材料准备:1.中草药:当归、白芷、白芍、川芎、狼牙藤、白胡椒、干姜、细辛、大蒜头、鸡蛋清。
2.其他辅助材料:蜂蜜、酱油、醋、食盐、红花油。
3.工具:砂锅、搅拌勺、纱布、纸巾。
制作步骤:1.将以上中草药按各自重量的比例混合,大概为20g当归、10g白芷、15g白芍、10g川芎、15g狼牙藤、3g白胡椒、3g干姜、3g细辛、5个大蒜头。
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
2. 将砂锅放在火上,烧热后加入麻油(适量,大约为100ml),用搅拌勺搅拌均匀。
麻油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增加草药的渗透力。
3.将草药粉末加入砂锅中,继续用搅拌勺搅拌均匀,保持火力中等。
4.等草药粉末与麻油充分混合后,倒入适量的蜂蜜(大约为30ml),调味品如酱油、醋、食盐也可根据个人需求适量加入。
5.继续炒煮麻油以及草药粉末混合物,直至混合物开始变黑,发出香味。
大约需要持续炒煮约15~20分钟。
6.在炒煮的同时,将鸡蛋清打散,用纱布包裹,挤出蛋清水分。
将蛋清水分加入砂锅中,继续搅拌均匀。
7.当草药粉末变得浓稠时,关火,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可以使用纸巾擦拭锅底,保证最后的黑膏药完全倒入容器中。
8.等黑膏药冷却后,可以加入适量的红花油,增加药物的局部温热感。
使用方法:1.用温水将患处擦拭干净,然后将黑膏药涂在患处,并轻轻按摩。
按摩可促进药物吸收。
2.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覆盖在涂抹了黑膏药的部位上,以加强药物渗透和疗效。
每次涂抹时间为15~30分钟。
注意事项:1.使用黑膏药时,避免接触眼睛、嘴巴等黏膜部位,以免引起不适。
2.熬制黑膏药时,火候要适中,以免过度炒煮导致草药成分失效。
3.个别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黑膏药。
4.没有特殊需求时,不建议频繁使用黑膏药,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
总结:。
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及配方大全
![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及配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5fc4d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8.png)
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及配方大全
民间黑膏药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制剂,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镇痛止痒的功效。
它是由中草药熬制而成,广泛应用于各种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跌打损伤等疾病的治疗。
在家庭中,有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制作黑膏药。
下面将介绍一些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及配方大全。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熬制黑膏药所需的中草药材料。
一般来说,黑膏药的主要成分包括川芎、当归、没药、乳香、丁香、甘松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适合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和损伤。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基础油脂来熬制黑膏药。
常用的基础油脂包括植物油、动物油和矿物油等。
在选择基础油脂时,需要考虑其渗透性和滋润性,以便更好地发挥中草药的药效。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配方和比例将中草药和基础油脂进行熬制。
一般来说,可以先将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然后与基础油脂混合加热搅拌。
在熬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候,以免烧焦或熬制不彻底。
熬制完成后,我们可以将黑膏药倒入容器中保存。
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涂抹于患处,或者在纱布上敷贴。
黑膏药具有一定的温热性,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损伤部位的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熬制黑膏药时应该注意卫生和安全。
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烫伤和溅油,同时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油烟对身体的影响。
总的来说,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好配方和熬制技巧,就可以在家中制作出高质量的黑膏药。
当然,在使用黑膏药时,也需要注意适量使用,避免过度涂抹,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希望以上介绍的民间黑膏药熬制及配方大全对大家有所帮助。
膏药的熬制方法
![膏药的熬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8f3f0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0.png)
膏药的熬制方法膏药是中医药物当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膏药的效果非常好,能够直接针对病灶部位进行治疗。
起效快,安全又可靠,是生活中非常受欢迎的传统医疗技艺。
而膏药的制作方法非常关键,其中,熬制是核心技艺。
下面就来看看膏药的熬制方法有哪些呢?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
第一步:炒黄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
急住火。
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
丹炒过头膏药则老。
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
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
吾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
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
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
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
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
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
急住火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
个人体会;火上下丹比之离火下丹则较易去除丹中毒性。
膏药不痒。
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
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
急用木棍搅拌。
侯其油平。
则再加贵细药面,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
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
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
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
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
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
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
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
膏药的制作方法
![膏药的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e43d0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b.png)
膏药的制作方法膏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外用制剂,用于治疗外伤、疼痛等症状。
膏药的制作方法简单,材料易得,适合在家自制。
本文将介绍膏药的制作方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膏药的制作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选材、研磨、煎药、制膏、包扎。
下面逐一介绍。
首先是选材。
膏药的主要成分通常是中药,因此要选择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材料。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中草药进行配方,例如制作止痛膏药可以选用川芎、生姜、桂枝等草药。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植物油、米醋等。
接下来是研磨。
将所选中草药材料晾干后,使用研磨器将其研磨成细粉。
研磨的细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越细越好,这样可以提高药材的释放效果。
然后是煎药。
将研磨好的中草药粉末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植物油,用小火慢慢加热。
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避免煎糊或煎糢糊。
炒至药材变色,发出香气即可。
接着是制膏。
待药材煎熬至适当时间后,倒入一些米醋,继续搅拌煮沸,使药液变浓稠。
此时可以用火药瓶或碗等容器来盛放制成的膏药。
需要注意的是,膏药在煮沸的过程中会产生气体,所以在盛放时要小心,尽量避免烫伤。
最后是包扎。
将制好的膏药涂抹在纱布、棉布等适合外敷的布料上,然后贴于患处。
可以用绷带或胶布固定,使膏药能够紧密贴附在皮肤上。
使用膏药时可以根据需要将药料的量加大或减少,以及更换药料的组合。
膏药制作完成后,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法进行外用。
一般来说,膏药可以贴在患处2-3个小时,或者一晚上。
使用过程中如果感到不适或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除了以上基本的制作方法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大家注意。
首先,要选择新鲜、干燥的中草药材料,以确保药效的发挥。
其次,要注意用量,避免过度使用或搭配。
此外,膏药在患处应贴得紧密,但不能过紧,避免影响正常血液循环。
总结起来,膏药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选材、研磨、煎药、制膏、包扎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轻松在家中制作膏药,用于治疗外伤、疼痛等症状。
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及配方大全
![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及配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63dc50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c.png)
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及配方大全民间黑膏药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制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风湿性疼痛、跌打损伤等疾病的治疗。
其制作工艺独特,配方繁多,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及配方大全。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熬制黑膏药的原料。
一般来说,黑膏药的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红花、没药、乳香、樟脑、冰片等药材,这些药材都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
在准备原料时,需要注意选择质量上乘的药材,并按照配方的比例准备好。
其次,熬制黑膏药需要用到一些辅料,比如麝香、鱼腥草油、甘油等。
这些辅料在熬制过程中起到了增香、增效的作用,能够提高黑膏药的疗效。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种常见的黑膏药配方及熬制方法。
首先,将当归、川芎、红花、没药等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鱼腥草油和甘油,搅拌均匀后放入炼药壶中加热熬制。
在熬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防止药材粘底或糊锅。
待药液熬制至一定程度后,加入麝香、樟脑、冰片等辅料,继续加热搅拌至浓稠状即可。
除了上述配方外,民间还有许多其他的黑膏药配方,比如加入熊胆、麝香、鹿茸等名贵药材,以增强黑膏药的功效;或者加入蜂蜜、黄酒等食材,以增加黑膏药的口感。
这些配方都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而来,具有一定的疗效和食疗价值。
总的来说,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及配方繁多,每一种配方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
在使用黑膏药时,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配方,并严格按照熬制方法进行制作。
同时,使用黑膏药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希望大家在了解民间黑膏药的熬制及配方大全后,能够正确使用这一古老的中药制剂,获得更好的疗效。
公开!膏药处方大全,含各种疾病膏药熬制配方及过程!
![公开!膏药处方大全,含各种疾病膏药熬制配方及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e308e61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5.png)
公开!膏药处⽅⼤全,含各种疾病膏药熬制配⽅及过程!⿊膏药的制作:基质的准备1、准备⼯作:(1)、⼯具:炉灶、铁锅三个(⼀个炼油,⼀个下丹,⼀个过滤⽤)、铁勺⼀把(撩油⽤)、60 ⽬铁筛⼀个(过滤⽤)、防⽕盖(宜铁质)、搅拌棍⼀条(宜⼲燥的桑、槐⽊、长约 1.2—1.5⽶)、⽔池或⼤盆⼀个、⼩⽔盆⼀个。
(2)、材料:①油:有⾹油、棉⼦油等,按地区习惯⽽定,但以⾹油为佳。
⾹油(⿇油)本⾝具有润肺⽌咳的作⽤,熬制的膏药⾊泽乌⿊有光泽、性粘;熬制过程中泡沫少,便于操作。
在应⽤上具有柔软、滑润、⽆板硬粘着不舒的优点。
由于保持滑润的时间长,⽽易被⽪肤吸收,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
②、铅粉(官粉):以含铅量多、质重者为佳。
应⽤时宜炒去⽔份过筛,250g市⽄⾹油。
采购铅粉时要注意识别真伪!2、炼油:炼油是制作膏药基质的关键,炼油程度必须掌握适宜,这直接影响到膏药的“⽼”“嫩”。
常以下列标准来判断:(1)、油烟:开始为青⾊(浅),逐渐转⿊⽽浓,进⽽为⽩⾊,浓烟(撩油时更明显),以看到⽩⾊浓烟为准。
(2)、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其向锅中央集中为准。
(3)、滴⽔(30℃)成珠、吹⽽不散、散⽽还原: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撩油时均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炼油时⽕不宜过猛,如已着⽕,⽤防⽕盖将⽕压灭。
3、下丹成膏:将炼好的油在⽕上边加热边下丹,丹下完后,必须掌握仍能加热熬炼的程度,并随时检验,才能使基质的⽼、嫩合适。
下丹撒布要匀,并不停的顺⼀个⽅向搅拌,以防沉聚锅底。
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锅,且基质的质地不匀;太慢时,⼜不易掌握其⽼嫩。
如在下丹过程中着⽕,应暂时停⽌下丹,待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
下完丹后要及时观察其颜⾊,当视其变成深灰⾊或⿊⾊时应⽴即做⽼、嫩检验,滴⽔(30℃)成柱,软⽽不粘,拉⽽不断。
如偏嫩再继续加热;偏⽼兑适量较嫩的炼油,⼀般嫩些⽐⽼些好,因做膏药仍需加热。
合格的膏药基质软化点 55—68 度。
膏药的熬制
![膏药的熬制](https://img.taocdn.com/s3/m/a02fbfb7852458fb760b56f1.png)
膏药的熬制膏药,在制作方法上以黑膏药最为复杂。
但黑膏药过去流传在民间及各家祖传秘方的手工操作各有不同,加之现在由于广泛应用,因此,手工操作已供不应求,故有机制生产以适应这一情况.此外,软膏和膏滋在制作上亦不同于黑膏药;软膏和膏滋在制法上也有差异,现分别介绍于下:黑膏药的制法一、手工操作法(I)熬制膏药前的准备工作(一)器材1.天秤一台(称药配料用)。
2.450cI=的温度计一支。
3.铁勺、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和铲膏药用).4.过滤器一具,消毒纱布数块.5.细铁筛子和铁漏勺各一个(捞药渣和过滤药油用)。
6.铜锅或铁锅并带盖(口径在一尺左右).7.盛药的细瓷盆一个,水缸一个。
8.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一个。
9.电动搅拌器一个,或人工搅膏药用的桑、柳、槐、檀木棍数根,一般要二三尺长,粗细约八九分.10.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但一般古法常用桑、槐等木作燃料。
11.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见图4)。
(二)药品1.植物油:香油最好,或用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蜡与黄丹混合制膏的方法,以减少植物食油的应用。
2.黄丹:又名东丹、虢丹、漳丹、红丹、铅丹也叫广丹,其化学成分主要是Pb304,以红色的为最好。
3.用药分群药和细料,应按照处方配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
(Ⅱ)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具要完备,便于操作顺手。
(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的质料和性质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
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薄片枯焦,坚硬的未透,不能很好的发挥药物应有的效能,以致影响膏药的质量,造成损失。
原则上,硬质药物如带有硬壳的、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下,芳香类易挥发的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
否则,前者将受高热而大量挥发,后者因易着火而致燃烧。
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后参人。
熬膏药的配方和流程
![熬膏药的配方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0f8156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0.png)
熬膏药的配方和流程
膏药的制作方法之配方
因为每种膏药贴要贴敷的部位不同,解决根源上的问题不同,因此膏方的配方设计也将有非常大的区别,还需有多年丰富的研发经验,撰写出符合相应部位贴敷的好膏贴。
膏方用药要采用标准高的好药材,重视产地药材。
有好的配方还需搭配道地药材才能显现出其功效。
传统黑膏药制作工艺方法
传统黑膏药的主要材料由香油(麻油)、草本原料和黄丹混合制作而成,历经多道工艺,以麻油黄丹炸制收膏,制作可分为炸料、炼油、下丹、收膏、去毒、滩涂。
膏药如何按剂量生产加工
现代化膏药的制作在产品加工上是一大创新,在工艺上,传统膏药采用手工的熬制工艺加工被机制生产代替,灵活性较大,可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制成规格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膏药贴剂,膏体的重量也可根据客户需求任意设定,剂量自动化控制。
操作方法是把膏药布放在称重平台上,将需要膏药的克重数据参数输入进设备,机器就根据设定的重量进行自动出药,达到克重时自动关闭,关闭后将膏药在膏药加工机器成型机下成型即可,合理按照需要的剂量控制进行生产。
机制型膏药是通过反复操作的方式加工生产,料桶配备有加热和自动控温装置,不同膏药所达到的性能温度可以进行自由设定,恒温控制。
更为准确的将剂量控制在想要的数据,实现膏药在贴敷时更合理的吸收量,贴敷效果能有一个好的展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药得熬制膏药,在制作方法上以黑膏药最为复杂.但黑膏药过去流传在民间及各家祖传秘方得手工操作各有不同,加之现在由于广泛应用,因此,手工操作已供不应求,故有机制生产以适应这一情况.此外,软膏与膏滋在制作上亦不同于黑膏药;软膏与膏滋在制法上也有差异,现分别介绍于下:黑膏药得制法一、手工操作法(I)熬制膏药前得准备工作(一)器材1.天秤一台(称药配料用)。
2。
450cI=得温度计一支。
3。
铁勺、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与铲膏药用)。
4.过滤器一具,消毒纱布数块。
5。
细铁筛子与铁漏勺各一个(捞药渣与过滤药油用).6。
铜锅或铁锅并带盖(口径在一尺左右)。
7.盛药得细瓷盆一个,水缸一个。
8.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一个。
9.电动搅拌器一个,或人工搅膏药用得桑、柳、槐、檀木棍数根,一般要二三尺长,粗细约八九分.10。
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但一般古法常用桑、槐等木作燃料。
11。
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见图4)。
(二)药品1。
植物油:香油最好,或用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与菜籽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
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蜡与黄丹混合制膏得方法,以减少植物食油得应用。
2。
黄丹:又名东丹、虢丹、漳丹、红丹、铅丹也叫广丹,其化学成分主要就是Pb304,以红色得为最好。
3.用药分群药与细料,应按照处方配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
(Ⅱ)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得事项(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具要完备,便于操作顺手。
(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得质料与性质得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薄片枯焦,坚硬得未透,不能很好得发挥药物应有得效能,以致影响膏药得质量,造成损失。
原则上,硬质药物如带有硬壳得、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下,芳香类易挥发得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
否则,前者将受高热而大量挥发,后者因易着火而致燃烧.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后参人.另外,加工后为防止药物得有效成分不致挥发或失效,应将其妥为保存。
制作细料与过滤树脂时有残渣要除掉。
细料越细越好,上述二类药物处理不好对膏药得韧性与粘性有很大影响,贴于患部起不到应有得作用。
(三)膏药得质量好坏与油与漳丹有直接得关系。
不好得油熬成得膏药呈红色,如油中含有高分子得脂肪酸,象菜籽油熬出得膏药,表面易于干裂,故应采用含有低分子脂肪酸得油,如香油、花生油等。
这样得油,沸点较低不易破坏药物得有效成分,同时可缩短下丹得时间,加热与下丹时泡沫较少。
便于观察锅内得变化,并可避免发生意外。
胡麻油虽不如香油好,但价格低廉又没有多大得不良现象,也常使用。
如果漳丹不好,熬膏药时很费时间,不易熬成,熬成得膏药呈灰白色而无光泽.故事先要作鉴定工作,或作适当加工。
漳丹太差可用水飞法除去杂质。
方法就是先将漳丹浸于水中大力搅动,使杂质漂浮水面然后倾去,再把漳丹晒干,炒至焦黑,用细筛筛过待用。
如果就是黄丹太粗或含有水分也可炒后细筛,或在熬膏药时酌情增加用量。
(四)熬成得膏药,黑而有光泽者佳.除必须注意油、丹及火候外,不可复火再熬.临时使用膏药,下丹多少要注意季节,一般春夏季节应当增加丹得用量,因天气热膏药易软化;冬秋季节可酌情减少用量。
下丹得火候各不相同,大体可分两种:1.大火:因下丹就是油与丹得化学变化过程,就是含有脂肪酸得油与四氧化三铅(Pb04)发生复杂反应后变为高级脂肪酸铅盐得过程。
因此,大火(武火)能加速这一变化得进行,相应得使下丹时间缩短。
2.小火(文火):因下丹时,油得沸腾会高出原来油面,如果锅小火大,则油沸溢锅外,会造成浪费或引起意外.所以小锅下丹时要小火,徐徐撒匀,充分搅拌,以保证油与丹得化合作用.这两种火候各有所长与不足之处,采用时可按需要条件及操作者得习惯选用,如果当锅内油外溢时,可用少量冷水喷之,则沸涨自落(喷洒少量冷水对膏药质量并无影响,因锅内温度达300~360℃左右,水会很快蒸发)。
下丹时要不住手搅,这可防止油沸外溢,也可防止窝烟,影响膏药得质量与色泽,故有“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得说法.下丹时锅内温度很高,木棍搅动很快,棍头因高温摩擦容易着火引起锅内燃烧,故需小心操作。
万一发生着火,千万不可惊慌失措,用水去灭火,应速加盖以隔绝空气,则火自息。
(五)膏药熬制中得“老”或“嫩”就是很重要得一环,熬得“太老"则脆而硬,没有粘性,“太嫩”则粘性太大并有弹性,不能固定在贴敷部位,容易移动,而且很难揭下。
所以膏药得“老嫩"一定要适中(判别老嫩得方法详后),火候适中制成膏药贴之易粘,揭之易落。
如果膏药熬得“太嫩",可以加火再熬,“太老”可酌加“嫩油".但千万不可加入生油,如加人生油则会使膏药得粘性减弱,不堪使用.(六)熬膏房要有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等,以防着火。
(七)熬药处应注意环境卫生.用具与药物要消毒或作适当处理.药物上得泥土在使用前要加工,经过洗涤、过滤、水飞、焙或筛等处理。
(八)对工人得保健工作要特别注意,有条件得可在炉旁设置通风装备,或在露天建炉,最好不要在不通风得房内建炉,以防烟毒,有损健康。
操作时,操作者一定要戴石棉手套,穿工作衣,以防油沸腾时或下丹搅动时烧伤;要戴保护眼镜与口罩,防止膏药放出烟毒刺激人体,造成疾病。
(Ⅲ)熬制膏药得程序与操作方法(一)用油煎取药物得有效成分1。
将油按配料量(一般一料用油7500毫升)入锅内加热熬至40~80℃后,按处方要求将应入得药物陆续下锅,也有先将药物完全浸泡油内,以不同季节分别时间多少,然后加火熬药.但后者不如前者,因为药物各有不同得耐热力,同时熬煎很难掌握火候,细小得药易于枯焦而变性。
2。
根据处方要求,将用药秤准、配齐,仔细检查后(漳丹与细料除外)分批入油中煎炸。
一般按煎透得难易,先将大根、茎、骨肉、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种子等,最后下细小籽种、花叶之类。
另外,有些树脂与松香、乳香、没药等,因在高温下易着火燃烧,所以常在膏药将成时,息火等油微凉时才下锅,以免发生意外。
特别注意得就是一些香窜药物及珍贵细料,如麝香、冰片、珍珠、藏红花不能同油共熬,必须碾成细粉在膏成后摊贴时掺人膏药内,或在膏成冷后掺人揉匀备用。
3。
下药后,如有漂浮在油面得药物,需用漏勺压沉,数分钟后将诸药翻搅一次再压沉,如此反复数次,即“三上三下”,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地撮取药物得有效成分。
这一操作熬至诸药焦枯(但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
这时用漏勺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尽。
这一过程一般约用25~30分钟.去药渣时油得温度约在200-250度左右。
但也可根据药料得不同,煎透得难易,灵活掌握温度与时间。
总之,火力不宜太大,以防药料焦枯变质,所以历来常以“微火”煎炸。
去渣后,将药油继续煎熬约10分钟。
4.将熬成得药油倾入细瓷盆内,等沉淀后再进行过滤,以保证膏药质量柔细。
将滤过后得药油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得火力,不停地搅动.这一过程,约需5—6小时.这一操作就是熬制膏药得一个关键。
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得质量,如油熬得不到火候则膏药质软松,贴着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太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得就是使膏药质硬,粘着力小,容易脱落或者造成废品.熬油恰到好处得标志,就是所谓“滴水成珠",即以搅棒蘸油滴冷水中,油滴在水中不散开并凝聚成一团呈饼状.如油滴散开,说明油还未熬好即“太嫩”,须再熬、再试,至油将熬成时要举大火。
炼油约3~5分钟(此时油得温度一般在300度~360度上下),立即将锅离火,趁热下漳丹,不停地搅动。
熬油时,还可以从发生得烟色来判断成否。
油熬至沸,发青色烟,但烟很淡,当青烟由淡变浓并发灰白色时再熬,则烟又渐渐由青烟变白色并带有清香药味,此时表示油快要熬成.这个时间很短,约1~2分钟,须精心操作,并要不停地搅动,以免油在高温时发生燃烧。
5。
下丹时将丹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搅拌,使丹充分与药油发生作用,勿使丹浮油面或结粒沉于锅底。
下丹时间,一般约为5~10分钟。
用丹得标准,因膏药种类、季节不同而不同.但一般就是夏季每500毫升油用漳丹240克,冬季用120克,秋春两季以210克为宜;但也有因丹不纯而酌情增加,夏季用至300克。
下丹后,丹与药油在高温下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油立刻起沫沸腾。
此时必须不住搅动或酌情少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
否则,会使药油外溢,发生火患,造成浪费,甚至造成灾害.由于丹与油发生化学变化,使油由黄褐色(丹染得颜色)稀浆变成黑褐色得稠膏,并逐渐变成黑亮得膏药.在这一系列得变化中,放出大量具有刺激性得浓烟(青烟)。
此时应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不然会发火燃烧,使膏药变质.当烟由青色变成白色时,并有膏药得香味放出,表示膏药已成。
这时以少量冷水倒入膏药中激之,则发生爆响声,烟大出,更须加强搅动3~5分钟,以除去烟毒,然后离火。
6.检查膏药“老嫩"就是否适中得方法:(1)滴水成珠:将膏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即表示膏药火候适中;灰色表示未成,需再熬.(2)可将膏油滴冷水中,待稍冷拿出用手扯之成细丝,并有韧性,表示已成;如软而粘手,拉丝柔软无力,则太嫩,应再熬;如扯之丝粗细不匀或脆断者表示已经过火,需酌情加入嫩油,再熬再试。
(3)滴冷水中,冷后粘手发软拉不成丝者,表示太嫩;如像豆腐渣似得,则系过老;适中得火候,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润与而有光泽。
7.膏药熬成后,倾入备好得冷水盆中(倾倒时,将水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倾入后,集聚成整团),浸泡3~7天(也有浸泡3~5小时者),并每日换新水数次,以除去火毒。
8。
将已拔除火毒得膏药块,放在锅内用蒸气加热,或在热水浴上加热,使其熔化,搅拌均匀,然后掺入细料搅匀后,即可进行摊贴与收藏.另外,也有在膏成后搅至无烟趁温加入细料者,其原则就是无挥发性得药料先掺入,具有挥发性得香窜药料后掺入,并且迅速搅拌,力求均匀与加速散热。
但因后法掺料时温度太高,会使某些香料与易挥发性药物损耗,有影响膏药得成分与治疗效果得缺点.(Ⅳ)膏药得最后处理(一)膏药熬成后,要拔除火毒。
其方法,就是把膏药趁热倾入冷水中,浸泡3~7天或更长时间,并每天更换新水.这一过程就是制作膏药最后得一环.如果熬成得膏药,不拔火毒就贴敷,不但影响膏药疗效,反而会因所谓“火毒”加重病情,使伤部溃烂。
所谓:“火毒”就是油与漳丹(Pb304)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得具有毒性或强烈刺激作用得铅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用水浸泡,将其除去.如不把这些混在膏药内得毒物除去,则贴敷之后就会刺激、侵蚀皮肤与肌肉组织,轻则发痒难忍,重则发生水泡、化脓、溃烂,或造成感染使伤势恶化,必须加以注意.(二)拔过火毒得膏药,不能放在潮湿处或太阳下曝晒,也不能久经风吹.否则,会使药物走失,使某些药物分解与挥发变质而失去膏药应有得效能,从而降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