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说的讽刺艺术
浅谈老舍短篇小说的讽刺艺术
浅谈老舍短篇小说的讽刺艺术第一篇:浅谈老舍短篇小说的讽刺艺术浅谈老舍短篇小说的讽刺性幽默说起老舍,在众人的印象中,大多都会先想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经典作品。
然而,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小说却绝不逊于他的长篇和戏剧,尽管他一再表示自己不善于写短篇小说,并不认为短篇创作在某种意义上,更难于长篇。
他自己也曾说过:“短篇想要见好,非拼命去作不可。
”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作品,宛若一朵朵绚丽之花,他们以生命为根,真实为干,在“活文字”的土壤上面向世人绽开着。
我于其间也发现了一些让人为之一笑,背后却反思不已的文章,例如《马裤先生》《开市大吉》《善人》《有声电影》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小说给我的震撼不亚于《骆驼祥子》等,这些短篇中蕴含的丰富的多样的讽刺艺术和幽默手法,让我领略到了作者的另类幽默。
下面我就结合这四篇短篇小说来谈谈自己对于老舍先生讽刺性幽默手法的粗浅认识。
老舍说过:“讽刺与幽默在分析时有显然的不同,但在应用上永远不能严格的分隔开”。
老舍许多幽默作品中确实含有强烈的讽刺倾向,然而,老舍最终成为一个“幽默作家”而非“讽刺作家”,显示了老舍在这个问题上理智与情感的实际取舍。
正如老舍自述:“我失去了讽刺,而得到了幽默。
据说,幽默中是有同情的”。
幽默,在老舍看来:“首要是一种心态”,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他所指的实际上是一种人生观的表现,从这样的心态去观察体验人生,彼我皆有弱点,应怀着爱心、善意去对待别人的弱点,以“笑的哲人” 的大度,去对待芸芸众生的俗欲、顽固、愚蒙等。
他所追求的就是“笑的哲人”的态度,即相当于“哲人”的含有深意的笑,是看透宇宙间的种种可笑的人生哲学的艺术表现。
老舍在《谈幽默》一文中提到“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地写出来。
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
不但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
浅谈讽刺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浅谈讽刺小说中的讽刺艺术讽刺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用比喻、夸张等方式揭露腐朽落后现象,批判愚昧蠢笨的行为,使人发笑而予以否定的一种创作方法。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吴敬梓就是讽刺小说的写作高手,他为世界文坛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深刻的主题。
选入初中课本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是这一写法的大成者。
下面,我们就以这篇小说为例,谈一谈讽刺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就我看来,它的讽刺艺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漫画式的夸张,达到讽刺效果。
夸张是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某一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的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很离奇,可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又是可信的。
当时的人热衷于科举,科举能改变许多读书人的命运,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20岁开始应试至中举已有35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发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后受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二、运用典型细节,做实讽刺文章。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对细微事物所作的描写,它能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
如《范进中举》、中写范进的疯态:“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在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把报录的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是泥,淋淋漓漓一身水……”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愿望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跑,跑到集上。
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丑态百出,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三、运用对比映衬,强化讽刺效用。
对比即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个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风气以及人性的讽刺揭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与虚伪。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小说运用对传统文化进行讽刺的手法。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传统封建社会的背景,通过对这一背景的描写,作者对封建家庭、宗族关系、婚姻意识等传统观念进行了讽刺。
例如小说中的罗老师就是一个身世卑微、在社会上地位较低的人,但他却通过与嫂子的婚外情获得了高人一等的地位,这种颠倒的伦理观念与社会道德引发了读者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小说通过对社会风气的讽刺,展现出了社会的种种荒诞与虚伪。
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既不甘于当赤脚医生,也不甘于与现实妥协,但他又无力改变现实,最终迷失在荒诞的社会中。
小说通过对方鸿渐的描写,讽刺了当时社会人们只顾个人利益,缺乏责任感、道德底线,以及对真实的逃避和迷茫。
小说通过对人性的讽刺,揭示出了人们虚伪的本性。
小说中的各个人物都有着自私的一面,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背叛亲人、朋友甚至国家。
例如陈清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选择了离家出走,父亲为了个人的面子而不肯讨债,这些都体现了人性的丑陋一面。
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是虚伪的,比如方鸿渐的姑姑王夫人,她对方鸿渐表面上关心爱护,实际上却只是为了控制方鸿渐,让他按照她的意愿去行动。
《围城》通过讽刺的手法,以小说的形式向读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荒诞与虚伪。
通过对传统文化、社会风气以及人性的讽刺,作者剖析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并对人们进行了思考和警示。
这种讽刺艺术的运用不仅使小说更加深入人心,也使读者在娱乐的同时获得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摘要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文章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在的体现。
《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细节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讽刺而言,鲁迅是辛辣幽默,老舍是深切温婉,沙汀是沉毅浑厚,张天翼是冷峭尖刻,而钱钟书的讽刺有独到之处。
他的古今中西文化的教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周密、丰盈的书斋思考,使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
有时锋芒毕露,脱颖而出:有时运用譬喻,奇趣横生,既有中国《儒林外史》式的冷嘲,又有马克·吐温式的热讽,形成既尖锐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特色。
《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方鸿渐为活动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围城》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
通过方鸿渐不断地想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展现他留学回国后所经历的人和事。
作者对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
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坐冷若冰霜孤芳自赏。
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对下属的妻子不怀好意,以生物学原理治校。
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妓女。
这里面也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借口来博取男人情感,包括采用假冒作家题字赠书的女生指导,也有由教员蜕变成“资本家走狗的走狗”的女大学生,有自称为“老古董”而打扮得妖形惨状,所写东西搬来搬去,几十篇如同一篇,宣言不问政治却随同已受伪职的丈夫离职遁去的报馆女编辑,也有认为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换情人像换衣服一样随便,出洋学医而学到了不致怀孕的性开放女郎,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确实达到了作者想要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目的。
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小说中的讽刺艺术【知识概说】讽刺手法在小说中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技巧,用于揭露和批评社会现象、人物行为及思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讽刺手法,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1.夸张法通过放大人物的某些特征或行为,来揭示其荒谬或不合理之处。
例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夸张行为(如穿雨鞋、带雨伞等)被用来讽刺他的守旧和虚伪。
2.对比法通过对比人物的言行或性格特征,来强化讽刺效果。
例如,华连卡的热情与别里科夫的保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别里科夫的过时和可鄙。
3.漫画法利用漫画的形式,通过简笔勾勒人物特征,以形传神,表现人物个性。
如别里科夫的漫画式描绘,突出了他的怪异和可笑之处。
4.反语法使用反语,即表面上肯定的话来表达否定的意思,以此来讽刺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行为丑陋的人或现象。
例如,在《祝福》中,柳妈的话语表面上是善的,但实际上是残酷的。
5.比喻法(托物法)通过比喻的方式,将讽刺对象与其他事物相比较,以突出其特点,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将物价上涨比喻为“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形象地表达了物价飞涨的惊人和不合理。
这些讽刺手法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通过这些手法,作者能够以幽默或辛辣的方式,指出社会和个人的不足之处,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典型例题】(《善人》[捷克]雅罗斯拉夫·哈谢克)“讽刺”是这篇小说写作上的重要特色,本文是如何进行“讽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①运用反语进行讽刺:如小说以“善人”为题、俱乐部命名为“真善人”、“这帮善人们的酒喝得很有节制”等,都讽刺了委员们的伪善。
②通过细节(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进行讽刺:如“可怜的主席睁大了眼睛呆呆地盯着”,主席“在盛怒之下,也抡起双拳投入了这场混战”,“有气无力”地喊“快给我拿点白兰地来……”等,表达幽默,增强了讽刺的力量。
③运用对比进行讽刺:主席嗜酒的可笑跟行善的严肃形成对比,余款的微薄与申请书的繁多形成对比,开头“计划发放善款”到最后“救济金不能照发”,目的与结果形成对比,讽刺了委员们打着“行善”的旗号,侵吞善款的丑恶现象,增强了批判的力度。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该小说讽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围城》的讽刺艺术:一是小说中的讽刺目标和手法,二是小说中借助讽刺所表现的深层意义。
一、小说中的讽刺目标和手法1.讽刺婚姻观念《围城》中一直贯穿着婚姻观念的讽刺。
小说中的婚姻呈现出一种通过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来交换的现象,而不是以真心相爱为基础的。
作者用讽刺的口吻告诉读者,这样的婚姻只会让人们在痛苦中度过一生。
比如,书中的颜楠在四处求婚被拒后,转而选择了一位老女人做妻子,仅仅是为了钱和房子,最终也只是提前预定了自己婚后的痛苦命运。
2.讽刺小资产阶级小说中的许多角色都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但他们却都有着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比如,陈察秋与吕洞宾组织的“察吕联欢会”令人对他们的谈吐以及那种独具标新立异之妙感到压抑和搞笑。
这些小资产阶级的行为看似潇洒随意,实则是被自己铺设好的城墙所纠缠,从而导致他们无法脱身。
小说在具体展现小资产阶级行为的时候,深入地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小资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
3.讽刺文化现象小说中一些流行的文化现象也成为了作者讽刺的对象。
比如,小说中的人们大量使用英文词汇,以此尽显自己的文化底蕴。
但事实上,这部分人却对英语并未有太大的掌握,他们所用的英语词汇基本上只是广告、麦当劳等多媒体塑造的“时髦”符号。
这种表现正是对异化现象的一种透露。
二、小说中借助讽刺所表现的深层意义1. 社会困境通过对小说中婚姻、小资产阶级以及文化现象的讽刺,小说背后体现出的是一个整个社会的困境。
在大环境下,人们只能寻找各种方式来逃避自己的困境,这是持久的社会困境。
人们不断拉伸围墙,尝试寻找完美的感觉,而不去面对社会中的不完美因素,并试图从中实现成功。
如此不断地期盼完美不可靠的东西,不断纠缠于自己建造的围墙、城墙之中,而真正的解脱却并未到来。
2. 人性困境《围城》还着重表现了人性困境。
小说中的城墙并非只是空想和建筑的象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防御的体现,即人的内在城墙。
分析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分析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幽默和讽刺是常见的手法,它们能够给读者带来欢乐和思考。
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也经常运用幽默和讽刺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人性弱点等的观察和批判。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
首先,小说中的幽默手法常常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实现。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作者丹尼尔·笛福通过描写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荒岛上生活的种种搞笑经历,展现了他的机智和聪明才智。
鲁滨逊在孤岛上制作工具、建造住所,甚至驯服了一只野猫,这些情节都带有一定的幽默成分,让读者忍俊不禁。
通过这些幽默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乐观向上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其次,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常常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揭示来实现。
讽刺是一种批判性的幽默,它通过夸张、反讽等手法来表达对某些事物的不满或嘲笑。
例如,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以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为视角,对当时的美国社会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小说中描绘了霍尔顿在学校中的各种遭遇和对周围人的评价,通过他的观察和思考,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对虚伪、功利和浮躁的社会风气的批判。
此外,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也常常通过对语言的运用来实现。
作家们巧妙地运用文字游戏、双关语、夸张等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作者通过对南方美国口音和方言的模仿,以及对社会习俗的嘲笑,营造出一种幽默而讽刺的氛围。
这种语言上的幽默和讽刺不仅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也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事中所传达的信息。
此外,小说中的幽默与讽刺手法还可以通过对情节的安排和对话的描写来实现。
作者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出人意料的情节转折或者刻画一些滑稽可笑的对话来制造笑点。
例如,在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作者通过让主人公道林·格雷永远保持年轻貌美,而他的肖像画承担了他的罪恶和衰老,这种情节的设计既有幽默的成分,又带有深刻的哲理。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小说描绘了一个城市里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感情和思想。
小说中钱钟书运用了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
以下是本文对《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浅析。
一、对知识分子的讽刺在小说中,通过对方鸿渐这个知识分子的刻画,钱钟书对当时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方鸿渐是一个装模作样的文化人,他将自己的身份视为一种优越的地位,用高人一等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
但是,方鸿渐并没有真正的学问和修养,他经常出现种种荒唐和可笑的行为。
如在小说中,他去敬献神明,在庙前拜祭时,竟不知道应该来回拜三次,而是躬着身在那里转悠,弄得众人哄笑不已。
二、对女性地位的讽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讽刺对象。
作者通过对王夫人、甄淑容等女性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当时女性地位的卑微和他们对权利和地位所做出的让步。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夫人,她是一个丑陋而贪财的女人,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自己的尊严和家庭的和睦。
而甄淑容也是一个不可自主的女人,她被男人们当成是一件物品来使用,最终被父亲卖掉。
三、对社会风气的讽刺小说中还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了讽刺。
作者通过对各种名流、官员和商人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上的问题。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各种虚伪的言谈和行为,如让礼金代替真情,过分重视面子,宁可瞒而不报,等等。
综上所述,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极富讽刺意识的文学作品,他以冷静而深刻的视角,严厉地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病态和弊端。
尽管这部小说最终没有给出解决之道,但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非常深刻的镜子,使我们能够痛切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困境,进而更加自觉地去面对自己身上的问题。
论《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论《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华威先生》是爱尔兰作家伯纳德·肖的讽刺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哈罗德·华威的虚伪、自大、道德沦丧等方面的揭露,探讨了上层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扭曲。
该作品的讽刺艺术十分精妙,本文将从其叙述技巧、人物塑造和主题阐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究其讽刺艺术的内在逻辑。
一、叙述技巧《华威先生》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让读者通过主人公哈罗德·华威的视角来了解整个故事。
这种叙述方式让读者深入了解了华威的思想和行为,更容易与其产生共鸣和互动,也加深了讽刺的效果。
此外,肖还在小说中穿插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语句和情节,从而让读者深入反思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扭曲。
例如,华威在讲述自己的成就时夸大其词,自称“我是个很出色的人”,同时又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运气,“人生真是多灾多难啊,我比其他人好运一些,不是吗?”这种对比式的表述让读者在愉悦笑声中发现自己的思考盲点,从而引起对社会和人性的深思。
二、人物塑造小说中的主人公华威是一个道貌岸然、自大虚伪的上流社会人物。
他生活奢华,爱慕虚荣,经常在社交场合作出种种华丽的姿态来吸引人们的关注。
然而,在他淳朴的面具下,隐藏着一个铁面无私、自私自利的人,他在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中表现的并不友善。
华威的人物形象不仅揭露了上层社会的伪装和道德沦丧,也突出了现代人性的扭曲和空虚。
除了哈罗德·华威,小说中还塑造了其他丰富的人物形象,如华威的妻子,银行家,朋友等,都是对社会虚伪和人性扭曲的细致描绘,加深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三、主题阐发小说的主题是反虚伪和人性扭曲,通过对华威等人物的揭露和讽刺,探讨了上层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扭曲。
华威中规中矩的生活方式,他的道貌岸然和自大,以及他的家庭生活中的自私自利和铁面无私,都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扭曲的细致揭示。
小说通过讽刺的手法,引导读者进行反思和思考,从而引发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通过其细致的叙述技巧、丰富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主题阐发,达到了揭示社会、批判人性的目的,同时也让读者在笑声中深入了解当代社会的复杂与扭曲,启示读者反思社会与人性的本质,使读者深入思考和反思。
浅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 论文大赛
浅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内容摘要:《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讽刺巨作,它的讽刺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
它的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1、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现实主义的统一;2、真实基础上的夸张;3、作者不作主观的评论,运用白描的手法达到讽刺的目的;4、善于通过人物本身言行的矛盾,使人物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讽的地位;5、将互为矛盾的事物组织到一个场面里来,达到讽刺的目的;6、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7、秉持公心,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的恰如其分的讽刺关键词:《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真实性;夸张性;对比;白描《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堪称讽刺小说的第一部作品,鲁迅先生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只有它的问世“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①。
杰出的讽刺艺术是这部小说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整部小说的成功也正是与这一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②。
《儒林外史》最真实地描绘了一代儒林的真相,在冷静、如实地叙述中,使人物自身的言行构成了讽刺。
《儒林外史》的讽刺风格,不是剑拔弩张的“犀利”,而是娓娓道来的深沉,即如鲁迅所说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它的讽刺艺术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现实主义的统一惺元退士曾这样评价《儒林外史》:“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③《儒林外史》中很多人物都是史有原型的,这就增加了文学形象的真实感。
如:马纯上取材于冯粹中,迟衡山取材于樊南仲,庄征君取材于程锦庄等。
许多人情世态也都是当时社会上常见的,作者抓住了这些材料,加以典型的概括作为文学形象,这些人物巨大的概括性,又反映了时代的真实。
作品的事件与场景平平常常,作品中的形象处处保持着生活本身固有的自然形态。
如正在居丧的新举人范进在汤知县家的那次家宴,不过是毫不显眼的一次封建文人的聚会,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作家的刻画又很简洁未作丝毫的渲染。
可是这寥寥几笔准确的勾勒,却获得了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
讽刺与幽默的小说艺术
讽刺与幽默的小说艺术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故事为主线,通过情节、人物、语言等手段展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小说中,讽刺和幽默是两种常用的表现方式,并能够通过小说的形式达到比其他文学形式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效果。
讽刺通常是指对某种现象或行为进行强烈的批评和嘲讽。
在小说中,讽刺可以通过对人物或社会结构的描写来展现。
例如,马克·吐温的《儿童王国》就是一部讽刺小说,通过描述一个虚构的国家的政治和社会机制,来揭示它们的无聊和荒唐。
讽刺还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来表现。
例如,加缪的《局外人》描写了一个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冷漠的主人公梅尔索。
小说中,梅尔索的行为和言论暴露出他思想的极端和异化,形成一种对在世意义的概括,而这种对人性的批判正是一种讽刺手法。
与讽刺不同,幽默则是一种诙谐和滑稽的表现方式。
小说中,幽默通常表现为对生活的哲理性反思,或者对人性、人物形象的嘲笑和夸张。
比如,罗·沃达的小说《肉体的知识》中,主角乔巴巴描述自己的身体经历,让人不禁笑出声来。
而伍迪·艾伦的小说《无聊女人》则以一种放荡不羁的方式嘲弄人类的愚蠢和虚伪。
需要注意的是,讽刺和幽默并不是简单的娱乐性手段,而是表现文学家对人类价值和人性固有缺陷的反思。
它们尤其在当代社会中至关重要,因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充满了各种不合逻辑的事情和行为。
幽默和讽刺的小说,恰恰是让我们在反思社会现实的同时得到一些情趣和启迪。
总之,讽刺和幽默的小说艺术是文学中最丰富多彩的一部分,它们在表现人性和思想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当我们读到这些小说时,我们既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又可以享受到他们为读者带来的愉悦。
这也正是小说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求的原因之一。
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讽刺艺术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它讽刺范围的广泛性、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故事情节及精雕的细节描写自然流露;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典故、比较、推理等随处可见;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将来定与《儒林外史》和《镜花缘》等古典名著永垂不朽”——夏志清钱钟书以他学贯中西的文化修养,机敏、跃动的个人气质,让他的讽刺小说具有极其鲜明的独特个性,形成了既有尖酸泼辣,又诙谐幽默的讽刺艺术。
“喜剧的艺术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鲁迅。
的确,《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辉煌的人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其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典型的社会心理。
一、讽刺范围的广泛性《围城》以方鸿渐的活动为线索,来讽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者冲进去,来展示他留学归来所遭遇的人和事。
作品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不通事务,懦弱无能的方鸿渐;虽混迹于学界,却以在情场上施展手段,争强斗胜为己任的大家闺秀苏文纨;唯利是图,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高松年;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是满腹男盗女娼的李梅亭;还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手段来博取男人感情的女生指导等等,诸如此类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真的是达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作者在对人物的展示过程中,对官场的腐败、政府的无能、学术的虚伪、社会的落后等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嘲弄讽刺,他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描写了寓公们的可笑可鄙的生活,也涉及到江南的小县,浙江到湖南一路上的污泥臭水,还揭露了所谓“自由区”——国立大学内的种种黑幕,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广阔。
作者更是站在哲理的高度,来讽刺这些社会现象,从而表现他对中国西式知识分子无情的嘲讽和对中国化了的西方文明的精心审视,《围城》所讽刺的实已远远超出了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年代。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描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城乡之间、新旧文化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小说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蕴含了深刻的讽刺与批判。
本文将从小说的讽刺艺术展开分析。
首先,小说对封建道德的讽刺。
作品中的小说女主角,王凤霞,她的行为和言辞都是一反封建传统女性的端庄、贤淑和温柔。
她对任达华提出要求并阻止其去娶某女生,让人感受到她的果敢和自我主张。
而她在电影院与丁力的亲热也显得开放自由,彰显了她超越了传统封建道德的思想。
小说还通过王二的家庭生活让人看到了封建家庭观念所导致的虚伪和矛盾。
王二在家中表现得与外面完全不同,严肃而审慎,凝重而忧愤。
他重视自己的家庭形象,特别在妻子面前更是不愿有丝毫闪失。
这种表演式的家庭生活在小说中被讽刺为一种假象,反映了封建道德所造成的压抑与虚伪。
其次,小说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冷嘲热讽。
小说描绘了一批知识分子人物的形象和代表他们的文艺、政治思想。
作品中的冯云峰和他的社会思想,代表了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的一种心态,即利己主义、唯物主义和缺乏责任感。
小说中用冯云峰作为代表,表现了一种受西方思想启发的自由、独立主义的文艺人格的形成。
这种文艺人格缺乏责任感,以挖苦和讽刺为过场,对自己、对社会都带有鲁莽和冲动,是一种任性的文化状态。
同时,小说对周而复始的抗争和叛乱,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利用和错误方向的批判,体现了小说的严厉嘲讽和深刻批判。
再次,小说对民众的讽刺。
小说中的人民群体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他们被描绘成愚昧而易受骗的群体。
他们在抗日战争中不是投身于正义的战争中,而是投身于搞黑市、赚取暴利的行为中。
小说中人民的形象可以看做是中国现实的一面镜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智不开,农民和小民在封建道德的压迫下没能真正发展。
最后,小说以自我讽刺收尾。
在整个小说中,节点时刻在刻画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物,但通过各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讽刺了他们的道德水平、人性缺陷,揭示出现实中的弊端和问题所在。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朽,暴露了人性的丑陋和善变,表达了
对人们盲目追求现实利益而忽略内心真正需求的深切关注。
《围城》通过对人性的讽刺,揭示了人们的丑陋和善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他们在面临生活困境时展现了各自的丑陋和善变。
方鸿渐的妻子杨露蝉为了追求物质利益,不顾道义和婚姻忠诚,与一个有钱人私奔。
而方鸿渐的情人梅冰也是一个善变的人物,她
一直对方鸿渐保持着矜持和拒绝,直到方鸿渐离婚后才回心转意。
这些人物的丑陋和善变
讽刺了人性的多变和贪婪,让人们反思自己在现实利益面前的行为。
《围城》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表达了对人们盲目追求现实利益而忽略内心真正需
求的关注。
小说中,许多人物都追求着物质和虚荣,他们视金钱和地位为人生的唯一追求。
他们却因此失去了内心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
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以及方鸿渐对物
质追求的认识和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人们内心真正需求的呼唤。
小说的结尾,方鸿渐看到了城墙之外的美好,代表了他的觉醒和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浅谈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2019年 第8期百家争鸣258浅谈小说中的讽刺艺术余青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江西 新余 338000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描述物的可笑点和缺点。
反讽和夸张是讽刺产生幽默的主要方法。
用嘲笑和讥刺的笔法描写落后的和敌对的事物,有时还使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从而达到贬低别人的效果。
也能使用作戏、并列、类似、毗邻、并置、对比、拙劣模仿和类推的手法。
如果单单说反讽就是讽刺,是不正确的。
严格地说,一种俗称类型是讽刺;比较具体的修辞手法是反讽。
讽刺一词在唐代所写的《隋书》中即已经出现,收录于《全唐诗》的高骈《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一诗中也提到了该词。
在日文中,讽刺写作“风刺”或“讽刺”。
中外著名作家在文学作品中运用讽刺手法创建的鲜活的艺术形象为我们提供了很丰富的经验和范例,都反映了深刻的主题,他们在技法上已经炉火纯青,比如鲁迅、马克吐温、契诃夫、吴敬梓、莫泊桑等。
那么,什么是讽刺呢?讽刺必须建立在真实事物的基础之上,它让人们在笑声中对人物进行否定,使用比喻或夸张的手法来揭露腐朽落后的现象,同时批判反动或者愚昧之行为,常见于嘲讽和讽刺的手法。
正如鲁迅先生云:“写人的一面真实,这是关于一群人的事,作者写它们时用了精简的甚至是夸张的语言所写”。
讽刺是一种犀利的写法,使用方法有很多,可正可侧,可嬉笑怒骂。
大体上说,讽刺有以下几种:1、漫画法鲁迅曾说过:“用在漫画上面最普通的写法叫做‘夸张’”。
漫画的特点是夸张。
漫画可以将人或事的假恶丑放大缩小,让它变形,变相而突出某一侧面的特征,这就达到了讽刺的目的。
比如说,鲁迅的《论第三种人》将人写成了抓着自己头发离开地球的狂人。
这种手法把文学可以超越阶级的第三种人的不合现实的思想展示出来,产生一定的喜剧性的讽刺效果。
在鲁迅的《偶战》中,作者用绍兴的“群玉班”演戏无人观赏,所唱名不符实的歌谣批判了国民党的言论。
“台上群玉班,台下忙关门,两边墙都塌,只剩一把馄饨担”。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讽刺的艺术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和社会弊端。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围城》通过对人性的讽刺揭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虚荣心和功利心。
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墨守成规,追求名利的典型代表。
他在争宠于权贵之间,为了自己的前途,使尽一切手段,对朋友不忠诚,甚至出卖自己的妻子;而他的妻子白楚天则是一个妄想进入上流社会的女人,她不断追求物质和地位,最终却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倒向了弥勒先生。
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了现实社会中许多人被功利和虚荣绑架的悲剧。
《围城》通过对社会规范的讽刺,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虚伪和偏见。
小说中的小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满嘴胡话,自命清高,实际却是个没有主见的软弱之人;而小秦则是一个怀疑论者,他质疑社会价值观,但最终也沦为了围城的一员。
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讽刺了许多虚伪的人,也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偏见和僵化的观念。
《围城》通过讽刺对知识分子的批判,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无奈和困惑。
小说中的方鸿渐和孙小姐都是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嘲笑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愚昧,另一方面却又终身难逃社会的困扰和束缚。
这种讽刺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中的尴尬和困境,以及思想和行动上的冲突。
《围城》通过讽刺的艺术手法揭示了人性弱点、社会弊端和知识分子的困境。
这部作品不仅在揭示社会问题的也引发了对人生、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
它以幽默和讽刺的笔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人性和社会的窗口,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讽刺手法
以郭巨因家贫埋子救母,类推自己家贫,担心自己父亲埋自己,以类推 结果的荒谬,讽刺了封建孝道的残忍,达到了深刻的批判性。
作业
从《范进中举》例举一例讽刺,分析其作用。
《范进中举》
主旨
情节 人物
胡屠户 贺喜
范进借 范进中 张静斋 盘缠 举发疯 贺喜
①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 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揭露了科 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的腐蚀和
讽刺的几大手法
五、比喻(托物) 比喻法把讽刺对象比喻为某物,以突出某方面的特点,使讽刺对象
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公用事业的 工人一再罢工,电车和汽车只恨不能像戏院子和旅馆挂牌客满。……贫 民区逐渐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块癣。
——钱钟书《围城》 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讽刺了抗战初期物价飞涨,交通压力巨大,贫 民区触目惊心的现状,批判了那个腐朽黑暗病态社会。
毒害。
范进 (穷困、卑微、逆来顺受)(醉心功名)
②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献媚,
胡屠户 (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 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封建
众乡邻 (趋炎附势)
社会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世风。
张静斋 (攀附拉拢权贵、趋炎附势)
③张乡绅拉拢攀附,反映出官僚 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浅谈讽刺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浅谈讽刺小说中的讽刺艺术讽刺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用比喻、夸张等方式揭露腐朽落后现象,批判愚昧蠢笨的行为,使人发笑而予以否定的一种创作方法。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XXX就是讽刺小说的写作高手,他为世界文坛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深刻的主题。
选入初中课本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是这一写法的大成者。
下面,我们就以这篇小说为例,谈一谈讽刺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就我看来,它的讽刺艺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漫画式的夸张,达到讽刺效果。
夸张是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某一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
《范进中举》中的XXX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的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很离奇,可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又是可信的。
当时的人热衷于科举,科举能改变许多读书人的命运,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XXX20岁开始应试至中举已有35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发疯呢?中举,对XXX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XXX 受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二、运用典型细节,做实讽刺文章。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对细微事物所作的描写,它能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
如《范进中举》、中写XXX的疯态:“他爬将起来,又拍动手在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把报录的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未几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是泥,淋淋漓漓一身水……”这些细节活泼地揭示了XXX内心和外形的冲突:就内心而言他是个成功者,他感触扬眉吐气,因此拍动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希望已经实现,以是往门外跑,跑到集上。
但在外形上,他倒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丑态百出,这就是强烈的讽刺。
三、运用对比映衬,强化讽刺效用。
对比即把被讽刺的工具,在对待同一个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工具的愚蠢可笑。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围城》是当代中国作家钱锺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嘲讽和讽刺手法描写了从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风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现象。
本文从小说的讽刺艺术入手,分析小说的讽刺手法和表现手段。
1. 讽刺手法
小说以幽默的口吻,犀利的笔触,讽刺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以及政治体制等多个方面。
小说中的讽刺手法有以下几种:
(1)对比手法
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喜剧性鲜明的特点。
比如在《围城》中,周骏生和方鸿渐是两个比较突出的形象。
周骏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化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聪明伶俐,学识渊博。
而方鸿渐则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小人物,外表平庸,民间传说中称为“屌丝”,沉迷于赌博,没有什么文化底蕴。
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说反复地使用对比手法,将这些形象放在异质的文化、生活环境中进行比较,突显出其矛盾性和深刻的讽刺意味。
(2)夸张手法
小说通过夸张手法,将人物和事件塑造得更加具有喜剧性。
比如,方鸿渐赌输了一万元钱,只好拿出破旧的乌纱帽换钱。
这个情节就使用了夸张手法,将方鸿渐在社交场合中的尴尬和悲惨的情境表现得更加夸张和滑稽。
(3)反话手法
反话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之一。
小说常常运用反话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状态。
比如,方鸿渐对朱…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说的讽刺艺术
檀林中学吴高银
我通过《范进中举》的阅读,不难看出,吴敬梓巧妙地运用独具匠心的讽刺手法,对范进及其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和鞭挞,将其种种丑态暴露无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强烈批判。
首先,作者运用漫画式的夸张进行讽刺。
作者写人叙事,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撷取了最能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典型细节,把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范进描绘得活灵活现。
比如,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的精彩片段就是一例,作者写到:“(范进)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
“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
作者正是运用这种夸张的手法,通过“一拍、一笑、一说、一跌”几个动作,就把范进狂喜而疯、昏厥倒地的情景突现出来。
接着,作者又描绘一幅更精彩的漫画:“(范进)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
范进这种疯狂十足、狼狈不堪的丑态怎不令人捧腹大笑?
其次,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在作品中,作者让讽刺对象处于自我矛盾、自我嘲弄的境地,使其出丑,显露原形。
胡屠户对范进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对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两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
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
还有对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对范家揭不开锅,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不闻不问,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
作者对他们前倨后恭,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
再次,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和精彩的动作描写进行讽刺。
作者对讽刺对象,很少直接评说,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形象的描绘流露自己的感情,写来似乎非常冷静客观,但爱憎感情十分鲜明。
“无一贬词,而褒贬毕露。
”如张静斋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就很有特色。
张静斋与范进根本没有什么瓜葛,连他自己也承认“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可是一听范进中举,不用分说,就急不可耐地前来恭贺,开口“亲切的世兄弟”,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与范进称兄道弟,送了银子又送房子。
作者对他无一贬词,完全是客观的描摹,而他那种虚伪面貌掩盖下的结交新贵,攀附权贵的居心,就已经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
还有对胡屠户收银子的动作描写“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包含了丰富的讽刺意味。
胡屠户非常贪财但又不能不推让一下,他贪婪而又虚伪,显得非常可笑,内心活动昭然若揭,他见财心喜,“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他假意推让,又生怕弄假成真,生怕范进当真以为叫他收着,生怕已经到手的银子又失去了,所以假意推让时仍攥着拳头,而且动作那么不爽利,是慢吞吞的“舒过来”,刻画了他口是心非的嘴脸,一听范进真心相送,他就再不“客气”,“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动作又做得那么快,跟“舒过来”全然相反,他那贪图钱财的小人相表现得惟妙惟肖。
总之,吴敬梓以他独具匠心的讽刺手法,对范进及其周围众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嘲笑,从而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