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作者:吴琼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第09期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无论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常常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

由此可见,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但由于我国长期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环境破坏产生的后果,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存在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问题;治理对策1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大约60%的城市缺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 2000 亿元。

近些年,松花江、沱江等流域接连发生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它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目前,大多数河流已经被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和农药残留物等有害物质污染,用水紧张现状日益凸显。

有些地方由于缺水,地表沙漠化日趋严重,沙尘暴天气频繁出现。

在我国的七大水系中,除了珠江和长江水质较好以外,其他河流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大气污染严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全国74个按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城市中,达标比例仅为4.1%。

由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排污、煤和石油的燃烧等原因,使大量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雨及雾霾天气,导致空气中的污染指数急剧上升。

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都是只顾经济发展,不顾生态环境的后果,这些后果必然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生物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在农业和农村表现的极为突出,食品安全也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

现代化大机器耕作和化肥的使用,使原本矿质丰富的土壤遭到了破坏,土地肥力丧失,大规模垦荒造田,使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环境破坏;农业生产中化学杀虫剂和化肥的使用,使害虫和益虫一同消灭了;粮食、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使生物中毒而死,生物种类减少和人类食物链的威胁最终会危害人类。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存和发展,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在新时代下,发展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 正文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生态环境现状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历史遗留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恶化。

城市和农村的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林木大量砍伐,草原沙漠化加剧,动植物种群减少,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危机日益加剧。

在城市方面,大量的工业排放污染物,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导致雾霾频发。

工厂废水废气乱排放,污染了周围的土壤和水源,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农村地区的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田退化严重,农作物品质下降。

林木资源严重过度开发,导致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生态系统失衡。

草原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沙漠化严重。

许多珍稀动植物种群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生态环境状况十分严峻,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恢复。

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2.2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与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与推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civilization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当代学生的我,在入学前对于“生态文明”没有具体的概念。

入学后,在授课老师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专题后,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后,适逢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结合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有些许浅见。

一、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定义,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想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的进步的状态和成果。

生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等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构成的系统.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

从纵向的维度,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后在工业等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之上促使人们寻求一种新的、超越其上的文明;是全方位的,其包含生态化了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种多元的、互动的、系统的、整体的、和谐的、稳定的、循环的和可持续的。

因此我认为从这个层面上理解生态文明其应当包括:富足、循环的物质文明,多元、宽容的精神文明,民主、有序的政治文明,公平、公正的社会文明,以及良好、持续的生态文明。

而从横向的维度,是把整个社会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也是十七大报告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几个方面;这时生态文明概念主要是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它与其他文明互为前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这需要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行的,没有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安排也是不行的,没有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不能持久的。

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建设如果最后造成人类自身家园的破坏和丧失,是谈不上文明的。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形势与政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班级*********组员名单管理工程系2014年05月17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我们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必须认识到,由于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建构进程,同时,也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极为艰巨。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利益;道德教育;消费主义;目录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1)1.1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至上的矛盾 (1)1.1.1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冲突 (1)1.1.2经济利益至上给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 (1)1.2建设生态文明与社会不公正的矛盾 (2)1.2.1社会公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 (2)1.2.2社会不公正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冲突 (2)1.3建设生态文明与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矛盾 (2)1.3.1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对生态资源的破坏 (3)2 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对策 (3)2.1加强生态伦理学研究 (3)2.2广泛开展生态伦理教育 (3)2.3抵制消费主义生活方式 (4)3 结语 (5)4 参考文献 (6)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量极为贫乏的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十分艰巨和紧迫。

这些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价值观等众多领域,复杂性和难度可想而知。

1.1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至上的矛盾大至国家,小至社会、集体、个人,经济利益是永恒的话题,然而,经济利益的获得本身往往以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人口资源容量已达到支撑的极限,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当今世界存在着两大类环境问题:一类是工业化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带来的环境问题;另一类是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两类问题兼而有之,更严重的是第二类问题。

1.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严重2、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荒漠化危害严重3、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4、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垃圾处理问题、垃圾处理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群体事件以年均 29% 的速度递增生态文明: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积极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形态。

在人类历史的演进史中,它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发展阶段。

人类至今已经历了原始文明(本色)、农业文明(黄色)、工业文明(黑色),正将迈入生态文明阶段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分析客观原因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2、中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深层原因1、文化根源:人类中心主义(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界存在的意义,没有正确理解人类自身的需要2、经济根源(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人口数量的急速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力度越来越大。

在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和物质财富的欲望驱使下,人们开始了对自然资源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掠夺式开发利用。

在大量生产需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由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难以处理的废弃物更是使地球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3、政治根源(中国是人口大国,资源贫国,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大量消耗能源,透支环境。

)受传统发展观影响而导致的政府环境职能缺位是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最重要政治原因。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破坏,环境保护愈来愈受到重视。

现在的中国进入到了由工业文明建设向生态文明建设转型与过渡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建设与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工作人员在有效改善和解决现在中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提高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的能力及工作效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本文从分析中国环境问题现状入手,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一些有关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深层治理的对策。

标签: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深层治理;对策前言工业时期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这一点不容否认。

但在此期间,人类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追求短暂的眼前利益而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打破了自然生态平衡,人类的生产活动及生活受到了威胁,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最高追求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将牺牲环境作为代价。

政府工作人员更是要肩负起治理生态环境的使命,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对策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努力为人民创造一个美丽、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向新的时代迈进。

1、环境现状1.1 大气污染状况及其原因1.1.1 大气污染现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的飞速发展,日益加重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我国空气污染形势很是不容乐观,大气污染物中过多的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同时大气污染使多个地区都面临雾霾的威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范围来看,东南海的沿海地区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级别的天数较多,而在华北和新疆地区污染相对严重,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雾霾最为严重的地区,重度污染天数在全年中所占比例较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思想理论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林璐(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1121)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本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切入点,论述生态文明的含义及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生态文明观是对传统生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环境y染问题与生态破坏等问题$推进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科学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生态保护,为生态文明提供重要载体。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生态文明观一、引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来源,生态环境是承受人类活动的各种作用结果。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叫近年来,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但同时也产生一些生态破坏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面对严峻的形势,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不断,“主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叫一目标一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的,而需要生态明的协同。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仅对建设美丽中国重要意义,护生态的贡献。

目一些学者从理论角度理解生态文明,对其概念、特征和进。

的上,近,面的,社会主要发生化的,一要生态意,不化生态,中国[2]o-对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结和重,年来的新,一新、新要、新目标、新,生态、建设中国进方向和本遵循尘本结合对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基本内涵进行解读,生态观是传统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新发展,生态环境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因,以及政策建议。

二、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人类的发展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

生态的,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化的必然结果。

力推进生态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叫“生态”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明,指环境与家。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

而在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和面积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更是一项紧迫、重大的使命。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中国这个特殊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坚定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要通过坚定的发展理念,即明确标志着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

这意味着要把生态文明发展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来对待,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不被局限于政府的行动。

二、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要加强环保力度,需要从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重点打击严重违法排放行为,以示警戒。

其次,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降低对环境的损害,鼓励企业转型升级,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此外,还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全民保护环境的主动性。

三、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关键一环。

中国作为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必须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佳化。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合理分配,避免浪费和滥用;其次,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再循环;最后,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水平。

四、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保护和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五、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整理课件
从社会形态建构意义上看:
在文化价值观上,对自然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普及 生态意识,建立生态伦理
生产方式上,转变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 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 态化,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 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生活方式上,把黑色消费转变为绿色消费 在社会结构上,表现为生态化将渗入到社会结构中
整理课件
五、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一)解决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必须加强全球合作。 (二)世界各种都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 一国际上公认的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基本原则,在环 境利益和责任特别是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方面做出安 排。 (三)中国始终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十分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整理课件
(二)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严重
▪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居世界第四 ▪河川径流27000亿m3 居世界第六 人均2600m3 为世界1/4 居88位 ▪570座城市 364座缺水 50座严重缺水
▪水源涵养功能退化 黄河上游90年代水量比30年前减少23%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内容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 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的思想 关于走文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道路的思想
整理课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 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 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 树立。

实施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实施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实施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实施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们的环境问题愈发凸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实施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生态意识的培养、环境保护与修复、绿色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实施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培养生态意识实施美丽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全民的生态意识。

只有广大民众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才能主动行动起来,改变现状。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教育力度,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

同时,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提倡绿色消费,弘扬环保价值观念,引导人们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共同追求环保的美好未来。

二、加强环境保护与修复环境问题是实施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必须加大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力度。

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且同时加大对环境修复工作的投入,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修复。

此外,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宜居。

三、推进绿色发展实施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之一是推进绿色发展。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道路。

政府应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产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也应该树立绿色发展观念,积极参与推进绿色发展的实践,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四、加强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该加强对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个人做起,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渐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2.推动经济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推动经济转型,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模式向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经济模式转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形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性的问题,中国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够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形象,还能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包括:1.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资源利用法等,以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2.推动经济转型。

推动经济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需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加强环境监管。

加强环境监管是保障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环境监管,实现环境污染防治的有效管理。

4.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需要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环保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推动经济转型,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科技创新等,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人类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必须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中国领导人提出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挑战和前景。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1.1 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之后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实践。

具体而言,它包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用地合理布局,传承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1.2 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完全回避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态环境压力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与成就2.1 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之纳入国家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牵涉到各个领域和层面,需要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2.2 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在立法、执法和监察方面加强了力度,增加了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提高了违法成本。

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环境监测和监管的能力,建立了一套覆盖全国范围的环境监测体系。

2.3 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开展宣传教育和设立环保基金等方式,增强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提高了公民的环境保护自觉性。

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礞.
把吩
明为主 ,在数百年的工业社会 以工业文 明为主 ,但在 每 一个阶段的社会文明 中都包含着农业文 明和 略
( 二 ) 工 业 文 明 与 生 态 文 明
工 业文明是 以工业化为重要标 志、机械 化大生产
明。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 、工业文 明之后 的第三 种 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 明状 态。其 主要特点大 文明。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 明一起共 同支撑 致表现为工业化 、城市化 、法制化 与民主化 、社 会阶 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其 中,生态文 明为人类社会 层流动性增强 、教育普及 、消息传递 加速 、非农业人 提 供生存 环境 ,农 业文 明为人类社 会提供食 物保 障 , 口比例 大幅度增 长、经济持 续增 长等。
( 一 ) 农 业 文 明 与 生 态 文 明
质形态上讲就是不可持续 的。工业文 明对大 自然的掠
夺注定了其天然具有不可持续性 。 当代生态危机表明 ,以往 的工业 文明模 式 已经不
农业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 明形态 。原始 农
业和原始畜牧业 、古人类 的定居生活 等的发展 ,使 人 适应当代人类的实践 ,已经无法正确 处理 人与 自然的 类从食物 的采集者变为食物 的生产者 ,是第一 次生产 关系 。尽管在征服 自然 、控制 自然 的思维方 式下 ,人 力的飞跃 ,人类进入农业文 明。农业 文明阶段 ,人 们 们可 以为 了人类 自身的利益而善待 自然 ,可 以采取某 以农业为主 ,农业文 明本质上需要顺应 自然 ,掌握 争 些措施阻止破坏 自然生态 的行为 发生 ,但是 ,由于工 取丰收的农艺和 园艺 ,人与 自然的关系相对 和谐 。 长持续存在 的文 明中,农业 文明甚至决定了中华文化 业文明模式 的内在局 限和缺 陷 ,它不 可能从根本上解

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阅读理解

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阅读理解

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阅读理解【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2.生态环境问题仍存在严重挑战三、对策建议1.加强生态文明教育2.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3.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4.倡导绿色生活,培育生态文化正文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高。

然而,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建设仍需加强。

本文旨在分析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表现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上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加强,绿色消费观念逐渐普及等。

2.生态环境问题仍存在严重挑战尽管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生态环境问题仍面临严重挑战。

例如,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依然突出,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巨大压力。

三、对策建议针对当前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需要从教育入手。

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承担生态文明教育的责任,将生态文明观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

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促使公民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3.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各级政府应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责任,制定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4.倡导绿色生活,培育生态文化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倡导活动,鼓励公民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析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析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法规。

国家层面成立了环保部门,并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项目。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加大了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和力度。

通过这些努力,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空气质量、水质等方面的指标有所提高。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工业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环保问题重视不够,甚至为了GDP增长而放弃环境保护。

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也是因为对下一代负有责任的选择。

最后,公众环保意识尚未普遍提高,很多人仍缺乏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趋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首先,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环保工作的力度和投入。

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推动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向清洁生产转型,打造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政府将不断完善环保治理体系,提高行政效能,增强环保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其次,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政府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同时,企业也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意识到环保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实践。

第三,培养公众环保意识。

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政府和学校应当将环境教育纳入课程设置,并加强环保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第五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五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2005 年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4. 10 事件”、新昌县—嵊 州市交界地带的“7. 15 事件”、长兴煤山镇“8. 20 事 件”; 2007 年北京海淀区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事件; 2009 年浏阳镉中毒事件、凤翔儿童“血铅超标”事件; 2011 年浙江海宁市“9· 17”环境污染群体抗争事件 2011 年 5 月,呼和浩特市爆发 20年来最大规模的民众上 街进行维权抗争活动
全面 发展
持续 发展
2. 生 态 文 明 总 体 要 求
• 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 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 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 • 总要求的实质和核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 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词源学意义上看:
他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的成果基
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 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 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2. 生 态 文 明 理 念 提 出 的 前 提
• 资源约束趋紧
• 环境污染严重
• 生态系统退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
• 不欠新账——休养生息
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优化国土空间 生产空间 集约高效
生活空间
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
山清水秀
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生态文明建设 的方向和重点
资源开发中
环保工作中
生态修复中
节约资源 放在首位
源头治理 放在首位

当代环境问题

当代环境问题

当代环境问题一、当代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中国现如今的经济已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国民在为国家的富强而欢欣雀跃之时,也为因经济的发展而付出的环境代价而唏嘘不已。

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十分严重的,亟需人们来解决,不然国家的经济会受到影响,甚至是人们的生存也受到严重的威胁。

当前中国的环境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的资源小国之一。

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矿产资源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环境破坏与资源开发的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急剧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以矿产资源为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量将成倍的增加,我国煤炭资源作为所占比例最大的能源,所占比率达75%左右,并且在21世纪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矿产开发,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在给国家提供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的能源保障的同时,却给矿区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在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地区,矿藏的开采、洗选、冶炼等过程都需要大量的用水,因此,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水、废水,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三)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问题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并且严重威胁到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健康,甚至在将来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来自工业的排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

二、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以他的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

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自然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统一性,说明了社会发展的“自然的历史的过程”,提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关系实际上表现为人化自然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中国当代生态坏境现状
1.水土流失严重。

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3.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

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

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全国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8.大气污染严重。

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9.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

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二、正确建设中国当代生态文明
1.生态经济建设。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各产业和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a.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c.实施清洁生产。

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使采用清洁能源,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d.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要坚持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2.生态政治建设。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a.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任务。

b.加强生态法制建设。

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调动人民群众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

c.推进生态民主建设。

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3.生态文化建设。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