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图规范(试行稿)

合集下载

6.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印刷稿-20140424修改 2

6.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印刷稿-20140424修改 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四年四月表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代码、名称与特征描述表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1000100000 定位基础1000110000 测量控制点空间数据1000119000 测量控制点注记空间数据1000120000 数学基础1000120100 内图廓线空间数据1000120200 坐标网线空间数据1000200000 水系1000210000 河流空间数据1000219000 河流注记空间数据1000220000 沟渠空间数据1000229000 沟渠注记空间数据1000230000 湖泊空间数据1000239000 湖泊注记空间数据1000240000 水库空间数据1000249000 水库注记空间数据1000250000 海洋要素空间数据1000259000 海洋要素注记空间数据1000270000 水利及附属设施空间数据1000279000 水利及附属设施注记空间数据1000400000 交通1000410000 铁路空间数据1000419000 铁路注记空间数据1000420000 城际公路空间数据1000429000 城际公路注记空间数据1000430000 城市道路空间数据1000439000 城市道路注记空间数据1000460000 水运设施空间数据1000469000 水运设施注记空间数据1000480000 空运设施空间数据1000489000 空运设施注记空间数据1000600000 境界与行政区1000600100 行政区空间数据1000600200 行政区界线空间数据1000600900 行政区注记空间数据1000700000 地貌1000710000 等高线空间数据1000720000 高程注记点空间数据2000000000 土地信息要素2001000000 土地利用要素2001050000 开发区基本信息要素2001050100 基本信息面状要素表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要素代码、名称与特征描述表(续)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2001050101 面状图斑空间数据2001050104 面状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50200 基本信息线状要素2001050201 线状地物空间数据2001050204 线状地物注记空间数据2001050300 基本信息点状要素2001050301 点状地物空间数据2001050304 点状地物注记空间数据2001060100 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2001060101 地类图斑空间数据2001060104 地类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60200 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2001060201 地类图斑空间数据2001060204 地类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60300 不可建设土地2001060301 地类图斑空间数据2001060304 地类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60400 典型企业用地2001060401 地类图斑空间数据2001060404 地类图斑注记空间数据2001070000 其他信息要素2001070100 文本要素2001070110 文本数据文本数据2001070200 表格要素2001070210 表格数据表格数据2001070300 图件要素2001070310 图件数据栅格数据2001070400 其他数据要素2001070410 其他数据注1:本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第5位至第10位代码参考GB/T 13923—2006。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作者:贺伟况福民王鹏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25期摘要以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度分值达到84.89,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状况良好,管理绩效较好,但用地效益有待提高。

提出了制定集约标准、设立开发区用地门槛等提高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强度和用地效益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水口山中图分类号 S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5-183-03Evaluation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Development Zones—A Case Study of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Changning, Hunan ProvinceHE Wei, KUANG Fumin, WANG Peng*(College of City and Tourism,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2)Abstract Taking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land use was evaluated, by means of multi-factor assessmen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land intensive use of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reached 84.89. The land use status was good and th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of land use was superior while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was inferior on the contrary.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land use intensity and efficiency in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re proposed: formulating intensive standards, establishing land use threshold in development zone.Key words Development zone;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Shuikoushan我国自1984年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开发区在推动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对外窗口,对内辐射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1-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完整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完整

附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2008年月日发布2008年月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录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总则 (2)3.1 评价目的 (2)3.2 评价对象 (3)3.3 评价原则 (3)3.4 评价工作体系 (3)3.5 评价工作程序与方法 (4)3.6 评价成果 (6)4 准备工作 (6)4.1 工作任务书的编写 (6)4.2 基础工作资料的准备 (6)5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7)5.1 一般规定 (7)5.2 调查内容 (7)6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10)6.1 指标确定与计算 (10)6.2 指标权重确定 (12)6.3 指标理想值确定 (13)6.4 指标标准化 (14)6.5 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 (14)7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15)7.1 潜力测算程序 (15)7.2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构成 (16)7.3 扩展潜力测算 (16)7.4 结构潜力测算 (17)7.5 强度潜力测算 (17)7.6 管理潜力测算 (17)7.7 尚可供地年数测算 (18)8 成果编制 (18)8.1 评价报告编制 (18)8.2 成果图件编制 (19)8.3 基础资料汇编与数据库 (19)9 成果验收、应用与更新 (20)9.1 成果验收与存档 (20)9.2 成果应用与更新 (20)附录A(标准的附录) (21)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解释 (21)A1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Ⅰ(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及解释 (21)A2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Ⅱ(按土地供应方式划分)及解释 (25)A3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分类及解释 (27)附录B(标准的附录) (28)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程序 (28)B1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程序 (28)B2 管理绩效调查的程序 (29)附录C(标准的附录) (30)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30)表C1 开发区基本信息调查表 (30)表C2 开发区用地审批情况调查表 (30)表C3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I)——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31)表C4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II)——按土地供应方式划分 (32)表C5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统计表 (32)表C6 开发区建筑工程状况统计表 (33)表C7 开发区有偿使用且已到期土地处置情况统计表 (33)表C8 开发区有偿使用土地到期及处置情况调查表 (33)表C9 开发区闲置土地处置情况调查表 (33)表C10 开发区应收回闲置土地调查表 (34)表C11 开发区土地市场化供应情况统计表 (34)表C12 开发区典型工业企业情况调查表 (35)附录D(标准的附录) (36)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定义 (36)D1 一般要求 (36)D2 土地利用状况指标定义及要求 (36)D3 用地效益指标定义及要求 (37)D4 管理绩效指标定义及要求 (38)附录E(标准的附录) (40)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40)附录F(标准的附录) (41)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汇总 (41)表F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权重表 (41)表F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汇总表 (42)附录G(标准的附录) (4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43)表G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测算表 (43)表G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结构潜力测算表 (43)表G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强度潜力测算表 (43)表G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潜力测算表 (43)表G5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汇总表 (44)附录H(标准的附录) (45)技术报告和典型企业调查分析专题报告编制内容说明 (45)H1 技术报告编制内容说明 (45)H2 典型企业调查分析专题报告编制内容说明 (46)附录I(标准的附录) (48)成果图编制说明 (48)I1 成果图编制内容要求 (48)I2 图廓整饰 (49)I3 成果图图例 (50)前言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实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动态监控,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岩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岩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岩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龙岩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23•【字号】龙政综[2008]311号•【施行日期】2008.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岩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龙政综〔2008〕3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经研究,现将《龙岩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十月二十三日龙岩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5号)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08〕263号),为了确保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龙岩市开发区(工业园区)简况龙岩市经国家核准的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共8个,面积1107公顷。

其中省级开发区2个,面积500公顷;省级工业园区6个,面积607公顷。

作为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我市省级开发区在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

现各工业园区正朝着“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完善、集约用地”的方向发展。

二、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导思想、目的和依据(一)指导思想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着力改变开发区外延扩大、用地粗放的局面,建立集约高效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地模式,促进开发区(工业园区)低效用地挖潜,提高开发区(工业园区)用地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考核制度与长效机制,增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附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2008年月日发布 2008年月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录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总则 (2)3.1 评价目的 (2)3.2 评价对象 (3)3.3 评价原则 (3)3.4 评价工作体系 (3)3.5 评价工作程序与方法 (4)3.6 评价成果 (5)4 准备工作 (6)4.1 工作任务书的编写 (6)4.2 基础工作资料的准备 (6)5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7)5.1 一般规定 (7)5.2 调查内容 (7)6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9)6.1 指标确定与计算 (9)6.2 指标权重确定 (11)6.3 指标理想值确定 (12)6.4 指标标准化 (13)6.5 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 (13)7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14)7.1 潜力测算程序 (14)7.2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构成 (14)7.3 扩展潜力测算 (15)7.4 结构潜力测算 (15)7.5 强度潜力测算 (16)7.6 管理潜力测算 (16)7.7 尚可供地年数测算 (16)8 成果编制 (17)8.1 评价报告编制 (17)8.2 成果图件编制 (18)8.3 基础资料汇编与数据库 (18)9 成果验收、应用与更新 (18)9.1 成果验收与存档 (18)9.2 成果应用与更新 (19)附录A(标准的附录) (20)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解释 (20)A1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Ⅰ(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及解释 (20)A2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Ⅱ(按土地供应方式划分)及解释 (24)A3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分类及解释 (26)附录B(标准的附录) (27)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程序 (27)B1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程序 (27)B2 管理绩效调查的程序 (28)附录C(标准的附录) (29)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9)表C1 开发区基本信息调查表 (29)表C2 开发区用地审批情况调查表 (29)表C3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I)——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30)表C4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II)——按土地供应方式划分 (31)表C5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统计表 (31)表C6 开发区建筑工程状况统计表 (32)表C7 开发区有偿使用且已到期土地处置情况统计表 (32)表C8 开发区有偿使用土地到期及处置情况调查表 (32)表C9 开发区闲置土地处置情况调查表 (32)表C10 开发区应收回闲置土地调查表 (33)表C11 开发区土地市场化供应情况统计表 (33)表C12 开发区典型工业企业情况调查表 (34)附录D(标准的附录) (35)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定义 (35)D1 一般要求 (35)D2 土地利用状况指标定义及要求 (35)D3 用地效益指标定义及要求 (36)D4 管理绩效指标定义及要求 (37)附录E(标准的附录) (39)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39)附录F(标准的附录) (40)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汇总 (40)表F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权重表 (40)表F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汇总表 (41)附录G(标准的附录) (4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42)表G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测算表 (42)表G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结构潜力测算表 (42)表G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强度潜力测算表 (42)表G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潜力测算表 (42)表G5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汇总表 (43)附录H(标准的附录) (44)技术报告和典型企业调查分析专题报告编制内容说明 (44)H1 技术报告编制内容说明 (44)H2 典型企业调查分析专题报告编制内容说明 (45)附录I(标准的附录) (47)成果图编制说明 (47)I1 成果图编制内容要求 (47)I2 图廓整饰 (48)I3 成果图图例 (49)前言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实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动态监控,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四年四月目次前言 (I)引言...................................................................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1)5 工作准备 (3)6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7 开发区评价类型划分 (5)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5)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8)10 成果编制 (10)11 成果验收与公示 (11)12 成果应用与更新 (1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3)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9)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1)附录 E (规范性附录)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3)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5)附录G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6)附录H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39)附录I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40)前言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均为规范性的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略)本规程其他起草人员:(略)引言为规范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和区位调整审核、实施动态监管、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四年四月目次前言 (I)引言 (II)1 围 (1)2 规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1)5 工作准备 (3)6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7 开发区评价类型划分 (5)8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5)9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8)10 成果编制 (10)11 成果验收与公示 (11)12 成果应用与更新 (12)附录 A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3)附录 B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附录 C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9)附录 D (规性附录)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1)附录 E (规性附录)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定义 (23)附录 F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5)附录 G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6)附录 H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39)附录 I (规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40)前言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均为规性的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略)本规程其他起草人员:(略)引言为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和区位调整审核、实施动态监管、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1 围本规程规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容、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成果要求等。

2016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精选资料】

2016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精选资料】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XXX单位2014年7月21日1、开发区概况1.1、区位XXX开发区地处北纬,东经,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1.2、历史沿革XXX开发区是xxx年x月x日经XXXX人民政府(批文号)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面积为XXX平方公里。

XXXX年XX月,高新区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核准名称为“XXX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核准面积为9.2平方公里。

1.3、开发建设情况建区十五年以来,XXX高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电装备、光学冷加工为主导的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在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XXX成为国内领先的新型产业基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4、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代管情况及发展规划2、划定依据和原则2.1、划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国土资源部 2008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实施方案》(发布稿)2.2、划定原则2.2.1、合规性原则划定的发展方向区必须符合开发区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允许建设区和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

2.2.2、体现发展现状原则划定的发展方向区应反映开发区在四至范围外的实际开发建设状况,开发区四至范围外实际管辖并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应优先划入发展方向区。

2.2.3、体现发展意图原则划定的发展方向区应符合开发区发展实际需求,体现开发区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开发区未来扩展的重点区域应优先划入发展方向区,作为开发区一定周期内的发展控制范围。

2.2.4、集中连片原则划定的发展方向区在空间上应尽量与开发区依法审批四至范围相连或相近。

6.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印刷稿-20140424修改 2

6.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2014年度试行)印刷稿-20140424修改 2
注3:实际工作中不存在的要素可空缺。
注4:文本数据应符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以下简称《规程》)中10.2规定的成果报告。
注5:表格数据应符合《规程》中附录F、附录G规定的工作用表。
注6:图件数据应符合《规程》中10.3条款规定的成果图件。
注7:其他数据包括基础资料汇编(含典型企业照片等)、元数据等。
6
2
0~100
M
见附录A.8
单位:%
17
开发区常住人口
CZRK
Int
7
> 0
M
单位:人
18
开发区工业(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GDZCTZZE
Float
15
2
≥ 0
M
单位:万元
19
开发区二、三产业税收总额
ESCYSSZE
Float
15
2
≥ 0
M
单位:万元
20
开发区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
GYZSR
Float
DLMJ
Float
15
4
> 0
M
见附录A.13
单位:公顷
11
地类名称1
DLMC1
Char
26
非空
C
见附录A.11
12
地类代码1
DLDM1
Char
表5 线数据结构
序号
字段
名称
字段
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小数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
目标标识码
MBBSM
Int
10
非空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国土资源部二〇一〇年四月目次前言 (1)引言 (2)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工作准备 (2)5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3)6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4)7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7)8 成果编制 (9)9 成果验收与公示 (9)10 成果应用与更新 (10)附录A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 (11)附录B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12)附录C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定义 (14)附录D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定义 (18)附录E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20)附录F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30)附录G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编制要求 (32)附录H (规范性附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图件编制要求 (34)前言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均为规范性的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略)本规程其他起草人员:(略)引言为规范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实施动态监管、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成果要求等。

本规程适用于依法审批的各类开发区(旅游度假区除外)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开发区相关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2008年月日发布 2008年月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录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评价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评价对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评价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评价工作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地管理与法规:开发区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土地管理与法规:开发区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了解)1.评价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国⼟资源部《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规程》。

2.评价⽬的开发区⼟地集约利⽤是以符合有关法规、政策、规划等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地的投⼊,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地利⽤潜⼒,不断提⾼开发区⼟地利⽤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种开发经营模式。

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旨在通过基础调查、分析评价⼟地集约利⽤程度、测算⼟地集约利⽤潜⼒,全⾯掌握⼟地集约利⽤状况,推动开发区⼟地利⽤管理基础信息建设,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评价对象及范围评价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开发区(包括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旅游度假区除外),评价范围为经开发区审核公告的开发区四⾄范围内的全部⼟地。

即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的对象为经国务院或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批准并依法公告界线范围内的开发区全部⼟地。

4.组织实施机构各省(区、市)国⼟资源⾏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作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审核验收。

开发区所在市、县国⼟资源⾏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的资料收集、审核、测算和分析,并可根据需要委托有条件的技术单位承担具体⼯作。

省(区、市)及市、县国⼟资源⾏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开发区集约利⽤评价⼯作经费。

5.技术要求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作要严格按《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规程》(试⾏)的要求执⾏。

中国⼟地勘测规划院为技术指导单位,各省(区、市)国⼟资源⾏政主管部门也要确定相应的技术指导单位承担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技术指导⼯作。

6.⼯作要求各省(区、市)要抓紧组织开展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作,开发区评价结果经省(区、市)国⼟资源⾏政主管部门审核后于2008年底报部。

省级开发区⼟地集约利⽤评价⼯作应于2009年6⽉底前完成。

7.评价成果应⽤与更新各级各类开发区扩区、升级的⽤地审核必须以⼟地集约利⽤评价结果为依据。

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更新评价技术方案

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更新评价技术方案
(1)按照《规程》附录B表B.1的要求,依建设状况分类,对更新评价工 作底图标示的调整变化地块进行调查
明确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 面积、用途、建筑基底面积、建筑面积以及 工矿仓储用地的建筑物构筑物基底、露天堆 场和露天操作场地的总面积等
明确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 面积、用途等;明确其他未建成城镇建设用 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权属、开发状况等
通过图、数、表等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成果进行综合表达,实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 成果应用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成果十分丰富,
值得深入挖掘。
可以分析典型企业的用地模式;
对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与跟踪;
开发区土地挖潜分析等。
开发区新建工业项目平均容积率不低于1.0、建筑系数 不低于40%、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 不得超过7%。(见省政府文件《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 大力推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意 见》
开展数据汇总,填写表 F.4和表F.9
(二四)、开年展度土更地新利评用价状技况术更步新调骤查与方法
(3)按照附录B表B.2的要求,依供应状况分类和土地供应资料, 对更新评价工作底图标示的调整变化地块进行调查
明确已供应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 用途、供应时间、供应方式、招标拍卖 挂牌情况、使用年限、土地使用者、规 划用途等
(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报告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报告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报告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专题报告
(三)开发区评价图件成果
对开发区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情况形势展示 发区范围示意图、潜力状况、典型企业情况等
(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表格
实质上是对图件有关成果的数据详细表达 算过程与结果。

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工作方案

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工作方案

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切实加强开发区用地管理、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并为开发区扩区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2014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43号)、安徽省国土资源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工作意见》(皖政[2013]58号)以及《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函[2014]573号)要求,依据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实施方案及相关申报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开发区发展方向区概念内涵(1)发展方向区内涵界定“发展方向区”与开发区主区(批准四至范围)相对应,是基于开发区用地管理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需要,在开发区批准四至范围外划定的体现开发区实际开发建设状况和未来空间发展方向的区域。

即“发展方向区”是反映开发区批准四至范围以外实际开发建设和体现未来用地空间发展方向及趋势的评价空间区域,区别于正式审批的开发区用地范围,不作为开发区用地边界管理的依据。

(2)发展方向区构成从空间范围和用地形态上来看,“发展方向区”主要包括批准四至范围外开发区目前实际管辖且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和未来规划的发展用地空间,即“发展方向区”由开发区批准四至范围外实际管辖且已建成部分和符合“两规”的规划待建部分组成。

1)实际管辖范围大于批准四至范围的开发区,其“发展方向区”由批准四至范围外开发区实际管辖且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批准四至范围外开发区实际管辖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规划待建城镇建设用地两部分构成。

2)实际管辖范围与批准四至范围一致的开发区,其“发展方向区”由开发区批准四至范围外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规划待建城镇建设用地构成。

二、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目的与意义由于目前开发区扩区、区位调整等政策通道不畅的原因,除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部分地区为寻求发展空间,将开发区依法审批四至范围外的土地,交由开发区代为管理。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完整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完整

附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2008年月日发布2008年月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录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总则 (2)3.1 评价目的 (2)3.2 评价对象 (3)3.3 评价原则 (3)3.4 评价工作体系 (3)3.5 评价工作程序与方法 (4)3.6 评价成果 (6)4 准备工作 (6)4.1 工作任务书的编写 (6)4.2 基础工作资料的准备 (6)5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7)5.1 一般规定 (7)5.2 调查内容 (7)6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10)6.1 指标确定与计算 (10)6.2 指标权重确定 (12)6.3 指标理想值确定 (13)6.4 指标标准化 (14)6.5 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 (14)7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15)7.1 潜力测算程序 (15)7.2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构成 (16)7.3 扩展潜力测算 (16)7.4 结构潜力测算 (17)7.5 强度潜力测算 (17)7.6 管理潜力测算 (17)7.7 尚可供地年数测算 (18)8 成果编制 (18)8.1 评价报告编制 (18)8.2 成果图件编制 (19)8.3 基础资料汇编与数据库 (19)9 成果验收、应用与更新 (20)9.1 成果验收与存档 (20)9.2 成果应用与更新 (20)附录A(标准的附录) (21)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及解释 (21)A1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Ⅰ(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及解释 (21)A2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分类Ⅱ(按土地供应方式划分)及解释 (25)A3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分类及解释 (27)附录B(标准的附录) (28)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程序 (28)B1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程序 (28)B2 管理绩效调查的程序 (29)附录C(标准的附录) (30)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工作用表 (30)表C1 开发区基本信息调查表 (30)表C2 开发区用地审批情况调查表 (30)表C3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I)——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31)表C4 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II)——按土地供应方式划分 (32)表C5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统计表 (32)表C6 开发区建筑工程状况统计表 (33)表C7 开发区有偿使用且已到期土地处置情况统计表 (33)表C8 开发区有偿使用土地到期及处置情况调查表 (33)表C9 开发区闲置土地处置情况调查表 (33)表C10 开发区应收回闲置土地调查表 (34)表C11 开发区土地市场化供应情况统计表 (34)表C12 开发区典型工业企业情况调查表 (35)附录D(标准的附录) (36)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定义 (36)D1 一般要求 (36)D2 土地利用状况指标定义及要求 (36)D3 用地效益指标定义及要求 (37)D4 管理绩效指标定义及要求 (38)附录E(标准的附录) (40)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区间 (40)附录F(标准的附录) (41)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汇总 (41)表F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权重表 (41)表F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汇总表 (42)附录G(标准的附录) (4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工作用表 (43)表G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测算表 (43)表G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结构潜力测算表 (43)表G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强度潜力测算表 (43)表G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潜力测算表 (43)表G5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汇总表 (44)附录H(标准的附录) (45)技术报告和典型企业调查分析专题报告编制内容说明 (45)H1 技术报告编制内容说明 (45)H2 典型企业调查分析专题报告编制内容说明 (46)附录I(标准的附录) (48)成果图编制说明 (48)I1 成果图编制内容要求 (48)I2 图廓整饰 (49)I3 成果图图例 (50)前言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实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动态监控,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审核、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图规范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图规范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图规范
(2014 年度试行)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次
前 言............................................................................................................................................... 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总则.............................................................................................................................................1 4 一般规定.....................................................................................................................................2 5 评价范围示意图.........................................................................................................................5 6 土地利用状况图.........................................................................................................................6 7 闲置土地分布图.........................................................................................................................7 8 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分布图.........................................................................................................8 9 典型企业分布图.........................................................................................................................8 10 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分布图...............................................................................................9 11 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潜力分布图 .............................................................................................1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必备图件图幅配置 ................................. 11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开发区土地分类 .................................................................................12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必备图件要素表达图式..........................14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必备图件样图 .........................................2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图件编制技术要点-修改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图件编制技术要点-修改
所有开发区都要编制
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目 录
1
2014年度试行制图规范调整情况 成果图件类型 图幅配置
2
3 4
制图综合
样图及其图例
5
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图幅配置说明
①图名:包括评价名称(第一行) 和主题名称(第二行) ②地理位置示意图:图幅内左上方 或右上方 ③指北针:图幅内右上角或左上角 ④图廓:图廓由外图廓和内图廓构 成。外图廓用粗实线绘制,内图廓 用细实线绘制 ⑤图例:图例由图形(线条、色块 或符号)与文字组成,绘制在图幅 内左下角或右下角 ⑥比例尺:数字或直线比例尺 ⑦署名和制图日期:图件编制日期 注于图廓外左下方,制图单位注于 图廓外右下方 ⑤ ⑥
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目 录
1
2014年度试行制图规范调整情况 成果图件类型 图幅配置
2
3 4
制图综合
样图及其图例
5
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样图及其图例变化
样图包括
评价范围示意图
新增图件,新增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土地利用状况图(Ⅰ)—按建设状况划分 土地利用状况图(Ⅱ)—按供应状况划分
图名微调
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制图综合
(2)应根据不同成果图件内容差异,经合理归 并后确定图面单元。 又如,土地利用状况图(Ⅱ) 制图综合时,尚可供应土地可 根据规划用途、供应方式等进 行归并。
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制图综合
(3)不同等级的行政界线重合时应表示高等级行政界线 符号;与其他地物不重合的行政界线应连续表示;各级行 政界线以线状地物为界时应跳绘表示,参照GB/T 1234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中的有关要求。
图例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