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科学第三章资料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归纳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归纳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归纳1.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2. 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3.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4.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在光球层发生)、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5. 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6. 太阳活动的影响: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干扰指南针)、影响地球气候(紫外线增强、洪涝)和无线电短波通讯(电离层)。

7.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不能直接观察太阳。

8. 光年是指 ______,恒星之间的距离用______单位。

9. 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和月球(卫星)。

10.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山脉和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11. 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没有空气、水和生命,但有矿产资源。

12. 环形山的形成原因:陨石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13. 月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的原因是:月球离地球比太阳近得多。

14. 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雨、雪、风等各种天气变化;在月球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15. 月球上不能做的事情是:放风筝、打雪仗、游泳、种蔬菜。

16. 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17. 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所以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可以在月球上跳很高;跳很远;举更重。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 0.33%;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

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厚度:地核 >地幔 >地壳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

(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3)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4)北纬、南纬各有90°。

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2.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3)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4)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3.东西半球的划分(1)习惯上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第一节: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长约4万千米。

2.有些什么事例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呢?(1)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注意: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3)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

等3.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地壳最薄,平均厚度17千米;地核最厚,4.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二节1.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一个正球体。

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是假想的轴;(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2.3. 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西半球包括:160°E——180°E和20°W——180°W4.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5.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6.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①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3.1+认识地球+课件-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3.1+认识地球+课件-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2、历史上第一个率船队环球航行成功的人是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
第一个从太空目睹地球的人是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
3、历史上第一个确立“地球”概念并用几何学方法测定地球周长的的
人是 古希腊埃拉托色尼

4、现代科学技术表明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 6378km ;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 6357km ;
新知讲解
3、地球仪上的地轴和两极:
(1)地轴:地轴是一根假想轴,转动地球仪,地球仪的球面就 可以绕着地轴旋转;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极点。其中,对着 北极星方向的一极,叫做北极(N),另一极叫南极(S);
新知讲解
4、地球仪上的赤道:
(1)赤道: 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叫做赤道。
探究实践:通过借助地球仪,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通过观察 地球仪,了解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划分 界线;
态度责任:感受建模的意义,体会建模思想在科学学习中的重 要性;通过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复习巩固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地球是球体猜想的人是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第一个通过观察月食推断地球为球体的人是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2)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分别叫作南半球和北半球。
我国位于半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新知讲解
5、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1)纬线: ①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圈线,叫纬线; ②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纬线上标注的度数,称为纬度。赤道的纬度为0°,南、北两极
的纬度为90°。从赤道到两极,纬度从0°增加到90°。赤道以北称为 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第1节地球仪和地图A.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3.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

一、知识点回顾
1. 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
- 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 冰的熔化和水的凝固
- 水的沸腾和水蒸气的凝结
2. 物质的纯净与杂质
-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征与区别
- 分离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方法(筛分、过滤、浓缩、蒸发)
3. 物质的密度与比重
- 密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 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 比重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4. 物体的浮力与沉力
-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大小与物体的关系
- 沉力的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
- 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5. 风的形成和产生
- 大气气压的形成和作用
- 高气压和低气压对风的影响
- 风的分类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
1. 分类辨析
- 区分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的特点-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征
2. 实验探究
- 设计实验,观察物质的相互转化- 设计实验,分离纯净物与混合物
3. 问题解决
- 解答如何计算物体的密度和比重- 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4. 原理运用
- 使用气象知识解释风的形成和产生的原理
- 分析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拓展延伸
1. 实地考察
- 到附近的湖泊、湖泊、大海等地观察和感受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 观察风力的影响,比如吹动树叶、扬起沙尘等现象
2. 探究课题
- 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密度与浮沉现象的关系
- 调查并了解风力在不同地区对人类的影响
以上为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的提纲,希望能够对你进行复提供帮助。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各章节重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各章节重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物质与我们生活
- 介绍物质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 讲解物质的分类和测量方法
- 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空气
- 研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探讨空气对生活的重要性
- 探索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
第三章:水
- 探索水的性质和循环
- 讨论水的净化和节约
- 引导学生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第四章:燃烧与灭火
- 讲解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 引导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 探讨灭火器材和灭火方法
第五章:物体的密度和浮力
- 引导学生理解密度和浮力的概念- 研究物体在不同介质中的浮沉现象- 讨论密度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光
- 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 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 探讨光的颜色和光的重要性
第七章:电
- 讲解电的产生和传导规律
- 引导学生了解电流和电阻的概念- 探索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八章:声音
- 探究声音的传播和产生
- 研究声音的特点和声音的传播速度
- 讨论声音在通讯中的应用
这些是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希望能帮助到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呈近乎球形,但在赤道处略为扁平。

4.由于地球的形状扁平,所以地球的南北半球面积并不对称。

二、地球的运动1.自转运动: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圈,所以我们才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三、地球的构造1.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

3.地幔由固态岩石构成,处于地壳之下。

4.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四、地球上的气候1.气候是指一些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由温度、湿度、风向和降水量等要素决定。

2.不同地区的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3.地球上常见的气候带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等。

五、地球上的生物1.地球上的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2.植物生活在陆地和水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食物。

3.动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4.动物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受到气候、地形和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六、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1.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大气、水体和土地等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2.人类需要保护地球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行可持续发展。

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地球的资源和环境。

2.保护地球环境关乎到人类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

3.人类应当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运动方式、构造以及气候和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

只有保护好地球,我们才能保证人类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在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龟背上;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现在,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稍扁的球体,赤道略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地球内部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二、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可以通过许多现象进行证明,例如地平线、月食、登高望远、帆船、天涯海角、时差和北极星等。

3.2 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经线等长,为半圆。

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纬线不等长,为整圆。

国际上规定,通过___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

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北纬90°就是北极;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南纬90°就是南极。

根据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分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和高纬度(60°-90°)。

二、地图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

地图的三要素是:图例和注记、方向、比例尺。

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距离的图例。

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也比较粗略。

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来表示: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一般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七年级(上)科学各章知识汇总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2、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常见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爆裂。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④加热常用仪器:酒精灯、电炉、酒精喷灯2、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

3、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①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②割伤:用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③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④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请医生处理⑤被化学试剂灼伤:首先用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接着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4、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滴管用完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悬挂式”5、酒精灯的正确使用①酒精灯的结构:灯帽、灯芯、灯芯管、灯身。

浙教科学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基础知识

浙教科学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基础知识

七年级科学(上)复习资料: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千米,两极半径是千米,即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长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是一个,的椭球体。

赤道周长约千米。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事例有: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环球航行、月食、登高望远、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等。

(注意:日食只能证明月球是圆的。

)3.“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的实验是一个,该实验证明地球是球体。

4.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三层。

地壳:平均厚度约为;地幔:;地核:,可分为和,外地核呈,内地核呈。

5.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2.经线和纬线:经线(经度)纬线(纬度0)形状特征半圆圆(南极点和北极点为点)位置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相互平行长短最长,纬度越高越短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180°90°0°的确定线(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O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至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度数的都有2条无数条,除0°和90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从两极看的形状辐射状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划分半球的界线、(0° 纬线)(1)如何区分不同的经线和不同的纬线?①方法: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②中、低、高纬度的分界0°~30°,30°~60°,60°~90°。

赤道的纬度为,赤道以北是,赤道以南是,越往北纬度越,越往南纬度越,南极点和北极点的纬度为。

③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也叫)。

比较不同经线的经度可以发现,在东经部分,往东经度数不断;而在西经部分,往西经度数不断。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第2节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3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第2节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

启明星
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
长庚星
在黄昏时分,西方余辉中有时会出现一颗
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
探究实践
火星的资料卡 1.火星肉眼看去是一颗引人注目的 火红色 的亮星。 2.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 一半 ,自转轴倾角、周期与 地球 相近, 公转周期是 地球 的两倍。 3.表面有 大气 ,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非常稀薄。 4.表面温度变化范围约为 -140~20 ℃,和其他行星相比,这样 的温度是最接近 地球表面 的温度,部分地球生物可以生存。
地球
水改变地表形态
孕育生命的地球
孕育生命的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量的氧气。
探究实践
水星的资料卡
1.水星距离太阳 最近 的行星,太阳光辐照强度比地球表面大7倍。 2.水星地貌酷似月球,没有空气 ,没有 水 ,昼夜温差大 :427 ℃ ~-173 ℃ 。布满了 环形山 。 3.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比其他任何一个行星都要 快 。
探究实践
科学阅读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被正式命名为天问系列。这 个名字代表着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未知的不懈探索。
天问系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火星探测。天问一号火星车搭载了 许多先进的设备,如探地雷达、高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13个有 效载荷,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火星的地表、大气等进行初步分析,同时寻找水 和生命的痕迹,解答“火星上是否曾经孕育过生命”这个人类最关心的 问题。
探究实践
海王星的资料卡 1.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 最远 且 寒冷 的蓝色大行星。 2.海王星的大气层以 氢气和氦气 为主,有微量的甲烷。 3.海王星被称为“ 笔尖下发现颗行的星行。 星”。人们观测到的天王星轨道 与用牛顿理论计算出的结果有偏差,于是,两位年轻的天文学者根据天 王星的 观测资料 和 牛顿理论 ,各自独立计算出这颗“新行星”的运 行 轨道 ,天文学家在预测位置观测到了这颗行星,命名为 海王星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震与火山活动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震与火山活动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震与火山活动完整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外核、地幔和地壳。

- 地幔是最厚的部分,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 地核也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二、地震的发生
-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

- 地震带是地震集中的区域。

- 震源是地震的发生地点,震中是地震所在的地表点,震感是地震引起人们的感觉。

- 地震波根据传播方式分为纵波和横波。

三、地震的预测和防治
- 地震预测有短期预测和中长期预测。

- 地震防治包括地震应急预案、地震逃生和安全措施。

四、火山的形成和分类
- 火山是岩浆、气体等物质从地下喷发到地表的地质现象。

- 火山口是火山熔岩等物质喷发的口径。

- 火山分类包括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

五、火山的威胁和应对
- 火山可以造成火山喷发、火山烟、火山灰等地质现象。

- 火山爆发带有剧烈的力量,需要注意安全措施。

六、词汇解释
- 地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形成地震波的现象。

- 火山:岩浆等物质从地下进入地球表面喷发出来形成的地形和地貌。

- 玄武岩:一种较为常见的火山岩浆类型。

- 安全措施:预防灾难发生的措施或防止灾难扩大的措施。

以上是本次的知识点总结。

谢谢!。

新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复习提纲

新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基础知识点班级姓名号次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后来人们认为地球是个球体。

2、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有哪些?★①月食现象。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归航的帆船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

④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⑤天涯海角走不到边。

⑥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4、地球的内部结构:★①由外到内: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地核、内地核)。

②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发源地。

3.3组成地壳的岩石二、岩石的用途1、优质建筑材料:花岗岩、大理岩。

2、良好的工艺品材料:新疆的和田玉、浙江的青田石。

3、矿产资源: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等,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和能源。

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地壳变动的证明:悬岩峭壁上岩层的断裂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①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资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②水平岩层在内力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重要原因。

③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思考与讨论: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自于哪里?答:来自于地球内部,即内力作用。

★二、火山1、火山的构成: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

★固体: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弾等2、火山喷发物液体:熔岩流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硫3、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软流层。

地球内部的岩浆如果受到巨大的压力就会沿着地壳裂口或地壳脆弱的地方喷出地表。

活火山:富士山、冰岛4、火山的类型死火山:大同火山群休眠火山:五大连池、长白山5、世界火山分布: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浙教版七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七上科学各章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知识梳理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4、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一、试管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课件-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1)

3.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课件-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1)
关于宇宙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从古到冷,人们的认识经历了根 本性的变革。 1、我国古代的宇宙观:
我国战国时期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盖天说这 种宇宙观,虽然已经摆脱神话的影响,但远没有揭示宇宙的本质。
到秦汉时期,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月球和颗行星的基本运动规律,
并能推算天象的发生。
新知讲解
1)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我们现在都知道太阳只是太 阳系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连银河系的中心都不是;
2)认为行星围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而事实上行星围 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运行速率也会受到它 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影响。
新知讲解
二、现代宇宙学说:
1、宇宙学: 研究宇宙的性质、结构和演化(起源、演化和死亡)的科学。
思考讨论
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宇宙在不断膨胀,这意味 着过去的宇宙比现在小。
那么时间越往前,宇宙中的星系之间的距离是否必然越小? 再往前倒退至某一时间,宇宙是否密集在一个点上?
宇宙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过去的宇宙比现在小。那么时 间越往前,宇宙中的星系之间的距离必然越小;再往前倒退至 某一时间,宇宙肯定是密集在一个点上。
用现代科学方法探索自然的思想,须用实际观测进行检验,检验不 合格的思想会被抛弃,只有检验合格的思想才能逐渐被人们接受。
“日心说”挑战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地心说”在绝大多数人仍相 信“地心说”的时代,人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接受“日心说”。
新知讲解
(5) 伽利略的观测为“日心说”提供有力证据: 1609年,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他收集的证据,
普遍认识并不一致,挑战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为软禁,直到1642年病逝。
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 杆,再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 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
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 2、人类现在已知道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 则的球体,这是(C )的结果。
▪ A、人类实现了环球航行B、人类发现帆船远去时船身 比桅杆先消失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 经度和纬度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划分的?
地球仪上,经线是半个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 相等。
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º经线,向东、 西各分为180º。 (0º经线以东为东经)9来自什么是地图?它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 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 )缩小表现在平 面纸上的图形。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 )、(方向) 和( 图例和注记 )。
方向:
①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 (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 ②指向标定向法: (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③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A、2千米 B、0.2千米 C、20千米 D、4千米
7、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C )
A、1:5000
B、1:40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000千米 D、1:300000
8、同样大图幅的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浙江政区 图,按比例尺大小划分,最大的图是 世界政区图 ,最 小的图是浙江政区图 ,表示范围较大的图 是 浙江政区图 ,比较详细的图是 世界政区图 。
第三节:组成 地壳的岩石
地幔
外地核 地核
内地核
三、组成地壳的岩石
岩石种 类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0º纬线(赤道)。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7、什么是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 低纬度: 0º-30º
中纬度: 30º-60º
高纬度: 60º-90º 8、北京位于( 北半球 )、( 东半球 )和 ( 中纬度 )
深圳位于( 北半球 )、( 东半球 )和 ( 低纬度 )(写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高中低纬度)
下列成语或诗词分别属于什么作用?
➢飞沙走石 ——风力搬运 ➢水滴石穿 ——流水侵蚀 ➢天昏地暗 ——风力搬运
请你来选择:
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形成的主要外 力因素是( A ) A、流水的溶蚀作用 B、流水的沉积作用 C、风的吹蚀作用 D、冰川移动的作用
第一章复习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略鼓
稍扁
6378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º纬线,向南北两极各 划分为90 º。(赤道以南为南纬)
5、什么是经纬网,它又有什么作用? 在地球仪上,( 经线 )和( 纬线)互相 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经纬网可以:
准确表示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6、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ºW和160ºE经线。西经20º向东至东经 160º为东半球,西经20º向西至东经160º为 西半球,(避免人为地把一些国家分开)
▪ 1、为什么不以0 °和180 °的经线圈,而是用西 经20 °和东经160 °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
▪ 2、某考察队由A地出发,向南行进200千米,再 向东行进400千米,然后再向北行进200千米,发 现又回到A地。你能说出A地的地理位置吗?
1、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C ) A、东半球 南半球 B、西半球 北半球 C、北半球 东半球 D、南半球 西半球 2、本初子午线是(B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3、下列各点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 D) A、19 °W 60 °S B、 0° 26°N C、 25°W 30 °N D、 140°W 35°S
4、在地球仪上,经度30°,纬度0°的地方一共有(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B
5A、、是图1(:上C310厘)00米代表实B地、30图0上0千1厘米米的代比表例实尺地,3下00列0表米达正确的
C、1:300000000 D、1:300000
6、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 离是4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 )
▪ C、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D、人类知道南极是大陆,北 极是海洋
▪ 3、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B )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
野中消失
▪ C、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D、整个灯塔会突然 从视野中消失
▪ 4、在航天飞机上看到的地球表面,白色部分主要是 (B )
地形的改变
内力
主导
外力
塑造师
火山 地壳 地震
运动
流水 泥沙 生物 侵蚀 堆积 因素
风力 冰川 海浪
使地球表面起伏加大。 使地球表面处于平坦。
思考: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 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哪种力发挥 了较大的作用呢?
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 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 能居于主导地位。
▪ A、冰雪 B、云层 C、大陆 D、海洋 ▪地5球、是为一什个么两极在稍太扁空、中赤地道球略鼓看的上球去体是。个赤圆道半球径体6?378千米;两
极半径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因 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
1、( 地球仪 )是地球的模型。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 经线。也称(子午线 )。(注意本初子 午线。) 3、在南北两极(中间 ),与两极( 等距 ) 并且与经线( 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 平行的线叫做( 纬线 )。
21
0.33%
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4万千米)
3、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 圈要走(800 )天。
▪ 问题: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 分析和答: ▪ 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体家麦哲伦率领的船
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 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 地球是一个球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