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通史复习明清经济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明朝

高三历史复习 通史体例讲义 明朝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明朝】【目录】第二章,公元500-1500年的中国五、明朝⒈政治。

①废丞相升六部。

②三司。

③内阁。

⒉经济。

①农业【鱼鳞图册】。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萌芽。

④商业【抑商】【四大名镇】。

⑤海禁。

⑥朝贡贸易体制。

⒊文化。

①思想。

1】王阳明。

2】李贽。

3】黄宗羲。

4】顾炎武。

5】王夫之。

6】明清之际思想评价。

②科技。

③文学。

④艺术。

⑤文化交流:西学东渐。

说明: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五、明朝朱元璋参加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灭元建立明朝,都南京,靖难之役后朱棣迁都北京。

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但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皇帝代表的统治阶级腐朽特征日益加强,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起义,1644年被推翻。

⒈政治。

高度专制独裁。

①废丞相升六部。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加强皇权,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②三司。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不同于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明代各省设都司(都指挥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

加强皇权,分权达到集权,专制主义空前加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③内阁。

1】形成。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帮助自己处理奏章,属于顾问官性质。

明成祖正式设立,后权力上升,明成化、弘治之际,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

明万历朝早期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变成实际上的宰相。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明清(3)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旧人教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明清(3)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旧人教版

历史旧人教一轮复习明清(3):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1、从封建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看: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处于衰落阶段;2、从封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看:封建经济还在继续发展;(1)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经济发展较快;(2)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加强,出现农业专业生产区;(3)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商业空前繁荣,但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二、明清时期生产关系的调整(1)内容:1669年,康熙帝宣布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2)性质:清朝初年的土地制度;3、清朝:推行“摊丁入亩”;(1)“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①制定时间:1712年,康熙年间;②丁税标准:规定以康熙50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2)地丁银制度;①出台时间:雍正年间;②主要内容: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3)历史意义①标志人头税被废除,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②有利于封建国家税收稳定,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三、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1、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1)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3)商贸城市大量涌现:如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4)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5、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1)产生条件:①基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前提:商品经济的大发展;(2)产生时间:明朝中后期;(3)产生行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发展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4)产生地区:江南一些地区;(5)产生标志: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工生产;(6)体现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①机户:早期的资本家;出资,成为手工作坊主;②机工:早期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商品化);※机户机工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高三历史课件:明清经济史复习

高三历史课件:明清经济史复习
新航路开辟后积 极对外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 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 神枷锁 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 政策 海外贸易(故市场狭窄, 海外贸易(故市场狭窄, 丧失外贸主动权。) 丧失外贸主动权。)
思想条件
文化专制、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 思想的反作用) (思想的反作用)4
……朕 雍正)观四民(指士、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 之业, 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 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 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 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 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必需之 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 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 用有资,并沾余润。 乾隆语) 用有资,并沾余润。”(乾隆语) ——梁廷楠《粤海关志〉 梁廷楠《 梁廷楠 粤海关志〉 3
请你继续以意大利商人的身份, 请你继续以意大利商人的身份,把他 在江浙经济领域看到的新现象, 在江浙经济领域看到的新现象,与地 中海沿岸资本主义萌芽作一比较, 中海沿岸资本主义萌芽作一比较,请 试从政治环境、经济政策、对外关系、 试从政治环境、经济政策、对外关系、 思想条件几方面作比较。 思想条件几方面作比较。
材料二:十五世纪下半叶(明成化末年),浙江杭县人张毅庵, ),浙江杭县人张毅庵 材料二:十五世纪下半叶(明成化末年),浙江杭县人张毅庵,最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 B.有利于缓和突出的人地矛盾 • C.导致了传统经济格局的逆转
清代前期人口迅速增长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提高 了土地利用效率
经济重心依然在南方,没有逆转
• D.维护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 推广经济作物使种植结构发生变化,有利于商品
经济发展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
• (2022·河北·模拟预测)进入嘉靖年间,江南人均耕地模)清中期起,各地官员积极“劝农”:
鼓励全面发展农业,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及林、牧、渔等副业
生产。朝廷对棉花种植的推广可谓不遗余力,遍及内地十八省,
B 同时大力推行家庭纺织加工业。政府的这些举措( )
• A.实现了小农经济模式的转型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实现转型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
• (2022·安徽·合肥市第六中学模拟预测)宋代,以苏州、湖州、常州
为核心的江南地区所生产的粮食,不仅能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人口需
要,还足以保证中央调拨供应外地,《吴郡志》中有“苏湖熟,天下
足”的记载。到了明朝中后期,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苏湖地区棉花蚕桑种植面积扩大,棉纺、丝织快速发展,粮食反而要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曹魏马钧发明翻车(人力) 唐代发明筒车(水力) 隋唐五代北方使用立井水车、 长江流域的髙转筒车
宋代水转翻车
明清风力水车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
(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4)人口的大量增加:由于国家统一、 政局稳定,大量荒地的开垦,耕作 技术的进步,高产作物的推广以及 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明清时期人 口急剧增长。
缩减,土地使用价值不断看好,因而地价持续看涨。如福建漳

2017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学生)

2017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学生)

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高考考点】1.政治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的设立、清朝的边疆政策2.社会经济: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商帮形成与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海禁”与“闭关锁国”3.思想文化:王阳明的心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传统科技的发展、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小说、京剧)【时代特征】一、阶段特点:封建社会由盛转衰1.总特征: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3.经济:①封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发展,私营超过官营;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区域性的商人形成商帮,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②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政策,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4.文化:①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②政府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③文学艺术繁荣,市民文化发展,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④京剧形成,文人画占统治地位。

5.中外关系:①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②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二、中外对照1.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4-17世纪中期,相当于元末至明朝)(1)政治:天主教会统治,等级制度;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资产阶级开始反封建斗争。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英国圈地运动;重商主义。

(3)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天文学革命)。

(4)对外:新航路的开辟;西、葡、荷、英早期殖民;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化开端)。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时代(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相当于清朝前期)(1)政治: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英国议会改革。

高三历史通史二轮复习明清经济模板

高三历史通史二轮复习明清经济模板

4.评价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说明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 关系,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冲击传统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衰落 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是表现在
①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②江南地区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③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④农村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众多 A、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B. ①②③ D. ①③④
[拓展归纳]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1)政治上: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2)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思想上:活跃儒家思想产生,其对理学的否 定、君主专制的抨击,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工 商皆本思想的提出都有力的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 基础。 (4)文学艺术:使得文学、艺术进一步走向世俗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 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 ,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
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
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统治者继续推行专卖制度,垄断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明清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明清时期的政治2、明清时期的经济3、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4、康熙帝复习建议明清时期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心学、儒学的新发展。

具体的还是要紧跟教材、紧跟我们的复习资料,争取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解题起来也得心应手。

知识清单明清时期时间明(1368~1644年),清前期(1636~1840年鸦片战争前)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古代社会①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②,清朝设立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对外政策:从开放转向④经济农耕文明达到顶峰,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江南民营手工业出现⑤,清朝时缓慢发展文化思想:产生了⑥、⑦、⑧等具有进步思想的学者;科技:中国在传统科技方面继续领先世界,但在近代自然科技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学艺术:开始出现鞭挞礼教的小说、戏剧作品,如《红楼梦》等参考答案:①由盛转衰,②丞相,③军机处,④闭关锁国,⑤资本主义萌芽,⑥黄宗羲,⑦顾炎武,⑧王夫之考点聚焦考点一、明清时期的政治(一)明朝废宰相、设内阁1.明太祖废宰相。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内阁的设立。

废相使皇帝负担加重,明太祖遂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决策,内阁形成。

后来内阁地位提高,掌握票拟权,首辅权力更大。

但内阁并非法定机构而是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

(二)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1.清初:设内阁、置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

2.康熙帝:设南书房,翰林院学士当值(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帝:为了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负责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第八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件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

第八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件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
第8讲 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和 文化
中外时空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 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一)明朝时期的经济状况 1.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 商业 ,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2.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 、 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3.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 推向 北方。苏州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4.明朝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 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朝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 的徽商和安徽的 晋商 。
考点梳理
3.人口的增长 (1)增长: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2)问题:①人口密度加大,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②开荒垦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 降,生态破坏。③庞大的人口也造成 社会压力 ,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考点四 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 技成就及其影响
医药史
农业和手工业 工艺
农业科学
经典例析
1.(2022∙江苏苏州)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 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人了中国。
这种被称为 “丝—银” 贸易的 “全球化” 贸易(A )
A. 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C. 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B. 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D. 表明当时中国已经步人近代
经典例析
【考点】明清时期的全球性经济互动 【解析】根据材料中“商品” “贸易”等词语,说明这一贸易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A项正确。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在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排除B项。汉武帝 时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C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 A项。

高三总复习 明清时期的经济

高三总复习  明清时期的经济

明清时期的禁海政策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 顺治元年, 迁海令” “迁海令”,将北起山东 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 三十四华里, 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 沿海船只悉行烧毁, 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 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 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 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 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 违者死无赦。 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 ──《台湾外纪》
2.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1)背景: 背景: 经济: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根 经济: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根 本) 政治: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政治: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思想:统治者盲目自大、 思想:统治者盲目自大、天朝上国的思想 评价(西城指导) (2)评价(西城指导)
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 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 迟难以萌发。可事实上, 迟难以萌发。可事实上,人类社会一直就未曾离开过商人的活 动。 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 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在明清之际曾引发了一场 商业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其中, “商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其中, 晋商、徽商、潮商为势力最大,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 晋商、徽商、潮商为势力最大,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 大多数的晋商就是从杀虎口发家的, 杀虎口发家的 大多数的晋商就是从杀虎口发家的,杀虎口成为晋中商人经 营商贸和发财的一个跳板,所以杀虎口也被称为“ 营商贸和发财的一个跳板,所以杀虎口也被称为“晋商的摇篮 “
二、手工业发展的新高度
1.制瓷业的兴盛 2.民营手工业的后来居上
(1)产量、技艺的提高 产量、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明清时期经济与文化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明清时期经济与文化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明清时期经济与文化讲义复习目标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知识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经济发展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引进,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手工业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商业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如徽商和晋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知识点明至清中叶的文化1.思想新变化(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专制统治压制,阻碍社会转型;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

(2)表现时间代表观点意义明中期王守仁“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明后期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明清之际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界出现反专制倾向顾炎武王夫之(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成就角度时间主要成就特点或地位明清小说元末明初①施耐庵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水浒传》②罗贯中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明朝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是神话小说的杰中期作清朝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杰作清朝中期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戏曲明清①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②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①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②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1)科技巨著代表作者领域《本草纲目》李时珍医药学《农政全书》徐光启农学《天工开物》宋应星工艺学《徐霞客游记》徐弘祖地理和地质学①从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明清经济史模拟试题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明清经济史模拟试题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明清经济史一、选择题1.(2019·广东肇庆二模题)明朝中后期, 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 提高了粮食产量, 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 “不产米, 仰食四方”。

由此可知, 当时()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抑商观念发生改变C.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 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答案】 C【分析】本题通过明朝中后期农业种植作物的变化, 考查了学生对明朝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的理解与掌握。

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 进而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题干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经济作物种植更加普遍。

考查了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 故A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坚守抑商观念, 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 ‘不产米, 仰食四方’”为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部门创造条件, 对传统的农业结构有所突破, 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区域经济的相关信息, 故D项错误。

2.(2019·河北衡水一中高三上学期分科综合考试试题)有学者指出, 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 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 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

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A. 工商业发展的冲击B. 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 自耕农经济占主导D. 劳动力的密集投入【答案】 D【分析】本题通过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工具革新的相对停滞, 考查了学生对明清时期农业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理解与掌握。

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 进而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题干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课件:第9讲 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课件:第9讲 元明清时期的经济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 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 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 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探究] 依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社 会存在的危机。
[提示] “海禁”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导致沿海居民贫 困化等危机;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模式 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内容
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
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①一条鞭法上承唐宋“两税法”,下启清代“摊丁入 亩”,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它将赋、役 合而为一,简化了征收项目和手续,抑制了豪强漏税 和官吏贪污 ②役银从以户、丁为征收对象变为以丁、田分担,有 意 利于赋役的均平,也使商人减轻了负担 义 ③赋役征银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 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相对减轻了农民对国 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2)清朝闭关锁国:
①根本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 ________的封闭性决定;②思想上: 原 统治者愚昧自大;③军事政治上: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 因 民的反清斗争
清朝初年,清政府将沿海居民内迁。台湾统一后,清政府 部分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指定广州、漳州、 表 宁波、云台山四处为外国商人来华通商口岸。康熙后期, 现 只允许外国人来华,不许中国人前往贸易,闭关自守的政 策正式开始。乾隆年间,规定只保留_____广州 一处通商 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虽然在短期内保障了沿海社会的安定,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范外来侵略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 影 这一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的 响 解体过程;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使 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 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教案设计 4.3 明清经济(2)——商业和经济政策(无答案)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教案设计 4.3 明清经济(2)——商业和经济政策(无答案)

一、知识梳理二、基础练习1.(2018朝阳一模)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对以下图文中白银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工业用品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2.(2019怀柔一模)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中记载:中国商人也踊跃到海外经商。

康熙晚期,苏州造船厂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大者可载万余石,小者亦数千石,商人有倾产造船者。

上海著名大海商张元隆“广制洋船,海上行走”,拥有海船数十艘,立志要造一百艘海船。

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A.中国民间商人海外贸易的积极性高涨 B.民间海外贸易额一度超过官府海外贸易额C.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D.闭关锁国政策没能阻碍海外贸易的长期发展三、巩固练习1.(2016丰台期末)诗词、歌谣往往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以下诗词、歌谣出现最晚的是A.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B.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C.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清帘上酒楼2.(2017东城一模)《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大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

”这里的“晚明大变局”是指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3.(2015全国Ⅱ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4.(2016东城零模)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的130年间, 从南洋运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加上中日贸 易而运入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的规模。
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单位:万两)
150 100 50 0 1570—1580年 1600—1609年 1630—1640年
透过货币看明清经济
问题3:巨额白银运入中国后,是否进行了 资本的积累? 明朝北部军事地带(九边)各项费用支出 额每年即需350-450万两; 皇室消费及各项赏赐岁费也不下220-250 万两。 雍正时,支出兵饷一项,1700余万两, 文武百官俸禄(加养廉银)总计451万两。
明清时期的经济
一、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
1、政局:国家统一,社会较安定;
2、政策: 明清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特别是调 整了赋税制度。(根本) 3、民族: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更有利于民族交流。 4、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及推广 5、文化:《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著作介绍 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 6、前代的基础
1377-1812年增长倍数
6 4 2 0 5.04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
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 力殆尽”的政策。
“ 没有充分的土地、但
1.18
却拥有充裕的劳力,……技术 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 用劳力的手段。” 《中国的现
代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罗兹曼教授主 编
人口
耕地
问题2: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如何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清康熙珊瑚红珐琅彩莲纹碗
清乾隆胭脂红珐琅 彩鼻烟壶
清代粉彩瓷
纺织业发展情况表
上古时期 西周以后 汉代 唐代 元代 明代
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 丝织业发展,品种丰富,花色精美 丝绸远销欧洲,“丝国” 缂丝技艺 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松江为中心 棉布成为广大民众主要衣料
2、三种手工业形态的比较:
发展缓慢的原因
根本:封建制度的阻碍 农民:穷,导致国内市场小;农民守地导致劳动力缺乏
地主商人:往往买田置地,影响扩大再生产(资本)(以本守之
政府(上层建筑):两政策重农抑商与海禁、闭关锁国 观念:儒家思想重义轻利(视金钱如粪土;君主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影响:
政治:冲击着封建制度。(它的出现从经济基础上表明在中国封建社
—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1)、农业生产的发展
4、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推动农业的发展,
5、商品货币经济繁荣使土地买卖现象日益普 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制普及全国, 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6、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透过人、地看明清经济
耕地面积:明初为8.5亿亩;清朝10亿亩左右。 人口数量:明初为6600余万;1840年为4.1亿。
透过城市看明清经济
清代,中国1400个3000人以上的城市80% 是县衙的所在地,人数超过 1万的城市大致 有一半是府或省治的所在地……
《中国的现代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罗兹曼教授主编
到明清时期,城镇人口还占不到(人口 总数的)百分之十,也就是说最多也不过十 分之一而己。
《三农与市场》江太新著
一看明清经济
制瓷业发展情况表
东汉晚期
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成功烧制出白瓷 白瓷成熟期,瓷器成为不可缺的生活用品 景德镇成为“瓷都”,地方特色瓷窑体系形成 烧成了青花和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遍销全世界
陶瓷发展简史
时期 新石器时代 东汉 南北朝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商帮形成的原因:由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人 地位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等种 种因素,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以地域 为中心的商帮
• 明清时期的比较著名商帮:山西商人(即山右商)、洞 庭商人、徽州商人、廣東商人、福建商人、寧紹商人、 江西商人(即江右商)等等。 • 会馆与公所:就是他们与家乡以及同行间进行联系的纽 带,是他们在异乡可以倚靠的组织。商人们也有自己的 行业神崇拜,不同的商业行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祇是不同 的。
D.重农轻商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 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 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19世纪初,50万人口的城市: 北京、南京、苏州、杭州、扬州、广州、 伦敦、巴黎、江户、伊斯坦布尔
2、冶铁:流行焦炭冶铁 3、制瓷: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 又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 4、纺织: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5、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冶铁业发展情况表
春秋时期 南北朝时期 汉代 北宋 南宋 明代
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发明灌钢法 开始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 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 开始用焦炭冶铁 流行用焦炭冶铁
官营
民营
手工业
春秋战国兴起;唐宋 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 以后显著发展;明代 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 中叶后,超过官营手 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 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以后商品化程度大大加 深;明中后期,雇佣劳 动出现,孕育出了资萌
拓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时间: 明朝中后期 出现的标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
明洪武26年 0.70亿
明万历28年
清康熙39年 乾隆59年 道光20年
1.97亿
1.50亿 3.10亿 4.10亿
思考 活动
面对人口的迅速膨胀,当时的中国通过哪 些途径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
高产作物的引进、耕地面积扩 展、提高精耕细作技术等
透过生产总值看明清经济
国民生产总值所占世界比重(%)
美国 340 5200
思考 活动
表格中的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万美元)
1、中国在1820年,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是欧美 的总和,是世界强国。 2、到19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率 都大大低于欧美,中西国力盛衰易位。
(2)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见教材70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演变的历程及经营特点
发展演变历程 经营特点(优、劣) 从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 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 占据主导地位,代表当时 世代为官府劳作;资金雄 厚、规模大,分工细,质 手工业 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量优;但不入市场,超经 济强制,效率低,工匠反 抗·· ·
以物易物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工商食官”
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 白银成为货币;形成著名都会 商业活动蓬勃发展(都会、对外交往) 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明清
呈现新特点
(思考)
三、明清时期的商业
商品经济出现新特点(发展表现) 1、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
4.评价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说明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 产关系,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冲击传统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衰 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 ,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 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 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 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2、货币经济(白银)占据主导;
3、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4、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出现。地域分工趋 势显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国内市场扩大
5、徽商、晋商等区域性商帮形成; 6、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 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 是表现在①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②江南 地区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 镇 ③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④农村 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众多 A、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B. ①②③ D. ①③④
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
经济:冲击着封建自然经济(但仍占绝对优势); 思想:出现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 文化:反封建文学出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 原因 2.表现 3.特征
明清时期生产力进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在纺织业等私营手工业中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无人身依附,是 一种纯经济关系。
7、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归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生产的发展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4).国力的强盛
(1)、农业生产的发展
1、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 —促进棉纺织业发展 2、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 新品种,粮食总产量增加。 —可养活众多人口。 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乔氏 家族的第一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 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 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到第三代乔致庸, 金融资本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大约 相当于现代的近百亿资产。素有“皇 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乔家大院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晋商的材料 “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 始归纳妇。”“常氏一改‘学而优则仕’为‘学而优则 商’,能数代集中优秀人才锐意经营商业,从而形成了 一个具有相当文化的商人群体。”塞上商贾,多宣化、 大同、朔平三府人,甘劳瘁,耐风寒。晋商一反朝廷 “贵农贱商“的社会风气,树立“以商致财、用财守本” 的思想观念。晋商认为应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举 善事,如晋商范永斗由于“久著信义而受到朝廷嘉奖被 授予皇商资格。 晋商对商业情报和市场信息非常重视,综合分析后及时 改变经营策略和筹划对策。“经营与票号共举,经贸与 镖号同存”体现了配套经营的战略。到京城开饭馆,到 四川贩夏布,到扬州贩淮盐,到长白山贩人参,到湖南 贩茶叶,到蒙俄做边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