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50第十六章16-5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16-6 不确定关系剖析
合集下载
【课件】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h 1.4 102 nm
mv
X射线波段
戴维孙-革末实验 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
电子衍射
X光衍射
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
• L.V.德布罗意 •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 C.J.戴维孙 •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
电子的衍射作用
【例1】 下列关于德布罗意波的认识,正确的解释是( ) A.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B.X光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CC.电子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宏 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
他认为,“整个世纪以来(指19世纪)在光学中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 来,如果说是过于忽视了粒子的研究方法的话,那末在实物的理论 中,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 而过分忽略了波的图象呢”
能量为E、动量为p的粒子与频率为v、波长为
的波相联系,并遵从以下关系:
E mc2 h
成.
4.“基本粒子”的探测:加速器和探测器是研究粒子物理的主 要工具,探测器分两大类:一类是计数器 ,一类
是 径迹探测器.
法国物理学家,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 动力学的创始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德布罗意原来学习历史,后来改学理论物理学。 他善于用历史的观点,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 题。
带电荷量如下表所示,表中 e 为元电荷.
π+ π- u
d
u
d
带电荷量 +e -e +23e -13e -23e +13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π+由 u 和 d 组成 C.π-由 u 和 d 组成
B.π+由 d 和 u 组成 DD .π-由 d 和 u 组成
mv
X射线波段
戴维孙-革末实验 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
电子衍射
X光衍射
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
• L.V.德布罗意 •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 C.J.戴维孙 •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
电子的衍射作用
【例1】 下列关于德布罗意波的认识,正确的解释是( ) A.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B.X光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CC.电子的衍射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所以宏 观物体不具有波动性
他认为,“整个世纪以来(指19世纪)在光学中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 来,如果说是过于忽视了粒子的研究方法的话,那末在实物的理论 中,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 而过分忽略了波的图象呢”
能量为E、动量为p的粒子与频率为v、波长为
的波相联系,并遵从以下关系:
E mc2 h
成.
4.“基本粒子”的探测:加速器和探测器是研究粒子物理的主 要工具,探测器分两大类:一类是计数器 ,一类
是 径迹探测器.
法国物理学家,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 动力学的创始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德布罗意原来学习历史,后来改学理论物理学。 他善于用历史的观点,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 题。
带电荷量如下表所示,表中 e 为元电荷.
π+ π- u
d
u
d
带电荷量 +e -e +23e -13e -23e +13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π+由 u 和 d 组成 C.π-由 u 和 d 组成
B.π+由 d 和 u 组成 DD .π-由 d 和 u 组成
量子物理第2讲——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不确定度关系
波函数本身没有直接的物理意义,也不能从实验中
直接测量。| (x, y, z,t) |2 代表在时空点 (x, y, z,t)
发现粒子的概率密度。 的具体形式决定粒子
的概率分布。
物质波因此又称作概率波。
1954,分享Nobel物理奖 .
15
c) 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和标准条件
归一化条件: (x, y, z,t) 2 dV 1
量子物理第2讲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波
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不确定度关系
主要内容
三、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四、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五、不确定度关系
1
热辐射 、平衡热辐射 、黑体
单色辐出度:M (T )
dM
d
.
辐射出射度:M (T )
0 M (T )d .
所有黑体的辐射规律相同:
(1) Mb (T ) 仅是 T和 的函数;
,观察到了与 X射线的 晶体衍射类似的电子衍 射现象。 电子的波动性 (First).
电 子 枪
镍单晶靶
探测器
强度
8
汤姆逊(1927): 电子束通过薄金属箔,
产生清晰的电子衍射图样。 电子的波动性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 所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 作用:分析分子结构、晶格缺陷等。 电子显微镜:高倍放大、精细的分辨能力。 1937 Nobel物理奖:C.J.Davisson & G.P.Thomson
粒子观点:光的强度正比于光子数、正比于 发现光子的概率。
故:在某处发现一个光子的概率与该处光矢 量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14
在某处发现一个微粒的概率正比于描述该微粒
的波函数振幅的平方。
波粒性二象性
19
实验结果表明:随散射角的 增大,在一个确定的方向上,
除了有x射线的波0 外,还
有波长为 的射线出射,且
0
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称为康普顿效应
0 2 0.00241 sin 2 nm
2
I
0
I 450
I
900
o
光的单缝衍射
X
一级暗纹 a sin
px p sin
x
p
px
p
p
a x
32
而
h p
px
h
x
xpx h
考虑到次级衍射 xpx mh m 2,3,
xpx h yp y h
测不准关系
zpz h
微观粒子不能同时用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动量来描述
单位波长向各个方向辐射(穿过)的物理量
e0
c 4u
u
是波长
的场能密度
5
6、基尔霍夫定律:
e re0 e0
发射 反射 辐射
e 1 r e0
a e0
e a
e0
e1 a1
e2 a2
ei ai
e0 e0
黑体 单色辐射通量
工业用此法测炉温
2、维恩位移定律:
极时值,点发所射对 本应领的最波大长。为m,T 表明波m 长向在短波m移附动近。
mT b
b为常数
底温炉火发出的光大部分是波长较长的红光
9
可以计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三、普朗克量子假设:
维恩从热力学理论推出了适用于短波区的公式。
瑞利和金斯从电磁场理论和能均分原理导出一个适 用于长波区公式。
实验结果表明:随散射角的 增大,在一个确定的方向上,
除了有x射线的波0 外,还
有波长为 的射线出射,且
0
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称为康普顿效应
0 2 0.00241 sin 2 nm
2
I
0
I 450
I
900
o
光的单缝衍射
X
一级暗纹 a sin
px p sin
x
p
px
p
p
a x
32
而
h p
px
h
x
xpx h
考虑到次级衍射 xpx mh m 2,3,
xpx h yp y h
测不准关系
zpz h
微观粒子不能同时用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动量来描述
单位波长向各个方向辐射(穿过)的物理量
e0
c 4u
u
是波长
的场能密度
5
6、基尔霍夫定律:
e re0 e0
发射 反射 辐射
e 1 r e0
a e0
e a
e0
e1 a1
e2 a2
ei ai
e0 e0
黑体 单色辐射通量
工业用此法测炉温
2、维恩位移定律:
极时值,点发所射对 本应领的最波大长。为m,T 表明波m 长向在短波m移附动近。
mT b
b为常数
底温炉火发出的光大部分是波长较长的红光
9
可以计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三、普朗克量子假设:
维恩从热力学理论推出了适用于短波区的公式。
瑞利和金斯从电磁场理论和能均分原理导出一个适 用于长波区公式。
15-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1515-4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5-5 15-
弗兰克弗兰克-赫兹实验
15-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151515-7 不确定关系 1515-8 量子力学简介 1515-9 氢原子的量子理论简介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18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10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
• C.J.戴维孙 戴维孙 •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 对电子的衍射作用 (1927年) 年
2 G . P . 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 ( 1927年 ) 年 电子束穿越多晶薄片时出现类似X射线在 电子束穿越多晶薄片时出现类似 射线在 多晶上衍射的图样. 多晶上衍射的图样
粒子性
E = mc2 = hν 波动性 P = mv = h / λ h h λ= = p mv 德布罗意公式 2 E mc ν= = h h
这种波既不是机械波也不是电磁波
表示自由粒子的平面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表示自由粒子的平面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德布罗意波 注 意
估算: cm/s的实物粒子 [例1] 估算: m=1g,v=1 cm/s的实物粒子 的波长
电子束透过多晶铝箔的衍射
D
P
M
K
U
1937年 G.P.汤姆逊获诺贝尔物理奖 汤姆逊获诺贝尔物理奖。 1937年 戴维逊 与 G.P.汤姆逊获诺贝尔物理奖。
物理学
第五版
1515-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四 应用举例
1932年鲁斯卡成功研制了电子显微镜 ; 年鲁斯卡成功研制了电子显微镜 1981年宾尼希和罗雷尔制成了扫描隧穿 年宾尼希和罗雷尔制成了扫描隧穿 显微镜. 显微镜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13
*15-5 15-
弗兰克弗兰克-赫兹实验
15-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151515-7 不确定关系 1515-8 量子力学简介 1515-9 氢原子的量子理论简介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18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10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
• C.J.戴维孙 戴维孙 •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 对电子的衍射作用 (1927年) 年
2 G . P . 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 ( 1927年 ) 年 电子束穿越多晶薄片时出现类似X射线在 电子束穿越多晶薄片时出现类似 射线在 多晶上衍射的图样. 多晶上衍射的图样
粒子性
E = mc2 = hν 波动性 P = mv = h / λ h h λ= = p mv 德布罗意公式 2 E mc ν= = h h
这种波既不是机械波也不是电磁波
表示自由粒子的平面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表示自由粒子的平面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德布罗意波 注 意
估算: cm/s的实物粒子 [例1] 估算: m=1g,v=1 cm/s的实物粒子 的波长
电子束透过多晶铝箔的衍射
D
P
M
K
U
1937年 G.P.汤姆逊获诺贝尔物理奖 汤姆逊获诺贝尔物理奖。 1937年 戴维逊 与 G.P.汤姆逊获诺贝尔物理奖。
物理学
第五版
1515-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四 应用举例
1932年鲁斯卡成功研制了电子显微镜 ; 年鲁斯卡成功研制了电子显微镜 1981年宾尼希和罗雷尔制成了扫描隧穿 年宾尼希和罗雷尔制成了扫描隧穿 显微镜. 显微镜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13
德布罗意波和波-粒二象性
(A)λ ∝ v;
1 (B)λ ∝ ; v
2
1 1 2 2 (C)λ ∝ 2 − ; (D)λ ∝ c − v . v c
解:
v h 1− 2 c λ= m0v
2
(C)
§13-6 13-
不确定度关系
一 位置与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 在经典力学中,质点(宏观物体或粒子) 在经典力学中,质点(宏观物体或粒子)在任 何时刻都有完全确定的位置、动量、能量等。 何时刻都有完全确定的位置、动量、能量等。由 于微观粒子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以致于它的某些 微观粒子具有明显的波动性, 成对物理量(如位置坐标和动量、时间和能量等) 成对物理量(如位置坐标和动量、时间和能量等) 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量值。 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量值。 下面以电子单缝衍射为例讨论这个问题
h h 12.3 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 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 λ = = = ×10−10m p U 2m0eU
V = 150 V V = 10000 V
λ = 0 . 1nm λ = 0 . 01225 nm
X射线范围 射线范围
二 德布罗意假设的实验证明
戴维孙-革末实验 1927) 革末实验( 1 戴维孙 革末实验(1927) 电子束在晶体表面散射实验时,观察到了和 射线在晶 电子束在晶体表面散射实验时,观察到了和X射线在晶 体表面衍射相类似的衍射现象,从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体表面衍射相类似的衍射现象,从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B
1 eU = mV 2 2
V =
2 eU 7 = 6 × 10 m s m
V >> ∆ V x
波动性可忽略
例题
解:
设子弹的质量为0.01kg,枪口直径为0.5cm 。 ,枪口直径为 设子弹的质量为 计算子弹出枪后的横向速度。 计算子弹出枪后的横向速度。
德布罗意波与测不准关系
1028 kg
m
/
s
Vx
1.06 1028 m
1.06 1025 m
/
s
不确定关系对宏观物体来说,实际上 是不起作用的。
例如:一电子具有200m•s-1的速率,动量的不 确定范围为动量的0.01%,则该电子的位置不 确定范围有多大?
解: 电子的动量:
p mv 9.1 1031 200 1.8 1028kg m s1
x a X方向电子的位置不准确量为:
长时间积累后 出现衍射图样
x
x a
屏
电子束
a缝
2
px
X方向的分动量px的测不准量为:
p幕
py
px psin x sin (单缝衍射)
p x
p
pxx x x
h p
phh p
px x h
考虑到在两个一级极小值之外还有电子出现,所以:
px x h
置是完全确定的。其动量是否完全确定呢?
mvx
2 x
10 3 4 106
1028 kg m s1
mvx 2kg m s1
所以坐标及动量可以同时确定
G·P·
戴维逊和汤姆逊因验
证电子的波动性分享1937
汤
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金。
姆
逊
像
三、应用:
1 1D
电子显微镜:
0 D
电子波长比可见光波长小10-310-5数量级, 从而可大大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我国已制成8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
1.44
0
A
,
能分辨大个分子。
电子显微镜示意图 光学显微镜示意图
2meU
2d sin k h
m
/
s
Vx
1.06 1028 m
1.06 1025 m
/
s
不确定关系对宏观物体来说,实际上 是不起作用的。
例如:一电子具有200m•s-1的速率,动量的不 确定范围为动量的0.01%,则该电子的位置不 确定范围有多大?
解: 电子的动量:
p mv 9.1 1031 200 1.8 1028kg m s1
x a X方向电子的位置不准确量为:
长时间积累后 出现衍射图样
x
x a
屏
电子束
a缝
2
px
X方向的分动量px的测不准量为:
p幕
py
px psin x sin (单缝衍射)
p x
p
pxx x x
h p
phh p
px x h
考虑到在两个一级极小值之外还有电子出现,所以:
px x h
置是完全确定的。其动量是否完全确定呢?
mvx
2 x
10 3 4 106
1028 kg m s1
mvx 2kg m s1
所以坐标及动量可以同时确定
G·P·
戴维逊和汤姆逊因验
证电子的波动性分享1937
汤
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金。
姆
逊
像
三、应用:
1 1D
电子显微镜:
0 D
电子波长比可见光波长小10-310-5数量级, 从而可大大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我国已制成8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
1.44
0
A
,
能分辨大个分子。
电子显微镜示意图 光学显微镜示意图
2meU
2d sin k h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
即加速电压满足此式时,电 子流强度I 有极大值,由此计 算所得加速电势差U的各个量 值和实验相符,因而证实了德 布罗意的假设的正确性。
戴维逊发现电子 在晶体中的衍射现 象,荣获1937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C.J.Davison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2. G. P.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 ( 1927年 )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05年ZP39,9 (库)
例8 静止质量不为零的微观粒子作高速运动,则
粒子物质波的波长与速度v有如下关系:
(A)
பைடு நூலகம்
(B)
(C)
(D)
解:
(C) [思考] 若作低速运动,则 与v的关系?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二、实物粒子波动性的验证
P220倒数第2段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当时是作为一个假设提出来的, 直到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德布 罗意假设。
h h h
P mv 2mEk
m m0 1 v2 /
1 mv2 p2
2
2m
P220,表下面起
c
2
b)电子由静止经电压U加速,当电子速度不太大时,
1 mv2 eU 2
h h h h 1.22 nm
P mv 2mEk 2meU U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题库)
例1 设电子在电场中由静止加速,经过电压U加速
h
2
1.0545881034 J s
德布罗意因这一开创性工作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说明:1)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
(物质波);其波长称为德布罗意波长。 P219,17.2a下第2行
2) 德布罗意波长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40张ppt)
的实物粒子同时具有波动性,它的波长、频
率 和 E、p的关系与光子一样:
E h
p h
E h h
德布罗意关系式
p
与粒子相联系glie wavelength)
教材 例题
论文获得了评委会的高度评价。 朗之万把德布洛意的文章寄给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称赞说: “揭开了自然界巨大帷幕的一角” “瞧瞧吧,看来疯狂,可真是站得住脚呢”
物质波振幅的平方与粒子在该处邻近出现的概率成 正比。 电子出现的概率反映该处的波强。
粒子观点 波动观点 波强 电子密处,概率大。 电子疏处,概率小。 电子密处,波强大。 电子疏处,波强小。 粒子密度 振幅A2
概率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空间传播,德布罗意波是对微 观粒子运动的统计。
四、氢原子中的电子云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光(波)具有粒子性 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吗? 一、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 L.V. de Broglie从自然界的对称性出发, 认为: 既然光(波)具有粒子性 那么实物粒子也应具有波动性。
1924.11.29德布洛意把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 的博士论文提交巴黎大学。
二、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他在论文中指出:一个能量为E、动量为 p
分析: 质量 m = 0.01kg,速度 v = 300 m/s 的子弹 的德布洛意波长为
计算结果表明,子弹的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的 程度。所以,宏观物体只表现出粒子性。
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
• L.V.德布罗意 •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 C.J.戴维孙 •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 子的衍射作用
2.一个一个电子依次入射双缝的衍射实验:
7个电子
100个电子
率 和 E、p的关系与光子一样:
E h
p h
E h h
德布罗意关系式
p
与粒子相联系glie wavelength)
教材 例题
论文获得了评委会的高度评价。 朗之万把德布洛意的文章寄给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称赞说: “揭开了自然界巨大帷幕的一角” “瞧瞧吧,看来疯狂,可真是站得住脚呢”
物质波振幅的平方与粒子在该处邻近出现的概率成 正比。 电子出现的概率反映该处的波强。
粒子观点 波动观点 波强 电子密处,概率大。 电子疏处,概率小。 电子密处,波强大。 电子疏处,波强小。 粒子密度 振幅A2
概率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空间传播,德布罗意波是对微 观粒子运动的统计。
四、氢原子中的电子云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光(波)具有粒子性 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吗? 一、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 L.V. de Broglie从自然界的对称性出发, 认为: 既然光(波)具有粒子性 那么实物粒子也应具有波动性。
1924.11.29德布洛意把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 的博士论文提交巴黎大学。
二、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他在论文中指出:一个能量为E、动量为 p
分析: 质量 m = 0.01kg,速度 v = 300 m/s 的子弹 的德布洛意波长为
计算结果表明,子弹的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的 程度。所以,宏观物体只表现出粒子性。
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
• L.V.德布罗意 •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
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 • C.J.戴维孙 •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 子的衍射作用
2.一个一个电子依次入射双缝的衍射实验:
7个电子
100个电子
05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2 G . P . 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 ( 1927年 ) 年
1927 年汤姆逊(G·P·Thomson)以600伏慢电子 汤姆逊( ) 伏慢电子 铝箔, (λ=0.5Å)射向铝箔,也得到了像 射线衍射一 )射向铝箔 也得到了像X射线衍射一 样的衍射,再次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 样的衍射,再次发现了电子的波动性。 1937年戴维逊与 汤姆逊共获当年诺贝尔奖 年戴维逊与GP汤姆逊共获当年诺贝尔奖 为电子发现人J·J·Thmson的儿子) 的儿子) (G·P·Thomson为电子发现人 为电子发现人 的儿子 尔后又发现了质子、 尔后又发现了质子、中子的衍射
E X
Y
波动
u
Z
光子
H 如此截然不同的图象却集中于一体, 如此截然不同的图象却集中于一体, ,---世界真奇妙 世界真奇妙 很难想象! 很难想象!
光的波粒二象性引起了法国Lous De Broglie的思考 光的波粒二象性引起了法国 的思考
德布罗意觉得自然界在很多方面是对称的,但整个世纪 德布罗意觉得自然界在很多方面是对称的, 以来, 以来,人们对光的研究是否过多地注意到了它们的波动 而对实物粒子( 性;而对实物粒子(静止 质量不为零的微观粒子及由它 们组成的实物)的研究, 们组成的实物)的研究,又是否把粒子的图象想得过多 而忽咯了它们的波的图象呢! 而忽咯了它们的波的图象呢!1922年他的这种思想进一 年他的这种思想进一 步升华,经再三思考,1924年,De Broglie在他的博士论 步升华,经再三思考, 年 在他的博士论 量子论研究” 大胆地提出了如下假设: 文“量子论研究”中,大胆地提出了如下假设:
De Broglie假设: 假设: 假设 不仅辐射具有二象性, 不仅辐射具有二象性,而且一切实物粒子 也具有二象性。 也具有二象性。
第五节 德布罗意波2
电 子 双 缝 干 涉 图 样
出现概率小
电子数 N=71320000
出现概率大
三、电子云
• 电子的质量很小,只有9.11×10-31千克; • 相对于宏观物体而言核外电子的运动范围很
小; • 电子的运动速度很大; • 没有固定的轨迹
• 电子云: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图
象。
• 电子云中的小黑点:并不是表示原子
德布罗意假设:
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实物粒子(如电子、原 子、分子等)也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具有确定动量
P 和确定能量 E 的实物粒子相当于频率为 ν 和波 长为 的波, 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光子和光波的关
系一样, 满足:
E mc2 hν
p mv h
这种和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 德布罗意波 或 物质波 。
电子束在晶体表面散射实验时,观察到了和X射线 在晶体表面衍射相类似的衍射现象,从而证实了电 子具有波动性。
B
D K
U
G
M 镍单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汤姆逊(1927) 电子衍射实验
多晶 铝 箔
3)、约恩逊(1960) 电子的单缝、双缝、三缝和四缝衍射实验图象
单缝衍射 双缝衍射 三缝衍射 四缝衍射
单个粒子在哪一处出现是偶然事件; 大量粒子的分布有确定的统计规律。
p mv h
h h h 1 2
p m V m0V
m m0
1 2
德布罗意公式
如果v c, 则:
h
m0 v
例:电子在电场里加速所获得 的能量
E
1 2
m0V
2
eU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h h h
p moV 2emoU
6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阴极 栅极
K
G
多晶 薄膜
Cs
U
高压
屏P
三、德波的统计解释
物质波振幅的平方与粒子在该处邻近 出现的概率成正比。 电子出现的概率反映该处的波强。 粒子观点 电子密处,概率大。 电子疏处,概率小。 电子密处,波强大。 波动观点 电子疏处,波强小。 波强 振幅A2 粒子密度 概率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空间传播,德波 是对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
具有波动性,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是正确 的。
§6.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二、德波的验证
2. 电子衍射实验2
1927年 G.P.汤姆 逊(J.J.汤姆逊之子) 也独立完成了电子衍 射实验。与 C.J.戴维 森共获 1937 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动画
§6.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二、德波的验证
P 2meeU
电子束在两晶面反射 加强条件
2
d
2
d sin
2
2 2d sin cos k 2 2
d sin k
§6.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二、德波的验证
d sin k ,
h 由 P h 2me eU
P 2meeU
kh d sin 2me eU
§6.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
1. 物质波假设 一切实物粒子都有具有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将光的波粒二 象性应用到实物粒子,提出 物质波的概念。这种波不是 电磁波、机械波,是对微观 粒子运动的统计描述。1929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6.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一、物 eU
§6.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 二、德波的验证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2020-6-10)
C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波属于机械波 B.只有像电子、质子、中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才具有波动性 C.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 中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叫 物质波 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所以宏 观物体运动时不具有波动性
例:要观察纳米级以下的微小结构,需要利用分辨率比 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电子显微镜.有关电子显微镜的下列
A 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因此不容 易发生明显衍射
B.它是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长,因此不容 易发生明显衍射
C.它是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因此更容 易发生明显衍射
例:(物质波的理解与计算)如果一个中子和一个质量为 10 g的子弹都以103 m/s的速度运动,则它们的德布罗 意波的波长分别是多大?(中子的质量为1.67×10-27kg, 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中子的动量为p1=m1v 子弹的动量为p2=m2v
由 λ=hp知中子和子弹的德布罗意波长分别为 λ1=ph1,λ2=ph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λ1=mh1v,λ2=mh2v
λ1≈3.97×10-10 m,λ2=6.63×10-35 m.
二、电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
1.实验探究思路:干涉 、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如果实 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则在一定条件下,也应该发生干涉 或衍射现象. 2.实验验证:1926年戴维孙和他的合作者革末观察到了 电子衍射图样,首先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D.它是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长,因此更容 易发生明显衍射
电子显微镜:利用了电子的波动性。
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 率受波动规律支配,不能以宏观观点中的波来理 解德布罗意波.
A.物质波属于机械波 B.只有像电子、质子、中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才具有波动性 C.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 中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叫 物质波 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所以宏 观物体运动时不具有波动性
例:要观察纳米级以下的微小结构,需要利用分辨率比 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电子显微镜.有关电子显微镜的下列
A 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因此不容 易发生明显衍射
B.它是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长,因此不容 易发生明显衍射
C.它是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因此更容 易发生明显衍射
例:(物质波的理解与计算)如果一个中子和一个质量为 10 g的子弹都以103 m/s的速度运动,则它们的德布罗 意波的波长分别是多大?(中子的质量为1.67×10-27kg, 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中子的动量为p1=m1v 子弹的动量为p2=m2v
由 λ=hp知中子和子弹的德布罗意波长分别为 λ1=ph1,λ2=ph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λ1=mh1v,λ2=mh2v
λ1≈3.97×10-10 m,λ2=6.63×10-35 m.
二、电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
1.实验探究思路:干涉 、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如果实 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则在一定条件下,也应该发生干涉 或衍射现象. 2.实验验证:1926年戴维孙和他的合作者革末观察到了 电子衍射图样,首先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D.它是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长,因此更容 易发生明显衍射
电子显微镜:利用了电子的波动性。
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 率受波动规律支配,不能以宏观观点中的波来理 解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回顾
光的本性 波动性:表现在传播过程中 (干涉、衍射) 的两个 不同侧面 粒子性: 表现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偶效应) 单纯用 波动 均不能完整地描述光的性质
粒子
无法用经典语言准确建立光的模型 光:既不是经典波,又不是经典粒子,
用量子理论描述 —— 光子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5
自然界是对称统一的,光与实物粒子应该有
共同的本性。
对当时最有生命力的理论的把握:
普朗克能量子理论, 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 创造性思维模式:
非逻辑思维(联想、想象、类比、灵感…)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9
物理学
第五版
15-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对称性:实物粒子与光类比
光 ( m 0 0)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17
物理学
第五版
15-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例2 从德布罗意波导出氢原子波尔理
论中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解 两端固定的 弦,若其长度等于波 长则可形成稳定的驻 波. 将弦弯曲成圆时 2π r
2π r n
n 1,2,3,4,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18
物理学
第五版
检验德布罗意公式的正确性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15
物理学
第五版
15-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例1 一束电子中,电子的动能为 200eV , 求此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 解
1 2 v c, Ek m0 v 2
19
v
2 Ek m0
6 -1
2 200 1.6 10 v 9.11031
第五版
15-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2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原则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h y e h 0 c e0 e c
e0
x
9
物理学
第五版
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
h h 0 h mv 2 2 2 cos c c c
2 2 2 2 0 2 2 2 2
2 v 2 4 m c (1 2 ) c 2 4 2 2 m0 c 2h 0 (1 cos ) 2m0 c h( 0 )
y
x
光子
y
电子
v0 0
电子
x
固体表面电子束缚较弱,视为近自由电子.
电子反冲速度很大,用相对论力学处理.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7
物理学
第五版
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
2
定性分析
(1)入射光子与散射物质中束缚微弱的 电子弹性碰撞时,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 散射光子能量减少,频率下降、波长变大. (2)光子与原子中束缚很紧的电子发生 碰撞,近似与整个原子发生弹性碰撞时, 能量不会显著减小,所以散射束中出现与 入射光波长相同的射线.
5
物理学
第五版
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
四
1
光子 0
量子解释
物理模型
y
电子
y
x
v0 0
射线)能量大 .
E h
范围为: 104 ~ 105 eV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6
物理学
第五版
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
电子热运动能量 电子.
光子 0
h ,可近似为静止
26
物理学
第五版
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
h y e h 0 c e0 e c
e0
x
9
物理学
第五版
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
h h 0 h mv 2 2 2 cos c c c
2 2 2 2 0 2 2 2 2
2 v 2 4 m c (1 2 ) c 2 4 2 2 m0 c 2h 0 (1 cos ) 2m0 c h( 0 )
y
x
光子
y
电子
v0 0
电子
x
固体表面电子束缚较弱,视为近自由电子.
电子反冲速度很大,用相对论力学处理.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7
物理学
第五版
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
2
定性分析
(1)入射光子与散射物质中束缚微弱的 电子弹性碰撞时,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 散射光子能量减少,频率下降、波长变大. (2)光子与原子中束缚很紧的电子发生 碰撞,近似与整个原子发生弹性碰撞时, 能量不会显著减小,所以散射束中出现与 入射光波长相同的射线.
5
物理学
第五版
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
四
1
光子 0
量子解释
物理模型
y
电子
y
x
v0 0
射线)能量大 .
E h
范围为: 104 ~ 105 eV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6
物理学
第五版
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
电子热运动能量 电子.
光子 0
h ,可近似为静止
26
物理学
第五版
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
16.5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15.5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不确定关系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 德布罗意假设 L.V. de Broglie (法,1892-1986) 从自然界的对称性出发, 认为: 既然光(波)具有粒子性, 那么实物粒子也应具有波动性。 1924.11.29. 德布洛意把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 的博士论文提交巴黎大学。
2d sin k 12.3
U
k 1,2,3,
电子经加速电势差为U的电场加速后,
动能: 速度: 动量:
1 2
m0v
2
eU
v 2eU
m0
m0v 2m0eU
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
h h
p 2m0eU
即
U
k 12.3
2d sin
C’,2C’,3C’,……
此时电表中应出现
h
2
(n=1,2,……)
驻波:
r
2r n n h
mv
m vr n h
2
朗之万把德布洛意的文章寄给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说: “揭开了自然界巨大帷幕的一角” “瞧瞧吧,看来疯狂,可真是站得住脚呢”
经爱因斯坦的推荐,物质波理论受到了关注。
答辩会上有人问: “这种波怎样用实验耒证实呢?” 德布洛意答: “用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可以做到。”
一个能量为E,动量为 P 的实物粒子同时具有
波动性, 且: E mc2 h p mv h
h h E mc 2
p mv
hh
与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 ─ 德布罗意波长。
他还用物质波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玻尔提出的 轨道量子化条件:
?
mv r n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 德布罗意假设 L.V. de Broglie (法,1892-1986) 从自然界的对称性出发, 认为: 既然光(波)具有粒子性, 那么实物粒子也应具有波动性。 1924.11.29. 德布洛意把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 的博士论文提交巴黎大学。
2d sin k 12.3
U
k 1,2,3,
电子经加速电势差为U的电场加速后,
动能: 速度: 动量:
1 2
m0v
2
eU
v 2eU
m0
m0v 2m0eU
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
h h
p 2m0eU
即
U
k 12.3
2d sin
C’,2C’,3C’,……
此时电表中应出现
h
2
(n=1,2,……)
驻波:
r
2r n n h
mv
m vr n h
2
朗之万把德布洛意的文章寄给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说: “揭开了自然界巨大帷幕的一角” “瞧瞧吧,看来疯狂,可真是站得住脚呢”
经爱因斯坦的推荐,物质波理论受到了关注。
答辩会上有人问: “这种波怎样用实验耒证实呢?” 德布洛意答: “用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可以做到。”
一个能量为E,动量为 P 的实物粒子同时具有
波动性, 且: E mc2 h p mv h
h h E mc 2
p mv
hh
与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 ─ 德布罗意波长。
他还用物质波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玻尔提出的 轨道量子化条件:
?
mv r n
16-5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 .
统计解释:在某处德布罗意波的强度是与粒子在 该处邻近出现的概率成正比的 .
概率概念的哲学意义:在已知给定条件下,不可 能精确地预知结果,只能预言某些可能的结果的概率 .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16 – 5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玻恩假定——德布罗意波是一种概率波
戴维孙——革末实验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16 – 5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按 X 射线衍射方程: d sin 已知镍晶面上原子间距为: 2.151010 m d 电子的波长为:
d sin 2.15 1010 sin 50
1.65 1010 m
1
(1) 定态假设
(2) 频率假设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16 – 5 德布罗意波 (3) 量子化条件 轨道角动量 轨道半径量子化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能量量子化
3.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德布罗意公式
2 h h E mc p m h h
德布罗意波的解释: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它描述
例2 从德布罗意波导出氢原子波尔理论中角动量 量子化条件. 解 两端固定的弦,若 其长度等于波长则可形成稳 定的驻波. 将弦弯曲成圆时
2π r 2π r n n 1,2,3,4,
h 电子绕核运动德布罗意波长 mv
2π rmv nh
h 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L mvr n 2π
按德布罗意假:
d
电子的波长为: h 6.63 1034 1.67 1010 (m) 2me EK 2 9.11031 54 1.6 1019
德布罗意波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里德伯常量的近代测量值:
RH 1.0973731534107 m1 里德伯表达式 :
~
RH
1 m2
1 n2
T (m) T (n)
(n > m)
光谱项:
T (n)
R n2
结论:谱线的波数可以表示为两个光谱项之差。
Chapter 15. 量子物理 §15. 5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h h , m0c2
p mov
h
试估算:对一般低速粒子而言, ,
Chapter 15. 量子物理 §15. 5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例 估算动能为200eV的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波长。
分析:Ek mc 2 m0c2 m0c2( 1)
1 Ek m0c2
波动性
光
粒子性
粒子性
实物 粒子
波动性
( 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 -1987, 法国物理学 家。因提出的物质波假设,开创了量子物理,为人类研究微观领域 内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指明了方向,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Chapter 15. 量子物理 §15. 5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
1
1.097
107
1 12
1 32
0.975 107
1 1.025107 m
1
2
1.097
107
1 12
1 22
0.975 107
2 1.216107 m
RH 1.0973731534107 m1 里德伯表达式 :
~
RH
1 m2
1 n2
T (m) T (n)
(n > m)
光谱项:
T (n)
R n2
结论:谱线的波数可以表示为两个光谱项之差。
Chapter 15. 量子物理 §15. 5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h h , m0c2
p mov
h
试估算:对一般低速粒子而言, ,
Chapter 15. 量子物理 §15. 5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例 估算动能为200eV的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波长。
分析:Ek mc 2 m0c2 m0c2( 1)
1 Ek m0c2
波动性
光
粒子性
粒子性
实物 粒子
波动性
( 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 -1987, 法国物理学 家。因提出的物质波假设,开创了量子物理,为人类研究微观领域 内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指明了方向,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Chapter 15. 量子物理 §15. 5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
1
1.097
107
1 12
1 32
0.975 107
1 1.025107 m
1
2
1.097
107
1 12
1 22
0.975 107
2 1.216107 m
大学物理-德布罗意波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基础
授课人:沈黄晋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引起的思考
德布罗意与物质波
1923年他发表了三篇物质波的小 论文。1924年他在博士论文《量子 论的研究》中正式提出一切物质都具 有波粒二象性的论述。并建议用电子 在晶体上做衍射实验来验证。他的论 述被爱因斯坦赞誉为
h
v
p m0v 1 v2 c2
三、自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h
h
p m0v 1 v2 c2
E 2 p2c2 m02c4 Ek m0c2 2
p
2m0 Ek
1
Ek 2m0c2
h
p
h
2m0 Ek
1
Ek 2m0c2
v c
Ek max
1 2
m0vm2 ax
h
h 0
pmax 2m0Ek max 2m0h 0
ph
min
h pmax
h
2m0h 0
四 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
电子双缝干涉图样 杨氏双缝干涉图
四 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
U 54V
G
2
d
2
h h 0.167nm
p 2m0eU
2d sin k
d Dcos
90 2
D 0.215nm
k 1 Dsin 0.165nm
形成驻波,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
这样的轨道就是定态轨道。
由德布罗意公式可得 mv h nh 2πr
授课人:沈黄晋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引起的思考
德布罗意与物质波
1923年他发表了三篇物质波的小 论文。1924年他在博士论文《量子 论的研究》中正式提出一切物质都具 有波粒二象性的论述。并建议用电子 在晶体上做衍射实验来验证。他的论 述被爱因斯坦赞誉为
h
v
p m0v 1 v2 c2
三、自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h
h
p m0v 1 v2 c2
E 2 p2c2 m02c4 Ek m0c2 2
p
2m0 Ek
1
Ek 2m0c2
h
p
h
2m0 Ek
1
Ek 2m0c2
v c
Ek max
1 2
m0vm2 ax
h
h 0
pmax 2m0Ek max 2m0h 0
ph
min
h pmax
h
2m0h 0
四 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
电子双缝干涉图样 杨氏双缝干涉图
四 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
U 54V
G
2
d
2
h h 0.167nm
p 2m0eU
2d sin k
d Dcos
90 2
D 0.215nm
k 1 Dsin 0.165nm
形成驻波,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
这样的轨道就是定态轨道。
由德布罗意公式可得 mv h nh 2πr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v 0.01 300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例2 从德布罗意波导出氢原子波尔理论中角动量
量子化条件.
解 两端固定的弦,若
其长度等于波长则可形成稳 定的驻波.
将弦弯曲成圆时
2π r
2π r n n 1,2,3,4,
电子绕核运动德布罗意波长 h
2π rmv nh mv
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L mvr n h 2π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二 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
—— G . P . 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 ( 1927年 )
电子束透过多晶铝箔的衍射
D
P
K
电子双缝衍射图
U
M
注意
不仅是电子,而且其他实物粒子,如
质子、中子、氦原子等都已证实具有波动 性,波动性是所有微观粒子的固有属性.
1926 年玻恩提出 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 .
➢ 统计解释:在某处德布罗意波的强度是与粒子在 该处邻近出现的概率成正比的 . ➢ 概率概念的哲学意义:在已知给定条件下,不可 能精确地预知结果,只能预言某些可能的结果的概率 .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16-6 不确定关系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
解
v c,
Ek
1 2
m0v2
p m0 v
v
2Ek 8.4106 m s1 m0
h 8.67 102 nm
m0v
此波长的数量级与 X 射线波长的数量级相当.
例 计算质量 m 0.01kg , 速率 v 300m s
的子弹的德布罗意波长 .
h 6.63 1034 2.2110 34m 无法观察
范围为动量的 0.01% (这也是足够精确的了) , 则该 电子的位置不确定范围有多大?
解 电子的动量
p mv 9.11031 200kg m s1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量子物理(3)
16-5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16-6 不确定关系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复习
• 康普顿效应 •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 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 •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 弗兰克-赫兹实验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X 射 线 衍 射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中 子 衍 射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用电子衍射说明不确定关系
电子经过缝时的位置
不确定 x b .
x
一级最小衍射角
sin b
电子经过缝后 x 方向
动量不确定
px p sin
p
b
h
p
px
h b
b ph
y
o
ph
电子的单缝衍射实验
xpx h 考虑衍射次级有 xpx h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海森伯于 1927 年提出不确定原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3)对宏观粒子,因 h 很小,所以 xpx 0
可视为位置和动量能同时准确测量 .
例 1 一颗质量为10 g 的子弹,具有 200m s1 的
速率 . 若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动量的 0.01% (这在
宏观范围是十分精确的 ) , 则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量 范围为多大?
电子显微镜下的 海棉针状体
横向分辨率:0.1nm, 纵向分辨率:0.001nm.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四 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经典粒子 不被分割的整体,有确定位置和运动 轨道 ;经典的波 某种实际的物理量的空间分布作周 期性的变化,波具有相干叠加性 . 二象性 要求将 波和粒子两种对立的属性统一到同一物体上 .
E h
p h德布罗意公式hFra bibliotekhp mv
E mc2
hh
注意
1)若 v c 则 m m0
若 v c 则 m m0
2)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的 程度,因此宏观物体仅表现出粒子性 .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例 在一束电子中,电子的动能为 200eV ,求此
X射线经晶体的衍射图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电子射线经晶体的衍射图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三 应用举例
1932年德国人鲁斯卡成功 研制了电子显微镜 . (电子束 是有磁透镜聚焦后照射在样品 表面形成衍射图像)
目前分辨率:0.2nm
1981年德国人宾尼希和瑞 士人罗雷尔制成了扫瞄隧道显 微镜. 用于纳米材料、生命科 学和微电子学的研究.
“整个世纪以来,在辐射理论上,比起波动的研究 方法来,是过于忽略了粒子的研究方法; 在实物理 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 ? 是不是我们关于 ‘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 ,而过分地忽略了波的图 象呢?”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 年 ) 德布罗意假设: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
• 实验装置 • 实验结果 • 解释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Louis Victor de Broglie 1892 – 1987 )
思想方法 自然界在许多方面都 是明显地对称的,他采用类比的方法 提出物质波的假设 .
解 子弹的动量
p mv 2kg m s1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
p 0.01% p 2104 kg m s1
位置的不确定量范围
x
h p
6.63 10 34 2 104
m
3.31030 m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例2 一电子具有 200m s-1的速率, 动量的不确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对于微观粒子不能同时用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
动量来描述 . 不确定关系
xpx h
ypy h
物理意义
zpz h
1) 微观粒子同一方向上的坐标与动量不可同 时准确测量,它们的精度存在一个终极的不可逾越的 限制 .
2) 不确定的根源是“波粒二象性”这是自然 界的根本属性 .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例2 从德布罗意波导出氢原子波尔理论中角动量
量子化条件.
解 两端固定的弦,若
其长度等于波长则可形成稳 定的驻波.
将弦弯曲成圆时
2π r
2π r n n 1,2,3,4,
电子绕核运动德布罗意波长 h
2π rmv nh mv
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L mvr n h 2π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二 德布罗意波的实验证明
—— G . P . 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 ( 1927年 )
电子束透过多晶铝箔的衍射
D
P
K
电子双缝衍射图
U
M
注意
不仅是电子,而且其他实物粒子,如
质子、中子、氦原子等都已证实具有波动 性,波动性是所有微观粒子的固有属性.
1926 年玻恩提出 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 .
➢ 统计解释:在某处德布罗意波的强度是与粒子在 该处邻近出现的概率成正比的 . ➢ 概率概念的哲学意义:在已知给定条件下,不可 能精确地预知结果,只能预言某些可能的结果的概率 .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16-6 不确定关系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
解
v c,
Ek
1 2
m0v2
p m0 v
v
2Ek 8.4106 m s1 m0
h 8.67 102 nm
m0v
此波长的数量级与 X 射线波长的数量级相当.
例 计算质量 m 0.01kg , 速率 v 300m s
的子弹的德布罗意波长 .
h 6.63 1034 2.2110 34m 无法观察
范围为动量的 0.01% (这也是足够精确的了) , 则该 电子的位置不确定范围有多大?
解 电子的动量
p mv 9.11031 200kg m s1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量子物理(3)
16-5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16-6 不确定关系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复习
• 康普顿效应 •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 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 •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 弗兰克-赫兹实验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X 射 线 衍 射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中 子 衍 射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用电子衍射说明不确定关系
电子经过缝时的位置
不确定 x b .
x
一级最小衍射角
sin b
电子经过缝后 x 方向
动量不确定
px p sin
p
b
h
p
px
h b
b ph
y
o
ph
电子的单缝衍射实验
xpx h 考虑衍射次级有 xpx h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海森伯于 1927 年提出不确定原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3)对宏观粒子,因 h 很小,所以 xpx 0
可视为位置和动量能同时准确测量 .
例 1 一颗质量为10 g 的子弹,具有 200m s1 的
速率 . 若其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为动量的 0.01% (这在
宏观范围是十分精确的 ) , 则该子弹位置的不确定量 范围为多大?
电子显微镜下的 海棉针状体
横向分辨率:0.1nm, 纵向分辨率:0.001nm.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四 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经典粒子 不被分割的整体,有确定位置和运动 轨道 ;经典的波 某种实际的物理量的空间分布作周 期性的变化,波具有相干叠加性 . 二象性 要求将 波和粒子两种对立的属性统一到同一物体上 .
E h
p h德布罗意公式hFra bibliotekhp mv
E mc2
hh
注意
1)若 v c 则 m m0
若 v c 则 m m0
2)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的 程度,因此宏观物体仅表现出粒子性 .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例 在一束电子中,电子的动能为 200eV ,求此
X射线经晶体的衍射图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电子射线经晶体的衍射图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三 应用举例
1932年德国人鲁斯卡成功 研制了电子显微镜 . (电子束 是有磁透镜聚焦后照射在样品 表面形成衍射图像)
目前分辨率:0.2nm
1981年德国人宾尼希和瑞 士人罗雷尔制成了扫瞄隧道显 微镜. 用于纳米材料、生命科 学和微电子学的研究.
“整个世纪以来,在辐射理论上,比起波动的研究 方法来,是过于忽略了粒子的研究方法; 在实物理 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 ? 是不是我们关于 ‘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 ,而过分地忽略了波的图 象呢?”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 年 ) 德布罗意假设: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
• 实验装置 • 实验结果 • 解释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Louis Victor de Broglie 1892 – 1987 )
思想方法 自然界在许多方面都 是明显地对称的,他采用类比的方法 提出物质波的假设 .
解 子弹的动量
p mv 2kg m s1
动量的不确定范围
p 0.01% p 2104 kg m s1
位置的不确定量范围
x
h p
6.63 10 34 2 104
m
3.31030 m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例2 一电子具有 200m s-1的速率, 动量的不确
物理学教程 (第二版)
对于微观粒子不能同时用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
动量来描述 . 不确定关系
xpx h
ypy h
物理意义
zpz h
1) 微观粒子同一方向上的坐标与动量不可同 时准确测量,它们的精度存在一个终极的不可逾越的 限制 .
2) 不确定的根源是“波粒二象性”这是自然 界的根本属性 .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