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2篇(精华)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2篇(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15db3f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6.png)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2篇(精华)名人痴迷读书的故事推荐度: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读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2篇(精华)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篇1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此时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
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就是吃书。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篇2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因为怕自我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我昏昏欲睡,头垂到必须的时候头发就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我打瞌睡犯困。
苏秦锥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就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于就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我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我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篇31、王充博览群书王充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从小就喜欢读书。
可是他家里非常穷,根本没钱买书,王充便把街市上的书坊当成自己的书房,每天在那里孜孜不倦地读书。
不管炎夏,还是寒冬,王充每天都早早来到书坊,拿起自己要看的书就读起来。
一翻开书,他就似乎什么都忘记了,一会儿点头微笑,一会儿双眉紧蹙。
他读完这家书坊里的书后,又跑到另一家书坊去读。
几年下来,他几乎读遍了街市上所有书坊里的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后来,王充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论衡》。
2、顾炎武勤于攻读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名儒。
顾炎武从小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非常认真。
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他都用马或骡子驮着沉甸甸的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名人读书故事简短【五篇】
![名人读书故事简短【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eda2a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0.png)
【导语】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的摇篮。
下⾯是分享的名⼈读书故事简短【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名⼈读书故事简短 诚实好学的宋濂 明朝知名的学者宋濂少年时特别喜欢读书。
但那时由于家⾥穷,买不起书,所以每⼀次都是从别⼈家⾥借书来读。
⽽每次借书,他都按时还书,从不违约,因此,⼈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有⼀次,他从别⼈那⾥借来了⼀本好书,越读越爱读,便决定把书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便连夜抄书。
当时正是寒冬腊⽉,滴⽔成冰。
夜深了,母亲见他仍伏案抄书,便⼼疼地劝道:“孩⼦,都深更半夜了,天⼜这么冷,天亮再抄吧。
别⼈⼜不是急等这本书看。
” 宋濂说:“不管别⼈等不等书看,到期限就要还,我不能说话不算数。
如果我失信于⼈,就是对别⼈的不尊重,那么,我⼜怎么能得到别⼈的尊重呢?” ⼜有⼀次,宋濂要去远⽅向⼀位学者请教,并约好了见⾯⽇期。
谁知出发那天下起了鹅⽑⼤雪,漫⼭遍野⼀⽚⽩⾊,西北风还猛烈地刮个不停。
当宋濂挑起⾏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拉住他问:“⼉啊!你这是要去哪⾥啊?” 宋濂回答说:“我去向⽼师求学啊,这不是早就约好的吗?” “可是这的天⽓怎么能出远门呀?再说,⽼师那⾥也早已⼤雪封⼭了。
你这样⼀件旧棉袄,根本抵挡不住深⼭的严寒啊!”母亲⼼疼地劝宋濂。
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错过跟⽼师约定的⽇期,这就是失约了;失约就是对⽼师不尊重啊!风雪再⼤,我都得上路。
”说完,宋濂就冒着风雪上路了。
当宋濂赶到⽼师家⾥时,⽼师不住地称赞道:“年轻⼈,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后来,诚信求学的宋濂终于成为⼀代学者。
2.名⼈读书故事简短 王冕放⽜听讲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诸暨⼈。
他⼩的时候,家⾥很穷,⽗亲让他去给财主家放⽜,赚⼏⽂钱来补助家庭⽣活。
王冕幼年好学。
他每次牧⽜从乡学门前经过,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便停下来了,把⽜拴在树上,在门外聚精会神地听个不⽌。
有⼀次,他在乡学门外听课,⼀直听到天⿊,竟把⽜给跑掉了。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2篇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f35d2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5.png)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2篇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精选篇1)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十分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务必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但就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此时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十分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1匡衡听后十分气愤,但就是他更下定决心,必须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
此时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就是远远不够的,此时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此刻大户人家门前。
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
只就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能够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精选篇2)贾逵是东汉时的著名学者,从小就聪颖过人。
他非常喜欢读书,但由于家贫而上不起学。
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对面学堂传来了老先生给学生们讲课的声音。
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了学堂旁边,想让弟弟在学堂外面偷听。
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把他抱起来,站在篱笆外听讲。
回家后,小贾逵就用借来的笔墨把学到的内容记在自己制作的木片上,反复温习。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也记在木片上,主动请教别人。
就这样,贾逵到十多岁的时候,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了。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精选篇3)邴源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
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
邴源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可是家里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说拿钱供他读书了!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够听到从里面传来的读书声。
名人读书故事15篇
![名人读书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0f70e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c.png)
名人读书故事15篇名人读书故事15篇名人读书故事1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侯宝林勤奋好学,使侯宝林的艺术程度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侯宝林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侯宝林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
适值冬日,侯宝林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最终被侯宝林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名人读书故事2 施洋搓脚夜读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
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
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
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名人读书故事3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
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名人读书故事4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
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就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就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他还提倡在“泛览”的根底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深化研究。
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考虑,注意观察与理论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假设就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就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鲁迅非常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
曾说:“无论什么事,假如陆续搜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bede8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d.png)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
古今中外的名人中,有许多都是通过刻苦读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和事例:1.匡衡“借书”:匡衡是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
由于家境贫寒,家
中没有蜡烛照明,他在自家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这被称为“凿壁偷光”的故事。
为了学习,匡衡不仅“借光”,还“借书”。
他到同乡一个大户人家去做雇工,却不要报酬,只为了有机会阅读那里的藏书。
2.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
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却将奖章卖掉,用钱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难以忍受时,他便摘下一个辣椒来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周身发暖,睡意顿消,于是捧书攻读。
3.亚里士多德的刻苦读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
和教育家。
他一生都在刻苦读书和研究,涉猎范围广泛,包括哲学、逻辑、自然科学等。
他的刻苦读书精神使他成为了古希腊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4.爱迪生以书为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
被誉为“发明大王”。
这与他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他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和查资料,困极了,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
5.牛角挂书李密: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
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看见后与他交谈,觉得非常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
”。
关于名人读书的小故事简短10篇
![关于名人读书的小故事简短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15fed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4.png)
关于名人读书的小故事简短10篇关于名人读书的小故事(篇1)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
孙敬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
后来,孙敬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孙敬,就发愤自学。
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关于名人读书的小故事(篇2)一九五二年底,六十七岁高龄的董必武同志作了一项决定:重新开始学习俄语。
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董老担任着国家的重要职务,工作极为繁忙,况且年纪又大,记忆力也差了,学习外语该有多困难啊!董老想了个巧妙的办法,他将俄文生词,每五个写在一张卡片上,并风趣地称作一个小队,每十个词称作一个中队,每二十个词称作一个大队。
又把两个大队称作一个联队。
生词写在卡片正面,中文解释写在背面。
随后,象掌握自己的部下那样,先认第一小队,再认第二小队,接着将两个小队合起来认,作为中队检阅多记熟了之后,再认第三、四小队,然后将三、四小队合并作中队检阅,以后再将两个中队合并作大队检阅。
用这种“检阅”法记单词,效果很好。
由于年老记忆力差,一个生词往往花了好大的气力才记住,可是过一会儿又忘了,董老就反复地认、记、背。
有时因为咳嗽得很厉害,医生让他躺在床上休息,可他仍然坚持给生字标重点,即使在病床上也不间断学习。
董老说:“我决不灰心,就是这样搞,记生字,每天总有可能增加儿个。
”十几年后,董老保存下来的外语卡片,上面抄录了一万零五百多个单词,甚至连剧目单、会议签到卡上面也写下了外语单词。
功夫不负有心人。
由于董老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达到了能阅读一般俄文*的水平。
仅俄文版《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一书,董老就读了四遍,抄录了四套生字卡片,共一百零五张,记录单词二干九百二十八个。
名人读书的故事15篇
![名人读书的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7b24c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3.png)
名人读书的故事15篇这时,一位老者从这里经过,听到柳公权的话,就走过来看看他写的字,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软塌塌的,没筋没骨的,还值得在人前夸耀吗?据我所知,有人用脚写的都比这好哦。
”柳公权一听,小脸涨得通红:“不行能,不会有人比我写得更好了,更何况是用脚!”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信,你就到华京城去看看吧。
”其次天,柳公权一大早就动身,单独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观察一棵大槐树下围了很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儿背靠槐树,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笑,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字,笔下的字龙飞凤舞,每一笔都是那么刚劲有力,博得围观的人陈陈喝彩。
自己的字和这位老人用脚写的字比起来果真是不值一提,柳公权心中深感惭愧。
他立刻走到老人面前,“扑通”一声跪下,说:“我情愿拜您为师,请您告知我写字的秘诀。
”老人慌张放下脚中的笔,对柳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请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下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今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最终成为有名的书法家。
匡衡凿壁借光读书匡衡是西汉有名的经学家。
他从小喜爱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
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觉察邻居家灯火通明。
匡衡艳羡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考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
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假如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耀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他兴奋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
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20则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20则](https://img.taocdn.com/s3/m/5d372b8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8.png)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20则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
孔子的学说深受后世影响,他提倡教育和读书的重要性,他自己对于读书更是一直推崇不已。
据史书记载,孔子一生读书不辍,对于书籍的渴求和学习的热情堪称楷模。
2. 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戏剧家和诗人。
他的作品数量巨大,深受世人赞誉。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倾注了他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而这些洞察力正是通过他广泛的阅读和对古典文学的研究中获得的。
3. 爱因斯坦(1879年-195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具有非凡智慧的物理学家,也是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相对论理论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
爱因斯坦本人是个热爱读书的人,他经常深夜熬夜阅读各种学术论文和科学著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4. 达尔文(1809年-1882年)查尔斯·达尔文是进化生物学的奠基人,也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科学家。
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极大地推动了进化论的发展。
达尔文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靠着广泛的阅读和对动植物的观察,最终完成了他的进化理论。
5. 爱迪生(1847年-1931年)托马斯·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他是现代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共获得了1093项专利。
爱迪生非常注重知识的积累,他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学习,从各种书籍和文献中获取灵感,这些灵感最终转化为了他众多的发明创造。
6. 爱默生(1803年-1882年)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作品影响着世界文学史。
爱默生自己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人,他坚信阅读对于人的启迪和提升非常重要,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想和内涵。
7.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5篇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0b61a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2.png)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5篇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5篇有的把书比喻成雨:书是人类的雨滴,帮助人们滋润荒凉的沙漠。
有的把书比喻成医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精选篇1)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精选篇2)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边远小城,8岁那年,父亲不幸辞世,母亲用坚强和隐忍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平时给人印象总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时候却是个淘气包,常常惹妈妈生气,被妈妈打。
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要不然,连他自己都会感到奇怪。
由于太贪玩,白岩松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差。
一次,白岩松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他一生气,竟偷偷把张贴的成绩榜撕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庭环境磨砺了白岩松吃苦耐劳、敢于迎接挑战的坚强性格。
渐渐地,白岩松的成绩跟了上来。
高三那年,为了让成绩提高得更快,他把所有学过的课本都找出来装订起来,历史书一共有600多页,地理书一共有700多页,语文书一共有1000多页等等。
关于读书的名人的故事优秀9篇
![关于读书的名人的故事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b9c13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3.png)
关于读书的名人的故事优秀9篇书籍对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即使你没有上过任何学校,只要你愿意去求教,它们都不拒绝。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关于读书的名人的故事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一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
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
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
其中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妇,已饿得走不动了。
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
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
”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
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
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
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二匡衡凿壁偷光汉朝时,年少时的匡衡,十分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务必干许多活,挣钱糊口。
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
但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
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十分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十分气愤,但是他更下定决心,必须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洞,邻居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
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三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
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精选16篇)
![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708c3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8.png)
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精选16篇)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精选16篇)最宝贵的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而是精神上的勤奋,勤奋靠的是毅力,是永恒。
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 1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
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
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
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
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
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
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名人励志勤奋学习的故事 2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
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
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
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
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
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
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
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
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
名人读书故事大全【四篇】
![名人读书故事大全【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b30e1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2.png)
【导语】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个途径,读⼀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名⼈读书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查看更多请点击⽆忧考书信函频道。
1.名⼈读书故事:⾼⼠其 ⾼⼠其从⼩就⽤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的,全校⽼师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
他是⼀位科学家。
它六岁那年,要上学读书了。
开学那天,⼤蒙蒙亮,⾼⼠其就穿上新⾐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去了。
⼀路上,⾼⼠其乐得象只⼩鸟⼉,⼜蹦⼜跳唱着歌。
他跑到学校门⼝⼀看,⼤门还紧紧地关着呢。
他不敢去敲门,只好站在门⼝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学校的⼤门开了。
开门的是位⽼伯伯。
⾼⼠其恭恭敬敬鞠了⼀躬,⼜叫了声“⽼伯伯早!” ⽼伯伯⼼⾥真⾼兴,笑眯眯地说:“多懂礼貌呀,孩⼦,你是⼀年级新学⽣吧!” ⾼⼠其点点头。
⽼伯伯把⾼⼠其领到⼀年级的教室⾥。
过了好⼀会⼉,⼩朋友们才⼀个个来到学校。
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站在台上讲话。
⾼⼠其⼀双乌溜溜的眼睛,专⼼地盯着校长,他听得可仔细啦。
校长讲完了话,叫⾼⼠其站到他⾝边来。
⾼⼠其不知道有什么事,⼀颗⼼象⼩⿅似的怦怦乱跳。
校长摸摸⾼⼠其的头,表扬他是⼀个守纪律、懂礼貌的好学⽣。
⾼⼠其把校长的话记在⼼⾥,每天,他上课⽤⼼听讲,放学回家就认真做功课,他跟全班的同学都要好,跟同桌的⼀个⼩朋友更要好,下课以后,两个⼈⼀起游戏,可⾼兴呢。
可是有⼀天,这个⼩朋友嘟着嘴,冲着⾼⼠其说:“你到底认识我吗?” ⾼⼠其觉得很奇怪,说:“咱俩是好朋友呀,怎么会不认识你呢?” 这个⼩朋友⽓呼呼地说:“那你刚才上课的时候,为啥不理睬我呢?” ⾼⼠其⼀听,笑了起来。
原来,刚才上课的时候,这个⼩朋友拿出纸头,折成⼀只只⼩青蛙,悄悄地玩了⼀阵⼦,玩着玩着。
觉得⼀个⼈玩没有劲,就凑到⾼⼠其的⽿朵边,轻轻地说:“我们来玩⽃青蛙吧!” ⾼⼠其坐得端端正正,正⽤⼼听⽼师讲课,这个⼩朋友的话,他根本没有听见。
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24篇)
![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2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03eb4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68.png)
名人读书的故事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24篇)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以前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之后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2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思考。
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忙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3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一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4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正因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
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5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明白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到达事事精通。
一本书的资料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
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30篇)
![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04fae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e.png)
名人读书的故事名人读书的故事(通用30篇)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人读书的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1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
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2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3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4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5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6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名人读书的故事篇7匡衡是西汉著名的大学者,他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世代流传。
匡衡从小起就热爱读书,可那时候白天要帮大人干农活,没有空余时间。
晚上很想读书,可家里穷得连点灯的油灯买不起。
匡衡的邻居是个屠夫,家里虽然也不是很富裕,可有猪油点灯,而且这个邻居每晚都要点灯杀猪。
名人读书小故事名人读书的小故事20则
![名人读书小故事名人读书的小故事20则](https://img.taocdn.com/s3/m/5732e80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b.png)
名人读书小故事名人读书的小故事20则名人读书小故事1. 哥伦布的冒险之旅在15世纪,探险家哥伦布一直梦想着找到通往东方的西航线。
然而,他苦于没有得到支持和资金。
最终,他阅读书籍,获得了关于地理和海洋导航的知识,为自己的航行做好准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能够为我们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作为一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阅读大量的科学文献,并不断探索和思考。
他的相对论理论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认识。
通过阅读,爱因斯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并开拓了全新的领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阅读可以引发创新思维,推动科学的进步。
3. 华盛顿的策略书籍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他善于运筹帷幄,军事才能出众。
据传,华盛顿经常阅读关于战略和领导力的书籍,学习他人的经验。
这些书籍为他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灵感,帮助他在独立战争中取得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可以为我们提供智慧和指导,帮助我们在困难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达尔文的自然观察查尔斯·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他通过大量的观察和阅读,对物种的进化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
他研究了动植物的形态、行为和遗传信息,最终提出了演化理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通过读书和观察,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洞察力,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5. 爱迪生打破常规作为发明家,爱迪生总是对未知充满好奇。
他经常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
这种广泛的阅读为他提供了灵感和创意,帮助他创造了许多重要的发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阅读可以激发创造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6. 爱默生的个人成长作为一位哲学家和作家,爱默生通过阅读哲学和文学作品,不断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的作品影响了许多人,并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改变自己和他人的人生观。
7. 卡耐基的人际关系阅读对于卡耐基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名人读书故事
![名人读书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12a3b3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1.png)
名人读书故事名人读书故事11: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
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2: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3: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4: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
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
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
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
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5: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
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
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6: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名人爱读书的小故事(10则)
![名人爱读书的小故事(10则)](https://img.taocdn.com/s3/m/80b74e5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c.png)
名人爱读书的小故事(10则)名人爱读书的小故事篇1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
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
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
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
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故事点评: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名人爱读书的小故事篇2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
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
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
”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
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
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
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故事点评: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
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
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
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
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名人读书小故事名人的读书故事9篇
![名人读书小故事名人的读书故事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d12df4581b6bd97e19ea3c.png)
名人读书小故事名人的读书故事9篇名人读书的故事一:闻一多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
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名人读书的故事二:华罗庚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
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
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
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名人读书的故事三:侯宝林抄书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
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名人读书的故事四:张广厚吃书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
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名人读书的故事五:高尔基救书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
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
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
名人勤奋读书故事录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
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
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
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
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
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
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
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
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
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
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
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
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
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