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子分析_以邛崃市为例

合集下载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研究——以焦作市为例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研究——以焦作市为例

各县 ( 区) 市、 耕地数量生态位熵存在扩大 、 少和波动 3种情形 , 减 表明焦作各县 ( 区) 市、 耕地数 量变化差异性较 大。
关 键 词 : 生 态位 理 论 ; 态元 ; 地 数 量 生 态位 熵 ; 空动 态 变化 ; 作 市 生 耕 时 焦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3 32 0 )6叭 1 —6 0 32 6 (0 6 0 一 20 中 图 分 类 号 :X 7 1l
特征 进行 了分析 。结果表明 :1 焦作 市耕地数量生 态位 熵逐 年减小 , 明焦作 市各年耕地数量 生态位扩 充压 缩度 均 () 表
小于 河 南省耕 地数 量 生 态位 扩 充压 缩 度 , 即焦作 市各 年 耕 地 数 量 减 少速 度 均 大 于河 南省 耕 地 数 量 减 少速 度 。 ( ) 2 焦作
域气候 的蕈要作 = 『。 = } = 『 耕地生态位 的概 念可 表述 为 : 地 生态元 在 区域 耕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0 ) 21 5 1 5 作者简 介:牛海鹏 (9 4 )男 , 17 , 河南 南阳市人 , 讲师 , 硕 主
要从事土地生 态和 土地经 济方 而的教学 和科研 工作 , E ma ) i ( i n— 1 u a eg h u eu c。 h i n @ p .d .n p
— —
以 焦 作 市 为 例
牛 海鹏
( 南理工大学测绘 与 国土信息 工程学 院 , 河 河南 焦 作 44 0 ) 5 00
摘要 :生态位理论是 生态学重要 的基 础理 论之 一。 以生 态位理论 为基 础 , 出 了耕地 生态元和耕 地生态位的概 提 念, 并对耕地 生态位 的特征及其 演替规律作 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 , 建 了用以量度 区域耕 地数量相 对 变化 的数 构 学模 型—— 耕地数量 生态位熵数 学模型 , 并运用该模 型对焦作 市 19 ~2 0 9 8 0 4年期 间耕 地数量 的相 对 变化时空动 态

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第35卷 第12期2021年12月Vol.35 No.12Dec.,2021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1 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对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照耕地利用转型的定义[1-4],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是区域耕地绿色利用形态的时序变化,强调“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5-6],追求 “绿色”和“转型”双重目标,是实现耕地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措 施[7]。

但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总体呈现出物质过度依赖化,边际化、粗放化和集约化日益分化等特征[8],面临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9-12],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农业面源污染等“农村病”突出[5],与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目标背道而驰。

那么,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概念内涵具体是什么?当前我国耕地利用是否实现了绿色转型?阻碍其绿色转型的因素是什么?尽管学术界围绕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从转型形态[13-17]、转型特征[18-19]、动力机 制[20-24],以及转型对粮食安全[25-30]、生态环境[15,31]、社会保障[8,12]、经济发展[32-34]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研究,但尚未给出清晰的答案。

现有研究多强调耕地利用的空间转型和功能转型,对利用模式转型的研究并不充分,且鲜有学者结合耕地绿色利用展开研究;此外,现有研究尚未明确提出判断耕地利用是否实现转型的标准或方法,也很少考虑样本的时空异质性问题。

对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发展态势和影响机制缺乏准确认知,导致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推进缺乏理论支撑和政策着力点。

因此,本文面向“绿色发展”“乡doi: 10.11994/zgtdkx.20211115.141330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湖北省为例柯善淦1,崔海莹1,卢新海1,2,侯 娇1,武月琦1(1.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研究目的:以湖北省为例,摸清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发展态势,揭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其成因,为耕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景观指数的耕地细碎化研究——以四川盆地5个典型村为例

基于景观指数的耕地细碎化研究——以四川盆地5个典型村为例

基于景观指数的耕地细碎化研究——以四川盆地5个典型村为例唐文彬; 王佑汉; 李谦【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0)004【总页数】7页(P413-419)【关键词】自然细碎; 权属细碎; 耕地撂荒; 景观指数; 四川盆地【作者】唐文彬; 王佑汉; 李谦【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42.4; F323.21耕地细碎化是一种和规模化经营相背离的土地利用格局,是全世界众多国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1]。

耕地细碎化受自然、经济、社会、制度和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农户拥有土地块数相对较多、单个地块面积较小且存在差异、肥沃程度不一致、居民点与地块距离不相同等特点[2-5]。

耕地细碎化有两种表现形式,自然细碎化(地形结构、道路、沟、渠等导致的耕地细碎化现象)和权属细碎化(承包土地权属分割导致的耕地细碎化现象)[6-8]。

自然细碎和权属细碎双重叠加,使四川盆地的土地细碎化程度较平原区更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削弱了农民对土地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不利于土地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也是造成该地区耕地撂荒的重要原因之一[9-10]。

当前,我国许多学者对耕地细碎化做了诸多研究,主要包括耕地细碎化的测度指数计算和改进[11]、空间特征研究[12-13]以及耕地细碎化对农户收入[3,14-15]、粮食产量[16-17]、耕地利用效率[18-20]的影响研究,缺少从自然细碎和权属细碎两种形式进行实证分析,缺乏对耕地细碎化与耕地撂荒现象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

本文选择四川盆地5个典型村作为研究区域,以耕地自然细碎化、权属细碎化为切入点,通过景观指数研究5个村的耕地细碎化特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统计分析,探寻其内在机理,可以为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撑,进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耕地管理条件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区——以湘乡市为例

耕地管理条件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区——以湘乡市为例

72--农业经济与管理 引用格式: 周雅茜. 耕地管理条件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区:以湘乡市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2024(1):72-78. DOI:10.16498/ki.hnnykx.2024.001.014耕地是人类生存的命脉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1],具有位置不可移动性、可持续利用性和稀缺性等特征[2]。

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比显示,2009—2019年间,我国耕地净减少7 533 333 hm 2,现有127 866 670 hm 2,中低等地占所有耕地面积的70%,优等地仅占30%[3]。

我国明确提出要施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保护形势仍然不容乐观[4]。

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多项耕地保护措施,各地推动建立“田长制”,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5],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这也为村域的耕地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2021—2022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减少势头。

为完善耕地保护措施,根据耕地属性和空间条件进行管理条件评价和分区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前我国对耕地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耕地保护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方面,例如朱振华等[6]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耕地数量减少的原因,得出了主要的驱动因素;黄凯等[7]扩展了耕地分析的方法,应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影响该区域耕地数量减少的因素;漆信贤等[8]通过统 耕地管理条件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区——以湘乡市为例 周雅茜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摘要: 以湘乡市2022年耕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HP 层次分析法构建耕地管理条件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价了湘乡市村域的耕地管理条件,并运用GIS 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空间特征分析与分区。

结果表明:湘乡市耕地管理条件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并且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特征,耕地管理条件较好的村庄主要分布在市域中北部和中南部地区,耕地管理条件较差的村庄主要分布在市域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耕地资源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耕地资源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c mb n t n o a i ia t o s i r c mme d b e o i ai fs t t l me d s e o o t sc h n a l. Ke r s c l v t d ln e o r e d n mi h g ; rvn re ; i o h n i y wo d : u t ae d r s u c ; y a c c a e d i gf c s L a c e g C t i a n i o y
余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 , 降维并消除各指标 间的相关性 , 利用各组 变量的主成分得分 来表征各组 变量的原始信 息, 回归分析的可 使得
信度 大大提 高。 关键词 : 耕地资源 ; 态变化 ; 动 驱动力 ; 聊城 市
Re e r h o h r c e it n rvn o c so ec l v td l n e o r ec a g s a c n c a a trsi a d d ii g f r e ft u t a e a d r s u c h n e c h i
文献标识码: A
耕地资源 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一 以 聊城市为 例
聂 芹 t 张青霞z 黄凤莲 s , ,
(. 1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山东 聊城 225 ;2聊城大学实验管理 中心;3聊城市外国语 学校 ) 509 . .
摘 要: 究 目的 : 研 合理利 用聊城市耕地 , 制耕地资源快速减 少, 控 揭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机制 。研 究方 法: 文献资料法 , 耕地变化强度 指数 , 耕地 变化空间分异指数 , 关分析、 相 主成分分析和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的结合 , 多元回归模 型。研 究结果 : 1 来聊城市耕地 以 近 O年 减少为特征发生 了很大变化 , 耕地年均减少率为 0 5 且 自2 0 年起 减少的速度大大加 快 ; . %, 5 01 空间上 变化最剧烈的区域正是社会经济 较发达的临清市和东昌府 区; 交通运输的发展 、 口的增长及农业产量的提 高是影响耕地数量 变化的主要驱动 因子。 究结论 : 人 研 聊城市 耕地面积的 变化是社会经济 因素共 同影响的结果; 几种统计方法的结合使 用值得借鉴和推 广 , 相关分析剔除相 关性 不大的变量 , 将剩

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

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

成都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提高, 但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今后耕地资源开发管理 的重点仍是加强不同形式的秸秆还田推广力度, 进一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还应加强农 田基本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另 外,应当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合理补充钾肥, 积极推进精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并大力 发展高新农业与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废弃物资 源化利用,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谢谢观赏
(三)结论与讨论 运用相关系数法、模糊数学法、随机过 程理论等方法技术,开展了成都平原土 壤肥力质量评价,主要评价结果如下。
土壤肥力状况总体水平较高,个别指标呈退化趋 势 与1982年相比,成都平原土壤有机质、大多数养 分含量上升,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上升,由0.37升 至0.44。单因素评价结果显示,成都平原整体土 壤质量状况良好,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及相关土壤 养分等级整体趋向良好,CEC也有明显的上升, 容重、微团聚度等物理性质略有下降,土壤PH下 降明显。
成都平原土壤质量评价
成都平原区域概况
成都平原位于川西盆地西部,又称 盆西平原,介于龙泉山,龙门山和邛 崃山之间,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 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成都平原农业历史悠久,土地开发程度高,土地 利用率高代90%以上,土地垦殖指数达60%,自然植 被多被栽培植被取代。成都平原栽培植被主要为粮 经作物,如粮油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玉米灯,分 布范围广,面积大。农作物中稻谷播种面积最大, 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30%左右。其次为小麦,为15% 左右。最近几年,油菜籽,药材类,蔬菜等的播种 面积及其比例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土壤肥力评价就是评判和鉴定 土壤肥力的高低。随着土壤肥力概 念外延扩展,其评价指标也发展到 包括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质,土 壤生物化学性质及环境条件等在内 的综合性指标。而决定评价结果准 确性地有取样技术,指标选择和评 价方法等。

耕地资源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耕地资源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耕地资源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聊城市为例聂芹;张青霞;黄凤莲【摘要】研究目的:合理利用聊城市耕地,控制耕地资源快速减少,揭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耕地变化强度指数,耕地变化空间分异指数,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合,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近10年来聊城市耕地以减少为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耕地年均减少率为0.55%,且自2001年起减少的速度大大加快;空间上变化最剧烈的区域正是社会经济较发达的临清市和东昌府区;交通运输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及农业产量的提高是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论:聊城市耕地面积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几种统计方法的结合使用值得借鉴和推广,相关分析剔除相关性不大的变量,将剩余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并消除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利用各组变量的主成分得分来表征各组变量的原始信息,使得回归分析的可信度大大提高.【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耕地资源;动态变化;驱动力;聊城市【作者】聂芹;张青霞;黄凤莲【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59;聊城大学实验管理中心;聊城市外国语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211本文以山东省聊城市为研究区域,根据1998~2007年耕地资源变化及其相关统计数据,分析该区域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以期对该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控制耕地资源减少提供参考。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黄河下游,属于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缓,西南较高、东北略低,微度起伏,岗、坡、洼相间。

该区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8~13.4℃,年均降水量568~637mm。

全市总面积8 715 km2。

聊城市现辖东昌府区、临清市、冠县、莘县、阳谷县、东阿县、茌平县和高唐县,下辖40个乡、66个镇、28个办事处,6 516个村委会。

耕地土壤肥力因子演变的变化程度分析——以榆中县1987-2006年的变化为例

耕地土壤肥力因子演变的变化程度分析——以榆中县1987-2006年的变化为例

河南农业科学耕地土壤肥力因子演变的变化程度分析——以榆中县1987—2006年的变化为例赵凡,沈玉梅.何秀云,牛建彪。

,李胜克,张继祖(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榆中730100)摘要:对甘肃省榆中县20个乡镇的6个土壤肥力因子1987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和2006年土样检测结果进行了成对数据假设测验,以判定这6项指标的变化程度。

并简要分析了土壤养分变化的原因。

结果表明.6个指标中,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2006年与1987年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质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经过近20a的耕作,土壤全氮含量增加O.22g/kg(P<O.01),碱解氮含量增加33.24m g/kg(P<0.01),有效磷含量增加19.01m g/kg(P<0.01),pH值下降0.32(P<0.05),速效钾含量下降50.73m g/kg(P<0.01),有机质含量下降0.589/kg(P>O.05)。

关键词:土壤肥力l显著性假设测验l土壤养分l配方施肥中图分类号:S5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268(2010)12—0055一04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土壤管理水平的改变,土壤肥力状况也会发生变化,了解这个变化的程度。

直接关系到今后农业发展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深入实施。

对栽培作物获得高产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土壤肥力因素包括水、肥、气、热四大因素,其中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人们较易控制的肥力因素之一,而且是一个动态指标,随着人们耕作栽培活动而变化。

自1987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至今,榆中县种植业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农户的耕作栽培及施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对土壤养分长期以来的变化缺乏全面的分析和了解。

施肥还存在着盲目性。

鉴此,结合2006年榆中县开始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及1987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选择了各地普遍采用的土壤6项基础化验项目.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

2008—2021年成都市粮食产量波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8—2021年成都市粮食产量波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保障粮食安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川省作为粮食主产省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成都市的粮食产量自2010年以来呈波动式下降,粮食产量波动是成都市粮食生产中出现的不稳定现象。

根据成都市粮食产量的波动特征,深入分析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及科技因素等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有利于探索提高成都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肖海峰等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有化肥投入、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其他物质投入[1]。

Zhou 等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是粮食的播种面积[2]。

尹世久等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发现有效灌溉面积、农产品价格、粮食播种面积等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3]。

目前,已有学者对影响河南省、河北省、陕西省、吉林省、云南省、西北5省等粮食产量主要因素进行分析[4-9],但对四川省成都市粮食作物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

影响粮食作物产量的因素有很多,运用单一方法研究某一因素对粮食产量影响不具有说服性,因而将影响粮食产量的各因素进行量化并加以比较,找出影响粮食产量较大的因素,并提出一些有助于粮食产量增产的对策。

本文以2008—2021年四川省统计年鉴和成都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成都市粮食产量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科学指导提高成都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数据与方法1.1区域概况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位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地势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000mm 左右,全年日照时数1000~1600h 。

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年均水资源总量304亿m 3,时空分布不均衡,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自然灾害频繁[10-11]。

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分 析
总动力 x 。 和农 民人 均纯 收入 x 等 1 个 因子 作 为 1
影 响耕地 利用 变化 的社 会 经 济 驱 动 因子 , 映 甘肃 反 省 社会经 济状 况 的变化 。
第 3 期
王 哗 立 : 地 利 用 变 化 与 经 济 发 展 的关 系研 究 耕
3 1
增 加值 X 、 三产 业 增 加值 x 、 均 G X 、 市 第 。人 DP 城 化水平 x 、 。 全社 会 固定 资产 投 资 总额 X 、 业 机 械 。农
( ) 二 耕地 利用 变化 与社 会经 济 因素 之间的 相关
量模型对 江苏省人 E增 长 、 l 经济发展 和耕地 占用情 况 进行 了预测 。 本文着重探 寻甘肃耕 地利用 变化 的社
会经济 因素 , 究其作用 机制 。 研


研 究 区 概 况
二 、 据 来 源 与 研 究 方 法 数
( ) 标 选 取 一 指
甘肃 省 地 处 西 北 内 陆, 于 北 纬 3。1 位 2 3 一
( ) 少 ; 地 多 , 地少 。包 括水 田 、 田在 内的 塬 地 旱 水 菜
水 地面 积仅 占耕 地 总 面 积 的 1. 2 , 到全 国平 9 7 不
均水 平 4 . 5 的 1 2 2 5 / 。根 据 国土 资源 部 ( 0 4 公 20 ) 布的有 关数据 核 算 , 肃 省耕 地 中有 2 3以上 是坡 甘 / 地 , 中 1 。 5坡耕 地 1 7 2 其 5一2 。 3 . 7万 公 顷 ,5 以上 坡 2。 耕地 3 . 4 2 1 万公 顷 ; 地 4 6 9 旱 1 . 4万公 顷 , 占甘肃 省耕 地面 积 的 8 . 9/, 地 中山旱地 约 占 6 , 量较 8 9 旱 9 5 5 质

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专业导师信息

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专业导师信息

姓名:刘润秋简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中国注册房地产经纪人,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

学术和社会兼职: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成都市温江区、锦江区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休闲文化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营销策划。

代表性研究成果:《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农村住房产权改革》,《经济体制改革》(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论房价决定地价——兼论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6期;《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共住房制度》,《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CAJCED统计源期刊),2006年第2期,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11期全文转载);《农村房屋产权流转的瓶颈及其政策建议》,《农村经济》(核心期刊),2006年第3期;《农地抛荒的深层次原因探析》,《农村经济》(核心期刊),2006年第1期,2005第八届两岸中华文化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供应量:价格与市场行为——论公共住房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天府新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6年第4期;《农地房屋产权流转问题初探》,《农村经济》(增刊),2006年4月;《浅议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经济》(增刊),2006年4月;《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存问题及破解方案》,《农村经济》(核心期刊),2005年第5期;《住宅消费与公平价格》,《价格月刊》(核心期刊)1999年第5期;主编论文集《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农村经济》(增刊),2006年4月;参与编写《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成都市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分析》,中国建设信息,1997年第30期;《近期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及开发企业的对策》,《蜀都房地产》1996年第8期;《成都房地产市场半年分析》,《蜀都房地产》1997年第7期;《北川县禹穴沟观光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省自然天堂茶业有限公司荞麦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成都市产业政策实施绩效评估1999-2003》《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报告》(被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办公室采纳)。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因子比较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和涟水县为例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因子比较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和涟水县为例
Z HOU Je I Yo i,LU u—za ho
( oeeo u l aae et N nigA r ut a U i rt, aj g209 ,C ia Cl g f bi M ngm n, aj gi l rl n esy N n n 10 5 h ) l P c n c u v i i n
江西农业学 报
2 1 ,3 9 :3 0 12 ( ) 14—16 3
AcaAgiutreJa g i t r l a in x c u
发 达地 区与欠发 达地 区耕 地 变化 及 其驱 动 因子 比较研 究
— —
以江苏省 江 阴市和涟水 县为例
周 洁, 刘友兆
(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9 ) 10 5


要 : 用江阴、 利 涟水 20 20 00 ̄ 09年的土地利 用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 , 从耕地数量变化入手 , 比较分析 了两县 市耕
地动 态变化的规律 , 并运用灰 色关联度法定量研 究了两者耕地数量 变化的驱 动机 制, 比较 了发达地 区与 欠发达地 区耕地 变化
驱动 因子的异 同, 以期 为因地制宜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 学依据。
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苏南江阴市 和苏北涟水县为例, 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耕地变化情况进行
20 0 9,t ed n mi h gn w o e c l v t d l d a e s c mp aiey a ay e h y a c c a i g l ft u t ae a ra wa o a t l lz d,t e d v n c a im f h ut ae a d n a h i n r v n h r i g me h s o e c l v td l i n t i n

成都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_以成都市

成都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_以成都市

成都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_以成都市【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全球变化问题成为各国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也成为全球变化重点之一,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分析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可以探测各类土地利用转移情况,深层次了解土地变化的机制问题。

成都平原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对于中国西南经济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

但是目前国内对于成都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不多,通过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及驱动力的探讨,对于促进成都平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的合理配置与布局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论文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野外验证提取2000a、2007a、2008a、2015a 成都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应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模型以及土地利用转移模型,研究成都平原地区(共32个区县)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与空间转移;应用FRAGSTATS软件,选择景观面积、密度、多样性、聚散性4个方面、11个景观格局因子分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成都平原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近15a来,成都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显著,区域差异明显。

主要表现在:各类地物面积变化中,建设用地的面积从2000a的9.924×10~4hm~2,增加到2015a的32.125×10~4hm~2,增幅达223.71%,其中在2008—2015时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达11.72×10~4hm~2;耕地占比持续下降,从2000a的58.88%降低到2015a的44.27%,总减少了14.61个百分点;林地占比先增长后降低,水体、草地在15a中,面积变化和面积占比基本不变,其中未利用地在2008a新增面积达2.437×10~4hm~2。

各区县中,面积变化较大的包括江油、绵阳和乐山等地,其中林地、耕地变化最大的是乐山,建设用地变化最大的是郫县。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绵阳市为例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绵阳市为例

1 区域 概 况 与研 究方 法
11 区域概 况 .
研究 区 ( 包括 绵阳市市区及其周边县 )位于 四』 盆地 1 l
西 北 部 , 介 于 东经 1 3 5 至 15 4 ,北 纬 3 。 4 0 。4 0。 3 0 2 至 3 。O 之间 ,属 中亚热 带湿 润季风气候 带,年均气温 3 2
土地利用变化包括 土地资源 自然属性和人类 利用方式
的变化。绵阳市作为四川省第二大城市 ,改革 开放 以来 ,依 靠 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 以及 国家三线建设的特殊地位 ,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 ,因此 ,土地利用变化现象表现十分明显 ,但 目前缺乏 比较深入的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是土地利 用变化研究 的重要方面 ,本文 以绵阳市为例,对土地利用变 化 的驱 动机 制研 究作 一 尝试 。
维普资讯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一 一
理 论 搽 讨
以绵阳市为例
马 红 萍, 邓 良基, 李 何 超z , ,
( . 川农 业 大学 经 济 管理 学院 , 雅安 ,6 0 : 1四 5 1 2 4
2 四 川省 国 土勘 测规 划研 究院 ,成都 ,61 1) . 3 0
[分 5 ]
基金项 目:绵 阳市 土地 利用 更新调 查项 目资助。 作者简介 :马红萍 ( 9 1 1 8 一),女 ,四川省都 江堰市人 , 在读硕士研 究生 ,主要研 究方向为土地信 息管理与土地利
用管理。
化 情
维普资讯
论探讨0 ■
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该 区土地利用的主要
因素。 122 研 究方 法 ..
1. ~ 1. ℃,年 均 降水量8 58 1 1. f。全市 呈北 4 7 73 2. ~ 47 0【l Ⅱ I 东一南西 向宽条状 ,总面积22 9 k2 0 4 n,地势北高南低 ,地 形 由西北 向东南倾斜,辖2 区、6 县、1 市。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耕地破碎化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耕地破碎化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收稿日期:2022-04-27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A1515030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1307);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01010289)作者简介:陈俊韬(1998-),男,广东湛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空间分析,(电话)157****7423(电子信箱)*****************;通信作者,林锦耀(1989-),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电子信箱)****************.cn 。

陈俊韬,林锦耀.基于地理探测器的耕地破碎化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5):14-21.当前,中共中央一直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1,2]。

完成任务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中的基础资源[3]。

然而,耕地资源普遍存在破碎化的问题,实现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需要探明耕地破碎化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将耕地破碎化定义为一定地域内存在不相邻的[4-6],土地利用低基于地理探测器的耕地破碎化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为例陈俊韬,林锦耀(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州510006)摘要:以广州市作为研究区,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综合指数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耕地破碎化程度评价体系,计算出区域内各街道/镇单位的耕地破碎化程度综合指数,选取10个可量化的自然条件及人类社会活动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10个因子对耕地破碎化的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10个因子均为广州市耕地破碎化的影响因子,其单个因子对耕地破碎化影响由强到弱为市区行政中心距离因子、气温因子、GDP 因子、坡度因子和海拔因子、降水量因子、建设用地距离因子、道路距离因子、水体距离因子、人口密度因子;10种因子中任意2种因子的交互作用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降低广州市耕地破碎化程度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区域耕地面积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常德市为例

区域耕地面积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常德市为例
e o o ,t e a a c me to ce c n e hn lgy h nc e s fpo ulto .I he e ,i rs o s o di e e t c n my h dv n e n fs in e a d t c o o ,te i r a e o p a in n t nd n e p n e t f r n f
H n gi l r nvrt hn sa40 2 P 3 C lg eore n n i n n l c re H n u c A r ut a U i sr C agh 1 18,R m e ul ei . oeeo suc dE v omet iw , u l fR a r aS e
摘 要: 针对常德市 19~05 9620 年耕地数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 试图揭示常德市快 速城市化进程 中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 。
研究结果表明 : 根据 建立的驱动因子指标体系, 采用 主成分分析法 , 发现影响常德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人 口增 长 、 社会发 展、 农业科技进步因素 。通过构建 多元线性 同归模型 , 进而提 出常德 市加强耕地保护的具体对策措施。
d i ig fr e . p cf o n e me s rswe eb o g t mh r n c s s e i c c u tr a u e r r u h v o i i f .
Ke y wor :c a g f ut ae a d d M n oc ; to f r cp l o o e t C a g ect ds h n eo lv tdln : r gfre meh do i ia mp n n; h n d i c i pn c y
湖南 农 业科 学
20 .6 :3 ~ 3 ,5 0 8 ( ) 13 15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张掖市为例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张掖市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 unl f n u A r c.09 3 (】 17 —17 J ra o A hi g .Si 0 ,7 3 :2 1 24 o i 2
责任 编辑李菲菲责来自校对傅 真治 基 于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的 区 域 耕 地 变 化 驱 动 力 分 析 —— 以张掖 市为例
nl rs t h we ttec t ae a de a ̄ i h n y t a nle cd b c n my.o  ̄ain.giutr lmo e i t n a do e o iig e eu sso d t u i t ln h r nZ a ge Ci w sif ne yeo o l ha h l v d y u p p t arc ua d r z i n t rc mbnn o l n ao h
adsre a o 9 7t20 , i s a a  ̄aSI oi deoo i f t ot hny i s gPic a C m oet A a s P A) n uvydt f m 19 05 t s t yal ar o h r n y Y c a cn me a o a u ageCt ui r i l o pnns nl i C . O ̄s a n l c r b Z s y n np y s(
fco . a tr s Ke r s P i cp lc np n n n lss Drvn o c n ls s 2a n y y wo d rn ia o ro e t a ay i ; ii g f re a a y i ; ] g e s a
随着全球 变化 与人 类影 响关 系 研究 的深 入 , 土地 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 ( U C 成为众多 学者关注 和研究 的焦点 , 中 LC ) 其 包含多方面 的问题 _ , 1 土地 利用变化 的驱动 要素及 其作用 机 j 制又是其 中的关键 , 同时也 是建 立动态 模型定 量讨论 问题 和

基于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以成都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以成都为例
赖 萍
( 四川 师 范大 学 资环 学院 ,四川 成都 6 0 0 ) 1 0 0
摘 要 : 用 生 态 足 迹 和 生 态 承 载 力 的数 学 模 型 , 算 了成 都 市 2 0 生 态 足 迹 和 生 态 承 载 力 。结 果 表 明 , 都 市 生 应 计 0 9年 成 态 承 载 力 远 小 于 生 态 足 迹 , 致 生 态 赤 字 巨 大 , 中 人 口的 过 快 增 长 , 生 态 环 境 造 成 了 巨大 的压 力 , 时 也 是 成 都 导 其 对 同 市 可 持续 发 展 的 主要 阻 碍 。在 此 基 础 上 , 一 步 揭 示 了 成 都 市 人 多 地 少 的 尖 锐 矛 盾 , 对 成 都 市 的可 持 续 发 展 提 出 了 进 并 合 理 的建 议 和对 策 。 关 键 词 : 态 足 迹 ; 态 承 载力 ; 持 续 发 展 ; 生 生 可 成都 市
伦特 兰 委员会 上发 布一 个报告 《 我们 共 同 的未来 》 并 ,
提 出了 可持续 发展 的概 念 , 求人 们在 谋求 经济发 展 要 的同时 , 还要 注意 处理好 经济 发展 与生 态环 境保 护的 关 系 , 文 明的发 展道路 。但 是怎 样定 量 的来衡 量可 走 持续 发 展? 态足 迹这一 概念 的提 出为 研究 这个 问题 生 提供 了新 的方 法 和思路 。 生 态 足迹 ( F) 2 E 是 O世纪 9 O年代 提 出研 究可 持
活动 的能 力 。。 [
生 产 量归 功 于这 6 m 中的 0 5 m。[ h .h 。] 5
1 3生 态 足 迹 的 账 户 组 成 .
本 文 数 据 主要 来 源 于 2 1 0 0成 都 统计 年鉴 , 虑 考
到 数据 可 获得性 , 选取 了 以下各 种消 费项 可 持续发 展研 究状 况 .

耕地土壤肥力因子演变的变化程度分析——以榆中县1987-2006年的变化为例

耕地土壤肥力因子演变的变化程度分析——以榆中县1987-2006年的变化为例

耕地土壤肥力因子演变的变化程度分析——以榆中县1987-2006年的变化为例赵凡;沈玉梅;何秀云;牛建彪;李胜克;张继祖【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00)012【摘要】对甘肃省榆中县20个乡镇的6个土壤肥力因子1987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和2006年土样检测结果进行了成对数据假设测验,以判定这6项指标的变化程度,并简要分析了土壤养分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6个指标中,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2006年与1987年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质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经过近20 a的耕作,土壤全氮含量增加0.22 g/kg(P <0.01),碱解氮含量增加33.24 mg/kg(P<0.01),有效磷含量增加19.01 mg/kg(P <0.01),pH值下降0.32(P<0.05),速效钾含量下降50.73 mg/kg(P<0.01),有机质含量下降0.58 g/kg(P>0.05).【总页数】5页(P55-58,62)【作者】赵凡;沈玉梅;何秀云;牛建彪;李胜克;张继祖【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榆中,730100;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榆中,730100;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榆中,730100;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榆中,730100;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榆中,730100;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榆中,7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8.2【相关文献】1.如皋市土壤肥力50年变化分析与耕地质量建设2.湖北省主要农区耕地土壤质量研究Ⅱ.近30年来土壤肥力的演变3.基于灰色系统河谷型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及预测——以兰州市耕地动态变化为例4.河南省1987-2006年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及对比分析5.华北集约化农区耕地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都平原不同播期水稻生育期气候资源及干旱特征分析——以广汉为例

成都平原不同播期水稻生育期气候资源及干旱特征分析——以广汉为例

成都平原不同播期水稻生育期气候资源及干旱特征分析——以广汉为例廖丞蕊;陈永仁;肖天贵【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24(42)1【摘要】作为西南地区主要的水稻产区,成都平原近年来面临日益严重的干旱问题。

为确定该地区水稻最适宜的播种时期,提高抗旱能力,本文以广汉地区为例,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分析1991—2020年不同播期水稻生育期的气候资源特征,并通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评估水稻生育期的干旱程度。

结果表明,近30 a来研究区各播期水稻的气候特征均表现为日照减少、日均温上升、降水量增加的趋势。

随播期推迟,水稻全生育期日照时数整体减少,日均温、降水量均呈上升和增加趋势。

CWDI随水稻发育逐渐减小,各播期水稻在生育前、中期缺水率较高。

不同播期水稻生长期内均以轻旱、中旱为主,其次是重旱,特旱最少。

研究区3月下旬至4月初的气候资源配置最优,是最适宜水稻播种的时期;3月上旬及中旬播种应选择抗旱品种,而4月中下旬播种则需防范重旱对作物需水期的影响。

【总页数】8页(P39-46)【作者】廖丞蕊;陈永仁;肖天贵【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汉市气象局;四川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9【相关文献】1.不同播期及移栽密度对水稻新品种晶两优华占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2.直播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及产量形成的影响3.不同生态区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4.直播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及产量形成的影响5.川中丘陵区不同播期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及干旱特征分析--以中江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lysis on the Cu ltivated Land Quantity Change and Its D riving Forces in Chengdu Plain HUANG Hao et al ( School o f Public A dm inistration, S 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 ichuan 610064) A bstract Tak ing Q ionglai City as a research sw atch reg ion, the quantity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the driv ing forces from 1997 to 2007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 l software) SPSS, correlation ana lysis and principal com pon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 lopm ent theory, the susta inable utilization counterm easures of cultivated land in Q ionglai C ity w 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quantity changes; D riving forces; Strategy; Q iong la iC ity
邛崃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邛崃山东麓, 城区距成都 78 km, 介于 103b08c~ 103b46cE、30b12c~ 30b33cN。东介新 津、彭山; 南连蒲江、名山; 西与芦山接壤; 北和大邑毗邻。邛 崃市土地总面 积为 138 400 hm2, 其中耕 地面积 为 32 546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 23. 5% 。邛崃历代以酒、丝、茶、纸等名 扬于世, 有 /临邛自古称繁庶 0的美称。全市盛产水稻、小麦、 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
0. 428 0. 354 0. 945 0. 488 1. 000
表 2 特征值及主成分贡献率
Table 2 E igenva lue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principal component
主成分 P r inc ipa l componen t
特征值 E igenvalue
运用 SPSS17.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后得出相关系数矩 阵、特征值、主成分贡献率与累积贡献率以及主成分载荷矩 阵如表 1~ 3所示。
表 1 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
Table 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 atrix of the driv ing force factors of
0. 351
99. 726
6
0. 021
0. 232
99. 959
7
0. 003
0. 029
99. 987
8
0. 001
0. 012
99. 999
9
5. 470E-5
0. 001
100. 000
因子
F acto r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表 3 主成分载荷矩阵
Table 3 Load ing m atrix of principal com ponents
2 邛崃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 驱动因子是指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和目的发生变化的主
要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因素, 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因素。 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和社会经济 2个方面, 对于邛崃来说, 自然因素作用力不明显, 其耕地面积变化的 驱动因子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方面。依据上述定性分析, 耕 地作为农用地的一类, 其动态变化主要受人口增长、经济发 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内部发展等驱动因素影响。笔者依 据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结合邛崃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选取 1997~ 2007年的数据为分析样本, 从中选取 9个指标进行相 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耕地是土地资源中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资产, 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不仅是保证食物安 全的需要, 也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更有利于维持区 域生态平衡。但目前我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 因此研究影响 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都平原是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冲积平原, 又称川西平 原 (简称平原 )。平原西北侧是龙门山, 东南侧是龙泉山, 两 山之间的地堑平原由岷江、沱江冲积扇构成, 面积约 7 000 km2。平原地形倾斜, 易灌易排, 气候温和, 土质肥沃, 历来是 四川人口稠密的重要农业区。平原属于典型的水田农业区, 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是中国重要的水稻、棉花、油菜籽、 小麦、柑橘、柚子、油桐、茶叶、药材、蚕丝、香樟产区, 享有 / 天 府之国 0的美称。其中, 水稻、小麦和油菜产量高而稳定, 常 年提供的商品粮、油分别约占四川全省的 1 /5和 2 /5, 是四川 和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的背景下, 四川城镇化速度加快,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耕地面 积大幅下降。成都平原耕地面积的减少将不利于四川的可 持续发展, 进而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隐患。因此, 重视该 区域的耕地变化研究, 分析耕地变化驱动力因素, 对于四川 未来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缓解人地矛盾, 实现耕地资源可持 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收稿日期 2009-08-21
口 2007年底已达 65. 06万人, 其中, 农业人口 46. 8万人, 占 71. 8% , 非 农业 人 口 18. 4 万人, 占 28. 2% , 比 1997 年 的 11. 61% 增长了 145% 。邛崃市近年来工业发展迅猛, 工业总 产值由 1997年的 12. 92亿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60. 78亿元, 增幅达 370% 。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城镇人口增长等原 因, 邛崃市耕地面积正逐渐减少,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从图 1 可以看出, 邛崃市耕地总面积呈一直下降趋势, 从 1997年的 40 131 hm2 下降到 2007 年的 32 546 hm2; 同时, 人均耕地面 积也呈下降趋势, 1997年人均耕地面积为 0. 06 hm2, 2007 年 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到 0. 05 hm2, 下降了 0. 01 hm2。
the cultiva ted land. s changes
因子 Fac to rs
X1
X2
X1 1. 000 X2 - 0. 369 1. 000 X3 - 0. 962 0. 299 X4 - 0. 804 0. 824 X5 - 0. 810 0. 750 X6 - 0. 726 0. 748 X7 - 0. 811 - 0. 070 X8 - 0. 849 0. 675 X9 - 0. 664 - 0. 252
安徽农业科学, Jou rn al ofAnhu iAgr.i Sc.i 2010, 38( 2 ): 843- 845
责任编辑 马卫鹏 责任校对 卢瑶
成都平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子分析 ) ) ) 以邛崃市为例
黄 好, 朱红波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摘要 选取邛崃市为研究样本区域, 借助统计软件 SPSS, 运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 分析了 1997~ 2007年耕地的数量变化及其 驱动因子, 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邛崃市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耕地数量变化; 驱动因子; 对策; 邛崃市 中图分类号 F 301.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0) 02- 00843- 03
X3
1. 000 0. 720 0. 815 0. 722 0. 915 0. 851 0. 790
X4
1. 000 0. 916 0. 881 0. 399 0. 914 0. 1 000
0. 973 1. 000 0. 581 0. 503 1. 000 0. 985 0. 959 0. 637 1. 000
图 1 1997~ 2007年邛崃市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动 F ig. 1 The changes o f tota l area of cultiva ted land and per cap-i
ta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Q ionglaiC ity from 1997 to 2007
根据邛崃市实际状况, 笔者选取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 要驱动因子分别为: X1 为粮食总产量 (万 t), X2 为总人口 (万人 ), X3 为国内生产总值 ( GDP) ( 亿元 ), X4 为非农业人 口比重 (% ), X5 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 X6 为工业总 产值 (亿元 ), X7 为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 X8 为农 林牧副渔业 总产 值 ( 亿元 ), X9 为社 会消 费 品零 售总 额 (亿元 )。
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邛崃市耕地数量变化在成都平原具有 较强的代表性。据统计, 邛崃市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77. 04亿元, 比 1997年的 44. 28亿元增长了 75% 。邛崃总人
作者简介 黄好 ( 1988 - ) , 女, 四 川成 都人, 本科 生, 专业: 土地 资源 管理。
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由表 3可知, 第 1主成分与 X3、X5、X8 的 相关程度很高,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34、0. 964、0. 978, 这 3 个因 素代表了邛崃市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状况; 而第 2主成分则 与人口、非农业占人口比重相关程度较高, 说明人口增长及城 镇化发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 2. 1 经济迅速发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 GDP是反映邛崃市 经济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与第 1主成分的相关度高达 0. 934。近 10 年来, 邛崃市经济 增长较快, GDP 年均增 长 7. 5% 。要加快经济发展, 必须增加固定资产投入, 促使基础 设施不断发展和完善。邛崃市重点建设项目增加、投资增 加、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公共交通建设的大力发展都需要占用 耕地, 使得耕地数量不断下降。据统计, 邛崃市的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从 1997年的 1亿元增加到 2007年的 45亿元, 10年 增长了 44倍, 同时, 由于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 对 改善住房和生活条件的需求增加, 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就是要 求宽敞的住宅、宽阔的马路等, 这些都使耕地数量减少。 2. 2 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化发展对耕地的影响 人口数量 以及非农人口的比重共同构成第 2主成分, 它们反映了邛崃 市人口的增长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对耕地影响。人类是最具 代表性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之一, 人口密度 与土地利用的变化速率正相关, 人口增长越快, 土地利用越 多, 人口对耕地数量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0年来, 邛崃 市人口不断增长, 并且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这表明邛崃市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迅速,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 发展、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物质和精神 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对第三产业用地需求逐渐增加。 因此, 人口的增长, 城镇化的兴起将使人地矛盾更加尖锐, 耕 地负荷越来越重。 3 耕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