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 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计20分):
1、环境规划:就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与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所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要求。
2、生态规划: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利用,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就是不一样的,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
3、总量控制:就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4、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量就就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这一作用的极限值即为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5、排污收费制度:“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该制度具体操作的依据就是《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与《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6、环境功能区划:就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与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它研究各环境单元的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揭示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及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7、动态规划:就是处理具有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特征的优化方法。所谓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就是指对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活动构成的过程。如何在预定的活动效果评价准则下,使各阶段所做出的一系列活动选择,达到活动整体效果最佳问题。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序列,对其任一决策,无论过去的状态与决策如何,若以该决策导致的状态为起点,其后一系列决策必须构成最优决策序列。
8、污水调节:在河流同化容量低的时期用蓄污池把污水暂时蓄存起来,待河流的纳污容量高时释放,由于更合理地利用了河流的同化容量,从而提高了河流的枯水水质。这项措施称污水调节。
9、 A-P值法:在A值法中只规定了各区域总允许排放量而无法确定每个源的允许排放量。而P值法则可以对固定的某个烟筒控制其排放总量,但无法对区域内烟筒个数加以限制,即无法限制区域排放总量。所谓的 A-P值法就是指用 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 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
10、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就是指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与清洁生产要求及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运用相关的管理制度(环境预审、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对一切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管理活动。
11、环境信息公开:就就是政府、企业与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如区域环境质量信息、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息、企业环境行为等。
12、环境绩效评估:环境绩效就是组织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标准、评价模型,通过综合比较与计算,确定与评价一个组织环境绩效的方法,它就是环境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与技术方法。
13、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与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废物通过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毒害性及生物蓄积性、遗传变异性、刺激性等有害特性,对人体与环境产生极大危害。
二、填空题:
1、环境规划的目的就是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2、环境规划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任务:系统协调发展,谋求系统最佳发展。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与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在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时间、空间合理安排。
3、我国环境规划发展的四个阶段:探索阶段、研究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
4、环境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应有一条主线与一个核心,使之整体系统化。环境规划的制定、实施、检查与完善就就是这条主线,核心就就是环境目标。
5、环境规划具体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与战略,其所做的宏观战略、具体措施、政策规定,为实行环境目标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就是各级政府与环保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6、环境规划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控制指标与各项措施以及工程项目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与要求,可以指导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对有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7、五年环境规划就是各种环境规划的核心。
8、环境规划按照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可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9、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质上就是以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
10、环境规划目标就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进行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
目标属性具有可测性与可理解性。环境指标体系用于表征环境规划目标。
11、我国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其中方案优化就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
12、水环境规划的类型:水质控制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
13、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有三个层次,其中管理规划的重点就是计划策略层。
14、区域环境管理就是环境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就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与中心。
15、资源与环境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就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就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保证。
16、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就是多种多样界面上的人类社会行为与行动。
17、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就是把人类社会涉及到三种生产运行的行为协同起来,把三个生产子系统自身的利益追求与世界系统物流畅通的要求协调起来。
18、可持续发展就是全人类的发展,必须全球共同联合行动,这就是由于地球的整体性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与谐就是人类共同的道义与责任。
19、 ISO14000标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OHSAS1800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呈现出一体化的倾向。
20、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强制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三、不定项选择:
1、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系统整体性、综合交叉性、区域分异性、动态响应性、信息集成性、政策应用性。(多选)
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宣教手段。(多选)
3、按照环境物质流划分,环境管理可分为: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多选、填空)
4、环境预测的类型:警告型预测、目标导向型预测、规划协调型预测。(多选、填空)
5、建立环境规划指标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多选)
6、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指标、污染源指标、区域环境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