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 知识点总结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
《环境学概论》__考研知识点归纳一、环境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环境的概念和范围:环境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存在,并包括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依赖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全过程。
2.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环境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3.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人类活动、自然条件、资源利用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二、环境评价与监测1.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环境评价是对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等内容。
2.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监测是通过收集有关环境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数据,分析和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源,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1.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环境规划是通过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并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环境管理是通过合理地组织和管理人材、设备、财务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环境保护实现最佳效益。
四、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治理的思想和方法:环境治理是针对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关系:生态学是环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环境科学与化学、物理学的关系: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环境学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环境规划基础工作总结
环境规划基础工作总结环境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地区或特定区域的发展需求和环境状况,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的过程。
环境规划基础工作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环境资源的调查、评估、监测和分析等内容,为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环境规划基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们在环境资源调查和评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对水质、空气质量、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和评估,为环境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但是,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环境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其次,我们在环境监测和分析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质量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这为我们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但是,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络还存在着覆盖范围不足、监测手段不够先进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最后,我们在环境信息公开和宣传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规划方案,增强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
但是,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发布不及时、透明度不够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综上所述,环境规划基础工作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环境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宣传,为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规划基础工作总结
环境规划基础工作总结
环境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土地、水资源、空气等自然资源进
行合理利用和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环境规划的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环境规划基础工作,下面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进行了环境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通过对土地利用、水资源分布、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我们进行了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
一系列的环境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针。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系统,我们能够
及时了解环境变化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护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我们进行了环境规划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和培训
课程,我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环境规划的重要性,增强了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环境规划基础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做好了这些基
础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努力,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规划与管理简答题库
环境规划与管理简答题库1、环境规划的目的。
(1)2、环境规划的主要功能。
(1)4、我国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1)5、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的4个矛盾。
(1)6、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
(1)7、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特征。
(1)8、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
(1)9、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10、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2)11、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2)12、环境规划指标类型。
(2)13、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
(2)14、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2)15、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2)16、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原则。
(2)17、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
(2)1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
(2)19、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
(2)20、8项环境管理制度。
(2)21、我国环境规划编制基本内容。
(3)22、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
(3)23、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追踪过程。
(3)24、环境规划的决策过程。
(3)25、水环境的总原则和基本原则。
(3)26、水环境规划遵循的基本步骤。
(3)27、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
(3)28、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全部内容的7个步骤。
(3)29、水环境规划的方案对策。
(3)30、水环境控制单元的解析归类的内容。
(4)31、大气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特点。
(4)3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目的。
(4)3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步骤。
(4)34、总量负荷分配原则。
(4)36、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
(4)37、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方案。
(4)38、《规划纲要》明确了5项主要任务。
(4)39、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具有的共同特征和趋势。
(5)40、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意义。
(5)41、露天堆放和填埋不当的固体废物对水体的污染途径。
(5)42、固体废物对大气污染的主要方面。
(5)43、危险废物的管理一般从4个方面入手。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版尚金城第一章总结
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目的环境规划的目的就在于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
3.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4.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和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其编制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
5.宏观环境管理的定义所谓宏观环境管理是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手,新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透战略,政策、对兼租增施的行为总体,主要包店而强国家环境法制建设,加快环保机构改革,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定国的环楚保护方针、政策,制定国家的环保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和技术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6.微观环境管理的定义所谓微观开境管理是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玉要包括区城环境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区域境综合治理、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和加强指导与服务等内容。
简答题1.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答:(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促进环境目标的实现2.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答:(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2)环境规划是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污染,调控人类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组织并管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限值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最终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环境问题一、环境概述1.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按其属性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 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2社会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2.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和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3.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它是岁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这种状况的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是更重要的原因;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叫作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称为环境质量指数;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环境质量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二、环境问题概述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环境问题按产生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短缺3.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相协调而引起的;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例: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露事故、我国重庆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等;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内圆: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2.箭头代表的含义 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③代表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④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五、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层破坏后果 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解决办法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②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第二章自然资源与主要资源问题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2.分类: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①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如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②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问题、矿产资源问题1.水资源问题2.土地资源问题1中国土地资源问题的表现:一是耕地资源短缺,二是土地退化2土地退化的具体表现: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3中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的原因①非农业建设用地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②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如作为林地、草地和鱼塘用地等③土地退化,加剧耕地不足4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④科学开发土地和整理土地3.矿产资源问题具体表现是:人均占有量低;许多矿产后备资源不足;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一部分矿产资源面临着枯竭;三、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2.石油危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石油价格上涨,与石油相关的庞大工业群将受到较大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3.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①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资源利用率②开发新能源③节约用油,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④加强勘探和开采⑤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⑥优化能源结构4.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导致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燃烧化石燃料1煤炭利用中的环境问题:①产生大气污染②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③释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导致酸雨的形成2解决措施:①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等②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率5.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6.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1.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更低的持续供应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表现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森林资源匮乏1.森林锐减的原因: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开矿;②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③过度放牧;④空气污染2.森林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弱噪音;吸烟滞尘;3.森林锐减的影响:①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②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造成生态系统恶化③环境质量下降④水土流失⑤河道淤塞⑥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二、草场退化1.中国四大牧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2.草场退化的面积逐渐扩大的原因:①长期对草场的粗放式经营;②过度放牧②;乱采滥挖;④工业污染;⑤鼠害虫害3.草场退化的影响:①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②降低草场的生产力;③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④造成荒漠化三、生物多样性减少1.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①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②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③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④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是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⑤外来物种侵入,使原生的物种收到严重威胁⑥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破坏了生物生存的环境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3.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四、水土流失五、荒漠化六、土壤盐碱化七、结合中国地图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八、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二、水污染1.水污染的污染源:①工业废水②农田退水③生活污水2.类型:三、大气污染一类型:光化学烟雾、雾霾、固体颗粒物和酸雨1.光化学烟雾:1形成过程: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当遇逆温或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时,烟雾会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2发生季节:常发生于夏季和初秋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成因①洛杉矶众多的汽车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②气候条件: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③气象条件:常出现逆温天气④地形条件:三面环山,只有西边临海,地形闭塞2.酸雨我国酸雨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四、固体废弃物及其防治1.污染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2.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固体垃圾占据大量土地;污染大气、水、土壤,危及人体健康;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3.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固体废弃物可以回收利用;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具体措施有:分类收集,密封运输;填埋、焚烧、堆肥;实现循环经济五、噪声污染及其防治1.按照声源的不同,噪声可以分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其他噪声2.噪声的危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休息、交谈3.噪声控制途径:①声源控制;如在城区禁止鸣喇叭,是控制交通噪声的重要手段②传播途径控制;如在城市的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隔声屏障,在体育馆内装吸声吊顶③接受者的防护;如佩戴护耳器第五章环境管理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3.环境管理的手段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二、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均有分布;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其影响也不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问题;例如,酸雨随着大气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更是威胁着全人类,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决定了各国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三、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因为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民间环保组织NGO的作用: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四、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1.个人在环保中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①尊重地球上一切物种②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③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克服短期行为等2.个人在环保中的行为准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五、中国的环境管理思想1.确定环境保护为我国的基本国策2.提出环境管理的战略方针基本原则“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3.制定环境管理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4.制定环境管理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料总结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市政府。
2.宏观环境管理: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
3. 微观环境管理: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实施主体是环保部门。
4. 环境管理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行为5 人类行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6.系统优化分析通常是通过最优化数学模型实现的。
最优化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最优化方法有线性规划、动态规划与网络分析等。
7.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准则(称为3R 原则)P192 (考点) 8.组成9.通过隶属度大小来评价环境质量的方法(含糊数学法)10.城市垃圾产生量预测:常采用排放系数预测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11.水环境规划是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2.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13.均匀处理最优规划:均匀处理最优规划,以全区域的污水处理费用最低为目标,寻求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与规模的最佳组合。
14.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污染物特性、水质目标、排污方式)有关15. A 值法属于地区系数法16.环境管理的三大主要方法:17 同时选择近10 年最枯季平均流量或者近10 年最枯季平均库容作为参考设计水文条件。
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所有周围事物的总称。
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持久性有机污染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对环境系统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对伤害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允许极限的一切措施的总称。
经济制约型: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只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型:既考虑经济对环境的影响,也考虑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要服从环境质量的要求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按行政区域和管理层次:国家、区域和部门环境规划按性质上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流域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行业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性质分:资源环境管理、质量环境管理 (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为内容的环境管理)、技术环境管理按环保部门的工作领域来分:环境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督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环境经济的双赢原则、公众参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10 在处理利益冲突的双方关系时,使双方都得利,而不是牺牲一方利益而保证另一方获利。
环境设计的的知识点
环境设计的的知识点环境设计的知识点一、概述环境设计是指通过对空间、材料、颜色等多个方面的设计与组合,将室内或室外环境打造成适合人们居住、工作、休闲等活动的场所。
在环境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了解。
二、人类工程学人类工程学是环境设计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人们的舒适度和效率。
在环境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体的尺寸、人机工程学原理、人的行为习惯等因素,以确保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环境。
三、空间规划空间规划是环境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空间的合理规划,可以实现功能的最大化和空间的最优利用。
在进行空间规划时,需要考虑到人流、物流、光线照射等因素,以及相应的安全和舒适性要求。
四、色彩学色彩学在环境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色彩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对人们的心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环境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例如通过冷色调打造出清爽的感觉,通过暖色调带来温馨的氛围。
五、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环境设计的效果和质量。
在环境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质感、耐久性、易清洁性等特点,以及材料的环保性。
此外,不同材料之间的组合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使整个设计更加协调和谐。
六、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环境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照明不仅仅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光线,更是为了营造出适合活动的氛围和效果。
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使空间更加明亮、舒适,同时还能够突出设计重点和创造视觉焦点。
七、人性化设计环境设计应该注重人的需求和舒适感。
人性化设计考虑到人们的习惯、行为方式以及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例如,在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流线等。
八、可持续设计环境设计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环保的材料、节能的设备,并且考虑到室内外的自然环境。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使用,设计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九、文化因素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对环境设计产生影响。
规划知识点总结
规划知识点总结一、规划概述1.1 规划的定义规划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或目的,提出和逐步推进达到这些目标或目的的战略性、前瞻性的计划。
而规划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了规划的概念、内容、基本原则等内容。
1.2 规划的分类规划可分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经济规划、社会规划、环境规划等不同类型,每种规划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3 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在实践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等。
二、规划的基本要素2.1 目标和目的规划要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目的,以确定行动的方向和方法。
2.2 资源分析对规划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资源等。
2.3 环境评估规划需要考虑现有环境的状况和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4 行动方案明确规划的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措施、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
三、区域规划3.1 区域规划的定义区域规划是为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区域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计划和决策活动。
3.2 区域规划的原则合理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3.3 区域规划的内容区域规划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产业结构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四、城市规划4.1 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4.2 城市规划的内容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
4.3 城市规划的要素城市规划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经济结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等。
五、经济规划5.1 经济规划的概念经济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按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对经济发展进行总体安排和具体部署的活动。
5.2 经济规划的内容经济规划的内容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资源规划等。
5.3 经济规划的原则经济规划的原则包括科学性、民主性、合理性、可行性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在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过程中,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规划与管理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废物处理、气候变化适应等。
下面将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会影响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计划、政策、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旨在防止或减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3.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发展目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规划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以实现土地的最佳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
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
5.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保护和恢复的活动。
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等。
6.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是指对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活动。
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7.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估是对环境状况进行连续观测和评估的活动。
环境监测与评估可以提供环境变化的数据支持,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适应是指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采取适应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适应包括改善城市规划、提高农业生产适应能力、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等。
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考虑项目的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环境保护行动知识点概括
环境保护行动知识点概括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行动。
本文将概述一些环境保护行动的知识点,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教育等方面。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之一。
节能减排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
节能的方法包括使用高效能源设备、合理利用照明和电器、采用节水措施等。
减排则需要关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的排放控制,如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车辆燃油效率、改善农业排放管理等。
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回收再利用废弃物、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我们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资源循环利用涉及到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以及水和能源的有效管理。
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保护自然森林、湿地、河流和海洋等生态系统,以及保护濒危物种和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系统保护的主要任务。
此外,合理管理土地资源、控制土地开发,并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也是重要方面。
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促进公众环保意识和行动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环境教育可以通过学校、社区、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进行,包括开展环保主题的宣传活动、组织实地考察和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结语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参与的重要事业。
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教育,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只有人人共同行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的环境。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归纳总结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它涵盖了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环境工程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采集、分析和解释环境信息,评估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的环境监测参数包括大气、水质、噪声、土壤等。
监测方法主要有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
现场监测可以直接获得环境参数的实时数据,而实验室分析则可以对采样物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
二、环境保护环境工程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包括污染物排放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修复等。
污染物排放控制是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限制工业、交通等源头的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风险评估是评估环境介质受到污染的潜在风险,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环境修复则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受到污染的环境恢复到较好的状态。
三、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资源和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
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环境规划是指对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开展重大工程项目前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环境管理体系则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环境管理制度,通过内部审查和外部认证,确保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管理。
四、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是环境工程的重要支撑。
环境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修复等方面。
常见的环境工程技术包括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物理处理技术等。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等,可以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氧化和还原等,可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膜分离等,可用于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⑷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 生活的重要指标, 又是经济发展的物质源泉, 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条件下, 特殊是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讲, 如 何用最小的资金, 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显得十分重要, 环境规划正是运用科学的 方法, 保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的有效措施。
3. 三种生产理论(含义、相互关系、意义..分)
答: 含义: ①、物质生产: 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接受人的生产环节 所产生的消费再生物, 并将其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该过程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人类 的物质需求, 同时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②、人口生产: 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既包括人口的再生产 (繁衍、生育), 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③、 环境生产: 指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 包括消纳 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4. 环境系统规划的决策分析模式(两点,需要展开答..分)
答: 根据环境规划决策分析基本框架, 在实际应用中, 系统规划的决策分析可归纳为两种 类型: 一是基于最优化技术来构造的环境系统规划决策分析模型, 可称之为“最优化决策 分析模型”;另一种是基于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系统目标的摹拟分析, 从而选择满意方案, 可 称之为“摹拟优化决策分析模型”。
3. 我国环境规划发展的四个阶段: 探索阶段、研究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
4. 环境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应有一条主线和一个核心, 使之整体系统化。环境规划的.定、实施、检查和完善就是这条主线, 核心就是环境目标。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环境规划管理是一个综合性领域,它涉及到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交通规划、资源管理等方面。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的整理。
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环境规划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主要是指人们为了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其中包括环境评估、环境监测、环境防治、环境治理等方面。
同时,在环境保护中,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水源保护、生态建设、动植物保护等。
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城市建设和城市功能的总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人口密度等方面。
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建筑风格、绿化率等方面。
三、土地规划土地规划是指针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布局所进行的规划。
其中包括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
土地规划需要考虑到发展的需要和资源的利用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土地利用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影响。
四、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指针对城市、地区和国家交通发展所进行的规划。
其中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方面。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道路网络、交通安全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交通的环保问题,例如车辆排放、交通噪音等。
五、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指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进行的管理。
其中包括能源、矿产、水资源等方面。
在资源管理中,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以上是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的整理。
在实践中,环境规划管理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综合性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到环境、资源、城市、交通等方面。
环安管理知识总结大全
环安管理知识总结大全一、环安管理概述环境安全管理(Environmental Safety Management)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避免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环境安全管理旨在通过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技术手段实现环境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保护生态环境:环境安全管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保障公众健康:环境安全管理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避免资源浪费:环境安全管理可以节约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维护社会稳定:环境安全管理可以减少环境事故对社会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三、环境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1.环境风险评估:通过对工业、建筑、交通等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2.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建立环境管理规范、程序、标准,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责任。
3.环境监测:通过对环境质量、污染源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环境问题。
4.应急预案:制定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保障应急响应的及时、有效。
四、环境安全管理的关键技术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环境监测仪器、监测方法等。
2.环境治理技术:包括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技术手段。
3.环境模拟技术:通过数学模型、仿真技术等对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估。
4.环境信息化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环境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应用。
五、环境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六、环境安全管理的案例分析1.环境污染事件:通过实际案例剖析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和处理方法。
2.环境管理成功案例:通过企业或地区的环境管理成功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及启示。
七、环境安全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降低环境污染。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总结一、环境卫生学概述环境卫生学是研究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控制这些因素的学科。
它涉及了环境卫生监测、环境污染防治、职业病防治、环境与健康评价等多个方面。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的评估、环境污染的监测、环境卫生风险评估、环境卫生规划与管理等。
二、环境卫生学的基本概念1. 环境卫生: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包括空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环境因素:指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如空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辐射等。
3. 环境评价: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估,了解环境的卫生状况,为环境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环境污染: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浓度或强度,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5. 环境卫生规划与管理:通过制定环境卫生规划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维护人类健康。
三、环境卫生学的重要内容1. 空气卫生: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臭氧等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2. 水卫生:研究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危害。
3. 土壤卫生:研究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对食物安全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
4. 噪声卫生:研究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噪声对听觉系统、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的危害。
5. 辐射卫生:研究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主要关注核辐射和电磁辐射对细胞遗传物质和生殖系统的危害。
6. 职业病防治:研究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关注职业病的监测、诊断、预防和治疗。
7. 环境与健康评价:通过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评价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公园管护知识点总结
公园管护知识点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公园的合理管理和有效的管护同样至关重要,才能确保公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公园管护的知识点,包括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植物的养护、设施的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一、公园的规划和设计1. 环境评估:在规划和设计公园的时候,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包括地形、水域、土壤、气候等方面的情况。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园所处的环境,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工作。
2. 设施布局:合理的设施布局能够提高公园的使用率和管理效率。
比如,游乐设施、休息区、健身设施、游园小径等要根据使用频率和场地实际情况来布局,避免设施之间的冲突和交叉使用。
3. 绿化规划:植被的种植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提供氧气,净化空气,吸收雨水等功能。
因此,在公园规划和设计中,要考虑植被的种植,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的选择和布局。
二、植物的养护1. 种植选择:在公园植被的选择上,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环境特点,选择适合该区域生长的植物。
在进行种植时,要考虑到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避免浪费资源和时间。
2. 浇水管理: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的滋润,所以要合理控制浇水的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浇水或者干旱。
同时,还要注意水质和灌溉设施的清洁和维护。
3. 病虫害防治: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
因此,要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三、设施的维护1. 清洁维护:公园内的各种设施,比如凉亭、长椅、健身器材等都需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
保持设施的整洁和良好状态,不仅能提升公园的整体形象,还能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
2. 安全检查:公园内的设施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的稳固性和安全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 损坏维修:如果公园内的设施出现损坏,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四、人员管理1. 培训教育:公园内的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公园管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计20分):1、环境规划:就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与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所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要求。
2、生态规划: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利用,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就是不一样的,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
3、总量控制:就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4、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量就就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这一作用的极限值即为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5、排污收费制度:“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该制度具体操作的依据就是《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与《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6、环境功能区划:就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与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它研究各环境单元的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揭示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及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7、动态规划:就是处理具有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特征的优化方法。
所谓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就是指对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活动构成的过程。
如何在预定的活动效果评价准则下,使各阶段所做出的一系列活动选择,达到活动整体效果最佳问题。
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序列,对其任一决策,无论过去的状态与决策如何,若以该决策导致的状态为起点,其后一系列决策必须构成最优决策序列。
8、污水调节:在河流同化容量低的时期用蓄污池把污水暂时蓄存起来,待河流的纳污容量高时释放,由于更合理地利用了河流的同化容量,从而提高了河流的枯水水质。
这项措施称污水调节。
9、 A-P值法:在A值法中只规定了各区域总允许排放量而无法确定每个源的允许排放量。
而P值法则可以对固定的某个烟筒控制其排放总量,但无法对区域内烟筒个数加以限制,即无法限制区域排放总量。
所谓的 A-P值法就是指用 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 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
10、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就是指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与清洁生产要求及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运用相关的管理制度(环境预审、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对一切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管理活动。
11、环境信息公开:就就是政府、企业与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如区域环境质量信息、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故信息、企业产品环境信息、企业环境行为等。
12、环境绩效评估:环境绩效就是组织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标准、评价模型,通过综合比较与计算,确定与评价一个组织环境绩效的方法,它就是环境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与技术方法。
13、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与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通过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毒害性及生物蓄积性、遗传变异性、刺激性等有害特性,对人体与环境产生极大危害。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就是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2、环境规划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
任务:系统协调发展,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在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时间、空间合理安排。
3、我国环境规划发展的四个阶段:探索阶段、研究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
4、环境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应有一条主线与一个核心,使之整体系统化。
环境规划的制定、实施、检查与完善就就是这条主线,核心就就是环境目标。
5、环境规划具体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与战略,其所做的宏观战略、具体措施、政策规定,为实行环境目标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就是各级政府与环保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6、环境规划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控制指标与各项措施以及工程项目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与要求,可以指导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对有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7、五年环境规划就是各种环境规划的核心。
8、环境规划按照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可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9、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质上就是以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
10、环境规划目标就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进行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
目标属性具有可测性与可理解性。
环境指标体系用于表征环境规划目标。
11、我国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其中方案优化就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
12、水环境规划的类型:水质控制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
13、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有三个层次,其中管理规划的重点就是计划策略层。
14、区域环境管理就是环境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就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与中心。
15、资源与环境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就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就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保证。
16、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就是多种多样界面上的人类社会行为与行动。
17、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就是把人类社会涉及到三种生产运行的行为协同起来,把三个生产子系统自身的利益追求与世界系统物流畅通的要求协调起来。
18、可持续发展就是全人类的发展,必须全球共同联合行动,这就是由于地球的整体性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与谐就是人类共同的道义与责任。
19、 ISO14000标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OHSAS1800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呈现出一体化的倾向。
20、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必须具备强制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三、不定项选择:1、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系统整体性、综合交叉性、区域分异性、动态响应性、信息集成性、政策应用性。
(多选)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宣教手段。
(多选)3、按照环境物质流划分,环境管理可分为: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
(多选、填空)4、环境预测的类型:警告型预测、目标导向型预测、规划协调型预测。
(多选、填空)5、建立环境规划指标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多选)6、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指标、污染源指标、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指标、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多选)7、环境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环境保护投资分析、技术力量分析、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公民素质分析、控制对策分析。
(多选)8、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非结构化特征、多目标性特征、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
9、在环境规划中,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决策分析技术方法大体包括:费用效益(效果)分析、数学规划与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三种基本类型。
(多选)10、货币的评价化技术方法:直接市场价格法、人力资本法或工资损失法、机会成本法、资产价值法、工资差异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多选)11、目前,用于环境规划中的数学规划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以及动态规划等。
(多选、填空)12、最优规划包括:排污口处理最优规划、均匀处理最优规划、区域处理最优规划。
(多选、填空)13、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的措施:清洁生产工艺、浓度控制法、总量控制法、污水处理、污灌、氧化塘。
14、环境规划DSS就是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 ABCDE。
A、规划决策者B、环境系统C、 SDSS软件D、 SDSS 硬件E、用户系统界面15、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可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化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
四、简答题:1、环境规划的作用(计5点,每点展开答,5分)答:⑴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协调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⑵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环境保护就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社会活动有密切联系,必须将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之中,进行综合平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环境规划就就是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为了便于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对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项目与资金等方面都需要经过科学论证与精心规划。
⑶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根据环境的纳污容量以及“谁污染谁担削减责任”的基本原则,公平地规定各排污者的允许排污量与应削减量,为合理地、指令地约束排污者的排污行为、消除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⑷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生活的重要指标,又就是经济发展的物质源泉,在有限的资源与资金条件下,特别就是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讲,如何用最小的资金,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显得十分重要,环境规划正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保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的有效措施。
⑸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环境规划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控制指标与各种措施以及工程项目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与要求,可以指导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对有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环境规划具体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与战略,其所做的宏观战略、具体措施、政策规定,为实行环境目标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就是各级政府与环保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2、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计6点,每点不需要展开答,5分)答:①、全面掌握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②、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③、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④、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⑤、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⑥、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3、三种生产理论(含义、相互关系、意义,5分)答:含义:①、物质生产: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接受人的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其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该过程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②、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与繁衍的总过程,既包括人口的再生产(繁衍、生育),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