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
德育是教育之本
德育是教育之本,人才的培养根本是德育教育。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一个人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
但在短时间内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难上加难。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阶段,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仅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世。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是联结学生、学校和家庭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成长的导师、灵魂的塑造者,而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
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谈谈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心得体会。
一、充分认识社会,适时做好德育工作当今社会,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都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德育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必将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班主任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者,要有严格的班规,长效的教育和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系统性工作,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相互联系、相互沟通,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优良的文明行为,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平等竞争的思想,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的有用之才和可用之才。
二、切忌重考试分数,轻德育教育当今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特别注重考试分数,只有分数才是硬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重点关注有机会考上大学的部分学生。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强调学生技能的方法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相对较少,强调名次的进退,忽视了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疏通。
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中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教育学生走正路、走对路,教育学生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有用的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做有情有义的人。
三、建立强有力班干部队伍一个班集体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委的任用,班干部掘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热心为班级服务、集体荣誉心强和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组建合理的班干部队伍。
高考模拟作文主题写作:育人以德,教育之本
高考模拟作文主题写作:育人以德,教育之本作文材料近日,杭州惠兴中学举办了一学期一度的“惠贤学子”颁奖典礼。
40位获奖的学生一一走上台,等着领奖。
看到奖品的一刻,有同学忍不住笑出了声。
颁奖的老师抬上来的居然是一筐青菜!绿油油的青菜,系上一根红绳,一捆两三棵。
合影时,40位学生除了别上“惠贤学子”的奖章,手中的一棵棵青菜也成了他们共同的标识。
这则饶有趣味的新闻,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
据策划这次活动的学校负责人介绍,“惠贤学子”是学校德育方面的最高荣誉,获奖孩子成绩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综合素质一定是最出色的。
作为奖品的青菜是学校自种的,表达了我校对于学生的期望:自力更生、朴素淡雅、一生清白。
“我们希望学生能带着这棵青菜回家,烧一碗面条或者汤年糕,与父母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佳作展示锦上添花易,寓教于凡难胡佳仪评学生不以成绩,奖模范不以金钱,杭州惠兴中学借自家种的青菜勉励“惠贤学子”自力更生、朴素淡雅、一生清白的做法不禁让人耳目一新。
是的,在生活富足的今天,学校提供高价值的物质奖励,是谓锦上添花;然而,平凡奖品蕴含的可贵的精神价值、寓教于凡的思想更加值得赞扬。
其实,这次为优秀学生颁出“青菜”的惠兴中学,也在颁奖之后邀请这些学生享用了牛排大餐,可谓“精神物质两不误”。
然而,让这所学校受到万众瞩目的,并不是豪华的牛排大餐,而恰恰是朴实无华的“青菜”。
这份与众不同的奖品,会成为学生们难忘的青春回忆。
陶铸曾有言:“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故笔者认为,寓教于凡的青菜比锦上添花的牛排大餐更有价值。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物质空前丰富,精神却越来越空虚的时代。
人们越来越追求高“价格”的生活,而越来越忽略对精神价值的充实。
正如王尔德所言:“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却不知道任何东西的价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核心理念——德育为本。
在现代社会,教育已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事业,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石。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有德有才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德育。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品德、思想道德、法律意识、公民意识以及文化艺术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意味着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耕耘的事业。
教育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见效的事业,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耐心和努力。
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这些文化底蕴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承和发扬光大。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慢慢积累优秀人才,推动国家的发展。
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强调了教育的核心价值——德育。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
有德有才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在现代社会中,德育面临有些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儿童性格养成和道德品质养成的第一课堂,但现在的家庭教育变得越来越淡漠,很多家庭的教育缺少关爱和引导,导致了一些学生的道德品质受到了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社会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接受到更多的德育教育。
总之,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每个国家、每个社会都需要关注的事业。
而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被重视。
只有通过全民教育,全面德育,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有才有德的人才,让华夏文化在世界上发扬光大。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德育则是教育的灵魂。
在当前社会中,教学质量和学生德育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我国教育系统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实现“教学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
教学为本,不仅意味着教学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意味着教学是核心,是教育实践的根本活动。
在推进教学质量提升方面,我国教育系统一直在不断加大力度。
一方面,政府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
教育部门针对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教学改革等。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为本”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为先,意味着培养学生的品德优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正在受到冲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德育工作的投入,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推行德育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通过这些举措,教育部门希望培养出品学兼优、品行端正、思想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实现“教学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方面,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德育水平。
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学校管理者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必须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家庭和社会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学生的德育方面,家庭和社会应该承担重要责任。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增强家庭教育的力度。
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李喜梅【关键词】德育教育拓宽德育教育的空间【摘要】时时有熏陶,处处有教育,拓宽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不但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提高了教师德育教育的素质,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自古以来,“德”一贯受到高度重视。
《资治通鉴》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需要“聪察强毅”的才,但是更需要“正直中和”的德。
当德和才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以“德”为先。
所以,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其他各项教育的根本,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教书育人的首要前提。
一、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臵。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
育人,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而“德”是做人的根本。
所以,学校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
建立健全升国旗、唱国歌制度和班会制度。
我校一贯坚持着星期一早晨升国旗、唱国歌制度,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
学生要在活动中,学习了解国旗、国歌的由来,明白国旗、国歌的诞生过程和深刻含义,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伟大的国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旗臶。
每次都有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让学生从小培养立志为国的进取精神。
而且每周一次的班会制度,主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和道德法纪教育。
不仅如此还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各科教师要发挥各学科的功能,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师的品格、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中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
二、学校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
每年的清明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精神”的读书活动,感受先辈们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结合党的九十岁生日举办“建党九十年演讲比赛”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国庆节来临之际举办“辉煌六十年”演讲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了解祖国六十年的变化、知道六十年来家乡的变化,明白这些变化都是劳动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教育之本为“培养有德性的学生”
教育之本为“培养有德性的学生”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有句古语说得好,“立德树人”,意思是说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有德性的学生。
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教育的本质,也反映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一贯重视德育教育的深厚底蕴。
在当今社会,教育者应当牢固树立这一理念,全心投入培养学生的品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道德品质、有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教育之道,本自德性为先。
德性处于教育的核心位置,是塑造学生个人品格的基础。
在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着重强调了个体修养与家庭、社会之道理。
在现代,社会风气的败坏,道德传统的淡薄,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一个人如果德行不端,再有才华也只是无用之才,无法成就大事业。
教育之本为培养有德性的学生,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们必须牢记,德育教育是教育的第一重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正确的行为和品德影响学生。
学校各项制度也要围绕着德育教育而设计,各种活动都要以德育为中心,促使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个性养成和品德修养。
家庭、社会、国家也应该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共同培养有德性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必须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思想的力量。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行为,思想品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
在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加强对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思想品德,才能使学生健康发展,成为有德性的人才。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需要抓好学习品德教育。
学习品德教育是培养有德性的学生的关键。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不能忘记了自己是为了学习而来的,学习使人完善,完善的人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同时,德育也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
教学和德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必须是基于德育的,而德育的实际落实也需要教学环境的支持。
因此,教学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成为了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理念。
教学为本,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学是根本。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学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身投入、全心全意、全力以赴。
同时,教学水平高低,也会反映到师生交流、海量知识、互动教学等方面。
而这些,正是学校的精髓所在。
教学不只是知识传递,它也充满了人文和社会性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教学必须要与人对话,而不是简单地完成知识的传授。
德育为先,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德育是首要的。
德育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学科素养等的表现和结晶。
德育的实际落实,也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因为德育是教育的基础和灵魂,是学校的立身之本。
而家庭、社会等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影响同样重要,学校教育需要承担多层次教育使得学生德行个人的发展能更为全面。
德育的实际落实包含学校日常管理、课堂管理、道德教育、品德培育、良好习惯的养成、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现代教育需要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需要品德、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塑造。
因此,在加强教育中,我们必须注重这种教学和德育相互促进的关系,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成长。
固然教育环境中,单一侧重于教学成果的培养,而不考虑个人品德的培养,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比如过分重视分数,出现举世罕见的“升学热”,考取好学校成为很多人间的唯一目标。
而对于个人品德的培养,大家也应该有清晰的认知,在现代教育中,单一地考虑个人品德的培养,则有可能会失去整体教育的重点,带来人才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始终记住教学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这是建设优秀教育模式和未来教育发展的不二法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受到了世世代代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对教育的反思和经验总结,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于教育价值、方法、目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倡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政府重视教育建设的决心和意愿。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百年大计”是指以长远的眼光来规划和实施国家建设的战略,其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因为教育是一个最能够增强一个民族凝聚力、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的力量,它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个人来说,“教育”不仅是学知识、掌握技能,更是养成健康的心态和美好的品格,是激发人的“公德心”和“个人自由”的内在动力。
“教育大计,德育为本”表明了这个意愿。
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基础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的培养,是对人的“公德性”、“专业素质”以及“文化品质”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德育在学校的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应该是学校全面育人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就是要在教育中建立德育为本的工作思路和管理制度,强化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做到“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社会行为规范化,好学校建设化”的目标。
具体来说,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加强学生的精神教育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只有通过德育才能不断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实现人的自我超越和整体进步,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更加繁荣富强。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它是文化传承、民族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面向未来、努力实践的巨大动力,希望大家在教育工作中能够更加重视德育工作,真正把学校建设成德育高质量的共同家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摘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德育是教育事业的核心。
教育是实现民族强盛的基石,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
德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根本保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教育事业必须将德育放在首位,只有德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教育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德育则是教育事业的灵魂。
只有注重德育,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而德育更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塑造良好社会风气,促进国家繁荣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德育、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社会主义建设者、人的全面素质、优秀人才、教育事业、百年大计1. 引言1.1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在当今世界,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只有具备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推动国家的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正因为如此,教育被称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德育更是教育事业的核心。
只有注重德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德育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品德和人格的重要环节。
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具备高尚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人格。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虚荣膨胀、利欲熏心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时候更需要加强德育,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情操、正确人生观的社会栋梁。
德育不仅仅是灌输学生道德常识,更要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品德修养。
要通过教育活动、课程设置、教师示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处世风格和人格魅力。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只有注重德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本,德育为先,这是教育工作者一贯的宗旨。
教学,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根本途径;而德育,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的关键。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不仅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也指引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方向和工作重点。
教学为本,是指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学,教学工作是教育的灵魂和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学为本,意味着我们要把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理念,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本”为宗旨,全面聚焦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要加强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我们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督导评估机制,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们充满敬畏之心,充满激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教学为本,教师是关键。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的中坚力量。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孩子们的榜样和启蒙者,对于学生的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
教育工作者要时刻铭记“教学为本”的宗旨,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成就感;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作者:王惠来源:《教师·上》2020年第04期摘要:新课程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校教育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也要重点将德育工作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校长作为学校的重要领导者,应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希望能够为小学校长开展德育工作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校长;德育工作;策略;意义一、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主要指对学生开展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行;如果学校对此项工作缺乏重视,那么将会失去德育的实际意义。
所以,在新时代下,教师要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德育是基础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更要将德育工作摆在首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小学校长,笔者要强化德育工作的开展,学习德育工作的政策,不断提高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在小学阶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较强的综合素质随着新课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一个人的能力高低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取决于这个人的道德品质。
因此,只有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
(二)有利于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工作还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小學教育不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精简篇)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大计,德育为先。
2.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3.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
4.学校应多渠道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5.可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6.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和少先队的先进模范作用开展德育教育。
7.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德育评价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育人,德育为先。
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学校的生源和学生的成长,影响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有用人才、成为社会的可造之才。
因此,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具有高尚的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何时何地永远都不能丢。
一个人若失去了德,谈不上有任何能力,也谈不上有才,更说不上为国家、社会和家庭作贡献,也无法主持正义、维护社会公平和维护法律公平,无法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具有爱心、爱国之心和感恩之心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素养。
因此,学校必须制定好育人目标、育人计划和育人方案,在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时首先必须考虑怎样做好德育工作,同时认真研究德育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相关的措施,切实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确实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把德育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树立坚信人人成才,激励人人进步的育人观念。
二、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学校德育教育工作1.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集会、重大活动、节假日等活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学校领导必须认真准备,认真研究,安排好各项活动的内容,抓住典型,树立典范,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结合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公民基本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爱护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双创双建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自己承担社会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觉服务社会,做一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好公民。
创新德育工作 形成育人特色
创新德育工作形成育人特色廖才进【期刊名称】《教育情报参考》【年(卷),期】2007(000)003【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德育是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的生命所在。
对于精神价值的守护,对于生活意义的追寻,应该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最崇高的使命。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在重视学生早期开发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早期品德习惯的培养。
高安小学把德育作为育人系统工程,以德育为核心,始终坚持全员、全面、全程德育。
“全员”是指全校师生都是德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学校重德育、班子重德意、教师重德情、学生重德行的良好局面:“全面”是指德育内容包括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品质、民族感情、公民意识、社会责任、人生理想、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规范化、系列化内容:“全程”是指德育工作的时间、空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校每一寸土地都是德育工作的场所,时时处处开展德育工作,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有效德育资源,整体育人,提高育人质量。
【总页数】2页(P52-53)【作者】廖才进【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县高安小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1【相关文献】1.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长郡中学育人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J], 卢鸿鸣;龚明斌2.立足创新形成合力不断开创全市德育工作新局面——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上的讲话(摘要) [J], 熊晓武3.构建德育工作的立体框架形成育人合力 [J], 陈宏智4.以德育人形成特色--德育工作改革创新“三步曲” [J], 徐根兰5.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长郡中学育人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J], 卢鸿鸣;龚明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在众多的劝人为善的名言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是一个深入人心、富有教育意义的宣言,它寓意深刻,旨在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要关注教育,重视德育,为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告诫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眼下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我们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的大计划。
教育是国之大事,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教育事业的兴衰关系到国家乃至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可以说,教育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实现经济、文化、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事业,更是各种事业和产业的基础。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因此,不能够忽视、轻视教育问题,在发展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基础。
“教育大计,德育为本”这句话则更加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是一种纯粹的道德教育,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基石。
德育贯穿始于开学,贯穿教育全程,是最核心的部分。
德育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人生观和人格。
德育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念的重要手段。
同时,德育还是一个学校管理文化的最重要环节,是学生和学校成长的重要支撑。
因此,教育大计,必须以德育为本。
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知道什么是好的、美好的、正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道德的力量,我们才会拥有更加和谐美满的社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这句话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教育是薪火相传、沉淀人性和情感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只有思想开明、家风正派、道德操守都优良、学问精深、技能过硬、情感稳定的人才,才能崛起于人才激烈竞争的舞台上,成为真正的国家栋梁和民族英才。
教育是不断前行、不断创新的事业,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使学生的目光、眼界,在引领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以德育为万事之本——张伯苓的德育思想及实践
教育 方针, 在 《 教 育部订定战 时各级教育实 施方案》 第二部分 中, 检讨过去的教育, 第一点就是“ 德育之未重视也: 学校徒重视 课本之教授, 忽略生活之指导, 家庭诿诸学校, 学校推诸家庭, 互 相 推诿, 几 致有教 无育 ……” 【 2 】 1 。 。 而反 观同时 期南开的 德育活
动, 却是蓬蓬勃勃, 气象万千, “ 学生的学习、 锻炼身体、 遵守纪
须要实 干、 苦 干。 张伯 苓反对空 谈爱国, 认为“ 只以 手持 旗帜游
行于街市为爱国, 是以 不免过于肤浅矣” J 】 墙 , 而这种纪念日多
律、 课外 活动 都和 爱国 理想 联系 在一 起” 【 3 。 南开的 德育是中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N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l a S c i e n c e )
以 德 育 为 万 事 之 本
— —
张伯 苓 的德 育 思想 及 实践
而后私。
1 9 1 6 年, 张伯苓在谈到教育的目 的时就指出: “ 广义之言学
校, 则教 之为 人。 何以 为人? 则 第一当 知爱国 。 ” 张 伯苓 把爱
国 作为是人之为人的首要道德目 标。 张伯苓激励学生应发扬爱国之心, 认为“ 今 日中国最要者
张伯苓指出: “ 为公” 精神的养成, 第一, 必须要严“ 公私之 辨” 。每个人遇事应为公设想, 不能专为自己。 第二, 社会要制
多数学校德育实施的效果差强人意。1 9 3 8 年教育部重新制定
束缚物, 即 为 爱国 心。 张 伯苓 教育学 生以 火把自 命, “ 匪 独自 燃, 且能助燃” , 真正的爱国不是仅仅独善其身, 而是像火把一样, “ 自 燃之后且能助燃, 以次相燃” L 6 l 3 0 。
品德教育为先 承载教育之本
品德教育为先承载教育之本下堡中心小学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出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我校的道德素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以环境育人为抓手,以行为规范教育为着力点,以考核评价为反馈渠道,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让学生提高礼仪意识,养成“十个”道德好习惯,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合格小公民。
我校制定了《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实施方案》。
一、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制度。
1、完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道德素养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政教主任任副组长,组员有各班班主任组成。
成立道德素养教育工作小组:学校、少先队大队牵头,全体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共同配合。
2、健全工作制度。
(1)抓班级评比。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检查评估、表彰奖励制度,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大队辅导员总结上周检查评比的情况,每月进行星级班集体评比。
(2)抓评优创先。
开展“评优创先”活动,树立典型,榜样引领。
二、营造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充分体现学生是学校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学校阅报栏、文化墙,以及内容丰富的学习园地,主题鲜明的黑板报和手抄报等教育内容。
并通过开辟校园文明行为公约、礼貌用语、文明提示语、平安警句等专栏,并通过“国旗下讲话”和影像教育等方式,营造了“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教育环境。
使做人做事的行为规则随时随地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2、名人班级建设、课程开发设置。
三、实施方法步骤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构建各类平台,创造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氛围,以学校为中心,以班级为单位,逐层深入,让学生在“看、听、写、比”各类活动中提高道德素养。
1、以创建“温馨教室”、“优秀班集体”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
通过专项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和谐校园、温馨教室”创建领域,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品位。
A、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营造温馨物质环境。
我校在日常学习、事务中,我们增设了许多管理岗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我们需要明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这句话的意义和重要性。
百年大计,意味着我们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不能被眼前的得失所困扰。
教育为本,意味着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
教育大计,意味着我们要始终把教育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关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而“德育为本”更是强调了在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因为只有有德之人才能成为有用之人,只有有德之国家才能成为强大之国家。
所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这句话,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只有注重德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这句话的内涵和实践。
我们要关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才和传承文明的过程。
如果我们只重视教育的外在表现,而忽略了人的内在修养,那么教育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
正所谓“教育之道,在德为先”,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根本。
我们要关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教育不仅要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气质。
只有在循循善诱和潜移默化中,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优秀品德的人才。
我们要关注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教育不仅要在学校里进行,更要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有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才能为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人生体验和人格塑造的环境。
我们要具体谋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这句话的实践路径和措施。
我们要积极倡导德育教育。
通过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强化德育教育的内在动力,推动全社会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我们要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要扩大德育教育的覆盖范围。
通过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和社会德育教育,实现德育教育的全方位覆盖。
我们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和载体。
通过举办各类德育主题活动和发展德育文化产业,为德育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教育为本 德育先行
教育为本德育先行三春集镇新兴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夏会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德育先行。
德育工作十分重要,然而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德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
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
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
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
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
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
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
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
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师之道,德为先”。
德育是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理念的精魂所在。
学生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是新时期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德育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长期的养成教育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培育小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实现小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十分重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广义上的“自我管理”是一个人主动调控和管理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
自我管理的实质是自我监控。
同时,它又是人对自身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各方面实施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
自我管理对于小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至关重要。
所谓“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指小学生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进行自我组织、自己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途径。
自我管理与其它形式的管理有所不同,在自我管理过程中,自我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
二、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并不是单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为了小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
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有助于提高是班集体教学的成效。
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
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
几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
只有全班的每一位同学都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才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有助于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老师主动问好,上学衣帽整齐……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千里之行,始于”,“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他们却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致学生在做人最基本的问栽了跟头——孩子尚未成年便走上了犯罪道路。
事实上违纪与犯罪往往只是一线之隔。
之间,学校的品德教育应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小惩大戒的教育手段则会让一些学生在边止步。
二、看重分数,轻视各种生存能力的培养近几点年来,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高分低能的庸人越来越多。
有个学生到离家几十里的上高中,需要晒被子,但铁丝太高,被子放不到铁丝上,问题解决不了,只好给远在几之外的爸爸打手机请求帮忙,爸爸听后啼笑皆非。
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却无法笑起来。
今在人们追求“升学率”,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的教育状况下,学生的分数家长喜怒哀乐的晴雨表,也成了家长评价教师或孩子的唯一标尺。
这样就使人们忽略了子其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维中的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人际交往中的社交能力,能力等。
有些学校也忽略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认为学生只要成绩好,其它可以忽略不这些促成了一些学生任性、自私、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三、重视的是对孩子的抚养,却轻视了对孩子的教养人们说中国的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孝顺儿子”,“孝顺儿子”不是对父母孝顺,而儿子“孝顺”,把儿子捧在手里,举到头上,儿子让往东,就不敢往西,为孩子赴汤蹈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在所不辞。
有关人员对这些溺爱型家庭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家长女的教育往往出现“五过多”的现象。
即:1、照顾过多。
孩子小时候,是在父母的百般照顾下成长的。
这种照顾随着孩子年龄的应逐步减少。
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比如,现在的孩子上学家长背书包,家长伞,一点事情都可以听到孩子在对家长大声喧哗:你这样是不对的,错了的就怪你之类。
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照顾,这样扼杀了孩子本身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客观世界的。
2、包办过多。
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唯恐孩子受苦受累,稍有困难就代为解决。
子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经不起打击和挫折。
3、保护过多。
有些家长处处为孩子设防,怕孩子出门,给孩子设置了种种禁区,不许,不许动那……造成孩子遇事不敢思考,胆小怕事。
由于剥夺了他们独立自主的社交活结果孩子遇事不知如何处理,一切受人摆布。
4、打扮过多。
一些家长喜欢为孩子打扮,给孩子买名牌衣帽,把女孩打扮的花枝招展。
会在孩子的心灵中打上只追求外表美,不注重学识和品德修养的心里烙印。
5、满足过多。
很多家长,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的无限欲望,以致发展到在家称王称霸。
这样一来,慢慢养成了不讲道理,蛮横粗野的习惯。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家长们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中,慢慢地被废掉了,消失是极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
今天,就在我这篇论文写了一半出去休息的时候,我和我家的小狗乖乖逗玩的时候,意间说了句“老子”,儿子在立刻从书房跑出来对我大声说“妈妈,你刚才说了脏话。
”狡辩了一次,孩子一直说“老子”就是脏话,你该被罚。
我一时时哑口无言!自觉地接自孩子的惩罚。
(当然,这是我们早就定下的规矩,讲脏话就该被罚)作为一个家长,到很惭愧。
作为一个老师,这个小插曲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力量是无空的。
在家庭教育中更是如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好的榜样和正确为示范可以使孩子有形可循,有样可学,可以说身教更重于说教。
这正如苏联教育家马柯所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
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
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怒,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谈话——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的父母在政治品质,道德修养,工作学习,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同时,要以诚待人,遵守社会公德,家庭和睦,努力温馨的家庭气氛。
四、重在了约束,而轻言说理教育多年来,小学的德育要求重在“约束”,一开学学校就要求每个班制订出班规,规定少的“不准”,如“不准喧哗,不准奔跑,不准打闹”违者扣操行分等规定。
通过严格理,逐步生效,而很少给学生讲为什么要这样要求,这样要求的反面是什么结局等等。
,一旦离开了班主任“那张脸”,离开了老师的身影,离开了学校这一环境,学生德育况,文明的行为便会大打折扣。
有甚者还会加倍放肆地说和做:看你老师现在还管得了,看我这样过分也没人敢说什么等。
久而久之,孩子一旦形成背后的坏习惯,那可是我堂教育得不偿失的。
究其原因,我们的学校,家庭和其它教育机构,往往只注重从思想境界的角度鼓励孩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而忽视了从道德修养的角度引导孩子自觉做应该做的事。
不做不该事。
因而,对于该做的事,孩子不是自觉去做,而是为了获得表扬把它当做好事去做;不该做的事,孩子不是自觉不去做,而是受到纪律的约束,担心被批评才不敢去做。
这以纪律约束和表扬奖励为主要手段培养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不稳定的,不长久的。
一旦了学校和家庭,这种文明习惯就失效了,就会出问题。
以上是我在平时的生活和长期的小学品德教育课以及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呢?我认为要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我们要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首先是家庭,我们要构建新型的家庭教育结构:、建立知心家庭目前我国正推行一种新的家庭教育观念——知心教育。
何谓知心教育?简而言之,就是爸妈和孩子交朋友交心,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
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必须了解孩子,学会同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些什彼此之间心心相印。
现在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没有和孩子交心,相互之间无法沟通,关系紧张。
次偶然听到邻居批评儿子说:“我怎么会生你这样不争气的儿子。
”儿子说:“我怎么会有样窝囊的爸爸。
”我听了是啼笑皆非。
还有一些家长不知如何同孩子交心,终日摆出一副士面孔。
其实,同孩子谈话,主要是把握好时机。
有这样几个最佳时机供家长们参考:当孩子比较闲时;(2)心情高兴时;(3)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时;(4)放学回家时;(5)返回时;(6)取得成绩时;(7)遇到问题时。
聪明的父母应该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用“心”孩子沟通。
现在我们这边的实际情况是更多的家庭父母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则是亲为管理,这样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更是微乎其微,一年到头见不着几次面,老在电沟通,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的孩子把电话放在旁边,他在玩玩具呢,你说这样的家庭要想了解孩子确实存在很大困难。
2、建立学习型家庭社会中最亲密的组织莫过于家庭。
孩子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
所以家长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期望极高。
对自己则要求很低,轻轻的,胸无大志,不读书,不看报,不了解历史,也不研究未来,整日留连于牌场、、舞场之中。
还动不动就说:“我们这辈子算完了,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
”试想样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的家长,孩子能成才吗?现在的家庭学习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子成才”,“逼子成才”的现象。
家长大以孩子为中心。
我们的家长要转变观念,变“指导孩子学习”为“自己带头学习”。
即学习型家庭。
要建立学习型家庭,作为父母,一定要起表率作用。
常言道,言教不如身教。
想要培子良好的品质,想要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氛围,你不用终日喋喋不休,只须默默地做就足。
在孩子做作业时,你也看看书,读读报,切忌自己打牌,而强迫孩子在旁边做作业。
很多家长舍得花血本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只是这些书一旦回到家,就被打入冷宫,再也过问它到底是买来干嘛的。
有句话话叫“书非借而不能读也”。
其实家长可以带头和孩起经常清理书柜,经常一起读同一本书,然后进行一些交流。
这样你既和孩子之间有了的交流,你也更多地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
3、建立智慧型家庭一位哲人曾说过:“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仁慈,在皮鞭下长大的孩子,只会产恨。
”一味只会打骂孩子的父母,那是愚蠢无知的父母,是懒惰的父母。
应该多动脑子,法怎么样去正确地引导孩子。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为孩子累断了筋骨,操碎了心,常事与愿违,收效甚微。
有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对儿子说:“我是你爸,你不听我的听?”儿子说:“我早十几年出生,说不定还是你爸。
”这父子关系到这份儿上,也真够这也说明这位父亲没有动脑筋,对家庭教育缺少智慧,缺少方法。
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中,我们要做智慧的父母,善于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的感染做人的准则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孩子受到滋润,受到美的熏陶。
其次是学校,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
枯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
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
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新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
小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
通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内化的结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
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斥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
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教师还可以是其个大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
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可以在班级中开展爱心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大家是应该团结互助,进步的。
十几年前一曲《爱的奉献》唱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更唱人民的心里话,在“爱心”缺乏的今天,人们渴望爱的滋润,爱心的回归,所以学校的心教育”是刻不容缓了。
古今中外,对爱心教育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当我们把“品学”的荣誉授予学生时,其标准是定位在品德和学习上,还是仅仅定位于学习成绩上呢?会有人认为以上那些孩子法制观念太淡薄了,但我却认为他们是缺乏“真、善、美”的,缺乏爱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