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6.3 酮体代谢
酮 体 代 谢•一、酮体的概念•二、酮体的生成•三、酮体的利用•四、酮体生成的生理和病理意义乙 酰 乙 酸β-羟基丁酸丙 酮酮体的概念酮体的形成--肝脏线粒体中乙酰-CoA有4种去向:(1)三羧酸循环(2)合成胆固醇(3)合成脂肪酸(4)酮体代谢--取决于草酰乙酸的可利用性。
Ø饥饿、禁食、糖尿病等,糖异生使少量乙酰CoA进入TCA,而大多数乙酰CoA合成酮体。
Ø乙酰-CoA超过TCA循环所需量时,经由生酮作用转化成酮体。
硫解酶HMG-CoA 合成酶HMG-CoA 裂解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脱羧酶脱氢酶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丙酮肝、肾线粒体酮 体 的 利 用肌肉中:β-羟丁酸 →→ 乙酰乙酸ATP +HS-CoA ↓AMP+PPi ↓ 乙酰乙酰CoAHS-CoA ↓ 硫解酶2 乙酰CoA ⇒ TCA脱氢酶硫激酶脑、肾上腺中乙酰乙酸的分解琥珀酰CoAβ-羟丁酸脱氢酶β-酮酰-CoA 转移酶硫解酶 -羟丁酸作为燃料酮体生成的调节(1)饱食与饥饿饱食-酮体生成减少;饥饿-利于β-氧化、酮体生成;(2)肝糖原含量及其代谢的影响丰富-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磷脂;不足-酮体生成增多;(3)丙二酸单酰CoA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内进 行β-氧化-酮体生成减少。
酮体生成的生理学意义l 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联系肝脏和肝外组织一种形式。
l酮体是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等的主要能源。
长期饥饿或糖尿病,脑中75%能量来自酮体l 严重饥饿或未治疗的糖尿病人产生过量的酮体。
l酮血症和酸中毒。
-正常:0.03-0.5 mmol/L酮体-酸毒症: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过多,降低血液的pH值。
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二.酮体的生成
部位:肝细胞线粒体
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脂酸的-氧化
酶:具有活性较强的酮体合成酶,尤其是羟 甲基戊二单酰CoA合成酶
酮体生成的过程: (1)乙酰乙酰CoA的生成 (2)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 HMG CoA )的生成 (3)酮体的生成
酮体的生成
2CH3COSCoA
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黄宏宝
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一.酮体 二.酮体的生成 三.酮体的利用 四.酮体生成的调节 五.酮体代谢的生理意义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一.酮体
酮体是脂酸在肝细胞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 间代谢产物。是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 酮三者的总称。 其中β-羟丁酸约占70% ,乙酰乙酸约占 28% ,丙酮约占2%。
拓展:酮症
正常人血液中仅存在极微量的酮体,在某些 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失去 平衡,导致酮症。酮症是以血酮体水平升高 为特点的一个短暂阶段。种: 生理性酮症多见于禁食、高脂饮食、长时 间剧烈运动、应激等。新生儿和孕妇血清 中的酮体也会稍增高。孕妇基础酮体水平 增高,禁食后酮体水平急剧升高,约30%妊娠 妇女首次晨尿标本尿酮呈阳性。 病理性酮症可由糖尿病、皮质醇减少症、 生长激素缺少、乙醇或水杨酸盐摄入过量 而中毒及一些罕见的先天性代谢病引起。
硫解酶
CoASH
CH3COCH2COSCoA
乙酰乙酰CoA
HMGCoA合 成酶 HMGCoA裂 解酶 CH3COCH2COOH
CH3COSCoA CoASH
乙酰乙酸 脱氢酶
NADH+H+
生物化学脂代谢重点简答题2
简答题1.简述酮体在何处生成,在何处氧化利用?酮体的生理意义?酮症对机体有何危害?酮体在肝脏合成,输送到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酮体的生理意义: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正常的代谢中间产物,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并且酮体可通过血脑屏障,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长期饥饿和糖供给不足时,酮体可以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及肌肉组织的主要能源。
危害: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导致其腹痛、肠胃道症状、昏睡、头痛、恶心、心脏毒性作用、食欲减退等症状。
2.简述脂肪酸的氧化与生物合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磷脂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卵磷脂生物合成需要哪些原料?磷脂的主要生理功能:由甘油构成的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分;含鞘氨醇而不含甘油的磷脂是神经组织各种膜的主要结构脂之一。
卵磷脂生物合成需要脂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等原料。
4.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缺乏胆碱会诱发脂肪肝,请解释其原因。
长期缺乏胆碱会导致合成磷脂的原料不足,胆碱可促进脂肪以磷脂形式由肝脏通过血液输送出去或改善脂肪酸本身在肝中的利用,并防止脂肪在肝脏里的异常积聚。
5.胆固醇可以转变成哪几种具有重要生理功用的物质?胆汁酸、类固醇激素、7-脱氢胆固醇6.简述乙酰CoA的来源与去路。
乙酰CoA的来源:糖的有氧氧化、脂肪的分解代谢、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以及酮体的分解代谢。
乙酰CoA的去路:进入三羧酸循环、合成酮体的原料、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以及合成脂肪酸的原料。
7.分离血浆脂蛋白的方法有几种?各将血浆脂蛋白分成哪几种?分离血浆脂蛋白的方法有2种,分别为电泳法和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电泳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α-脂蛋白、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乳糜微粒。
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蛋白、极低密度蛋白、低密度蛋白、高密度蛋白。
论述题1.计算1摩尔硬脂酸在体内彻底氧化为CO2和H20能产生多少摩尔ATP?2.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包括哪些反应?有哪些酶和辅酶参加?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包括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转运至线粒体、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这四个反应。
生化实验报告_酮体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酮体的生成过程。
2. 掌握酮体代谢的基本原理。
3. 学习通过实验方法检测酮体的生成和代谢。
二、实验原理酮体(Ketone bodies)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的产物,主要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
当机体糖原储备耗尽,血糖供应不足时,脂肪酸氧化生成的乙酰辅酶A(Acetyl-CoA)无法进入三羧酸循环(TCA cycle)进行彻底氧化,于是通过酮体生成途径产生酮体,供机体利用。
酮体生成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脂肪酸β-氧化:脂肪酸在细胞质中被氧化成乙酰辅酶A。
2. 乙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乙酰辅酶A通过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CPT I)进入线粒体。
3. 酮体生成:乙酰辅酶A在线粒体中缩合成乙酰乙酰辅酶A,再与另一分子乙酰辅酶A缩合成β-酮丁酸,β-酮丁酸还原成β-羟基丁酸,最终脱羧生成丙酮。
酮体代谢过程如下:1. 靶器官摄取:血液中的酮体被靶器官(如脑、肌肉等)摄取。
2. 酮体氧化:在靶器官中,酮体被重新合成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彻底氧化,产生能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纯净脂肪酸-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CPT I)抑制剂- 乙酰辅酶A- β-羟基丁酸脱氢酶- 丙酮- 实验试剂:磷酸缓冲液、三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碘液等- 实验动物:小鼠2. 实验仪器:- 离心机- 恒温水浴锅- 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 试管四、实验方法1. 脂肪酸氧化实验:- 将纯净脂肪酸与磷酸缓冲液混合,加入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抑制剂,观察乙酰辅酶A的生成情况。
- 将脂肪酸与磷酸缓冲液混合,加入乙酰辅酶A,观察酮体的生成情况。
2. 酮体代谢实验:- 将小鼠麻醉后处死,取肝脏和肌肉组织。
- 分别提取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酮体。
- 测定肝脏和肌肉组织中酮体的含量。
- 检测肝脏和肌肉组织中乙酰辅酶A的含量。
3. 酮体检测实验:- 取少量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分别与三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碘液反应,观察颜色变化,判断酮体的种类。
生物化学 问答题
1.酮体生成的意义: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并且酮体可通过血脑屏障,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2.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有哪几种方式?转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非氧化脱氨基3.简述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和生理意义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能作为合成嘌呤和嘧啶的原料,把氨基酸代谢和核酸代谢联系起来需要四氢叶酸载体。
4.维生素B12缺乏与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关系是什么?由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这种贫血的特点是骨髓里的幼稚红细胞增多,红细胞核发育不良,成为特殊的巨幼红细胞。
5.鸟氨酸循环的主要过程及生理意义是什么?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瓜氨酸的合成,精氨酸代琥珀酸的生成,精氨酸的生成,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最重要的意义是将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生的较高毒性的氨转化为低毒的尿素,从而排出体外。
鸟氨酸循环也叫尿素循环。
6.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补救合成节省从头合成时的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
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只能进行补救合成。
7. 列举影响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及其抗癌作用原理.6-巯基鸟嘌呤与次黄嘌呤的结构相似,可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向腺苷酸和鸟甘酸的转变。
8.为什么说细胞水平的调节是机体代谢调节的基础?细胞水平调节主要通过细胞内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对酶的活性及含量进行调节,是最基础的代谢调节。
9.机体代谢调节方式有多种,相互之间如何联系?物质代谢通过各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相互联系,但在相互转变的程度上差异很大,有些代谢反应是不可逆的。
乙酰CoA 是糖、脂、氨基酸代谢共有的重要中间代谢物,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最终代谢途径,是转化的枢纽。
10.平时与饥饿时机体内能量主要来源有何不同平时能量主要来源于对葡萄糖的利用在饥饿时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发挥作用:(1)糖代谢变化糖异生加强,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降低(2)蛋白质代谢变化分解加强,氨基酸异生成糖(3)脂代谢变化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多11.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酮体生成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酮体的生成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2. 掌握酮体生成试验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酮体生成的现象,验证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酮体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脂肪酸代谢产物,主要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化合物。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产生酮体,而外周组织(如心脏、骨骼肌等)利用酮体作为能量来源。
当机体处于饥饿、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某些病理状态时,酮体生成增加,以满足能量需求。
本实验采用丁酸作为底物,通过肝匀浆与丁酸反应,模拟肝脏生成酮体的过程。
实验中,利用苏丹红染料对酮体进行定性检测,观察酮体生成的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猪肝、丁酸、苏丹红染料、生理盐水、磷酸缓冲盐溶液(pH 7.4)、蒸馏水、玻璃棒、试管、烧杯、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显微镜盖玻片、显微镜目镜、显微镜物镜等。
2. 仪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移液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肝匀浆:取新鲜猪肝,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
将猪肝切成小块,称取一定量的肝组织,加入适量的磷酸缓冲盐溶液,用玻璃棒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离心,取上清液作为肝匀浆。
2. 模拟酮体生成:取一定量的肝匀浆,加入适量的丁酸,在恒温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模拟肝脏生成酮体的过程。
3. 酮体检测:取适量的肝匀浆与丁酸反应液,加入苏丹红染料,观察酮体生成的现象。
4. 结果观察与记录:在显微镜下观察肝匀浆与丁酸反应液中的酮体生成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肝匀浆与丁酸反应液中出现红色颗粒,表明酮体生成。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肝匀浆与丁酸反应过程中,酮体生成。
这与酮体生成的生理过程相符,验证了实验原理。
六、实验讨论1. 酮体生成对机体有何生理意义?酮体生成是机体在能量供应不足时的代偿机制。
在饥饿、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某些病理状态下,酮体生成增加,为心脏、骨骼肌等外周组织提供能量来源,维持生命活动。
酮体生成的病理意义
酮体生成的病理意义酮体生成的病理意义酮体是一种由脂肪酸代谢产生的化合物,它们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但是,当酮体生成过多时,就会出现一些病理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酮体生成的病理意义。
一、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1.1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
当人体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减弱时,就会出现胰岛素抵抗。
这种情况下,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地利用,而是被转化为脂肪和酮体。
1.2 糖尿病当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时,就会导致高血糖和糖尿病。
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开始依赖脂肪和酮体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虽然这种代谢途径可以提供能量,但同时也会导致一些问题。
二、代谢性酸中毒2.1 酮体的生成当身体开始依赖脂肪和酮体作为能量来源时,就会出现大量的酮体生成。
这些酮体可以被用于提供能量,但同时也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2.2 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代谢性酸中毒会导致血液变得过于酸性,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等。
三、心血管疾病3.1 高脂血症当身体依赖脂肪和酮体作为主要能量来源时,就会导致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
这种情况下,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都会升高,从而导致高脂血症。
3.2 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胆固醇含量可以导致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
四、神经系统问题4.1 脑水肿代谢性酸中毒会导致脑细胞内的水分增加,从而引起脑水肿。
这种情况下,脑组织会受到压迫,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4.2 神经元损伤酮体可以通过血液-脑屏障进入大脑,并影响神经元的功能。
当酮体浓度过高时,就会导致神经元损伤和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总结:酮体是由脂肪酸代谢产生的化合物,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但是,当酮体生成过多时,就会出现一些病理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代谢性酸中毒、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系统问题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控制摄入的脂肪量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生物化学常考大题
生物化学常考大题1 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1) 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甘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2)酮体是肌肉尤其是脑的重要能源。
酮体分子小,易溶于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
体内糖供应不足(血糖降低)时,大脑不能氧化脂肪酸,这时酮体是脑的主要能源物质。
2 试述乙酰CoA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在机体脂质代谢中,乙酰CoA主要来自脂肪酸的β氧化,也可来自甘油的氧化分解;乙酰CoA在肝中可被转化为酮体向肝外运送,也可作为脂肪酸生物合成及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
3 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⑴从食物中摄取⑵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去路:⑴在肝脏可转换成胆汁酸⑵在性腺,肾上腺皮质可以转化为类固醇激素⑶在欺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3⑷用于构成细胞膜⑸酯化成胆固醇酯,储存在细胞液中⑹经胆汁直接排除肠腔,随粪便排除体外。
4 酶的催化作用有何特点?①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如酶的催化效率可比一般的催化剂高10 8~1020 倍;②具有高度特异性:即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包括: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③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
5 距离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定义、分类、举例)。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种化合物,或一定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作用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根据其选择底物严格程度不同,分为三类:①绝对特异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专一的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称为绝对特异性.如:脲酶仅能催化尿素水解产生CO2 和NH3,对其它底物不起作用;②相对特异性:一种酶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催化一类化学反应,对底物不太严格的选择性,称为相对特异性。
如各种水解酶类属于相对特异性;举例:磷酸酶对一般的磷酸酯键都有水解作用,既可水解甘油与磷酸形成的酯键,也可水解酚与磷酸形成的酯键;③立体异构特异性:对底物的立体构型有要求,是一种严格的特异性。
生物化学简答题
1、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1)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甘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2)酮体是肌肉尤其是脑的重要能源。
酮体分子小,易溶于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
体内糖供应不足(血糖降低)时,大脑不能氧化脂肪酸,这时酮体是脑的主要能源物质。
2、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来源:⑴从食物中摄取⑵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去路:⑴在肝脏可转换成胆汁酸⑵在性腺,肾上腺皮质可以转化为类固醇激素⑶在欺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3⑷用于构成细胞膜⑸酯化成胆固醇酯,储存在细胞液中⑹经胆汁直接排除肠腔,随粪便排除体外。
3、酶的催化作用有何特点?①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如酶的催化效率可比一般的催化剂高108~1020 倍;②具有高度特异性:即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包括: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③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
4、何谓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试举例说明某些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必需基团结合,而使酶失活,抑制剂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有这种作用的不可逆抑制剂引起的抑制作用称不可逆抑制作用举例:①有机磷抑制胆碱酯酶:与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可用解磷定解毒②重金属离子和路易士气抑制巯基酶:与酶分子的巯基结合,可用二巯丙醇解毒。
5、试述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并举例其临床应用特点:①抑制剂与底物化学结构相似②抑制剂以非抑制剂可逆地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但不被催化为产物③由于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抑制作用大小取决于抑制剂浓度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④当抑制剂浓度不变时,逐渐增加底物浓度,抑制作用减弱,甚至解除,因而酶的V不变⑤抑制剂的存在使酶的km的值明显增加。
说明底物和酶的亲和力明显下降。
举例:①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②丙二酸与琥珀酸竞争抑制琥珀酸脱氢酶③核苷酸的抗代谢物与抗肿瘤药物6、何谓酶原及酶原激活?简述其生理意义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时,或初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酶原向活性的酶转化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
酮体生成意义
酮体生成意义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酮体生成的意义,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
你想想看,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复杂又神奇的大机器,里面各种反应啊、变化啊,都有着它特别的用处。
酮体生成就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就好比说,咱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长时间没吃东西,或者进行了很激烈的运动,身体里的能量不够用啦,这时候酮体就挺身而出啦!它就像是身体的应急小分队,赶紧出来帮忙提供能量呢。
你说,这酮体是不是很厉害?它能在关键时刻给身体“雪中送炭”呀!没有它,咱的身体可能就会陷入困境,就像汽车没油了一样,跑不动啦。
而且啊,酮体的生成还对一些特殊人群有着特别的意义呢。
比如说那些正在减肥的人,当他们采用一些低碳水的饮食方式时,酮体的生成就会增加,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燃烧脂肪呢。
这就好像是给减肥的道路开了一条“捷径”,让他们能更快地达到目标。
还有啊,对于一些患有特殊疾病的人,酮体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呢。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身体的机能,就像是给身体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你看,酮体生成虽然听起来好像很专业、很复杂,但其实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它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英雄,在我们身体里悄悄地发挥着大作用。
咱们的身体就是这么神奇,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机制来保证我们的健康和正常运转。
而酮体生成就是这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酮体生成,它真的是太重要啦!我们要好好了解它,珍惜我们身体里的这些神奇反应,让我们的身体一直健康有活力呀!。
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昨日思考题思考题(一)体循环中,血压降幅最明显的血管类型是什么?答案:微动脉。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强,即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血压。
各段血管的血压并不相同。
血液从左心室射出后,不断克服血管对血流的阻力而消耗能量,血压逐渐降低。
血压在各段血管的下降幅度与该段血管对血流阻力的大小呈正比,血流阻力与血管半径的4 次方呈反比,血管半径是影响血流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血管半径越小,血流阻力越大,血压下降幅度越大,微血管血流阻力最大,血压下降幅度也最大。
生理学:动脉血压思考题(二)下蹲位突然起立时发生晕厥的主要原因是?答案:人由下蹲位突然起立时,我们人体低垂部位的静脉由于跨壁压的存在,会扩张充盈,大量的血液淤滞在低位,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故发生晕厥。
西综题库优惠活动仍在继续 & 生理学:中心静脉压2003 年第 23 题生物化学 A 型题酮体不能在肝中氧化的主要原因是肝中缺乏A. HMG CoA 合成酶B. HMG CoA 裂解酶C. HMG CoA 还原酶D. 琥珀酰 CoA 转硫酶E. β-羟丁酸脱氢酶题目解析酮体由脂肪酸β-氧化产生的乙酰 CoA 转变而来,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肝组织有活性较强的酮体合成酶系,但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因此酮体在肝生成,在肝外组织利用。
A、B、C、E 选项是酮体合成所需要的酶,其中 E 选项的β-羟丁酸脱氢酶在β-羟丁酸利用时也会涉及到,D 选项是利用酮体所需要的酶,用于酮体的活化。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
本题可参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卫 8 版教材 P 158。
本题答案D考点讲解【2016 年大纲生物化学(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8. 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本题的音频讲解请点击这里哦一、酮体的生成酮体由脂肪酸β-氧化产生的乙酰 CoA 转变而来,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1. 2 分子乙酰 CoA 在乙酰乙酰 CoA 硫解酶的作用下缩合成乙酰乙酰 CoA2. 乙酰乙酰CoA 和乙酰CoA 在HMG-CoA 合酶的催化下生成HMG-CoA3. HMG-CoA 在 HMG-CoA 裂解酶作用下裂解产生乙酰乙酸和乙酰 CoA4. 乙酰乙酸在β-羟丁酸脱氢酶作用下还原成β-羟丁酸,少量乙酰乙酸转变成丙酮二、酮体的利用肝组织有活性较强的酮体合成酶系,但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因此在肝内生成的酮体需要经血液运输至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生化简答重点版
生生化化简简答答1.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1)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2)酮体是肌肉尤其是脑的重要能源 ,酮体分子量小,可通过血脑屏障.血糖降低时,大脑不能氧化脂肪酸,这时酮体是脑的主要能源物质.2. 试述乙酰 CoA 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在机体脂质代谢中,乙酰 CoA 主要来自脂肪酸的β氧化,也可来自甘油的氧化分解;乙酰CoA 在肝中可被转化为酮体像肝外运输,也可作为脂肪酸生物合成和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3.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和去路:来源:(1)机体细胞自身的合成(2) 食物来源的消化吸收.去路(1)在肝脏内合成胆汁酸(2)在性腺,肾上腺皮质可以转化为类固醇激素(3)在皮肤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3 (4)用于构成细胞膜 (5)酯化成胆固醇zhi, 储存在细胞液中 (6)经胆汁直接排出,随粪便排出体外4.酶的催化作用有何特点:(1)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即高效性,(2)酶具有高度特异性,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包括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和立体异构特异性.(3)酶促反应具有可调节性,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调节,以适应机体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5. 举例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定义,分类,举例):一种酶只对一种或者一类化合物,或者一定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叫做酶的特异性.根据选择底物的不同分为三类.(1)绝对特异性,指的是酶只作用于一种专一的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的化学产物.比如脲酶能催化尿素分解成CO2和氨气.(2)相对特异性,指的是酶作用于一种特定的化学键,对底物的选择不太严格.比如多种水解酶.(3)立体异构特异性:指的是对底物的立体构型有要求,作用于不对称碳原子的立体异构,或只作用于某种旋光异构体.比如乳酸脱氢酶只作用于 L-型乳酸脱氢.6. 简述 Km 和 Vm 的意义: Km=Vm/2时的[ s ].Km 的意义(1)Km 是酶的一种特征性常数,代表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 在[ s ]一定时,Km 越大, Vm 越小.(2) Km 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Km越大,亲和力越小,Km 越小,亲和力越大.(3)Km 可用于判断酶的天然底物.Km 最小者可作为该酶的天然底物.Vm 指的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7. 温度对酶促反应有何影响 温度升高对酶促反应速率有双重影响(1)与一般反应一样,温度升高,分子碰撞机会增大,反应速率升高(2)温度升高可导致酶蛋白变性失活,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对速率影响的表现(1)温度较低时,温度越高,速率越大(2)达到某一温度时, V 达到最大.是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是的反应温度称为酶的最适反应温度.(3)反应温度达到或超过最适反应温度时,随着温度升高,酶蛋白变性,速率降低.8.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1)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的结构相似(2)竞争抑制剂和底物竞争与酶活性中心结合(3)抑制剂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大.(4)当增大底物浓度时,抑制剂作用会减小甚至消除(5)动力学参数: Km 越大, Vm 不变.9.说明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意义: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是没有活性的.这种没有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酶原激活指的是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酶原激活的机制:酶原分子内肽链一处或多处的断裂,去除多余的肽段,构想发生改变,形成活性中心,从而使酶原激活.酶原激活的意义:(1)消化道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保护消化器官自身不收酶的水解,从而使酶在特定部位或环境发挥催化作用.(2)酶原可以视作酶的储存形式.一旦需要转化为诱惑性的酶,发挥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10.什么叫同工酶.有何临床意义同工酶指的是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但是酶蛋白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临床意义(1)属于同工酶的几种酶由于催化活性的差异,和体内分布的不同,有利于体内代谢的协调.(2)同工酶的检测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当某些组织病变是,可能有特殊的同工酶释放出来,使该同工酶活性升高.比如肝细胞受损的患者, LDH3含量较高.11. 何为质粒,为什么质粒可作为基因克隆的载体:质粒就是存在于细胞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DNA分子.质粒作为载体的原因(1)自身具有复制能力,在寄宿细胞里能独立自主的复制(2)细胞分裂时保持稳定的遗传.(3)携带某些遗传基因,使寄宿细胞具有某些遗传性状.12.说明高氨血症导致昏迷的生化基础.:高氨血症时,氨进入脑组织.与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氨也可与谷氨酸进一步生成谷氨酰酸.脑中氨的增加,导致α-酮戊二酸减少,导致三羧酸循环减弱, ATP 产生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发生昏迷. 13.血氨的来源和去路:血氨的来源(1)氨基酸脱氨基和其他含氮物质(2)由肠道吸收(3)肾脏谷氨酰酸的分解血氨的去路(1)合成含氮物质(2)合成氨基酸(3)在肝中转变为尿素(4)以NH4+直接排出体外14.概述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和主要代谢去路:来源(1)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2)组织蛋白质的分解(3)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的去路(1)合成蛋白质(2)合成其他含氮物质(3)脱氨基作用产生氨和α-酮酸(4)脱羧基作用生成CO2和胺类物质15.为什么测定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可以做肝.心组织受损的参考指标:正常情况下,多种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中,血清中含量少.如,谷丙转氨酶在干细胞中活性最高,谷草转氨酶在心肌细胞中活性最高.若干细胞或者心肌细胞受损,上述转氨酶会释放入血,在血清中的含量增高.16. 细胞内有哪些主要的RNA, 其主要功能是什么17.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反相平行,右向螺旋(2)碱基在螺旋内侧,磷酸核糖的骨架位于外侧(3)碱基互补配对A=T C≡G (4)螺旋的稳定因素是氢键和碱基的堆彻力(5)10bp\ 螺旋,螺距是3.4nm, 半径2nm.(6)有大沟有小沟18. tRNA 的二级结构的基本特点:三叶草结构(1)有四个环: DHU 环反密码环Tψ 环可变环(2)四臂: DHU 臂反密码臂Tψ 臂氨基酸臂(3)—末端:3`—CCA—OH 末端19.饥饿48小时后体内糖/脂/蛋白质代谢的特点:饥饿48小时属于短期借,此时血糖趋于降低,引起胰岛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糖代谢:糖原基本耗尽,糖异生作用增强,组织对葡萄糖额氧化利用降低,大脑仍以葡萄糖为主要能源物质脂代谢: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加,肌肉以脂酸分解方式功能. 蛋白质代谢:肌肉蛋白分解加强.20.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作为糖分解功能的补充途径(2)在有氧条件瞎,作为某些组织细胞主要的供能途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氧化),神经白细胞等在有氧供应充足时人主要靠糖酵解供能.21.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在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2)补充和恢复肝糖原(3)维持酸碱平衡,肾的糖异生有利于酸性物质的排泄(4)回收乳酸分子的能量(乳酸循环)22.血糖的去路和来源:血糖的来源(1)食物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2)肝糖原的分解(3)非糖物质异生而成血糖的去路(1)合成某些糖原(2)氧化分解的功能(3)合成其他糖类物质(4)合成脂肪和氨基酸23.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来源和生理功能24. 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可进入那些代谢循环25. 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及生理意义26. DNA 聚合酶的种类及功能27. 草酰一算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28. 何为目的基因,其主要来源29. 乙酰CoA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30.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只要有哪些形式,各有何特征。
实验5:肝中酮体生成(1071)_附件
准。
5.蒸馏水取用四人一小管,每管接水到1/3处。
【思考题】 洛克液、15%三氯乙酸溶液在实验中各有什么 作用?
洛克液起到营养的作用;
15%三氯乙酸溶液可以终止反应的发生。
【测试】
1.请写出酮体由哪些成分组成?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
2.酮体的利用特点? 肝内生成,肝外利用。 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物质的一种形式。在 长期饥饿时,是脑和肌肉的主要能源物质。
合成酮体。本实验以丁酸作为底物,与新鲜肝
匀浆一起放入与体内相似的环境中,也可以生混合,酮体能与显色粉中的亚硝基铁氰化 钠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而将丁酸与肌匀 浆混合,放在同样的环境中则不能生成酮体, 因此也不与显色粉反应。
【实践操作】 取3支小试管,在上端标注学号、管号,如下操作 加入物 (滴) 1 2 3 洛克液 15 15 15 — 0.5mol/L丁酸溶液 30 30 Ph7.6磷酸缓冲液 15 15 15 — 肝匀浆 20 20 — — 肌匀浆 20 — — 蒸馏水 30 0.02%甲烯蓝溶液 10 10 10 将各管混匀后置37度水浴40分钟。 15%三氯乙酸溶液 20 20 20 混匀后离心5分钟,用滴管取各管上清液置反应板中。 显色粉一小匙(克) 0.2 0.2 0.2 白色 结果(颜色反应) 紫红色 淡紫红色 结果分析 肝脏中酶的催化下 肝脏中酶的催化下以肝 肌肉中的酶不能催
3.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 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物质的一种形式。在长期饥 饿时,是脑和肌肉的主要能源物质。
【原理】
肝匀浆
丁酸
肌匀浆
√ 酮体 ×
β-羟丁酸 乙酰乙酸 丙酮
显色粉
紫红色化合物
观察显色粉发生的颜色变化,判定在酶的作用 下是否有酮体的生成。
酮体代谢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酮体代谢的基本过程及其生理意义;2. 掌握酮体代谢相关实验方法,包括酮体生成、检测及代谢途径研究;3. 分析酮体代谢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
在正常情况下,酮体作为能源物质被肝外组织(如大脑、肌肉等)利用。
当糖供应不足时,酮体成为主要的能源物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酮体代谢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糖尿病、癫痫、酮症酸中毒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乙酰辅酶A(Acetyl-CoA)- 磷酸吡哆醛(PLP)- 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 生理盐水- 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2. 实验仪器:- 高速离心机- 水浴锅-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超声波清洗器- 低温冰箱- 酶标仪- 血糖仪四、实验方法1. 酮体生成实验-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高脂肪饮食,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
- 观察实验动物体重、摄食量、活动能力等指标的变化。
- 收集实验动物血液、肝脏和肌肉组织,检测酮体含量。
2. 酮体检测实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液、尿液和脑脊液中的酮体含量。
-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酮体代谢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3. 酮体代谢途径研究- 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脂肪酸在肝脏中的代谢途径。
- 通过检测不同代谢途径的关键酶活性,分析酮体代谢的相关调控机制。
4. 酮体与疾病关系研究- 将实验动物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
- 观察糖尿病模型组动物血糖、酮体等指标的变化。
- 分析酮体代谢与糖尿病的关系,探讨其作为疾病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酮体生成实验- 实验组动物体重、摄食量、活动能力等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 实验组动物血液、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酮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2. 酮体检测实验- 实验组动物血液、尿液和脑脊液中的酮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生化重点大题
一、试述酮体的生成过程。
1. 两个乙酰辅酶A被硫解酶催化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
β-氧化的最后一轮也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
2. 乙酰乙酰辅酶A与一分子乙酰辅酶A生成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由HMG辅酶A合成酶催化。
3. HMG辅酶A裂解酶将其裂解为乙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
4. D-β-羟丁酸脱氢酶催化,用NADH还原生成β羟丁酸,反应可逆,不催化L-型底物。
5. 乙酰乙酸自发或由乙酰乙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丙酮。
二、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肝内生成,肝外利用,酮体是肝为肝外组织提供的一种能源物质,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三、解释重症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会产生酮血症和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必须依赖脂肪酸氧化供能。
脂肪动员加强,肝脏酮体生成增多,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从而引起血中酮体增多,由于酮体中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是一些有机酸,血中过多的酮体会导致酮血症和酸中毒。
?四、简述Km与Vm的意义。
⑴Km等于当V=Vm/2时的[S]。
⑵Km的意义:①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代表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
当[S]相同时,Km小——V大;②Km值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1/Km大,亲和力大;1/Km小,亲和力小;③可用以判断酶的天然底物:Km最小者为该酶的天然底物。
⑶Vm的意义:Vm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五、说明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意义。
(1)酶的无活性前体称为酶原。
酶原向酶转化的过程为酶原激活。
(2)酶原激活的意义:①消化道内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保护消化器官自身不受酶的水解(如胰蛋白酶),保证酶在特定部位或环境发挥催化作用;②酶原可以视为酶的贮存形式(如凝血酶和纤维蛋白溶解酶),一旦需要转化为有活性的酶,发挥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六、什么叫同工酶?有何临床意义?(1)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下称为同工酶。
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酮体是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
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如下:
1. 能量供应:在饥饿或葡萄糖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肝脏可以将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酮体,为身体提供能量。
酮体可以被大脑、心脏等组织利用,代替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
2. 维持血糖水平:在葡萄糖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肝脏生成的酮体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其他组织,被利用作为能量来源,从而减少对葡萄糖的需求,维持血糖水平。
3. 促进脂肪分解:酮体的生成可以促进肝脏和其他组织对脂肪酸的分解和利用,从而提供更多的能量。
4. 减少蛋白质分解:在饥饿或葡萄糖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酮体可以代替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从而减少蛋白质的分解,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常情况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是受到严格调控的。
如果酮体生成过多或利用不足,就会导致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引起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紊乱,需要及时治疗。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的正常中间代谢产物,它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三种有机物质。
其中β-羟丁酸含量较多,丙酮含量极微。
(1)酮体的生成以乙酰CoA为原料,在肝线粒体经酶催化先缩合,后再裂解而生成酮体,除肝之外,肾也含有生成酮体的酮体系。
酮体的合成过程可分三步进行。
①首先由两分子乙酰CoA在硫解酶的作用下缩合生成乙酰乙酰CoA,同时释放出一分子CoA-SH。
【反应式1】②然后,乙酰乙酰CoA再与一分子乙酰CoA结合生成6个碳的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并释放出CoA-SH,此反应是由HMGCoA合成酶催化的,该酶在肝线粒体含量极高。
【反应式2】③乙酰乙酸被还原生成β-羟丁酸,该还原反应是由紧密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的β-羟丁酸脱氢酶(此酶在肝中活性极高)催化,还原反应所需的氢由NADH提供。
该反应速度取决于NADH/NAD+之比值。
部分乙酰乙酸还可缓慢地自发脱羧,亦可经乙酰乙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丙酮。
【肝内酮体的生成】肝含有合成酮体的酶体系,故能生成酮体,但肝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因此不能氧化酮体,肝产生的酮体需经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进一步氧化分解。
(2)酮体的利用酮体被氧化的关键是乙酰乙酸被激活为乙酰乙酸辅酶A,激活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在肝外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β-羟丁酸经β-羟丁酸脱氢酶作用,被氧化生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与琥珀酰CoA在β-酮脂酰CoA转移酶(β-ketoacyl CoA transferase)(3-氧酰CoA转移酶),即琥珀酰CoA;乙酰乙酸辅酶A转移酶催化下,生成乙酰乙酰CoA,同时放出琥珀酸。
另一途径是在有HSCoA和ATP存在时,由乙酰乙酸硫激酶催化,使乙酰乙酸形成乙酰乙酰辅酶A,后者再经硫解生成两分子乙酰CoA。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
【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丙酮不能按上述方式氧化,它可随尿排出。
丙酮易挥发,如血中浓度过高时,丙酮还可经肺直接呼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1)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甘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2)酮体是肌肉尤其是脑的重要能源。
酮体分子小,易溶于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
体内糖供应不足(血糖降低)时,大脑不能氧化脂肪酸,这时酮体是脑的主要能源物质。
2试述乙酰CoA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在机体脂质代谢中,乙酰CoA主要来自脂肪酸的β氧化,也可来自甘油的氧化分解;乙酰CoA在肝中可被转化为酮体向肝外运送,也可作为脂肪酸生物合成及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
3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来源:⑴从食物中摄取⑵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去路:⑴在肝脏可转换成胆汁酸⑵在性腺,肾上腺皮质可以转化为类固醇激素⑶在欺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3⑷用于构成细胞膜⑸酯化成胆固醇酯,储存在细胞液中⑹经胆汁直接排除肠腔,随粪便排除体外。
4什么是血浆脂蛋白?试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来源及生理功能?血浆脂蛋白是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球形复合体,是血浆脂蛋白的运输和代谢形式。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方法有两种:1电泳法:可敬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 β-脂蛋白, 前-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四类2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四类,分别相当于电泳分离的CM、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四类。
各种血浆脂蛋白的来源主要生理功能如下:①CM由小肠黏膜细胞合成,功能是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②VLDL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功能是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③LDL由VLDL在血浆中转化而来,功能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即将胆固醇由肝转运至肝外组织;④HDL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功能是逆向转运胆固醇,即将胆固醇由肝外组织转运到肝。
1、酶的催化作用有何特点?①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如酶的催化效率可比一般的催化剂高10 8~1020倍;②具有高度特异性:即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包括: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③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
2、举例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定义、分类、举例)。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种化合物,或一定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作用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根据其选择底物严格程度不同,分为三类:①绝对特异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专一的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称为绝对特异性.如:脲酶仅能催化尿素水解产生CO2和NH3,对其它底物不起作用;②相对特异性:一种酶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催化一类化学反应,对底物不太严格的选择性,称为相对特异性。
如各种水解酶类属于相对特异性;举例:磷酸酶对一般的磷酸酯键都有水解作用,既可水解甘油与磷酸形成的酯键,也可水解酚与磷酸形成的酯键;③立体异构特异性:对底物的立体构型有要求,是一种严格的特异性。
作用于不对称碳原子产生的立体异构体;或只作用于某种旋光异构体(D-型或L-型其中一种),如乳酸脱氢酶仅催化L-型乳酸脱氢,不作用于D-乳酸等。
4、简述Km与Vm的意义。
⑴Km等于当V=Vm/2时的[S]。
⑵Km的意义:①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代表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
当[S]相同时,Km小——V大;②Km值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1/Km 大,亲和力大;1/Km小,亲和力小;③可用以判断酶的天然底物:Km最小者为该酶的天然底物。
⑶Vm的意义:Vm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5、温度对酶促反应有何影响。
(1)温度升高对V的双重影响:①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温度升高可增加反应分子的碰撞机会,使V增大;②温度升高可加速酶变性失活,使酶促反应V变小(2)温度对V影响的表现:①温度较低时,V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低温时由于活化分子数目减少,反应速度降低,但温度升高时,酶活性又可恢复)②达到某一温度时,V最大。
使酶促反应V达到最大时的反应温度称为酶的最适反应温度(酶的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③反应温度达到或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酶蛋白变性,V下降。
6、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什么?(1)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2)抑制剂与底物相互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3)抑制剂浓度越大,则抑制作用越大,但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程度减小甚至消除(4)动力学参数:Km值增大,Vm值不变。
7、说明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意义。
(1)有些酶(绝大多数蛋白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
酶原激活是指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酶原激活的机制:酶原分子内肽链一处或多处断裂,弃去多余的肽段,构象变化,活性中心形成,从而使酶原激活。
(2)酶原激活的意义:①消化道内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保护消化器官自身不受酶的水解(如胰蛋白酶),保证酶在特定部位或环境发挥催化作用;②酶原可以视为酶的贮存形式(如凝血酶和纤维蛋白溶解酶),一旦需要转化为有活性的酶,发挥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8、什么叫同工酶?有何临床意义?(1)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下称为同工酶。
(2)其临床意义:①属同工酶的几种酶由于催化活性有差异及体内分布不同,有利于体内代谢的协调。
②同工酶的检测有助于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当某组织病变时,可能有特殊的同工酶释放出来,使该同工酶活性升高。
如:冠心病等引起的心肌受损患者血清中LDH1和LDH2增高,LDH1大于LDH2;肝细胞受损患者血清中LDH5含量增高。
1、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功能的补充途径(2)在有氧条件下,作为某些组织细胞主要的供能途径:①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氧化②神经、白细胞、骨髓、视网膜、皮肤等在氧供应充足时仍主要靠糖酵解供能。
2、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在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2)补充和恢复肝糖原。
(3)维持酸碱平衡:肾的糖异生有利于酸性物质的排泄。
(4)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乳酸循环)。
3、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的来源:(1)食物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2)肝糖原的分解;(3)非糖物质异生而成。
血糖的去路:(1)氧化分解功能;(2)合成糖原;(3)合成其它糖类物质;(4)合成脂肪或氨基酸等。
4、糖酵解与有氧氧化的比较糖酵解:反应条件:供氧不足或不需氧;进行部位:胞液;关键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1、丙酮酸激酶;产物:乳酸、A TP;能量:1mol葡萄糖净得2molA TP;生理意义:迅速供能,某些组织依赖糖酵解供能。
有氧氧化:反应条件:有氧情况;进行部位:胞液和线粒体;关键酶:己糖激酶等三个酶及丙酮酸脱氢酶系、异柠檬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产物:H2O、CO2、A TP;能量:1mol葡萄糖净得36mol或38molA TP;生理意义:是机体获取能量主要方式5、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1)在供氧不足时,丙酮酸在LDH催化下,接受NADH+H的氢还原生成乳酸。
(2)在供氧充足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再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生成CO2、H2O和A TP。
(3)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异生成糖。
(4)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CoA 缩合生成柠檬酸,可促进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5)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CoA缩合生成柠檬酸,柠檬酸出线粒体在细胞液中经柠檬酸裂解催化生成乙酰CoA,后者可作为脂肪酸、胆固醇等的合成原料。
(6)丙酮酸可经还原性氨基化生成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
决定丙酮酸代谢的方向是各条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这些酶受到别构效应剂与激素的调节。
简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及生理意义要点:(1)TAC中有4次脱氢,2次脱羧,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2)TAC中有3个不可逆反应,3个关键酶;(3)TAC的中间产物包括草酰乙酸在内起着催化剂作用,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释丙酮酸的直接羧化或者经苹果酸生成;(4)三羧酸循环一周共产生12A TP。
生理意义:(1)TAC是三大营养素彻底氧化的最终代谢通路;(2)是三大营养素代谢联系的枢纽;(3)可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4)可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能量。
蛋白质21、重组DNA技术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分离制备目的基因-“分”,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切”,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接”,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转”,筛选并鉴定含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筛”,克隆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或表达-“表”。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是什么?怎样计算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是含N,平均含量为16%,可用于推算未知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100克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2、何谓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二级结构主要有哪些形式?各有何特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键的局部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
特征:(1)α-螺旋:①主链骨架围绕中心轴盘绕形成右手螺旋;②螺旋每上升一圈是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③相邻螺旋圈之间形成许多氢键;④侧链基团位于螺旋的外侧。
(2)β-折叠:①若干条肽链或肽段平行或反平行排列成片;②所有肽键的C=O和N-H形成链间氢键;③侧链基团分别交替位于片层的上、下方。
(3)β-转角:多肽链180o回折部分,通常由四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借1、4残基之间形成氢键维系。
(4)无规则卷曲:主链骨架无规律盘绕的部分。
3、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哪些?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什么?变性后有何特性?(1)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是指蛋白质分子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
(2)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物理因素有加热、紫外线、X射线、高压、超声波等;化学因素有极端pH值(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丙酮等有机溶剂。
(3)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次级键断链,空间结构破坏,一级结构不受影响。
(4)变性后的特性:①活性丧失:空间结构破坏使Pr的活性部位解体②易发生沉淀:疏水基团外露,亲水性下降;③易被蛋白酶水解:肽键暴露出来④扩散常数降低,溶液的粘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