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815a4f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72.png)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发展的动因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化概念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业);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空间形态、农村空间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环境.3、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小于30%左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中期阶段(30%~60%或以上):快速发展期;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1、分散发展(指通过新建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的发展):1、田园城市(霍华德)2、卫星城、新城(恩维等)3、有机疏散(沙里宁)4、广亩城(赖特)2、集中发展:柯布西埃:指望通过对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概念⏹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以解决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和城市自发膨胀、土地投机等问题。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改进的卫星城。
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所需,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3、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案、技术手段和特点指导思想: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也应当成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a9b52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6.png)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城市经济效益B.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C.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D. 增加城市人口密度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A. 以人为本B. 经济适用C. 环境友好D. 资源浪费答案:D3.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年B. 10年C. 20年D. 50年答案:C4. 城市交通规划中,哪种交通方式通常被优先考虑?A. 私人汽车B. 公共交通C. 步行D. 自行车答案:B5. 城市绿地规划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 提供休闲空间C. 增加城市经济收入D. 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C####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
(对)2. 城市扩张应无限制地追求规模扩大。
(错)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优先考虑经济效益。
(错)4. 城市更新改造可以完全拆除旧城区。
(错)5. 城市防灾规划应包括洪水、地震等多种灾害的应对措施。
(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规划应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住房、教育、医疗等;其次,规划应考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优化交通网络;再次,规划应注重居民的休闲和文化需求,合理布局公园、文化设施等;最后,规划应保障居民的参与权,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过程。
2. 描述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义。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能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其次,它有助于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再次,公共交通的普及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平等的出行机会;最后,公共交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3. 阐述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https://img.taocdn.com/s3/m/aa280bf767ec102de3bd8933.png)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填空题1、是近代西方第一个专门作为首都而建的城市,保留了美国普遍流行的。
2、的思想和方法强调了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和安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也为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提供了新的起点。
3、现代城市的发展存在两种主要的趋势:和。
4、阿隆索于1964年提出理论,根据他的调查,由于靠近市中心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
5、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发大会上确立了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
6、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分为三类:、和。
7、给水管网布置的形式包括、和三类。
8、城市排水主要排出的是、和三类。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应该保存和保护的建筑项目:、和。
10、卫星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和。
11、勒•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现代建筑运动强调建筑的,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为新城的规划。
12、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13、佩里于1939年提出理论,其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14、居住用地是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地域,一般包括、、和等。
15、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控制指标包括指标、指标和指标三类。
16、城市公共空间包括、、、等。
17、和是人类使用的两大水源。
二、名词解释1、城市化水平2、城市聚集区3、交通节点4、传统街区5、修建性详细规划6、降雨重现期7、人口机械增长8、城市带9、区位10、主导产业11、城市总体布局12、OD调查13、径流系数14、历史文化名城三、画图题1、图示说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的城市内部布置片段,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2、图示说明《周礼·考工记》中关于王城布局的记载,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四、简答题1、简述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2、简述邻里单位6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3、简述城市排水系统的四种布置形式。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dfc22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7.png)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城市规划原理是一门负责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学科,它涉及到从空间、环境、人口、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城市设计,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供一些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题目,并提供答案以供参考。
题目一:城市规划原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城市规划原理的主要任务是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通过城市规划原理的研究,可以提高城市办学能力,保护环境资源,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的长远发展。
题目二:城市规划原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城市规划原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市容观察与调查、空间分析和规划设计等。
市容观察与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调查的方式,获得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基本信息。
空间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分析,探讨城市空间的结构、特点和形态,以提供规划设计的依据。
规划设计则是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通过阐述城市发展目标,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以指导城市未来的发展。
题目三:城市规划原理中所涉及的城市要素有哪些?答案:城市规划原理中所涉及的城市要素包括空间要素、经济要素、环境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
空间要素主要是指城市的地理位置、规模、形态和结构等方面。
经济要素则针对城市的产业结构、就业和收入等方面。
环境要素主要涵盖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等。
社会文化要素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
题目四:城市规划原理中包含哪些规划理念?答案:城市规划原理中包含的规划理念主要有可持续发展、公共参与、空间适应性和人本主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的发展应符合不破坏环境、经济可持续、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原则。
公共参与则是指在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以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空间适应性是指规划应符合空间的多元化和发展需求。
人本主义则是指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原理是一门复杂而广阔的学科,涉及到众多的城市要素和规划理念。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库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2102d0883d049649b66588a.png)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库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城市用地: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们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
2.城市人口: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的服务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3.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市区范围内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也包括设置在近邻但与城市的各项市政设施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等)。
也就是市区或城区用地面积,除去水面、山地、农田以及暂时不宜建筑的地域。
4.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万---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建筑密度:是恒量土地上建筑密集程度的指标,即用地上建筑的基底面积占建筑用地的百分比。
6.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指各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职能。
7.绿化覆盖率:是反映城市绿化效果的一个指标,是指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覆盖面积占城市规划用地的百分比。
乔、灌木按树冠投影估算,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木不再重复计算。
8.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释放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即所谓城市的“热岛效应”。
9.容积率:是衡量土地开发强度的一个指标,即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0.铁路枢纽: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铁路网的尽端,有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整体。
11.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与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城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
![城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61fae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7.png)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第2 (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1)城市活动可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
(2)在思想上已经有所认识,在城市建设中要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改善居住区的环境,是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3)“功能”分区的理论,即让四个主要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按各自功能要求找到合适的位置。
2. 1939年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即:(1)规模;(2)边界;(3)开放空间;(4)机构用地;(5)地方商业;(6)内部通路系统。
3.“小区规划”的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主要思想是把小区作为居住区构成的细胞,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
也不仅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控制,而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它天然干道、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等)为界。
在这个范围内,把居住建筑、把公共建筑、绿地综合解决,使小区内部道路与四周的城市干道有明显的区别,公共建筑项目及规模也可以扩大,不仅是日常必需品的供应,而且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
4.城市景象包括的五个要素有:路径、边缘、地区、节点、地标。
第10 (三)章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编制程序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什么?答: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根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2.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具体任务是什么?答:(1)确定发展目标。
一般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2)合理利用土地。
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种类、使用性质、功能分区、开发强度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和节约城市用地。
(3)组合空间布局。
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和组合。
(4)安排建设部署。
要制定中、长期发行咱目标,近期建设目标相和当前建设项目的安排。
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使近、远期目标相结合。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431b0b4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5.png)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题集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城市的基本特征?()A.人口集中B.经济活动多样化C.社会组织复杂D.地理位置偏远答案:D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不包括以下哪项?()A.工业化B.农业现代化C.信息技术发展D.自然资源丰富答案:D3.以下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B.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C.区域发展对城市发展没有影响D.城市与区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答案:C二、填空题1.城市的三大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答案: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2.城市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出现____、____、____等不同阶段。
答案:初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3.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_。
答案: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三、名词解释1.城市化:指人口、经济、生活方式等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和集中的社会现象和过程。
2.城市形态: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特征,包括城市的形状、大小、结构和功能分布等。
3.城市功能区:指城市内部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功能划分的地域单元,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四、简答题1.简述城市的基本特征。
答案:城市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空间结构紧凑、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环境特殊。
2.简述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案: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3.简述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城市发展的阶段包括初期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成长阶段(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和成熟阶段(城市化率超过70%)。
初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较慢,成长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成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趋于稳定,城市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19dce3f8c75fbfc77db216.png)
城市规划原理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采掘业B.物流仓储业C.建筑业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城市性质与规模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
A.建筑布置规模B.以宫殿为核心C以广场为核心D.以神庙为核心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指南_有答案完全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指南_有答案完全](https://img.taocdn.com/s3/m/d99c0a58580216fc700afd85.png)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指南第一章(填空,判断,选择,10分)1.埃及卡洪城是什么形态?平面结构有什么特点?为修建金字塔的工匠、奴隶提供生活居住设施的聚居地形成了一种特殊城市。
卡洪城形状为380M*260M的长方形,内部分别为东西两大部分。
占总面积约三分之一的西部为奴隶的居住区,东部的北侧排列着十几个大庄园,东部南侧大概是供自由民劳工,手工业者,商人等生活的地区。
2.古巴比伦城有什么特征?城市建设特征:厚重高大的城墙,庙宇成为城市的中心。
古巴比伦分别是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是当时美索不达比亚地区最繁华的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中心。
古巴比伦城的平面为1.5km*2.5km的不规则长方形,幼发拉底河从中间穿过。
城市周边是双重的城墙和城壕,城墙上设有9座城门。
城市中有庙宇,宫殿以及普通住房。
3.《周礼考工记》是如何描绘王城的?其平面结构如何?各国都城成为政治中心和军事防御据点。
《周礼.考工记》提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涂经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4.雅典的城市建设有什么特征?希波丹姆模式是怎样的?民主城邦国家:每个城市控制着一片或大或小的地区(范围由山脉确定)和一个港口;公共区是城市核心,设有广场和剧场;城市设有公共活动区、宗教区以及居住区。
1.以卫城为中心2.卫城西北部山脚下是城市广场(Agora)以及围绕广场布置的神庙、议事堂、法庭以及敞廊等3.整个城市没有规则4.居住建筑围绕卫城、广场及公共建筑布置,密集、狭小、质朴和不规则。
希波丹姆模式:希波战争后重建,开始采用有规则的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广场为中心反映了市民民主文化;5.齐临淄的建设体现了中国古代那部著作的思想?书中是如何描绘的?齐临淄的城市建设反映了管仲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思想,并与《管子》中的相关论述相吻合。
《管子》:“因天才,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6.古罗马城市的军事强权表现在哪些方面?其都城罗马的建设有什么特色?罗马的营寨城有是什么特点?罗马的军事强权的烙印非常明显,表现在:①奴隶的大量使用使得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建造不必再依托自然地形,而完全依靠人工。
《城市规划原理》考前复习重点+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考前复习重点+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ce1ea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0.png)
第一节城市的定义: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指按国家行政建制的市和镇。
(按城市规划法,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镇)现代城市定义: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集居点。
(包含三方面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城市化含义:农业人口与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与过程。
(包括人口转变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与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的区域。
、产业结构转变、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
)(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的定义:人口数量,产业构成与行政管辖的意义。
《墨子》记载有关于城市建设与攻防战术的内容。
中国古代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二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这些都是从防御要求出发的。
斯卡莫奇理想城市方案,从防御要求出发。
城市化:农业人口与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与过程。
城市化内容: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与地域空间的变化。
《周礼。
考工记》记载了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47f76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b.png)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A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B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C 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D 以上都是2、以下哪项不是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A 综合性B 政策性C 前瞻性D 单一性3、城市用地分类中,工业用地属于()A 居住用地B 公共设施用地C 工业用地D 仓储用地4、城市道路系统中,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一般为()A 30-50km/hB 50-80km/hC 80-120km/hD 120km/h 以上5、城市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500-800mB 800-1000mC 1000-1200mD 1200-1500m6、城市绿地系统中,公园绿地属于()A 生产绿地B 防护绿地C 附属绿地D 公共绿地7、以下哪种规划属于法定规划()A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B 城市总体规划C 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D 城市概念性规划8、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A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1000‰B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1000‰C 本年出生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1000‰D 本年出生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1000‰9、城市规划中,“一书两证”指的是()A 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B 项目建议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C 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D 项目建议书、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证10、城市功能分区中,商业区通常位于()A 城市中心B 城市边缘C 城市工业区内D 城市住宅区附近11、城市规划中的“五线”控制不包括()A 红线B 绿线C 蓝线D 紫线E 黄线F 黑线12、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A 建筑设计B 空间环境设计C 景观设计D 道路交通设计13、以下哪种城市发展模式强调城市的紧凑发展()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田园城市模式1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点是()A 保护文物古迹B 保护历史街区C 保护传统风貌D 以上都是15、城市生态规划的核心是()A 生态环境保护B 生态系统平衡C 生态功能分区D 可持续发展16、城市交通规划中,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是()A 增加道路面积B 发展公共交通C 限制私人汽车使用D 优化交通管理17、以下哪项不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A 旧区改造B 基础设施更新C 历史文化保护D 城市新区开发18、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是()A 城市规划法律法规B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决定C 城市政府的政策D 城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20、以下哪种规划方法强调公众参与()A 系统规划法B 理性规划法C 交往规划法D 综合规划法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套一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套一](https://img.taocdn.com/s3/m/57d693df58f5f61fb7366651.png)
1.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2.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内容是()。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等组成。
A.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B.取水工程、排放工程C.取水工程、污水处理、净水工程D.取水工程、污水处理、排放工程4.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可以(),便于城市管理。
A.节约土地,节约水源B.节约土地,减少土石方工程C.节约水源,减少土石方工程D.充分改善城市的环境5.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300m为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A.90%B.80%C.60%D.50%6.2000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
A.60%B.50%C.45%D.55%7.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B.集中式和分散式C.环式和带式D.星座式和分散式8.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以下()的特性。
A.自然属性B.政治属性C.社会属性D.环境属性E.经济属性9.城市送电网中一次送电网一般以()方式结送为宜。
A.放射式B.环式C.联络线D.多回线式10.以下()项关于城镇体系含义的描述是错误的。
A.城镇体系属于一个区域B.城镇体系是个城镇群体C.城镇体系是相对集聚在一起的组合城镇D.城镇群体之间有职能、等级、空间网络的关系11.城市景观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依据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战略要求,确定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B.研究城市用地的结构布局和城市景观的结构布局,确定符合社会理想的城市景观结构C.划定各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如城市背景等,并提出相关安排D.确定整体建设步骤和远期实施目标12.关于不同路网形式的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e2ca468a783e0912a3162ad7.png)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部分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武汉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历年真题
![武汉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历年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287510c90242a8956bece48c.png)
武汉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历年真题2005 科目名称:规划理论科目代码:362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的城市中居住区称“____________________”2、卫星城的概念强化了与_________________的依赖关系,在其功能上强调________________的疏解。
3、霍华德的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部分。
4、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的___________计划改变了巴黎的面貌,为当代资本主义城市的建设确立了规范,成为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
5、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其战略目标在____________上加以规划落实具体化。
6、在城市规划当中,居住区边缘与机场跑道近端的距离不得小于________公里。
7、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为依据,进一步深化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规划意图,为有效的控制_____________和实施_______________而编制的详细规划。
8、一般认为城市干道恰当的间距为__________米,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_____米km/km2。
二、简答题:(共六小题,共70分)1、简述名城保护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系。
(10分)2、简述《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
(10分)3、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前期分析阶段的工作内容。
(10分)4、绘制意大利圣马可广场平面,并进行简要分析。
(20分)5、《周礼.考工记》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是什么?并根据其思想绘制草图并进行说明。
(10分)6、查处违法用地或违法建设的操作程序是什么?一、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城市规划管理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土地使用强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指标来控制。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备课讲稿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备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70d60cdd3383c4bb4cd2b1.png)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一、单选题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4、一般把(A)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A.20%;35%;50%B.30%;30%~70%;70%一90%C.25%;40%;60%D.40%;40%~80%;80%~95%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9、通常我们把(B)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一、单选题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题库完整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题库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02ea878e4afe04a1b171de0c.png)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题库单项1在下列城市中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是(C)A B C常熟D2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B)A经济B速度C规D秩序3历史地段土地使用调整的途径:(A)①持原用途②恢复原用途③纳入部分其他用途④改为新的用途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A.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B.城市规划C.历史沿革D.城市居民的认知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C)大类A.46 B.68 C.10 D.73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C)A、1/20000---1/5000B、1/10000---1/5000C、1/10000---1/2000D、1/30000---1/20007某消防站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有车五辆,则该消防站为(B)A、一级消防站B、二级消防站C、三级消防站D、四级消防站8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C)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4B5C6D79下面哪个类型是廊式住宅和外廊式住宅的变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
(C)A并联式B梯间式C跃廊式D天井式10(C)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B.人车共存C.人车混行D.人车部分分行11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以下属于它的有(C)A商业服务部的B对外交通设施部的C包装加工车间的D工业企业部的12郊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A疏散一些不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B.大城市建成区的蔓延C城郊防护林待遭到破坏D农田蔬菜地遭受蚕食13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期限一般为(B)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附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46e2fead02de80d4d840bf.png)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七通一平”:指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道路通,土地平整。
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热岛效应: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带状绿地:指城市沿河岸,街道,景观,通道等绿色地带以及防护林地带。
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城市发展战略: 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城镇体系: 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城市化: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化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历史文化名城: 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城市设计: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二、简答1、简述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水平的度量及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并绘制城市化发展的S 曲线。
答:城市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1)初期阶段 —— 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中期阶段 ——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 —— 农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 。
城市化水平 时期30% 60%2、简述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的概念及其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分类。
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复习题客观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A.采掘业B.物流仓储业C.建筑业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5.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A.城市性质与规模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A.建筑布置规模B.以宫殿为核心C以广场为核心D.以神庙为核心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A.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B.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D.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11.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
A.以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B.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的新城(区)建设运动C.以街道景观整治与建设为主的美化运动D.以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与配置为主的“公园运动”12.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A.综合性B.战略性C.政策性D.实践性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是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和工作体系的基础B.《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主干法C.城市规划标准规范是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D.作为法定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14.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城市规划制定和城市规划实施构成了城市规划的过程B.城市规划编制的成果是城市规划实施的依据C.城市规划编制的成果之间必须互相衔接,下层次规划依据上层次规划D.城市规划实施包括规划实施的组织、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和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15.下列规划不属于法定规划的是()。
A.省域城镇体系规划B.非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C.县域总体规划D.村庄规划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项目,应先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方可向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B.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撒销有关批准文件C.土地主管部门不得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擅自改变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所规定的规划条件D.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17.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时,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修改内容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的,应先按法定程序修改总体规划B.由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修改,由本级人民政府审批C.组织编制机关应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D.规划草案应予公告,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18.下列关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促进省域内各级各类城镇协调发展的综合性规划B.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编制C.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在上报国务院审批前,须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D.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需有公众参与的环节19.下列关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明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战略与分期目标B.确立国家城镇化的道路与总体发展格局C.规划全国镇乡的空间格局D.构架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支撑系统20.下列不属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是().A.研究本区域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B.明确重点地区的城镇发展C.明确需要由省、自治区政府协调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及其协调要求D.划定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21.在城市规划分析中,下列用来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平均数B.众数C.标准差D.频数分布22.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现状调查可以不涉及的内容是().A.用地规模B.用地性质C.用地范围D.用地权属23.在下列自然资源中,通常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影响相对较小的是().A.矿产资源B.土地资源C.森林资源D.水资源24.基尼系数是评价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用于反映()。
A.区域经济的差异B.地区居民收入的均衡状况C.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D.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25.下列哪项属于评价城市社全发展水平的指标?()。
A.社会商品零售额B.城市三废处理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26.GNP的含义是().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工农业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27.按照我国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城镇人口统计范围的是().A.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B.建成区内的户籍农业人口C.建成区内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D.建成区内居住三个月以上的暂住人口28.按照区域空间管制的要求,应列入禁止建设区的是().A.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B.基本农田C.国家级风景名胜区D.山前生态保护区29.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下列不属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内容的是()。
A.确定市域各城镇建设标准B.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C.确定中心城区用地布局D.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30.下列哪项不属于划定规划区时需考虑的主要原因?()A.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B.区城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的保护要求C.中心城区未来空间拓展的方向D.利用山体、何流等自然界线31.盆地或峡谷地区的城市在布置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时,应重点考虑()的影响。
A.静风频率B.最小风频风向C.温度D.太阳辐射32.下列关干城市布局不正确的表述是()。
A.大城市的科技中心、展览中心、会议中心等专业性公共中心必须在单独地域中设置B.火电厂不应布置在城市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向C.城市抉速路不宜深入市中心D.能互相利用副产品及废渣进行生产的工厂应尽量布置在同一个工业区中33.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公安派出所属于特殊用地B.交通指挥中心属于行政办公用地C.公交保养场属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D.货物运输公司属于对外交通用地34.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的控制是为了保证城市基本的生产、生活要求B.规划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得大于100平方米C.规划人均工业用地指标一般不大于25平方米D.风景旅游城市规划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15%35.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A.居住用地规划应使居民更多地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B.居住用地的组织与规模应有利于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C.居住用地应靠近城市中心,便于居民就近利用城市公共设施D.居住用地的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36.下列关于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各类公共设施应按城市的需要配套齐全B.城市中的专业商业街区应分散布置,方便就近为市民提供服务C.在城市的交通枢纽地区,应按服务功能与对象设置成套的公共设施D.公共服务设施一般应按城市的布局结构进行分级或系统的配置37.下列关于仓库规划布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油库应靠近重要的交通枢纽布置以方便运输B.供应仓库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C.建筑材料仓库常设于城郊对外交通运输线附近D.储备仓库应设在城市郊区或远郊,并有专用的独立地段38.工业用地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工业用地应避开水利枢纽B.有易燃易爆危险性的工业企业应该远离公路干线布置C.工业用地的地下水位最好低于工业厂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