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详细]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基外观质量病害及防治路基因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承受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并且由于路基所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常产生各种病害。
主要有: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裂缝;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塌。
二、路基沉陷1、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从而引起局部路段的破坏,影响车辆通行能力以及行车的舒适性。
2、原因分析:路基沉陷有两种:一是路堤的沉落;另一是地基的沉陷,内容如下:①路堤的沉落:因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在荷载和水、温度综合作用下,堤身向下沉陷。
②地基的沉陷:原地面为软弱土层,如泥沼、流沙或垃圾堆积等,填筑前未经换土或压实,发生地基下沉,侧面剪裂凸起,引起路堤下陷;软弱土层未进行预压,或预压荷载不足和预压沉降不稳定就开始卸载、路面施工,引起工后沉降。
3、防治方法:①注意选用良好的材料,分层填筑、分层夯实;严禁用腐植土或有草根的土块,并及时排除流向路基的地面水或处理好地下水。
②填石路基从下而上,应用由大到小的石块认真填筑,并用石渣或石屑填空隙。
③原地面为软弱土层时,路堤高度较低的,应挖除非适用材料换填良好的材料并用加筋体予以加固;路堤高度较高的可采用打碎石桩、水泥搅拌桩、水泥桩等复合地基的形式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④应按设计要求,对软弱土层进行等载或超载预压,并直至沉降稳定后,再进行路面施工。
三、路基边坡的塌方1、路基的塌方是山区常见的路基病害,根据其形成的条件及原因,一般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和崩塌等形式。
2、剥落:是指边坡表土层或风化岩表面,在湿热的作用下,表面发生涨缩的现象,从而引起零碎薄层从边坡上脱落下来。
1)防治方法:①搞好排水,不使地面或地下水浸蚀路基边坡。
②加固边坡,如种草、铺草皮或植树。
③对于风化的软质岩层,可采取TBS绿化防护,或修建干砌、浆砌片石护面墙。
④整修边坡,及时清除可能滑坍的土石方。
公路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路基滑坡
总结词
路基滑坡是指路基在一定范围内 整体下滑的现象,可能造成严重 的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
详细描述
路基滑坡的原因可能包括地质构 造不良、边坡过陡、排水不畅等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边坡防护、 设置排水设施、采用抗滑桩等。
02
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面裂缝
总结词
路面裂缝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会导致路面的承载能力下降,影响行车 安全。
详细描述
塌方的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方法不当、支护措施不到位等。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察、优化施工方案 、加强支护措施等。同时,应定期对隧道进行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渗漏水
总结词
隧道渗漏水是常见的质量通病,会导致 隧道内部潮湿、设备腐蚀和行车安全隐 患。
VS
详细描述
渗漏水通常发生在隧道施工缝、伸缩缝、 沉降缝等位置,原因是防水材料质量不达 标或施工工艺不当。防治措施包括选用合 格防水材料、加强防水层施工质量检测、 定期维护检修等。
桥面铺装损坏
总结词
桥面铺装损坏是指桥面铺装层出 现破损、龟裂等现象,影响行车
安全和桥梁耐久性。
原因分析
车辆超载、重载车辆行驶导致铺装 层承受过大压力;桥面排水不畅, 积水腐蚀铺装层;铺装层材料质量 差或施工工艺不当。
防治措施
限制超载车辆上桥行驶;加强桥面 排水设计,防止积水腐蚀铺装层; 选用优质铺装材料,优化施工工艺 。
总结词
防治措施
桥梁裂缝是指桥梁结构表面出现裂纹 或断裂现象,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
加强混凝土养护,减少收缩裂缝;优 化结构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加 强桥梁承载能力检测,及时处化等 因素导致裂缝;结构设计不合理或施 工工艺不当;桥梁承受超载或地震等 外力作用。
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手册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一章软基处理一、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1、形成原因:(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5)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6)桩未打穿软弱层。
2、防治措施:(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寸丁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
(2)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
(4)应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5)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
二、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1、形成原因:(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2、防治措施:(1)应认真清表及时查明路基底是否存在暗沟、暗塘等。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
三、路基出现滑裂面1、形成原因:(1)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承载力不均匀。
(2)淤泥、腐蚀土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度过快。
2、防治措施:(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等。
(2)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半填半挖路段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台阶。
(4)板填半挖路段填筑结合面应彻底清除杂草、树根等。
第二章路基工程一、路基碾压出现“弹簧”1、形成原因:(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3)翻晒、拌和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2、防治措施:(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一、路基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一)、纵向裂缝1、现象: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
土路基表观不密实。
2、形成原因:①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②靠近管道一侧回填不密实。
3、防治措施:(1)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状态下(最佳含水量)结构比较强,有较强承载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
(2)路基旋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构造物两侧(桥涵头处理)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
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
(3)路基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
路基顶面做成2%-4%横坡,以便于表面水及时排出。
(二)、超厚回填1、现象:一种是路基填方,一种是沟槽回填土,不按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
严重者,用挖掘机一次将沟槽填平。
2、危害: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如是道路,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如果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破裂。
3、原因分析: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质量意识不足;项目部在技术交底方面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
4、治理措施: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
(三)、挟带大块土回填1、现象:在填土中带有大块硬土、大砖块、大石块、大混凝土块。
2、危害: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料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
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深陷。
路基灰土层道路施工通病及防治措施(详细)
路基灰土层道路施工通病及防治措施(详细)2)、施工操作者不熟悉灰土施工工艺,掌握不当.2、防治措施1)、要对路基土进行充分的砂化处理,确保灰土的均匀混合.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质量.六、路基灰土灰剂用量过多或过少1、原因分析1)、施工操作者不熟悉灰土施工工艺,掌握不当.2)、施工管理者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2、防治措施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质量.2)、加强质量管理,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确保灰土的用量合理.七、路基灰土灰剂质量不合格1、原因分析1)、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2)、施工操作者不熟悉灰土施工工艺,掌握不当.2、防治措施1)、严格把关原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规范要求.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质量.八、路基灰土灰剂杂质过多1、原因分析1)、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2)、施工操作者不熟悉灰土施工工艺,掌握不当.2、防治措施1)、严格把关原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规范要求.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质量.2、路基翻晒时掺灰不均匀,拌和不均匀细度不够的问题会导致路基质量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对液限较大的粘性土进行充分砂化,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洒灰、粉碎拌和,集中焖灰的时候要勤翻拌,同时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
六、路基灰土灰剂量不足会导致路基质量不达标。
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石灰堆放时间过长,或者使用的石灰粉掺有大量石粉,钙镁含量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确保石灰掺量,生石灰消解后要在7-10天内及时用完,堆放时间较长的石灰要用彩条布或土覆盖,使用前重新测定有效钙镁含量,必要时重新调整灰剂量。
同时,使用生石灰粉时要加大测定钙镁含量抽查频率。
七、不按段落分层碾压会导致路基表面不平整。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不按规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层回填,段落的端头每层倒退台阶长度不小于1米,在接填下一段时碾轮要与上一段碾压过的端头重迭。
质量通病及防治手册
• 主要原因: • 1)对混凝土养护未引起高度重视; • 2)高温干燥时,施工现场缺少养护用水; • 3)未采取覆盖养护措施; • 4)养护时间不够; • 5)混凝土强度小于2.5Mpa前,使其承受
行人、模板、支架等荷载。
• 6)气温低时,升温保温措施不到位或不 正确。
• 防治:
• 防治:
• 1)按要求做好路拱,被破坏要认真 修补,保持路基顶面排水良好。
• 2)路基顶面土层颗粒细时要请求设 计单位增加措施,并特别注意地下 水和排水系统是否完善。
7、软土路基下沉
• 现象: • 1)路基整体沉落; • 主要原因: • 1)对软土基底勘测不到位,认识不足,
设计措施不到位; • 2)软土施工未按设计要求做到位; • 3)软土固结时间未到;
防止被污染。
3、 砂浆不饱满
• 现象: • 挡墙、护坡浆砌中有空洞 • 主要原因: • 1)操作工人未经培训上岗、技术等级低; • 2)施工员责任心不强,过程控制松懈; • 3)工费低,偷工; • 防治: • 1)培训上岗,加强教育,提高技术水平; • 2)采用挤浆法施工。 • 3)加强责任心,严格施工过程监督。
浆砌片部分过小
二、桥涵
• (一)桥梁
1、墩台测量放样错误、不准确
• 现象: • 1)墩台位置偏差; • 2)跨度不对; • 3)标高不准; • 主要原因: • 1)测量复核制度执行不严格; • 防治: • 1)加强教育、提高责任心。 • 2)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经常督促检查。 • 3)杜绝极座标放样不形成闭合条件。
• 防治: • 1)要把填料做为建筑材料来认识,做好
填料的各项试验,选用合格的填料。
• 2)经常测定含水量,不用含水量过高的 填料。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一)原因分析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二)预防及治理措施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一)原因分析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3.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二)预防及治理措施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避开蹬填筑,严禁贴坡)。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有滑坡、塌落、落石、崩塌、表层溜坍、错落、冲沟等。
一、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7.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
8.边坡植被不良。
9.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路基填筑一、路基沉陷1、现象路基局部路段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形成坑塘和裂纹或因地基沉降路基整体下沉。
2、原因分析〔1〕填筑前对基底没有处理,如:对基底外表的杂草、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没有清理,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在填筑前没有压实。
〔2〕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如采用粉质土或含水过高的粘土等填料,不易压实。
〔3〕不同土质的材质没有分层填筑,而采用混合填筑。
〔4〕压实机械选择不当或压实方法不对,压实遍数缺乏等形成压实度不够或压实不均匀。
〔5〕路基下存在软基,路基填筑前没有对软基进展处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软基压缩沉降或因承载力缺乏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沉陷。
〔6〕软基虽经处理,但因工期较紧,沉陷时间缺乏,引起工后沉降过大。
3、预防措施〔1〕填筑前应对基底进展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去除外表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对耕地和土质松散的基底进展压实处理。
〔2〕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当采用细粒土时,如含水量超过最正确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以上时,应采取技术措施进展处理。
〔3〕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
土方路基应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以试验段数据为准,基床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压实机械的功能及碾压遍数应经过试验确定。
二、路基边坡滑塌1、现象路基边坡塌陷或沿某滑裂面滑塌2、原因分析〔1〕路基边坡坡度过陡,尤其在路基填土高度较大时,未进展滑裂验算。
〔2〕路基边坡没有同路基同步填筑。
〔3〕坡顶、坡脚没有做好排水措施,由于水的渗入,填土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掏空。
〔4〕位于沿河,鱼塘地段的路基,由于未采取防护措施,长期受水浸淹和鱼蚕食,使路基坡脚和边坡逐渐侵蚀,造成坍塌。
3、预防措施〔1〕路基应按设计要求或有关规要求的坡度放坡。
如因现场条件所限达不到规定的坡度要求时,应请设计进展验算,制定处理方案,如采取反压护道,砌筑挡墙,用土工合成材料包裹等。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一、原因分析春融期间,由于路基含水过多、强度急剧降低,加之重复行车作用,导致路基弹簧、鼓包、裂缝、车辙等现象(即翻浆)。
二、管控措施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措施如下:1、做好路基排水、抬高路基(保证最小填土高度,冻土区提高路基填筑高度)2、设置冻土层,减少土基冻结深度,减轻土基冻结;3、铺设隔离层,阻止毛细水上升,保持上部土路基干燥,1)透水性隔离层(粗粒料隔离层)设置碎石、砾石隔离层;2)不透水隔离层(①直接喷洒沥青;②沥青土和沥青砂;③油毡或塑料薄膜;④复合土工布);4、设置盲沟或渗沟;5、换土(或掺石灰、水泥、铺设土工布)增加水稳性和抗冻性;避免不同土性填料的混填或分段填筑;6、改善路面结构;7、控制分层填土碾压时虚铺厚度和压实层度;8、采取边坡加固与防护措施,及修筑挡土结构物(与排水措施相结合)。
三、问题分析1、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与加固不妥等;2、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压实不足;填挖交界处处没有挖台阶,导致交界处发生不均匀沉降;施工过程未注意排水;软土地基路段填土速度过快。
四、管控措施1、对路线经过的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应进行详细探查,尤其对特殊路基的设计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2、软土路基处理设计需设置渐变段以避免路基沉降突变;3、路基填料避免不同土性填料的混填或分段填筑,不同填料采用不同的压实厚度和机具;4、实施填筑压实前,若遇地表湿软、盐渍土、膨胀土、冻土等,考虑换土或掺石灰积极、水泥或铺设土工布等措施,地下水位高或常年积水路段除需完善降排水措施和隔水层;5、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6、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虚铺厚度和压实厚度),均匀压实;控制填筑和碾压速度;7、填筑宽度,应按设计施工坡率超宽碾压要求控制。
8、试验段不小于200m(确定工艺主要参数:机械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虚铺厚度、最佳含水率及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等)。
路桥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65页(word版)
目录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1)二、桥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16)三、隧道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43)四、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56)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1.压实度不够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要求。
1.1原因分析①没有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区段进行路基填筑试验;②压路机质量偏小或压实遍数不够;③填土松铺厚度过大;④碾压不均匀,碾压轮迹重叠不符要求或局部有漏压现象;⑤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或超过有效压实规定值;⑥没有对紧前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或处治不合格;⑦填筑土质种类多,出现了不同类别土的混填;⑧填土颗粒过大,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如粉质土、有机土及高塑指的粘土等。
1.2预防措施①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区段进行路基填筑试验,确定与路基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指导此项工程的施工;②选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③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压实遍数,压路机应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铺筑段落搭接超压应符合试验段的有关工艺参数;④填筑土含水量应控制在由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⑤当下层因雨松软或干燥起尘时,应彻底处治至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当前层施工;⑥优先选择A、B组填料,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改良;⑦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压实累计总厚度一般不宜小于50cm;⑧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通常碎石土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40cm,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宜小于10 cm。
2.路基填料含水量不均当填料含水量不均匀时,压实度不均匀,会导致路基填筑层局部翻浆或碾压不实。
2.1原因分析填料含水量不匀,或洒水量控制不严。
2.2预防措施①用改良细粒土或含细粒成分较多的粗粒土填料填筑路堤时,必须严格控制其填料的含水量在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
高速公路常见的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一章软基处理一、填方路基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1、形成原因:(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打入深度、间距达不到设计要求、(2)粉喷桩复搅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喷粉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未进行反插。
(4)预压或超载预压沉降未稳定,即卸载。
(5)软基处理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
(6)桩未打穿软弱层。
2、防治措施:(1)粉喷桩、挤密碎石桩、塑料排水板寸丁入深度、间距应达到设计要求、(2)粉喷桩应整桩复搅,喷粉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3)挤密碎石桩应进行反插、(4)应进行连续得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方可卸载。
(5)在现场进行试桩,按试桩结果调整设计桩长、二、路基出现纵向裂缝与错台1、形成原因:(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
(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2、防治措施:(1)应认真清表及时查明路基底就是否存在暗沟、暗塘等。
(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性好得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
(3)提高路基压实度、三、路基出现滑裂面1、形成原因:(1)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承载力不均匀。
(2)淤泥、腐蚀土清除换填不彻底。
(3)填土速度过快。
2、防治措施:(1)软土处理要到位,并及时发现暗沟、暗塘等、(2)加强沉降观测与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侧滑苗头。
(3)半填半挖路段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台阶、(4)板填半挖路段填筑结合面应彻底清除杂草、树根等。
第二章路基工程一、路基碾压出现“弹簧"1、形成原因:(1)碾压时土得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得效果、(3)翻晒、拌与不均匀。
(4)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2、防治措施:(1)低塑性高含水量得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
(3)对产生得“弹簧”应翻挖掺灰后重新碾压。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基层工程通病防治案例分析
总结词
基层工程是市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通病的防治对于整个道路的质量和 寿命具有重大影响。
详细描述
基层工程中常见的通病包括基层开裂、基层不平整、基层厚度不足等。以基层开 裂为例,防治措施包括优化配合比设计、控制原材料质量、加强施工过程监控等 ,以确保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开裂现象的发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路面工程通病防治案例分析
总结词
路面工程的质量通病不仅影响道路的外观和行车的舒适度, 还可能对道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威胁。
详细描述
路面工程中常见的通病包括路面裂缝、路面不平整、路面泛 油等。以路面裂缝为例,防治措施包括选择高强度材料、控 制材料配合比、加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等,以确保路面的整 体强度和使用性能,避免裂缝的产生。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分类
路基工程类
包括路基沉陷、翻浆冒泥、滑坡、坑槽、 水毁等。
隧道工程类
包括衬砌开裂、渗漏水、冻害等。
路面工程类
包括裂缝、松散、坑槽、车辙、搓板等。
挡墙工程类
包括变形开裂、下沉、倾覆等。
桥涵工程类
包括桥头跳车、伸缩缝损坏、结构裂缝、 构造裂缝等。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
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措施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市政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体 系,明确各级责任主体的质量管理 职责和要求。
加强现场监管
强化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和巡视检 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施工 质量符合标准。
推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
针对常见的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 ,积极推行防治技术,提高治理效 果。
可以减少因质量通病引发的工程加固、修复等额外支出,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9月子长至姚店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延子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2019年9月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一)原因分析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1.压实遍数不合理.2.压路机质量偏小.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8.填土颗粒过大(>10厘米),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二)预防及治理措施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一)原因分析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3.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厘米)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二)预防及治理措施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避开蹬填筑,严禁贴坡).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路基边坡的常见病害有滑坡、塌落、落石、崩塌、表层溜坍、错落、冲沟等.一、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7.用透水性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处理不当.8.边坡植被不良.9.未处理好填挖交界面.10.路基处于陡峭的斜坡面上.(二)预防及治理措施1.路基设计时,充分考虑使用年限内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给路基稳定带来的影响.2.软土处理要到位,及时发现暗沟、暗塘并妥善处治.3.加强沉降观测和侧向位移观测,及时发现滑坡苗头.4.掺加稳定剂提高路基层位强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5.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效宽度.6.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7.减轻路基滑体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挡、锚拉工程维持滑体的力学平衡;同时设置导流、防护设施,减少洪水对路基的冲刷侵蚀.8.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应采用纵向水平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9.用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路堤下层时,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如用于填筑上层时,除干旱地区外,不应覆盖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二、边坡塌落病害的原因分析(一)土质路堑边坡的塌落土质路堑边坡塌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由于边坡土质属于很容易变松的砂类土、砾类土以及受到雨水侵入后易于失稳的土,而在设计或施工时采用了较小的边坡坡度.2.较大规模的崩塌,一般多产生在高度大于30厘米,坡度大于45°(大多数介于55°-70°之间)的地形条件.3.上缓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4.暴雨、久雨或强震之后,雨水渗入土体,一方面会增加边坡土体的重量,另一方面能使裂隙中的填充物或岩体中的某些软弱夹层软化,产生静水压及动水压,使斜坡岩体的稳定性降低,或者由于流水冲掏下部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或者由于地震改变了坡体的稳定性及平衡状态而发生边坡塌落.5.在多年冰冻地区,由于开挖路基,使含有大量冰体的多年冻土溶解,引起路堑边坡坍塌.(二)石方路堑边坡的塌落造成岩石路堑边坡出现崩塌、岩堆、滑坡的原因有岩石的岩性、地址构造、岩石的风化(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等几个方面,施工中的主要原因是:1.排水措施不当或施工不及时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不易排除(如坡顶上截水沟存水、渗水、漏水等),甚至形成积水向下渗透,水分沿裂隙渗入岩层,降低了岩性间的粘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促使了崩塌、滑坡的发生,或由于水的侵蚀而影响了岩堆的稳定性.2.大爆破施工,施工时路堑开挖过深、过陡,或由于切坡使软弱结构面暴露,使边坡岩体推动支撑;由于坡顶不恰当的弃土,增加了坡体重量.(三)预防及治理措施1.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边坡的水稳定性.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放坡开挖.3.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防护工程施工.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表现为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自然环境基本一致,如路线通过地质、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变化不大,并且路基用土、机械设备、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无显著变化的路段.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地质、地形、地下水、地表水、填挖结合部及筑路材料发生显著变化处.(一)原因分析1.路基施工前未认真设置纵、横向排水系统或排水系统不畅通,长期积水浸泡路基而使地基和路基土承载力降低,导致沉降发生.2.原地面处理不彻底,如未清除草根、树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压实度不足等因素,在静、动荷载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变形.3.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严格按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工艺施工,路基压实度不足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4.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5.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挖台阶,原状土和填筑土密度不同,衔接不良而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6.填筑路基时,未全断面范围均匀分层填筑,而是先填半幅,后填另半幅而发生不均匀沉降.7.施工中路基土含水量控制不严,导致压实度不足,而产生不均匀沉降.8.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往往高填方路堤施工完成后就立即铺筑路面,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坏.9.高填方路基在分层填筑时,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的厚度进行铺筑,随意加厚铺筑厚度;压实机具按规定的碾压遍数压实时,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要求,当填筑到路基设计高程时,必然产生累计的沉降变形,在重复荷载与填料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沉.10.路堤填料土质差,填料中混进了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质土,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多、抗水性差、强度低等特性的作用,路堤将出现塑性变形或沉陷破环.(二)预防及治理措施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尤其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给高填方路堤留有足够的时间施工和沉降.2.认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质,提高地表压实质量.3.填筑路堤前,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4.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选择水稳性好、干密度大、承载能力高的砾石类土填筑路基为宜.土质应均匀一致,不得混杂,剔除超大颗粒填料,保证各点密实度均匀一致,尽量选择集中取土,避免沿线取土.5.路堤填筑方式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层逐层向上填筑.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宜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施工,填筑至路基上部时,仍应采用水平分层法填筑.每层应保证层面平整,便于各店压实均匀一致.6.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厘米.当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时,增加分层厚度,必须要有足够的试验数据证明压实效果,同时须征得监理工程师得同意,方可施工.7.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8.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力机比较好.9.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10.认真做好台背、路桥过渡段及填挖结合部的压实工作.将该段作为路基施工的管理重点,抽调组成专门的回填队伍.台背处大型设备不易工作而采用小型夯实机具时,填筑的分层厚度宜控制在20厘米以内,同时应加大抽检频率保证压实.11.对于填挖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弱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和填前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体施工质量.路基开裂病害的防治一、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一)原因分析1.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或坐落于古河道处.2.沟、塘清淤部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3.路基压实不均.4.旧路利用路段,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5.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6.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7.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而产生滑坡,最终导致纵向开裂.(二)预防及治理措施1.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2.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3.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4.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横坡大于1:5及旧路利用路段,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0米的台阶并压实.5.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6.若遇有软弱层或古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7.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象.8.采取边坡加设护坡道的措施.二、路基横向裂缝路基出现横向裂缝,将会反射至路面基层、面层、如不能有效预防,将会加重地表水对路面结构的损害,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一)原因分析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2.同一填筑层路基填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3.填筑顺序不当,路基顶填筑层作业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压实度小于8厘米.4.排水措施不力,造成积水.(二)预防及治理措施1.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当选材困难,必须直接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2.不同种类的土应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3.路基顶填筑层分段作业施工,两段交接处,应按要求处理.4.严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层的含水量、标高、平整度,确保路基顶填筑层压实厚度不小于8厘米.三、路基网裂开挖路床或填筑路堤后出现网状裂缝,降低了路基强度.(一)原因分析1.土的塑性指数偏高或为膨胀土.2.路基碾压时土含水量偏大,且成型后未能及时覆土.3.路基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4.路基下层土过湿.(二)预防及治理措施1.采用合格的填料,或采取掺加石灰、水泥改性处理措施.2.选用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要求的土填筑路基,控制填土最佳含水量时碾压.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4.认真组织,科学安排,保证设备匹配合理,施工衔接紧凑.5.若因下层土过湿,应查明其层位,采取换填土或掺加生石灰粉等技术措施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