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合集下载

固有免疫的细胞和功能PPT课件

固有免疫的细胞和功能PPT课件
固有免疫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和配体相互识别和调节,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之间的相互 作用。
细胞因子的调节
固有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免疫系统对固有免疫细胞的调节
T淋巴细胞调节
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如IL-2、IL4等对固有免疫细胞进行调节。
产生细胞因子和其他信号分子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是固有免疫中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并 刺激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反应。它们能够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α和-β,以及 白细胞介素-12等,以调节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反应。
固有淋巴细胞(ILC)
ILC是一类能够产生多种细胞因子的淋巴细胞,如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7等。这 些细胞因子在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重要性
固有免疫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 第一道防线,它能够快速应对病 原体入侵,为适应性免疫系统提 供足够的时间来响应。
固有免疫系统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比较
反应速度
固有免疫系统反应速度快,能够 在感染发生后迅速启动防御机制;
适应性免疫系统则需要一定的时 间来激活和产生特异性抗体。
识别方式
固有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体共有 的特征来发挥作用,而适应性免疫 系统则需要识别特异性抗原。
03 固有免疫细胞的功能
消灭被感染的细胞
巨噬细胞
作为固有免疫的主要细胞之一,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并消化被感染的细胞和外来 病原体。它们通过识别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来发挥作用,并释放 出各种酶和化学物质来消灭病原体。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NK细胞能够识别并消灭被感染的细胞,以及某些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它们 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杀伤分子来破坏被感染的细胞。

河北农业大学免疫学课件 第八章 固有免疫细胞

河北农业大学免疫学课件 第八章 固有免疫细胞
对玻璃和塑料表面有很强黏附能力。
表型特征
表面标志 表面受体
• MHC分子、黏附分子(LFA-1、 ICAM-1) • 共刺激分子(B7、CD40) • 补体受体、Fc受体、细胞因子受
体、模式识别受体
8
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各种酶(溶酶体酶、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等); 细胞因子(IL-1、IL-6、IL-12、TNF-α、IFN-β、 IFN-γ、G-CSF、 GM-CSF 、TGF-β); 补体成分(C1 、C2、 C3、 C4、 C5、B因子、D因 子等 ); 凝血因子; 反应性氧/氮中间产物;
3
第一节 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包括骨髓前单核细胞、外周血单核细 胞以及组织巨噬细胞,是体内具有最活巨噬细胞
5
6
一、来源、分布与生物学特征
1. 来源于组织分布
7
2.生物学特征 黏附特性
第八章 固有免疫细胞
李丽敏 动物医学院
1
本章要求
• 掌握各类固有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
• 掌握APC、ADCC的概念;
• 了解各类固有免疫细胞其与疾病的关系。
2
目 录
1 单核/巨噬细胞
2 Add TitleDC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 3 Add Title 自然杀伤细胞 4 Add Title 固有免疫样淋巴细胞
同时表达TCR和NK细胞的表面标志; TCR多样性有限; 识别CD1分子提呈的多糖和脂类抗原; 活化时分泌大量Th1和Th2型细胞因子;
非特异杀伤。
43
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44
45
脂类活性分子(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分 子等)等。

免疫学课件固有免疫细胞

免疫学课件固有免疫细胞

其它因子 前列腺素 白三烯 补体成分 纤维蛋白 结合蛋白 凝血因子
中性粒细胞 ( Neutrophil ) ——野战细胞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细胞 呈淡藕荷色,多叶核,胞浆中含有大量的细胞颗粒。透射 电镜下其胞浆颗粒清晰可辨。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侵入细菌
附壁
粘着
游出
血管内皮细胞被活化之后表达P和E选择素。 通过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多糖侧链结合使其附壁。
1. NKT细胞
分布 表面标志 抗原识别
肝、骨髓、胸腺 NK1.1、TCR-CD3复合体的T细胞 CD1复合物,不受MHC限制
生物功能 抗感染、抗肿瘤、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2. T细胞
分布 表面标志
上皮、粘膜 γδTCR 、CD2/3/16/25/45、LFA-1,DN
生物学功能及其特点: ① TCR多样性有限; ② 主要识别HSP、脂类抗原/CD1复合物、某些病毒蛋白、
吞噬细胞
• 巨噬细胞 • 中性粒细胞 • 树突状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 NK细胞
固有样淋巴细胞
• T细胞 • NKT细胞 • B1细胞
其他
• 肥大细胞
吞噬细胞 phagocytes
单核-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s
单核细胞 monocyte
巨噬细胞 macrophage
分子识别:受体对NK细胞杀伤作用的调节
KIR: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KIR的胞外区→识别自身细胞MHC-I→KIR有ITIM结构 →介导抑制信号 识别细胞糖类配体→胞内段有ITAM(免疫受体酪氨酸活 化基序)结构→转导活化信号 KLR:凝集素分子构成 NCR:直接识别病原菌

固有免疫细胞与功能

固有免疫细胞与功能
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胺 残基 细菌胞壁磷酰胆碱 G-菌脂多糖(LPS)
吞噬细胞 phagocytes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单核细胞
monocyte
巨噬细胞
macrophage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s
巨噬细胞
• 寿命长,达数月 • 体大多形性 • 胞浆富含溶酶体 • MHC和多种粘附分子
二、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 单核/巨噬细胞 • 中性粒细胞 • 树突状细胞 • NK细胞
• NKT 细胞 • T细胞 • B1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 • 肥大细胞
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
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 • 存在于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膜表面、胞内
细胞器膜、血清中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病原及其产物、宿主 凋亡细胞、衰老损伤细胞表面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 pathogen assoic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 • 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可被模式识别受体
识别结合的特定分子。广泛分布于病原微生物,不表达于正 常细胞表面。通过PRR对PAMP区别“自身”与“非已” 。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 介导的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先天免疫 (Native Immunity) 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
获得性免疫 (Acquired Immunity) 适应性免疫 (Adaptive Immunity) 特异性免疫 (Specific Immunity)

固有免疫细胞及功能英

固有免疫细胞及功能英

固有免疫细胞的信号传递
信号分子
固有免疫细胞通过释放信号分子, 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来传递 信息。这些信号分子能够激活或
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反应。
受体
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有多种受体, 能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模式, 如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
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DAMPs)。
信号转导
固有免疫细胞的信号传递涉及复 杂的信号转导途径,包括激酶和 转录因子的激活,以及基因表达
免疫调节
巨噬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 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
抗原提呈
巨噬细胞能够将摄取的抗原消化、分解,并将其 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胶原酶等酶类,参与组织 重塑和损伤修复。
巨噬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
01
感染性疾病
巨噬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快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固有免疫细胞及功能

CONTENCT

• 固有免疫细胞概述 • 巨噬细胞 • 树突状细胞 • 自然杀伤细胞 • 固有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与调节
01
固有免疫细胞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固有免疫细胞是指人体中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够快速 识别和清除病原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防线。
分类
固有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
抗感染
自然杀伤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 被感染的细胞,对抵抗病毒、 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具有重要作 用。
抗肿瘤
自然杀伤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 肿瘤细胞,对防止肿瘤生长和 扩散具有重要作用。
免疫调节
自然杀伤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 胞因子,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 活性,维持体内免疫平衡。

免疫学固有免疫课件

免疫学固有免疫课件
03
激活:通过吞噬、接触或信号分子激活
04
树突状细胞
功能:识别、捕获、处理和呈递抗原
01
特点:具有树突状突起,可识别多种抗原
02
作用:激活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
03
发现:1973年由Ralph Steinman发现
04
自然杀伤细胞
功能:识别并清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等异常细胞
特点:无需抗原刺激,直接识别并杀伤异常细胞
固有免疫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固有免疫的特点
非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先天性:与生俱来,无需后天学习
快速反应:在病原体入侵后立即启动防御机制
广泛分布:存在于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包括皮肤、黏膜、血液等
固有免疫的作用
抵抗病原体:固有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识别并清除病原体
保护组织:固有免疫能够保护组织免受损伤,维持组织正常功能
调节炎症反应:固有免疫能够调节炎症反应,防止炎症过度反应
促进适应性免疫:固有免疫能够促进适应性免疫的产生和发展,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01
02
03
04
2
固有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功能:吞噬、清除病原体和异物
01
特点:具有吞噬、消化和抗原呈递功能
02
作用: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
02
激活机制:通过细胞表面受体识别异常细胞,激活信号通路,释放细胞毒性物质
作用:在抗病毒、抗肿瘤、抗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04
3
固有免疫分子
细胞因子
产生: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也可由其他细胞产生
功能:抗感染、抗肿瘤、抗炎等
类型: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作业及答案--医学免疫学

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作业及答案--医学免疫学

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作业及答案--医学免疫学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一.名词解释: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2.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二. 单选题1.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 )A. 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 B.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C.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E.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2.组成化学屏障的杀、抑菌物质不包括( )A.α-防御素 B.脂肪酸 C.乳酸D.溶菌酶 E.抗菌肽3.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 )A. 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配体分子B.识别结合相应配体后,立即产生免疫应答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效应D. 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引起再次应答E. 免疫应答维持时间较短4.可直接作用于G+菌细胞壁、使之溶解破坏的物质是( )A. C—反应蛋白 B.穿孔素 C. 溶菌酶D.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E.TNF-α5.瞬时固有免疫应答发生在感染后()A.0-4小时;B.4-96小时;C.24-48小时;D.96小时;E.4-5天6.γδT细胞的表现型是()A.CD4+CD8+;B. CD4+CD8-;C. CD4-CD8+;D. CD4-CD8-;E. CD2+CD3-7. B1-B细胞抗体应答的特点是()A.可针对TD-Ag产生体液免疫应答;B.针对TI-Ag产生体液免疫应答;C.诱导产生抗体为IgG;D. 具有免疫记忆;E.作用时间长8.巨噬细胞不具备的依氧杀菌系统是()A.过氧化氢;B.髓过氧化物酶;C.O2-;D.OH-;E.1O29.T细胞中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亚群是()A.TH细胞;B.Tc细胞;C.TCRαβ+细胞;D. TCRγδ+细胞;E.T DTH10.B-1B细胞识别抗原()A.识别蛋白质抗原;B.识别糖蛋白抗原;C.识别LPS;D.识别抗原有严格特异性;E.识别人正常抗原11.巨噬细胞可提呈()A.TI-抗原;B.细菌抗原;C.病毒抗原;D.肿瘤抗原;E.LPS12.下列哪一种不是固有免疫细胞的受体()A.Toll样受体B.甘露糖受体C.清道夫受体D.细胞因子受体E.TCR13.γδT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A. 非特异性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 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C. 分泌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D.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E.非特异性杀伤损伤衰老的自身细胞14.自然杀伤细胞能够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而对正常宿主细胞不杀伤的机制是()A. KAR与MHCⅠ类分子结合B. 自然杀伤细胞表面具有识别自身受体C. KIR与细胞表面糖类分子结合D.KAR与MHCⅡ类分子结合E.肿瘤细胞表面缺乏MHCⅠ类分子,KIR不能与MHCⅠ类分子结合15.固有免疫细胞不包括()A.T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D.中性粒细胞E.单核细胞16.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细胞是()A.B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D.中性粒细胞E.DC三.多项选择题:1.天然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A.非特异性识别B.识别多种抗原的“共性”C.通过抗原特异性受体识别抗原D.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抗原E.无MHC限制性2.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树突状细胞3. 体内执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是()A. γδT细胞 B.αβT细胞 C. B1细胞 D. B2细胞 E. NK T细胞4.能诱导细胞凋亡的物质是()A.穿孔素 B.TNF C. FasLD.防御素 E.颗粒酶5.模式识别受体()A.较少多样性B.是胚系基因重排后编码的产物C.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某些共有的配体分子D.只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膜表面,无游离形式存在E.可识别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如磷脂酰丝氨酸等6.表达于病原菌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包括()A. G-菌的脂多糖 B.G+菌的肽聚糖C.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 D.细菌非甲基化DNACpG序列E.真菌的酵母多糖7.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包括()A. Toll样受体B. 清道夫受体 C.甘露糖受体D. C3b受体 E.IgGFc受体8.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固有免疫细胞是()A.单核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四.B型选择题A.物理屏障B. 化学屏障C.微生物屏障D. 血-脑屏障E.血-胎屏障1.妊娠3个月内孕妇感染了病毒容易导致流产,是由于哪种屏障部完善()2.构成人体防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3.滥用抗生素能够破坏哪种屏障()A.甘露糖受体B.清道夫受体C.FcεRD.调理性受体E.KAR4.能够识别G-菌脂多糖的受体是()5.能够与免疫球蛋白Ig Fc的受体是()6.NK细胞具有的受体是()7.肥大细胞具有的受体是()A.单核细胞B.Th细胞C.CTL细胞D.NK细胞E.B细胞8.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9.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10.具有分泌抗体功能的细胞是()11.具有免疫监视的固有免疫细胞是()五.问答题:1.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哪些?2.组织屏障作用的组成及其作用?3.固有免疫细胞有哪些?4. 患儿,男,3岁,因高热、嗜睡入院。

08第八章免疫细胞之一: 固有免疫细胞

08第八章免疫细胞之一: 固有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伪足
吞噬溶酶体
吞噬体 溶酶体
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抗原性异物经识别结合 氧依赖/氧非依 赖杀菌系统杀 伤病原体
形成吞噬体 形成吞噬溶酶体
多种水解酶消化降解
大部分胞吐排出
小部分MHC提呈 抗原肽-MHC复合物
调节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
(三)单核/巨噬细胞参与的免疫病理


1.超敏反应 2.过度炎症反应导致机体损伤 3.促进某些胞内寄生菌与病毒感染 4.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作用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
一类无T和B细胞特征性标志的淋
巴细胞,胞浆内有许多嗜天青颗 粒,故称大颗粒淋巴细胞
一、NK细胞的一般特征
属杀伤细胞

直接杀伤,也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
靶细胞 杀伤机制与CTL相似 杀伤特点:非特异性、无MHC限制性
NK细胞在肿瘤细胞上穿破一个洞,肿 瘤细胞将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
第二节 DC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
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

特点:①能有效活化初始T细胞②能高水 平表达MHC-II类分子;③可表达参与抗 原摄取和转运的特殊膜受体;④能有效
摄取和处理抗原,然后迁移至T细胞区;
⑤抗原提呈效率高
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作用下可转变为DC
γδT细胞及其作用
分布:皮肤、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粘膜 和皮下组织。 表型:TCR+、CD3+、CD2+、多数CD4-、CD8 抗原识别受体: TCRγδ缺乏多样性和特异性, 可直接识别某些完整的多肽抗原(通常为多种病 原体或感染、突变细胞表达的共同抗原成分 ), 不受MHC限制。 作用:参与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是非特异性杀 瘤作用的细胞毒T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的

固有免疫细胞的

LPS-LBP
二、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一、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产生细胞因子 诱导M分化为DC (GM-CSF和IL-4)
二、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PRR-PAMP不同 → → CK不同 → → 免疫细胞分化方向不同
三、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 活化T细胞 → CK → → 活化Mφ、NK → 杀伤靶细胞 体液免疫: Ab→调理吞噬、ADCC、活化补体 → →清除病原体等抗原


来 源
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比较
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性,种属遗传而来,人人皆有 模式识别受体,胚系基因直接编码, 较少多样性。直接识别病原体共有的 分子结构,可识别"非已",但非特异 性,抗原识别谱广 粘膜和上皮细胞,PMN,M/Mφ , NK, NK1.1+T细胞,γ δ T细胞,B1细胞 补体、CK、抗菌蛋白、酶类 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抗原剌激产生,个体差异大 特异性识别受体,胚系基因发生重 排,高度多样性。识别特异的抗原 表位,MHC限制性和高度特异性, 一对一 α β T细胞、B2细胞、抗原提呈细 胞(APC) 特异性抗体 需扩增分化为效应细胞 慢,后发生,4-5天后,病后期/预防 作用时间长,有记忆性(Bm/Tm,再 次反应迅速、强烈)

配体: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MP) 为病原体表面共有的分子结构或宿 主凋亡细胞表面共有的特定分子。如细 菌的LPS、LTA等。 正常宿主细胞表面不存在,是固有 免疫细胞识别“非己”的分子基础。
2、信号转导: P133 图13-1
LPS-LBP→CD14-Toll样受体(TLR-4)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应答思维导图脑图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应答思维导图脑图
酸蛋白酶(MASP1和MASP2)
激活物
细菌细胞壁的多糖成分(内毒素、LPS)
·酵母多糖、葡聚糖等
③旁路(替代)途径
活化过程
·启动阶段(形成C3转化酶) ·活化阶段(形成C5转化酶) ·攻击阶段(与经典途径完全相同)
激活途径
生理状态 激活状态
汇总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应答
免疫分子
针对经典途径前端反应
按途径分
·抑制信号缺失,活化信号占主导→杀伤靶细胞
中性粒细胞
功能
·响应多种趋化因子和活化细胞因子的募集和激活
·表达Fc受体,响应ADCC效应
·对靶细胞进行致死打击
·分泌CCL3、CCL4、GM
-CSF(这些为趋化因子)招募单核/巨噬细胞
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60%-70%。胞质颗粒中含有过氧化物酶(MPO)、酸性磷酸 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防御素等杀菌物质。主要通过氧依赖和氧非依赖系统 杀伤病原体,还有特有的 MPO 杀菌体统。其具有很强的趋化和吞噬能力。
成熟 DC 高表达 MHC II 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可有效提呈抗原、激活初始 T 细 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DC 是唯一能诱导初始 T 细胞活化的抗原提呈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 者。
浆细胞样DC(pDC)
识别病毒核酸并产生大量的IFNc/β,抗病毒能力强。
功能
抗原提呈并激活T细胞 诱导T细胞的极化
促进M募集至炎症部位和活化
主要生物学功能
清除(水解酶)
大部分胞吐排出 小部分MHC提呈
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等靶细胞
Mφ 活化后,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也可在抗体介导下,发挥
ADCC 效应。 ADCC:是抗体
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是指抗体的Fab段结合病毒感染

09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09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CCMU
1.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
人类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现已确认的有10个。
基本结构:TLRs分子均为I型跨膜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三
部分组成。
细胞分布:各种免疫细胞中均有表达。 细胞定位:细胞内外膜
TLR启动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通路
CCMU
一、髓样树突状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1. 髓样DC因其所处组织器官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LC):皮肤黏膜组织。 间质树突状细胞(interstitial DC):心、肝、肺、肾等实质器官间质毛细血管周 围。 隐蔽细胞(veiled cell):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 并指树突状细胞(interdigiting dendritic cell, IDC):脾和淋巴结等外周免疫 器官。 其中,朗格汉斯细胞和间质DC 属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指DC为成熟树突状细胞。
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 功能:介导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固有免疫细胞表达模式识别受体或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 而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它们能够识别病原体及其感染 细胞或衰老损伤和畸变肿瘤细胞某些共有特定或表位分子,产 生非特异性抗感染、抗肿瘤等免疫保护作用,同时参与适应性 免疫应答的启始和效应过程。
子,至少以6种不同的分子形式存在。 • 识别对象:G-菌脂多糖、G+菌磷壁酸、乙酰化低密度
脂蛋白和细胞膜内侧面翻转到胞膜外侧面的磷脂酰 丝氨酸等; • 功能:参与对血循环中某些病原体及丧失唾液酸的 陈旧红细胞和某些凋亡细胞的清除。
3.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
分布: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 识别对象:微生物细胞壁脂蛋白和糖脂组分中的末端

北京大学《免疫学》固有免疫细胞 课件PPT

北京大学《免疫学》固有免疫细胞 课件PPT

2. 生物学特征
人 NK 细胞的形态具有异质性 。 NK 细胞表面表达 IgG Fc 受体(FcγR Ⅲ ,CD16) ,目前将 CD3-CD56+CD16+ 淋巴样细胞鉴定为 NK 细胞 。部分 NK 细胞具有某些类似 T细胞的特征 ,
3. 参与诱导中枢与外周免疫耐受
胸腺DC提呈自身抗原及携带自身抗原到胸腺的外周 DC均可 参与中枢耐受的诱导 ,即参与胸腺内 T 细胞阴性选择 ,通过 清除自身反应性 T 细胞而参与 T细胞中枢耐受;诱导外周免疫 耐受的主要是未成熟 DC ,其机制为 :
① 未成熟 DC 不表达共刺激分子 ,故不能激活 T 细胞 ,反而诱 导 T 细胞失能(anergy) ,引起免疫耐受 ;
被 DC 摄入的抗原经加工处理 ,以抗原肽‐M HC Ⅱ 类分子复合物 (p M HC)的形式被提呈给 T 细胞 ,从而激活初始 T 细胞 。 借助 DC 的免疫激 活作用 ,可用于治疗某些感染性疾病及肿瘤 。
2. 免疫调节作用
DC 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参与调节免疫细胞分化 、发 育 、活化 、移行及效应等 。 如图 8-4所示 ,DC 通过分泌不同 细胞因子而对不同 T 细胞亚群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免疫应答的方 向 、效应与结局 。
4. 介导炎症反应 在病原体及其产物或某些趋化因子等作用下 ,Mφ 可移行/
浸润至炎症部位 ,在发挥杀灭和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参与炎 症损伤 。 其机制为 :
① 产生组织蛋白酶与弹力酶 ;
② 溶酶体酶外漏 ;
③ 分泌各种炎症介质 (IL-1、IL-8、TNF-α 等) 。
(三)单核 /巨噬细胞参与的免疫病理
② 表面受体 ,包括补体受体、Fc 受体、细胞因子受体、模 式识别受体(PRR)等。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对肿瘤的监视与防御
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
固有免疫细胞能够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 的攻击。
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
固有免疫细胞能够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 清除能力。
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1 2 3
识别自身抗原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固有免疫细胞概述 • 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机制 • 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过程 • 固有免疫细胞在感染和疾病中的作用 • 固有免疫细胞的调控机制 • 研究展望与未来挑战
01
固有免疫细胞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固有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快速识 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是人体 天然的防御机制。
细胞因子的调控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作用。
细胞因子调控固有免疫细胞的分化与功能
细胞因子可以调控固有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功能,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细胞因子网络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细胞因子 网络,共同调节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与调节
固有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固有免疫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和配体相互识别和作用,形成复杂的细胞网络,共同调节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是固有免疫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能够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细胞与适应性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固有免疫细胞与适应性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共同来挑战

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

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

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十章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A型题1.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A.C3b受体B.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C.Toll样受体D.IgG Fc受体E.甘露糖受体2.兼备抗原加工提呈和吞噬杀菌作用的固有免疫细胞是A.肥大细胞B.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C.滤泡树突状细胞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3.对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L-2B.IL-3C.IL-4D.IFN-γE.IL-84.对巨噬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DC-CK1(CCL18)B.MIP-1α/β (CCL3/4)C.IL-8(CXCL8)D.IP-10(CXCL10)E.BLC-1(CXCL13)5.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MIP-1α/β(CCL3/4)B.MCP-1(CCL2)C.IL-8(CXCL8)D.SLC(CCL21)E.G-CSF6.巨噬细胞表面可直接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分子是A.清道夫受体B.Toll样受体C.CD14分子D.甘露糖受体E.调理性受体7.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器官后可分化为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隐蔽细胞D.朗格汉斯细胞E.间质树突状细胞8.血液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T淋巴细胞9.吞噬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A. CD1B. CD14C. CD56D. CD16E. CD11c10.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B.髓样树突状细胞C.巨噬细胞D.上皮细胞E.内皮细胞11.未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特征是A.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和MHCⅡ/Ⅰ类分子B.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和MHCⅡ/Ⅰ类分子C.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低表达MHCⅡ/Ⅰ类分子D.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高表达MHCⅡ/Ⅰ类分子E.只表达模式识别受体,不表达MHCⅡ/Ⅰ类分子12.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是A.高表达IgG Fc受体,可介导ADCC效应B.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可提高抗原加工和提呈能力C.高表达MHCⅡ/Ⅰ类分子,可增强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D.高表达MHCⅡ/Ⅰ类分子,可增强抗原提呈和激发免疫应答的能力E.低表达MHCⅡ/Ⅰ类分子,可增强抗原加工处理能力13.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TCR-、mIgM-、CD56+、CD16+B.TCR+、mIgM-、CD56+、CD8-C.TCR+、mIgM-、CD4+、CD25+D.TCR+、mIgM-、CD4+、CD28+E.TCR-、mIgM+、CD5+14.能够发挥ADCC效应的淋巴细胞是A.CD4+效应Th1细胞B.CD8+效应CTLC.γδT细胞D.NKT细胞E.NK细胞15.NK细胞释放的能使靶细胞溶解破坏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溶菌酶B.FasLC.TNF-αD.穿孔素E.IFN-γ16.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A.MHCⅠ类分子B.CD1分子提呈的磷脂/糖脂类抗原C.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D.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E.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残基17.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A.脾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内B.淋巴结深皮质区C.黏膜和皮下组织D.外周血E.淋巴液18.γδT细胞不能识别的抗原是A.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B.感染细胞表面CD1分子提呈的糖脂类抗原C.某些病毒感染细胞表达的异常分子D.肿瘤细胞表面MHCⅠ类链相关的A/B分子E.APC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19.B1细胞主要分布于A.血液中B.淋巴液中C.淋巴结深皮质区D.胸/腹膜腔和肠道固有层淋巴组织中E.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滤泡内20.B1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TCR-、mIgM+、CD5+B.TCR-、mIgM+/ mIgD+、CD5-C.TCR+、CD56+、CD16-D.TCR-、CD56+、CD16+E.TCR-、CD34+、CD117+21.B1细胞通常不能识别A.细菌脂多糖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葡聚糖D.蛋白质抗原E.变性自身抗原22.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产生相应抗体的时间约为A.96小时B.72小时C.48小时D.24小时E.一周23.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可产生A.以IgM为主的高亲和性抗体B.以IgG为主的高亲和性抗体C.以IgM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D.以IgG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E.IgM和IgG两种不同类型的抗体24.在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肥大细胞B型题A.48小时B.12~24小时C.2~3天D.1~2周E.数月1.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可存活 E2.中性粒细胞存活期约为 C3.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约为 B4.B1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 A5.B2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 DA. αβT细胞通过表面TCRB. γδT细胞通过表面TCRC. 巨噬细胞通过表面PRRD. NK细胞通过表面KIR/KLRE. B1细胞通过表面BCR6.可识别表达于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经典/非经典HLA I类分子B7.可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A8.可识别某些病原体表面共有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 C9.可识别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HC I类链相关A/B分子 D10. 可识别某些细菌表面共有多糖类抗原 E。

第8章 固有免疫细胞

第8章  固有免疫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胞浆内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 具有趋化作用和一定的吞噬杀菌能力
• 抗寄生虫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灭活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组胺和白三烯,具有 阻抑炎症反应的作用
小 结
1.固有免疫细胞种类 2.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及类型
在某些活性分子刺激下能被诱导表达 MHC-II类分子并能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 包括:内皮细胞、各种上皮细胞等。
广义上,所有表达MHCⅠ类分子细胞 均为APC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是一类不同于T、B淋巴细胞的第三类 淋巴细胞。因无需抗原致敏即能直接杀伤 某些靶细胞而得名。
一 来源、分布与生物学特征
1.来源: 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分布: 血液、组织间隙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分布
骨髓
多能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
血液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3. 促进胞内菌及病毒感染
4.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作用
第二节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 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因 其具有许多分枝状突起而得名。
DC是功能最强的专职APC,最大特点是能 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的活化。
一 来源、分布与生物学功能
4)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ty, ADCC)

08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08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TNF-α和TNFR-Ⅰ途径 与FasL作用相似,诱导细胞凋亡
◦ 生理情况下:抑制性受体与HLA-Ⅰ类分子亲和 力较强,抑制信号占优势。
◦ 病理情况下:靶细胞HLA-Ⅰ类分子异常,活化 性受体占优势,产生杀伤作用。
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 穿孔素 Nhomakorabea—与补体攻膜复合物效应类似 ◦ 颗粒酶——诱导细胞凋亡
FasL和Fas途径
◦ 启动caspase8,诱导细胞凋亡
固有免疫细胞 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NK NK T
T B1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 富含溶酶体和线粒体;强大的吞噬功能。 ◦ 定居的Mφ:库普弗细胞、小胶质细胞、
破骨细胞。
识别受体
(1)模式识别受体(PRR)
甘露糖受体(MR) 清道夫受体(SR) Toll样受体(TLR)
配体: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
Toll样受体 TLR分子的胞质区高度保守
巨噬细胞表面的Toll 样受体
(2) 调理性受体
◦ FcR ◦ CR1 (C3bR/C4bR)
C3b、C4b
(3) 细胞因子受体
◦ IFN-等细胞因子受体——活化巨噬 细胞。
◦ 趋化因子受体MCP-1R、MIP1/R——募集巨噬细胞至感染和炎 症部位;
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 ROI系统(呼吸爆发)和 RNI系统(NO)
氧非依赖杀菌系统:
◦ 酸性pH、溶菌酶、防 御素
吞噬细胞的功能 (2)参与并促进炎症反应
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
◦ 摄取、加工、提呈抗原,激活T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NF-α和TNFR-Ⅰ途径 与FasL作用相似,诱导细胞凋亡
◦ 生理情况下:抑制性受体与HLA-Ⅰ类分子亲和 力较强,抑制信号占优势。
◦ 病理情况下:靶细胞HLA-Ⅰ类分子异常,活化 性受体占优势,产生杀伤作用。
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
◦ 穿孔素——与补体攻膜复合物效应类似 ◦ 颗粒酶——诱导细胞凋亡
FasL和Fas途径
◦ 启动caspase8,诱导细胞凋亡
◦ M----APC
(5)免疫调节
◦ IL-1, TNF-, IL-6, IL-12, IL18: 促进T, B, NK 活化,增殖 ◦ IL-10: 抑制Mo-M, NK, 抑制APC 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
淋巴样组织中的DC:滤泡DC、并指DC 非淋巴组织DC:朗格汉斯细胞、间质DC 体液中的DC:血液DC
(1)模式识别受体(PRR)
甘露糖受体(MR) 清道夫受体(SR) Toll样受体(TLR)
配体: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
Toll样受体 TLR分子的胞质区高度保守
巨噬细胞表面的Toll 样受体
(2) 调理性受体
◦ FcR ◦ CR1 (C3bR/C4bR)
C3b、C4b
趋化性活化因子:MCP-1/IFN-γ/IL-8等 促炎因子:IFN-α/β、TNF-α、胞外酶等 炎性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等
(3)杀伤胞内寄生菌、肿瘤细胞 和病毒感染细胞
◦ 调理性受体 ◦ 溶酶体, ROI, RNI ◦ 直接杀伤:TNF-介导凋亡 ◦ ADCC:Ab介导
(4) 加工、提呈抗原
固有免疫细胞 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NK NK T
T B1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 富含溶酶体和线粒体;强大的吞噬功能。 ◦ 定居的Mφ:库普弗细胞、小胶质细胞、
破骨细胞。
识别受体
(3) 细胞因子受体
◦ IFN-等细胞因子受体——活化巨噬 细胞。
◦ 趋化因子受体MCP-1R、MIP1/R——募集巨噬细胞至感染和炎 症部位;
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 ROI系统(呼吸爆发)和 RNI系统(NO)
氧非依赖杀菌系统:
◦ 酸性pH、溶菌酶、防 御素
吞噬细胞的功能 (2)参与并促进炎症反应
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
◦ 摄取、加工、提呈抗原,激活T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 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
免疫耐受的诱导与维持:
◦ 参与T, B细胞发育、分化
1. 功能:
◦ 直接杀伤靶细胞 ◦ 介导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C ◦ 免疫调节
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 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两类受体对NK细胞杀伤作用的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