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手做到动脑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动手做”到“动脑做”

——《大鱼和小鱼》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项国家指定的学习领域。该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的课程。其中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以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是劳动与技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制作课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获取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并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现在的劳动与技术课中非常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动脑的过程。那么,在劳动与技术课中,怎样引导学生从动手做到动脑做?

前段时间我在学校开了一堂公开课,执教的是四年级的劳动与技术——《大鱼和小鱼》一课,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发生的故事,来谈谈自己由课堂引发的几点思考:

[案例描述]

我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完海底世界中的鱼类后,孩子们不禁被这美丽的鱼类深深吸引住了。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已被激发后,于是适机出示编好的大鱼和小鱼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鱼身的花纹,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学生拿着已编好的模型进行观察,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看到学生们的小手不断地举起,看到他们脸上自信的表情后,我知道他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于是就指名学生开始交流。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我们这条鱼身上的花纹是同一种颜色的纸条编的,都是用黄色的纸条编成的。”说着他指了指自己的模型。我点了点头说:“是呀,这就是同色编法。”这时另一位学生高高举起手来,站起来举起手中的模型,迫不及待地说:“我发现有些鱼身上的花纹是多种颜色的纸条编成的,你看我们组的这条鱼。”我肯定地说:“对呀,我们在编的时候可以同色编,也可以多色编。”说完一位学生又站起来说:“我发现鱼身花纹编排的规律也不一样。”我顺势点拨道:“你发现了哪些编排的规律?”学生接着说:“我发现有些鱼身花纹都是编三格,有些先编三格,再编两格,最后编一格。”我不禁为学生的这个重大发现感到欣喜,我高兴地说:“你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不同规律的编排。”这时,又一位学生说自己发现有

些鱼身上的花纹编排在两个地方,有些鱼身上的花纹只编排在一个地方。我接过话题说:“那就是编的部位不同。你能再仔细观察一下,你将会有重大发现!”学生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忽然一位学生高兴地叫起来:“我发现编的纸条的宽度不一样,有些宽一点,有些窄一点。”我赞扬道:“这真是不小的发现呀!你真有一双慧眼。”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都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又有一位学生发现了有些鱼的花纹是横着编的,有些是竖着编的,它们的编法不一样。到这里,学生基本上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讲出来了。如果这时就让学生按照模型进行制作,将大大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为了使学生能从“动手做”到“动脑做”,真正做到自主创新。我接着问道:“除了这些编排的方法外,你还有不同的编法吗?”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去的时候,课堂立刻静了下来,每位学生沉静在思考之中,学生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不一会儿,我发现一位学生犹豫地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觉得鱼身上的花纹横着编、竖着编不漂亮,我觉得斜着编会更漂亮。”我不禁为学生的想法感到欣喜,微笑着说:“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一下自己制作的时候你就斜着编试试!”忽然,又有一位学生举起手来说:“老师,我在鱼身上编一个‘王’字行吗?”我肯定地说:“当然行,你这很有创意呀。”另一位学生说自己要在上面编一朵花,还有的学生说自己要在上面编个“福”字……学生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交流。望着这群爱动脑,敢于创新的孩子,我的心中充满了快乐。

于是在讲解制作的步骤时,我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制作的方法,而是带领他们一步步地进行探究。我先请学生再认真观察一下模型,探究一下制作大鱼和小鱼应分几步进行。学生四人小组开始探究,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我让学生进行汇报,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道:“第一步,在纸上把鱼的形状剪下来。”这时另一位学生补充道:“我认为应先画出来,再剪下来比较好。”我听后肯定地点了点头说:“这样能使剪下来的鱼的形状更加准确、美观。”于是我出示课件第一步的步骤,并配以图示。我接着问:“那第二步呢?”另一位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接着应在鱼身上用刀划出直线,然后在正面插入纸条,进行穿编。”我点拨道:“开始穿编了,纸条从哪儿来……第二步应先准备什么?”学生想了想答道:“第二步应将色纸裁成纸条备用。”我微笑着说:“你观察得很仔细。”接着课件出示第二步的步骤,并拿出已经裁好的一些纸条对学生说:“在裁纸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位学生答道:“要注意裁的纸条要直,不能弯曲。”我接着问道:“还有呢?”突然一位学生象发现了一个秘密是的,抢着说:“纸条还可以裁一些宽的,裁一些窄的。”我惊喜地说:“对呀,纸条裁剪可以宽窄不一。但在裁剪时还要注意安全,不能把手割破了。”

我接着说:“色纸裁好了,准备停当后,再开始穿编。”课件出示第三步,并配以图示。师又问:“然后做什么?”学生争着说:“穿编后在背面用固体胶固定好,最后剪贴眼睛等部位。”我又出示课件第四步步骤,并配以图示。我就是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发现制作的步骤。……

[分析与思考]

劳动与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媒介和良好载体。然而,劳动与技术课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只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易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学生只会一味地跟着老师不假思索地模仿,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动脑过程,而学生制作出来的只是标准件,没有自己的一点创新,这样学生只会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劳动与技术课应引导学生从动手做到动脑做。那么,在劳动与技术课中,怎样引导学生从动手做到动脑做?

一、转变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发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大鱼和小鱼》这堂课中我能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这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模型观察大鱼和小鱼制作的步骤时,不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制作的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接着在学生充分地探究后,让学生把自己探究的结果与大家分享。此时的课堂成了师生、生生间观点交流的平台,老师成了“平等中的首席”,成了整个探究活动中的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了真知,促进了自我发展,使学生从“动手做”走向“动脑做”。

二、张扬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前者指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后者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发展学生个性,不仅是教育本质的复归,而且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提倡少而精讲,要给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崇尚创新、张扬个性的良好环境和良好学风,让学生有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灵自由,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堂课中我在让学生汇报鱼身花纹编排规律时,能充分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