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弹塑性模型

合集下载

土体dp模型参数取值

土体dp模型参数取值

ANSYS‎中能用于岩‎土材料的模‎型只有DP‎模型。

DP‎模型是理想‎弹塑性模型‎,理想弹塑‎性即应力(‎复杂应力情‎况下应该是‎等效应力吧‎)达到屈服‎极限以后,‎应力不再增‎大,但是应‎变会一直增‎长。

‎ ANS‎Y S中设定‎D P模型需‎要输入3个‎参数,粘聚‎力c,内摩‎擦角fai‎,膨胀角f‎a if,其‎中的膨胀角‎f aif ‎是用来控制‎体积膨胀的‎大小的。

在‎岩土工程中‎,一般密实‎的砂土和超‎强固结土在‎发生剪切的‎时候会出现‎体积膨胀,‎因为颗粒重‎新排列了;‎而一般的砂‎土或者正常‎固结的土体‎,只会发生‎剪缩。

所以‎在使用DP‎模型的时候‎,对于一般‎的土,膨胀‎角faif‎设置为0‎度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对于‎另外的两个‎参数粘聚力‎c,内摩擦‎角fai,‎D P模型中‎指定了如下‎的关系‎‎(为简‎化,内摩擦‎角fai记‎为x,即s‎i n(fa‎i)=si‎n x)屈‎服方程:西‎格玛(应力‎符号)=6‎c cosx‎/[3^0‎.5*(3‎-sinx‎)] ,其‎中的3^0‎.5表示3‎的平方根运‎算,*号为‎乘号假‎定cosx‎不等于零,‎将屈服方程‎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 sx,得‎到下面的式‎子‎‎‎西格‎玛(应力符‎号)=12‎^0.5c‎/(3/c‎o sx- ‎t anx)‎假定西格‎玛达到最大‎值,对其进‎行求导运算‎,由于西格‎玛数值曲线‎的斜率为零‎,可以得知‎,在x取为‎19.47‎度的时候,‎可以有最大‎的屈服极限‎(屈服应力‎)。

根据‎屈服方程再‎进一步计算‎有下面的关‎系(假定c‎=20kp‎a,内摩擦‎角fai(‎x)不断变‎化,膨胀角‎f aif)‎角度 /‎屈服应力‎0 ‎/23.0‎9410‎/ 24‎.141‎9.47 ‎/ 24.‎495 最‎大值20‎/24.‎4943‎0 /24‎40 /‎22.51‎550 ‎/19.9‎3560‎/16.‎2337‎0 / 1‎1.501‎80 /‎5.970‎90 /‎0‎由‎上面的数值‎可以看出,‎在粘聚力一‎定的情况下‎,在0度~‎30度的范‎围以内,屈‎服应力其实‎变化不大。

常用土体本构模型及其特点小结

常用土体本构模型及其特点小结

常用土体本构模型及其特点小结山中一草线弹性模型线弹性模型遵从虎克定律,只有2个参数,即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V,它是最简单的应力-应变关系,但无法描述土的很多特征,主要应用于早期的有限元分析及解析方法中,可用来近似模拟较硬的材料如岩土。

Duncan-Chang( DC 模型DC模型是一种非线性弹性模型,它用双曲线来模拟土的三轴排水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图1)。

它侧重于刻画土体应力-应变曲线非线性的简单特征,通过弹性参数的调整来近似地考虑土体的塑性变形。

但所用的理论仍然是弹性理论而没有涉及到任何塑性理论,故仍不能反映如应力路径对变形的影响、土体的剪胀特性和球应力对剪应变的影响等土体的很多重要性质。

由于DC模型是在二为常数的常规三轴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比较适用于围压不变或变化不大、轴压增大的情况,如模拟土石坝和路堤的填筑。

图】IK模型关于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Fig.l Duncan-Chang approxiniathm of the siress-strainrd nt kinship Ln ft standard drained triAxt*! te&lMohr-Coulomb (MC)模型MC模型是一种弹-理想塑性模型,它综合了胡克定律和Coulomb破坏准则。

有5个参数,即控制弹性行为的2个参数: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v及控制塑性行为的3个参数:有效黏聚力c、有效内摩擦角和剪胀角。

MC模型采用了弹塑性理论,能较好地描述土体的破坏行为但却认为土体在达到抗剪强度之前的应力-应变关系符合胡克定律,因而并不能较好地描述土体在破坏之前的变形行为,且不能考虑应力历史的影响及区分加荷和卸荷。

故M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土体的强度问题,MC模型的六凌锥形屈服面(图2)与土样真三轴试验的应力组合形成的屈服面吻合得较好,因此MC模型适合于低坝、边坡等稳定性问题的分析。

Drucker -Prager( DP)模型DP模型对MC模型的屈服面函数作了适当的修改,采用圆锥形屈服面(图3)来代替MC模型的六凌锥屈服面,易于程序的编制和进行数值计算。

常用土体本构模型及其特点 小结

常用土体本构模型及其特点    小结

常用土体本构模型及其特点小结------- 山中一草线弹性模型线弹性模型遵从虎克定律,只有2个参数,即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v,它是最简单的应力-应变关系,但无法描述土的很多特征,主要应用于早期的有限元分析及解析方法中,可用来近似模拟较硬的材料如岩土。

Duncan-Chang(DC)模型DC模型是一种非线性弹性模型,它用双曲线来模拟土的三轴排水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图1)。

它侧重于刻画土体应力-应变曲线非线性的简单特征,通过弹性参数的调整来近似地考虑土体的塑性变形。

但所用的理论仍然是弹性理论而没有涉及到任何塑性理论,故仍不能反映如应力路径对变形的影响、土体的剪胀特性和球应力对剪应变的影响等土体的很多重要性质。

由于DC模型是在为常数的常规三轴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比较适用于围压不变或变化不大、轴压增大的情况,如模拟土石坝和路堤的填筑。

Mohr-Coulomb(MC)模型MC模型是一种弹-理想塑性模型,它综合了胡克定律和Coulomb破坏准则。

有5个参数,即控制弹性行为的2个参数: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v及控制塑性行为的3个参数:有效黏聚力c、有效内摩擦角和剪胀角。

MC模型采用了弹塑性理论,能较好地描述土体的破坏行为但却认为土体在达到抗剪强度之前的应力-应变关系符合胡克定律,因而并不能较好地描述土体在破坏之前的变形行为,且不能考虑应力历史的影响及区分加荷和卸荷。

故M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土体的强度问题,MC模型的六凌锥形屈服面(图2)与土样真三轴试验的应力组合形成的屈服面吻合得较好,因此MC模型适合于低坝、边坡等稳定性问题的分析。

Drucker -Prager(DP)模型DP模型对MC模型的屈服面函数作了适当的修改,采用圆锥形屈服面(图3)来代替MC模型的六凌锥屈服面,易于程序的编制和进行数值计算。

它存在与MC模型同样地缺点,相对而言,在模拟岩土材料时,MC 模型较DP模型更加适合。

修正剑桥模型(MCC)MCC模型为等向硬化的弹塑性模型,它修正了剑桥模型的弹头形屈服面,采用帽子屈服面(椭圆形)(图4),以塑性体应变为硬化参数,能较好地描述黏性土在破坏之前的非线性和依赖于应力水平或应力路径的变形行为,MCC模型从理论上和试验上都较好地阐明了土体的弹塑性变形特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软土本构模型之一。

高等土力学修正剑桥模型作业

高等土力学修正剑桥模型作业

1修正剑桥模型介绍土体本构理论是岩土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

随着对土体力学特性的不断深入,塑性理论逐渐被应用于土体本构关系的研究中来。

Roscoe 于1963 年提出著名的剑桥粘土模型,是应用塑性理论的代表,被看做现代土力学的开端,在本构理论研究发展过程中, 各种建模思想不断涌现,出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土体本构模型,但弹塑性模型中得到公认的还只有剑桥模型。

现在国际岩土本构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又回到剑桥模型,在剑桥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修正,修正剑桥模型是由罗斯科(Roscoe)和伯兰特(Burland)于1968年对剑桥模型作了修正后提出的一个土的弹塑性模型。

主要是对剑桥模型的弹头形屈服面形状作了修正,认为屈服面轨迹应为椭圆。

修正后的模型通常称为修正剑桥模型。

随后又修正了剑桥模型认为在完全状态边界面内土体变形是完全弹性的观点。

认为在完全状态边界面内,当剪应力增加时,虽不产生塑性体积变形,但产生塑性剪切变形。

这可认为是对修正剑桥模型的再次修正。

剑桥模型是英国剑桥大学的Roscoe和Burland根据正常固结粘土和弱超固结粘土的三轴试验,采用状态边界面的概念,由塑性理论的流动法则和塑性势理论,采用简单曲线配合法,建立塑性与硬化定律的函数。

它考虑了静水压力屈服特性、压硬性、剪缩性,但破坏面有尖角,该点的塑性应变方向不易确定。

其假定的弹性墙内加载仍会产生塑性变形。

原始的剑桥模型中存在一个缺点,即p'轴上各向同性压缩的屈服点p'的屈服面正交方x向(塑性流动方向)与水平坐标轴方向不一致。

这会导致各向同性加载(初始固结)所产生的塑性(体积)应变增量方向(它应该与水平坐标p'轴的方向一致)与屈服面的正交方向(塑性流动方向)不一致,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为原始剑桥模型的屈服面。

这是原始剑桥模型的屈服面与试验结果不一致的地方,也是该屈服面不足的地方。

图1 原始剑桥模型和修正剑桥模型在点处的流动情况纵观剑桥模型40 多年的发展,总结其局限性主要有:(1)受制于经典塑性理论,采用Drucker公设和相关联的流动法则,在很多情况下与岩土工程实际状态不符;破坏面有尖角,该点的塑性应变方向不易确定。

基于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理论的土体弹塑性模型

基于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理论的土体弹塑性模型
探 矿工 程 ( 土钻 掘工 程 ) 岩
21 00年第 3 第 1 7卷 期
基 于 沈珠 江双 屈服 面模 型 理 论 的土 体 弹 塑 性模 型
沈 广 军
( 河海大学岩土 工程研 究所, 江苏 南京 20 9 ) 10 8
摘 要: 由于常用 的邓肯 E一 E— B模型的经验公式不能 同时很好地反 映粗粒土三轴剪 切试验结果低 围压剪胀 、
Eat b t i o stt e o e o S i ae nS e h -a g s o beye ufc ho y S E u n. is P m i t C nt ui d l f ol B sdo h nZ uj n ’ u l- l S ra e er/ H N G ag o cy i vM s i D id T
T i mo e a elrf c h oldl tn y c a a trs c c u aey f q a o nn r s u e s e rt s rs l ,a d h s d lc n w l e e tte s i i a c h c eit ,a c r tl te u c n i g p e s r h a e t e ut n l a r i i l i f s C r d c ets e u t o e u ls e srt a ,e a v r g rn i a te sp t ,e a a g rn i a t s ,mi o n a p e it h e t s l f q a t s ai p t t r s r o h u q l a e a ep c p s s a i l r h u q l l re p cp ls e s i r nr p icp t s e u t n p t r i a sr s r d c i ah,e a n rp i cp t s d s e t s d cin p t d S n n l e o u q lmi o rn ia sr sa h a s e sr u t ah a O o . l e n r r e o n

土的本构结构

土的本构结构

土的本构关系土体是天然地质材料的历史产物。

土是一种复杂的多孔材料,在受到外界荷载作用后,其变形具有以下特性:①土体的变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如:土体的压缩试验e~p 曲线、三轴剪切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现场承载板试验所得的p~s曲线等; ②土体在剪切应力作用下会产生塑性应变,同时球应力也引起塑性应变; ③土体尤其是软粘土,具有十分明显的流变特性;④由于土体的构造或沉积等原因,使土具有各向异性; ⑤紧砂、超固结粘土等在受剪后都表现出应变软化的特性; ⑥土体的变形与应力路径有关,证明不同的加载路径会出现较大的差别; ⑦剪胀性等。

为了更好地描述土体的真实力学—变形特性,建立其应力、应变和时间的关系,在各种试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数学模型,即: 土体的本构关系。

自从Roscoe等人首次建立了剑桥模型以来, 土的本构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出现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本构模型。

虽然很多的理论为建立土的本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但是由于土是一种三相体材料, 在性质上既不同于固体也不同于液体, 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特殊材料, 所以人们常借助于固体力学或流体力学理论, 同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来解决土工问题, 从而研究土的本构关系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

建立一个成功的本构关系关键有两点:第一要建立一个函数能较好地反映土在受力下的响应特征;第二要充分利用试验结果提供的数据比较容易地确定模型参数。

模型都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不违背更高一级的基本物理原理(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2)建立在一定的力学理论基础之上(如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

(3)模型参数能够通过常规试验求取。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问题的精度就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在计算精度与计算设备、计算难度、计算时间以及计算成本之间获得平衡。

另外,任何理论、方法都应以实践应用为目的,这样才具有价值。

综合上述两点,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去分析各种土的本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岩土工程中的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

岩土工程中的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

岩土工程中的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岩土工程是研究土体和岩石力学行为以及相关工程问题的学科。

在岩土工程中,土体和岩石常常会受到外力的作用,从而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在加载或卸载外力后,土体和岩石能够恢复到原始形状的能力。

而塑性变形是指土体和岩石在加载或卸载外力后,无法完全恢复原始形状的能力。

为了研究土体和岩石在弹性和塑性阶段的力学特性,人们提出了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

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是将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相结合,用于描述土体和岩石在受力过程中的力学行为。

弹塑性理论首先研究土体和岩石的弹性行为。

弹性是指土体和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恢复到原始形状的能力。

弹性理论利用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来描述土体和岩石的弹性行为。

常见的弹性理论有胡克定律、泊松比理论等。

这些理论可以用来计算土体和岩石的弹性应力、应变和变形。

然而,在实际的工程中,土体和岩石常常会出现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指土体和岩石在加载或卸载外力后,无法完全恢复原始形状的能力。

塑性行为涉及到土体和岩石内部颗粒的移动和变形,因此塑性变形的研究要比弹性变形复杂得多。

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土体和岩石的弹塑性行为,并提供相应的分析方法。

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1. 弹性塑性模型:弹塑性模型是描述土体和岩石在加载或卸载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模型有Cam-Clay模型、Mohr-Coulomb模型、Drucker-Prager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用来计算土体和岩石的应力应变状态,从而得到土体和岩石的强度参数和变形特性。

2.弹塑性本构关系:弹塑性本构关系是描述土体和岩石在受力过程中力学行为的数学方程。

本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土体和岩石的应力、应变和变形。

常见的本构关系有弹性本构关系、弹塑性本构关系等。

这些本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土体和岩石的弹性和塑性变形。

3.弹塑性分析方法:弹塑性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计算土体和岩石的应力、应变和变形。

岩土本构模型原理及应用简述

岩土本构模型原理及应用简述

岩土本构模型原理及应用简述摘要:简述了岩土本构模型中弹性本构模型、弹塑性本构模型及粘弹塑性模型的建立、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认为当前的岩土本构模型,简单便于计算的模型不能反映岩土真实的力学性状,而精细复杂的模型参数难以确定,难以推广应用。

直至现阶段还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条件的普遍本构模型,目前岩土本构模型研究有必要向这方面发展。

关键词:岩土弹性本构模型弹塑性本构模型粘弹塑本构模型在实际工程中岩土体常常有很复杂的应力-应变特性,如非线性、弹性、塑性、粘性以及剪胀性、应变硬化(软化)、各向异性等,同时受到应力路径、应力历史以及岩土的状态、组成、结构和温度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为了反映岩土真实的力学性状,必须建立较为复杂的本构模型。

而实际工程应用中,在满足一定的精度条件下,又要求简单实用。

虽然至今的岩土本构模型达数百种,但大体上分为下述几类: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粘弹塑性模型等。

1 弹性本构模型弹性模型是建立在弹性理论基础上的本构模型。

最简单的是线弹性模型,即广义胡克定律。

非线性弹性模型一般可分为三类:Cauchy弹性模型、超弹模型和次弹性模型。

非线性弹性模型是线弹性模型的推广,按照拟合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分为:折线型、双曲线型、对数曲线型等。

按照采用的弹性系数又可分为E-μ(弹性模量-泊松比)非线性弹性模型,K-G(体积变形模量-切变模量)非线性弹性模型,以及用其他形式表示的弹性模型。

1.1 线弹性本构模型弹性是一种理想的固体特性。

实际土体在外载荷作用下,只有在应变很小时才发生弹性变形。

模拟土体应力应变性质的最古老、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线弹性模型,即假设土体应力一应变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线形关系:σij=F(εij),反映在土体应力一应变关系矩阵式{σ}=[D]{ε}中,弹性模量矩阵[D]是常量。

由于土体弹性性质的方向性决定了各线弹性模型独立弹性常数个数。

对一般的均质连续各向异性弹性体,有21个独立弹性常数,正交各向异性线弹性模型具有9个独立弹性常数,横观各向同性线弹性模型具有5个独立弹性常数,最简单的各向同性线弹性模型(虎克定律)具有2个独立弹性常数。

ABAQUS软件中部分土模型简介及其工程应用

ABAQUS软件中部分土模型简介及其工程应用
[1]
常用的接触单元有无厚度的 在
[2]
Goodman 单元和有厚度的 Desai 接触单元 结点接触单元 元 册
ABAQUS 和 ANSYS 有限元软件中均提供了三 该接触单元相当于 Goodman 单 具体可参见这两个有限元软件的理论参考手 接触问题是一个高度非线性行为 处理接触问 (5) 题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 确定接触区域以及接
(1)
经典 模型 经典 Drucker-Proger 模型
σ 2 和 σ 3 分别表示第一 第二和第三主 应力 c 和 φ 分别表示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但因 Mohr-Coulomb 屈服面在偏平面的屈服面 为六角形 进行塑性分析时因角隅处塑性流动方向 不唯一会引起收敛困难 后来研究者对该模型提出 了修正 最为典型是 Drucker-Prager 模型 经典的 Drucker-Prager 模型通过屈服面在偏平面上外接或 内切于 Mohr-Coulomb 六角形确定的屈服方程来描 述岩土类工程材料 准则的控制方程为
当内摩擦角 22º 时则可以代替 并介绍了服从弹性库仑摩擦本构模型的三结点接触单元
分析了筒桩内外侧摩阻力发挥性状
说明了有限单元法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ABAQUS 软件 中图分类号 TB 115 Mohr-Coulomb 模型 Drucker-Prager 模型 文献标识码 A 接触单元
2 基本理论
2.1 屈服准则 Mohr-Coulomb 屈服准则为描述岩土工程材料 最常用的准则 该屈服准则的控制方程为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软粘土力学 基础工程
增刊
朱向荣等
ABAQUS 软件中部分土模型简介及其工程应用
145
1 f = (σ 1 ,σ 2 ,σ 3 ) = (σ 1 −σ 3 ) + 2 1 (σ +σ ) sin φ − c cosφ = 0 2 1 3 式中 σ 1

第六章 土的弹塑性模型

第六章 土的弹塑性模型

第六章 土的弹塑性模型6 . 1 引言根据弹塑性理论,总应变可分成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两部分,其增量形式为:ep ijij ij d d d εεε=+ (6.1.1)弹性应变可以应用广义虎克定律计算,塑性应变可以应用塑性增量理论计算。

应用塑性增量理论计算塑性应变需要已知材料的屈服函数,流动规则和硬化规律,对服从不相关联流动规则的材料,还需要已知材料的塑性势函数。

弹塑性本构方程可以采用下述形式表示:ep ij ijkl kl d D d σε= (6.1.2)式中 epijkl D ——弹塑性模量张量。

在上一章已得到弹塑性模量张量的一般表达式为:ijklrsklpq rsepijklijkl mnuvmn uvg D D D D g A D σσσσ∂∂Φ∂∂=-∂Φ∂+∂∂ (6.1.3)式中g —— 塑性势函数;Φ——屈服函数;A ——硬化参数;ijkl D ——弹性模量张量。

近年来,根据弹塑性理论建立上的弹塑性模型发展很快,各国学者提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很多,在这一章只能通过几个典型例子的分析,介绍根据弹塑性理论建立土的本构模型的基本思路。

下面几节分别介绍理想弹塑性模型,剑桥模型,修正剑桥模型,Lade-Duncan (1975)模型,以及多重屈服面模型和边界面模型的基本概念。

6 . 2 理想弹塑性模型在这一节,首先介绍理想弹塑性本构方程的普遍表达式,然后介绍几个典型的理想弹塑性模型。

6.2.1本构方程的普遍表达式对理想弹塑性材料,塑性势函数与屈服函数相同,下面用F 表示,硬化参数A 恒等于零,于是式6.1.3可改写为:ijpqrsklpq rsepijklijkl mnuvmn uvF FD D D D F g D σσσσ∂∂∂∂=-∂∂∂∂(6.2.1)理想弹塑性材料本构方程也可用其它形式表达,下面介绍另一种表达形式。

弹性应变增量eij d ε可表示为:1192eij ij ij dI d dS K Gεδ=+ (6.2.2) 式中 1I ——应力张量第一不变量;ij S —— 应力偏张量;,K G ——分别为体积弹性模量和剪切弹性模量。

正常固结黏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

 正常固结黏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

正常固结黏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正常固结黏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正常固结黏土是地下工程中常见的基础土。

由于它的重要性,建立一个准确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对于分析土体变形和破裂行为至关重要。

正常固结黏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被广泛研究,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模型及其特点。

虽然弹性理论和弹塑性理论可以用来描述正常固结黏土的变形行为,但由于正常固结黏土实际上是一种非线性材料,因此需要使用弹塑性本构模型来更好地模拟实际情况。

1. 经典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经典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是最早的正常固结黏土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之一。

该模型假设土体处于剪切强度线上方,并在下垫面施加一定的正应力。

该模型的主要局限在于它是刚性塑性的,无法模拟正常固结黏土的压缩行为。

其次,该模型只能描述单一的剪切带,难以应用于非均质土体的模拟。

2. Mohr-Coulomb本构模型Mohr-Coulomb本构模型是较为常用的正常固结黏土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之一。

基于Mohr-Coulomb准则,该模型考虑到了土体的体积塑性,并可以通过改变剪切强度线来模拟不同类型的土。

该模型的缺点在于它无法模拟土体的非线性压缩行为。

此外,该模型也难以应用于非均质土体的模拟。

3. 双重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双重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是在经典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

其允许土体出现多个剪切带,同时可以对非线性压缩行为进行较好的模拟。

该模型的缺点在于它仅适用于单一的土体类型模拟,并不能很好地模拟不同类型的土。

4. Cam-clay模型Cam-clay模型假设土体是一种可压缩的材料,并且它的体积变化与剪切应变有关。

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土体的体积塑性行为。

该模型的缺点在于它无法模拟土体的弹性行为,因此只适用于较大的应变范围内。

此外,该模型也难以应用于非均质土体解析。

总体来说,正常固结黏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岩土类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岩土类材料的特性,开展研究其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弹性及塑性变形的特点,描述简化的力学模型特征及对应的适用条件,同时在分析研究其弹塑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关于岩土类介质材料的各种本构模型,如M-C、D-P、Cam、D-C、L-D及节理材料模型等,分析对应使用条件,特点及公式,从而推广到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为弹塑性理论更好的延伸发展做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本构方程不同的固体材料,力学性质各不相同。

即便是同一种固体材料,在不同的物理环境和受力状态中,所测得的反映其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也各不相同。

尽管材料力学性质复杂多变,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可将各种反映材料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归类并加以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变形体力学模型。

第一章岩土类材料地质工程或采掘工程中的岩土、煤炭、土壤,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石料,以及工业陶瓷等,将这些材料统称为岩土材料。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

岩土类材料是颗粒组成的多相体,而金属材料是人工形成的晶体材料。

正是由于不同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质。

归纳起来,岩土材料有3点基本特性:1.摩擦特性。

2.多相特性。

3.双强度特性。

另外岩土还有其特殊的力学性质:1.岩土的压硬性,2.岩土材料的等压屈服特性与剪胀性,3.岩土材料的硬化与软化特性。

4.土体的塑性变形依赖于应力路径。

对于岩土类等固体材料往往在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及塑性变形具备相应的特点,物体本身的结构以及所加外力的荷载、环境和温度等因素作用,常使得固体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具备如下的特点。

固体材料弹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变形是可逆的。

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以能量(应变能)的形式贮存在物体内,当卸载时,弹性应变能将全部释放出来,物体的变形得以完全恢复; (2)无论材料是处于单向应力状态,还是复杂应力状态,在线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成线性比例关系;(3)对材料加载或卸载,其应力应变曲线路径相同。

常见地基模型总结

常见地基模型总结

常见地基模型总结常见地基模型总结地基模型是描述地基土在受力状态下应力和应变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广义的讲,是描述土体在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应变率、应力水平、应力历史、加载率、加载途径以及时间、温度等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模型有线弹性地基模型、非线弹性地基模型和弹塑性地基模型等。

一、线弹性地基模型地基土在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关系为直线关系,用广义胡克定律表示。

常用的有三种,温克勒地基模型、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分层地基模型。

1、温克勒地基模型假定地基由许多独立且互不影响的弹簧组成,即地基任一点所受力只与该点的地基变形成正比,而且该点所受的力不影响该点以外的变形。

表达式为p=k·s(式中k为地基基床系数,根据不同地基分别采用现场载荷班试验或室内三轴、固结试验获得)。

该方法计算简便,只要k值选择得当,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在理论上不够严格,未考虑土介质的连续性,忽略了地基中的切应1力,按这一模型,地基变形只发生在基底范围内,而在基底范围外没有地基变形,这与实际不符使用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

该法在地基梁和板以及桩的分析中广泛采用,如台北101大楼采用了广义温克勒地基模型。

由于该模型未考虑剪力作用,故主要使用于土层薄、结构大、土层下为基岩(剪切模量小、可压缩层薄)的地基,而上硬下软的地基不适用。

2、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假定地基为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体。

采用Boussinesq公式求解。

对于均布荷载下矩形中点的竖向变形以及对于荷载面积以外的任一点的变形可以通过积分求得。

该法考虑了压力的扩散作用,比温克勒模型更合理,但未反应地基土的分层特性,且认为压力可以扩散到无限远处,造成计算的沉降量和地表沉降范围都较实测结果为大。

3、分层地基模型分层地基模型即是我国地基基础规范中用以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总和法。

该模型能较好的反应地基土扩散应力和变形的能力,能较容易的考虑土层非均匀性沿深度的变化和土的分层,通过计算表明,分层地2基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ABAQUS软件中部分土模型简介及其工程应用

ABAQUS软件中部分土模型简介及其工程应用

ABAQUS软件中部分土模型简介及其工程应用ABAQUS软件中的土模型主要有弹性模型、塑性模型和粘塑性模型。

弹性模型是最基本的土模型之一,它适用于探究土壤的线弹性行为。

弹性模型假设土壤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变是可逆的,即加载打消后,土壤会恢复到初始状态。

这种模型简易而精确,适用于对土壤的刚性行为进行探究,如土壤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性质的分析。

而对于具有塑性行为的土壤,弹性模型往往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塑性模型可以模拟土壤在加载过程中的塑性行为,如塑性应变、塑性变形等。

ABAQUS软件中的常见塑性模型有Mohr-Coulomb模型、Drucker-Prager模型和Cam-Clay模型等。

这些模型思量了土壤的剪切强度、内聚力和摩擦角等因素,能够较好地模拟土壤的非弹性行为。

在工程实践中,塑性模型广泛应用于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等领域。

除了塑性行为,一些土壤还表现出粘性特性,如黏土。

ABAQUS软件中的粘塑性模型可以同时思量土壤的塑性和粘性行为。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细观数学模型,通过思量土壤颗粒之间的摩擦和粘聚力来模拟土壤的粘塑性行为。

粘塑性模型在分析含水土的力学行为和地下水流淌时具有重要作用。

在工程实践中,ABAQUS软件中的土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土木工程领域。

例如,在土方工程中,通过建立土壤的弹塑性模型,可以对土方开挖和填筑过程进行仿真,猜测土壤的变形和稳定性。

在地基处理中,通过将地基与地下结构耦合建模,可以分析地基处理对地下结构的影响,评估地基改良效果。

在边坡工程中,通过建立土体的粘塑性模型,可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为边坡设计提供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ABAQUS软件中的土模型只是一种近似描述土壤行为的理论和模型,其结果仍需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和验证。

在实际应用中,应依据详尽工程的要求和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土模型,并依据试验数据进行参数校正以提高猜测精度。

总之,ABAQUS软件中的土模型在土力学探究和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等土力学02土的本构关系

高等土力学02土的本构关系

3 oct
主应力空间与平面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2 应力和应变 – 应力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1 R
A
RQ:和之间 与2垂直
: PQ和RQ之间的夹角, 以PQ起逆时针为正
tg 2 2 1 3 3 ( 1 3 ) 3 2b 1 3
x2 x2
x1
x1 x 3
x3
i k , jl 与为新和原坐标系轴夹角的余弦
其中,a11=cos ,a12=cos , a13=cos
主应力:1,2,3在三个剪应力为零方向上的正应力
应力张量的坐标转换与主应力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2 应力和应变 – 应力
• 剪应力q:平面上到Q距离PQ
• 洛德角:平面上的角度

三个独立的应力参数P、q和可以确 定应力点P在应力空间的位置
常用的三个应力不变量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2 应力和应变 – 应力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三轴应力状态: 3
• 平均主应力 • 广义剪应力
1 1 p (1 2 3 ) (1 23 ) 3 3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2 应力和应变 – 应力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6个独立变量用 矩阵表示,常用 于数值计算
x y z = xy yz zx
应力分量与应力张量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2 应力和应变 – 应力

球应力张量与偏应力张量
第二章 土的本构关系
2.2 应力和应变 – 应力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z
C 等倾面
3 2
z

(优选)第三土的弹塑性模型

(优选)第三土的弹塑性模型

d 1
1 0
1 a
-
该模量 Ei 为初始弹性模量,在(1 - 3 )~ 曲线上 任取一间隔段求导,即为该增量区段内的切线模量:
Et
(1 3 ) 1
§3.4 弹塑性模型简介 一、 E 模型
1 1
如将图中的坐标系纵轴变为
1 3 d
b
1 d
a b1
1 1 E d
1
即弹性模量的倒数。
库哈威(Kulhawy)与邓肯将三轴试验中εr 、 εa 数据用双曲线函数表达,此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a ——轴向应变。
a
r ——侧向应变。
1
类同于弹性模量的方法,当
i
s3=常数
侧向应变趋于无穷小时,其
切线泊桑比μi为初始泊桑比,
μt为切线泊桑比。
0
r
a ~ r 关系曲线
§3.4 弹塑性模型简介 一、 E 模型
3
pa
n
lg K
0
lg 3
两侧取对数,即
pa
使幂函数转换为
直线函数, lg(Ei / pa ) ~ lg(3 / pa ) 关系曲线 此时图中直线截距为logK,
直线斜率为n,于是切线弹性模量可求。
§3.4 弹塑性模型简介 二、切线泊桑比
一、 E 模型
泊桑比是在受荷过程中,土体侧向应变εr与轴向应变 εa的比值。
其中邓肯-张(Duncan-Chang)模型被国内外较为广 泛的应用。
首先,考特纳(Kondner)建议
采用双曲线表示( σd – ε1) 曲线,对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
d
1
3
1 a b1
当σ3为常数时,有:
§3.4 弹塑性模型简介 一、 E 模型

高等土力学(李广信)2.5 土的弹塑性模型的一般原理ppt课件

高等土力学(李广信)2.5 土的弹塑性模型的一般原理ppt课件
1. 屈服准则 2. 屈服函数 3. 屈服面与屈服轨迹 4. 土的屈服面与屈服轨迹的一般形式 5.土的屈服面与屈服轨迹的确定
6
1. 屈服准则(yield criterion)
判断是否发生塑性变形的准则 -判断加载与卸载的准则
A
B
B A
A
B
A B
A、B在屈服面上, A B不在屈服面上
图2-36 屈服-弹塑性应变的判断准则
14
图2-40 试验搜索屈服点 A-1-2-A´
认为A与A´在同一屈服面上
15
图2-41
三轴试验与真三轴试验确定塑性应变增量方向
16
2.5.3流动规则与硬化定律
1. 流动规则 (flow rule) 2. 硬化定律 (strain-hardening law)
17
1. 流动规则(flow rule):用以确定塑性应变增量 向量的方向的规则(或者确定塑性应变增量的 各个分量间的比例关系)-塑性应变增量向量 正交于塑性势面。所以也称为正交规则。
B 为屈服点;
A´非屈服点 7
2. 屈服函数 (yield function, yield equation)
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式
f (ij , H) 0
对于刚塑性和弹性-塑性模型:H为常数;
对于弹塑性模型:H是塑性应变的函数。
8
加卸载的判断(应变硬化情况)
f
ij
d ij
0
为加载,同时发生弹性、 塑性变形
相适应(相关联)的流动规则(associated flow rule):根据Drucker假说,塑性势面必须与屈服
面重合,即f=g。
不相适应(不相关联)的流动(nonassociated

岩土弹塑性力学

岩土弹塑性力学

J216
(xy)2(yz)2(zx)26(x2yy2zz2x)
16 (xy)2(yz)2(zx)2 12SijSij
〔八面体
J3SxSySz2xyyzzxSxy2zSyz2xSzx2yS1S2S3剪〔应与力剪倍应数〕
力方向有关〕
在岩土塑性理论中,常用I1、J2、J3表示一点的 应力状态
27
q 应力张量分解及其不变量
Ø 理论、试验及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试验确定屈服条 件及其参数,以提供客观与符合实际的力学参数
Ø 建立复杂加荷条件下、各向异性情况下、动力加荷 以及非饱和土情况下的各类实用模型
Ø 引入损伤力学、不连续介质力学、智能算法等新理 论,宏细观结合,开创土的新一代结构性本构模型
Ø 岩土材料的稳定性、应变软化、损伤、应变局部化
采用真三轴仪,通过改 变 1、 3的比值,在 改变 2试验直至破坏, 可得到不同的 与r 值,即能给出偏 平面上的破坏曲线
三轴压缩
三轴拉伸
偏平面上的应力路径
38
q 应变张量的分解


立方体变形
纯体积变形
纯畸变变形
x ij 1 2 yx
1 2 xy
y
1 2
1 2
x z m y z 0
F(ij) 0 或 F(ij) 0 均质各向同性,不考虑应力主轴旋转时
F (1 ,2 ,3 ) F 1 ( I 1 , J 2 , J 3 ) F 2 ( p , q , ) 0
47
q 基本概念
传统塑性力学中与I1无关
F ( 1 ,2 ,3 ) F 1 ( J 2 , J 3 ) F 2 ( q ,) F 3 ( J 2 ,) 0
Ø 不同加荷方式的应力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弹塑性模型近年来,根据弹塑性理论建立的土的弹塑性模型发展很快,各国学者提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很多。

下面几节分别介绍剑桥模型,修正剑桥模型,Lade-Duncan 模型,以及清华模型的基本概念。

一.剑桥模型英国剑桥大学Roscoc 和他的同事(1958~1963)在正常固结粘土和超固结粘土试样的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发展了Rendulic (1937)提出的饱和粘土有效应力和孔隙比成唯一关系的概念,提出完全状态边界面的思想。

他们假定土体是加工硬化材料,服从相关联流动规则,根据能量方程,建立剑桥模型。

剑桥模型从理论上阐明了土体弹塑性的变形特性,标志着土的本构理论发展新阶段的开始。

1.临界状态线和Roscoe 面各向等压固结过程中,孔隙比e 或比容()1e υυ=+与有效应力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ln N p υλ'=-(1)式中N ——当 1.0p '=时的比容。

因此exp N p υλ-⎛⎫'= ⎪⎝⎭(2)(a),p q ''平面(b),ln p υ'平面图1临界状态线正常固结粘土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表明:它们有条共同的破坏轨迹,与排水条件无关。

破坏轨迹在,p q ''平面上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在,ln p υ'平面上也是直线,目与正常固结线平行,分别如图(a)和(b〕所示。

破坏轨迹线可用下式表示:cs csq Mp '=(3)ln cs cs p υλ'=Γ-(4)式中CS ——表示临界状态;M——,p q''平面上临界状态线斜率;p'=时土体的比容;Γ—— 1.0csυ'平面上临界状态线斜率。

λ——,ln p一旦土体的应力路径到达这条线,土体就会发生塑性流动。

这时土体被认为处于临界状态,破坏轨迹被称为临界状态线。

临界状态线在,,''空间为一条空间曲线,如下图2所示。

p qυ图2,,''空间中的临界状态线p qυRendulic(1936)分析了许多三轴试验的结果,首先提出饱和粘土有效应力和孔隙比成唯一关系的概念。

Henkel(1960)把饱和粘土的固结排水三轴试验得到的等含水量线同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得到的应力路径(也是等含水量线)画在起,发现其形状是一致的,如图4所示。

等含水量线也就是等比容线。

这样的图称为Rendulic图。

由Rendulic有效应力和孔隙比关系可知,饱和粘土的有效应力与孔隙比之间存在唯一关系。

也就是说,对于所有的正常固结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来说,应力和比容之间有唯一的关系,与排水条件无关。

因此由CID 试验应力路径族形成的曲面和由CIU 试验应力路径族形成的曲面应是同一个曲面。

换句话说,所有正常固结三轴试验的应力路径都在这个面上。

这个曲面,称为Roscoe 面。

图4CID 试验和CIU 试验等含水量线对任一孔隙比e 定义一个等效应力e p ',e p '是各向等压正常固结达到给定孔隙比时的固结压力。

因此,对于任一比容υ值:exp e N p υλ-⎛⎫'= ⎪⎝⎭(5)在/,/e e p p q p '''平面上,Roscoe 曲面被归一为一条曲线。

图5Roscoe 面2Hvorslev 面在归一化坐标平面/,/ee p p q p '''上,可以直接比较超固结土样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的破坏点。

图6引自Parry (1960)用Weald 粘土重塑制成的超固结土样进行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的结果。

破坏点轨迹接近成一条直线。

在图6-12中,把破坏点轨迹简化成一条直线AB 。

OA 相当于受拉应力破坏,斜率为3。

直线AB 限制在直线OA 的右边,临界状态线(点B)的左边。

当然,如果土体能承受拉应力,相应的张拉破坏线在OA 线的左边。

图6超固结土样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破坏状态通常把图6-12中破坏点轨迹称为Hvorslev 面。

在归一化坐标平面上,Hvorslev 面的方程为:()//ee q p g h p p '''=+(6.3.6)式中g ——纵坐标上截矩;h ——直线斜率。

图7Hvorslev 面图8不同超固结比土样的CIU 试验简化应力路径Parry (l958)指出,超固结土样的应力路径,在达到破坏点后应变增大时趋向临界状态。

超固结比值(p R OCR =)不同的上样,不排水三轴试验的归一化应力路径可简化为如图8所示。

各种超固结比值土样的应力路径都趋向临界状态线,与初始的状态无关达到临界状态需要有大的应变,这样程度的应变在三轴仪中是不能产生的。

对超固结土样破坏后趋向临界状态,至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6.3.3完全的状态边界面在,,p q υ''空间中,正常固结和超固结土样的应力路径不能超过Roscoe 面和Hvorslev 面,处在这两个面包围的空间中。

正常固结土应力路径都在Roscoe 面上,超固结状态用位于该面下面的傲表示,在该面以上是不可能有点来表示应力状态的。

Roscoe 面成为个边界,在该而的面土或以下是可能的状态,在该面以上是不可能的状态,Roscoe 面称为状态边界面。

超固结土样的应力路径在土样破坏时到达Hvorslev 面,在土样破坏后应变增大时趋向临界状态。

Hvorslev 面也是一个边界,在该面的面上或以下是可能的状态,在该面以上是不可能的状态,Hvorslev 面也称为状态边界面。

因为通常假设土不能承受有效拉应力,状态边界面限于3σ'不能小于零的情况。

当3σ'等于零时,1q σ'=,113p σ''=,所以,/3q p '=。

因此,状态边界面受到对p '轴倾斜坡度为3比1的平面所限制。

这样由Roscoe 面、Hvorslev 面和对p '轴倾斜坡度为3比1的平面就构成了一个完全的状态边界面。

在三个面包围的空间中的状态是可能的状态,在三个面以外空间中的状态是不可能的状态。

在,,p q υ''空间中的完全的状态边界面如图6-14所示。

在归一化坐标平面/,/e e p p q p '''上的完全的状态边界面如图6-15所示。

图6-14,,p q υ''空间中的完全的状态边界面图6-15/,/ee p p q p '''平面上完全的状态边界面Hvorslev 状态边界面的方程前面已经得到,如式6.3.6所示。

以下两节讨论Roscoe 状态边界面的方程.6.3.4能量方程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体积应变增量υδε和剪切应变增量s δε。

体积应变和剪切应变分别由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组成,其表达式为:e pυυυδεδεδε=+(6.3.8)相应外力做功记为:e ps s s δεδεδε=+(6.3.9)其中一部分为可恢复的弹性能,一部分为不可恢复的耗散功(或塑性功),即e pE δδωδω=+(6.3.10)弹性能和耗散功分别记为:e ee s p q υδωδεδε'=+(6.3.11)p pp s p q υδωδεδε'=+(6.3.12)在剑桥模型中,假定弹性体积应变可以由各向等压固结试验中的回弹曲线求得,即1e p e p υκδδε'='+(6.3.13)它还假定剪切变形中的弹性部分e s δε等于零,亦就是说,假定一切剪应变都是不可恢复的,于是式6.3.8可改写为:ps s δεδε=(6.3.14)结合式6.3.11和式6.3.13,并考虑到0e s δε=,得1e p eκδωδ'=+(6.3.15)图6-16表示土样在单剪时的变形情况。

土样高为H ,水平截面积为A 。

剪切变形后,水平位移为du ,竖向位移为d υ,如图6-16中所示。

在剪切变形过程中,正应力y σ'和剪应力xy τ所做的功等于xy yAdu Ad τσυ'-。

假设由于摩擦所产生的能量消耗与摩擦系数μ,法向力y A σ'和水平向位移du 成正比。

同时假设正应力和剪应力所做的功等于摩擦产生的能量消散,于是下式成立xy yy Adu Ad Adu τσυμσ''-=(6.3.16)式6.3.16也可改写为xy yd du τυμσ=+'(6.3.17)图6-16单剪时上样的变形式式6.3.17表示xy yτσ'值不但与摩擦系数有关,也与土体的剪胀性有关。

为了适用更一般的情况.采用等效的符号改写式6.3.17,得p p sd qM p d υεε=-'(6.3.18)式中负号是由于d υε代表膨胀引起。

这也是剑桥模型的假设之。

将式6.3.18代人式6.3.12,并考虑0e s d ε=,得p sMp δωδε'=(6.3.19)结合式6.3.9,式6.3.10,式6.3.15和式6.3.19,得到能量方程1s sp p q Mp eυκδδεδεδε'''+=++(6.3.20)6.3.5剑桥模型屈服面方程剑桥模型屈服面在,,p q υ''空间即为Roscoe 状态边界面。

在剑桥模型中,假设土体是加工硬化材料,并服从相关联的流动规则。

因此,可以假定其塑性势面和屈服面是重合的。

在图6-17中,应力平面和应变平面重合,曲线AB 为屈服轨迹,()p QR δε为屈服时塑性应变增量,p υδε为塑性体积应变增量分量,p s δε为塑性剪切应变增量分量。

图6-17屈服时塑性应变增量根据正交定律,在屈服轨迹上任何一点Q 处,应满足下列条件:p p sqp υδεδδδε=-'(6.3.21)式6.3.21的几何意义是塑性应变增量p δε与过Q 点的屈服面法线方向重合。

由能量方程式6.3.20得()1s sp q M e p p υκδδεδεδε'=+-''+(6.3.22)结合式6.3.7、式6.3.13、式6.3.21和式6.3.22,得0q qM p p δδ-+=''(6.3.23)将式6.3.23积分,可得ln qp C Mp'+='(6.3.24)式中C ——积分常数。

如果屈服面轨迹经过正常固结线上一点()00,0,A p υ',则0ln C p '=(6.3.25)或已知屈服面轨迹经过临界状态线上点(),,x x x B p q υ',则ln xsxq C p Mp '=+'(6.3.26)将式6.3.25或式6.3.26代人式6.3.24,可得屈服轨迹在,p q '平面上投影的公式:0ln 0p qM p p '-=''(6.3.27)或ln 0x p qM M p p '--=''(6.3.28)图6-17屈服时塑性应变增量屈服轨迹沿着正常固结线或沿着临界状态线移动所形成的曲而就是屈服面,也就是Roscoe 状态边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