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研究进展-cdr终稿

合集下载

关节融合工作总结

关节融合工作总结

关节融合工作总结
关节融合是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技术,用于治疗关节疾病和损伤。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医院的关节融合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

在此,我将对我们医院关节融合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首先,我们医院在关节融合手术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引进先进的手术设备和技术,我们能够更精确地进行关节融合手术,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同时,我们医院的医护团队也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保证了手术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我们医院在关节融合术后康复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注重术后康复的个性化和全程跟踪,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康复指导和护理。

这些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此外,我们医院还注重关节融合手术的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

我们与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开展关节融合手术的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我们的临床水平和科研能力。

总的来说,我们医院在关节融合工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关节融合手术的水平和质量,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研究进展-cdr终稿

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研究进展-cdr终稿

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研究与进展崔道然,保国锋,崔志明Research and progress in the fusion of Lumbar zygapophysial jointCui Dao-ran, Bao Guo-feng, Cui Zhi-ming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1, Jiangsu Province, ChinaCui Dao-ran, Studying for master′s degree,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1, Jiangsu Province, China Cuidaoran1977@Abstract: Lumbar zygapophysial joint is an important post-column structure, of which the fixation and fusion has been relatively widely used in the lumbar posterior surger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natomy, biomechanics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the lumbar zygapophysial joint, then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efficacy of different technologies to explore the best fus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南通市226001作者简介:崔道然,男,1977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汉族,南通大学在读硕士,主治医生,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的研究。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每年约10%~1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1]。

手术治疗分为融合性和非融合性两大类。

椎间融合手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方法。

本文主要就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优缺点及新近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腰椎间盘是身体负重量最大的部位,一般认为机体从20岁以后椎间盘便开始退变,外伤及腰椎反复活动和负重等均能加速这种退变。

当退变到达一定阶段,纤维环产生薄弱区域,其内部的髓核便会突出。

椎间盘(髓核)突出时神经根及硬膜囊会直接受到压迫,产生神经根痛及功能障碍,这是由于神经根对机械压迫非常敏感,因为神经根没有周围神经那样的结缔组织保护鞘[2]。

突出物压迫和机械刺激还会影响椎管内小血管,致神经组织产生缺血缺氧,引起功能障碍。

有研究认为,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功能障碍较单纯压迫更为严重,预后也更差。

当椎间盘突出发生时,髓核还能引起神经根、硬膜和马尾神经的炎症,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确认。

新近的实验研究还表明,椎间盘突出会在局部产生免疫反应,这是因为正常的髓核封闭在纤维环中,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的某些成分便会与机体在神经根局部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2 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的概念首先由Cloward在1940年提出,即切除椎间盘,通过植骨或内植物将椎体间关节融合。

经过不断发展,椎间融合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

椎间融合术可以切除导致疼痛的椎间盘,并提供腰椎节段间坚强的融合固定,以维持腰椎的承重作用,同时可以恢复椎间隙的高度扩大椎间孔,解除或缓解神经根压迫[2]。

手术治疗原则是充分减压和保持脊柱稳定性,目的是去除突出物造成的压迫和刺激,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3]。

按手术入路可分为前路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等。

《2024年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范文

《2024年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范文

《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及有限元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脊柱融合技术,在腰椎融合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进行有限元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研究现状(一)发展历程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源于传统椎间融合技术,其发展历程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改进。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逐渐成为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工作原理与优势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通过扩张作用,使腰椎间隙得到扩大,同时植入骨融合材料,促进骨组织生长和融合。

其优势在于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能够有效地缓解腰椎疾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有限元分析方法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将连续体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对每个单元进行独立分析,进而求解整个系统的力学问题。

在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有限元分析中,通过对融合器、腰椎骨以及周围组织的几何形状、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等进行设定,分析融合器在腰椎生理运动过程中的力学表现和生物相容性。

四、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有限元分析(一)模型构建在有限元分析中,我们构建了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三维模型。

该模型包括了融合器、上下腰椎骨、以及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等结构。

材料属性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了骨、肌肉、韧带以及融合器的力学参数。

边界条件则根据人体生理状态进行设定。

(二)力学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可以得出融合器在腰椎生理运动过程中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化等数据。

这些数据有助于了解融合器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三)结果与讨论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在腰椎生理运动中的应力分布情况。

通过对比不同材料、不同结构以及不同手术操作方式下的融合器性能,可以得出优化设计方案。

微创腰椎融合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微创腰椎融合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微创腰椎融合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李朋举;奚春阳;闫景龙【摘要】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对一系列腰椎疾患(腰椎退行性变、创伤、感染、肿瘤等)均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为神经组织减压、恢复腰椎生理前凸、矫正畸形等作用.传统的开放手术虽然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融合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存在一定的缺点.而微创腰椎融合术既可以有效减小对腰椎及周围组织的创伤,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慢性腰痛等,还可以获得与传统开放手术较为接近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未来腰椎疾病的治疗中,微创腰椎融合术将受到广大脊柱外科医师的青睐.%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 series of lumbar disorders(lumbar degeneration,trau-ma,infection,cancer,etc).It can provide nerve tissue decompression,lumbar lordosis recovery,correction of deformity and other effects.Althoug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ies can get satisfactory fusion rate an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la -tively,it has some shortcomings.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fusion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rauma to lumbar spine and surrounding tissues,reduc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postoperative chronic low back pain,but also achieve the same therapeutic effect as traditional open surgeries.Therefore,in the treatment of future lumbar diseases,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fusion will be favored by the majority of spine surgeon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4【总页数】5页(P750-754)【关键词】椎间融合术;腰椎;微创【作者】李朋举;奚春阳;闫景龙【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主要包括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导致的腰椎滑脱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对各种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063-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常见于20~50岁患者,男女之比约为4~6:1 腰痛伴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是其主要的表现特性,由各种慢性劳损以及外伤导致的[1],以腰4-5、腰5-骶1 发病率最高,约占95%该病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严重患者还极有可能造成瘫痪,严重降低日常生活质量。

为此,给予及早诊断和治疗,控制病情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现本文主要是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探讨,具体如下。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以及常见症状西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当人类20 岁后,其椎间盘组织水分会逐步减少,弹性也随之慢慢变弱,椎间隙变得越来越狭窄,椎间盘周围的韧带会变得更加松弛,椎间盘受到来自体重的压迫,最终出现一些列的腰椎退行性病变。

中医角度分析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疼痛”范畴,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伤食、外伤以及肾虚、气滞血瘀等原因导致的[2]。

一般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有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脊柱侧突、腰部活动受限、麻木以及跋行等等。

二.西医诊断分型及中医辨证论治西医从病理变化及CT、MRI 表现可作以下分型。

1.膨隆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尚完整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

3.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

4.Schmorl 结节髓核经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进入椎体松质骨内,一般仅有腰痛,无神经根症状。

中医角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五型:1.风湿型:治疗要以通经络、祛风湿为主,可使用独活寄生汤。

腰椎融合术中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研究进展

腰椎融合术中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研究进展

腰椎融合术中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研究进展本文原载于《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7年第2期腰椎融合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随着其临床广泛应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日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融合手术后脊柱运动学及运动力学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邻近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产生应力集中,关节突负荷加大,椎间盘内压增高,从而导致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邻近节段退变疾病的发生[1];其中融合节段上位椎体节段较下位椎体节段更易出现ASD[2,3],并以相邻于融合部位上方的第一个节段最常见[4,5]。

Lee等[2]对1 069例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进行1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年龄并非导致ASD的主要因素,腰椎关节突关节的严重增生退变才是导致ASD及再次手术的最重要原因。

关节突关节是维持腰椎运动节段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可导致小关节的挛缩、僵硬、强直以及骨性关节炎,从而加速运动节段脊柱增生退变的发生;因此,保留关节突关节尤其是邻近上位椎体关节突关节的完整性,对于确保术后邻近节段稳定性和预防ASD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手术创伤是造成关节突关节损伤的重要因素,尤其以术中植入椎弓根螺钉时内置物损伤关节突关节为甚[6]。

现对腰椎融合术中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生物力学、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予以综述。

1 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及功能学研究关节突关节也称小关节,由椎弓根与椎板相连处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属滑膜关节;关节面由软骨覆盖,大体上呈椭圆形,外部由关节囊包绕[7];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面方向自上至下由矢状位逐渐转向冠状位,同时关节面形态也由凹形变为平坦[8,9]。

人体关节突关节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力学意义:双侧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共同构成的三角结构,与脊柱周围韧带一起维持脊柱的运动、稳定、抗扭转及承载;同时,还参与椎管的构成,保护椎管内容物[10,11,12]。

腰椎椎间融合研究进展

腰椎椎间融合研究进展

并发症,必须对r啪成骨最适浓度、缓释系统等进行
BMP引起软组织水肿的原因,尚不清楚[2“。为预防这些 深入研究。 3椎间融合器 腰椎间融合器基于magby提出的“撑开一压缩”原理, 即椎间融合器置入后的撑开力使椎间盘纤维环和前后韧
万方数据
垦堕量塑生盘查;!!!笙!旦
筮丝鲞箜!塑!!!』Q苎!!P:』塑塑!!;!!!!!!:∑!!:!;:盥!:! 197-删
笙!!鲞箜!塑!坐』Q!!堕!£:』塑塑!z!!:!!!!:121:i!!塑!:!
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近年研究的重点。有研究[9驯报 道,与传统开放性TLIF相比,微创TI』F对椎旁肌肉损 伤小,手术失血少,术后疼痛减少。住院天数缩短,而两者 随访2年以上的椎体融合率和l临床症状改善率之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但融合器移位、神经根炎症、椎弓根螺钉偏 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于传统开放性TLIF。然而,也有 与上述结果不一致的报道u¨。Scheufler等[121报道显示, 经皮TLIF和小切口TLIF在手术失血、术后疼痛、手术 时间、手术效果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种微创手 术的选择应根据术者习惯。Chen等u31报道TLIF术中结 合应用rhBMP.2,其异位成骨并发症应引起注意,5例伴 有神经症状。 1.4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 近年经一系列尸体标本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经皮 从骶骨前直肠后间隙到达骶部对14~Sl进行椎体融合可 实现该节段牢固固定,该术式称作轴向腰椎椎间融合 (AxiaLIF)。AxialJF可避免暴露脊柱前方、后方及侧方结 构,不损伤后方肌肉、韧带及后部椎体组件。也不需进入腹 腔或牵拉血管、内脏器官。因直肠后间隙内为脂肪组织,又 是在腰骶椎体中进行手术,该入路对途经组织、脊柱周围组 织、脊柱本身结构的损伤度接近于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 手术损伤,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143。Axial.IF与后 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或关节突螺钉固定相结合,可实现k~ Sl节段360。固定融合。近年有学者提出,可单独行A菇aLIF 而不必辅助后路固定。理论上AxiaLIF可能损伤大血管、 直肠和神经等,但大血管和神经损伤的报道至今尚未见,直 肠损伤发生率小于1%[1引。 2骨移植与腰椎椎间融合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中,以腰椎融合运用最为广泛。

其中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伴有节段明显失稳的患者,腰椎融合术已成为其治疗首选[1,2]。

腰椎融合术根据手术入路、植骨融合位置、减压内固定置入的不同可分为多种术式类别,而各类术式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优缺点不尽相同。

现对各类腰椎融合术式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运用上的研究进展作以下报道。

1腰椎椎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在摘除椎间盘后,通过植骨或内置物使椎体间相融合。

该术式最早用于椎体结核的治疗,1953年Cloward 首次将其用于下腰痛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腰椎间融合根据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遂宁市中医院骨科,四川遂宁629000*通讯作者:陈泽,Email :****************不同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李笑峰,蒋曼,陈泽*,熊福生[摘要]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椎间盘退变、椎间小关节增生紊乱、腰椎韧带松弛以及肌肉劳损等原因相互作用引起的以腰椎自然退化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给众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腰椎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腰椎融合术式种类多样,而各类术式有其自身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优缺点,各家研究报道结果不一,使得临床医师在不同术式的选择上一直存在争议,难以达成共识。

现就临床上各类腰椎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融合术;综述doi :10.3969/j.issn.1009⁃976X.2021.02.025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different lumbar fus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I Xiao⁃feng ,JIANG Man ,CHEN Ze ,XIONG Fu⁃she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ui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China Coresponding author :CHEN Ze ,****************[Abstract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caused by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tervertebral facet hyperplasia and disorder ,lumbar ligament relaxation ,and muscle stra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umbar natural degeneration.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aging process ,the clinical incidence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many elderly people.Lumbar fusion surger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Although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lumbar fusion in clinic ,each type of lumbar fusion has its own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tudies are different.As a result ,clinicians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on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ch a consensus.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all kinds of lumbar fusion is reported as follows.[Key word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lumbar fusion ;review手术入路可以分为经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XLIF)。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应用进展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应用进展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应用进展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即采用患者自体或异体植骨使腰椎相邻的两个椎体成为一体,通过腰椎的不同部位植骨以达到重建椎体稳定性及纠正腰椎异常负荷的目的。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包括腰椎前路植骨融合术和腰椎后侧入路植骨融合术;腰椎后侧入路植骨融合术又分为后路和后外侧两种术式。

本文首先介绍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各个手术路径的融合方式及其优缺点,然后阐述了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的融合材料,最后阐述了微创技术在腰椎椎间骨融合中应用的展望。

标签:腰椎;椎间融合;植骨融合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即通过腰椎的不同部位植骨以提高椎体稳定性并纠正腰椎异常负荷承载量。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是临床上治疗一系列腰椎退行性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如对腰椎结核、脊柱侧凸畸形、腰椎滑脱明显、腰椎骨折等造成的脊柱不稳等病症都有显著疗效[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在一系列腰椎疾病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就腰椎椎间植骨融合的应用进展做进一步探讨,现综述如下。

1 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路径1.1 腰椎椎间前路植骨融合术O’brien首次提出了腰椎椎间前路植骨融合这种手术术式,并研究应用于临床治疗方面,目前该技术已成为一种成熟的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腰椎椎间前路植骨融合术即由腹部切口、腹膜外到腰椎前侧或前外侧,进入椎间隙,清除病变的椎间盘,在相邻的椎体之间行自身植骨融合术。

由于腰椎椎间前路植骨融合术为前方入路手术,视野清晰能准确无误的清除病变的椎间盘,以及手术无须牵引硬膜囊和神经根,从而能避免伤害硬膜囊和神经根[2]。

此外,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腰椎椎间前路植骨融合术最大程度上的保护了椎板以及小关节,还有效避免了医源性椎管狭窄及各因素引起的“融合病”,各方面的完善,也为进行椎间后路植骨融合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但是,由于前方入路的手术方式,极易损伤腹膜后器官及部分大血管,而且术后易出现肠麻痹,对患者的术后健康情况造成影响。

《2024年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范文

《2024年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范文

《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及有限元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腰椎融合技术,其应用在腰椎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探讨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及其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背景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是一种用于治疗腰椎疾病的新型医疗器械,其通过扩张的方式将两个相邻的腰椎骨进行固定和融合,从而达到治疗腰椎疾病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腰椎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一)材料学研究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材料主要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如钛合金等。

研究表明,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支撑腰椎骨的融合过程,同时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

(二)生物力学研究生物力学研究是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表明,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能够有效地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减少因腰椎不稳定引起的疼痛和运动障碍。

此外,该技术还能够促进腰椎骨的融合过程,加速患者的康复。

四、有限元分析在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中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分析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在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中,有限元分析被用来评估该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临床应用效果。

通过建立腰椎的三维模型,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力学性能和临床应用效果,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五、结论通过对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相关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腰椎融合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2. 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的材料学研究和生物力学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摘要】:腰椎融合是目前医治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不稳及椎间盘源性等疾病的要紧手腕。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最近几年进展起来的新型的腰椎融合术,而随着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surgery,MISS)的进步,微创TLIF技术也取得了快速的进展,相对传统开放TLIF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优势。

作者就微创TLIF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进展与优势及微创手术辅助器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腰椎融合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微创手术辅助器械Abstract:Lumbar fusion is currently the major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spinal instability and discogenic disease et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is a novel lumbar fusion technique in recent years, and with the progress of 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surgery,minimally invasive TLIF (mini-TLIF) technique has also got access to rapid development, which has mor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TLIF. The authors review the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surgical method,development and advantage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assistant instruments of mini-TLIF.Key words:lumbar fusio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assistant instruments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由Harms和Jeszenszky于1998年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基础上进展而来的较新的脊柱融合技术。

腰椎融合技术(中文)

腰椎融合技术(中文)

PART 01
腰椎融合技术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腰椎融合技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将 腰椎间盘摘除,并使用自体骨或 人工材料将两个腰椎椎体融合在 一起的方法。
目的
缓解腰痛,稳定腰椎,改善腰椎 功能。
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
腰椎融合技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腰椎间盘退 变和腰椎骨折。
现代应用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长期临床效果与并发症防治
对腰椎融合手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研究并发症 的防治措施。
融合材料与生物活性
研究具有更强生物活性和诱导成骨性能的融合材料,提高融合效果。
多学科联合治疗
探索与其他治疗手段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的联合应用,以提高 综合治疗效果。
WENKU DESIGN
如果需要,从患者的髂骨上取出自体骨或人工骨,填充在融合器中, 以促进骨融合。
手术步骤
关闭切口
缝合手术切口,并包扎伤口。
术后护理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康复治疗,以确保手术效果 和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 习惯的调整。
PART 03
腰椎融合技术的优缺点
应用场景
腰椎间盘突出
通过腰椎融合技术,将突出的腰 椎间盘固定在适当位置,减轻疼
痛和恢复神经功能。
腰椎骨折
对于腰椎骨折或不稳定骨折,腰椎 融合技术可以提供稳定性和支撑, 促进骨折愈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如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等,腰椎融合技术可以 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成功案例
患者A
患者D
因腰椎融合手术后感染,导致手术失败。原因分析:术后护 理不当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的研究与设计

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的研究与设计
g e t o tc rawi riua u fc ndg o tb ly fe r a na t e t atc lrs ra ea o d s ii atri c a h a t mpln ̄i n Th sr a t o . ei t n ume tc nm e t e ur m e t oh n a e q ie n sb t r fro e peain a d mi mal nv sv peai n I a mpln h a et ui bepo iinw i ih p e iin. o p no r t n ni l i a ieo r to . tc n i o y a ttec g o s t l sto t hg r cso a h
f Ja g u Na tn 2 0 1 in s , no g, 26 0
【 bt c O jc v T u a d e i kn l a z g p p y i it s ncg d e n e up s is u A s at r 】 b t e o s @ n s n i o u r y a o h s l n f i e n f i roe nt — ei t d g a d f mb aj o a a d i t p o u r
节 突关节 的解剖 学测量 和影像 学资料 的分析 , 设计 一种用 于关节 突关节融 合的 融合器 , 融合器 由 同种骨 植入 材 该 料制成 , 构造 由一圆柱 体 中心 嵌入一 椭圆体 。植 入该融 合器需 要配套工 具 , 其 包括 定位 器 、 工作通 道 、 头和植入 钻 器 。 结果 腰椎 关节 突关节 融合器 结构简 单 , 与关节 面接触 面积 大 , 植入 后不易移 位 。配套工具 既可 以满足 开 腰 椎关 节突关 节融合 器及其 配套 工具是值 得推广 应用 的新型 医疗器械 。 放 手术 需求 , 可 以满 足微创 经皮手 术 的要 求 , 以将 融合器植 入关节 突关 节面合适 的位 置, 也 可 手术 器械操 作简 单, 植 入精度 高。 结论

《2024年关节突融合联合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范文

《2024年关节突融合联合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范文

《关节突融合联合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是骨科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这些疾病常常导致患者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关节突融合联合椎体间融合技术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观察。

二、方法1. 病例选择本研究选取了近两年内在我院接受关节突融合联合椎体间融合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计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分布在40-70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疾病。

2. 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关节突融合联合椎体间融合技术,通过切开复位、减压、固定和融合等步骤,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和生理功能。

术后给予患者适当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

3. 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情况。

同时,对患者的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观察融合情况及脊柱稳定性。

三、结果1. 疼痛程度经过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疼痛程度得到明显缓解。

其中,90%的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VAS评分降低至5分以下,85%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VAS评分降低至3分以下。

2. 功能恢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示,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即可开始正常生活和工作,80%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降低至50%以下。

3. 影像学评估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融合情况良好,脊柱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无患者出现假关节形成、感染等并发症。

四、讨论关节突融合联合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显著。

该技术通过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和生理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该技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腰椎椎间融合器临床研究进展

腰椎椎间融合器临床研究进展

腰椎椎间融合器临床研究进展石岩;崔文岗;肖德明【摘要】@@%生物型、金属型、复合材料型、可吸收型椎间融合器是目前临床研究最多的腰椎椎间融合器.生物型腰椎椎间融合器仍为评价其他植骨技术的金标准;金属型腰椎椎间融合器在设计理念、临床适应证、植入方式等方面有一些进展,仍具有明显优势;复合材料型腰椎椎间融合器与骨替代材料、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应用日益成熟,临床疗效良好,为理想的椎间融合器;可吸收型腰椎椎间融合器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因出现骨溶解、骨不融合及炎症反应明显而尚需逐步发展完善.该文就腰椎椎间融合器临床研究情况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年(卷),期】2013(034)001【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器;腰椎退行性变【作者】石岩;崔文岗;肖德明【作者单位】518035,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518035,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518036,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临床最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一旦药物及物理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治疗往往是最终选择。

手术方式已由单纯椎间盘摘除术发展至目前最常见的椎间融合术,并在追求椎体间完美融合中出现一系列融合术式,如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小关节植骨融合术、H椎板植骨融合术等。

然而从解剖与生理学角度,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不仅可解除腰椎屈伸方向的不稳,也可同时解除屈伸方向不稳产生的侧向不稳和旋转不稳,而且将可能引起疼痛的椎间盘组织予以切除。

自椎间融合器(cage)应用于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并取得成功以来,各种椎间融合器相继问世,并受到临床广为接受[1]。

1.1 自体骨目前自体骨移植仍是所有植骨术中融合效果最佳者,不失为评价其他植骨技术的金标准[2]。

脊柱融合术中植骨块主要来自自体髂骨及减压咬除椎板、关节突、棘突等部位获得的碎骨[3]。

自体髂骨移植利于促进椎间隙快速融合,但也可增加取骨区疼痛、失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手术切口和手术时间均增加[4]。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高泽;李凯;王世雄;栗远威;席凡辉;张麒;薛旭红
【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
【年(卷),期】2024(45)1
【摘要】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可导致顽固的下腰痛和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文就目前腰椎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在形态学与生物力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及阶梯化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高泽;李凯;王世雄;栗远威;席凡辉;张麒;薛旭红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C形臂X线引导下针刀切断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关节突骨关节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2.腰椎关节突关节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进展
3.经膀胱经腧穴透刺关节突关节温针灸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4.磁共振成像3D序列与CT诊断腰椎关节突骨关节炎的对比研究
5.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研究与进展崔道然,保国锋,崔志明Research and progress in the fusion of Lumbar zygapophysial jointCui Dao-ran, Bao Guo-feng, Cui Zhi-ming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1, Jiangsu Province, ChinaCui Dao-ran, Studying for master′s degree,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01, Jiangsu Province, China Cuidaoran1977@Abstract: Lumbar zygapophysial joint is an important post-column structure, of which the fixation and fusion has been relatively widely used in the lumbar posterior surger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natomy, biomechanics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the lumbar zygapophysial joint, then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efficacy of different technologies to explore the best fus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南通市226001作者简介:崔道然,男,1977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汉族,南通大学在读硕士,主治医生,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的研究。

Cuidaoran1977@摘要:腰椎关节突关节是脊柱后柱的重要结构,其固定与融合在腰椎后路手术中日益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文章从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外科解剖、生物力学、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回顾,阐述了各种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技术的优缺点和疗效,探索最佳的融合方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生物力学0 引言腰背疼痛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约占骨科门诊量的14%[1],而引起腰背疼痛的病因又非常复杂。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常常被用来治疗退变性或医源性腰椎不稳,然而传统椎间融合术仍存在对病人损伤大,功能丢失多,继发邻近节段退变等缺点。

最近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2-3],腰椎关节突关节的疾患是引起腰背疼痛的又一重要原因,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术能否作为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的手术,国内外学者对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外科解剖、生物力学、实验与临床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 学术背景从最早的腰椎横突间植骨融合和关节突关节间植骨融合,到后来的经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融合,以及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的应用,几十年来,经过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 目的汇总国内外对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外科解剖、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的资料,对关节突关节融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3 资料与方法3.1 文献检索检索人相关内容:第一、二作者检索文献时限:2004-01/2010-12检索数据库:Pubmed数据库(/sites/entrea/);CNKI 数据库(/grid20/)检索词:英文关键词为“zygapophycial joint,biomechanical investigation,facet screw fixation,facet fusion”;中文关键词为“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生物力学”。

检索类型:文献的类型包括综述、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病例报告等。

检索文献量:共检索到105篇文献。

3.2 检索方法纳入标准:①文献主题内容与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密切相关的文章。

②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的文章。

③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文章。

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文献评价:初检得到105篇文献,纳入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文献1-3涉及研究背景,文献4-9研究了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文献10-20,28-29阐述了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历史、方法和适应征,文献21-27研究了腰椎关节突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

4 文献证据检索综合提炼4.1 腰椎关节突关节解剖学研究腰椎关节突关节属滑膜关节,由位于椎弓根与椎板相连处的上下关节突构成。

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后内方,下关节突关节面朝向前外方,关节面上覆有透明软骨。

根据上下关节突关节面的形态和相互关系,可以将腰椎关节突关节分为四种类型[4]:1、平等型,上下关节面呈直线互相平行;2、怀抱型,上关节突关节面呈弧形凹面,下关节突关节面呈弧形凸面为上关节突怀抱;3、反怀抱型,与怀抱型相反,下关节突绕上关节突;4、双怀抱型,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各分为凹面、凸面两部分,一部分环抱相应的关节突,另一部分则被相应的关节突环抱,关节突关节间隙呈“S”形弯曲。

四种类型中,前两种多见,后两种较少见。

腰椎关节突关节与腰椎间盘共同构成了腰椎“三维关节复合体”,生物力学研究表明[5],其在维持腰椎稳定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节突关节角可作为量化参数,反映关节突关节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与腰椎稳定的关系。

从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由近似矢状位向下逐渐变为斜位,至第五腰椎几乎呈冠状位。

关节突关节角度增大时,其机械阻挡作用也增大,椎体稳定性相应增加;当关节突关节角度减小时,其机械阻挡作用也减小,椎体稳定性相应降低[6]。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是腰椎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和疼痛源之一,Karacan等[7]认为腰椎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度相差大于5°者即为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将两侧关节突关节形态不同和(或)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差大于10°定义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

Don [8]曾对腰椎滑脱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关系做了较为系统的观察。

在78例腰椎滑脱的患者中76例存在着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其中大部分突出在偏向冠状的一侧,他们认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使关节方向偏向冠状的一侧受到较大剪应力,因而该侧椎间盘纤维环容易被撕裂。

Schmidt[9]在人体标本实验中证实,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运动节段承载负荷时其轴向旋转总是倾向于冠状方向的一侧,因而造成椎间盘损伤和变性的机会增加。

4.2 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方法脊柱后路融合手术的方法包括后外侧横突间融合、后路椎体间融合,以及后侧的关节突间融合。

横突间融合最早应用于脊柱结核的融合治疗,后来逐渐应用于治疗脊柱的各种疾患。

该方法融合率高,但存在后方椎旁组织损伤过大、术后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所需植骨量大,术后供骨区可能出现疼痛和感觉异常。

Chutkan[10]在报道了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该技术由于腰椎生物力学方面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骨融合率而被广泛应用,但因为手术难度较高,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硬膜囊撕裂、椎间隙感染和融合器下沉等。

传统的关节突关节融合方法为关节突关节V形开槽,然后植入松质骨,不需要作大范围的剥离,创伤小,所需植骨量较少,融合率高,缺点是即刻的稳定性较差。

Kai[11]等对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术进行了改良,自关节突关节内上向外下用骨刀或薄锯于关节表面皮质下切开,保留外侧部分骨质,制成软组织-骨瓣翻向外侧,关节突关节植骨后将翻向外侧的软组织—骨瓣缝回原位,并以邻近纤维筋膜组织加强,提高了术后的稳定性。

King[12]等在1944年首先应用经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联合横突间融合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Boucher[13]在1959年改良了King的技术,将螺钉穿透同侧椎弓根皮质,植骨融合率达到100%,但由于螺钉头部进入椎间孔,容易引起神经根损伤而没有被临床广泛应用。

1984年,Magerl[14]介绍了一种以长螺钉穿过对侧棘突基底、同侧椎板、关节突关节和横突基底的固定方法,即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

Shim[15]等在2005年运用X线透视辅助下行经皮关节突关节螺钉内固定,同样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但关节突关节螺钉应用于关节突关节融合术,报道提示其不融合率为2 %~10%[16]。

Thorsten [17]报道螺钉的松动率为3%,而173例中有有2例螺钉断裂。

关节突关节螺钉技术已经报道的并发症有融合失败、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螺钉松动和断裂、硬膜撕裂、螺钉穿刺到椎管引起神经损伤等[18-20]。

鉴于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的诸多并发症,崔志明等[21]根据腰椎关节突关节的理学测量和研究,研制了一种符合国人尺寸的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以及配套植入工具,以提高中长期的关节突关节融合率和术后症状的缓解率,消除螺钉的松动和断裂,减少硬膜撕裂、误入椎管引起神经损伤等副作用。

融合器材质为同种异体骨植入材料,椭圆形的设计有利于融合器与关节面充分的接触,同时提高了融合器的稳定性和抗移位能力。

配套工具既可以满足开放手术需求,也可以满足微创经皮手术的要求,借助于X线成像,可以经皮穿刺至关节突关节,借助定位器的方向和角度,准确植入融合器。

4.3 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生物力学脊柱运动是一种复合运动,由各运动节段运动整合而成,运动节段由椎间盘和相应平面的两关节突关节将相邻椎骨连接而成,是脊柱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就某一运动节段而言,椎间盘和两个关节突关节在水平面方向构成一稳定三角,在纵向方向则构成一个对称的三棱柱状立体结构,整体上构成一稳定的三关节联合体,三者相互制约,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关节突关节是脊柱椎间唯一真正活动的关节,属平面关节,只能作轻微滑动,但各椎骨之间运动的总和却很大。

关节突关节的固定可增加脊柱抗旋转、抗剪力和抗张力或抗后柱分离作用,限制腰椎椎间的大部分活动。

关节突关节对腰椎主要是起抗旋转和抗剪力的作用[22],而椎间盘主要承受轴向压力作用。

当腰椎承受剪切负荷时,关节突关节大约承受了总负荷的1/2,其余1/2则由椎间盘承受,但由于椎间盘的粘弹性,受负荷后发生蠕变和松弛,这样几乎所有的剪切负荷均由关节突关节承受。

关节突关节面还有不容忽视的承载功能,载荷在椎间盘与关节面之间的分配因脊柱姿势而变化,Adams[23]用尸体腰椎活动节段进行实验,发现当腰椎前屈至一定位置时,关节突关节不承受任何压缩载荷,在人体直立位时承受了压缩载荷的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