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李小菲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最近读到曾国藩的一句话有所感悟,曾公云: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我有三个感悟,想耽误各位一点时间与XIANGMU上的同事分享。
一、保持对行业的敬畏我们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我们从事的行业是一个国家繁华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没有几十年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就不会取得过去的亮眼成绩,同样也不会在国际上获得这么多的尊重。
同样,我们交通人相应地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能陪伴家人,不能见证子女的成长,不能兼顾家庭。
我想,临连高速的各位同事都是一样,说起来每人都有一串故事。
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特点,我们既然选择了做一个交通人,就了解了这个行业特点。
如果对我们的行业没有一颗敬畏之心,就没有认识到传统交通业对国家的支撑作用,“互联网+”改变的是效率和透明度,代替不了我们行业的支柱作用,我可以断言这个行当将是我们项目大部分管理人员有生之年养家糊口的长期金饭碗。
二、保持对工作的敬畏,各位同事,尽管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共事,但有一句话是我们相互共勉的,这句话李嘉诚挂到他的办公室里,这句话就是前文提到的“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这句话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就是只有对工作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在行为上有所禁止。
对工作敬畏,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谦虚谨慎,认真学习咱们这个行业细分也是有十几个专业,每个人不是全才,不可能做到每个专业都精通,那我们碰到不会的领域就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搞不清楚的地方就认真学习,做到管一行精一行,如果大家得过且过,去到工地碰到问题不懂的也不学习,那我们的职业规划就会走入死胡同,工作的乐趣和意义就没有了。
遇到事情如有不懂不会的,有这么多同事和朋友共同学习探讨,没有人不愿意成长和进步。
另一个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工地情况由于主要是跟各类人员打交道,交叉着各方的利益,我们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有危机感,要做到知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
关于敬畏之心的名言警句
关于敬畏之心的名言警句
1、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曾国藩
2、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朱熹
3、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明代方孝孺
4、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孔子
5、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围炉夜话》
6、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有敬畏之心。
——尼采
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季氏》
8、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唐·李白《上李邕》
9、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中庸·第四十集》
1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篇第九》
11、盖钝者多是安分小心,敬畏不敢妄作,所以鲜败。
——张履祥《训子语》。
心存敬畏,才能无畏,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看法
心存敬畏,才能无畏,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看法那天,我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看着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围在一起,谈论着最近发生的事儿。
老张头儿,一个在村里颇有威望的老人,正拿着他的烟袋锅子,慢悠悠地说:“你们知道吗?心存敬畏,才能无畏。
”老李头儿,一个总是喜欢抬杠的人,立刻接话:“老张头儿,你这话我可不认同。
敬畏?那不是胆小怕事吗?”老张头儿笑了笑,不紧不慢地说:“老李头儿,你这话可就错了。
敬畏不是胆小,而是对天地、对人心、对规矩的一种尊重。
你想想,要是没有敬畏,人还能有什么底线?”旁边的老王头儿,一个平时话不多的人,这时也插了进来:“老张头儿说得对。
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山上砍柴,看到一条大蛇。
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了,但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畏。
后来,我每次上山,都会特别小心,生怕再遇到那种情况。
”老李头儿听了,似乎有些动摇,但还是不服气地说:“那敬畏就能让人无畏吗?我看未必。
”老张头儿摇了摇头,说:“敬畏不是让人害怕,而是让人明白自己的位置。
你敬畏天地,就知道自己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粒尘埃;你敬畏人心,就知道自己不能随意伤害别人;你敬畏规矩,就知道自己不能胡作非为。
有了这些敬畏,你才能真正无畏,因为你已经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这时,村里的年轻人小刘插了进来:“张大爷,您说得有道理。
我以前总觉得敬畏是束缚,但现在想想,敬畏其实是一种保护。
有了敬畏,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方向。
”老张头儿点了点头,说:“小刘说得对。
敬畏不是束缚,而是让我们行有所止。
只有心存敬畏,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大家听了,都陷入了沉思。
老槐树下的风,轻轻地吹过,带走了夏日的炎热,也带走了人们心中的疑惑。
公务员申论范文: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讲规矩扞卫发展净土
公务员申论范文: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讲规矩扞卫发展净土在现代社会中,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是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
然而,也有个别公务员滥用职权、违法乱纪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强调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讲规矩扞卫发展净土。
首先,心存敬畏是公务员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
公务员作为国家的代表者,应当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他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严肃对待每一项工作。
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才能保持工作的专注和严肃。
其次,行有所止是公务员面对利益冲突时的应对之道。
在日常工作中,公务员可能面临各种利益诱惑,但他们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行动起来有所节制。
公务员应当保持廉洁奉公的原则,坚守职业道德,不被任何利益所左右。
只有行有所止,才能防止权力被滥用,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
最后,讲规矩扞卫发展净土是公务员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公务员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坚守纪律规定。
他们应当以身作则,以好的榜样去引领他人,让规矩在自己身上得到充分贯彻。
只有讲规矩,才能够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净化的环境。
在公务员队伍中,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讲规矩扞卫发展净土是必不可少的。
公务员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对待工作,时刻保持警醒,坚决杜绝腐败行为的产生。
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起一个守规矩、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一、何谓“敬畏”敬畏,是一个神圣的字眼,敬畏祖先、敬畏神灵、敬畏自然、敬畏公平正义……它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无论是救亡图存,还是建设国家,抑或是重建道德,敬畏是一个总也绕不开的话题。
从字面上看,“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有“慎,谨慎,不懈怠”之意。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关于敬畏的名言:“有两件事,我愈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一是我头顶上这方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
”敬畏之心源自于信仰,敬畏不是惧怕,而是一种心怀神圣感的“尊敬”和“惶恐”。
老子曾云:“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三思后行,行有所循,行有所止。
这也和我们现在正在在提倡的“底线教育”相契合。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敬畏中国传统文化对敬畏有很深入的思考,最有代表性有儒家、道家和佛家。
儒家是强调敬畏的,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翻译过来就是,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有天命而不敬畏,轻视大人,对圣人言也会加以戏侮。
过去多把“畏”解释为“怕”或“恐惧”,把“大人”解释为天子诸侯等“居于高位的人”。
如此一来,“君子三畏”便成了很多人攻击孔子的证据,说儒家要的是对命运的屈从和对官僚的畏惧,自然不值得认真对待。
其实,这是对儒家的重大误解之一。
对孔子所说的天命,《中庸》有一个解释说,“天命之谓性”,认为使万物生长发育的本性就是天命。
用现代的话说,其实就是自然规律。
那什么叫“大人”呢?在《孟子·离娄下》中有句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大人”在今天可理解为国家法律、规章制度,代表政府的权威和人民的意志,你非要和他相左,便要遭到国法王难,自毁前程。
何谓“圣人之言”呢?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作文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一部人类的文明十九就是规则与自由的探索”。
重庆万州的公交车上,2人争执,3秒互殴。
他错过一个站,13个人错过后半生。
警钟为我们鸣响,只有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规则,是制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常与自由相对。
撒泼的女乘客,冲动的司机,冷眼旁观的乘客皆因漠视规则,心无敬畏而付出代价。
一个好社会的标志是除了规则,一切为零。
因为只有心存敬畏,一切为零。
因为只有心存敬畏,方行有所为止。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大自然遵守这四时更替的规则;“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类社会遵循着社会发展的规则。
然而,古往今来,心存敬畏,心无所止的事件屡见不鲜。
故有拿破仑不遵守用兵之法,惨败滑铁卢;天宝后期的唐玄宗,懈怠政事,饮酒作乐,让今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辽宁,,惊现贪官亿元墙;房祖名、柯震东等漠视法律成为瘾君子,断送大好前途……“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当规则与人情相撞时,常有人说:“法律无情,人有情”,可在规则面前,任何有情都化为无情。
销烟与战火中,一路上的机警谋略,一路上的忠耿耿让后人叹服,可规则面前,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公正执法,敬畏规则。
2015年高考作文材料原型女同学的父亲因高速上接电话,遭亲生女儿报警举报。
女孩对规则的敬畏,让父亲违规之行为中有所止,也许避免一场悲剧,惠及个人也惠及了社会。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
在蚌埠开往广州的高铁上,身为人民教师的罗某因丈夫未上车,用身体阻挡车门,致列车晚点,最终因心不存敬畏,行没有所止而被停职处分。
让规则为一己私利让步,实属荒唐,而纵容不守规则的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更是一种不公平。
敬畏金钱,你会奴行;敬畏权势,你会折腰;敬畏酒色,你会丧气,只有敬畏规则,才会崇高和自由。
在“毒馒头,醉酒驾车,乱砍乱伐,贪桩枉法”的社会,更应在心存敬畏。
规则被无视,“安有完卵”?怕吃斋莫当和尚,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翻译需要敬畏之心(下)]》摘要:la forme totale du corps par quoi le s ujet devancedans un mirage la maturation de sa puissance,ne lui est donnée quecomme Gestalt…Ainsi cette Gestalt dont la prégnance doit ětre considérée comme liée àI"espèce.bien que son style moteur soit encore méconnaissable.-par ces deux aspects de son apparition symbolise la permanence mentale du je en měme temps qu’elle préfigure sa destination aliénante.(p.94-95) 英译:for the total form of his body,by which the subject anticipates the maturation of his power in a mirage,is given to him only as a gestalt…throughthese two aspects 0f its appearance.this gestalt―whose power should be consid―ered linked to the species.through its motor style is as yet unrecognizable―symbolizes the I’s mental permanence,at the same time as it prefigures its alienating destination.(p.76) 褚译:这是因为主体借以超越其能力的成熟度的幻象中的躯体的完整形式是以格式塔方式获得的……这个格式塔的完满倾向必得视为与种属有关,虽然它的动力式样目前还不甚明了,of the role of the mirror apparatus inthe appearance of doubles,in which psychical realities manifest themselves thatare,moreover,heterogeneous.(p.77) 褚译:这确是为了意象,nous-měme montrédans la dialectique sociale quistructure comme paranoiaque la connaissance humaine3,la raison qui larend plus autonome que celle de I’animal du champ de forces du désir,mais aussi qui ladétermine dans ce“peu de réalité”qu’y dénonce I’in-satisfaction surréaliste.(p.96) 英译:As I myself have shown,human knowledge is more independent thananimal knowledge from the force field of desire because of the social dialecticthat structures human knowledge as paranoiac,but what limits it isthe“scantreality”surrealistic unsatisfaction denounces therein.(p.77) 褚译:我们自己也在将人的认识以妄想方式组织起来的社会辩证关系中指出了为什么有关欲望力量的范围的人的知识比动物的知识更独立自足,为什么人的知识是在这“点滴的现实”中决定的《拉康选集》(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是迄今唯一被翻译成中文的拉康著作。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致良知感悟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致良知感悟
心存敬畏之心,意味着我们要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
这种敬畏并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尊重和珍视。
当我们对周围的环境、人际关系以及自己的内心都充满敬畏时,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在行动上有所节制,不至于盲目冲动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行有所止,意味着我们要在自己的行为上设定一个界限,不要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也不要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
这样的节制并不是压抑自己,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
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时,我们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前行,不会迷失方向。
致良知,是指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自省,以确保自己的行为始终是正确的。
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智慧和品质的人。
总之,心存敬畏之心、行有所止、致良知,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南。
只有做到这三点,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3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第113期)主题: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在他的遗体装龛时,要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材料二:在日本,施工单位清理场地时挖出的每一颗树,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到工程结束时,再移栽到规划好的地方。
材料三: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从1883年开始接受建造圣家族大教堂的工程。
他将全部心血都倾注于教堂的建造,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要使这个神圣工程尽善尽美。
他造了整整44年才完成一个外立面。
他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建造,130年后的今天,这个工程还在继续。
然而,这座来完工的建筑早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四: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明)方孝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综合理解材料,并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立意时注意分析各则材料之间的关系,此材料属于共性材料,贯穿材料的思想是“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事业以及敬畏规则等等。
学生只要围绕“敬畏”并能联系社会现实阐释即切合题意。
如果没有综合提炼出“敬畏”的立意,而是单独写爱护生命、保护环境、发扬工匠精神等也符合题意,但比之综合立意的适当减分。
另外,“联系社会现实”是硬性要求,是否联系社会现实、其分量多少与得分有关联。
行文时注意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申论范文: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心怀敬畏行有所止朱熹云“君子乊心,常怀敬畏”,曾国藩说“心存敬畏乊心,方能行有所止”。
敬畏是对人生的追求,对亊物的尊重。
心怀敬畏,就是准确定位自我,“思”出乎理智,“做”有所顾忌。
心怀敬畏,就要想乊有道。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心怀敬畏的前提。
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规矩意识和纪律观念。
只有意识正确,立场坚定,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坚如磐石。
另一方面,要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精神追求;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柱。
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就不能取得长征的胜利,就不能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心怀敬畏,就要正视身仹。
身仹是社会赋予某群人集体归属感的依据。
少先队员的红领巾、党员的党徽、服务行业的工牌,都是对身仹的亮明,对形象的展示。
心怀敬畏就要认同身仹、尊重身仹。
雷锋高度认可共产党员的身仹,以敬畏乊心,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永恒。
部分中国人不能展示良好的国人形象,在境外旅游时,出现随手丟垃圾、乱写乱画、随意插队等不文明行为,就是缺乏敬畏乊心,未能正视身仹的表现。
心怀敬畏,就要做乊合法。
万物皆有法、无规矩不成方圆等俗语说明了规矩和制度的重要性。
规矩体现个人素质,彰显民族道德,只有心存敬畏、做亊有度,才能确保权力不用偏、行为不越界。
分46 次“搬”走社保资金270 余万元的90 后公务员,谎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的坐霸孙某,殴打驾驶员致使公交车坠江的乘客刘某……这些规则的破坏者不仅葬送了个人前程,更对他人和社会带来了种种危害。
心怀敬畏就是要把讲规矩放在突出位置,用实际行动遵守规则。
人一旦没有敬畏乊心,就会思想歪曲、心术不正,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只有始终心怀敬畏,想乊有道、说乊在理、做乊合法,才能在规则的范围内行动,让人生更有意义。
演讲稿: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演讲稿: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演讲稿:心有敬畏
行有所止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
同学们:
大家好。
敬畏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行为准则。
我们虔诚的瞻仰国旗,源自于敬畏心。
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就能自觉约束自己。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
那些违纪违法的情况,皆是没有敬畏心的表现。
有了敬畏心,才能有感恩心;有敬畏心,才有谦虚之心;有了敬畏心,才有珍惜之心。
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自己,是否具有敬畏之心。
我们要对国家敬畏,对学校组织要敬畏,对老师要敬畏,对校纪校规要敬畏,对父母要敬畏。
现在对校纪校规不敬畏,将来走上社会,对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规章制度也不能很好的敬畏;现在对学习、对课堂不敬畏,将来对工作对职业也很难做到敬畏;现在对老师不敬畏,将来对领导也不可能敬畏,自己也得不到尊重。
因此,希望我们的同学提起敬畏心,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
什么。
不要认为与自己无关,好的习惯是慢慢养成,坏的习惯,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思想也是慢慢养成的,让坏的行为与思想成为一种惯性,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是后悔莫及的情况。
万事万物都有生长的规律,社会也有社会的规律,我们要敬畏规律。
不敬畏规律,将在规律中淘汰出局。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李嘉诚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的就是这条幅。
同样,我们的老师站在讲台上,也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学生的每一分钟,敬畏家长的每一分钱。
我们的学生管理人员,要及时处理有关问题,不能滋长我们同学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心理。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刘好青
【期刊名称】《当代社科视野》
【年(卷),期】2014(000)008
【摘要】曾国藩,我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
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
“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
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曾国藩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
他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
”
【总页数】1页(P61-61)
【作者】刘好青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52
【相关文献】
1.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2.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3.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4.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5.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范文(2篇)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范文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评委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进行演讲。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敬畏是一种对事物或者力量的敬重和敬畏感,它涵盖了对人类伟大成就、自然界力量、道德规范等的敬畏。
敬畏让我们心生敬重和敬畏之情,从而使我们谦逊、谨慎和慎重行事。
首先,心有敬畏是对伟大成就的敬畏。
人类的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和创造。
如古时的孔子、牛顿等,近代的爱因斯坦、毛泽东等。
他们的伟大成就让我们感到敬佩,同时也感到自己的渺小。
我们要心怀敬畏之心,尊重他们的贡献和智慧,并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奋发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心有敬畏是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
自然界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们有时候是温和如春风拂面,有时候是凶猛如雷电霹雳。
我们不能逾越它们的界限,否则将遭受到不可弥补的损失。
我们应当敬畏大自然的力量,遵守自然界的规律,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再次,心有敬畏是对道德规范的敬畏。
道德是社会和人类共同的底线,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我们要敬畏道德规范,遵守道德底线,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同时,我们要敬畏劳动,敬畏公共秩序,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法律法规,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行有所止是建立在心有敬畏的基础上的行动。
在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要谨慎、慎重,不贪心、不张扬,懂得知足常乐。
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敬畏之心,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那么我们就能够做到适度、有节制,不盲目追求欲望,不贪图虚荣,拒绝堕落和境遇。
正如杜牧所说:“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有助于我们保持谦逊、谨慎和慎重的态度,保持对伟大成就、自然界力量和道德规范的敬畏之心。
我们需要心怀敬畏,以谦逊的姿态对待世界,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最后,我想通过一段小故事来阐述心有敬畏,行有所止的重要性。
故事中,有一位年轻人自信满满地登上了一座高山,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不足,他犯下了许多错误,导致最终遭受了严重的惩罚。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作文800字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作文800字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敬畏,行为有所止。
立边界,尊重自己,对自己和别人负责。
敬畏有助于帮助我们辨别和把握正确的方向,使我们的行为的有拘束力和负责任的行动精神,让我们千万不要轻易违背良心去做有损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敬畏是自我调节的内在力量,它可以激发人们独立思考,拒绝他人的干扰,坚持原则,勇于发声。
敬畏能增强道德审美能力,引发人们内心的温暖,建立起温馨的人际关系,给人以至谦虚、谦逊、关怀他人、相互帮助、善良正直等优良品质。
古代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也就是说,有敬畏之心的人不会焦虑,有聪明的人不会迷惑。
人们之所以把敬畏之心作为一种良好的心态,就是因为它有助于提高自身品格,抑制自己的欲望,把握自我,使自己远离罪恶。
古人云:“敬畏之心,能把握道德底线;敬畏之心,能端正行为准则。
”如果有敬畏之心,思想行为会正确且有序,行事会有拘束力,不会轻易违反良心,也不会轻易做有损自己和他人的事。
心存敬畏,行为有所止,也就是要有拘束自己的能力。
就像古书中所讲:“大心守正,正行有拘束。
”只有敬畏之心和行有所止,才能自省自我,让自己的行为有度,不丢脸,不羞愧,不出乎自己的本分。
敬畏之心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提高自我修养,使我们变得健康有度,拥有崇高的品质,既可以把握自身,又可以尊重他
人,懂得自制、节操,不会轻易让自己陷入困境,也可以给他人以良好的榜样,树立自身的形象,获得他人的尊重。
心存敬畏,行为有所止,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文明、更加温馨、更加和谐,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心存敬畏之心 方能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作者:葛明明来源:《教育界·A》2021年第07期【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之一。
文章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背景及策略角度展开,通过具体可行的论述,积极推动生命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使学生理解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的现实意义,并指导实践。
【关键词】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生命观2020年,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役给人类带来诸多思考,也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以生命教育思想为依托,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启发学生关注他人及其他物种的生命,注重人类长远的发展,势在必行,责无旁贷。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背景(一)学生自身方面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心理的发展都不成熟,脆弱且敏感。
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使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又存在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他们对生命的认知水平不够,认知能力有限,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从而产生错误的生命观。
(二)家庭教育方面家长的生命教育知识浅薄,生命教育意识淡漠,直接导致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及时、可行及有效的解决,家庭教育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指导,导致一些中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三)社会环境方面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多元的世界,社会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不良诱惑,在中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生命观的形成也是一样。
学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阵地,责任重大,不言而喻。
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是距离学生思想最近的学科,也是中学阶段各学科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更需要关注生命教育。
生命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没有了生命,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李小菲一转眼,投身教育事业已是三载有余,接触愈久,愈感任重道远。
终日陪伴在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身边,如何使他们顺其天性的自然成长和发挥潜力成了我日常备课工作以外不可避免的研究课题。
好在岁月总是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时间流逝,在此中收获了一些感悟,借由本次活动难得的契机,和各位同仁们互相交流一下,希望我们都能丰富授课经验,矢志奉献于教学事业,真正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启明星。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能量。
”近来拜读了先生大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后,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大梦初醒般感受到字里行间拨云见日的奥义。
恍惚间思量起了自己从事教育行业的初心,思量甚久,大抵是因为“敬畏”二字得来的机缘吧。
孩提时代对“老师”这个美丽又庄严的称呼总有着朦朦胧胧的向往,幻想着自己长大后站上三尺讲台、拈着一支粉笔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讲经论道、挥洒自如的模样。
那时的梦想多多少少带有不可言说的神圣光芒。
毕业后,当我真正以老师的身份克谨克严的去备第一堂课时,儿时梦想达成的志骄意满全无一分,取而代之的是朝乾夕惕、谨终如始的压力,这种压力在自此以后的每一堂授课时都伴随着我日慎一日,使我日臻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言行。
追根求源,压力来自于我内心深处对教育的敬畏感。
所谓敬畏,孔子有语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及角色定位后,我时常提醒初入教育行业的自己不要自满于那微不足道的教学经验,更不要好自矜夸使自己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因着敬畏,每一次备课我都竭尽学思的编写教案、设计板书、增加趣味互动,力求遵循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时长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给予切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最终达到开发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因着敬畏,课上课下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克己慎行。
我相信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正如《礼记》中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言传身教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既定思维的形成,因此要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反躬自省、规范言行,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首先就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岗位职责。
当我们怀着对教育岗位的敬畏之心,“传道”就不仅仅是向孩子们传播课业知识,在此之外,还要令他们明辨是非、带他们探寻奥义、使他们知晓真理,培养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少年;在此基础上,“授业”也不仅仅是教授课业技能,不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准或程度,而是不断引导并激发他们在完成课业过程中的独立能力和内在潜能,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做到授人以渔;同样的,“解惑”也不仅仅是解释课业疑难,课业之外,作为教师也要细心体察学生的情绪变化,为他
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及时的提出建议,最终培养学生树立敢于质疑、独立答疑的能力。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三句小诗将教育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认为教育就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当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去教学,那么每一堂课都会变得柔软而慈悲。
惟其柔软,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与他们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要知道,世界上最坚硬的石头也会在流水千缠百绕的轻抚下磨圆了棱角,变得温润而光滑,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柔软的教学能够从心底贴近学生,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样的课堂里,他们敢于落落大方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能够极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灵活的思辨能力;惟其柔软,才会耐心去捕捉每个孩子异于常人的天赋和闪光点。
所谓教育,简而言之就是陪伴和守护学生成长,怀有柔软心的老师能够一视同仁的进行教学然后因材施教的进行教育,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发挥特长,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惟其柔软,才能让善良、宽厚、真诚的情怀感染着学生,当他们感觉到你可以足够被信任时,倾诉烦恼的时候就需要你这样一位忠诚的倾听者、耐心的引导者和宽容的教育者。
孔子在《学记》中有语:“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就是说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人们才会信服、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并且以效仿师长的言行为日常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因此,怀有一颗柔软心就等于拥有了一把打开学生心锁的金钥匙,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教育便自然产生。
总而言之,教育赋予生命的应该是温润的、温情的、温暖的,而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善良的、慈悲的、无私的。
愿我们在余生有限的教学生涯里,时刻充满热情,始终保持敬畏,做一个意志坚定却内心柔软的教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