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部常用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穴位头面、胸腹、背部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4.攒竹
【位置】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约在目内眦直上。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攒竹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明目退翳。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 。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5.承泣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 球与眶下缘之间。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承泣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疏风清热、明目止泪。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迎风流泪、目赤肿痛、夜盲;口眼 歪斜、面肌痉挛。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三)腰背部穴位
2、大椎 【位置】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 间,属督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按或揉,称按 大椎和揉大椎。用双手拇指、示指将其 周围的皮肤捏起,向其穴挤去,称捏挤 大椎。 【功用】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配伍治病】发热,项强,咳嗽,感冒 ,百日咳。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二)胸腹部穴位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枢 【位置】脐旁2寸,左右各一,属足 阳明胃经。 【操作】医者用食、中指指端按揉 之,称揉天枢。 【功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化 痰止嗽。 【配伍治病】腹胀、腹痛、腹泻、 痢疾、便秘、食积不化、咳嗽等。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二)胸腹部穴位
8、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 【操作】患儿仰卧,医者用拇、食、 中三指向深处拿之,称拿肚角,操作 时向偏内上方做一推一拉一紧一松的 轻微动作为一次。3-5次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滞、止腹 痛。 【配伍治病】腹痛、腹泻、腹胀、痢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其它手法
按、揉、擦、拿等,与成人推拿手法相 似
结束
推法
掐法
运法
捏脊
成人推拿手法在应用时多加以变化
小儿“推拿八法”
按、摩、掐、揉、推、运、搓、摇
推法
以拇指或食、中两指的罗纹面着力,附 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作 单方向的直线或环旋移动,称为推法。
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
推法—直推法
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 螺纹面,单方向的直 线推动
频率每分钟约200~ 300次左右
贴紧皮肤 刮至皮下充血 多蘸水或其它介质
多用于热证
摇法
摇动肢体关节的手法。有时称运法。
宜缓宜轻 幅度不可太大
常作为复式操作中的一步。 在小儿推拿应用时,有行运气机的功效,与
成人推拿的滑利关节有较大差别
提扯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节捏住皮肤,然后快速 提起扯动皮肤的手法。又称扯法。
捏住皮肤,用力适中 扯至皮下充血 多用清水作介质
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穴位上,作 顺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
单指摩法,不带动皮下组织 拇指小幅度用力 200次/分 多应用于手部面状穴
左旋为补,右旋为泻
掐法
以拇指爪甲切掐患儿 的穴位或部位。“爪 按为掐”
刺激强,不能掐破皮 肤
3~5次/穴 掐后常用揉法 常作昏厥的急救手法
捏脊法(1)
“凡推必似线行,毋 得斜曲,恐动别经”
推法—分推、合推法
双手拇指罗纹面或其桡侧 缘,自穴位或部位的中间 向两旁作“←.→”直线或 “八”字 推动。
频率200~300次/分钟 双手用力要均匀一致
分推法主要用于头面部、胸 腹部与背部;合推法主要用 于推手阴阳穴,其他部位很 少应用。
小儿推拿学头面部穴位
2、坎宫
【位置】 【功效】疏风解表,调节阴阳,醒脑明目,止
头痛。 【应用】 1.作为起式与开天门同。 2.调节脏腑阴阳。坎宫为水性,肾所主,肾
为阴阳之根。此法又名分推头阴阳,古人谓其 通过调肾中阴阳而达到调节脏腑阴阳的目的。 3.眼目之上,推之能明目祛风,适用于迎风 流泪、眼目胀痛、目赤痛、近视、斜视等。
3、太阳
【功效】疏风解表,调节阴阳,清利头目,止头痛。 【应用】 1.作为起式与天门、坎宫同用。 2.善调阴阳。古人谓左太阳,右太阴。揉、运之,
从阴引阳和从阳引阴,使阴阳协调。治疗小儿汗证、 夜啼、遗尿、小便频数、癫痫等阴阳失调之疾有效。 3.疏散风邪、疏通经络力强,是治疗各种外感、 头痛、头昏、项强的重要穴位。 4.具有明目之功,用治目赤肿痛、近视等。
4、耳后高骨
【功效】疏风解表,镇静安神,定惊。 【应用】 1.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共为小儿推拿起
式,前三者长于调节天人、脏腑和阴阳。本穴未 病先防惊风,为治未病之体现。 2.发散之力较强,用于外感发热、感冒、头痛、 项强、流涕等。 3.有较强的镇静作用,能改善小儿睡眠,用于 夜啼、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动症、神昏烦躁等。
8、睛明
【操作】以小指指腹振按之,操作半分钟; 或以拇、食二指指腹按揉之,操作30~50次。
【功效】明目,通窍排脓。 【应用】 1、眼疾 2.小儿泪道阻塞时,振按之多有脓液溢出,
利于泪道畅通。
9、四白
【功效】明目,润燥,养颜。 【应用】 能增进视力,用于近视、弱视、斜视等的
5、囟门
【操作】 1.摩囟 医者右手掌置于儿前额,食、中、无名三
指并拢置于囟门,缓缓摩动约1分钟。 2.揉囟 以三指或拇指指腹揉约1分钟。 3.推囟 以拇指桡侧快速来回轻搔囟门穴约半分钟。 4.振囟 以拇指指腹或掌根高频率振动半分钟。 上述四步连续操作,一气呵成,称“囟门四步法”。 【功效】祛风定惊,益智健脑,升阳举陷,通窍。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头面部)-PPT精选文档
【太阳】
点、线结合穴。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①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 ②用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
次数:30~50次。
主治: 头痛发热,目赤痛。 临床应用: 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治外 感、内伤; ②目赤痛除推、揉法外,可加点刺放血,以增 强疗效。
【人中】
【头面部常用穴位小结】
解表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拿风 池、推天柱等。 镇惊通窍 按揉百会、揉迎香。
升阳举陷 按揉百会。
谢谢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坎宫(阴阳)】
线状穴。 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 分阴阳。 次数:30~50次。
主治: 外感发热、头痛目赤。 临床应用: 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用于外 感表证及内伤杂病; ②目赤痛可与清肝经、掐小天心、清天河水等 穴合用。
位置:人中沟,上1/3与2/3交界点。
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人中。 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惊风、昏厥、抽搐。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惊 厥、抽搐时,可与掐十宣、掐老龙等穴合用。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次数:20~30次。 主治:鼻塞流涕。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 可与清肺经、拿风池等穴合用。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耳后高骨。 次数:30~50次。
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手法按摩推拿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体表和穴位,改善皮毛功能和肺气功能,帮助气血的运行和水液代谢,而按摩肌肉则可以改善脾功能。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推拿按摩手法,希望对你有用!推拿按摩手法1:拍法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称为拍法。
1、手法要领:①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
②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
③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2、适用部位:肩背、腰骶、股外侧、小腿外侧诸部。
3、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4、主治:风湿酸痛,重着麻木、肌肉痉挛等症。
5、举例说明:腰背部风湿酸痛:按揉委中、局部推拿后,在腰背部可涂上少量冬青油,而后作自上而下的拍法,直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推拿按摩手法2:揉法用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称之为揉法。
以大鱼际为力点,称鱼际揉法;以掌根为力点,称掌根揉法;以手指罗纹面为力点,称指揉法。
其中以鱼际揉法的技巧性较高。
推拿按摩手法3:鱼际揉法1、手法要领:①用大鱼际着力,稍用力下压;拇指略内收,指间关节微屈;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和前臂协调的摆动运动,来带动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环旋状揉动。
若以掌根着力,则称为掌根揉法。
②动作要灵活,力量要轻柔。
施法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揿压。
③动作要有节律性,其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
以头面、胸腹和四肢诸关节最为常用。
3、功效:疏筋通络,止痛,活血散瘀,健脾和胃,宽胸理气。
4、主治:头痛,面瘫,胸胁痛,脘腹胀痛,四肢软组织损伤。
5、举例说明:头痛、面瘫:在前额及面部用鱼际揉法。
胸胁痛:掌揉章门、期门及患处。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可在患处周围用揉法;而在损伤处一定要给予冰按摩和制动。
推拿按摩手法4: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或以食、中指,或以食、中、无名指罗纹面,在某一穴或几个穴或某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柔动,称为指揉法。
按摩头部方法
按摩头部:头部按摩的常用手法有以下动作:点穴:分别用双手拇指点按神庭穴、头维穴、百会穴、四神聪穴。
双手指指腹放在前额正上方,轻微而稳固地揉捏头皮,超过前发际线、太阳穴和鬓角,逐渐向后移到头顶中心,这样不断按摩约3分钟,继续从头顶中心部,逐渐移向颈后按摩,特别是耳后部和颅骨基部,时间亦为3分钟。
左右手分别抓捏颈后部两侧,由上而下,约2分钟。
动作要缓和,用力适中。
用指腹从枕骨自上而下用力缓慢按压20次。
拇指分别固定在双侧风池穴旋转用力按摩1分钟。
将两手指头放在头部左右两旁,再将手平缓地往上滑进,直到两手在头顶上相逢为止。
将双手的指头置于前额,以旋转方式沿着发际按摩。
将整个手掌紧贴在头皮上,然后进行旋转式按揉,第一次将手置于双耳上端,第二次将手置于前额及后脑部。
前额动作用左手稳住后脑部,再将展开的右手拇指及指头放在前额上,缓慢而平稳地朝上移动,直到通过发际线。
双手拇指指腹沿发际从中间向两边拉抹至两耳尖,拉抹线路渐渐后移,从头顶部向两侧拉抹。
双手拇指、食指分别沿耳轮揉按,然后将耳朵向前推,压住耳孔,扣于头部两侧。
双掌缓缓用力轻轻推按三次后慢慢放开。
提头发,双手五指分别插入头发中,五指并拢夹住头发轻轻向上提。
双手用力抓捏双肩20次。
扣击头部,双手合十,掌心空虚,腕部放松,快速抖动手腕,以双手小指外侧着力,扣击头部,从头顶至颈部轻扣头皮。
/article/list.asp?id=584这里有按摩头部、胸部、腹部、肾区、背部与四肢的手法,可是不能粘贴只好你自己去看了参考资料:/question/6055163.html?fr=qrl3按摩治头痛------------------------------------------如果因为长时间看书学习或睡眠不足而出现头痛,你可用拇指指尖按揉头部两侧的太阳穴,或按揉两侧耳根后骨突起的下部凹陷处。
如果感到头昏,从后脑勺发际边的正中及中线两侧的两指宽处,至后颈部颈椎骨下部高骨处和旁边两指宽的位置,分别用手揉捏,并以手半握拳,用手指轻叩5-15分钟。
小儿推拿常用穴部第二部份
二、阴
阳☆☆
阴 阳
【定位】 总筋穴两旁,小指侧为阴,又称阴 池;拇指侧为阳,又称阳池。 【操作】 两手握住小儿手掌,两拇指并列, 指面按在总筋穴上,朝左、右两边分推20~30次, 称分阴阳,又名手部分阴阳。 【功效】 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气导滞。 【应用】 * 分推阴阳也列为手部常规手法。 * 多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而致的寒热往来、 烦躁不安、食滞腹胀、呕吐腹泻等治疗。
【功效】 止腹痛。
【应用】 按拿肚角是止腹痛之要法,对各种原 因引起的腹痛均有止痛效果;特别是对寒性腹痛、 伤食腹痛效果更显著。本法刺激较强,为防止患儿 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一般在诸手法操作完毕后, 再拿此穴。
肩背腰骶部穴位
大 椎
一、大 椎☆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 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称掐大椎。 掐20次,揉20~30次。
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
在小儿推拿穴位中,除了运用十四经及经外奇
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
这些特定穴,分布于全身各部,且以双手居多, 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特定穴穴位形状不仅有“点”状,而且还有 “线”状和“面”状。
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22个:
面头部——天门、坎宫、太阳;
五、中 脘☆☆
中脘
【定位】 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操作】 用中指指腹做顺时针方向揉转,称安中调中法; 用中指指腹做逆时针方向揉转,称补中法; 先做安中调中法,继用食、中两指从小儿剑突下, 轻轻直推至脐,次数为揉转次数的1/2,称消导法。 以上三法总称“推腹法”。100~200次。
中脘
坎宫
二、坎 宫(头部手法二)☆☆
【定位】 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最新头面部常用推拿操作法PPT课件
❖ 25.头部叩击法 ❖ 操作:受术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用四指指
腹或小指桡侧轻快叩击受术者头部2-3分钟。 ❖ 适应证:头痛,头胀,头麻,失眠等。
❖ 26.推少阳法
❖ 操作:受术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立于其 前面或坐于头端。用双手拇指桡侧面或食、 中、环、小指四指指腹着力,从受术者两鬓 开始沿颞部少阳经向枕后部推。反复操作2030次。
❖ 适应证:前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等。
❖ 14.揉太阳穴法
❖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 术者位于受术者头端,取坐位时位于受术者 前方或后方。术者以拇、食、中指或食、中、 环指罗纹面着力,在两侧太阳穴同时揉动。 操作1-3分钟。
❖ 适应证:头痛,失眠,目疾等。
❖ 15.勾抹两颞法
❖ 操作:受术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身后,双 手张开,拇指在后抵在其枕骨两侧,余四指 自然屈曲,以双手食指桡侧着力,在太阳穴 上回旋抹揉3-5次,再逐渐向上方沿足少阳胆 经做弧线推抹。
❖ 17.振耳法
❖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术者位 于受术者头端,取坐位时术者位于受术者前方或后 方。术者用两手掌分别按受者两耳孔或将受术者耳 廓自后向前压倒堵住耳孔,然后作有节律地快速抖 动半分钟,耳中可感觉嗡鸣声,然后松开。可反复 操作2遍或3遍。也可用食指或中指分别塞入受术者 耳孔,松紧适度,然后作振法1分钟左右,操作完 两手快速拔出。可反复操作2遍或3遍。
❖ 适应证:眉棱骨痛,假性近视,失眠等。
❖ 12.手背叩前额法
❖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受术者头 端,两手交叉相合,以下方手背为着力点轻 叩前额部,叩击时可击出清脆响声。反复操 作10-20次。
❖ 适应证:前头痛,鼻塞等。
3小儿推拿手法穴位篇
主治:感冒、腹痛、腹泻、便
秘、发热、呕吐、疳积、 厌食等
44
2、大椎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
下凹陷中。
操作:揉大椎,用拇指或中指端 揉之,揉100—300次。 主治:感冒、恶寒发热、头项强 痛、疟疾、咳嗽、喘逆、胸背 疼痛、支气管炎及哮喘、骨蒸 潮热、盗汗、中暑、呕吐、霍 乱、黄疸、风疹、腰脊强、角 弓反张、血液病等。
为
1遍,3~5遍。
头部手法
5、囟门:大脑之门 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 百会前,骨陷中。 手法 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 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 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或掌 根放在前额,食中示三指自 然放在囟门穴上摩揉)。 作用 摩法促进大脑发育、 头 痛惊风、鼻塞、高热冷敷降 温
头部手法
6、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之间,平风府穴。 操作:拿风池,用拇、食指 拿。拿5—10次。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 颈项强痛
肉桂液多用于冬季畏寒体虚者。婴儿润肤油等。
9
推拿手法分类:
1、小儿推拿八法: 按、摩、掐、揉、推、运、搓、捣 2、其它手法:
拿、捏脊、捻、拍法等
3、复式操作法: 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打马过河、水 底捞月、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
按法
垂直方向 ↓ 逐渐用力 ↓ 按而留之 ↓ 逐渐放松
摩法
7、小肠经
位置:小指尺侧从指端到 指尖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向心为补,称 为补小肠。离心为泻,称 为清小肠 次数:3-5分钟 功用:清利下焦湿热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 尿、尿频、水泄、癃闭、 口舌生疮
8、肾顶
位置:小指顶端。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称揉肾 顶 次数:揉100-500次 功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止汗(汗症)、解颅 (脑积水)鞘膜积液
人体推拿操作常规综合练习头面部开天门—抹前额-抹双柳-抹眶上
四、下肢前面综合练习
1、滚法:股前—小腿前外侧 2、掌揉股四头肌 3、提拿股四头肌—足三阴经—对侧足三阳经 4、掌合揉下肢内、外侧 5、按揉脾关—伏兔---血海—风市---足三里----三阴交 -绝骨
四、下肢前面综合练习
6、屈膝,勾拿腓肠肌。 7、直推:股前侧或股外侧—小腿前外侧—踝部 8、屈膝屈髋摇法—环转摇髋关节---屈伸或环转摇膝关 节-摇或拔伸踝关节 9、搓抖下肢
一、头面部综合练习
1、开天门—抹前额-抹双柳-抹眶上、眼球、眶 下缘-抹颧髎(晴明-迎香-巨髎-颧髎-下关) 2、掐揉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巨髎。 3、揉精明-迎香—下关—颊车-太阳-头维-角 孙-率谷 4、拇指推颊车—双揪铃珰 5、搓掌浴面
一、头面部综合练习
6、推正顶—点按百会---掐揉四神聪 7、拿五经---搔法—抹胆经—指尖叩击头部 8、揉捏项后---点按风池、风府—掌抹项后部 9、拔伸颈椎 10、仰卧斜扳 11、拿肩井
三、上肢部综合练习
1、滚法: (1)在肩前侧-肱二头肌—前臂前侧(2)三角肌—前臂 桡侧 2、拿法: (1)肱二头肌—前臂尺侧(2)肱三头肌—前臂桡侧 3、按揉穴位:肩前—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4、摇法:摇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 5、大鱼际擦上肢。 6、搓抖上肢 7、捻理十指
二、急性腰扭伤的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舒经通络,散瘀活血,消肿止痛。
2.手法:一指掸推、摩、擦、点按、掐揉、弹拨、平推、摇法、 擦法等。
3.取穴与部位:阿是穴、腰痛点、肾俞穴、命门穴、铁边穴、八 髎穴、委中穴及腰骶部与患侧下肢。 俯卧位,先用滚法在压痛点周围进行治疗,逐渐移至疼痛处; 然后在患侧顺骶棘肌方向用滚法操作,同时配合腰部后伸被动活 动,幅度由小到大,手法力量由轻到重; 按揉穴位:腰阳关、肾俞,拿委中; 弹拨压痛点上下方,手法宜深沉柔和; 患侧在上,作腰部斜扳法; 最后,在患侧顺骶棘肌走行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头面部推拿手法
(4)一指禅推、按揉头面部腧穴,每穴1分 钟。 (5)鱼际揉前额、面颊,重复3遍。 (6)指摩面颊部, 双手同时由前正中线打 小圈到两侧耳前,重复3遍。 (7)扫散法,重复3遍。 (8)拿五经:五指拿头顶督脉和两旁太阳, 少阳经,自前发际经头顶向后至枕部,止于 两侧风池穴。 (9)叩击头顶。
一指禅推法(受术者取 卧位或坐位)。 自印堂-神庭。一指禅螺纹或偏峰自 印堂推向神庭穴来回3遍。 自攒竹-阳白-太阳-头维。一指禅 偏峰自攒竹穴经阳白穴再至太阳向上 至头维穴,来回操作3遍,左右同。 自睛明-沿上眼眶由内向外,成“∞” 字型环转推3圈。一指禅指峰自左睛明 沿上眼眶向外,随后沿下眼眶向内至 目内眦推向右睛明穴,按上眼眶向外, 下眼眶向内的顺序呈“∞”字环转3遍。
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头侧。 (1)开天门:用双手拇指交替直推印堂穴 至神庭。以局部约显红色为度。 (2)双手拇指分抹眉弓及前额,单手拇指 桡侧从眉头由内向外抹上眼眶,经下眼眶由 外而内回到对侧眉头,呈 “∞”字,各重 复5遍。 (3)一指禅偏峰推印堂至神庭,推攒竹经 阳白、太阳至头维;一侧睛明沿上眼眶向外, 随后沿下眼眶向内到目内眦推至对侧睛明穴, 呈“∞”字;自晴明至迎香,随后经地仓向 上到下关,再向下至颊车,推向人中穴,环 唇推至承浆穴。各线路重复2遍。
自晴明-迎香-地仓-下关-颊车-人中- 承浆。一指禅偏峰或螺纹自晴明推至迎香穴, 随后经地仓向上到下关穴,向下至颊车穴再 推向人中穴,环唇推至承浆穴,左右同。 推百会穴。一指禅偏峰或指峰推百会穴,要 求吸定,防止滑移。
拿五经(受术者取坐位),பைடு நூலகம்指拿头顶督脉 和两旁太阳,少阳经,谓之拿五经,自前发 际经头顶向后至枕部,止于两侧风池穴。 扫散法(受术者取坐位),用大拇指或其他 四指的指峰或偏峰自太阳穴经头维、耳后高 骨向后推至风池穴,左右各4-6遍。 掌抹法(受术者取坐位),用大鱼际外侧端 按住前额,随后分向两旁,经阳白、太阳, 耳上至风池穴。
基本推拿手法
点法
拇指点:拇指端点压体表。 屈指点: 1 屈食指,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 2 屈中指,用中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
受力面积小、压力大,适用于背部、下肢 部及全身腧穴。
点法
拇指点:拇指端点压体表。 屈指点: 1 屈食指,用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 2 屈中指,用中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
肘压法:用肘尖按压体表。
拇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掌根按法常用于腰背部及下肢部; 屈肘按法压力较大,常用于腰背臀部等肌
肉丰厚的部位
注意:紧贴体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
用暴力猛然按压。
受力面积小、压力大,适用于背部、下肢 部及全身腧穴。
按法
动作要领:用指、掌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压一定 的穴位或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缓缓下按, 由轻而重,持续一定的时间,然后由重至轻慢慢 抬起,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拇指按法:拇指伸直,其余四指自然伸开或握拳, 用拇指端或螺纹面按压。
掌按法:用单掌或双掌着力向下按压,也可用双 掌重叠按压。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 间,保持动作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 续。
“有力”: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这 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患者的 体质、病证、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
“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奏,用力要平稳, 速度不能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 用力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手法动作要和缓自如,使手法 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手法不可粗暴生硬 或用蛮力。
背平击体表; b 侧击法: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
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c 指尖击法:用指端轻轻击打体表,如雨点下落; d 棒击法:用桑枝棒击打体表。
注意:击法用劲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击打 体表。在叩击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速 度要均匀而有节奏。
成人推拿手法操作套路
成人推拿手法操作套路一、头面部推拿手法常规操作被操作者仰卧位,术者端坐在患者头顶端1.按揉印堂。
2.开天门。
(推前额法)3.分阴阳。
三线(鱼腰线、阳白线、前发际线)4.压三经法。
三经(印堂-神庭—百会;鱼腰-阳白-向头顶压至百会穴水平,3条直线依次按压)5.分抹前额法,(可用大鱼际或双手拇指着力),指揉太阳。
6.一指禅偏锋推或按揉眼眶穴位(晴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四白,瞳子髎)。
7.指振睛明、分抹眼眶。
8.指按揉迎香,指推擦鼻翼。
9.指按揉巨髎、颧髎、下关。
10.指按揉人中、地仓、承浆、廉泉、大迎、颊车、捏拿下颌骨。
11.指分推面部六线。
(承浆-颊车,人中-颊车,迎香-颊车,承泣、四白-太阳,晴明,眉弓-太阳,前额-太阳)12.大鱼际揉面颊,美容指,然后搓掌浴面。
13.指按揉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耳后高骨诸穴,率谷及其前后各一寸处。
14.指按揉头部经穴(神庭,百会,四神聪,头临泣,头维等穴)15.揉捻耳垂,耳廓,推擦耳根。
16.五指拿顶。
17.搔头法或扫散法,五指指端叩击头部。
18.拿捏颈项肌,勾按风池。
19.颈椎拔伸法(牵引法),颈椎扳法。
20.拿肩井,叩击、拍打肩部。
…………………………结束二、胸部推拿手法常规操作被操作者仰卧位,术者站其身侧。
1.分肋,术者以两手拇指分置于两侧俞府穴(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余四指抱定胸部两侧,沿肋骨间隙由内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止。
由上而下,分肋至第四肋间,反复操作。
青年女子可分推至第3肋间隙止。
2.按揉膻中。
(先顺时针揉30次,再逆时针揉30次)3.按压中府、云门。
4.龙凤呈祥,术者在两肋部以掌背及掌指关节处着力,自上而下施滚法,紧滚慢移,反复操作。
5.晨笼解罩,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俞府穴处,余四指抱定胸部两侧,两手向外分推至腋下与第四肋间隙平齐部位,女子推至腋下第三肋间隙止。
6.点按揉胸骨穴位,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穴位。
按摩操作手法
8、落枕的施术手法:受术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先用揉捏法自枕骨处向大椎方向进行揉捏,以松解痉挛的肌肉,约5~10分钟。点压合谷、肩井、落枕穴,颈部前后活动受限者加大椎穴,左右活动受限者同时点揉天柱穴。然后术者一手托下颌部,另一手固定于枕骨处,稳力向上牵引颈部,停顿5~10秒钟。最后用拍、击、叩三种手法,叩击双侧肌肉,风寒重的患者以拍击为主、力量要作用在浅层,使局部发热。
20、直推法的操作要领是:术者手指、掌或鱼际部位要紧贴施术部位皮肤,用力着实,重而不滞,轻而不浮。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持续,动作要协调,保持与皮肤垂直的一定力度,做单方向直线推法,不可偏斜。用于胸、背、腹部时,要配合呼吸、问歇有序。
直推法的作用是:消积导滞,调经镇痛,消瘀散结,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清醒头、目,开胸利膈。
拍法的作用是:调和气血,营养经络,发散邪气,解痉止痛,消除疲劳。
25、叩法的操作要领是:叩击要持续有序,手腕要灵巧,动作轻快而富有弹性,用力均匀而柔缓,手法熟练者,叩击时可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响。
叩法的作用是:通经活络,祛风散寒,舒松筋脉,营养肌肤,安神定智,消除疲劳。
2l、揉法的操作要领是:术者指、掌皮肤与受术者施术部位皮肤相对位置不变,用力轻、柔、和缓,由轻到重,再到轻。动作以顺时针为主,要有节律,速度均匀,以每分钟120~160次为宜,移动要缓慢。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刘英含
• 应用:清心经常用于心火 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 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 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 合用。本穴宜用清法,不 宜用补法。需用补法时, 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 之。
• 7.肺经
•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 操作:旋推为补,直推为 清,100-500次。
• 定位:头顶正中,两耳尖 直上连线中点
• 操作:拇指掐或拇、中指 端按揉,亦可用灸法。
• 作用:镇惊安神,升阳举 陷。
• 8.印堂(眉心) • 定位:两眉毛内侧端中间
的凹陷。 • 操作:拇指甲掐后加揉。
掐5次左右,揉20-50次。 • 作用:醒脑提神,祛风通
窍。 • 应用:感冒头痛常与推太
阳、推攒竹、推坎宫等合 用;若抽搐,昏厥多与掐 小天心,掐老龙,按揉百 会,清心经,清肝经等合 用
揉。
• 作用:止呕、止泻、开窍 醒神。
• 应用:掐而醒之,惊风昏 迷常与掐老龙合用;若高 热,吐泻多与推板门、涌 泉、大肠经,揉龟尾,推 七节,揉足三里、中脘等 合用;单用主要用于治疗 流唾液。
第二节 胸腹部穴位
• 1.天突 • 定位:颈前,胸骨上窝中
央,前正中线上。
• 操作:中指端按揉,20次 左右。
• 3.太阳
• 定位: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 操作:推太阳—拇指桡侧分别再 左右两太阳穴处向后直推。按揉 太阳—用中指端揉按该穴,向耳方 向揉中加按,揉5按2,共24次运 太阳—拇指或中指在该穴周围运转
• 作用:祛风散寒,醒脑明目治 外感头痛发汗解表,止汗(男: 左太阳发汗为泻法,右太阳止汗为 补法;女:做太阳止汗为补法,右 太阳发汗为泻法。
棘突下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 操作:拇指与食、中指对
四种推拿揉法各有技巧你掌握了吗?
四种推拿揉法各有技巧,你掌握了吗?小编导读推拿基本手法是推拿手法学的主题内容和教学重点,小编精选了24种推拿基本手法(附11种)并根据手法的运动形态分为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叩击类、振动类和运动关节类六大类手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摆动类手法中的揉法。
以指、掌等部位吸定于人体体表做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的手法称为揉法。
包括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揉法、前臂揉法等。
【术式】1。
指揉法用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做轻柔缓和的小幅度环旋揉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常用的有拇指揉法和中指揉法,以及用示、中指着力的二指揉法。
(拇指揉法)(中指揉法)(二指揉法)2.鱼际揉法术者沉肩,屈肘成120°左右,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拇指略内收,其余四指自然放松,用鱼际吸定于受术部位,稍用力下压,以肘关节为支点,以前臂主动做有节律的摆动,通过鱼际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鱼际揉法)3。
掌揉法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及手掌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做掌根揉时,要求掌根部稍用力下压,以加大深透力。
如以一手掌叠加于另一手背之上做掌揉法,称为叠掌揉法.(掌揉法)(叠掌揉法)4。
前臂揉法用前臂尺部的上1/3部位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连同上臂带动前臂做环旋揉动。
要求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此法又名臂揉法或膊揉法。
(前臂揉法)【要领】1.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揉法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0~160次。
但指揉面部腧穴、鱼际揉胃脘部等操作时可酌情缓慢施术.前臂揉法的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左右.2.揉法要求吸定于体表,并带动受术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尽量避免体表摩擦。
3。
鱼际揉法腕关节自然放松,掌揉法的腕关节松紧适度,指揉法的腕关节须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4.需要移动时,要求做到“紧揉慢移”,动作连贯。
5.一般要求节律性操作。
【应用】揉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等功效。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四)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
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
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五)掐法
用指甲重刺穴位。
8
(六)捏法 1.三指捏: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 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 交替捻动向前。 2.二指捏: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 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 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七)运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 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
22
脐
23
(三)丹田:(面状) 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 操作:用全掌或四指摩或揉,揉50—100次, 摩5分钟。 主治:腹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尿 潴留。 (四)肚角 定位: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操作:拿肚角,用拇、食、中三指拿之;按 肚角,用指端按。 主治:腹痛、腹泻。
24
40
小 肠
41
(六)四横纹
定位: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
关节横纹处。
操作:推四横纹,患儿四指并拢,医者用
拇指从患儿食指推向小指横纹处;掐四横纹,
用拇指甲掐。推100—300次,掐5次
主治:推之主治疳积、腹胀、气血不和、 消化不良等症;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主 治惊风等。
42
四横纹
15
风 池
16
(五)天柱骨(线状) 定位: 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 称为“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而 下 刮。推100~500次,或刮至皮下轻度瘀血为 止。 主治: 呕吐,恶心,项强,发热,咽痛,惊风。
17
天 柱 骨
18
常用穴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揉太阳穴法 操作:术者用两手拇指桡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做上下、 左右、前后环转 揉动2~5分钟,再以两拇指指腹同时用力白头维穴起
向外下方,经太阳分推至耳门穴止,反复推摩2~5分钟。
适应证:头痛,失眠,目疾等。
10.指揉面穴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受术者头端,用双手拇
适应证:头痛,头胀,失眠等。
14.头部梳理法 操作:受术者取坐位,术者位于受术者前方。术者五指屈曲自然分开,指峰 着力,从前向后两手同时或交替轻快地梳擦,反复操作20-30遍。此法受术 者在俯卧位和侧卧位也可进行。 适应证:头痛,头胀,头痒,失眠,健忘等。
15.搔头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术者五指屈曲并自然分开,指腹着力,手 指插入受术者发中触及皮肤,然后进行轻快地抓挠。操作3-5分钟。
4.指腹叩前额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其头端或头侧后方,用 食、中、环、小指指腹轻叩,先自其眉间叩向前发际,多用单手 操作,操作约2分钟。
适应证:头痛,失眠,头昏眼花等。
5.抹双柳 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端按压双侧攒竹穴处,再以指腹自攒竹沿眉弓,自 内向外,经鱼腰至眉梢丝竹空穴止,推而抹之,往返数次。
7、 上关穴: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
弓的上缘凹陷处。 8、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 当眶下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陷处。
9、 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
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头面部常用穴位
10、 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11、 头维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12、 听宫穴: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13、 耳门穴:位于面部,在听宫穴上方,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 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4、 颊车穴: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5、 听会穴: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头面部常用的按摩手法
——头为诸阳之会 ——头者,精明之府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
头面部常用穴位
1、 印堂穴:在面部、两眉内 侧端联线的中间。 2、 神庭穴:位于人体的头部,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3、 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 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4、 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 直上,眉毛中。 5、 丝竹空穴:在眉梢凹陷处。 6、 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 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 正坐或仰卧,闭口取穴。
神庭穴交替直推,其余双手四指固定于其颞部。反复操作10-20遍。此法也
可用一指禅推法操作。 适应证:前头痛,头晕,眼花,鼻塞等。
2.分抹前额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用双手拇指从其前额部正中向头 两侧 分抹,也可用双手大鱼际着力。反复操作5-8次。 适应证:感冒头痛,头昏眼花,目视模糊等。
3.揉前额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术者一手扶住其头部,另一手以大鱼际 着力在前额部揉动,用力要柔和适中,操作1-2分钟。 适应证:头痛,失眠等。
适应证:眉棱骨痛,头昏眼花,目视模糊。
要领:1)此手法循行眉弓毛发之中,由内向外推抹,不可逆行,速度宜缓慢。 2)推抹时双拇指同时对称着力。
3)术后眼前豁亮,头脑清爽。
6.抹眼球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闭目,术者位于其头端,用双手拇指 指腹着力,自目内眦经眼睑抹至太阳穴,手法要轻快、柔和。 反复操作30-50次。
8.一指禅推眼周法 操作:术者用一指禅偏峰推或指腹推法先自左眼睛明穴沿上眼眶 向外推至目外眦,再沿下眼眶向内推至右睛明穴,再按照上眼眶 向外、下眼眶向内的顺序作“ 及眼球。 ”字形环推,往返操作3-5遍, 此法须在一指禅推法练习熟练后方可操作,以免因手法不熟练伤
适应证:近视,视物酸胀,干涩等眼疾及眉棱骨痛,失眠,眩晕
指或中指罗纹面着力做按揉法操作,依次为睛明-迎香-人
中-地仓-承浆-大迎-颊车-下关-听宫-太阳等。每穴操作 20秒。反复操作2遍或3遍。 适应证:头痛,鼻塞,牙痛,耳鸣,面瘫等。
11.振耳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术者位于受术者头端,取坐位
时术者位于受术者前方或后方。术者用两手掌分别按受者两耳孔或将受术 者耳廓自后向前压倒堵住耳孔,然后作有节律地快速抖动半分钟,耳中可 感觉嗡鸣声,然后松开。可反复操作2遍或3遍。也可用食指或中指分别塞 入受术者耳孔,松紧适度,然后作振法1分钟左右,操作完两手快速拔出。 可反复操作2遍或3遍。 适应证:耳鸣,耳聋等。
16、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头部全息穴区
④
① ②③
① 额中带——头面部、口 鼻舌咽 ② 额旁1带——心肺胸膈等 上焦 ③ 额旁2带——脾胃肝胆等 中焦 ④ 额旁3带——下腹、肾、
心 肝 肺 脾 肝
胆
胃 小肠
膀 大肠 胱
肾
头面部推拿手法
1.开天门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其头端。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从印堂穴至
适应证:头痛,头胀,头痒,头麻等。
16.头部对压法 操作:受术者取坐位,术者位于受术者后方,两手掌分别按压于受术者两 颞部,相对按压半分钟,力量不可过大。 适应证:头痛,头昏,失眠等。
12.揉耳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术者位于受术者头端, 取坐位时术者位于受术者前方或后方。术者用拇指腹侧和屈曲食指 桡侧着力从受术者耳垂至耳尖揉捏5-10遍。结束时用拇指指腹侧和 屈曲食指桡侧着力向外下方轻拉耳垂5-10遍。 适应证:耳鸣,耳聋,失眠等。
13.拿头法(亦称拿五经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术者位于受术者头端,取坐位 时位于受术者后方。术者以五指拿头顶督脉和两旁的足太阳、少阳经分布 区,自前发际经头顶向后拿至枕部,止于两侧风池穴。操作5-8遍。
适应证:头痛,失眠,头昏眼花,目胀,心悸等。
7.揉睛明法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其头端,用双手中指或食 指罗纹面着力勾揉睛明穴30-50次。如受术者取坐位,术者 可立于其前方,双手交叉,两手拇指指腹着力按揉睛明穴, 也可用单手拇指、食指罗纹面拿揉睛明穴。 适应证:头痛,目胀,目痛,眼花,流泪,失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