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材料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一词多义
1.说⎩⎪⎨⎪⎧
①秦伯说.
,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
②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③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一种文体
④鲰生说.
我曰 游说,劝说
2.辞⎩⎪⎨⎪

①辞.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推辞
②停数日,辞.去 告别
③不辞.
劳苦 推托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借口,托词
⑤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审讯
3.鄙⎩⎪⎨⎪

①越国以鄙.
远 边邑,把……当作
边邑
②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③顾不如蜀鄙
.之僧哉 边境④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
4.微⎩⎪⎪⎪⎨⎪⎪⎪⎧
①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
②微.行入古寺 帝王或高官便服 私访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隐隐约约地④烟涛微.
茫信难求 迷漫而模糊⑤微

风鼓浪 轻微⑥但微.颔之 稍微⑦周室卑微.
,诸侯相兼 地位低
5.若⎩⎪⎨⎪⎧
①若.
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如果
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好像③余悲之,且曰:“若.
毒之乎?” 代词,你
④曾不若.
孀妻弱子 及,赶得上
6.以⎩⎪
⎪⎨⎪⎪⎧
①以.
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
②敢以.
烦执事 介词,拿,用③越国以
.鄙远 连词,表顺承④焉用亡郑以.
陪邻 连词,表目的,来⑤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 介词,把⑥阙秦以.利晋 连词,表目的⑦以.
乱易整,不武 介词,用
7.之⎩⎪⎪⎨⎪⎪

①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 结构助词,的③夫晋,何厌之.
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 志
④子犯请击之
. 代词,指秦军⑤辍耕之.
垄上 动词,到,往
8.其⎩⎪⎪⎨⎪⎪⎧
①君知其.
难也 代词,那
②吾其.
还也 语气副词,表商量 或希望语气,还是③必先苦其.
心志 代词,他的④其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语气词,表反诘语气, 难道
四、重要实词
1.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2.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 3.何厌.之有 满足 4.唯君图.之 仔细考虑 5.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舍弃 7.又欲肆其西封. 疆界 8.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 五、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驻军 2.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 3.夜.
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4.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5.既东.
封郑 名词作状语,在东面 6.越国以鄙.
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
8.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兵
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10.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损
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东西
11.共其乏困
..
12.越国以鄙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13.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14.阙秦以利.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
六、文言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译文:现在情况危急了才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省略句)
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麻烦您。

3.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译文: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句)
译文: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
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七、名句填空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八、课内文化常识
1.《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4.执事:文中是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3.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4.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5.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6.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围绕
二、古今异义
来归丹
1.樊将军以穷困
..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之意
2.而伤长者
..
古义:品德高尚的人。

今义:年长之人。


3.将军岂有意
..
古义:有心意,同意。

今义:故意。

扼腕而进曰
4.樊於期偏袒
..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5.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6.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

三、一词多义
1.穷⎩⎪⎪⎪⎨⎪⎪⎪⎧
①樊将军以穷.
困来归丹 走投无路
②图穷.
而匕首见 极,尽③复前行,欲穷.
其林 穷尽,走到尽头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 贫穷
⑤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尽,尽头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得志⑦穷.
兵黩武 用尽
2.引⎩⎪⎪⎪⎨⎪⎪⎪⎧
①秦王惊,自引.
而起 身子向上起
②乃引.
其匕首提秦王 举起③左右或欲引
.相如去 牵、拉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
.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
⑤相如引.
车避匿 调转⑥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带领⑦恭疏短引
. 序⑧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称引⑨引.
而不发 拉开弓
3.见⎩⎪⎪⎪⎨⎪⎪⎪⎧
①图穷而匕首见.
露出,出现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③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 拜见,会见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召见,接见⑤慈父见.
背 用在动词前,表示 对自己怎么样
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愈奇 看见的东西
4.兵⎩⎪⎨⎪

①秦兵.旦暮渡易水 军队
②不得持尺兵.
兵器③不及召下兵.
侍卫
5.发⎩⎪⎨⎪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②轲既取图奉之,发.
图 打开③见其发.
矢十中八九 发射
6.诚⎩⎪⎨
⎪⎧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 副词,果真②燕王诚.
振怖大王之威 副词,实在
7.顾⎩⎪⎨⎪

①顾.
计不知所出耳 连词,表轻微转折,
不过,只是
②顾.
笑武阳 回头看③将军宜枉驾顾
.之 拜访④人之立志,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 难道
8.乃⎩⎪⎨⎪⎧
①乃.
今得闻教 副词,才
②太子丹恐惧,乃.
请荆卿曰 连词,于是③家祭无忘告乃.
翁 代词,你的,你们的④若事之不济,此乃.
天也 副词,就是
9.以⎩⎪⎨⎪⎧
①愿得将军之首以.
献秦 连词,表目的,来
②以.
试人,血濡缕 介词,用③秦武阳奉地图匣,以.
次进 介词,按照④以
.故荆轲逐秦王 连词,因为⑤樊将军以.
穷困来归丹 介词,表原因,因为
四、重要实词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对待 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赠送 3.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并列 4.唯.
大王命之 希望 5.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宽容、原谅 6.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 身子向上起 7.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遭受 8.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眼泪 9.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物 10.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掷击 五、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进兵北.略地 名词作状语,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3.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5.箕.
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6.皆白衣冠...
以送之 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
7.士皆垂泪涕.泣名词作动词,流泪
8.又前.而为歌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9.樊於期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10.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11.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作名词,远方
12.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13.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六、文言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动句)
译文:父母和同族的人都被杀害或被收为奴婢。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
译文: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语后置句)
译文:侍立在殿上的群臣,不能持有一点儿兵器。

5.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宾语前置句)
译文:又报将军的血海深仇,怎么样?
6.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省略句、定语
后置句)
译文: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赐,悬赏他的头。

7.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译文:燕王亲自在朝堂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8.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判断句)
译文:这是我日日夜夜为之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

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译文: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10.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判断句、省略句)
译文: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

11.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省略句)
译文: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12.见燕使者咸阳官。

(省略句)
译文:(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七、名句填空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八、课内文化常识
1.《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国别体史书。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共33篇。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

2.既祖: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3.变徵、羽:古代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4.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5.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6.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似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7.郎中:宫廷的侍卫。

8.易水:河流名,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因荆轲刺秦王前与太子丹于易水送别而闻名。

鸿门宴
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否则 7.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
时 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方。

今义:山东省。

2.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6.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1.谢⎩⎪⎨⎪

①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 感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
辞谢④往昔初阳岁,谢
.家来贵门 辞别⑤多谢.
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告诉
2.举⎩⎪⎪⎨⎪⎪⎧
①举.
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起
②今亡亦死,举.
大计亦死 发动③孙叔敖举.于海 推举④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 攻下,占领⑤杀人如不能举

全,尽⑥举.
以予人,如弃草芥 拿
3.胜⎩⎪⎪⎪⎨⎪⎪⎪⎧
①沛公不胜.
杯杓 禁得住
②刑人如恐不胜.
尽③予观夫巴陵胜
.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④此时无声胜
.有声 胜过,超过⑤十旬休假,胜.
友如云 有才智的,高明的⑥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 美景⑦童子何知,躬逢胜
.饯 盛大的⑧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 而胜.
之之势 战胜,取胜
4.间⎩⎪⎨⎪

①间.
至军中 抄小路
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期间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 参与④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 间或,偶然⑤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5.之⎩⎪
⎪⎨⎪⎪

①珍宝尽有之.
不译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③为之
.奈何 指这件事④吾得兄事之.
指他⑤与之.同命 指沛公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结构助词,的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指关中
6.为⎩⎪⎪⎨⎪⎪⎧
①为.
击破沛公军 替
②客何为.
者 做,干
③窃为
.大王不取也 认为④我为.
鱼肉 是⑤何辞为
. 表反问,可译为“呢”⑥吾属今为
.之虏矣 被⑦约为.
婚姻 成为
7.因⎩⎪⎨⎪⎧
①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
②因.
击沛公于坐 趁机③因.
人之力而敝之 凭借④蒙故业,因
.遗策 沿袭⑤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经由,通过
四、重要实词
1.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责备 2.卮酒安足辞.
推辞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估计、揣测 4.旦日飨.士卒 用酒肉招待宾客 5.不如因善遇.之 招待 6.秦时与臣游.
交往 7.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对等;比得上 8.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 9.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10.相去.四十里 距离 11.素.善留侯张良 向来,一向 12.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逃跑 13.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们 14.卫士仆.地 跌倒 15.沛公起如.厕 去,往 16.大王来何操.
拿 17.沛公则置.车骑 放弃,丢下 五、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于是项伯复夜.去名词作状语,连夜
2.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3.日夜
望将军至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
4.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那样
5.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
6.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7.沛公欲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称王
8.籍.吏民名词作动词,造户籍册或登记
9.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刑.人如恐不胜名词作动词,用刑罚处罚人11.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1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13.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1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1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使……进入
16.拔剑撞而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17.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18.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19.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六、文言句式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此天子气也。

(判断句)
译文:这是天子的气象啊。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判断句)
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判断句)
译文:(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

4.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译文: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
5.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
译文:我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俘虏!
6.不然,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
译文: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样呢?
7.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
译文:来人是干什么的?
8.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
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9.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省略句)
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10.竖子不足与谋。

(省略句)
译文: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

11.具告以事。

(状语后置句)
译文:把事情全告诉了(他)。

12.孰与君少长?(固定句式)
译文:项伯跟你相比,年龄谁大谁小?
13.军中无以为乐。

(固定句式)
译文: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

14.何辞为?(固定句式)
译文:为什么要告辞呢?
七、名句填空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_ 2.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八、课内文化常识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 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130篇。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3.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

4.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5.东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文中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6.跽: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7.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8.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

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

9.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10.河北、河南: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河,在古代专指黄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