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大汇总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大汇总第一章科学入门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②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4、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附:常用仪器一、试管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原因: 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 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三、烧杯主要用途: 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四、玻璃棒主要用途: 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使用方法: 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原因: 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五、酒精灯主要用途: 用于加热物质使用方法: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 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 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原因: 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六、量筒主要用途: 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使用方法: 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原因:①保证读数准确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作为初中学科之一,科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七年级科学上册而言,其中的知识点则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第一节:物质的概念和分类1.什么是物质2.物质的分类3.物质的物理性质4.物质的化学性质第二节: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硬度等性质2.物质的大小变化、形状变化、位置变化等3.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第二章:材料的世界第一节:材料和材料的分类1.材料的概念2.材料的分类和特点3.金属的性质和使用4.非金属的性质和使用第二节:材料的提取和加工1.材料的提取和选用2.金属的提取和加工3.非金属的提取和加工4.水的净化和加工第三章:生物的特征第一节:生物现象的观察和分类1.生物现象的观察2.生物的分类3.线虫、蜗牛、蛇、鸟等的分类第二节:细胞及其特征1.什么是细胞2.细胞的种类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三节:植物和动物的特征1.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征、营养特征2.动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征、营养特征3.昆虫、鱼、鸟、兔、猫等的生活习性第四章:地球运动和季节变化第一节: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1.什么是地球的运动2.影响季节变化的因素3.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意义4.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和睡眠第二节:地球的旋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和偏转2.地球的公转和轨道3.日食、月食和日月食第五章:天体研究第一节:星座、星系和黑洞1.什么是星座2.银河系、星系和星团3.黑洞的概念和成因4.太阳系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行星和卫星1.行星的概念和分类2.卫星的概念和分类3.行星和卫星之间的关系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的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并理解初中科学学习的内容。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重点内容)①“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②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驶来帆船的船帆比船身先出现)③月食时,日光投影是弧形的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⑥登高而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二、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略长)1、在太空上看地球很圆的原因: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相差很小。
2、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三、地球的内部结构:(重点内容)1、从外向内: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最薄,地核最厚)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3、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轴与水平面呈66.5°夹角)二、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又称:子午线)2、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经线纬线形状特征半圆圆位置关系相交于南极和北极相互平行长短等长不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180°90°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条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E赤道(0°纬线)3、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西半球:160°E∽180°E和20°W∽180°W北半球:北纬0°∽90°N南半球:南纬0°∽90°S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30°30°∽60°60°∽90°三、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经纬网(作用:能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四、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⑴比例尺⑵方向⑶图例与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
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觉察出来的,因此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1)地球是不是正球体?你能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吗?(2)为什么地球仪被做成了规则球体?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如图甲所示;还有发生月食时,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如图乙所示。
如果只根据上面两个例子,是否就可以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你的理由是什么?3.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说地球是个梨形体,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却做成正圆形,而不做成梨形体?(2)我们在开阔平坦的原野上举目四望,为什么不能察觉大地是个球面?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用几个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吗?(2)根据图中数据,你能准确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5.第十届中国航展于2015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世界航空航天行业领先企业参展积极性高涨,以波音、空客等为代表的所有航展“老客户”均参展,以韩国航空工业协会、中国香港航空协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面孔”首次亮相。
本次航展共130余架飞机,41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家厂商参展。
期间各国都派出各种先进的飞机做了出色的飞行表演。
(1)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 E经线向北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怎样才能顺着这条经线飞行一周回到珠海?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2)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20° N纬线向东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6.某中学地理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在一张20cm×3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
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默写)
第三章默写1班级______姓名______组别____ 1、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地球是一个____稍扁、赤道____的球体。
★地球赤道半径是____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__万千米。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有哪些?★①____现象。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远去的帆船____先消失,归航的帆船先看见_____。
④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⑤天涯海角走不到边。
⑥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4、地球的内部结构:★①由外到内:____;____;地核(外地核、内地核)。
②岩石圈:____和____顶部,______以上部分。
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____的发源地。
3.3组成地壳的岩石二、岩石的用途1、优质建筑材料:花岗岩、大理岩。
2、良好的工艺品材料:新疆的______、浙江的青田石。
3、矿产资源: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煤矿、石油、______等,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和____。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组别____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地壳变动的证明:悬岩峭壁上岩层的断裂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①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资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________的结果。
②水平岩层在内力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____和____形成的重要原因。
③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________的重要原因。
二、火山1、火山的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______、火山尘、火山弾等2、火山喷发物液体:熔岩流气体:______、二氧化硫3、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______。
地球内部的岩浆如果受到巨大的压力就会沿着地壳裂口或地壳脆弱的地方喷出地表。
活火山:_______、冰岛4、火山的类型死火山:大同火山群休眠火山:五大连池、_______5、世界火山分布:________的陆地和周围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
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3.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逝?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逝。
4. 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 —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围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实例)。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
(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比实验(方法)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④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④地球是个球体6.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7.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 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7上第3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有填空,有答案).docx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①②③④⑤⑥2、地球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球体。
赤道周长______________ ,两极半径______________ , 赤道半径_____________ o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向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屮_____ 最薄,______ 最厚);岩石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地核分为________________ ,外地核呈___________________ , 内地核呈_______ O4、经线和纬线:①经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乂称:__________ )②纬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东半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半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低、屮、高纬度的划分:7、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1) 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②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④例尺的类型:⑤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1)_____________ :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2)___________ :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 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 _______________ , 并寻找它们 _______________ 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 ______________ , 瓦特发明了 ________________ 等.可以这样说 :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它就在 ______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 多 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 推动社会的进步 , 协调 ______________ 的关系 ,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 _________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 做实验时 ,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 ______________ , 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 鸡蛋便会 ______________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 ,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 生鸡蛋会 ___________ , 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比较的过程 . 要测量 即长度单位 , 然后选用合适的进 6. 长度的主单位是 ____ , 较大的还有 _____ ,较小的还有 ________ , ____ 等___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 ,如正方体 ,长方体等可用 ___________ 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 ,一般用 __________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 首先要看清它的 ___________ 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 _____________ 保持水平 .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 ______________在水中,两次读数的 _____________ 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 __________ 程度 ,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 ____ 或 _______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 ________ 温度计, ________ 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 用 表示, 它的规定是 : 把 的温度定为 0, 的温度定为 100,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 物体的长度 , 先要规定 ____ 行测量.测出它的边长 ,然后和最小刻度 . 量液体时 ,视线在 0 到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份 ,每一等份就表示 ________________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 使用前 ,要先观察温度计的 __________ ,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 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 . 测量时 ,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 ____________ , 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 ,则要使 __________完全浸没在 _________ 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 测量时 ,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 _________ 或 ________ 时,再读数 , 读数时温度计 _____________被测物体 . 读数时 , 视线应与 _________ 相平.纪录读数时 , 数字和 ________要写完整。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探索宇宙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1、 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是:远处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球的缺损面是圆弧形。
2、 通过观察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我们知道:黄色的区域是陆地,白色的区域是白云,蓝色的区域是海洋。
3、 通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为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赤道看上去是很圆的。
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所有的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
地图1、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纸上的图形。
2、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语言”)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 比例尺:表示的是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4、 地图方向的表示法有三种: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5、 图例:地图上用不同的图示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
第三节:太阳和月球一、太阳实际距离图上距离1、太阳的有关数据:直径:140万千米(地球赤道直径:12742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达1500万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2、太阳表面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太阳黑子(光球层)3、太阳的活动:太阳表面的各种变化-------------------------- 耀斑(色球层)日珥(色球层)4、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许多黑色的斑点,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它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谷年。
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5、耀斑: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能量。
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单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第1节地球仪和地图A.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3.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课本各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并不神秘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我们家园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习题(含答案)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我们家园地球第一章地球的形状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A.天是圆的地是方的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C.大地是一个圆盾D.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结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A.天是圆的B.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C.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船身先出现D.日食时日轮的缺损边缘总是呈弧形【答案】B【解析】【详解】A. 天圆地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B. 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故B项错误;C. 一直西行的船又回到了原地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C项正确;D. 月食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日食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故D错误。
3.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A.地球外面有大气层B.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C.过去的测量有误D.地球本身就是个球体【答案】B【解析】【详解】经过精确的测量,地球的赤道半径大约是6378千米,极半径大约为6357千米,相差21千米,对于我们生活的大地球来说,这点差别在太空中根本看不出来.所以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个正球体.故B选项符合题意4.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B.麦哲伦航海C.在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D.大海中帆船在远处逐渐消失的过程【答案】A【解析】【详解】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在海边观看船帆和登高望远等都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造成的现象,故选A。
5.地球仪倾斜放置的原因是A.容易放得稳B.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C.看上去美观D.赤道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地球仪的构造进行分析解答。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师辅导讲义第3章地球(123节)
学员编号:年级:七年级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同步知识梳理【知识点1】有关地球的知识:1. 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不同认识(1)古代中国人的“盘氏开天辟地”,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古代印度人心目中的大地是个圆盾,由站在乌龟背上的三头大象驮着;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空心山;古代埃及人认为星星悬挂在高山支撑着的天空的下方,太阳乘船由河的东岸驶向西岸。
(2)400多年前,麦哲伦用了三年时间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有力地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3)人类通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再次证实了地球是个大圆球(不是正圆球体),它是一颗有黄棕色陆地、蓝色海洋,被白云缭绕着的美丽天体。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和方法(1)海面上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个现象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相关的观察实验:①注意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
②讨论: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2)古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登高可以望远”,这个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观察月食,根据月缺边缘呈圆弧形状,可以论证地球是个球体。
(4)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环球史话,用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上拍摄到的照片,用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仅相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很圆。
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实际上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三轴椭球体。
【典型例题】例1: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同的,阅读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①“地球是个球体”②“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③“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2. 经线和经度①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_地球与宇宙复习提纲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1、在“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中发现在木板上移动原铅笔的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不会发生变化,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会发生变化,以此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月食、天涯海角走不到边、远去帆船船身比桅杆先(先、后)消失、麦哲伦环球航行等都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在太空中,地球看上去很圆的原因是它的两极半径仅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3、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且各条经线长度相等,呈半圆形。
4、地球仪上,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它以北的称为北纬,它以南的称为南纬。
两边各有90°。
北极和南极的纬度分别是90°N 和90°S。
各条纬线的形状为圆形,它们长度的变化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按度数的高低可分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和高纬度(60°~90°)。
5、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它可以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赤道,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
7、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8、要看懂地图,先要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三个地图基本“语言”。
其中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如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含义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3.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 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实例)。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
(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④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④地球是个球体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7.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
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厚度:地核>地幔>地壳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 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
(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3)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4)北纬、南纬各有90°。
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2. 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3)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4)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3. 东西半球的划分(1)习惯上以(20 °w)和(160 °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西经20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3)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特殊区域:0°—2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东半球160°—18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西半球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4.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5.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
地轴是假象的轴。
在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北,在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南。
注意:遇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东经度还是西经度,南纬度还是北纬度的题目时,一定要自己添上0°经线或者0°纬线。
另外需要了解在地球上方(下方)俯视(仰视)时,经纬线各呈什么形状。
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2. 地图地图: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
(没有给出比例尺时,可以根据比较表示范围的大小来判断比例尺的大小)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0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写数字式比例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比较比例尺大小的时候,先全部都转化成单位统一的数字式,再用数学里比较大小的方法去比较)2.方向:常用的方向有,(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4)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一般地图的方向为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5)常用的8个方向: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
(凡是遇到写方向的题目,自己画上方向标,以防出错)3.图例和标记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岩石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类:岩浆岩、喷出岩、变质岩岩石种类形成原因特征常见类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壳冷却凝固而成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玄武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沉积岩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
(主要特征)有明显的沙粒或砾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岩浆和沉积岩的接触带易出现变质岩)片状的结构(矿物颗粒定向排列)大理岩(石灰岩变质)、板岩(页岩变质)片麻岩(花岗岩变质)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岩、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科院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变动:(1)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断层)、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褶皱,受水平挤压)、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建筑物的升降,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很激烈,很迅速)。
褶皱: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
断层: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
注意:(看到图要知道这是褶皱或者是断层)2.火山:(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火山喷发物: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熔岩流)、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富士山、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新疆卡尔达西火山群、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死火山(山西大同火山群、乞力马扎罗山)、休眠火山(五大连池)。
(3)分布不均匀: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
火山口附近一般有丰富的地热能,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火山口是自然旅游景观,火山活动地区多温泉,可以成为休养区,火山喷出的气体和岩浆中含有各种矿藏,可以开发利用。
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3.地震:(1)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2)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①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
②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
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③震中距: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同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同一次地震,震级相同,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越高。
(3)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域、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伏而待定、保护头部并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五节泥石流1.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原因: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地震、积雪融化有时易引发泥石流。
(2)人类活动:滥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改变了地面植被的状况。
3.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4.危害: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
5.防御措施:(1)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垂直),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2)防御措施: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
6.分布:世界上首泥石流威胁比较严重的国家: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日本。
我国:四川、云南、甘肃、西藏。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1.大陆漂移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地形证据:(1)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可拼合性)(2)大西洋两岸的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
化石证据:舌羊齿化石是2.5亿年前的一种蕨类植物,在非洲、澳大利亚、印度的岩层中都发现了舌羊齿化石。